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項羽之死》語文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項羽之死》語文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設計 篇一

《項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掌握;項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課文情節簡單但生動,內容容易把握。故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分析評價人物形象及“以讀促寫”,既培養學生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又通過閱讀帶動寫作,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課文中選用事例”和“如何運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篇二

一、讀

檢查預習

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大家正音。教師提醒個別句子的斷句,例“地方千里”應斷在“地”之後。要求學生大聲誦讀課文至少 2 遍。

二、通

1、因本文不難理解,故逐段由學生提出不解處,師生討論解決。

2 、教師勾畫重點實詞、虛詞。

注:本課虛詞重點複習“之”和“爲”

第二課時

項羽之死優秀獲獎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爲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鑑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啓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鉅鹿之戰:驍勇善戰,勇冠三軍,成爲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 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方法點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描寫展現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複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覆嘆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後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範讀)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鬥歷程且說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脫身時還說“願爲諸君快戰”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的細節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鑑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爲飯,詩喻之釀而爲酒”。

詩文區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嚐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教學重點 篇四

把握項羽的形象,形成自我評價

項羽之死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

2、藉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入

在《史記》這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中,西楚霸王項羽是最爲悲壯的英雄。和舜一樣是“重瞳子”的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卻最終自刎烏江,結束了自己短暫而燦爛的一生,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惆悵和悲涼。今天,我們一同走進《項羽之死》,走進項羽人生的最後階段,走進項羽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瞭解,豐富項羽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二、教師朗誦全文,學生跟讀。

(有感情地朗誦,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

1、結合書下註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並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迷惑。

3、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三、學生小組合作,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教師補充答疑。

(一)確認課文註解的重點詞句

(二)教師補充講解

1、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牆壁一樣

2、於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定語後置句)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何……爲”,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爲”構成。用於詢問原因或反詰。可譯爲“爲什麼呢”“怎麼呢”等

四、佈置作業:

1、複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啓示。

板書:

疏通文意: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