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多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多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該頁是漂亮的編輯給家人們分享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選4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採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3、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描寫友情方面的名詩名句。

2、安西指的是現在哪個地方?

3、王維和元二在分別的時候可能說些什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1、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

指名談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覺。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於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裏會怎麼想?

指名回答。

2、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於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後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爲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於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回答。

3、師:這濃濃的友情,這難以割捨的友情,就這樣在人們之間一直傳遞着。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裏,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20課《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師:看課題,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誰知道使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個什麼地方?

師補充: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師: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打開書,結合後註釋和插圖,反覆的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二、情讀古詩,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一)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1、師:讀完了嗎?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板書)它們在詩中怎麼念?指名認讀。

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字的發音,並提醒學生注意它們是多音字。

師:好,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指名回答。

估計:生:小雨,柳樹,客舍,酒宴。

4、師:嗯,讓我們閉着眼睛想一想,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學生讀詩)結合課下注釋,你能把前兩句的意思講講嗎?(學生講詩意)

師: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師:誰還想讀?

指名美讀。

6、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溼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着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

生齊讀。

7、引導學生背這兩句。指名背誦。

(二)瞭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遙遠及艱辛。

1、就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師:我們來看地圖,從地圖上看,只有這麼短,而實際距離呢?大概有3000多裏。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那時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我們有時搭車,有時還步行,整整走了二個多月,終於來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說。

──《母親和我們》、韓天航

這是我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韓天航描寫他小時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可能會經過……(師拖長聲音引學生說出重重山,萬條河)還可能要經受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氣候、路上遇到什麼意想不到的事等等……是啊!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啊!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願。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師問: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這麼艱辛、危險,你爲什麼還要去安西?估計:皇帝下的命令誰敢不從?

4、師講解: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經常有關於貿易或外交活動。從軍或出使陽關(唐出使西域的必經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作爲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於是,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他的朋友。這份情可謂重矣!

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裏。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後兩句。一起讀一下。

5、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三)抓“勸”、“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啊!(板書“勸”)我們想一下這是誰在勸?(副板書:誰在勸)說說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計:詩人在勸元二)師:只是王唯在勸嗎?先放到這,讓我們來想一下,詩人可能在和元二說些什麼?師引導學生說課前準備的話。(指名叫五位學生,當堂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2、師: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師拿道具酒杯。)

(1)難忘當初,我們一起飲酒賦詩,縱嗎馳騁,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這一切美好的快樂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怎不讓人有種落花流水的傷感呢?罷罷罷,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2)元二啊,你到了異地他鄉,言語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時的孤單又誰和你一起承擔呢?人生難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隨君遠去,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3)元二啊,你這一走,我們再難相見,送君錢裏終須一別,就此分手吧,願我們美好的情感溫暖你的旅程,祝願你在安西那遙遠的邊疆建功立業,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師範讀全詩,師有感情朗讀。

語已多,情未了!

師: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乾了這杯酒。

師: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會不辱使命,揚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紀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盡孝,心中又平添幾許惆悵,還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這裏謝你了!

師:我實在捨不得你們啊,還有家中犬子尚還年幼,就請王兄,多加指點。

……、

3、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啊!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啊!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啊!而現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着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捨,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

生齊讀

4、師:就這麼喝啊說啊,說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麼也不說了,什麼也不能說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裏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板書“更”字)。讀。

5、師:窗外,柳枝上那掛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覺得這還是雨嗎?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點點離人淚啊!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看到柳樹就想到分別。此時,他們還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嗎?讓我們再讀這一句。

6、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板書:友情)

7、師:這兩句中有一個生字:君。(師板書)誰能組詞?(多組幾個。)

三、音樂渲染,品味詩境,情讀古詩

1、讓我們在靜靜的讀古詩,體會一下詩的意境。

師放音樂生默讀古詩。

2、學生展示讀古詩。

四、走出文本,迴歸現實,練習寫話

1、這首詩是描寫友情的極品,當時曾被人們編成樂曲,這就是著名的《陽關三疊》(師板書)廣爲傳唱。尤其後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也可以用這兩句。

2、生:……

3、師:對,學過的好詩、好句、好詞要學會運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爲你的文章添色。

4、師:此時,可能你也有些話想對朋友說,或者你也有一個和你分開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筆和紙,把它寫出來。

(提醒學生用上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名句爲文章添色。一句兩句即可。)

5、音樂。學生寫,師巡視。

6、示讀。

五、總結昇華

師: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閱讀積累。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 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蒐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嗯,同學們今天可真精神!哎,誰知道今天星期幾啊?(今天星期二)這句話如果用你的家鄉話該怎麼說?看,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可見,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有多豐富啊!而像這樣豐富的還有我們如寶庫般絢爛的古詩詞文化呢!那呆會兒,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好嗎?好,上課――

一、知詩人,解詩題。

師:今天咱們學的這首新詩的作者大家並不陌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他的經典詩句,他是誰?(王維)

師:對,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板書:唐  王維)

師:這個人啊,不僅詩寫得好,畫畫也堪稱一絕,就連大詩人蘇軾也用八個字來這樣讚譽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次,他特地來到渭城,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來送元二這個人出使到安西去。(板書:送/元二/使/安西)來,把詩題讀讀---(兩遍)

師:哎!說到出使啊,我倒想問問,誰知道出使是奉誰的旨意去的?(皇上)不去就要——

師:看來,元二此行是非去不可了。

二、曉詩音,明詩意。

1.自由讀詩。

下面請你自由的把詩讀兩遍,注意,讀第一遍時,可以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爭取把字音讀準;讀第二遍時,要注意詩句的停頓,爭取把詩念通順。明白了嗎? (課件出示:全詩)好,誰願意來讀一讀?

2.指名讀。  順勢解多音字。(朝,舍)

3.再指名讀。(誰還願意來讀一讀?這回可要讀準確,清楚。)

4.齊讀。 字詞的障礙掃除了,讓我們一起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來讀一遍。

5.配樂朗讀(點擊).   師:想不想像這樣有感情的朗讀?這並不難,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下面就請你們再次利用書中的註釋,手中的工具書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邊打個?號,然後和本組的同學共同解決。

6.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彙報。

誰來說說前兩句詩是什麼意思?後兩句詩呢?誰能把這四句連起來說說?

三、尋詩眼,悟詩情

(一)寄情酒更濃

師:好,對於這首詩,現在我們已經知其音,明其意(板書:明意).下面請大家再次默讀古詩,想一想,元二與王維到底是什麼關係?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元二;故人)

師:除了“元二”和“故人”外,你們注意到“酒”了嗎?這酒他們是怎樣喝的?(勸君更盡一杯酒)

師:”勸”字說明他們之間說了很多話,可見關係不一般。那大家想想看,他們當時是怎麼勸的,會說些什麼話?

“盡”的意思是—(完)只有誰纔會這樣喝酒?(朋友)  是啊,一飲而盡,只有朋友間纔會這樣的酣暢淋漓。說到這啊,我不禁浮想聯翩:我們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喝酒成爲了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有一種酒是連心的酒,所以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一種酒是祝福的酒,所以有“爲此春酒,以介眉壽”;還有一種酒是澆愁的酒,所以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你覺得在元二即將遠行之際,這“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呢?

師:這麼多深情的祝福,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此時此刻,唯一能夠表達 朋友間這樣深情厚意的祝福的只有—— (課件出示:後兩句)

(二)觸景情更深

師: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課件出示:全詩,配樂)透過窗子,向外望去,這種難捨難分的情緒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哪些景物又勾起了他們離別的傷感?(朝雨;柳;客舍)

師:知道爲什麼寫柳樹嗎?(除了當時周圍的確有柳樹之外,它還有另外的一層意思。 “柳”與“留下”的“留”諧音,柳樹自古以來就是離別的象徵,咱們古人啊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就是摘下柳枝贈予將要離別的朋友,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此刻看到這滿目的青青楊柳怎能不讓人傷感別離呢?

師:是呀!這說明王維他不是本地人,也是孤身在外,身在異鄉爲異客,這本來就讓人傷感,可現在朋友也要離開家鄉了,客中送客,讓人倍加感傷!   細雨濛濛、客舍青青、柳色清新,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再讀讀前兩句。(生讀)聽着你們的朗讀,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雨後柳色清新圖。(師板書:雨後柳色清新圖)

(三)路艱心更憂

師:在老天都爲人落淚的今天,儘管是滿目的青青楊柳卻留不住朋友遠行的腳步,離別的酒,祝福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所以我總想---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而這大家說可能嗎?  安西距離渭城有多遠?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地圖。(出示課件:出使安西路線圖。)元二從長安的渭城出發,途經陽關,最後到達安西。穿越大半個中國,行程3000多公里,這麼說吧,就是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就是騎馬也要走上,猜猜看,會走多長時間。好,咱們也別猜了,注意聽—答案是:半年。

師:哇!你覺得怎樣?(時間長,路程遠。)所以,這是王維捨不得讓元二離開的原因。那陽關以西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讓我們一塊,走進安西--(出示課件:狂風呼嘯的茫茫戈壁、沙漠)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你眼中看到的安西。

師: (我也送你們8個字:思維敏捷,語言精當。)可以想象元二不僅此行一路艱難,即便到了那兒,生活還會更艱難。而此時此刻的渭城呢?走,去渭城看看--(出示課件:雨後圖)怎麼樣?(不愧是客舍青青,柳色--清新,一片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師:除了有此美景以外,關鍵是這裏還有--老友相伴,對酒當歌。(出示課件:朋友間飲酒作詩畫面)

師:而安西那呢?(出示課件:夕陽西下的孤獨的元二。)此刻,你覺得畫面裏的元二怎樣?

師:是啊!這一切的落差是如此之大。更何況: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間風。此行路途艱險,生死難料。這一切,都是好友王維所擔心的,這樣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啊!讓我們帶着這種難以言狀的心境再來讀讀這首詩。要求: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到哪個詞,就把哪個詞的畫面想象出來。(課件:配樂齊誦全詩)

指名讀。(板書:相送依依不捨情)

(四)唱詩情難捨

師:下面讓我們乘着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走進詩中,用心去感悟。(出示課件:古詩情境視頻)

師:是啊,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讓人百感交集!此時此刻,隻言片語已難以表達朋友間這種依依不捨之情。聽,是誰唱起了這憂傷低沉的曲子。(課件出示:試聽吟唱)1.聽2.小聲和3.會唱的放聲跟和4.師生齊唱

四、拓展延伸。

吟唱過後,我們不禁遙想,在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沉澱下的絢爛多彩的古詩文化中,單單是送別這一種主題就留下很多的名篇佳句!那除了這首以外,你還知道有哪些送別詩嗎?

(贈汪倫---這是興致盎然的以歌相送;黃鶴樓――這是默默無語的以目相送;別董大――這是滿懷鼓勵的以言相送: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雖然對送別一事隻字未提,但通過西湖的美仍讓我們感受到送別時作者的那份恬淡愜意。)而我們今天學的這一首,是飽含深情的以酒相送。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卻都是在以情相送。正是因爲有了情,這些文字才被人們代代傳頌,因爲有了情,古詩才被人們稱爲民族的瑰寶。那下面,讓我們站起來, 再飽含深情的把這首詩讀一遍,能背的同學可以背。

五。課後作業。

知道嗎?我們的古人素有這樣的喜好,那就是讀之不足則唱之,唱之不足則吟之,吟之不足則畫之。所以課後也請你爲這首詩配上一幅圖,爭取像王維一樣做到:畫中有詩。

六。總結

同學們,記住這句話吧――“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天,我們欣賞到的只是滄海一慄,如果,課下你能去讀、去品、去積累,我相信那時的你一定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到那時,我們的――班就一定會“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好,下課―――(放吟唱)

(附:板書設計)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雨後柳色清新圖      相送依依不捨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理念

《送元二使安西》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爲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在教學本詩文時,我們四年級組把翻轉課堂的理念加入到教學的設計中去,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成爲學習的主人,利用前置性學習單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則起到引領和引導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句意,瞭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採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3、情感態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在悟詩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詩文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四、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送別元二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讓學生學會變換體裁根據課文編寫故事。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明詩意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入古詩教學中的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通過仔細地預習,老師相信同學們無論是對於作者或者是詩意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掌握,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相互檢查一下吧。

板書: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七、課件支持

大屏幕出示本課古詩內容

學生舉手試讀,齊讀全詩。

師:同學們的確認真預習了,讀的比較準確。現在,老師再考考大家對古詩的理解,試着填一填這個題:

八、課件支持

問題

1、()送()去()

指名試着回答。

根據學生所填和前置性學習單的問題反饋,老師總結大家的問題並出示在大屏幕上:

2、什麼時間送別?

3、在哪裏送別?

4、元二爲什麼要去安西?

5、安西在哪裏?

同學們請再讀古詩試着回答一下這些問題。

學生再讀古詩,試着回答問題,從這個環節中檢查學生對古詩的初步理解。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現在老師也有一個疑問,想問問大家,請大家幫我解答。

問:王維爲何在送別時要作一首送別詩呢?

學生試着回答:

生一:因爲王維很珍惜和元二的情誼,很捨不得他,纔會做這首詩。

生二:因爲王維想借着這首詩表達對元二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有人說,離別是淚水。特別是古代社會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種種原因,人們是喜歡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爲一旦離別,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難預料。所以,以送行餞別表達深情厚誼便成爲一種習俗,送行也因此成爲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

板書:送別詩

二、悟詩情

1、師:再回頭看看我們這首詩,詩中的`送別之味你是從哪裏品出來的呢?

生試着說

出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A、“更盡”是什麼意思?

B、爲什麼要勸元二再喝一杯?

C、若你是王維你會對元二說什麼話來勸他呢?

2、語言訓練:

課件出示:

A、元兄啊!還記得我們一起飲酒賦詩,縱馬馳騁的快樂時光嗎?可現在我們就要分別了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學生試着說一說:

元兄啊!。

引讀詩句: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接讀詩句)

B、同學們,從剛纔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元二是被派去安西工乾的,說一說你從哪一個字中看也來是工乾的呢?

生:“使”

師:誰來解釋一下“使”是什麼意思?

生補充資料:“出使”:派遣使臣;接受使命出訪外國或長駐國外。

師:既然如此,我們在勸元二的喝酒的時候還能說什麼樣的話呢?——祝福的語氣。

元兄啊!。

引讀詩句: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接讀詩句)

C、是啊!出使之路,路途艱險,前路充滿了未知,在這裏,王維對這位老朋友出使之事也有一些擔憂呀!誰來說一說,他在擔憂什麼?

學生試說:

①前往的環境如何?

②年紀大了,以後有可能不會再相見。

元兄啊!。

引讀詩句: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接讀詩句)

3、師:從欣欣向榮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許多的未知佈滿前路。

元兄啊!。

引讀詩句: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接讀詩句)

4、師:古人好友之間的真摯情感讓我們動容,詩中除了作者的勸酒之舉還有哪些內容讓我們感受到了別離的傷愁呢?

生試答:“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從這兩行詩中的哪些內容你感受到了別離呢?

生試答:生一、從下雨的環境中,我感覺到了詩人別離時的不捨;

生二、從詩中的“柳”字,我發現它和“留”的字音是相同的;

師:說的太準確了,從這兩種事物中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不捨的情緒,而這樣,把人物的心情融化在這具體的事物中的寫法就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內化寫法拓展訓練

師:綿綿的不捨之情都在這雨中、柳枝中表露無疑,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如此動情,那麼讓我們試着用我們手中的畫筆和輕觸着紙面的筆端,把藏在詩中的這動人一幕表現出來吧!

練習(一)、用畫筆在前置性學習單中畫出詩中之景;

練習(二)、在文包詩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語言編出藏在詩中的故事,請用如下開頭;

清晨的渭城,被濛濛的晨雨溼潤了土地,……

四、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根據學生髮言,相機進行板書:

送元二使安西

以景襯情

依依惜別之情

這樣簡潔明瞭,體現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設計總結

總之,本課的設計主要針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鍛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專家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送元二使安西》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會寫2個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3、能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背詩導入: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着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誰能來背幾首你熟悉的古詩?

2、引出詩人:在衆多詩人中,因爲他們寫詩的造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號,如李白就被稱爲——詩仙,而杜甫則被稱爲——詩聖,有那麼一位詩人,他被後世的人稱爲“詩佛”,知道他是誰嗎?——王維

3、知詩人。關於詩人王維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

4、揭題:學習王維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

5、解題。誰來讀讀題目?(指導在元二後稍作停頓:“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爲什麼要這樣讀嗎?那就得理解題目的意思,題目都告訴了我們什麼?

二、讀詩文,解詩意

1、生自讀古詩。

2、抽生讀詩,請生評價,相機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業練習:朝、舍、更

3、理解詩意。緊緊抓住詩文中的註釋,誰能來大致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帶着對詩的理解再讀古詩

5、配樂師範讀古詩。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的畫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體會渭城之美

(1)雨。這早春時節,你看到的是怎樣的雨啊?你想用怎樣的詞句來形容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樣的柳樹?經過朝雨的洗禮,柳樹更是煥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讀一、二行詩。面對這樣的雨,這樣的柳,你想說些什麼?你能讀出渭城的美嗎?

2、體會路途之艱

春雨霏霏,楊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勝收!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就是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王維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他又是怎麼送別友人的呢?我們讀讀後兩句。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

西出陽關無故人,出了陽關有的是什麼?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課件:陽關以西圖片。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朝雨”、“客舍”、“楊柳”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選取這些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在這裏再一次巧妙地藉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反覆渲染,讓學生對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無疑對詩意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3、對比激情

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黃沙滿天!

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滿目荒涼!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遠行,而且是到像安西這樣荒涼的地方去,你會怎樣?

4、激情朗讀

從渭城出陽關到安西,這一路,橫跨了大半個中國,整整3000多公里呀,滿腿的荒漠,滿目的淒涼,而且路途遙遠,王維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讓元二早些啓程呀?學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誤行程呀?學生作答

都不會放下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願放。因爲彼此不捨別離,但是不得不(板書:依依惜別)把這種感覺再帶進去,齊讀這兩句詩。

5、寫話:如果你是王維,或者是元二,此時此刻,你會對對方說些什麼,把想說的寫下來。

師巡視後交流

6、再讀悟情:這一杯杯的難道還僅僅是酒嗎?分明是什麼?(板書:友情)

7、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拓展送別詩,激勵學生課外積累。孩子們,因爲一次次朋友間的深情送別,纔有了這一篇篇字字珠璣的送別詩。在王維眼裏,離別是一杯杯的苦酒,那麼在高適眼裏,朋友之間的離別又是怎樣一種情懷呢?出示《別董大》,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樂觀、激勵)

詩人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友情。

遠不止這兩首。還有如:課件出示《山中送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贈汪倫》。讓我們在這些送別詩中記住朋友之間的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