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多篇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多篇

歲的際遇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展、昇華的線索。

2、學習課文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材料安排精當合理的寫法。

3、體會知識的海洋,教育的啓迪,能使人的心靈海闊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自由飛翔的道理。

4、培養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學習重點:

目標1、3、4

學法指導

1、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認真體會作者迸發出的勃發向上的追求與熱情,與衆不同的個性。

2、在朗讀中,要想一想有些話若是平平實實地說該怎麼說,再看看作者又是怎麼說的。

3、體會文章詩意盎然,文辭優美,字裏行間透着靈氣的特點。

第一學時

學習過程:

親愛的同學,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如今我們已十三歲,成爲了一名國中生。十三歲,我們也許有時還想着向父母撒嬌,而十三歲的田曉菲已是北京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她四歲就大量接觸文學作品,七年級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十三歲就被北大英語系破格錄取,後來相繼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哈薩克佛大學博士學位,二十九歲時就走上了哈佛的講臺,這一連串閃光的足跡,令人驚歎,而當我們看了她在北大九十週年校慶時寫的文章就能找到她輝煌經歷的答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田曉菲,走進北大。

(一)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北大和田曉菲的資料,整理歸納後寫在下面。

(二)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衝關”練習。

1、請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白駒( )過隙 迸( )濺 穹( )隆 積攢( ) 嗚咽( )

摒( )棄 xī 利( ) 怪僻( ) 安恬( ) xié 取( ) 惆悵( )

沉澱( ) 驟然( ) xù( )語

2、解釋下列詞語

莫名——

白駒過隙——

涉足——

委於我心——

不繫之舟——

安恬——

惆悵——

小立——

3、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括號內訂正,沒有錯別字的就在括號內畫個“√”。

湖光塔影( ) 漠然回首( ) 盲然若失( ) 津津有味( )

一視同人( ) 談笑風聲( ) 和藹可親( ) 彈指一瞬( )

4、這篇文章詩意盎然,字裏行間透着靈氣,作者的心躍然紙上。你能體會到涌動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嗎?

一、導入

同學們,青春時節,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確立志向的最佳時期;青春時節,思維活躍,敢於創新,是挖掘生命潛能、開發人生智慧的關鍵時期。十三、四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你準備怎樣度過這一段青春時光?(學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的青春煥發絢麗的光彩,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爲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週年寫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文章以空行空開,自成三個部分。課文開頭寫了作者幼時與北大之間的哪些事情?哪些詞語體現了作者與北大“塵緣”的“奇妙”?

2、在4~5小節中,作者回顧了自己進入北大三年間的感受,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相關的詞語來說明)

3、進入北大學習後,北大的哪些東西對作者產生了影響?

4、初見北大的圖書館,作者的感受是什麼?插敘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麼作用?

5、“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你認爲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作者又從北大的人中讀到了些什麼?

6、朗讀最後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北大的什麼感情?

才進校門,高年級的同學就帶我們參觀北大圖書館。當時,好像還看了一個介紹圖書館的紀錄片。入學之初那句頗爲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在圖書館大樓的映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着嘴,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400多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的最小零頭都不到吧!不知怎麼,我回憶起了1983年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時燈已熄了,我們在黑暗裏躺在牀上,隨意聊着天兒。我和領隊的那個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我們驚訝地問她怎麼了,她嗚咽着答道:“你們知道得那麼多,可我什麼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師的談話早忘得一乾二淨了,可那女孩子的嗚咽反倒長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當我隨着面孔尚未記熟的新同學一起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爲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頗( ) 嗚咽( )

2.結合文意解釋詞語。

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分析“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前後的破折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緊閉着嘴,心頭涌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一句後面的冒號的作用是什麼?“近乎”一詞能否去掉,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用原文說明“我”的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具體指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00萬冊圖書!”中,感嘆號改成逗號好不好?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對“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從記敘順序上來說採用的是什麼順序?作者寫這件事的用意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的最小零頭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爲什麼說“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爲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不讀下文,你能通過這一段的敘述推想出作者接下來會怎麼樣做嗎?請試着說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學時

一、複習導入

北大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是莘莘學子嚮往的殿堂,北大的什麼給“我”的影響最大?什麼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一)品味精美語句

1、“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北大爲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裏,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個句子,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什麼感情?談談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語言,向我發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悅,安詳。”體會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3、“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90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着渴望擁抱未來的船客,有着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其中“河流”、“風景”、“船客”、“舵手與船工”各比喻什麼?

4、“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爲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體會這些直抒胸臆的語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對於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領悟

1、你感受到課文中所流淌着作者對於母校的深情嗎?歸納一下貫穿全文的那條感情線索。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從作者身上感受到什麼?

三、歸納小結

1、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

2、課文在詳略安排、表達方式上各體現了什麼特點?

作者說:“我不僅爲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爲我感到自豪。”有人認爲作者這樣說有些狂妄,有人認爲這是作者自信的表現,還有人認爲這反映了作者入學之初的幼稚無知,你怎麼看?寫出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按時間順序來寫,

感情線索:對北大的驚奇、喜悅與感動之情

七歲時的 夢想

十歲時的 信心

十三歲時的 際遇

十六歲時的 回顧

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 : (因爲是知識的象徵)

北大的人: 同學、老師、我(因爲是北大的主體)

歲的際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詞語,弄清一些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點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際遇 莫名 稚氣 塵緣 白駒過隙 驀然 穹隆 不勝 恍悟 茫然若失

驟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離 徜徉 涉足 絮語 摒棄 犀利 一視同仁

談笑風生 紳士風度 古樸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擷取 惆悵

4、掌握一些修辭知識:

比喻:即打比方。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爲明喻、暗喻、借喻。運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用比喻來闡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闡述得通俗淺顯、易於理解。

二、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理清感情變化的軌跡。

2、品味本文語言優美的特點。

3、體會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標

1、細細體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激情。

2、學習作者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本文敘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歷,抒發了作者對北大的嚮往、熱愛、感激和要爲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二、思路結構

本文用空行隔開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在彈指一瞬間孩時的夢想實現並且已在北大生活了兩年,欲向北大訴說心語。

第1自然段,寫從泛黃的照片上初識北大,夢想產生。第2自然寫乘車路過北大,表現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時光飛逝,第4自然段再現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處的北大訴說心語。

第二部分:回顧兩年來,北大的哺育和給予,展現北大的精神魅力。

這部分寫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識魅力:第6自然段寫由參觀圖書館而頓悟自己的無知。第7自然段寫與北大的際遇,是又一個新的開始。第8、9自然段寫書籍爲我打開新世界,北大爲我開啓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寫北大學生的物質。第11自然段寫北大老師的風采。

第三部分:傾訴對北大難以分割的濃厚情感和歌頌之情。

三、。寫作特點:

1、語言優美,用詞豐富,同時大量地使用了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語言更具有詩樣的美感,飽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稱的寫法便於直抒胸臆,並讓讀者感受到真實、親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稱(如第四段),在人稱轉換中,作者也完成了時空的轉換。文章還用了第二人稱(如第五段),連用了三個“你”,更直接、更強烈地抒發了對北大的深情。

四、優美的語言表達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將兩年前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對比着描寫:“短短的頭髮,天真的目光,還不滿十四歲,完全是一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裏,依稀看到她穿着藍色羽絨衣,在結冰的湖上面擲下一串雪團般四處迸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這段文字將兩年前的天真活潑、好奇,兩年後的沉靜、敏感、多情寫得十分生動具體,特別是將清脆笑聲比作雪團四處迸濺,通感的妙用,將“我”的天真活潑描寫得十分傳神。另外,作者寫心情也獨具一格,她寫秋風起,樹葉黃、落葉遍地,無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靜、敏感、多情,字裏行間有詩畫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類似如這樣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把嚮往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與船工,都十分貼切。又如,以“不繫之舟”自比,“玫瑰”“綠陰”“寧靜的港灣”是與“不繫之舟”相關聯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綠陰”是兩岸誘人的景色,“寧靜的港灣”是“不繫之舟”前進中的“避風港”。這一系列相關,極富表現力,將“我”渴望創造,不斷求索的形象展現出來了。

作者用詩一般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北大的特殊感悟,細細咀嚼,慢慢品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五、拓展性閱讀教學建議

本文爲拓展性閱讀,只要求學生大致感知課文,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語句,積累詞語即可。

1、鼓勵引導後,讓學生獨自準備,掃除字詞障礙。

2、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如發現哪個詞用得好,並說出它的妙處,喜歡哪些語句,說說爲什麼等。

3、不採用全班就同一問題發表意見的形式,以利於每個學生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發現”。

4、只要學生能積極發言,教師就給以恰當的肯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單介紹作者田曉菲。

二、默讀全文

要求:將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詞語或者是自己認爲用得好的詞語劃出來,讀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這一段表達了什麼內容,注意勾畫那些表現了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

三、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討論:

1、文章分爲獨立的三個部分,用空行空開,那麼第一部分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用一個詞填在下列橫線上:

2、朗讀第4段,說說這一段表現了作者回顧進北大兩年的生活產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4、朗讀第8、9段,哪些語句寫出了作者北大圖書館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5、朗讀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話所起的作用是什麼?“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人”可以“讀”嗎?在這裏“讀”是什麼意思?此文的作者又從北大的人身上讀出了什麼?回憶一下,朱自清從父親的背景中“讀”出了什麼?小弗郎士又從韓麥爾先生身上“讀”到了什麼?

B、作者對北大老師的感情是怎樣的?“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着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這句話中“船客”、“舵手與船工”、“兩岸風景變換”各指什麼?爲什麼是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

6、朗讀最後一個部分

A、這一部分表達作者對北大的什麼感情?

爲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

B、爲什麼“我是不繫之舟”,“系”怎麼讀?是什麼意思?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文章題爲“十三歲的際遇”,這個際遇是什麼?爲什麼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憶”爲題呢?(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再。總結)之所以要寫這個際遇,因爲對於作者的一生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實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北大是“自七歲起便結識便熱愛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裏”,和我“永遠無法分割開來”,簡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十三歲的那次不尋常的際遇”。

設計思想

在學生默讀的基礎上,概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理解之間的聯繫,通過朗讀、精讀第4、9、10、11、15、17段體會作者所表現的對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讓學生學習製作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5、學會比較閱讀

【學習重點】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學習難點】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本站☆)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學習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文學家,擅長寫樂府詩,聞名於世,年青時就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自認爲有非凡的才華,但由於出身寒門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輩子憤憤不得志,最後死在戰亂中

《擬行路難》18首,表現了爲國建功立業的願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2)寫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十個大家族(士族)統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藉門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他們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爲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3)解釋題意

《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

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富有感情

2、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大意

3、請嘗試翻譯本詩,要求創設意境,語言優美,表述連貫通順

二、把握情感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麼字?試結合詩的內容加以分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麼?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三、延伸拓展:

1、從思想內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有哪些影響?

2談談你對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現象的認識

四.當堂檢測

默寫《擬行路難》

五.學習反思

11、歌詞三首《我的中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黃河頌》導學案(含答案)

26、歌 詞 三 首

學習目標

1、體會歌詞中體現的熱愛祖國的感情。

2、培養中華兒女的赤子之聲和愛國之情。

●重點:領悟歌詞中的熱愛祖國之情。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有關文體的知識卡片,請你補充完整。

中國古代的宋詞、元曲均是一種歌詞,除獨立吟誦外,亦可以配合歌曲,以當時的漢字發音唱出。及至今天的戲曲、歌劇、音樂劇、流行音樂等等同時涉及文學和音樂的創作,作品的文辭部分仍稱作歌詞。創作歌詞,一般稱爲 填詞 或作詞。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掀起(xiān) 哺育(bǔ) 山巔(diān) 滋長(zī)

yíng(縈)繞 抽suì(穗) 梳zhuāng(妝) 屏zhàng(障)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澎湃着中華的聲音: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2)明媚的陽光:(景物)鮮明可愛。

(3)發揚滋長:生長、產生(多用於抽象事物)。

(4)濁流婉轉:曲折。

4、整體感知。

《我的中國心》是香港歌星張明敏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動了海內外億萬觀衆的心。歌詞通過一位 海外遊子的 訴說,刻畫了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 祖國繁榮富強 的歌。通過對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的讚美,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歌頌了新生活,歌頌了新時代。

《黃河頌》是詩人光未然寫於抗日戰爭初期的一首很有影響的抒情詩。詩人通過讚美 黃河 ,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5、結構分析。

(1)《我的中國心》可分三層:

第一層(第1~4行):海外赤子有一顆不變的中國心。

第二層(第5~12行):祖國永遠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三層(第13~16行):海外赤子愛國之心永遠不變。

(2)《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分三層:

第一層(第1~8行):歌唱家鄉。

第二層(第9~16行):歌唱 理想。

第三層(第17~24行):歌唱 未來。

(3)《黃河頌》可分三層:

第一層(從“我”到“南北兩面”):寫“我”所看到的黃河形象,突出了黃河不可阻擋的氣勢。

第二層(由“啊!黃河!”到“發揚滋長”):從三個角度謳歌黃河的偉大精神。

第三層(最後四行):表達祖國兒女的決心。

合作探究

問題一:《我的中國心》的歌詞充滿了濃郁的愛國之情,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來?

(1)“中國心”是歌詞中反覆吟唱的“主題詞”。“中國心”,也就是心中永遠裝着祖國,永遠念着祖國。這一說法,寄託着身在異國他鄉的海外遊子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河山只在我夢縈”,一個“只”,情深意長。是啊,離開祖國,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從未踏上過祖國的河山。可是不管離開了多少年,哪怕從未見過,而夢裏都是祖國河山的影子。“夢縈”“多年未親近”,點明瞭赤子的身份。這裏麪包含着深深的思念,同時也有着深深的遺憾。“可是”一轉,表達了堅定的信念,“不管怎樣”,強調“中國心”永遠不變。

(3)“雖然”和“依然”是結構上的呼應,也是內容上的對比,通過內外的對比,寫出海外遊子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的情懷。“我的祖先”,在這裏是泛指,或者說是指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烙”準確而形象地表達了海外赤子跟祖國永遠無法分離的血肉關係。

(4)“長江”“長城”“黃山”“黃河”,都是能夠代表祖國的“河山”,借指祖國,形式上排列整齊,音律和諧。“重千斤”把不可以斤兩計的對祖國的感情用斤兩表達出來,形象地表現祖國在海外遊子心中的分量,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兩個“不論”從時空兩個方面,充分強調祖國在心中無法取代的地位。

(5)血的流動,應該說有聲音,可是誰也不曾聽到,而這裏是用“澎湃”突出了聲音之響。不僅聲音很響,而且詩人還聽出了這是“中華的聲音”。這是來自心中的聲音!這是融在血裏的聲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變的愛國之心的表白。

問題二:《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詞中“希望的田野”指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這片土地充滿希望的?

“希望的田野”指的是充滿希望的大地,在文中主要指祖國。大地充滿希望,也就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滿希望。

這首歌詞由三個排比段構成,作者分別從讚美家鄉、歌頌理想、憧憬未來三個方面來表現這片土地充滿了希望。

問題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三段歌詞的末兩句句式相同,但用詞略有變化。這些變化有什麼含義?

首先,這些詞語的運用都是和每一段的中心詞語相照應的。第一段中心詞是“家鄉”,“爲她富裕”“爲她興旺”,就是爲了家鄉的富裕,爲了家鄉的興旺;第二段中心詞是“理想”,“爲她打扮”“爲她梳妝”,意思是我們的理想就是爲了這片田野更加美麗;第三段中心詞是“未來”,“爲她幸福”“爲她增光”,意思是爲了給這片田野增光,爲了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要世世代代地奮鬥。另一方面,由“富裕”“興旺”,到“美麗”,再到“幸福”“增光”,這些內容之間也有着一定的層進關係。

問題四:讀完《黃河頌》,你認爲詩人僅僅是在讚頌黃河嗎?

不只是在讚頌黃河。在詩人筆下,黃河是中華民族英勇豪邁、不屈不撓、偉大堅強的象徵,因此詩人借讚頌黃河來激發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動員全民族億萬英雄兒女像黃河那樣偉大堅強。這是一種借物抒懷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