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編制4的乘法口訣,記住4的乘法口訣,並運用其進行計算、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記憶、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3、通過“說一說”的活動體驗數學知識與周圍事物的密切聯繫;通過“數學遊戲”培養學生積極探求規律和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難點:“數學遊戲”找規律,走迷宮。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熊真能幹,今年它種的紅果又豐收了。這一天,小熊要用紅果做成冰糖葫蘆招待客人呢!並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請客”主題圖,引導學生髮現:每4個紅果做成一串糖葫蘆。

師:小熊在串紅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指名回答。讓學生讀一讀書上小熊的問題:“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呢?”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助小熊解決一下它的問題。

二、操作活動。

1、擺一擺,數一數。

(1)學生取出學具袋中的實物紅果(或圓片、花朵、小棒等)邊擺邊數。

(2)學生介紹自己擺的過程和結果。

(3)對照着9串紅果圖,輪流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學生如果還有其他方法,也讓他說一說。比如說列出加法算式計算等等。反覆數過幾次後,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師:剛纔同學們數得真不錯。現在這裏有一張統計表(出示統計圖),你能填一填嗎?

(1)觀察統計表。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表格裏的各個數表示什麼?誰知道1表示什麼?2、3、……9串。

師:也就是說,第一行的數字表示“紅果有幾串”,對嗎?

師: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麼呢?

它表示幾串紅果4個?請完整的說一說。

那麼2串紅果幾個填在哪裏呢?

(2)讓學生填統計表。

師:你能根據剛纔數紅果的結果,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整嗎?

(3)交流結果。

指名錶格中的4提問:這是幾個4?

師:那8個裏面有幾個4呢?

你能接着往下說嗎?

讓學生依次說一說,從而加深印象。

三、寫乘法算式,編口訣。

1寫出乘法算式。

(1)問:1個4可以寫成哪兩個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據剛纔講的幾個幾,依次寫出乘法算式來嗎?

(3)教師激勵並引導學生寫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啓發學生獨立編寫口訣。

(1)師:你能自己獨立編寫出4的乘法口訣嗎?

(2)學生獨立編寫,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編寫好的口訣。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編寫的口訣,教師加以歸納、總結。全班齊聲朗讀,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訣。

四、記憶口訣。

1、自由記憶口訣。

師:大家已經編寫出了4的乘法口訣。現在你能當堂把它背誦下來嗎?

2、讓學生按順序背誦4的乘法口訣。

3、倒着背。

4、開火車。(倒着背,順着背)

5、對口令。

6、引導學生思考:有時忘記了某句乘法口訣,在計算時該怎麼辦?

7、說一說。

師:學了4的乘法口訣,請你利用它們來說一說。(引導觀察書上的“說一說”,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弄清“說一說”的要求後,小組內由組長組織同學說一說。

“一張桌子4條腿,2張桌子8條腿,3張桌子12條腿……9張桌子36條腿。”

8、全班交流。用對口令的形式。對口令時,還可交順序打亂來說。範例如下:

師:2張桌子,

生:8條腿。

師:4張桌子,

生:16條腿。

五、綜合練習。

1、連一連。

引導學生看清圖意。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題目的要求是連一連,你知道連什麼嗎?

學生觀察畫面後回答:每隻動物的身上都有數字,氣球上的算式等於哪個數,那隻氣球就是哪個動物的。

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完成後全班交流,並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說一說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3、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出算式來的。

表揚積極發言的學生,可以再請個別學生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六、數學遊戲

1、讀題:找規律,走迷宮。

2、分析題意:

觀察圖,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要做什麼,怎麼做。

師: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圖。圖上有誰?它準備做什麼?

再引導學生指出入口與出口(兩個箭頭分別所指的)。

師:你能幫助小鳥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嗎?

激發學生的興趣後再找規律,從而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

3、獨立計算,小組合作找規律,畫出路線。

4、集體交流。說一說小鳥該怎樣走出迷宮。請個別小組報告一下本小組的結果。

七、小結。

熱心而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成功地爲小熊和小鳥解決了它的問題,並且學會了4的乘法口訣。回家再把4的口訣背給家長聽聽。

八、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爲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麼?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後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麼關係?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釐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麼一釐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釐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後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錶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過程:

1、引入

1、比較下面各數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麼萬以內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呢?接着教師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2、閱讀

1、出示例11(略,見P33)

2、讓學生根據下面提綱邊看書,邊思考,邊討論。

閱讀提綱:

(1)1230和965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各是幾位數,位是什麼位?哪個數比哪個數大?爲什麼?

(2)5640和8790都是幾位數?位各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幾位數?位都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4)比較萬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討論)

3、講解

1、教學例11第(1)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1230和965

(2)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所以1230>965

提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麼?怎樣確定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教學例11的第(2)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5640和8790。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位分別是 幾千?

(3)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位都是千位,但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學例11的第(3)題

(1)出示標有載重量的汽車圖。

(2)讓學生觀察後,提問 :哪輛車載的汽水多?爲什麼?

(3)引導學生明確: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位上的數也相同應該往下比較百位上的數。

4、讓學生在書上填寫:3864和3529的大小

提問: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 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①位數相同的數,先比位,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②如果兩個數的位數相同,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爲止。

1、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1—4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指名讀題後問第 (1)小題這4個數中,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 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大?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

第(2)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評講。

第(3)題,讓學生讀出各數後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的數?讓學生在書上註明的數和最小的數。

第4題:邊提問邊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數來。最後按要求寫出各數。

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2、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師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有兩種情況,一是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二是位數相同,要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爲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來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並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捲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複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麼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釐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釐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並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釐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釐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