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會背誦。

2、能借助註釋和插圖瞭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

3、激發對詩歌的熱愛,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聽,孩子們,歡快的音樂響起來,小手拍起來,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聽《春曉》)

2、聽完這首兒歌,你能感覺到哪個季節的氣息撲面而來?(春)

3、就讓我們一起揭開春天的面紗,走進春天。(欣賞圖片)你能用一個詞來描繪春天嗎?

4、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天給人們帶來生機勃勃的景象。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詩詞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宋代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板書課題)指導“惠”字書寫。

5、作者是誰?(簡介蘇軾)

6、心中有目標,學習效率會更高,請同學們輕聲朗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7、認識畫家,引出全詩

(1)關於這幅畫,你想知道些什麼?

(2)引導質疑:這幅畫是誰畫的?

(3)簡介惠崇

過渡:蘇軾就以《惠崇〈春江曉景〉》爲題目作了一首題畫詩,他是怎樣寫的呢?

二、岀讀古詩,整體感知

1、初讀古詩,放聲讀詩,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到自己滿意爲止,開始。

2、檢測生字,指名讀,齊讀。

3、指名讀全詩,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強調生字的讀音要準。)

4、讀出詩的節奏感,聽老師範讀,畫出停頓來。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七言律詩用二二三的節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5、齊讀。(指名讀,指名讀,齊讀,注意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課件)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師:知曉詩人,讀通詩句,是學好古詩的前兩步,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理解詩意,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2、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小組合作學習,

一讀:讀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劃出來。

二讀:讀詩文,把詩文的意思讀到心裏。(根據課文插圖和課後註釋,小組內討論交流詩句的意思。)

三讀:讀自己,把你的情感讀出來。(課件)

3、小組合作,師巡視指導。

4、交流前兩句

師:詩歌寫了哪些景物?

學生彙報,隨機點撥。

①詩中描寫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溫暖,羣鴨最先感覺到。詩中那句詩寫的,讀出來。春天江水溫暖,我們看得見嗎?詩人又是怎樣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兩枝”“鴨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邊,看到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樣?假如你就是詩人,你會說些什麼?

師:孩子們,畫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兩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戲水的鴨羣,詩人由遠及近向我們展現了這麼優美的畫面,讓我們用朗讀把它的沒讀出來吧!

5、交流後兩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後兩句)師:你讀懂了什麼?

師: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

師解釋。蔞蒿:長在窪地的一種野草,可以食用。蘆芽:蘆葦的嫩芽。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師:詩句中“短”能否換成“壯”?(春天剛到,蘆葦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蘆葦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壯顯然不合適。)

師:哪些景物詩中有,畫中沒有?(河豚)這是作者的想象。

爲什麼作者看到蔞蒿,蘆芽就想到河豚呢?蘇軾不但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美食家。聽老師講個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過渡:孩子們,後兩句多有趣味,這三種景物蔞蒿,蘆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餚,想必蘇軾寫完這首詩已是垂涎三尺了,讓我們把這種趣味讀出來吧!

6、指導朗讀:

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眼前這情景,鴨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詩人陶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加上表情、動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課件,整首詩)生齊讀。熟讀成誦。小結(板書)體會作者的情感?

9、古時候,詩、歌、音樂、舞蹈是融爲一體的,詩配上好聽的音樂就可以吟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一起唱起來,用歌聲來感知春天的美好!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學目標

1、會認“窪、印、凌”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生字。

2、學會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3、積累優美的段落語句。

教學重點

學會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途經一片楓林,被美景陶醉,寫下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篇,你見過哪些美麗的景物,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美麗呢?讓我們進入課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課學習

1、藉助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重點指導“鋪”的讀音。並指導它的另一個音節,組詞:鋪滿、當鋪

2、小組互相檢查。

3、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閱讀情況。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告訴我們水泥路上的什麼很美,美在哪裏,畫出相關的語句,展示給同學們聽。

三、生字的教學

教師重點指導“鋪、晶”2個字。學生自學“泥、院、印”並交流識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一起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麼的美麗迷人。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感悟它的美麗。

五、作業佈置

1、抄寫生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檢查生詞的認讀情況。

2、上節課通過閱讀你感受到了什麼?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這節課我們來體會作者寫出了水泥道的何種之美?

二、新課學習

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爲表現水泥道很美的句子,並想想從哪些詞語上體會出什麼樣的美麗。說給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麼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麼意思,換成“晴朗”可以嗎?表達有區別嗎?

2、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着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黃金黃”“閃着雨珠的'葉子”“溼漉漉的”“粘”這些詞語感受到了秋天梧桐葉的色彩美,而“溼漉漉的”“粘”把雨後的水泥路的潮溼、溫潤展示出來,一種秋色下溫潤美麗的景色展現眼前。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這段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寫出了梧桐葉的狀態。那麼,熨帖是什麼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細地數着。我穿着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這段話你體會到什麼?

5、這篇課文抓住了哪些事物進行描寫?

三、有感情地朗讀出示的句子

四、課堂總結

作者觀察細緻、語言生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把雨後水泥道的獨特的美,寫得淋漓盡致。我們一定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

五、課堂作業

1、課堂小練筆:寫一寫你上學路上發現的美景吧,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2、抄寫課文表現水泥道美麗的句子。

國小語文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書寫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遊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遊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馬車,順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

1、齊讀詩題。

2、配樂範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要求:

讀準讀順。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學生自讀想象。)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

四、以畫爲媒,研讀感悟

1、課件出示圖畫:

(圖畫內容:石徑不斜,人家太顯,楓葉不紅,人物不見。)

這幅畫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⑴ 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⑵ 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⑴ 指導朗讀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① 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