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一、創設知識遷移情景,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呈現知識遷移情景。

(1)師:這裏有一張醫生給數學病人開的處方,不知藥用對了沒有,請各位小醫生給以指導。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藥名

432-2 =412

43.2+2 =43.2

8釐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點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前提是計數單位相同。

3、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師:同學們,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由於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那麼,異分母加減法呢?(揭示課題)

(2)師:看到課題你想學到那些知識?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指導自學,合作交流。

(1)告訴學生按照讀想劃的過程自學課本內容,並給學生提綱自學提綱供參考(小黑板出示)。

(2)小組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彙報交流,獲取新知。

(1)小組彙報,得出結論。

(2)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合作討論,引導小結,並看書驗證)。

(3)形式質疑。

三、精心設練,創新思維。

1、巧設訓練,鞏固新知。

(1)師:下面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數學樂園去遊玩。進入樂園後,以小組學習爲主,喜歡玩什麼就玩什麼,玩開心點哦。

課件出示:

數 學 樂 園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宮: 計算園:

請你把 - 的計算過程用學具表示出來? + - +

(2)反饋信息,彙報收穫。

(3)由計算園的收穫,強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強調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板書相關內容)。

(4)師:同學們學的不錯,敢接受挑戰嗎?(舉手搶答)

師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維。

師:下面我們利用學到的本領,探究這幾道題的聰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課件出示:

+ = + = 討論:(1)它們的加法有什麼特點

+ = + = ( 2)它們的和有什麼特點?

+= + = (3)從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2)彙報交流,得出結論,並驗證。

四、全課總結(小組交流研討、彙報)。

師:1.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

2、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具準備: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秋天到了,人們都在廣場放風箏。有三個小同學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課件展示例題圖)。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併爲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二、自主探索

(一)瞭解小數乘整數

1、說一說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學生彙報情況,教師提出:__同學說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麼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

學生思考並彙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彙報(可能可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方法1:連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

(意圖: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在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爲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瞭解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豎式筆算。)

3、小結引出課題。

師:剛纔我們在解決買三個風箏一共用多少錢時,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指板書),可以用小數加法解決,可以化成元角分來解決,還想到了把元角分轉化成乘法豎式來計算,同學們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算法。

1、比較發現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學生會發現,算式中有小數或小數乘整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乘整數。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 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① 學生獨立思考。

② 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③ 彙報演示。學生彙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④ 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3點:怎樣把乘數轉化乘整數;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⑤ 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師: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乘整數乘法計算。誰能舉個例子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學生舉例子說明算理,並板書。

(意圖: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並自主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爲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啓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的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它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的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學生計算後,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現了什麼?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字及小數點,任意組成小數乘一位整數的算式,並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小節

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我們大家說點什麼?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材說明

綜合應用“量一量找規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教學之後安排的,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統計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量一量找規律”活動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自制實驗工具。

學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義的基礎上,利用皮筋、木棒、盤子和細繩等材料小組合作製作一個簡易秤。具體的做法是用細繩將盤子拴住做成一個托盤,然後用皮筋分別將托盤和木棒拴住。

2.收集實驗數據。

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秤,依次稱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數量的課本,在統計表中記錄稱量的課本數和相應的皮筋總長度,並計算出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長的長度。

3.分析數據。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中的信息,並根據表中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啓發學生討論從統計圖表中能夠獲得哪些信息。

4.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

根據統計圖表的結果小組合作探究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及此規律適用的範圍。

整個活動不僅使學生經歷從收集實驗數據、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到根據統計結果推理事物之間內在本質關係的全過程,而且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樂趣。

教學建議

1. 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 這個活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時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嘗試,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教師只在關鍵處予以一定的引導和點撥。

3.在製作實驗工具部分,教師可提前佈置學生準備製作材料,並引導學生思考:對製作簡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麼具體要求,啓發學生選擇彈性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稱量6本數學書時不會超出彈性限度或發生永久變形;選擇的木棒要儘量做到長度適中、粗細均勻,在稱量時不會彎曲、變形。此外,拴盤子時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繩的長度,使托盤在稱量時保持水平、穩定。當然,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如可用彈簧來代替橡皮筋,在製作時用鐵鉤等代替木棒達到稱量的目的。

4.在收集實驗數據部分,教師可在實驗之前要求學生先明確書本第77頁中統計表中要求採集的信息,並引導學生討論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要明確測量的起點和終點;測量皮筋長度時要等橡皮筋和秤盤均處於穩定狀態時再測;稱量時要設法使木棒保持水平……這樣得到的數據誤差較小。具體實驗的實施可採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數據部分,教師根據統計表繪製出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圖表,想一想統計圖表呈現的特點,並討論它們傳達出的信息。然後,對應統計圖表,請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如果要稱量7本書,皮筋會伸長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部分,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向學生初步滲透函數的。如果有的小組實驗數據與理論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長,b代表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張的長度)的關係存在一定誤差,老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學生客觀說明。

7.在學生出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後,老師還可進一步啓發學生思考“如果要稱量的課本越來越多的話,皮筋會發生什麼變化”,幫助學生理解上述二者的關係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彈性限度之內的,反之,二者的關係不存在。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創設情境。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複習鋪墊是國小數學重要的環節,對於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纔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麼?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慾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並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3、因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後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鞏固應用,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並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 (單位:釐米)

第三關:製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誌,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採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五)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爲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着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數學上冊五年級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練習的編排減少了直接用公式計算的習題,安排了較多的應用問題、變式題、用間接條件求面積及畫一畫、分一分的操作性習題,並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思考題。

學情分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上學習的。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夠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練習題投影片。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誰能說說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三角形的面積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二、基礎訓練

1、教師:下面請同學翻到練習十六第2題。

(1)教師組織學生先小組討論,再進行計算。(教師巡視)

(2)指定學生口頭回答。

(3)教師:剛纔這個同學是先找出三角形的高,再量出高和底的長度進行計算的,那麼同學們觀察一下,用哪條邊作底計算面積最方便?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有三條邊,選擇哪條邊做底畫高再計算是最方便的。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直角三角形以兩條直角邊爲底和高計算最方便;鈍角三角形一般以最長的邊做底,這樣高就在三角形內。

3、讓學生做練習十六4———5題。(教師巡視,給個別學生做指導。)

(1)指定學生回答問題。

(2)組織全班進行訂正。

三、鞏固練習,小結。

1、讓學生完成其他練習題。指定學生回答,並集體訂正。

2、小結直角三角形面積的特殊求法,以及求鈍角三角形面積時底和高的選擇應注意的問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並會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補0。

教具:

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數乘小數(2)。(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那麼,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呢?請看:

1、理解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2、正確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會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補0。

(出示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生齊讀)

過渡:要想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還要靠同學們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看自學指導。

三、自學指導(出示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師讀)

認真看課本第5頁的例4,看圖、看文字,重點看黃底色部分的內容。思考:小數乘小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

5分鐘後,比誰會做與例題相類似的題。

四、先學

過渡:現在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自學效果。

1、看一看

生看書自學,師觀察督促學生緊張自學。(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不宜輔導學生)。

2、做一做

3.74.6= 0.481.5 =

0.290.07= 0.0560.15=

過渡:看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老師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效果怎麼樣? 有信心挑戰嗎?

(1)師抽三名後進生上臺板演第6頁做一做,其餘同學在練習本上寫。(時間3分鐘)(要求:字體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

(2)生獨立完成,師在巡視過程中收集出現的問題,進行第二次備課,以備後教。

五、後教

1、更正

師:做完的請舉手?(確保全部都做完後)觀察堂上板演的內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舉手上堂補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筆把出錯的部分劃掉,再在旁邊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討論( 議一議)

過渡:下面我們共同來看一看板演的同學寫的對不對,比一比,看誰觀察的最仔細。

師:認爲對的請舉手?並追問:

(1)小數乘小數時,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都去掉,使小數乘法轉化爲整數乘法。)

(2)當把因數的小數點去掉,兩個因數都擴大了一定的倍數,那乘出來的積發生了什麼變化?(兩個因數都擴大了一定的倍數,乘出來的積也擴大了兩個因數擴大的倍數的積。)

(3)要想得到正確的積該怎麼辦?(再把擴大後的積縮小一定的倍數。)

(4)小數乘小數我們應該怎麼算?(師板書:小數乘小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乘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積的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4)評議板書和正確率,全對的打100分,書寫好的畫小紅旗。

(5)對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錯誤的訂正。

3、拓展練習(做一做2)。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麼?

小結:

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

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 )。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兩個因數的小數點有可能各在什麼地方?

73__146=10.658 把所有的可能都寫一寫!

六、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誰想來說一說呢?(學生說對,教師不必重複。)

七、當堂訓練(練一練)

列豎式計算。

6.7__0.25 3.5__0.3

2.56__0.32 0.37__2.9

0.56__0.18 0.18__2.5

過渡語:同學們在這節課中表現的真棒,下面,大家就運用新知識來做作業吧,有信心做全對,字寫端正的同學請舉手?

八、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小數乘小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乘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積的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和現象,學生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地解釋。

教學重點:

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自主設計方案。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教師做自我介紹。(生自由介紹)

你們學校五年級有幾個班啊?咱班被選中和老師一起來上課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難得!

這次講課活動啊,共有55位數學老師參加,那老師被抽到給你們上課的可能性是多少?(五十五分之一)是啊,在可能性這麼小的情況下,老師有幸爲你們上課,這個機會更難得!所以老師覺得,我和你們真的很有緣分,你們覺得呢?那麼,就讓我們好好的珍惜這份緣分,好好的利用這一節課的時間,可以嗎?

二、創設情境

同學們啊,你知道馬上就要到什麼節日了嗎?(生:聖誕節)聖誕節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麼啊?(收到禮物)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想要嗎?只可惜,老師準備的禮物不夠,那我們不如玩個幸運摸獎遊戲,試試你的運氣,怎麼樣?摸到紅球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準備的禮物哦,誰願意來試一下?(生摸球)

老師這個盒子裏放入了1個紅球、兩個白球、三個紅球,通過遊戲想一想,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怎麼想的?

師:在遊戲中我們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知道了“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這樣好玩又有趣的遊戲你能設計嗎?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

(板書——設計活動方案)

三、探究新知

設計活動一

(1)剛纔只有x位同得到了禮物,可是老師很想把這些禮物都送給大家,那麼怎樣往盒子裏放球,會使你們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陸續舉手)看樣子,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爲單位,把你的想法與小夥伴們交流,看你們能設計出什麼樣的方案?開始吧!

(2)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3)哪個小組願意到前面來彙報一下你們的設計方案?

(4)生分組彙報。

設計活動二

(1)爲我班學生設計節目表演活動方案。師出示要求,生讀題。

(2)學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師彙總。

(4)觀察這些方案,你有什麼看法?

設計活動三

(1)爲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凡是參加活動的30名同學都可以得到一份紀念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我準備了食品、學習用品和小型玩具三種紀念品,要使同學們得到學習用品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該如何設計呢?你能幫我設計一個活動方案嗎?

(2)獨立設計活動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教師彙總,那對於這些方案,你又有什麼發現?

那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共同點,對這些方案進行總結一下?

四、鞏固應用

現在很多商場超市在節日期間,都想出了很多別出心裁的促銷活動。

1、下面是老師的調查情況(出示課件)學生讀題。

2、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設計。

3、彙報想法,實物投影總結活動情況。

4、看看另外一個商場的促銷活動吧!(課件)學生讀題

五、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你有什麼體會?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提高除法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題不同類型的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練習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課題:練習九)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練習九第1題

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提醒學生思考:第2小題十位上爲什麼是0?第4小題個位上爲什麼是0?

2、練習九第2題

分組討論比較。

第一組:這兩題商裏的2個0的位置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不同?

第二組:這兩題的末尾爲什麼都是0?爲什麼第2小題有餘數?

第三組:這兩題商裏的0有什麼不同?爲什麼?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九第3題

讀題,說說題意。題中告訴我們什麼?求什麼?你準備怎麼做?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觀察表格,你發現挖的天數和每天挖的米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它們的乘積相等,挖的天數越多,每天挖的米數就越多,挖的天數越少,每天挖的米數就越多。)

3、完成練習九第5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怎樣求有多少個合格的節能燈?怎樣求需要多少包裝盒?

4、完成練習九思考題

(1)題目中對商有什麼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幾?你是怎麼想的?

(2)題目要求什麼?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希望大家在課後多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板書設計:

1、商是兩位數80……2商是三位數102……4

商是三位數150商是兩位數40……6

2、120 102 290

290……2 102……3 100……3

3.420÷4=105(下) 321÷3=107(下)

540÷6=90(下) 505÷5=101(下)

90

吳小娟拍得最快,金陽陽拍得最慢。

4.840÷8=105(米) 840÷7=120(米)

840÷6=140(米) 840÷5=168(米)

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商越大。

5.640-10=630(個) 630÷6=105(個)

教學反思:

1、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並交流解決的方法和結果,及時作出合理的評價。

2、學生對根據條件提問題還有困難,在教學時,要注重鍛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會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徵採用什麼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 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生活中有許多圖形,老師今天準備了4幅,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如果求它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課件逐一出示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讓學生髮表意見。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隊旗的面是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麼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圖一:是由三角形、長方形、加上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組成的,

面積= 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

圖二:作輔助線使它分成一個大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是由兩個梯形組成的。

師:爲什麼要分成兩個梯形?怎樣分成兩個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將它轉化成以學過的簡單圖形以及在圖中作輔助線。

師:是的,可以用作輔助線的方法將它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圖形來計算。

(板書:轉化)

大家想想,用輔助線的方法還有不同的作法嗎?

方法二: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作輔助線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圖三:是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

面積 = 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 新知探究

(一)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 三角形+正方形 )

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牆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們分割成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3 鞏固提升

(一)這是學校教學樓佔地的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

(二)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三)下面各個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四)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正面。(單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七)如圖,有兩個邊長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蓋住的桌面的面積。

課後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組合圖形,並能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已經學習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十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後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於面、棱、頂點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長方體的特徵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並思考:關於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麼?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徵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於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棱、頂點,長寬高)

師:對於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藉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徵?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徵。

交流彙報。(彙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①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6個面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③正方體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製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徵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徵,現在請你們動手製作一個正方體,製作完後,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釐米,並向同桌介紹你製作的正方體的特徵。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 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製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後,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徵,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考查目標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彙報後,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爲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①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②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餘兩個面有什麼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