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七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設計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等特點,進而瞭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及對自然界的意義。

2.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使學生樹立植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苔蘚植物主要特徵的基礎,同時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苔蘚植物雖然比藻類植物高等,但還是隻適於生活在陰溼的環境中,不能擺脫水的限制,使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仍然比較低等。因此,葫蘆蘚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對學生理解苔蘚植物在進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爲重點。

2.難點分析:

葫蘆蘚生殖器官的結構比較複雜,又由於受到條件限制,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應確定爲難點。

葫蘆蘚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這點與綠色開花植物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這個條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加之,葫蘆蘚的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也應確定爲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爲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引言:請學生觀察玻璃缸內的水綿和盆栽的葫蘆蘚(或小牆蘚)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何不同?當學生答出:水綿生活在水中,葫蘆蘚生活在陸地上時,再給學生出示葫蘆蘚的生境圖,使他們瞭解到葫蘆蘚生活於陸地上陰溼的地面和背陰的牆壁上,並引導他們答出這些毛茸茸像綠色絨毯一樣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屬於苔蘚植物,從而引出苔蘚植物的課題。

2.葫蘆蘚:

(1)事先準備好新鮮的葫蘆蘚,分小組讓學生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形態和顏色,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高度,並提出問題討論:①葫蘆蘚植株呈什麼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③葫蘆蘚的莖與葉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莖與葉相比較有何特點?

(2)組織學生在認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出:葫蘆蘚植株顏色爲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爲1~3釐米;它沒有像綠色植物那樣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別於綠色植物的特點。

(3)在學生已經瞭解了葫蘆蘚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之後,繼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葫蘆蘚的形態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爲何適於生活在陰溼的環境?以使學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4)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教學,可採用剪貼圖或投影片,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來進行。

先由教師給學生展示帶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蘆蘚植株的圖(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對照圖觀察同一棵葫蘆蘚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從而瞭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後給學生分別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圖,使學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許多帶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動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一個球形的、不能運動的卵細胞、植株在溼潤的條件下,精子游動到雌性生殖器官裏,與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這一受精過程可通過複合投影片給學生展示。當學生了解了受精過程後,根據前邊所學過的知識,可啓發學生回答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再由胚發育成新的植物體。最後提出問題:“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麼特點?”供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溼的環境中。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牆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牆蘚、地錢的生活環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有什麼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徵,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①一般具莖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於生活在陰溼環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溼環境中,這會有什麼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後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於苔蘚植物對監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複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徵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莖和葉內有發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第二節苔蘚植物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溼環境

2.形態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着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牆蘚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徵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溼環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岩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溼的地方採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後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餘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裏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的適宜溼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後,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裏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後,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採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2、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佈的影響。

3、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解讀實驗數據的嘗試,學會數據的解讀、座標圖形的識別甚至自己製作座標圖形。

情感目標

1、通過植物體內含有水分的實驗,養成尊重事實、尊重自然、尊重科學的真情實感。

2、通過水對植物分佈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物依賴於環境,進而認識到我們美麗的地球大家園必須依靠包括自己在內的全人類來共同呵護和建設,纔會更美麗。

教學重點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響植物的分佈。

教學難點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的教學。

2、解讀實驗數據的教學。

教學方法:

分析法、啓發法。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多種新鮮的蔬菜水果、計算器、水彩筆、多種圖片資料。課前查閱水與植物生活和分佈有關的資料,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教師準備:測幹小麥種子含水實驗裝置、多種圖片資料、製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在前面講生物圈時,大家收集過各大星球的資料,那麼除地球外其他的星球有生命嗎?

生:討論的非常熱烈,各抒己見。

師: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科學家一直在探尋別的星球上是否有水,來作爲判斷是否有生命的依據,這是因爲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而我們所居住的星球,不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還有來自大氣的降水和蘊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地球上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無數的生命。水在海洋、大氣和陸地之間循環流轉,它進入一粒粒種子,使大地上出現點點新綠,流入片片農田,使農民臉上流露出對豐收的期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講授新課]

(一)植物的生活爲什麼需要水

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指出:水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生命的源泉。水對植物到底有什麼重要作用呢?

師:現在我們做一個小實驗,這是乾燥的試管和乾燥的小麥,我們用試管夾夾住裝有乾燥種子的試管在酒精燈上烘烤,注意,開始時,試管在酒精燈火焰上要不斷移動,防止試管受熱不均炸裂。試管要水平烘烤,注意試管上半部有什麼現象出現。水珠是從哪裏來的呢?

種子是乾燥的,怎麼還有水呢?

生:水已成爲種子的組成成分。

出示課件:水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通過對這組數據的解讀,質疑水與植物的構成有什麼關係?生從中感悟到:水在植物體內無處不在,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拿出缺水的和水分充足的芹菜,讓生對比觀察,得出結論,水能使植物體變得挺拔。進而啓發,這對植物的生活有什麼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農民爲什麼要在雨後土壤溼潤時施肥?通過前面知識的回顧得知:無機鹽只有溶於水才能被植物體吸收。

回憶國小自然課的知識,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還用來幹什麼?

(二)水影響植物的分佈

水在生物圈中的分佈是不均勻的。有的地區終年少雨,氣候乾燥,有的地區雨量充沛,江河縱橫,因而氣候溼潤。這對植物的分佈有沒有影響呢?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分析討論課本的圖片資料並完成討論題1、2,總結得出水分佈的不均勻會影響到植物的分佈,哪裏有水,哪裏就有植物,哪裏的雨量充沛,哪裏的植物種類多,數量也多。

課件呈現表1,設計問題:年降水量與綠色植物的分佈有什麼關係?

可見,水對植物的分佈有重要影響,那麼水是影響植物分佈的惟一因素嗎?

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維,明確影響植物分佈還有陽光、溫度等,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三)解讀實驗數據

師:水對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長髮育期的需水量也不同,這樣我們就要測定它們的需水量。下面我們就來看小麥不同時期需水量的數據,爲了更好地解讀實驗數據,還可以改變數據的表現形式。

學生觀察課件中的表和圖,並動手動腦計算表中各時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全班交流討論,讓生從自己做的圖中找出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找出小麥需水量的規律,談談從題中所受的啓發。如果你是一名灌溉人員,你將怎樣合理安排小麥灌溉,既節約用水又能獲得較高產量?

小結:

你從本節課中獲得哪些收穫?又得到哪些啓發?

練習:

以小組爲單位,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讓學生對課本P51練習中李白的詩句進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學道理,使學生對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環流動、永不停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既然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環的,這是否意味着水對人類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領悟水對生命的可貴,從而發出節水倡議。

作業:

寫一篇向人們發出節約用水呼籲的論文。

板書設計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離不水

1、水是植物體的組成成分

2、水可使植物保持姿態

3、水有利於光合作用

4、水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二、水影響植物分佈

三、解讀實驗數據

表1:年降水量與植被分佈的關係

地點

植被情況

年降水量(mm/年)

年均溫(℃)

安徽

闊葉

1140

15、8

海南

熱帶雨林

2410

23、3

陝西

森林

820

13、5

甘肅

草地

510

7、0

都蘭

草地

250

2、1

民豐(新疆)

沙漠

40

11、2

且末(西藏)

戈壁

40

10、6

教後記: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少,但後面有繪製條型圖和分析,這些問題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應給他們詳細講解,所以把這節課的重心放在後面的條型圖分析和繪製上。前面的內容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和生活經驗也能得到,需要補充的是學生對生物圈中的水資源如何保護,水和植物,動物和人類有什麼直接的關係?試着讓學生自己談談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讓學生髮自內心珍惜水資源。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無機鹽。

2、瞭解氮、磷、鉀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時的症狀;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瞭解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合理施肥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的應用,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材分析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備知識,是理解植物礦質代謝的重要基礎,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是從事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必備基礎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中藉助兩個演示實驗對這些內容加以說明,但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進入根毛內部的過程是極其複雜的,由於學生缺乏有關的基礎知識,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植物的生活確實需要無機鹽,而且所需的無機鹽是從土壤溶液裏吸收的;加之,根吸收無機鹽的實驗在一堂課是不易看到結果的。教師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資料或圖片,或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彙報等方式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由於很多學生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對於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瞭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認識,創造條件,開設實驗,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幫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根吸收無機鹽的條件;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難點:讓學生對根吸收無機鹽以及無土栽培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手段: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爲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學生對無機鹽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本節課主要是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參與和觀察,瞭解本節的各知識點。同時在本節課中要儘量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例子或問題,以便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佈置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或課外小組完成課本64頁演示實驗和無土栽培幾種植物。

2、學習收集有關"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資料

一、導入:

1、提問: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麼?

2、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演示實驗:"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於水的物質,爲了證明這一觀點,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2、講解:

土壤浸出液蒸發後留下灰白色的物質,而蒸餾水蒸發後沒有灰白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無機鹽。

(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參與課本64頁實驗的學生彙報實驗過程,並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無機鹽的作用。

3、總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無機鹽由根吸收,無機鹽使植物生長健壯、顏色鮮綠。

4、組織學生彙報收集的資料: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注意:學生彙報的資料中可能會出現錯誤)

七年級生物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能說出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2、能描述枝條的發育過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能力目標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情感目標1、通過調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無機鹽,學會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際情感。

2、初步認識化肥對環境的危害,培養環保意識。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根的哪個部位長得最快

2、芽和枝條的發育關係以及植物的生長所需無機鹽的種類。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

細胞體積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的無機鹽。

二、導入新課

種子萌發後,長出了幼嫩的根、莖、葉,那麼,幼苗是怎樣長大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幼根的生長

閱讀課本96頁探究“根的什麼部位生長最快”進行探究,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你的探究實驗中,應選擇什麼樣的根?

2、當幾位同學獲得的實驗數據不同時,爲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實情況的數據,對這些數據應怎樣處理?

3、從記錄數據中發現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4、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你會發現,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的細胞。這是因爲伸長區的細胞來自。分生區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不斷補充的細胞數量,伸長區的細胞不斷長大,長成爲的細胞。

5、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另一方面要靠

(二)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閱讀課本P9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欣賞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一首歌詠春風綠柳的詩句,請分析: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什麼發育成的?

2、用橫線連接,表示芽和枝條的發育關係

(三)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通過閱讀課本P98頁第3、4自然段並結合課前的調查結果分析回答:

1、植物的生長需要不斷的補充哪些營養物質?植物是如何獲得這些營養物質的?

2、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3、施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拓展創新

1、農諺說“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又說“糞大水勤,不用問人”。這兩種說法是否符合科學種田的道理?

五、達標檢測

1、根尖的分生區屬於()

A.營養組織B.分生組織C.保護組織D.輸導組織

2、一條根能夠不斷長長的原因是()

A.根冠不斷增加新細胞

B.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

C.分生區細胞數量增加和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

D.分生區不斷增加新的細胞

3、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區B.伸長區C.分生區D.根冠

4、種莊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

A.有機物B.水C.無機鹽D.氧氣

5、一棵大樹的枝條是由發育成的()

A.莖B.根C.葉D.芽

6、根尖在向下生長的過程中,分生區不會被土粒損傷,是因爲()

A.有根毛開路B.有細胞壁的

C.有根冠保護D.有伸長區的保護

7、植物生長中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

A.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B.含氮的、含磷的、含鐵的無機鹽

C.含磷的、含鉀的、含硼的無機鹽

D.含氮的、含磷的、含鋅的無機鹽

8、種植白菜、菠菜時,應多施()

A.氮肥B.磷肥c.鉀肥D.鐵肥

9、無土栽培是指()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糞尿中。

B.直接將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給植物施無機鹽的栽培方式

D.把植物栽培在將植物需要的無機鹽按比例配製好的營養液中

10、芽中將來發育成莖的部位是()

A.芽原基B.芽軸C.生長點D.葉原基

1l.由伸長區發育成的結構和發育成伸長區的結構分別是()

A.根冠、分生區B.分生區、根冠

C.根冠、成熟區D.成熟區、分生區

12根尖由四部分組成,從頂端向上依次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13、移栽植物的時候,最容易把纖細的和折斷。這樣會降低根的功能。移栽植物時,應該在期,並且要儘量多帶。

14、把兩株同一品種、同樣大小的健壯幼苗分別培養在甲(內裝土壤浸出液)、乙(內裝與甲瓶等量的蒸餾水)兩個瓶內。過些日子,看到甲瓶內的幼苗長得,顏色,乙瓶裏的幼苗變得,顏色,這個實驗表明植物生長需要。

15、某同學進行了無土栽培的嘗試,據圖回答問題:

甲乙

(1)甲、乙兩瓶都應當放在怎樣的環境中?

(1)爲什麼甲植株生長狀況比乙植株好?

答案:

一、1.B2.C3.A4.C5.D6.C7.A8.A9.D10.B11.D

二、12.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伸長區13.幼根根毛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幼苗土

14、健壯鮮綠瘦弱發黃無機鹽

15、無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