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多篇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具:課件、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立體圖形。今天老師邀請正方體和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正方體搭一搭立體圖形。(板書:搭一搭)

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

1、活動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觀察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正方體,看看它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師任指幾個面,讓學生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語來描述。

(3)請你拿出一個正方體學具,放在桌上,從一個最佳的角度觀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幾個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幾個面。(一個正方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4)小結:你觀察到的這三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2、活動二:請你用四塊大小相等的正方體,自由搭建立體圖形。同桌說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出示課件)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圖形不同。

3、活動三:根據指令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

(1)李老師設計了一棟大樓,想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立方體搭一搭,比比哪個同學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來。搭完的同學就馬上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橫着放3個方塊,在最左邊的正方體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你們是怎樣搭的?(電腦出示)你們搭的和李老師設計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這個設計師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築師。

2)先放一個正方體,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個正方體。(電腦演示)

(2)老師想找最棒的同學來當“設計師”和“建築師”。“設計師”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簡潔,“建築師”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兩人輪流互換練習,等會請你們把最棒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推薦給老師。(同桌練習搭立體圖形)

請一組同桌發指令搭立體圖形。在“設計師”發指令的時候,其他同學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築師”比比,看看誰搭得更好。

4、活動四:通過儘可能少的問題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1)同學們玩得這麼高興,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玩。老師不看你們搭好的大樓,不用同學們給我指令,只要問你們一些問題,根據你們的回答,我就會搭出和你們想的一樣的大樓來,我們試試看吧!

你用了幾個立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幾個正方形?從側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2)你看,老師搭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們同桌兩個人也來試一試吧。注意:你們的問題儘可能提得明確些,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儘可能回答準確。互換輪流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搭一搭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爲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爲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繫,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會正確的讀、寫小數。

4、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歸的能力。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法學法:

教師指導點播、精講。

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多練習。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開展教學

1、引入小數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麼禮物,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出示課件)文具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好的,請同學們把這些文具按價格分成兩類

展示學生的分類,並說明分類標準。

教師出示自己的分類。

書包:45元。

鋼筆: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筆:3元

曲別針:0.15元

3、引入課題

象3.50、0.20、0.15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這個小點叫做小數點,(板書3.50、0.20、0.15)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認識……小數(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認識小數

1、試讀小數

師:生活中處處有小數,這些小數你會讀嗎?請大家讀一讀屏幕上的商品價格

教師提問:小數點左邊整數部分表示什麼?(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什麼?(角)第二位表示什麼?(分)

讓學生完成屏幕上填括號。

總結:小數的讀法。(結合板書的小數學生再讀)

2、你還在那裏見過小數?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3、老師這裏有一些關於小數知識,大家想了解嗎?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出示蒐集的小數知識圖)

4、小結:看來咱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用小數表示價格,還可以表示質量和長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學例題

1、彙報自己的身高

學生彙報後教師說,剛纔同學們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釐米作單位,如果我們只想讓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單位,又會遇到什麼困難呢?現在同學們可以自己自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2、自學提示

(1)仔細閱讀課本89頁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學過的知識寫出用分數和小數表示的數。

(2)你發現什麼問題,在小組說說,並想辦法解決。

(3)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課本中的括號內容。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師生交流

板書: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3米

7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3米

18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8米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釐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爲30釐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頁做一做,讓學生填在書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1、做一做練習二十一第一題。

做完後師生交流

2、試一試我能行

學生口答,師生肯定

五、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數,並且會讀小數,知道了小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我相信同學們會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數知識。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着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後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裏也有一輪,猴子以爲……’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衆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爲什麼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麼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比較課文裏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摺,那麼摺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徵的物體,無法對摺,那麼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裏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

2、經歷探索乘數中間月的乘法的筆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你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有3只小貓去釣魚,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探索“0和一個數相乘得幾”

⑴出示小貓釣魚場景圖

問:(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看出來的?)“3只小貓一共釣了多少條魚”可以怎樣列式?

⑵學生獨立列式,並計算出結果。

⑶問:你能改寫乘乘法算式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3個0相加等於0,改寫乘乘法算式還可以怎樣寫?

⑷想一想:0×7= 8×0= 師小結:0和乘號在一起就是一顆炸彈,誰和他們遇上了誰就會等於0,因此我們這樣說: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任何數乘以0都等於0讓學生說一遍給你的同桌聽聽

指名口答。

問:你還能說出幾個類似的算式嗎?從中你有什麼發現?

2、探索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⑴出示看臺圖

問:這個看臺一共有幾排?每排有幾個座位?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能求出這個看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嗎?

⑵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⑶一個看臺102個座位,學校體育館有4個這樣的看臺,估計一下,學校體育館大約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小組交流,並說說估計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幾個座位?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⑸班級交流評講。

問:積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樣得到的?與剛纔估算的結果接近嗎?

⑹試一試:104×4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書上計算,同桌檢查計算結果並改正。

2、想想做做2

獨立完成在書上,做完後小組裏交流訂正。

3、想想做做3

獨立檢查,在書上訂正,然後全班交流。展臺展示書上習題中錯誤所在,分析錯誤成因然後問:你認爲做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最容易發生哪些錯誤?怎樣避免這些錯誤?

4、想想做做5

看圖說一說,4個書架各有多少本書?你有什麼發現?你能估計4個書架大約一共有多少本書?說說你的估計理由。

5、想想做做6

談話: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將學生提出問題板書出來,要求學生選擇問題並解決。

四、全課總結,深化理解

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麼?

五、作業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數都得0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不是難題,可簡化過程,強化結果讓學生牢記。

關於0的乘法強調數位,那一位上乘的雞寫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寫,如進位要和這一位的積相加。

強化豎式的對齊,這樣會有利於計算的正確。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數的分與合,把一個較大的數分成兩個較小的數,把這個較大的數看成兩個較小數的合併,一年級學生對這些會感到相當抽象和枯燥。2只能分成1和1,3就能分成1和2或者2和1,數越大,分法也越多,這又是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難點。教材從兒童心理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學具體會數的分與合,所有例題和“試一試”都先把若干個物體分成兩部分,再把分實物的結果抽象成數的分與合,使枯躁、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形象有趣,使複雜難記的數學知識變成有結構、易記憶。

第34頁例題教學4的組成,分三步進行。首先把4個桃放在兩個盤裏,讓學生邊操作邊體會“分”;接着把分4個桃抽象成把數4分成3和1、2和2、1和3;最後想一想“幾和幾合成4”。教學的第一步是開放的,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一種放法,在交流中出現三種不同放法。這裏的交流,一方面呈現了放法是多樣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種放法。另一方面,爲學生記憶4的分與合提供形象支持。教學的第二步是漸進的,從左邊圖示的一個盤裏放3個桃,另一個盤裏放1個桃,得出4分成3和1,讓學生理解431表示的意思,知道是怎樣得到的。接着讓學生思考通過中間和右邊的分桃圖又能得出什麼。先半獨立完成4分成2和幾,再獨立完成4分成幾和幾。教學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礎上推理“合”:因爲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這道例題是本單元的第一道例題,教學任務不侷限於4的組成,還有分與合的思想,學習數的組成的活動與方法,直接關係其他各數組成的教學。所以,必須讓學生參與分桃的活動,經歷由分實物抽象成分解數的過程,感受分與合的內在聯繫。

二、在教學數的分與合的過程中,逐漸提高數學思維的要求。

在數的分與閤中存在一些規律,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能提高探索活動的效率和記憶數的組成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1)“分”與“合”是數的組成的兩個方面,是1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學生計算加法喜歡從“合”的角度求和,計算減法喜歡從“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分”與“合”的關係。

①教學4的組成,先認識“分”,再認識“合”。把“分”與“合”分開教學,便於學生分別理解它們的數學含義。從4可以分成幾和幾,推理出幾和幾合成4,能初步感受“分”與“合”的內在聯繫,知道“分”與“合”是對同一現象的不同看法與解釋。

②教學5的組成,同時提出“5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5”,使兩者成爲有機結合的整體。教學6~10各數的組成,完全把“分”與“合”融爲一體了。

(2)除2以外,3~10各數都有兩種或多種分解。把一個數的各種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對稱的。以5的分解爲例:。掌握這種對稱,能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記憶負擔。教材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應用這種對稱。

①教學4的組成,雖然4分成1和3、2和2、3和1是對稱的,但考慮到初次教學數的組成,重點應放在理解“分”與“合”的意義和研究數的組成的學習活動上,暫時不揭示這種對稱。

②教學5的組成,通過兩個孩子在不同位置觀察5朵花片的同一種分法,體會514和541是一致的,實質上是一組分解的兩種表達。然後讓學生看着5朵花擺成2朵和3朵的圖,寫出這組分解的兩種表示。教材給一種表達套上虛線框,讓學生明白它可以從另一種表達得到。

③教學6和7的組成,根據一幅圖寫出數的一組分解,虛線框裏的表示直接從左邊得到。感受研究6、7的組成,都只要進行三次操作就夠了,爲提高8、9、10的組成的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④教學8、9、10的組成,都通過“你還能想到什麼”引導學生從這些數的一些分解說出另一些分解。體會較大數的組成,只要記住其中的一半,就記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數的組成要有序地進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記憶。教材引導學生逐步達到這一要求。

①教學4和5的組成,教材的畫面裏有序地呈現了各種分法,蘊含了數的分與合是有序的結構。由於2~5各數的組成比較簡單,教學重點要放在分與合的含義,以及研究數的分與合的學習活動上,暫時沒有明確提出有序地分、有序地記的要求。

②教學6的組成,幾幅分實物的圖是有序排列的。兩隻手裏拿6個氣球,每次從一隻手裏移動1個氣球到另一隻手裏。一次移動出現氣球的一種分法,得到6的一組分與合。連續地移動,引出了有序的6的各種組成。

教學7的組成,教材的圖畫裏把7個球分成兩部分,三幅圖依次把7個球分成1個和6個、2個和5個、3個和4個,學生看圖寫出三組7的分與合自然也是有序的了。

要注意的是,教學6、7的組成,教科書畫出了有序的幾幅圖畫,引導學生把6、7有序地分與合。這比2~5各數組成的教學要求提高了,教學應該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序”。

③教學8、9的組成,以移花片和移小棒活動爲載體。教材要求學生“每次移1個”“有次序地分”,指導他們有序地探索,體會什麼是“有序”,怎樣纔能有序,有序有什麼好處,從而利用“序”幫助記憶數的組成。

④教學10的組成,明確提出“有次序”地塗一塗、分一分,進一步提升學習活動的水平和數學思維的水平。

三、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練習,激發練習的積極性,熟記數的組成。

10以內各數的組成是重要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練習是主要的途徑。教材從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避免機械、枯燥地練習,經常變換練習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練習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學都安排“對口令”或兩人的合作練習,不但動口說,還動手擺。第35頁第2題邊說邊擺學具,從兩人擺的花片可以檢驗是不是說對了。第37頁第3題邊說邊擺數字卡片,通過看卡片上的數檢查說對沒有。

教材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如第42頁第3題在8、9、10裏任選一個數,說出它的各種組成。第41頁第2題在1~9這些數中,任選一個數說出它的“好朋友”。

(2)設計“猜一猜”“螞蟻回家”等遊戲。如第42頁第2題,一名學生預先想好一個數的組成,讓同學猜他想的是什麼。這樣寓練習於遊戲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學具,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第43頁第5題的答案開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合成10,4號螞蟻和3號、4號、5號、6號螞蟻都有可能住在一起。開放的答案能激起興趣,激活思維。

1、讓學生了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瞭解這種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的結構,會用加、減法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初步感受符號所具有的簡約化的特點,初步培養符號感。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中括線和問號表示的意思及結構。

教學難點:

根據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圖畫題正確列出加、減法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學習“比一比”時,先比較哪根跳繩長,再比較哪個小朋友高,我們用“√”和“○”來表示比較的結果,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導入:使用符號表示既簡單又明確,我們數學上經常使用符號。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如何用符號表示圖畫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並學習如何通過計算解決這樣的問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1)小黑板出示蘋果圖。

(2)提問: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你能得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如果把剛纔的問題寫下來,這些字要寫好長時間,現在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表示。

(3)初步瞭解括線和問號:(出示括線)這叫括線,括線對着哪裏,就表示哪裏的東西,這裏的括線就表示左邊和右邊的蘋果總數。“一共有多少個?”不知道,要我們求出來,這是問題,就在括線下面寫問號。(出示“?”)你們看,這樣表示簡單嗎?

(4)瞭解已知條件和問題。

題目中已經知道了什麼呢?已經知道了什麼就是已知條件,要求什麼就是問題。

(5)提問:這道題誰會列式計算?

2、教學“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包括括線的問號)

(2)提問:在這道題裏,括線表示什麼意思?括線下面的“10”個表示什麼?“?”表示什麼?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在書上列算式計算。

(4)反饋交流,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你爲什麼用加法計算?

2、完成第2題。

(1)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

(2)提問:左邊一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你爲什麼用減法計算?

四、總結全課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設情境

教師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看,今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着:限重1噸。(出示課件)。看到這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麼?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瞭解學習起點

師:關於“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瞭解?指生回答。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有大貨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於1000千克……)(出示貨車圖)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瞭解,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去森林公園玩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後傳一輪,並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幾袋這樣的大米。

(學生站着,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並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後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

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於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後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麼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爲什麼?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1噸大約等於()頭牛(500千克一頭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噸”對孩子們來說是抽象的,通過讓學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推算、估計、想象。並通過“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學加老師跳一跳”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藉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學的體重”等具體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噸”的概念表象。在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如鯨的體重,大象的體重;厚街標誌的雕塑,海月岩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說一說生活中什麼東西的重量大約是1噸?

師:猜一猜,什麼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生活中用噸作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如鋼鐵、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貨車載重4()

(2)明明體重35()

(3)一個雞蛋的重量是50()

(4)我國廣東籍的舉重運動員陳燮霞,在奧運會上以212()的總成績打破奧運會記錄並獲得08年奧運會首面金牌。

(5)虎門港碼頭停泊的一艘貨輪能載重30()

(二)噸的單位換算

噸和千克的關係: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你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嗎?(課件出示)

(1)一隻河馬約重那3噸,想一想:3噸=()千克?5噸呢?你是怎麼想的?

(2)一隻大象重約6000千克=()噸你怎麼想?

四、應用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利用“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決導入時主題畫的問題

(出示畫面並出示每隻動物的體重)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你有什麼方法讓他們過橋嗎?

3、課後延伸(數學日記)

回家,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取哪些節水的方法?請寫一篇數學日記。

五、總結

師:學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麼新的收穫?

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日記”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學板書。

蘇教版上冊數學教案篇8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間單位“時、分、秒”,並已經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選用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生分析

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時間。

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和初步會判斷平年或閏年。

根據以上分析和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的聯繫,培養學生樂於探求知識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策略:

1、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合作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教學方法與手段

①應用媒體整合,突破教學難點。

②採用課前準備、課上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提示課題。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伊始,以激動人心的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了一些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爲自豪的的瞬間。你們想看看嗎?(出示課件)讓學生說畫面呈現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最後定格在三幅畫面。讓學生找這裏在記錄事件發生時用了哪些時間單位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繫。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板書課題)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動一:觀察年曆,回答問題。

1、合作學習階段:

爲了有效的學習新知,我放手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使課堂教學的起點對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然後利用年曆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有目的觀察年曆,並回答問題。如:“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等,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課堂變成了同學們暢所欲言的地方。

2、交流成果階段:

(1)這一階段是課堂的重中之重,學生要把自己通過查找、總結、合作學習得出的結論進行彙報,在此基礎上,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出示課件)並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並板書:

①一年都有12個月。1、3、5、7、8、10、12每個月都有31天。我們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個月有30天。我們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③2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閏年。突出2月份這個特殊月。

7個大月和4個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個月,(板書12個月)。

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日,在年曆上圈出來,加強學生對年月日的感性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每一個學生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發現,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合作的快樂。)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怎樣把每個月的天數很快地記下來?我先讓學生思考,再小組討論,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推薦巧記年月日。(課件出示)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認識大月小月,並掌握各月天數的目標)

(3)教學到這,我考慮到國小生天生好動這一特點,安排了這樣一個遊戲。老師報月份大月請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請女生起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樂,使知識得昇華。)

探究活動二:探究平年或閏年。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二月的天數不一樣,那麼2月份的天數有什麼規律嗎?出示xx-20xx年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四年一閏的問題。課件演示:閏年來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髮現平年、閏年的排列規律,通過多媒體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平閏年的判斷方法的理解,記憶,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這時我設計了鞏固練習:判斷1949、20xx、20xx、1900年都是什麼年?引出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的知識。

最後是知識拓展計算平年、閏年的全年天數。這一環節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很重要,由於計算年份不同,學生有兩種不同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三)拓展應用,開發智力

整個練習的設計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基本練習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練習是一個猜生日的遊戲,通過這個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瞭解一些必要的社會知識和重大節日。

(四)總結歸納,落實主旨。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節課又要過去了,在這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穫呢?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但重視了知識的反饋,而且重視了情感的培養,從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

五、板書設計:xx年x月x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六、教學反思:

1、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2、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啓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