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發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複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係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於只在一個單項式裏出現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爲積的一個因式。

(係數×係數)×(同字母冪相乘)×單獨的冪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說出多項式2x2-3x-1的項和各項的係數項分別爲:2x2、-3x、-1係數分別爲:2、-3、-1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爲(a+b+c),寬爲m,則面積爲:m(a+b+c)

現將這個長方形分割爲寬爲m,長分別爲a、b、c的三個小長方形,其面積之和爲ma+mb+mc因爲分割前後長方形沒變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據什麼規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後座爲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爲: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介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全等三角形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的有關概念。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質的過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確找出對應邊、對應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觀察、操作、分析能力,體會全等三角形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會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難點:掌握找對應邊、對應角的方法。

3、關鍵:找對應邊、對應角有下面兩種方法:(1)全等三角形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兩個對應角所夾的邊是對應邊;(2)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兩條對應邊所夾的角是對應角。教具準備

四張大小一樣的紙片、直尺、剪刀。

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感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出形狀、大小相同的實例,加深認識。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課題

1、先在其中一張紙上畫出任意一個多邊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圖形有何特點?

2、重新在一張紙板上畫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圖形有何特點?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用腦思考、與同伴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剪刀剪出重疊的兩個多邊形和三角形。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事先在紙上畫出三角形,然後固定重疊的兩張紙,注意整個過程要細心。

【互動交流】剪出的多邊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狀、大小相同,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師活動】在紙版上任意剪下一個三角形,要求學生手拿一個三角形,做如下運動:平移、翻折、旋轉,觀察其運動前後的三角形會全等嗎?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得出結論:兩個三角形全等。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每個剪下的三角形,同時互相指出每個三角形的頂點、三個角、三條邊、每條邊的邊角、每個角的對邊。

【學生活動】把兩個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標上字母,並任意放置,與同桌交流:(1)何時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時它們的頂點、邊、角有何特點?

【交流討論】通過同桌交流,實驗得出下面結論:

1、任意放置時,並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當把相同的角旋轉到一起時才能完全重合。

2、這時它們的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內角分別重合了。

3、完全重合說明三條邊對應相等,三個內角對應相等,?對應頂點在相對應的位置。

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第二環節:探索發現勾股定理

1、探究活動一

內容:投影顯示如下地板磚示意圖,引導學生從面積角度觀察圖形:

問:你能發現各圖中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有何關係嗎?

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發現:

結論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爲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於以斜邊爲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從觀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地板磚入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對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結論1,爲探究活動二作鋪墊。

效果:1.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獨立觀察,自主探究,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2.通過探索發現,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激發進一步探究的熱情和願望。

2、探究活動二

內容:由結論1我們自然產生聯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該性質呢?

(1)觀察下面兩幅圖:

(2)填表:

A的面積

(單位面積) B的面積

(單位面積) C的面積

(單位面積)

左圖

右圖

(3)你是怎樣得到正方形C的面積的?與同伴交流(學生可能會做出多種方法,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圖1,將正方形C分割爲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

方法二:

如圖2,在正方形C外補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方法三:

如圖3,正方形C中除去中間5個小正方形外,將周圍部分適當拼接可成爲正方形,如圖3中兩塊紅色(或兩塊綠色)部分可拼成一個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4)分析填表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通過分析數據,歸納出:

結論2 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爲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於以斜邊爲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探究活動二意在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探討、歸納進一步發現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由於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是一個難點,爲此設計了一個交流環節。

效果: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這一難點後得出結論2.

3、議一議

內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邊長 , , 來表示上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嗎?

(3)分別以5釐米、12釐米爲直角邊作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並測量斜邊的長度。2中發現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如果用 , 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麼。

數學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國最早發現的,中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爲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爲股,斜邊稱爲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獻中又稱爲畢達哥拉斯定理)。

意圖:議一議意在讓學生在結論2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讓學生歸納表述結論,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作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加權平均數的理解

2、會根據頻數分佈表求加權平均數,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會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的值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根據頻數分佈表求加權平均數

2、難點:根據頻數分佈表求加權平均數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先複習組中值的定義,在七年級下教材P72中已經介紹過組中值定義。因爲在根據頻數分佈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過程中要用到組中值去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所以有必要在這裏複習組中值定義。

應給學生介紹爲什麼可以利用組中值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以及這樣代替的好處、不妨舉一個例子,在一組中如果數據分佈較爲均勻時,比如教材P140探究問題的表格中的第三組數據,它的範圍是41≤X≤61,共有20個數據,若分佈較爲平均,41、42、43、44…60個出現1次,那麼這組數據的和爲41+42+…+60=1010。而用組中值51去乘以頻數20恰好爲1020≈1010,即當數據分佈較爲平均時組中值恰好近似等於它的平均數。所以利用組中值X頻數去代替這組數據的和還是比較合理的,而且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化了計算量。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種近似計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讓學生去讀統計表,體會表格的實際意義。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40探究欄目的意圖。

(1)、主要是想引出根據頻數分佈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的計算方法。

(2)、加深了對“權”意義的理解:當利用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組數據中的平均值時,頻數恰好反映這組數據的輕重程度,即權。

這個探究欄目也可以幫助學生去回憶、複習七年級下的關於頻數分佈表的一些內容,比如組、組中值及頻數在表中的具體意義。

2、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圖。

(1)、使學生通過思考這兩個問題過程中體會利用統計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理解表中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3、P141利用計算器計算平均值

這部分篇幅較小,與傳統教材那種詳細介紹計算器使用方法產生明顯對比。一則由於學校中學生使用計算器不同,其操作過程有差別亦不同,再者,各種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都有詳盡介紹,同時也說明在今後會考趨勢仍是不允許使用計算器。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不是利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確實可以運算變得簡單。統計中一些數據較大、較多的計算也變得容易些了。

四、課堂引入

採用教材原有的引入問題,設計的幾個問題如下:

(1)、請同學讀P140探究問題,依據統計表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2)、這裏的組中值指什麼,它是怎樣確定的?

(3)、第二組數據的頻數5指什麼呢?

(4)、如果每組數據在本組中分佈較爲均勻,比組數據的平均值和組中值有什麼關係。

五、隨堂練習

1、某校爲了瞭解學生作課外作業所用時間的情況,對學生作課外作業所用時間進行調查,下表是該校八年級某班50名學生某一天做數學課外作業所用時間的情況統計表

所用時間t(分鐘)人數

0

0<≤ 6

20

30

40

50

(1)、第二組數據的組中值是多少?

(2)、求該班學生平均每天做數學作業所用時間

2、某班40名學生身高情況如下圖,

請計算該班學生平均身高

答案1.(1)。15. (2)28. 2. 165

、課後練習:

1、某公司有15名員工,他們所在的部門及相應每人所創的年利潤如下表

部門A B C D E F G

人數1 1 2 4 2 2 5

每人創得利潤20 5 2.5 2 1.5 1.5 1.2

該公司每人所創年利潤的平均數是多少萬元?

2、下表是截至到2002年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根據表格中的信息計算獲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平均年齡?

年齡頻數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X<38 9

38≤X<40 11

40≤X<42 2

3、爲調查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環保局對所轄的50個居民區進行了噪音(單位:分貝)水平的調查,結果如下圖,求每個小區噪音的平均分貝數。

答案:1.約2.95萬元2.約29歲3.60.54分貝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第11章平面直角座標系

11。1平面上點的座標

第1課時平面上點的座標(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序實數對的概念,認識平面直角座標系的相關知識,如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構成:橫軸、縱軸、原點等。

2。理解座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係,能寫出給定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某一點的座標。已知點的座標,能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出點。

3。能在方格紙中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來描述點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1。結合現實生活中表示物體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實數對和平面直角座標系的作用。

2。學會用有序實數對和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點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入有序實數對、平面直角座標系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解決與數學的發展之間有聯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平面直角座標系,寫出座標平面內點的座標,已知座標能在座標平面內描出點。

【難點】

理解座標系中的座標與座標軸上的數字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如果讓你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你會怎麼說?

生甲:我在第3排第5個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師:很好!我們買的電影票上寫着幾排幾號,是對應某一個座位,也就是這個座位可以用排號和列號兩個數字確定下來。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在以上幾個問題中,我們根據一個物體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數量來表示這個物體

的位置,這兩個數量我們可以用一個實數對來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號的話,那麼(3,5)表示什麼呢 ww ?

生:3排5號。

師:對,它們對應的不是同一個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體位置的這個實數對是有序的。誰來說說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呢?

生:用一個有序的實數對來表示。

師:對。我們學過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有序實數對是不是也可以和一個點對應起來呢?

生:可以。

教師在黑板上作圖:

我們可以在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水平的數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爲

正方向;豎直的數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爲正方向;兩軸交點爲原點。這樣就構成了平面直角座標系,這個平面叫做座標平面。

師:有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平面內的點就可以用一個有序實數對來表示了。現在請大家自己動手畫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教師指正學生易犯的錯誤。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如圖,由點P分別向x軸和y軸作垂線,垂足M在x軸上的座標是3,垂足N在y軸上的座標是5,我們就說P點的橫座標是3,縱座標是5,我們把橫座標寫在前,縱座標寫在後,(3,5)就是點P的座標。在x軸上的點,過這點向y軸作垂線,對應的座標是0,所以它的縱座標就是0;在y軸上的點,過這點向x軸作垂線,對應的座標是0,所以它的橫座標就是0;原點的橫座標和縱座標都是0,即原點的座標是(0,0)。

教師多媒體出示:

師:如圖,請同學們寫出A、B、C、D這四點的座標。

生甲:A點的座標是(—5,4)。

生乙:B點的座標是(—3,—2)。

生丙:C點的座標是(4,0)。

生丁:D點的座標是(0,—6)。

師:很好!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寫出點的座標,如果已知一點的座標爲(3,—2),怎樣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找到這個點呢?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在x軸上找出橫座標是3的點,過這一點向x軸作垂線,橫座標是3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在y軸上找出縱座標是—2的點,過這一點向y軸作垂線,縱座標是—2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這兩條直線交於一點,這一點既滿足橫座標爲3,又滿足縱座標爲—2,所以這就是座標爲(3,—2)的點。下面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中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並描出A(2,—4),B(0,5),C(—2,—3),D(—5,6)這幾個點。

學生動手作圖,教師巡視指導。

三、深入探究,層層推進

師:兩個座標軸把座標平面劃分爲四個區域,從x軸正半軸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把這四個區域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注意:座標軸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在同一象限內的點,它們的橫座標的符號一樣嗎?縱座標的符號一樣嗎?

生:都一樣。

師:對,由作垂線求座標的過程,我們知道第一象限內的點的橫座標的符號爲+,縱座標的符號也爲+。你能說出其他象限內點的座標的符號嗎?

生:能。第二象限內的點的座標的符號爲(—,+),第三象限內的點的座標的符號爲(—,—),第四象限內的點的座標的符號爲(+,—)。

師:很好!我們知道了一點所在的象限,就能知道它的座標的符號。同樣的,我們由點的座標也能知道它所在的象限。一點的座標的符號爲(—,+),你能判斷這點是在哪個象限嗎?

生:能,在第二象限。

四、練習新知

師:現在我給出幾個點,你們判斷一下它們分別在哪個象限。

教師寫出四個點的座標:A(—5,—4),B(3,—1),C(0,4),D(5,0)。

生甲:A點在第三象限。

生乙:B點在第四象限。

生丙:C點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它在y軸上。

生丁:D點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它在x軸上。

師:很好!現在請大家在方格紙上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在上面描出這些點。

學生作圖,教師巡視,並予以指導。

五、課堂小結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

生:認識了平面直角座標系,會寫出座標平面內點的座標,已知座標能描點,知道了四個象限以及四個象限內點的符號特徵。

教師補充完善。

教學反思

物體位置的說法和表述物體的位置等問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但可能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與數學的聯繫。教師在這節課上引導學生去想到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來表示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獲取新知的活動中,主動學習思考,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實例與座標的聯繫感受座標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2課時平面上點的座標(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學習和應用平面直角座標系,認識座標系中的圖形。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平面上的點連接成的圖形,形成二維平面圖形的概念,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通過二維座標來描述圖形頂點,從而描述圖形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平面上的點連接成的圖形,計算圍成的圖形的面積。

【難點】

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求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也學習了已知點的座標,怎樣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把這個點表示出來。下面請大家在方格紙上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並在上面標出A(5,1),B(2,1),C(2,—3)這三個點。

學生作圖。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個點用線段連接起來,看一下得到的是什麼圖形?

生甲:三角形。

生乙:直角三角形。

師:你能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生:能。

教師挑一名學生:你是怎樣算的呢?

生:AB的長是5—2=3,BC的長是1—(—3)=4,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積是×3×4=6。

師:很好!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大家再描出四個點:A(—1,2),B(—2,—1),C(2,—1),D(3,2),並將它們依次連接起來看看形成的是什麼

圖形?

學生完成操作後回答: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計算它的面積嗎?

生:能。

教師挑一名學生:你是怎麼計算的呢?

生:以BC爲底,A到BC的垂線段AE爲高,BC的長爲4,AE的長爲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4×3=12。師:很好!剛纔是已知點,我們將它們順次連接形成圖形,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連接成的圖形:

教師多媒體出示下圖:

數學八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的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導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識,讓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學具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 複習舊知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有哪些?並說說你會計算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課件出示)

2 情境引入

(一)、故事激趣

同學們喜歡看喜羊羊的動畫片嗎?據說羊村的牧草越來越少,所以,村長決定把草地分給小羊們自己管理和食用。懶羊羊分到的是一塊長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地,他們認爲自己的草地更少,爭了起來。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動動腦筋,幫他們解決一下這個問題?看看哪塊草地的面積更大?(課件出示兩塊草地)

(二)、學生思考、猜測

學生在猜測中明白:必須準確的知道兩個圖形的面積才能進行比較。可是學生只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及時點出課題並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 探究新知

(一)利用方格,初步探究

1、以前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那麼,我們能不能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然後引進格子圖。

師:請你們來數一數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平方釐米,不滿一小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同桌交流方法

3、生彙報想法

4、通過數方格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

5、小結(指圖)通過數方格我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這是一種巧合呢?還是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有某種特殊的聯繫呢?

如果,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我想得到一個很大的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你認爲數方格的方法怎麼樣?有沒有合適的方格紙?那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方法,適用於計算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二)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1、師提醒大家思考:怎樣才能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呢?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剪刀,三角板等學具,動手操作,尋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提示:剛剛有同學說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後再計算它的面積,那我們要怎麼剪才能使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呢?這其實就是計算平行四邊行面積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割補法。

(板書:割補法)

3、四人一小組,先通過自己的思考向組員介紹你研究方案;組員商議如何通過畫一畫、剪一剪等方法來進行操作研究;由組長進行操作,組員協助。有困難的小組可以請老師幫忙;比一比哪組同學能快速解決問題。

4、展示學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提問: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也相等。

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 示 高 。那 麼 面 積 公 式就是S = ah

(邊說邊板書)

4 學以致用

(一)。課件出示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我們根據什麼公式來列式計算,學生試做,並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

(板書:S=ah=6×4=24㎡)

(二)。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

1、

2、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43米,高20.1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填表

4、判斷:

(1)平行四邊形的底是7米,高是4米,面積是2 8米。 ( )

(2) a=5分米,h=2米,S=100平方分米。 ( )

5、下面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對嗎?

6×3=18(平方米) ( )

6、下面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對嗎?

8×7=56(平方分米) ( )

7、思考題:你有幾種方法求下面圖形的面積?

課後小結

回想一下剛纔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麼收穫?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

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寬

↓ ↓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 ×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