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地理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瞭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繫。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爲“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佈”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後聯繫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佈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爲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並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採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佈現狀有一個總體瞭解。然後,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爲例,分析其工業分佈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佈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後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麼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繫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於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採礦產,採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製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製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後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繫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係。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傢俱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繫,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繫。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瞭解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我國的工業分佈,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佈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佈”)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佈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爲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爲例,提出瞭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佈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鍊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佈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係,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爲“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佈。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於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爲“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爲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製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爲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係的產業。

9、教材在最後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於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並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像,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工業與我們】

1、關於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麼是工業”,並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爲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後再加工階段。然後,可以汽車的輪胎爲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製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係。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繫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於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築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繫,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於電視機內部零件複雜,學生繪製生產聯繫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繫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於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佈】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佈”,分析我國工業的分佈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範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爲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瞭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瞭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佈。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佈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繫。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麼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爲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佈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佈和農業的分佈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於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後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誌、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爲“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像,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佈特點: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實例,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後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後班級交流。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人是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於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經瞭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佈的不平衡,分析爲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本章從人地關係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爲今後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人口的增長、分佈及人口問題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人文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門。人口問題是現在社會上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各國、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有助於學生的理解,積極運用辯論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人口增長、分佈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狀況,以及世界人種的分佈。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並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

2、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難點: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3、人口問題及對策。

國中教師實用地理教案 篇三

複習上節課內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麼?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麼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瞭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佈狀況。上節課請大家回家製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並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製作較好的地球儀並向全班展示,隨後進行鼓勵性評價,並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緯儀)在經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麼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製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評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麼特點?(展示經緯儀並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並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並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纔的方法看看什麼是經線,經線有什麼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麼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後,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爲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0°緯線在哪裏,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麼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並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並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並回答。

教師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麼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寫出該緯線的緯度(強調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爲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爲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爲合適?爲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爲界,把地球平均分爲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註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後,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國中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製作地形模型,使學生了解五種基本地形山脈、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態特徵並初步學會在地形圖上識別它們。通過閱讀海底地形示意圖,瞭解全球海底地形圖。

通過讀圖和製作地形模型,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通過組織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習興趣,進一步鍛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徵。 。

2.進一步提高閱讀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難點

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徵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及教材中的各種景觀圖、示意圖。

教學過程()

(引課)多媒體展示五幅景觀圖,它們的形態如何?(形態差異很大),我們把地表的各種形態總稱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爲上面的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們區分開嗎?

你能描述這五種地形的特徵嗎?

(學生活動)觀察這幾幅圖?找出它們的主要差異?如果比較兩個人的身材,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異: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狀況不同。

那麼判斷地面高低依據什麼?(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對高度來表示)。我們可以根據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狀況,來判別各種各樣的地形。

(影像資料)珠穆朗瑪峯,我們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峯。首先,先看一段有關珠穆朗瑪峯的影像資料,然後,再歸納山地的形態特徵。

(學生活動)山地的特徵:1.海拔高

2、險峻,也就是坡度較大。

山體往往是成組分佈的,常用峯巒起伏,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佈,並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長,叫山脈。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脈呢?

(計算機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綿長的山脈,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有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學生活動)那麼平原有什麼特徵呢?由同學來分析。

平原的特徵:(海拔低,平坦,坡度小)。

那麼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邊緣陡峭)。

它們之間最主要的不同是什麼?(海拔高度)

(計算機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態差異很大。(高原特點: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盆地的特點:四周高,中間低。它們的形態差別很大。)

(學生活動)4—6人小組做五種基本地形的模型,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好?

大家已瞭解了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特徵,學會了區分它們的方法,下面我們做一個總結。請填下表:

地形類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徵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有高山、高原,也有平原、盆地,還有廣泛的丘陵。通常我們把山地、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稱爲山區。

(學生活動)讀中國地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約佔我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討論)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在發展經濟方面,山區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承轉)我們知道海洋中分佈着許多島嶼,這些島嶼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推測海底的地形有什麼特點?

讀圖P67圖3.14底地形示意圖,和陸地地形相比更簡單嗎?

(1)看“海底地形示意圖”,找出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的分佈。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圖,試着解釋什麼是大陸架、大陸坡以及洋盆、海溝、海嶺並和書中的定義比較。(大陸架分佈在大陸邊緣的淺海地區;大陸坡分佈在大陸架的外緣;洋盆、海溝、海嶺分佈在大洋底。)

大陸架和我們人類活動的關係最大。

(總結反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們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這裏有許多故事,還有很多的迷沒有揭開,希望你們做一個勇敢的探索者,繼續探索着美麗的世界。

板書設計

地形的類型

一、地形

二、地形的種類

地形類型

海 拔 高 低

地表起伏特徵

山地

較高

峯巒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坦廣闊

丘陵

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高原

較高

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

盆地

沒一定標準

四周高,中間低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徵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佈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5、瞭解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狀況。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係,分析氣候特徵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廣東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爲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麼?

生:亞洲氣候類型複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麼?主要分佈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佔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佈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並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分析上述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學生分析討論

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於赤道附近馬來羣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佈在哪兒?

生: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麼關係?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啓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展示有關乾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於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佈範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麼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爲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爲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氣候分佈有什麼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爲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爲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氣候

一、亞洲氣候類型:

1、分佈最面積廣泛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2、最典型的氣候:季風性氣候

3、主要的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一)特點:

1、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季風氣候顯著

3、陸性氣候分佈廣

(二)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二、亞洲的人口與經濟:

1、亞洲的分區:分爲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六個分區。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總人口數35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60。5%。

3、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6個):中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

4、亞洲的經濟狀況: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在多數國家的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地區――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