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短歌行教案(精選多篇)

第一篇:《短歌行》教案案例

短歌行教案(精選多篇)

《短歌行》教學設計

寧晉第二中學張蘭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短歌行》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

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作品。抒寫時光易逝、功業未就的苦悶和作者招賢納士的誠心和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會爲以後學習唐詩宋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重點:體會詩文塑造的詩人形象,以及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讓學生再誦讀中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技巧;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瞭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3、教學難點:掌握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特別是典故的用法。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後要儘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後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麼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穫

二、教學目標設計

通過反覆誦讀,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爲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再結合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誦讀、設疑、自主探究等方法使學生透過詩文把握詩歌內涵。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全詩,體會詩歌審美情感。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把握詩中情調的起伏、斷續、變化的特點。學習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詩人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積極進取的精神。引導學生珍惜光陰、樹立遠大志向,培養高尚的情操。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科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進入高中學習的時間只有三個多月,現在已經完成了必修(一)的學習。學習了現代詩歌單元,有了一定的詩歌學習基礎,初步掌握了讀詩的基本方法,但是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穩定的學習方式。同時,本單元學習是高中第一次接觸古代詩歌,詩歌語言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跨度對他們來說都是學習上的困難。高中階段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索意識和興趣,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爲積極的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爲他們設置新的學習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

四、教法分析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

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體會詩人的情感。

2.討論點撥法:從不同角度設疑,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解決疑問,把握詩文內涵。

3.理解領悟法: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悟。

這樣,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知識水平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髮現、 1

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學法分析

根據新課標,結合本文特點,我設計具體學法如下: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第二篇:語文:2.7.2《短歌行》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教學設計與評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的詩歌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漢魏晉五言詩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着學習的,可以看得出來,教材有意讓學生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學習古代詩歌。這一時期的詩歌在許多方面都有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新詩體、新流派和新的表現手法相繼出現,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後世詩歌的典範。

《短歌行》是以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四言詩,詩人以真實,新鮮、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動讀者,所以在這首詩歌的教學中要注意反覆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同時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對於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評價,要讓學生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出發,立足文本,而不能憑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惡去曲解作品。此外,作爲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華,體現了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教學時應該發掘詩文裏積極的、優秀的內涵爲主,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和教育。爲以後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知識與能力

高一學生,經過國中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詩歌積累,他們對中國古典詩歌已經有了一定了解和閱讀能力。在本單元學習開始之時,我已經對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做了大體的介紹。學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背景之下,加上已經學習了《詩經》和《離騷》,對於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內容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師生的共同探討、教師的點撥和啓發,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反覆誦讀、比較鑑賞和聯想把握詩歌的意境與思想內容。

2、個性特點

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學力水平較爲平均,學生有着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較高的學習能力,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前自覺預習、課上積極學習。他們善於思考,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性。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各更充分參與課堂學習。

三、設計思想

1、圍繞語文素養核心

充分重視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內涵和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生命關懷,以更完整和更豐富的方式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引導學生展開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詢,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堅持課堂開放性

課堂學習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課堂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和發展要求。這就要求高中的語文課堂是充分開放性的,讓學生可以以課堂爲平臺,獲取更多的知識。

首先,課程內容是開放性的,能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文化信息,引導學生吸納和辨別各類文化。

其次,學習思維是開放性的,不侷限於引導學生獲取有限的、固定的知識,而更多地引導學生鍛鍊思維、開拓思路,爲獲取更多的知識做準備。

最後,教學形式是開放性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但不片面追求形式,而是從實效出發,選擇最恰當的手段和形式。

3、文學閱讀是一種再創造

對任何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的審美都是一個讀者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對於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不應該限制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應該剝奪學生的再創造權力,把閱讀異化成被動接受教師的理解,而應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其正確地、深入地理解作品,以獲得富有個性而又不偏頗的個體理解。

4、閱讀教學是一種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爲各個對話主體(教師、學生、作品)創造合適的對話情境,使他們實現較充分的對話,從而使教學產生意義。結合本課內容,教學可以針對以下幾點做努力:

(1)學生與文本對話:挖掘此詩的“詩眼,”領悟詩的感情基調。“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憂思”貫穿全詩,抓住此詩眼便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2)與曹操對話:首先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把握曹操的思想感情;接着分析詩作,把握曹操的“憂”,從詩歌中直接感受他因何而憂,從而進一步探掘出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悲憫,而是有一股建功立業的慷慨之氣;最後得出結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3)師生共同對話:在充分的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閱讀者間進一步對話,有利於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並使對作品的閱讀產生現實意義。教師可以讓大家一起簡單地評說曹操,探討曹操獨特的“憂”,說說曹操的求賢觀給現代生活的啓示。

四、教學目標

瞭解漢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徵,體會曹操詩歌的風格,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政治性與抒情性相交融的藝術特徵;反覆誦讀,疏通詩意;小組合作,討論鑑賞。體會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引導學生自覺珍惜時間,樹立遠大志向。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深入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難點:領會作者運用典故和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

背景音樂: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儘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大家在國中學過曹操的什麼詩?哪些詩句曾經深深地震撼過你?

學生回顧和交流。

(說明:學生對已學詩歌的簡單回顧可以幫助其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也爲接下來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

教師點明主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夜宴羣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說明:激昂的背景音樂加上老師的慷慨陳詞,爲整個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學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喚醒了,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2、比較鑑賞

請學生觀看《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剪輯,同時給學生布置兩個思考練習。

【幻燈片展示】: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當中的曹操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讓學生結合課文註釋理解詩句,並反覆誦讀,以體會把握。

(說明:將曹操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場景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是本課的一大特色,本課力圖通過這樣的設計開拓學生的思維,雖然是兩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對比,但是這樣的安排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附)詩歌原句與電視劇歌曲唱詞的不同之處(如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

3、合作探究

在學生充分閱讀了詩歌之後,師生共同就影視作品中的詩句和原詩做比較,討論並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後問題集中於: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它反映了曹操當時的怎樣的心境?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①首先從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義。

②接着討論不同文字有什麼不同的表達效果。

③最後明確兩個文本所表現出來的曹操的不同心境。

(說明: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適時引導。如:“掇”和“輟”分別是什麼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麼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麼不同的心境呢?分別討論完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後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概括。教師應引導學生要結合文本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附教師理解參考:可以說電視劇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雲的曹操,顯然,這是劇作者爲劇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4、深入探討

(1)朗讀體悟。在學生自主閱讀、探討的基礎上朗讀體悟詩人在詩歌當中體現的思想情感。

(說明:在學生的評價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2)整理歸納。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思”,現在結合原詩進一步明確:①曹操有哪些“憂思”?②曹操是如何解憂的呢?

學生通過小組的進一步合作和交流,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說明:要求學生結合詩句作細緻的分析,不得脫離文本。)

【幻燈片展示】

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3)深入開拓。

換角度思考並討論:從賢才們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體會他們看到這首詩的感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的內涵和魅力。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着重品味曹操禮待賢才的詩句,體會曹操良苦用心,以達到培養學生結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結: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鑑賞,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着一種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爲求賢做着努力。

5、總結提升

(1)探討詩歌的感情基調

請學生結合誦讀自由發表看法,教師作有效引導,但不限制學生的答案,鼓勵個性化的解讀。

閱讀參考:慷慨激昂。

學生在理解感情基調時會聯想到國中學過的《龜雖壽》和《觀滄海》,可以輔助理解本詩歌的感情基調。

教師引導:我們在前面就曹操的“憂思”作了充分的解讀,是否可以因此認定此詩的感情基調是低沉的?

提示:從憂的內容、詩的語言格調和營造的意境考察。

6、個性解讀

學生自由品味鑑賞喜歡的詩句。

(說明:此環節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豐富對本詩的理解,提高他們對詩歌的品評鑑賞能力。)

7、作業與拓展

【幻燈片展示】

(1)背誦《短歌行》

(2)以下兩題,任選做一題:

①閱讀鑑賞李白的《將進酒》,品味其與《短歌行》在情感上的異同,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文章。

②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麼啓示,對你有什麼啓發?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八、教學反思

對比國中學生,高中的學生閱讀積累更豐富了,理解感受能力提高了,個性發展更完全了,因此高中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更有活力的了。然而我們面臨的問題卻往往是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參與意識逐漸減退,繼之而生的現象就是學生的參與能力停滯甚至減退,語文課堂失去活力。

這是爲什麼呢?這固然與學生成長特殊階段的心理特質有關,但我們教學的不適應是更重要的原因。我們以往的教學目標被異化了,形式被固化了,因而學生的活力也退化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可以說是迴歸到了教學的本質。本設計就是依據新課程的理念,結合高中的特殊學情設計的,力圖設計出一堂充滿活力的、迴歸語文教學本質的課。

八、點評

高中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本設計較好地體現了高中新課程這一理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合理、恰當,可操作性強。

關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度的把握。課標指出“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瞭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有關曹操求賢的事例和資料很豐富,然而引用過多,則可能喧賓奪主,強化了曹操,淡化了《短歌行》。本設計利用視頻手段,巧妙地解決了“知人論世”的問題。度的把握同時也體現在量的控制上,有限的課時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解讀、研討文本,因爲課堂上解決的畢竟是對文本的理解,不是歷史人物評價。本設計在時量控制上亦顯得適量、合理。

(二)理的解析。《短歌行》結構分佈勻稱,內容層層遞進,大量使用典故,是文本解讀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設計注重運用比較、聯繫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從不同的層面來探究文本。影視《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所賦之詩與課本中的詩歌原作進行對比是一大亮色,既體現文言教學中字詞的積累,如“明明”與“皎皎”、“掇”與“輟”的比較,又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比較中深化了對作品的理解。

(三)情的感悟。通過視頻手段的導引,通過反覆閱讀,通過對已學過的同作者不同作品的聯繫,形成“讀——品——悟”的完整脈絡,學生對詩人求賢若渴的領悟更加貼近。

(四)誦的落實。課標“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本設計很好體現了這一要求,僅一課時的教學就安排多次誦讀並要求背誦,確保誦讀和背誦能落實到位。

對本設計的建議:

對於古代優秀作品的閱讀,課標要求學生“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倘提供諸如曹操《求賢令》之類的史料,讓學生結合課文“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更容易落到實處,也由於問題有明確的指向,不致使“拓展”流於空泛。

第三篇:讀短歌行有感

讀《短歌行》有感

《短歌行》是我在高中時期最喜歡的詩歌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涼的氣勢以外,更爲吸引我的是曹操頑強奮進的精神,特別是在加入了現代物流這個團隊的現在,聽聞公司前輩們從公司創立到現在一路上的事蹟,再來讀這首詩,感觸似乎又多了一層,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閱讀心得。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這首詩歌,通過直抒胸臆和反覆迴旋的詠唱將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統一大業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面對流逝的時光,詩人常常會有功業未就,時不我待的焦灼感。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頹唐,而是積極奮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人生幾何”,不是說要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憂”的思想貫穿了整首詩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憂的是時光易失。“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的是賢才難得。聯繫我們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難挫折並沒有能阻止前輩們努力奮進的腳步,

反而使他們越挫越勇,廣納賢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發展成爲幾乎遍佈全國的成功企業,這種氣概堪比奮發之時的梟雄曹操!

詩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頹唐,而是積極奮進。這種頑強的進取精神,體現在求賢如渴的態度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曹操在這裏巧用典故,把詩經中用來表達戀愛中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心情的句子,用來比喻對賢士的渴求。借用的巧妙自然,準確生動。“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也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說明了如果賢士們到“我”這裏來,“我”一定會待之如“嘉賓”, 表現出了曹操對待賢士的態度,隱含着的仍是積極昂揚的精神。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又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裏憂的內涵是“賢才難得”。想想看曹操面對滿座賢才,內心應該是怎麼樣的情緒?自然是滿心歡喜,但爲什麼“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說明雖然曹操已經擁有很多人才,但是因爲功業未就,他並不滿足於此,想要做一項偉大的事業,必須要擁有更多的人才,這四句不僅表現出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也表現出曹操做出一番大事業的願望。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可以看出,曹操渴求人才,天下的人才也渴求能識千里馬的伯樂,他們也苦苦尋求着自己的用武之地。這兩句其實是曹操發出的呼喚,他呼喚天下賢才趕緊投奔自己,自己將與他們一見如故,傾心交往,以禮相待,人盡其才。雖然這首詩中,無不透露出曹操對人才的渴望,語氣恭維,“山

不厭高,海不厭深”兩句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但是這位心中滿是霸氣的人,在其詩中也委婉流露出這樣的霸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氣勢是如此的恢弘。

這讓我聯想到公司對我們這些基層員工的態度,在這裏每一個人的才能都能被充分的發揮,領導們的平易近人無不讓我爲之感動,隨即更加堅定了爲公司發展無私奉獻的決心。

公司廣聚英才的深邃眼光,定能像曹操統一大業一樣,在中國物流行業開拓出一片絢爛的天地,而同時我也意識到應該好好把握住這易逝的時光發憤圖強,力所能及的爲公司做貢獻!

第四篇:短歌行寫作背景推測

《短歌行》寫作背景推測及新釋

《短歌行》寫作背景的推測

古今衆多政治家和文客對《短歌行》十分喜愛,但對曹操寫作此詩的時期各說不一,歸之有兩種說法: 一是赤壁之戰之前(證據:書中48回。但章回小說不是史證); 二是赤壁之戰之後(無史證)。所以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到現在還是個謎。我想在無新證的情況下,大家能不能逆向思維,從《短歌行》中的意境和描述來反證寫作背景? 從文學角度來推出寫作背景。

我們先來分析分析赤壁之戰中雙方軍事優劣,再來看雙方的心理優勢,從而來(推薦訪問範文網)判斷曹操的創作心態。

軍力: 曹操率領80萬(書中之言。實際大約20多萬)大軍飲馬長江,誓滅孫、劉。而孫、劉共計8~10萬軍隊。

軍勢: 曹操率領是滅袁勝利之師,兵多將廣; 而孫、劉之軍不僅沒此優勢,反爾有投敵之意。

心態: 曹軍是得勝之師,兵力又比敵方多出一倍多。如從兵力和勢力來說,當時曹軍滅孫、劉就象碾死兩螞蟻一樣,此刻曹操腦海中滿是志在千里、江山—統、勢在必得之類的詞語,他心中肯定有一覽衆山小、數風流人物還看我曹操的感覺。

請問此時的曹操的心境能寫作出憂嗎? 能有缺賢能,又缺義士之感嘆嗎? 瞬時江山即將一統,還會寫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嗎? 當然不可能,心境皆無,何來此感喲?

所以《短歌行》寫作時間和背景應是赤壁之戰之後,即曹操敗北之後。當時的曹操常常心戀霸業無成,心中的憂愁油燃而生,又想得賢能義士,助他完成一統江山的政治抱負。爲此,他日日飲酒來消心中的愁悶??,在如此心結之下、在某年秋季的一次豪飲中他寫出了《短歌行》,以此詩來傾訴心中的憂愁和人生的感慨。他,也只有在此心況下才能創作出《短歌行》這類的傑作。所以《短歌行》的寫作背景應是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敗北之後的某年秋季。

而目前《短歌行》的寫作背景是根據《三國演義》所說來確定的,也就是說《短歌行》是按赤壁之戰之前的寫作背景來翻譯的,這顯然與《短歌行》詩中的意境相勃。如果我們按《短歌行》的真實意境來從新理解和領會作者的詩意,那麼我們是不是該從新來翻譯曹操的《短歌行》? 還有,該不該還一個梟雄和專權政治家的霸氣? 爲此,《短歌行》新的翻譯如下:

《短 歌 行》解釋及說明 ([??]表示自然段落)

[ 對(1)酒當(2)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3)日苦(4)多。慨

(5)當(6)以(7)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解釋:(1)、(2)對、當—皆屬動詞。(3)去—指過去,(4)苦—是很的意思。(5)慨—是指感慨,(6)當—如當時或當初,(7)以—爲過的意。

[ 青青子衿(8),悠悠(9)我心。 但爲君(10)故(11),沉吟(12)至今。]

解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表示女子對所愛人的恩念。男子應是青衿讀書人。曹操借用來求賢士思能士。(8)子衿—周朝學者服,又如青衿。(9)悠悠—指時間久遠之意。(10)君—指賢能義士。

(11)故—是原因或原故。(12)沉吟—念念之意或念念之然。

[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13)嘉賓,鼓瑟吹笙(14)。]

解釋:“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曹操借用來抒懷:前一句應是原意,(13)但後一句中“我有”應爲假設句,才與上文的憂愁緊扣。因爲上文憂歲月流失、霸業無成。所以曹操下文才轉爲求賢能,求賢是爲幫助他完成霸業——統一江山。嘉賓—是指賢士。(14)鼓瑟吹笙—是指如果我得了賢士,定會奏樂高歌。這句表達曹操求賢若渴之心。

[ 明明如月(15),何時可輟(16)?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解釋:(16)輟—應同掇,是摘取之意。那麼摘什麼?摘空中的月嗎?顯然不是。如果將上、下文的憂源聯繫來看,(15)月—應是指霸業。

[ 越(17)陌(18)度(19)阡(20),枉用(21)相存(22)。 契(23)闊(24)談宴(25),心念舊恩(26)。]

解釋:(17)、(19)越、度—屬動詞,爲徵、奪之意。(18)陌—爲南北方位。

(20)阡—爲東西方位。(21)枉用—是枉費心機的意思。(22)相存—是敵我並存之意。(23)契—是近或相同。(24)闊—指豪氣。(25)談宴—是指與劉備飲酒論英雄。(26)心念舊恩—是指徵戰董卓時與劉備的恩情。

說明: 從整段來看,該段是曹操回憶自己的征戰往事。那麼曹與誰豪氣、意投地飲酒談論? 又心念誰的恩情? 這都需主體人稱來承接,故 "相存" 是指一位敵方首人,當時有劉備、孫權、劉表等。從《三國演義》一書中敘述,與曹同時發生 "談宴" 和 "舊恩" 的人,卻只有劉備。煮酒論英雄是與劉備,征討董卓時與劉備有恩情。而曹自認爲: 天下英雄只有他與劉備,其他英雄徒有虛名,所以“相存”應指劉備。如果把 "相存、談宴、舊恩" 聯繫來看,共同指向的也是劉備。如果與賢士 "契闊談宴" ,那麼下句的 "心念舊恩"就無從釋意。

[ 月明星稀(27),烏鵲南飛(28)。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29)?]

解釋: (27)、(28)這兩句是對自然環境的描寫。鳥鵲南飛—暗指的秋天,月明星稀—可爲中秋時節。但從上文的憂愁和作者的政治野心來看,不應是單純的述景,應該是有所指,不然怎麼吻接曹操的下文——遠大政治志向? 如(29)“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以境述人,此人便是宿敵劉備。因赤壁一戰,劉備雖聯孫破曹,但劉備此時併爲棲身之處。

說明: 在自然環境中,誰看到過在靜靜的樹林中,鳥尋不到樹棲身? 鳥類本身就是依樹而生存的動物。所以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應是借物喻人。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30),天下歸心。]

解釋:(30)“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故周公是禮待賢士典範。

《短歌行》全文意譯

常常飲酒唱歌時,我不斷問自己:人一生究竟有多少歲月?短啊!短如早上的露水,陽光一出即逝,而我一生已去的時光很多。現在真感慨當初太過於激昂了,而憂愁啊?依然存在和難忘,此憂何解?也只好飲飲杜康酒來忘卻它。想想周朝那些穿着學服而飽讀詩書的賢能,常常讓我好羨慕,就因思念他們的原故,至今我還爲此沉吟。

聽,遠處鹿子在呦呦鳴叫,它們無憂無愁地食着野外之草。在此美景下,如果我有衆多的良才賢能,我一定會高興地奏樂歡歌。

霸業就象空中的朗朗明月,我何時才能摘取喲?心中的鬱悶就是因這而來的,而且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想當初,我征戰東西南北,卻枉費心機,結果還是與對手共存於世。可惜啊!那時我以爲與劉備志同道合,那時我可豪氣沖天,設宴與他要談,那時我因心懷舊恩,結果放跑了他。

唉!轉眼秋天已至,夜晚明月朗朗,白日喜鵲南飛而去。哼!我看你劉備就象—只鳥,飛了幾大圈,你找到棲身之地了嗎? 嘿嘿!

而我就象高山,從不滿足於自己的高大,我就象大海,從不滿足於自己的寬廣。我會象周公一樣禮義天下賢能義士,這樣天下何愁不歸於我也?

《短歌行》的創作意境及析解

曹操赤壁之敗後,回到北方,時時憂慮霸業,感嘆無賢能助他完成霸業,故借酒消愁。醉意中感嘆歲月流逝,心懷求賢若渴,往事又不堪回首??,這些思緒都是因霸業無成而引思的,所以憂霸業是整篇詩中憂愁的核心。但曹操是何許人也? 是當時偉大的政治和軍事家,他能因一時的失敗而沉淪嗎? 當然不會。故曹操才寫下《短歌行》的詩,來表現當時的他憂餘生已不多、憂霸業無成、憂無賢能相助、憶往事之錯、憧憬自己遠大的志向等等複雜的心情。

曹操通過《短歌行》來表明自己,雖然借酒消愁,但並沒有忘記遠大的政治抱負,相信自己具有寬廣心襟,相信自己會禮義天下賢士,他更相信天下一定會歸於他,即愁中見英雄之氣慨。

曹操具體心境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四句是表顯曹操因憂時光流逝而霸業又無成,故才借酒消愁的心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兩句是作者因上文憂霸業無成,繼爾轉來思天下賢能義士,表明求賢之心。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兩句是作者看到美麗的自然環境,觸覺求賢若渴的心境。是上文的求賢之心的遞進。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兩句是作者的心境又回到

前文的憂愁—霸業無成,解釋前文憂愁的原因,也是前文憂的遞進。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兩句是作者回憶往日的征戰歷程,並檢討自己的放跑宿敵—劉備的錯誤。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兩句是作者回到寫作該文的時節,並借物喻人來貶低宿敵—劉備。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兩句是作者表明我雖然犯了錯,但我並不氣餒。因爲: 我有寬廣的心襟,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有象周公禮義賢士之心,所以自信天下一定會歸於我。

第五篇:教案格式

教案是指教師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爲每一個知識點(羣)編制的教學方案,它應該吸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期更適合不同層次和專業學生的要求。教案是授課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重要體現,它反映了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學水平、教學思路、教學經驗,這也是爲什麼同樣的一個問題,由不同的教師來講授會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之所在。爲此,我們應該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制定出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案絕不是教材的拷貝,也不僅是教師講授要點的簡單羅列,更不是“電子教案”所能替代的,這些僅能算作是講稿。

一、教案編制的要求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一次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針對不同的專業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案要有所區別。如,同一授課內容而專業不同,則授課內容的側重點就不一樣,要根據專業特點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及重點;同一授課內容而授課層次不同,那麼講授內容的深度,廣度也會有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3、教案設計的詳細與否,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年青教師的教案,第一次開課教師的教案必須詳細寫,教案應含有必要的圖、表、板書設計等。

4、承擔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師,都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內容,參考所提供的教案格式編寫教案,以保證各個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

5、提倡寫出有自己風格、特點的教案。

二、教案編制格式的說明(教案編制格式見附頁)

授課課題:(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節 授課班級:

授課類型:(指理論課、討論課、實驗或實習課、練習或習題課等)

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爲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着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爲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啓發、演示、辯論、講練結合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掛圖、幻燈片等)

教時安排: (本章節或主題授課所需的教時數)

參考資料:(含參考書、文獻等)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教學步驟、內容綱要和教法設計相結合,不僅便於教師自己課堂教學,也便於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瞭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建議包括三方面內容:

1、引言

導入新課,注意本次授課與上次課的內容銜接

2、闡述、分析、推導等

突出教學內容要點,採用的教學方法等,要求簡明扼要,若有與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題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註明教材頁碼。

3、總結

主要是本堂課的要點歸納,應寫出結論性的文字。

作業佈置:(含思考題、討論題)

教學後記:(因爲教學後記是教案實施效果追記,課前還不能打印,只能課後用筆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