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長方體》教案(精品多篇)

《長方體》教案(精品多篇)

《認識長方體》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長方體教案 篇二

學習內容:

P58~59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我鞏固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活動,我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方案。

3、通過活動,我具備了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統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我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獨學檢測

小組展示在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果要粉刷教室的牆壁,我們需要調查哪些數據呢?

(1)教室的長、寬、高 教室5個面的面積

(2)門的長、寬 2個門的面積

(3)黑板的`長、寬 2個黑板的面積

(4)窗戶的長、寬 4個窗戶的面積

2、爲什麼要調查這些數據?我們要粉刷的面積是哪些?

3、根據上面的數據算出要粉刷的面積。

4、到底要買多少塗料?怎樣購買呢?

5、算一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塗料?花多少錢嗎?

6、彙報計算方法。

長方體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各自特徵和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互聯繫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我們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什麼關係?

2、出示一張紙。師:這是什麼圖形?(長方形)如果把這樣大小的許多紙重疊在一起,你們看,是什麼形狀?(長方體)

3、師:在日常生活中,長方體形的物體我們常見到,如保健箱、粉筆盒等等,你們能說出一些來嗎?(磚、墨水瓶盒子、教科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聯繫很多,在工農業生產中用途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示範操作,認識面、棱、頂點

1、拿出一根蘿蔔,用刀切一刀,要求學生觀察並且動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這叫做“面”。

2、將切出的蘿蔔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塊,出示給學生看。

師:這塊蘿蔔有幾個面?兩個面相交的邊叫什麼呢?(棱)

3、繼續切,把蘿蔔一面平擺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現了一個新情況,讓學生觀察後回答,有幾個面,有幾條棱。

師: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師:剛纔我們通過切蘿蔔的活動認識了物體的面、棱、頂點。

4、教師出示長方體模型,學生取出長方體實物,進行觀察,並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後回答: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評析:教者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時,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通過出示一張紙複習長方形特徵,再由許多張同樣大的紙重疊起來,使原來的長方形出現了“厚度”,使它起了質的變化,成爲長方體。使學生認識到兩者有內在的聯繫,又有原則的區別,學生重新構建的知識自然得體。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者通過實物演示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議一議、數一數、想一想,使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親自感受的基礎上獲取的基礎知識印象深刻,記得牢,用得上,不易忘。】

三、認識長方體

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實物,並自學課本,同時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學題: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哪些面的面積相等?爲什麼?

(2)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討論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簡要板書。

(1)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後面稱爲相對的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2)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的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8個頂點。

3、接着教師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告訴學生這也是長方體,在它的6個面中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在長方體中,也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指導學生進行想象。

(1)師:①以上我們學習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回憶一下看,長方體有哪些特徵?根據這些特徵,聯繫生活實際中你們見到的一些實物,說說它們的面、棱、頂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各抒己見,進行討論)。②誰能說說教室這個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2)出示長方體模型。①師:你能看到長方體的哪幾個面?②一般我們能看到長方體的三個面。③出示透視圖。告訴學生:這幅圖稱爲長方體的透視圖。

(3)嘗試練習:判斷下列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說明哪些不是長方體,爲什麼。

【評析:長方體有幾個面?什麼樣的面?有幾條棱?幾個頂點?通過學生觀察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自學課本並在課本上圈圈畫畫,再經過課堂討論後,歸納總結,得到解決。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的結果。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活潑,饒有興趣。】

5、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指導學生觀察模型,指着模型的一個頂點問:相交於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是哪三條棱?告訴學生: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橫的棱長稱爲長,縱的棱長稱爲寬,豎的棱長稱爲高。

(2)教師取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把同一模型換三個位置,分別由學生指出它的長、寬、高。

(3)要求學生拿出各自帶着的錄音磁帶盒,要求:①在教師規定的統一擺放位置,分別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②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擺放位置,量出長、寬、高並報出數據,讓其他學生猜出報數據學生測量時的擺放位置。

(4)嘗試練習(略)。

四、認識正方體

1、以練習二十二第4題,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5釐米的`立體圖形爲例,告訴學生:“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

2、學生取出正方體學具,教師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12條棱的長度,觀察6個面的形狀和大小。教師提出問題:發現了什麼?

經過討論,讓學生閱讀課本,根據課本的敘述,要求學生講出:(1)正方體的特徵。(2)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係。

五、總結比較

師:我們分別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請取出按照練習二十二第5題要求製作的紙樣,再請大家比較比較: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兩者的關係怎樣?

【評析:長方體長、寬、高的基礎知識和正方體的有關基礎知識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內在聯繫,教師都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自然引入和過渡的,既自然又得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

六、鞏固練習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2、看圖填空。(單位:分米)

(1)右圖是一個( )體, 它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右圖左邊的面是( )形,長是( ),寬是( ),面積是(),它和( )面的面積相等。

(3)( )面的面積是15平方分米。

(4)要做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至少要( )分米鐵絲。

3、討論。

出示一疊紙。

(1)先拿去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麼形狀?

(2)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紙是什麼形狀?

(3)剩下一張紙,是什麼形狀?

(4)爲什麼上課前我們說一張紙是長方形,而現在說一張紙是長方體?(以前我們不研究紙的厚度)

七、遊戲

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裏倒水,使容器裏的水的形狀爲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評析:本課的知識點多,純屬概念性的,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爲此,教者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

教學本課之前,先佈置學生在家裏預習,同時準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帶來。再讓學生把準備的長方體拿出來,如有的拿煙盒、有的拿牙膏盒、有的拿菊花盒等,同桌共同探討,看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讓學生自己板書。再拿出你的正方體觀察一下,正方體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一種什麼關係?還讓學生探討長、寬、高的含義。聯繫實際讓學生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那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先說長方體,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筆盒、音響、還有肥皂、書、黑板等;正方體有魔方、積木等。最後讓學生動手製作長方體和正方體。

所以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學習上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有利於學生開動腦筋。

《認識長方體》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現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並能區分。

喜歡動手製作幾何體並保持桌面清潔。

活動準備: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觀察操作材料。圖上有什麼?(正方形,長方形),有幾個?(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一共是幾個?(6個),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又能做成什麼呢?

操作材料。

介紹製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後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麼?(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麼?(面),數一數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長方體),6 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長方體)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教後感: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孩子就數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長方體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1.探索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正確的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習

重點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正確的計算

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教師活動

一.複習

1.出示長方體紙盒,

說一說:怎樣知道這個盒子的表面積?

盒子的表面積,是指盒子哪些部分的面積?

二.鞏固練習

1.出示長方體,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說一說,比一比,糾正學生的幾種錯誤算式。比一比哪種方法簡單。

歸納:

(長×寬+長×高+寬×高)×2

2.出示正方體,計算表面積

歸納:棱長×棱長×6

3.練一練2

①出示飲料盒

②讓學生理解求商標紙的面積,實際就是四個面的面積。

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以多樣的。

4.練一練3

讓學生結合實際想一想,一個電視機佈置要做幾個面。

5.練一練4

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求牆壁的面積不用計算,

同時還要減去門窗的面積。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思考

2.集體反饋。

3.學生觀察,並找出盒子的。表面積。

學生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獨立計算長方體的面積

集體反饋。

說一說長×寬是指哪一個面?

寬×高是指哪一個面?

長×高是指哪一個面?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集體反饋

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1.獨立解決問題。

2.集體反饋。

學生嘗試計算。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本站 *×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

棱長×棱長×6教學反思

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與觀察、想象與形成表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等機會,都是值得教師重視和運用的。

《長方體》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回答有什麼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點?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可以集中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並填完表格。

學生做第3題,根據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和每組對面的形狀,分辨出6個不同的面的編號。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中6個面的長、寬來做成面積相等的紙片,然後組成一個長方體來進一步熟悉長方體的6個面的大小和相對的位置。

教師根據課本第4題中的長方體插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製作一個這樣的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釐米的木條。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