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生物教案(多篇)

高中生物教案(多篇)

高中生物的教案 篇一

一、細胞核

1.細胞核的存在

除了維管植物的篩管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外,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

2.細胞核的結構

(1)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2)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3)核仁:由染色體片段構成,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基質。

3.染色質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染色質是粗或細的絲狀物,細胞分裂時,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兩者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形式。

4.細胞核的功能

細胞核控制着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變形蟲的細胞核和細胞質分離,然後單獨培養,結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種變形蟲的細胞核移植到該變形蟲的去核的細胞質中,繼續培養,變形蟲能夠分裂增殖,說明了什麼?

提示:說明細胞必須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也說明了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細胞

1、原核細胞結構

(1)擬核: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DNA分子,位於無明顯邊界的區域——擬核。

(2)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沒有真核細胞中的其他複雜細胞器。

(3)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起着保護並維持細胞形狀的作用。

(4)其他:莢膜、鞭毛。

2、種類:細菌、藍藻(藍細菌)等。

3、生理:能進行細胞呼吸,細胞膜是細胞呼吸的場所;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場所是細胞膜內摺疊,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讀

1、分析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係

染色質是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不同時期”指細胞分裂間期、細胞分裂期或不再進行分裂的細胞所處的時期。其關係可歸納如下:

特別提醒

染色質是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它只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在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線粒體、葉綠體內)遺傳物質僅單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形成染色質(體)。在原核細胞內遺傳物質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說,原核細胞內沒有染色體。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判別

特別提醒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別是核膜的有無;原核細胞的唯一細胞器是核糖體。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理解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之間的關係。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4、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圖文轉換能力和組織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具與教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述與學生練習、討論相結合。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大家打開課本的章首,上面一圖是雪山環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環境中,這杯水的溫度是低還是高,哪麼在這個環境中的邊防士兵的體溫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圖是鍊鋼爐旁邊的工人,這個環境溫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鍊鋼爐旁邊,這杯水的溫度與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較那個高?鍊鋼爐旁邊的工人的體溫又是多少?爲什麼放在雪上和鍊鋼爐旁邊的水的溫度一高一低,然而在這兩個環境中的人體溫卻一直是37℃左右?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人體內的環境——人體內環境和穩態。

結合問題,講述新課: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展示課本第二頁問題探討)

【學生思考並討論】這兩幅圖中圖1是什麼細胞? 圖2是什麼細胞?他們分別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師生共答】圖1是血細胞,生活在血漿當中。圖2是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環境當中,從水獲取營養物質並把代謝廢物排入水中。

【教師講述】血漿大部分是水環境,也就是說血細胞也生活在水當中。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細胞生物的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設問】那我們知道人體也是由細胞構成,人體內的細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環境中呢?

【學生閱讀】大家看課本P2相關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師講述:曹雪芹曾經說過女人是水做的。從這則資料看來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體內含水量特別的多。因此我們把人體以水爲基礎的液體成爲體液。

【設問】我們知道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組成人體的細胞(如血細胞)外有沒有液體呢?哪麼細胞內呢?

【師生共答】我們又根據體液分佈的位置不同又把體液分爲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

【教師提問】血液是不是體液呢?

(展示血液組成成分)

【教師講述】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我們稱爲血漿,簡述細胞外液的概念。

【設問】既然血液中有細胞,那麼血液是不是體液?如果不是,那麼血液中的什麼成分是體液呢?什麼成分是細胞外液?

【學生討論回答】血液不是體液,血細胞內的液體和血漿是體液,血漿是細胞外液。

【教師強調】血漿存在於血細胞外,所以血漿是屬於細胞外液。血漿就構成了血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設問】我們知道血細胞和血漿存在於血管內,哪麼我們人體除了血細胞外還有很多其他細胞,哪麼這些細胞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呢?

(展示課本P3 圖1—1)

【教師提問】請大家看一下紅色的是什麼?藍色的呢?綠色的管這些又是什麼管呢?這些管內是什麼呢?在這些管外還有一些細胞,這些細胞由叫什麼細胞呢?這些細胞之間有間隙嗎?如果有,間隙中的液體叫什麼呢?

【教師講述】紅色和藍色管是血管,內有血液,其中紅色的是動脈毛細血管,藍色的是靜脈毛細血管。綠色的管爲毛細淋巴管,管內有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們的直接生活環境。管外的細胞爲組織細胞,在細胞於細胞之間存在一些間隙,在這間隙中也充滿着液體成爲組織間隙液又稱爲組織液。組織液就構成組織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的講解,血漿、組織液、淋巴這些是不是細胞外液?

【教師講述】血漿、組織液、淋巴這些都是細胞外液,構成了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這個環境與我們人體周圍的這個環境有很大的區別,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是以水爲基礎的液體,細胞生活的環境在體內,所以我們把細胞生存的環境稱爲內環境。

【教師提問】大家考慮一下細胞外液和內環境是否相同?

【師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細胞生存的液體環境。

【教師提問】血漿中水是怎樣進入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水又是怎樣進入血漿?通過課本P3 圖1—1簡述三種細胞外液的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血漿﹑組織液和淋巴(內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細胞外液的成分

【設問】細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資料分析 血漿的化學組成)

【思考討論】P4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通過研究表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別在於血漿含較多蛋白質。細胞外液成分類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於海洋。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設問】我們知道細胞外液是一種液體,在化學學習時,我們沒接觸到一種液體就要了解一種液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把這些統稱液體的理化性質。哪麼細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質?

【學生閱讀】P5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師生共同總結】

1、滲透壓:溶液中溶質的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微粒數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滲透壓越大。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爲770kPa.

2、酸鹼度: 人的PH爲7.35~7.45。PH的穩定與酸鹼對物質有關。

3、溫度:人的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教師提問】我們在前面講過了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細胞外液又稱內環境。細胞生活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都來自於細胞外液,那麼細胞外液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又是從外界吸收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是怎樣進入細胞?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樣排出體外?

(展示課本P5 思考與討論)

【學生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展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教師強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細胞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除都需要通過內環境,因此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綜合知識,本節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學習了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的概念,內環境中三者之間的關係,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以及外界物質如何與外界環境發生物質交換。着重要掌握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的概念,內環境中三者之間的關係,外界物質如何與外界環境發生物質交換。

五、課堂作業

1、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外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人體內的細胞外液構成人體的內環境

B 人體內的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

C 人體內的所有液體統稱細胞外液

D 人體內細胞通過細胞外液與環境交換物質

2、內環境中不含 ( )

A 血紅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漿中的水來自 ( )

A 組織液 B 血漿、消化道

C 淋巴、組織液 D 消化道、組織液、淋巴

4、人體佔體液總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細胞內液 B.細胞外液

C.血漿 D.組織液

5、人體組織液中的氧氣要進入組織細胞中參與氧化分解有機物,需要

通過的磷脂分子層( )

A.2層 B.3層

C.4層 D.6層

6、血細胞﹑肌細胞和淋巴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分別是( )

A.血漿﹑體液﹑體液 B.血液﹑體液﹑淋巴

C.血漿﹑組織液﹑淋巴 D.血液﹑細胞外液﹑體液

答案:C A D A D C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1.基本單位

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每分子脫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脫氧核糖通過脫水縮合而成。由於構成DNA的含氮鹼基有四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脫氧核苷酸也有四種,它們分別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2.分子結構

DNA分子的立體結構爲規則的雙螺旋結構,具體爲:由兩條DNA反向平行的DNA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DNA分子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A與T通過兩個氫鍵相連、C與G通過三個氫鍵相連),鹼基配對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DNA鏈:由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的3號碳原子與另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的5號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團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磷酸二脂鍵,由磷酸二脂鍵將脫氧核苷酸連接成鏈。

⑵5'端和3'端:由於DNA鏈中的遊離磷酸基團連接在5號碳原子上,稱5'端;另一端的的3號碳原子端稱爲3'端。

⑶反向平行:指構成DNA分子的兩條鏈中,總是一條鏈的5'端與另一條鏈的3'端相對,即一條鏈是3'~5',另一條爲5'~~3'。

⑷鹼基配對原則:兩條鏈之間的鹼基配對時,A與T配對、C與G配對。雙鏈DNA分子中,A=T,C=G(指數目),A%=T%,C%=G%,可據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鹼基數與嘧啶鹼基數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兩不互補鹼基的數目相等;

③A%+C%=T%+G%=A%+G%=T%+C%=50%:即任意兩不互補鹼基含量之和相等,佔鹼基總數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雙鏈DNA及其任一條鏈的(A+T)/(C+G)爲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兩條鏈中的(A+C)/(T+G)互爲倒數;雙鏈DNA分子的(A+C)/(T+G)=1。

根據以上推論,結合已知條件可方便的計算DNA分子中某種鹼基的數量和含量。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練習

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鹼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鹼基,磷酸

D.脫氧核糖,含氮鹼基,磷酸

2.某生物細胞的DNA分子中,鹼基A的數量佔38%,則C和G之和佔全部鹼基的( )

A.76%B.62%C.24%D.12%

3.將標記的。DNA分子放在的培養基上培養,經過3次複製,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的DNA佔總數是( )

A.1/16B.l/8C.1/4D.1/2

分子的雙鏈在複製時解旋,這時下述哪一對鹼基從氫鍵連接處分開( )

A.G與CB.A與CC.G與AD.G與T

5.若DNA分子中一條鏈的鹼基A:C:T:G=l:2:3:4,則另一條鏈上A:C:T:G的值爲( )

A.l:2:3:4B.3:4:l:2

C.4:3:2:1D.1:3:2:4

複製的基本條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B.模板,溫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溫度和酶D.模板,原料,溫度和能量

分子複製能準確無誤地進行原因是( )

A.鹼基之間由氫鍵相連

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

的半保留複製

的邊解旋邊複製特點

分子的一條單鏈中(A+G)/(T+C)=0.5,則另一條鏈和整個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別等於( )

A.2和1B0.5和0.5C.0.5和1D.1和1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能量流動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

2.物質循環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循環圈內周而復始、往復循環的,參與循環的物質數量恆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態系統的穩態及其調節

1.生態系統的穩態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功能。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着物種________化、結構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發展。

2.當生態系統某一成分變化時,會通過________調節,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爲兩種調節方式,其中,________調節將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食物鏈(網)中,食物鏈的起點都是________,稱爲________營養級。能量從一個營養級流向另一個營養級總是________的。

一、1.單方向 不可逆

2、反覆利用

二、1.自我調節 多樣 複雜 完善

2.反饋 負反饋

三、綠色植物(生產者) 第一 逐漸減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生態工程主要原理:物質循環再生。

生態工程是起步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國發展特別迅速,已由最初的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擴展到了許多生態農業。生態工程遵循“整體性原理、協調性原理、循環再生原理”等。

一、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將生活垃圾中有機部分、人畜糞便等轉化爲優質生態複合肥。

2.“無廢棄物農業”

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還田或用來培養蚯蚓等,用蚯蚓糞便再作肥料,既減少或避免了能源的浪費、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又增加了產值。

二、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

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開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時要注意灌溉的技術,傳統的漫灌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點灌和噴灌能夠節約大量水,因此,這一技術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灌溉上。

隨着工業化生產的擴大,一些工廠、小區排出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減量排放外,還實施了回收(造紙廠利用廢液回收鈣粉、木質素等物質)、再生、再循環的措施,寓污水處理於應用之中。

三、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小流域是河流各級支流的集水區域,這些區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三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域治理和利用的生態工程。

在治理過程中,通過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將治坡、治溝、修梯田與發展草業、牧業、林業結合起來。

四、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沼氣發酵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作原料,通過產生沼氣作清潔可再生能源,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循環,緩解了農村“三料”缺乏的問題,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土地產出水平。

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又能夠爲全社會提供能效高、對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的能源服務。

目前,我國生態工程應用不斷擴展:

1.生態小區和生態城鎮:利用本地資源,建設能耗低、廢棄物就地資源化的方便、舒適、和諧、經濟的小區域。

2.生態恢復工程:在荒山、荒坡、灘塗、溼地及礦山廢棄地,發展草業、牧業或林業的工程。

3.生態旅遊:不消耗、不破壞當地自然旅遊資源,設施生態化的生態旅遊。

4.綠色化學工程:生產可自然降解、對環境無害且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洗滌劑,化妝品等。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生態系統的類型較多,在進行生態建設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國家爲什麼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興建三北防護林工程?不同地區在造林設計上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探究發現:三北防護林跨越中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環境的質量關係到這一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關係到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如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導致下游地區的洪水氾濫,而危害巨大的沙塵暴的發生也與這一地區的土地沙漠化關係密切;同時這裏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應考慮樹種的生態適應性問題,種植適宜品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其次要考慮樹種的多樣性,保證防護林體系的穩定性;不同地區應根據當地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如條件惡劣的地區應該結合自然恢復力,而農區的防護林中農田防護林網可能佔較大比重。

我的發現

2.汽車尾氣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汽車噪聲又是城市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你認爲應當採取什麼措施來減少由汽車造成的污染?

探究發現:減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規,禁止市區內鳴笛,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鼓勵使用電力、天然氣等無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車,以及對其研究和應用等。

我的發現

3.爲什麼要針對不同的地形(如山地)採取不同的措施?

探究發現:山頂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惡劣,不易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適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復力來恢復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雖然水分條件較好,但是仍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對於這樣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復,也可以人爲種植適宜的林木、草或果樹等,加快植被恢復速度,這樣既能降低土壤侵蝕,又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溝底而言,應建設堤壩系統,它可以蓄水和淤積土地,還能夠減少山體的崩塌和滑坡,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坡地和山腳農田來說,土壤、水分條件良好,交通也較方便,土地生產力高,適宜種植農作物來解決人們的糧食和收入等問題,但是在坡地上要以水平梯田種植,以減少水土流失。根據不同的地形採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慮到生態效益,又要考慮到人們的生活和收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