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教案及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及反思(精品多篇)

優秀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一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爲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複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採用“你問我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爲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採用“你問我答”的遊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並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並認真解答。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爲主,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對於學生的彙報,教師適當給予肯定的同時,要着重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如何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情境、提取信息,是本環節的關鍵。由此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乘法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從觀察中感悟到:一向喜歡數學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細,她看到了魚,還發現河裏有四羣魚,每羣都有三條,於是她在想:河裏一共有多少條魚?這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全圖,並提出數學問題。

備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在靜態圖中獲取信息存在難度,上課時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後簡單介紹這個圖的情況。你們看,這幅圖有學校、樹木、花草、小河,從學校走出三羣小朋友,每羣小朋友都是三個;在他們經過的草地和樹上飛來三羣小鳥,每羣小鳥各有5只;他們走到河邊時看到游來四羣小魚,每羣有三條魚;接着又看到從遠處划來的四條小船,每條船上有四個小朋友等等。這樣逐個呈現圖中信息,爲學生提供了形象的“幾個幾”的資源。學生根據畫面輕鬆地互相提出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就是乘法口訣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利用生活經驗有效地理解了抽象的乘法意義。

單一的數學計算和練習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而且不利於長期記憶。創設豐富有趣的活動情境,能化枯燥爲生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遊戲、模擬生活情境等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效率。

轉眼間已經教到“乘法口訣(一)”中的“回家路上了”。在講這個內容的時候我專門變了一個童話故事引入課程,小動物們放學了,他們好高興啊……,學生在聽着故事的時候不自覺地被引入了“數”裏,紛紛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和解題思路,整堂課都是圍繞着圖裏的內容展開,雖然看起來學的東西很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觀察與思考,並且能很正確的用自己的語言陳述自己的思路,我覺得這樣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組織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時故事方式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致非常濃。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的

頭腦去思考問題,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節課,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教學較爲成功。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回家路上》這一課是讓學生複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的信息,採用“你問我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爲此,教學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取知識。首先,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信息(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所見,再在小組內採用“你問我答”的遊戲方式,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並且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興味盎然,積極思考發問並認真解答。如生1問:船上共有多少隻小動物?生2列出算式:44,生3說:我們可以利用“四四十六”這句口訣來算出它的得數。生4問: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生5列出算式:62,生6:利用“二六十二”這句口訣就知道它的得數了,不用再一個一個或兩個兩個地數了,真方便。……畫面上的內容,學生真是無所不問啊!都能根據乘法的意義來列式的,並且都能正確運用學過的口訣來計算得數,這真是我意料不到的。我覺得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熟練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爲主,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師生對口令”、“爭當快射手遊戲”、“踩汽球遊戲”、“快速接龍遊戲”、“開啓動物之門”(找新家)等遊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1、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質量

2、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袋裝1千克洗衣粉、1檯盤秤、兩包500克的鹽、

2、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雞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輕的綠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幣、1克的藥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蘭根沖劑、100克的肥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和爸爸媽媽逛過超市嗎?你們一般都買些什麼?有沒有買過水果的?說說你是怎樣購買的?(選好後,拿到秤上秤再付錢)

通過秤稱我們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呢?

同學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小強和小麗也到超市裏作了調查,他們找到了什麼?

(一壺豆油,是用千克作單位;一包餅乾是用克作單位的。)

看看數學小精靈想告訴我們什麼?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

二、探究體驗:

1、認識質量單位

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還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板書課題

2、認識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這樣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們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輪流掂一掂,靜靜感受,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裏,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能做到嗎?請小組長輕輕拿出洗衣粉,開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裏了嗎?數學小精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記住了。每一小組還有這幾樣物品:這樣的一袋綠豆、這樣的一袋大米、1包雞精、這樣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樣物品中哪些約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數學小精靈有什麼提示:1將四樣物品分別與1千克的洗衣粉對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後與小組的同學說一說;3完成後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後坐好。

③請每位小組彙報:你們認爲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

④聽了每一小組的彙報,發現大家一致認爲這袋雞精約重1千克,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包裝袋上有質量標示)

老師還發現大部分小組認爲這袋水果也約重1千克,它又沒有質量標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鹽,一手拎着這袋水果覺得差不多重)

你們掂得準不準我還是得驗證一下。老師想請盤秤來幫忙。看這兒,這個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用千克作單位的)

當指針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針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組都是西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果然是大約1千克,你們估得真準。像這樣大的一個西瓜約重1千克。

3、4小組都是香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是1千克,你們也估對了。像這樣大的一個香瓜大約重1千克。

第5小組你們是什麼水果?也拿上來驗證一下。看,像這樣的4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第6小組呢?什麼水果?拿上來驗證一下。原來,這樣的3個梨大約重1千克。

第7、8小組沒有水果,但是他們有一筒面,他們認爲是1千克,請來驗證一下。果然,這樣的一筒掛麪也約重1千克。你們找得可真準。

剛纔有的小組認爲這袋大米也約重1千克?你們認爲呢?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還有這袋綠豆,你們怎麼沒有選呢?

(感覺比1千克輕)

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果然比1千克輕。

哪些小組找對了?你們找得還真準,請小組長和保管員輕輕收回物品。

(4)說一說:

剛纔大家找到了這麼多約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約重1千克呢?

3、認識感知1克

(1)剛纔我們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這樣一枚2分的硬幣約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樣的感覺呢?請保管員拿出盤子,將硬幣發給組員,請大家掂一掂,靜靜感受,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裏,可以嗎?開始吧。

(3)說一說:

有什麼感覺?(非常輕)

與1千克比呢?(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

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4)找一找:

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盤子裏就有一些,請同學們用剛纔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說說你找到了什麼?(藥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盤子裏還有一些用克作單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藍根沖劑,100克重的肥皂。分別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員收盤子。

4、克與千克的關係

這裏還有一袋鹽,也是用克作單位的,請你讀多少克?(500克)

一袋鹽500克,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嗎?(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對,爲了方便人們約定:滿了1000克就用一個更大的單位千克來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請大家跟我讀:1千克=1000克

5、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用千克作單位;

②通過掂2分的硬幣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認識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裝上有質量標識,沒有質量標示的物品怎樣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來稱量)

這位售貨員阿姨正在用秤稱蘋果,這些蘋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認識嗎?(電子秤)

秤是一個大家族,這就是電子秤,家族中你還認識誰?在哪見過它?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鞏固拓展

1、的確秤是我們稱量物品的好幫手,因此我們要會認秤上的數據。

(1)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書88頁練習十八第1題

並說說你是怎麼認讀的(先看單位是克,再看指針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個4千克問:剛纔都是多少克,這次怎麼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這個盤秤是用千克作單位的)

看來我們在認秤時不光要看清數還要看清單位。

(2)你知道他們的體重嗎?書88頁練習十八第2題

(3)填單位:書89頁練習十八第4題

2、你知道嗎?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數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2克重,相當於什麼呀?(兩枚2分的硬幣)那得多輕呀。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100千克相當什麼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個蛋就約重1500克。1500克相當於什麼呢?(三袋500克的鹽)可真重呀。

3、課後調查:

克和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處,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課後小調查。就在書88頁練習十八第3題。

六、課後反思:

實施新課程以來,人們再次提出了“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化”、“學校數學應向生活數學回歸”等口號,生活、活動成爲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兩個關鍵詞。然而,如何把這兩者落到實處,讓學生學得有效,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填寫“百數表”,進一步明確百以內數的順序,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

2、過程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百數表”,探索並發現“百數表”中數的排列規律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增強數感。

3、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體驗合作交流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重點】

能對100以內的數按順序進行整理,掌握百數表中數字排列的基本規律。

【學習難點】

自主探求規律,靈活運用規律。

【學習準備】

水彩筆,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完成“百數表”,明確數的順序

今天,數字王國的數字寶寶們正在進行比賽,看誰先找到自己的家。你們看,哪些數字寶寶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家?

1、出示教科書第35頁例題中的表格,要求學生把表中已經填出的數分別讀一讀。

讓學生先整體觀察這張未填滿的百數表,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這張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個數?你是怎麼知道的?(橫着數十行,豎着數也有十排)

我們把它叫做“百數表”(板書:百數表),今天我們就通過百數表來學習百以內數的順序。板書課題:數的順序

你能幫其他的數字寶寶找找家嗎?請小朋友們把它們全部寫出來吧!

3、學生各自填表,教師巡視。

4、覈對,檢查。

5、找數活動

如:請學生從36讀到44

請學生從57往後數5個數

師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生答)

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與50相鄰的兩個數是多少?

二、觀察“百數表”,引導發現規律

師:剛纔,小朋友們很快就幫數字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家,那你們想不想幫它們塗塗顏色?下面我們就來進行塗色比賽。請男生給十位是3的數塗上綠色,女生給個位是3的數塗上黃色,看誰塗得又快又好!

(一)1、橫着找規律

(1)給十位是3的數塗上綠色

學生完成後,問:十位上是3的數在“百數表”中什麼位置?這樣的數一共有多少個?

學生齊讀這行數。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些數十位上……(前九個數十位上都是1)

個位呢?……(就是依次多1)

誰來完整地說說我們的發現?還有誰想說的?

(2)你也選幾行讀一讀,說說你有什麼發現?和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3)全班交流(指名2位學生)(我讀的是我發現了)

橫着看,第2行的前九個數十位上都是1,第3行的前九個數十位上都是2,第3行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所發現的規律,如:每一行數的個位上分別是1、2、3……0;每一行數的前九個數十位上都相同,最後一個數的十位上比前九個數多1;每一行數中,後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1,前一個數總比後一個數小1等等。

(4)師小結:橫着看,每一行,前9個數的十位都不變,個位依次多1,最後是個整十數。

(5)練習

2、豎着找規律

(1)給個位是3的數塗上黃色

學生完成後,問:個位上是3的數在“百數表”中什麼位置?這樣的數一共有多少個?

讀一讀,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豎着選幾排數分別讀一讀,你有什麼發現呢?

(3)全班交流。(我讀的是我發現了)

豎着看,第1排的個位上都是1,第2排的個位上都是2,第3排

找一找:個位是5的數有哪些?(第5排)個位是0的數呢?(第10排)

(4)師小結:豎着看每一排的個位都不變,十位從上到下依次多1,也就多了1個十。從下往上看呢?(依次少1個十)也就是說,上下兩數相差10。

(5)生自己說一說豎排的規律。

(6)練習

(二)、斜着找規律

師:小朋友們,剛纔我們給一些數字寶寶塗上了漂亮的顏色,還有一些數字寶寶也想塗一塗顏色,你們願意幫幫它們嗎?

給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塗上粉色。

學生完成後,問: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在“百數表”中什麼位置?

這樣的數一共有多少個?

讀一讀。

(三)、你從表裏還能發現哪些有趣的排列?

斜着看:個位與十位數字相加的和是9

……

三、勇闖智慧島

第一關:我會填

(1)、比99多1的數是()。比60少1的數是()。

92後面連續5個數是()。

(2)按照百數表的順序填數。

3388

第二關:我會選

35、57、75、95、25、56、28、15、50、55

個位上是5的數是()。

十位上是5的數是()。

第三關:我會猜

王醫生從1號病人看起,現在要看第35號病人、已經看了多少病人?

四、回顧全課,整理收穫。

今天我們一起通過整理百數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順序,你知道了哪些百數表的知識呢?

五、重填“百數表”,啓迪新的思考

啓發:這節課我們通過填教科書上的“百數表”以及看錶、用表,進一步認識了100以內數的順序,並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規律。想一想,除了剛纔的這種填法,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數表”嗎?請感興趣的同學課後按自己的設計再填一填。

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

十位是3的數有:30313233343536373839

個位是3的數有:3132333435363738393

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112233445566778899

【教後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以及會讀寫100以內的數之後進行教學的。在教學開始前,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簡單複習讓孩子對於新的知識不是那麼的陌生。在聽了各位老師對我的課程點評之後發現這節課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首先是課前的準備還是不是很充分,在課堂進行當中對於自己課件的熟悉程度不夠深。

其次在課堂中對於學生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對於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的不完整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

最後就是對於課程中出現的“百數圖”中規律的研只是浮於表面,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同時,這次講課的過程當中我還意識到自己的板書很不到位。

今後我會有意識地自問:我備課了嗎?沒有認真研讀課標與解讀也是我的一大弊端。今後一定抽出時間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爲自己充電。

在研究教材、教參的過程中,一定要反覆考慮本課的知識點,思考每道題目的出題意圖,聯繫整套教材,以便遷移與運用。思考教學目標,切實按照目標進行課程設計。重、難點以及用何種方法突破。最後再落筆進行教學設計。總之要好好認真細緻地備課,備教材,備教參,備學生。

國小數學教案及反思 篇四

教學案例: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籤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歡他。

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

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籤,如果抽到“生”籤,就不用死。

國王爲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籤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爲什麼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籤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籤,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

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裏,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麼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你怎麼想的?

2、師:阿凡提誇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

(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後。)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麼書?”

(2)同桌交流。

(3)彙報。

(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

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

(出示P101頁第3題,並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纔猜書遊戲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彙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遊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誇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彙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後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下課遊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後面。

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

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

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

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 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夥伴它是伴着兒童成長。

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

在這教時中,我採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在遊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遊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

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着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

因此,在今後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優秀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五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在現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於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後的收穫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繫;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遊戲都可以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啓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 ,我就設計了老師去旅遊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後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並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慾。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四: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工作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爲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實行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高效課堂來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創設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啓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當今的信息社會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

以學生的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內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導學案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我們的數學課堂正是通過:基礎知識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題的學習、課堂同步練習的訓練、幫助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的。推行,覺得效率還是不錯得。

三、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

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四、課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帶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1、課前展示應該在上課之前安排某一個同學根據本節課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進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學生介紹歷史人物、故事等;若學生有能力可說突破難點,可安排學生有梯度的複習需要的知識等。

2、學生課堂激情研討: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問題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係到教學目標完成的狀況。上課學生對問題的激烈討論,更能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同學間互相幫助,增進學生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講題中,學生更能找到自信。

3、課堂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間,使學生能很好的表現出書寫功底和概括能力。

4 、激情點評,最好是脫稿,此環節讓學生有了對題相應的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講的過程中做到條理清晰,環節明確,達到對題的方法的總結和對知識點的歸納。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增強學生得自信心和勇氣,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五、高效課堂來自不斷地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 本站…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總之,對於高校課堂我雖然也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也怕學生雖然上課討論的很積極,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課堂中,是否真正的討論過導學案中的問題。但是經過實踐,我如釋重負,學生的整體水平不但沒有下降,還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導學案的編寫我自己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課堂上一些問題解決課、鞏固練習課、迴歸複習課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提高上來;怎麼能讓那些愛學習的學生更加喜愛學習並幫助那些積極性不高的同學等等很多問題。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及反思 篇六

教學案例: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繫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麼?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纔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

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

會指了嗎?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裏面有好多小祕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麼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

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裏?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通過剛纔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

(抽動活動角)

優秀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七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爲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及其運算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前提,又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基礎。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國小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

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爲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爲理性認識,並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着,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釐米和4釐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釐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釐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一個梭長爲4釐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佔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佔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佔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

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爲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八

教材分析

從“小歐拉智改羊圈”的數學家故事引入,接着爲學生創設兩個活動情景:

1、用100米籬笆,在空地上爲張叔叔設計一個面積最大的養雞場,並對實踐中獲得的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得出“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中,圓的面積最大”這一結論。

2、用100米籬笆,利用一堵足夠長的牆爲張叔叔設計一個面積最大的養雞場。在實踐中發現“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中,圓的面積最小”,與前一結論“自相矛盾”。

最後,藉助多媒體資源的直觀性特點進行示範、啓迪,讓學生髮現圓形設計方案沒有利用牆,從而激發學生出“靈感思維”——100米籬笆,靠牆圍成半圓形養雞場面積最大,不僅解決課前“養雞場怎樣圍面積最大”的問題,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發展得到再一次的飛躍,也爲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了機會。

學情分析

國小六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並已經初步學會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經驗的支持。所以,本節課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斷激活學生已經掌握的平面圖形知識,爲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好知識鋪墊;另一方面要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邏輯思維,誘發靈感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問題探究中,經歷動手實踐、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和推理的實踐活動過程,探索出“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中,圓形的面積最大”。

2、在活動過程中,加深對幾種主要平面圖形的認識,知道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方法

1、認識到運用圖表分析法收集信息、探索規律,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

2、學會“問題——實踐探索-——解釋——再實踐、反思——結論”的探究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

進一步體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強化“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瞭解數學家的成長故事,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索在不同條件下,養雞場怎樣設計“面積最大”。

難點:同樣長的籬笆,靠牆圍成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那個面積最大的驗證方法。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