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多篇

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教案多篇

防災減災主題班會課教案 篇一

【活動目的】

1.讓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學會逃生和自救的一些方法。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知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這些圖片是關於什麼的

1、老師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些圖片是關於什麼的

2.你知道什麼叫做地震。

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產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

地震的幅度是有等級評定的,七級以上的地震就可以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

二.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或看法

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前段時間自己聽到的,看到的關於地震的新聞。

2、咱們國家哪些地方發生了地震,地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危害。如: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後,家裏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地表裂痕圖、樓房倒塌圖。

三、討論:地震來了,你怎麼辦?

1、發生地震時,什麼地方是安全的?

2、發生地震時,什麼地方是不安全的?

3、萬一你被壓住了,你怎麼辦?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四、教師總結:發生地震時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1、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2、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

3、短時間要趕快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安全三角區內;廁所,洗手間牆角處。一手護頭,一手固定。不要靠近窗戶。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戶外的場合,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儘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

六、遊戲《地震來了》

玩法:老師製造地震場景,幼兒一聽到地震來了的聲音時,迅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的躲到桌子旁,有的躲到牆角,有的順着樓梯逃到一樓大操場。

防震減災主題班會 篇二

【班會主題】

自然災害是無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喪生於自然災害,其中異常是地震的破壞性最強,這次班會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地震,也期望大家能在這節課中學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教學目的】

1、經過這次班會,讓學生明白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害。

2、讓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教育學生髮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本事,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學準備】

視頻播放,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主題:

2008年的5月12日就這樣寫入了歷史,當天十四時二十八分,突如其來的汶川8。0級地震,震動了汶川,震動了億萬國人的心。一個個美麗的縣城,那樣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國,頃刻間天崩地裂,斷壁殘垣。沉痛的瞬間,心痛的數字,染血的孩子,受傷的臉龐久久縈繞在我們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爲我們敲醒了防範的警鐘,平時我們的生活很幸福,其實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假如地震真的來了,親愛的同學們,你做好戰勝地震的準備了麼

二、地震前準備:讓防震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備無患。

1、地震前應做哪些準備

學習地震基本急救知識,制訂家庭應急預案,開展家庭一分鐘緊急避險、撤離與疏散的演練活動;備好防震應急包。配齊應急物品。傢俱物品擺放要重的在下、輕的在上。將牀放在內牆(承重牆)附近,要遠離屋樑和懸掛的燈具。

2、如何做好疏散準備

清理雜物,使門口、庭院通道暢通,震時便於人員逃離。熟悉周圍環境,瞭解避難場所,地震時可沿指定路線及時疏散。

三、地震時自救知識:

1、地震時的避震原則是什麼

(應就近伏在牀下、桌下和小跨間房屋裏等安全角落,待震後迅速撤離。)

2、地震時怎樣自救(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再做補充和總結。)

僅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用枕頭或手或坐墊保護頭部。

2在平房衝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硬傢俱下伏而待定,再伺機轉移。

3在樓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則。就近躲避到牀、桌下登安全角或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小開間內,不要跳樓,待強震過後有序撤離。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千萬不要坐電梯。

4在教室內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教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5在街道上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等。

6一旦震動停止,就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被埋壓時最重要的是樹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靜。首先挪開頭部周圍的雜物,堅持呼吸暢通,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磚、木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不要哭喊,儘可能控制自我的情緒、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用簡易的辦法包紮好傷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節儉飲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必須要節儉使用,發出求救信號時可採用敲擊水管的辦法。

四、地震後互救知識:

1、震後救人原則是先救近處的人。無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以免錯過救人良機,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先救青壯年。可使他們迅速在救災中發揮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儘快擴大救人隊伍。

2、首先請家屬或鄰居供給情景。採取喊話、敲擊等方法詢問埋壓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細傾聽有無呼救信號,判定被埋壓人員位置。在堅持通風(通氣)的前提下,做好標誌,等待專業救援隊人員前來救治

3、接近被埋壓人時,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撐物與一般埋壓物,不可破壞原有的支撐條件,以免對人員造成新的傷害。首先暴露被埋壓者頭部,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保證倖存者呼吸順暢。在擡救過程中不可強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體再次受到損傷。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強光的刺激。不可突然理解很多新鮮空氣,不可一次進食過多。避免被救人員情緒過於激動。

【教學小結】

地震十分可怕,因爲它不可預測,威力大,可是如果我們做好了挑戰天災的思想準備,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沒有發生前降低了許多。同學們,平時看一些自我保護方面的書籍,爲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我們學校預計會在下週一、週二,進行防震減災演習活動。期望同學們都能聽從教師的指揮,確保演習活動的安全,千萬不能在爲了安全的演習中出現安全問題。

【佈置作業】

蒐集在地震到來時採取自救措施得力的事例,課下交流。

防災減災主題班會方案 篇三

主題名稱:

5.12防災減災日

組織單位:

崑山市新鎮中心幼兒園

活動主題:

科學減災,依法應對

活動時間:

20xx.5.11~5.17

活動目標:

以“科學減災,依法應對”爲主題,依託蘇州市安全教育平臺,通過開展一系列防災減災活動,普及師幼防災減災科學知識和法律意識,提升全本師幼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具體措施:

班級:

1.開展1個集體防災教學活動(可結合安全平臺內容進行)

2.按照安全教育平臺提供的課程資源,完成相關規定課程教學任務。

3.班級網頁上發佈關於防火防震防洪的知識內容。

4.向家長髮送防災減災公益短信。

年級組:

各年級組根據情況開展一次“防火防震防災”的主題教育,內容形式自己根據年級組情況定。

教師:

1.學習防火防震防洪知識及中心應急預案,知道一些避災自救技能和處置方法。(備課組進行)

2.備課組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

園部:

1.網站發佈“5.12防災減災日”活動方案

2.電子屏發佈防火防震防洪標語。

3.災害風險隱患排查。

上交資料:

1.集體防災減災教學活動備課。

2.班級網頁上發佈關於防火防震防洪的知識內容(截圖)。

3.向家長髮送防災減災公益短信。(截圖)

4.年級組開展的“防火防震防災”主題教育方案。

5.相關照片若干。

預防災害主題班會教案 篇四

(一)教材簡介

《地質災害》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上冊第四單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中的內容。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從課時容量考慮,教材有選擇地講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危害、地質災害之間的關係以及地質災害的防禦等內容。教材將這一內容安排在自然環境部分之後、人類活動部分之前講述,主要是突出它在人類活動中的不利影響,人類不合理活動引發的自然災害以及防災減災措施。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及其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係的密切程度;特點之二,是從有利於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這與全書以闡明地理環境和人地關係爲主線是相吻合的。

(二)理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知識目標:

瞭解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以及進行監測防禦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

1、培養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2、培養分析知識點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

3、培養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即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以正確態度對待地質災害的發生

(三)點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如果能抓住各種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質災害知識點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要把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分佈和造成的'危害作爲教學的重點。通過對各種地質災害的分析,歸納總結出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習的主體——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

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着明顯的相關性。教材以動態和聯繫的觀點分析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學生在學習中普遍會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分析既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密切聯繫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利用視頻和圖片,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的過程,當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從而全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四)優化出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經歷和目睹各種地質災害發生過程,我們也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地質災害現場觀察、體驗後進行教學。但可以在網絡環境下,充分的收集資料、信息,採用多媒體演示手段,強化對學生的感受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視頻素材和各種圖片資料使學生觀察到地質災害的成因、分佈、危害等特點,運用類比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指導學生討論各種地質災害的一般規律,歸納出地質災害的相關性,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進而提高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防禦重要性的認識。因此,這節課可採用綜合運用視頻演示、講授、自學、討論並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應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啓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五)教學程序安排

從以上分析,本課教學應以瞭解、學習研究地理問題的方法爲基礎,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從而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由於本節內容中,要研究的地理要素較多,教學容量大,我們教師要注意控制教學進度,以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導入新課時,一般我都是採用直奔主題的方法。

2、新課教學

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25~30分鐘。

以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爲指導思想,列舉現實生活、生產中的事例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再介紹說明研究地質災害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例如播放視頻——印度尼西亞地震發生後的視頻片段,構建學生對地理圖像的直觀感悟能力,進而稍詳細地以地震爲例,強調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繫,研究地理學離不開觀察和分析,這既是研究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生認知的起點。在讓學生觀察時,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地質災害,讓學生的思維直接進入新課的軌道。講授地質災害應着力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獲得更多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迫切性,強化對學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加深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在培養能力方面可按大綱要求,還應包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教師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入手,在有豐富的視聽資料的基礎上,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17頁~118頁,以學生自學活動爲主,老師只要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就可以較順利地啓發學生思維,適時加以歸納總結,學生便可以較好地掌握教材對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即從成災原因、災害本身的基本知識以及危害,形成對教材內容的整體認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本人認爲教材的內容顯得過於簡單,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述。而由於採用多媒體教學,擴大了課堂容量,從而補充了不少資料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