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生物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生物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生物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概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環的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等觀察,培養學生觀察、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一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重難點]

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一種“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方法]

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種圖例現象,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討論,從現象歸納出本質結論,並表達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2、演示蒸騰作用的盆栽植物;3、染紅的瓶裝水;4、6號針筒和滴液管;5、接水盤。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利用“雨林谷”等圖片引入植物體內的水分來源於土壤中。進而導出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觀察:多媒體展示水分運輸演示實驗。

思考:1.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結構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

2、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方向是怎樣的?

三、植物的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的概念

觀察植物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概述出蒸騰作用的概念。

思考問題: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嗎?

2.看圖說話,歸納蒸騰作用的自身意義。

圖1爲何剛游完泳上岸的人會覺得冷?

圖2爲何大樹底下好乘涼?

圖3爲何植物內的水是往高處流的?

四、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1.觀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設問:

①不同環境(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中水之間是如何轉換運動的?

②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還能進行嗎?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有什麼作用?

④爲什麼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2.(根據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想一想我們應該怎麼做?

引導談談自己的感受,懂得愛護植物,保護森林,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

家園。所以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還應該多節約用水等。

五、課堂小結:說說你的收穫!

六、課外作業

1.學習指導2.課外實踐調查:當地水資源狀況、農田灌溉方式及建議。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運輸結構 導管 (無機鹽)

運輸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騰作用

1.概念

2.意義

降溫

拉力

三、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生物教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動物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 鳥類、魚類、昆蟲、哺乳動物都具有各自的身體特徵。

過程與方法

● 利用給出的標準將常見的動物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能夠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知道動物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能夠說出一些脊椎動物的名稱。

【教學難點】能夠利用給出的標準將常見的動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爲全班同學準備:魚、鳥、兔的骨骼標本(或圖片)。爲每組學生準備:一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的動物圖片,不同的鳥類、魚類、哺乳動物、昆蟲等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除了校園裏的動物,我們還認識哪些動物?生活在哪?(充分讓學生由發言,體現動物的多樣性)

二、自主探究:1、給常見的動物分類: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認識下面這些動物嗎,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下面的動物分一分類,討論分類標準,並說說分類方法(預設:根據它們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爲水中游的、空中飛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據它們生存的方式可以分爲野生的和家養的;根據它們的身體特徵可以分爲鳥類、魚類、哺乳動物、昆蟲和軟體動物等;根據它們的食性可以分爲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等等)2、比較動物的骨骼觀察比較鳥、狗、鯉魚的骨骼有什麼共同特徵,摸一摸人的骨骼有這樣的特徵嗎?總結: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

三、給各類動物增添成員1、說說鳥,兔子,金魚,螞蟻身體分爲哪幾部分?它們有什麼不同的特點?2、根據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準,根據此標準把動物分成鳥類,哺乳動物,魚類,昆蟲,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屬於鳥類,哺乳動物,魚類,昆蟲?

四、拓展性活動:播放動物世界短片,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三):高一生物染色體變異教學設計 篇三

光合作用教學案例

克州(師範)三中於建銀

【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第1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色素的種類和功能、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掌握提取、分離色素的實驗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個教材中都是處於重要地位。本章節內容按照課標安排應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和通過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學習有關光合色素的知識,第二課時具體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本節教學設計是該節的第一課時內容。第一課時我準備讓學生以經典的光合作用研究歷史中的重要事件爲線索,結合自己所動手完成的實驗,遵循科學家的探索思路,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瞭解科學家探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和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設計理念】

以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提高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課程理念來設計教與學的過程。最想突出的處理:1.還原科學研究的歷史面貌,突出生物學的“實驗學科”特點;2.以實驗探究貫穿整個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瞭解。但是,對於光合作用的發現歷史卻很陌

生,關鍵對於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並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瞭解光合作用的結構和物質基礎;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反應方程式、概念、過程、意義;⑶。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圖解和實質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科學家發現光合作用的過程,嘗試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理解假設的提出要有實驗和觀察的依據,需要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象,並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同時,理解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關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②討論科學史上的經典人物和實驗,避免知識“去背景”和“簡單化”。

③明確科學的研究態度在實驗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⑤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學實驗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②培養觀察、分析綜合能力。

三、教學重點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及研究歷史;

②實驗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實驗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

四、教學難點

單因子變量原則中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的辨析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蒐集相關圖片和素材;製作Flash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播放綠色植物碩果累累的圖片;人和其他動物吃的各種食物的照片。

結合國中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瞭解?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激情引趣,引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重視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師在學生討論後歸納出: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氧氣。

(問:光合作用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

2、光合作用的發現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看書,要每個同學對幾個著名實驗的實驗年代、科學家人名、國籍、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逐一整理。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體會講述如何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

爲加深印象,教師通過Flash多媒體課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並歸納實驗結果。

從光合作用發現過程我們看到科學工作者對科學事業執着追求,嚴謹的科學態度,巧妙的思維方法值得我們很好學習,我們更需要學習科學家們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

設計意圖:感受科學發現過程,提高學生探索求實的科學素養。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探究的原則和方法。

問:我們剛剛學習過了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1880年實驗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那麼同學們回憶第二章學習過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分析比較葉綠體中哪些結構與光合作用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請一學生上臺對着細胞掛圖講述細胞中葉綠體的結構設計意圖:鞏固已學知識。

3、葉綠體中色素:教師展示葉綠體亞顯微結構圖幫助同學回憶,用幾分鐘講述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原理、實驗結果。

學生活動:學生4人一組完成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設計意圖:認識實驗探究過程都必須依據一定的科學道理。體驗合作學習過程。

學生實驗結束後,教師可給學生演示葉綠體的色素吸收光譜的現象。方法是:用紅、橙黃、綠、藍紫色的薄膜,分別遮住同一光源。把盛有葉綠體的色素提取液的試管,分別放在紅、橙黃、綠、藍紫色光前、讓學生觀察這些光透過色素提取液的情況。可明顯地看到紅和藍紫色光透過的較少(暗),橙黃和綠色光透過的較多(亮)。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象,得出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在此基礎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譜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曲線含義,總結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點。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進一

生物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藉助工具書學會“蠍、蟋、蟀、蟈”4個認讀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找出相關句子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4、學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學生從小培養自己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麼?(板書:“表”)

2、問:表裏面有什麼東西?(出示表內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說出表裏面有哪些東西?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表裏面有螺絲、有齒輪、有錶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爲表裏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爲表裏有個活着的小蠍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22課《表裏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蠍、蟋、蟀、蟈”4個認讀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出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着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並彙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並瞭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爲(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爲(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話(表裏有個小蠍子在裏面)。

(1)讓學生帶着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並板書出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說說這些描寫哪些讓你很欣賞並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聽後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我”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後“我”有什麼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着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裏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爲“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書包範文、求知慾望強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七、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一、說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_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着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爲《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爲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爲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瞭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爲: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爲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爲: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爲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爲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說說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導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爲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說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說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爲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通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爲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因爲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爲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臺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爲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爲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爲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爲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臺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爲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爲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通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通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通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爲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通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下面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瞭。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生物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能量之源一光與光合作用》第1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葉綠體內色素的種類和功能、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掌握提取、分離色素的實驗方法。本節內容是對第3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知識的提升,又是後面學習光合作用原理和應用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

(1)通過“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操作,培養學生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通過聯繫知識與生產實踐的關係,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熱愛,分析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的聯繫,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難點:對實驗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離過程。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平有差距。有些學生對於毛細吸管怎麼用都不清楚,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對於研磨和過濾等操作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紙層析法是首次接觸,需要教師指導並藉助動畫給予直觀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實驗“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初步把握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兩人一組,實驗室內教學。課前打開實驗室門窗通風,課前準備好綠葉、濾紙條、紗布等材料用具,配製好層析液。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

(1)萬物生長靠太陽,那麼,太陽能是怎麼轉變成生命活動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麼進行光合作用呢?(葉綠體)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後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綠葉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經佈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綠葉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師:大家提出的這些問題很好,看得出課前認真預習了。那麼我們今天主要來解決這些問題。多媒體展示實驗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點講解實驗原理,強調提取色素和分離色素的不同,其中紙層析法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着重講解,通過f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明白原理後教師繼續和學生分析說明實驗步驟,強調實驗注意事項,提出思考問題,佈置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兩人一組,分工合作。並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思考討論所提出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探究思考題。

(1)研磨時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目的分別是什麼?

(2)過濾時,用尼龍布而不用濾紙的原因是什麼?

(3)濾紙條爲什麼要剪去兩個角?

(4)層析時燒杯要加蓋,爲什麼?

(5)爲什麼要重複畫濾液細線?如果只畫一次會怎麼樣呢?

(6)爲什麼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如果接觸了又會怎麼樣呢?

(7)濾紙條上出現了幾條色素帶,其排列順序怎樣?寬窄如何?這說明了什麼?

在學生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指導。(課堂實錄),

等學生分組實驗進行到濾紙條在小燒杯中進行層析時,組織學生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交流實驗前提出的思考題,進行師生交流。交流到第七個問題時,正好實驗結果也就出現了,這時找學生展示自己濾紙條上的實驗結果,並讓學生交流觀察自己濾紙條上的結果,教師展示結果比較好的色素帶,總結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及顏色等知識。色素的種類及其作用

胡蘿蔔素(橙黃色)

類胡蘿蔔素

(含量1/4)葉黃素(黃色)

葉綠體中的色素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含量3/4)葉綠素b(黃綠色)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能深入領會實驗原理,有利於掌握操作要領;通過提出探究思考題,注重了試驗的探索性;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操作過程,解決了課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從中找到了成就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大有提高。這時進一步提出問題:我們分離出了綠葉中的色素,那麼這四種色素對光的吸收有什麼差別嗎?

探究二:綠葉中四種色素對光的吸收有什麼差別嗎?

讓學生觀察多媒體白光通過三棱鏡和白光先通過色素濾液再通過三棱鏡的光譜情況,對比思考色素對光的吸收情況,從連續光譜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長的光被吸收的情況,並給出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光譜,學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然後給出探究二的思考題:

(1)葉片呈現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2)爲什麼許多植物到了秋天葉子就變黃了?紅葉是怎麼回事呢?

(3)溫室的頂棚用紅色玻璃還是綠色玻璃好?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最後師生總結。(課堂實錄)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的對比給了學生一個感性認識,通過看圖,提高了學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通過聯繫生產實踐進行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於細胞中什麼部位呢?

簡單介紹前面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然後多媒體展示葉綠體的結構。這時提出問題:色素具體分佈在葉綠體的什麼部位呢? (類囊體)

設計意圖:本部分知識很簡單,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細胞器來掌握。

探究四:葉綠體的作用僅僅是吸收光能嗎?

多媒體flash動畫展示資料分析中恩吉爾曼的實驗。通過實驗分析得出葉綠體的功能,並討論恩吉爾曼實驗的巧妙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科學家的實驗,讓學生明確實驗設計的原則,提高生物學的科學素養,通過對葉綠體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那麼,光合作用是如何進行的呢?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光合作用探索的歷史。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學家是如何設計實驗,如何得出恰當的結論的。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種類

2、作用

(二)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的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分離是課本上重要的學生必做的實驗,四種色素與後面要學的光合作用過程聯繫非常密切,所以在實驗室上這節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雖然準備實驗很麻煩,但提高了課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時間做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併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重點內容——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並通過親身實踐進一步領會了實驗原理紙層析法,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色素的提取分離過程,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也提升了生物學的科學素養。整堂課學生求知旺盛,複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化,親自動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需要學生做的實驗必須做,時間長了不做實驗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下降,同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組的合作實驗中,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好,實驗能力弱的學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師要着重強調實驗的規範性,特別是實驗儀器的使用。

生物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①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②說出生物圈爲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③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

④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和重點

重點:

①生物圈爲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

收集和分析資料(因爲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對圖片、文字和數字資料進行分析)。

課前準備

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多媒體,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從而和地球作出對比;沒有條件的學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另外,還準備一個地球儀。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中各大星球的資料。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學生觀看生動的課件,然後根據自己在課下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太陽系中各星球的狀況。

②學生們根據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討論生物圈的範圍,然後總結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師通過展示課件,把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師事先讓學生們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範圍

①學生分組開展競賽,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最精確的語言說出生物圈的範圍。

②學生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然後在全班評比最具創造獎若干名,日後進行一次模型比賽。

①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競賽。

②教師佈置學生設計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爲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①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且利用手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最後總結出結果。

②學生分別扮演動物和植物在各個星球上的生活狀況,表現出它們對食物、水、氧氣的依賴。

教師佈置學生扮演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課下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生物圈的簡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