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七子之歌》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七子之歌》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七子之歌》公開課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我能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我能把握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重點:

瞭解澳門、香港的歷史,理解詩意。

難點:

體會詩意,通過朗讀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迴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於香港、澳門迴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聽歌激趣,介紹作者。

1、聽歌。師: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其實這首歌是8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所作的一首詩。

2、課件出示圖片。師:誰來介紹一下聞一多先生。生介紹。師:那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七子之歌》呢?(幻燈片3)

3、指名簡介《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互相補充。師:這樣,身在異國他鄉的聞一多懷着強烈的憤怒,懷着對祖國的思念寫下了《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二、瞭解背景,點燃激情。

1、解題。師:看題目,“七子”是指?生答:當時被帝國主義侵佔的香港、澳門、臺灣等七個地方。師:哦,是把這七塊失地比作成了祖國的七個孩子。19世紀,由於清朝政府的軟弱,祖國的版圖一再被瓜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幻燈片4)

2、看地圖。(幻燈片4)

3、師:一塊塊寶地相繼被帝國列強強行掠奪,使他們離開了祖國溫暖的懷抱,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這些與祖**親失散的孩子,他們的心情怎樣呢?生答。(幻燈片5)師:下面我們就帶着這種感情來輕聲讀讀這兩首詩。

三、把握基調,初讀質疑。

1、試讀把握感情。(自由輕聲讀。)(幻燈片5)

2、讀完後,你知道了什麼?“我”,“母親”?(幻燈片5)下面我們就來深入詩歌來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指導朗讀,學會感悟。

1、大聲朗讀《澳門》,思考:澳門離開了祖國懷抱這首詩表達了他什麼感情?(幻燈片6)

(板書:澳門)

2、用橫線畫出你認爲應該重點讀的詞語或句子,並試着讀一讀。(相機板書:夢寐不忘)

3、個別展示朗讀。

4、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夢寐不忘自己的祖國,那同樣被佔領的香港又如何呢?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小組對讀《香港》,並選出你們組讀的最好的。(幻燈片7)(板書:香港) 小組交流:

(1)、你認爲應該帶着怎樣的感情來讀《香港》?(在相關詞句旁做批註)

(2)、你認爲哪些詞語應該重點讀?(用“——”畫出來)

2、全班批註交流。(相機板書:哭泣號啕)

3、朗讀展示。(一組集體展示《澳門》,個別展示《香港》)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孩子一樣,生活在帝國的鐵蹄之下,他們多麼渴望迴歸祖**親的懷抱呀!

六、配樂朗讀,品味情感。

1、下面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請你們大聲地、深情地朗讀這兩首詩,看誰讀得投入有感情。(幻燈片8 放音樂)你們讀得太投入了。我們來觀察這兩首詩,你會發現?(幻燈片9)

七、比較閱讀,感悟主題。(幻燈片9)

1、觀察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這兩首詩都表達了澳門和香港的什麼感情?(板書:渴望迴歸)

師:其他的五個孩子同樣也渴望回到祖**親的懷抱,下面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五首詩。

八、拓展閱讀,昇華情感。(幻燈片10)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五首詩。

2、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師:這正是與母親失散多年的孩子們共同的心聲。(板書:我要回來)

九、七子迴歸,洗刷恥辱。(幻燈片11)

1、一聲聲的呼喚,日日夜夜的欺盼,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香港、澳門兩地分別於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的懷抱。(播放香港迴歸的影像資料。)

2、看完以後,你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是啊,祖國繁榮富強了,他們投進了祖**親溫暖的懷抱,再也不會遭受侵略者的摧殘了。

十、拓展思維,改寫詩歌。(幻燈片12)

1、那請我們設想,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的心情會怎樣?

2、香港、澳門已經迴歸。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統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着改寫《澳門》。

3、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4、展示。指名同學朗讀改寫的詩。評議。

十、作業:背誦。

板書:

語文《七子之歌》公開課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瞭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同學自身分析爲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俺相信剛纔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俺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麼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纔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迴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俺在澳門迴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着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俺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爲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並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製的刑具

五、爲什麼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後考慮: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麼?表達了詩人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瞭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俺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後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爲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願望實現沒有啊?(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平安入睡時,臺灣正隔着臺灣海峽孤苦地望着自身的母親,臺灣迴歸俺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願望,那俺們假設明天台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爲漂泊多年的遊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麼?考慮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俺們也有理由相信臺灣之迴歸一定回實現,讓俺們靜靜地等待着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裏,下課!

作業設計:

考慮:澳門的迴歸對祖國和澳門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語文《七子之歌》公開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着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麼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並非爲澳門迴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爲《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麼不同?(加了註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註釋?(學生來念101頁)從註釋你知道了什麼?(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嚥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着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麼?(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迴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裏,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麼?(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 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後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彙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迴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着同樣經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爲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彙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迴歸資料,教師介紹

《七子之歌》重點分析及知識點 篇四

一、聞一多在上世紀20年代寫下的這篇《七子之歌》,傳達了他怎樣的心聲?

一方面表現了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另一方面也傳達了他堅定地相信這些被分裂掠奪的祖國的領土必將最終迴歸的信念。

二、詩歌簡析

《七子之歌》由七首獨立的短章組成,它的總的主題體現爲每一首詩最後的語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一聲聲沉痛而急迫的呼喊,終於迎來了歷史的光榮迴應。如今這一切該回來的,都已經回來。剩下惟一的臺灣寶島,它的迴歸也終將是不可逆轉的。

由於每一首詩都是用第一人稱的擬人化手法寫成的,所以他所寫的每一座城市港口,都具有自身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特色。

採用了擬人化的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不但便於自報家門,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一種歸屬感的親情,使每一首詩都灌注着被擄掠的血肉之軀的疼痛感。

融歷史感與現實感於一體,是這一組詩的又一大特色。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所孕育的偉大人物,是民族的精英。他們能夠喚起我們強烈的自省意識,也鞭策我們奮發圖強。

七子之歌·知識點

一、詞語積累

邶(bèi) 自怨自艾(yì)

愍(mǐn) 迄(qì) 襁褓(qiǎng bǎo)

擄(lǔ) 夢寐(mèi) 啖(dàn)

氤氳(yīn yūn) 遺骸(hái)

硇洲(náo) 髁(kē)

二、作家作品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又名聞多、聞亦多,字友三。湖北浠水人。早年就讀於武昌兩湖師範學校附屬高等國小、北京清華國小。1922年赴美國留學,先後入芝加哥美術學院、科多拉多大學美術系學習。同期開始詩歌創作。1923年出版詩集《紅燭》。1925年回國,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曾參與創辦《大江》雜誌,同時與徐志摩等主編《詩鐫》,致力於新詩形式的研究,曾提出極具影響的“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理論。1928年參加新月社,參與創辦《新月》雜誌。後歷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南聯大教授。

1941年皖南事變後,積極投身民主運動,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執委、雲南省支部宣傳委員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堅決反對內戰,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樸先生追悼會上發表了強烈譴責國民黨特務暴行的演說,當晚即遭暗殺,走完了他詩人——學者——民主鬥士的光輝道路。

聞一多不僅是傑出的詩人,並且在有關古典文學的研究上建樹甚多,他對唐詩、《詩經》、《楚辭》等的研究,考證精細,多有創見。其學術著作具有很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