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藤野先生教案【新版多篇】

藤野先生教案【新版多篇】

教學重點: 篇一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藤野先生》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欺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篇三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 相識相處時相別後

東京(離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見聞感受;相識肖像;聲調深切;懷念相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懸掛照片;相別神情 話語;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

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 體現人物特點

(3)說話聲調 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 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

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麼?我爲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

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苟,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着,心裏卻不服氣。哪個成語可恰當地概括這中情形?試着找出與此成語相反的詞語。

(3)關心解剖實習

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瞭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爲人是多麼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

投影顯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投影顯示如下:

明確: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從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爲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3.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並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悽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4.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魯迅後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讚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①珍藏講義②懸掛照片③多寫文章

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餘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小結(投影顯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結構層次。

2.明確本文的敘事線索。

3.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4.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作文片段練習:通過寫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

提示:先確定寫誰,然後確定要表現人物什麼思想品質,最後圍繞中心選擇事例,組織成文。

藤野先生教案 篇四

教師寄語:“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雷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學習文章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深刻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師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愛國情感。

4、。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反語的運用。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緋紅()不遜()詰責()匿名()油光可鑑()畸形()瞥見()杳無消息()深惡痛疾()髮髻() 抑揚頓挫()驛站()

2、讀後隨筆。(讀完文章後的感受、問題或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目標一:

1.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2、將課文分成三大部分,並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35):

第三部分(36-38):提示:文中“我”的活動變換了3個地點,請根據地點的變化來劃分。

目標二:

細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的題目爲“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畔和看電影事件。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細讀課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2.文章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這些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概括)

目標三:

1、作者爲什麼要告別藤野先生離開仙台(或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這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2.文章流露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之情,請找出文中寫魯迅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表現。

目標四:

品味下面的句子。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注意劃橫線詞語的感情色彩)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偉大”與“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矛不矛盾?爲什麼?)

三、拓展延伸

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研讀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藉助工具書學習頁下註解,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教學難點聯繫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落,分清課文中變換的幾個地點,瞭解全文記敘的幾件主要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導入新課

教師開場白: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啓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題、作者)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明確: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於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後,繼續用文藝作爲武器進行戰鬥,成爲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2、讀準加點字的字音,並會解釋詞義。

緋紅宛如驛站解剖油光可鑑畸形不遜匿名杳無消息詰責悽然教誨瞥見抑揚頓挫深惡痛疾

(先請學生讀並解釋,老師引導學生評價、判斷、補充。)

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語:通過檢查預習,可以感知到大家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你依據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列出結構圖。

2、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結構圖。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見藤野前,在東京相識

與藤野在仙台相處離別

相別後,深切懷念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緣由,接着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這就是當年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顯示圖片)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條暗線,那麼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我們先按下暫且不表。下面先來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精讀品析

教師指導語:大家初讀課文後,已經深深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敬仰之情,那麼藤野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要求: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閱讀課文,說說作者初到仙台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

2、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過程: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分析藤野的形象。

2、學生朗讀11—23段,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

1、目睹印象——治學嚴謹耳聞親見——生活儉樸學者形象

教師小結: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2、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瞭解裹腳——求實精神

教師小結: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

課後學習

學習本文“寫人抓特徵”,幾筆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寫出自己或同學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領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品味語言,理解主題。

情感體驗

教師指導語:

1、作者是抱着什麼目的去日本的?爲什麼又離開日本去了仙台?

2、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程:學生思考,研討交流。

明確:

1、(1)在東京

所見所聞——清國留學生的醜態不學無術思想腐朽所感——厭惡之極,不屑與之爲伍

(2)去仙台

日暮裏:觸發憂國之情愛國水戶: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3)棄醫從文(顯示圖片和電影資料)

匿名信事件——個人與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愛國

電影事件———思想受極大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

電影註釋(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時期,一次,青年魯迅看到這樣一個鏡頭。一個被認爲給俄國人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軍捉住殺頭示衆。而圍觀的衆多中國人,各個麻木不仁。再加上他周圍的一些受軍國主義影響的人,大肆叫囂,使年輕的魯迅深受刺激,憤怒和悲痛嚼住了他的心。使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對於他們,醫學並非一件緊要的事,重要的是改變人的精神。電影事件,打破了魯迅醫學救國的幻想,從此他便終止學醫,決計要學文藝了。)

2、離開仙台,懷念先生

直抒懷念之情——熱情讚頌高度評價藏講義愛國懷念付諸行動——掛照片寫文章救國

品味語言,理解文意

要求: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語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後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2)“實在標緻極了”改爲“實在醜極了”可以嗎?

2、學生集體誦瀆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爲貴”、那麼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爲”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了”句中“居然”是什麼意思?對錶達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

3、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l語段,合作探究:

(1)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促成作者棄醫從文的轉變,對這兩件事的敘述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2)“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作者爲什麼要這樣特意寫明呢?

(3)“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嘗”是什麼意思?

過程:學生交流後回答。

明確:

1、(1)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裏面。反襯 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2)句中“標緻”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緻”,增強了這一反浯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後則語意直露,缺乏諷刺意味。

2、(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語氣。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隱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推斷爲“物以希爲貴”,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爲”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爲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1)這是在考試**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後寫下的一句極爲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2)文中看電影事件中所敘述的中國人的情形,是依着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羣圍着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3)“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學生看到槍斃中國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句中的“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現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看電影事件反映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這兩件事各有側重,第一件事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國富強的志向,第二件事寫中國國民的不覺悟——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件事促使作者棄醫從文。

合作研討,體驗反思

教師導入語:關於課文主旨的理解,淪爭頗爲熱烈,對於下面的說法,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要求:

1、結合文(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2、魯迅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麼啓示?請聯繫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過程:學生各抒己見、激烈爭論。教師提供參考意見如下:

較傾向於第(1)種:“讚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爲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理由:第一,散文敘述的焦點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係,恰如結尾處點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而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從全文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着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也正因作品飽含的愛國主義感情,從而使藤野的形象更爲感人,可以說,愛國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魯迅全集》,譯者增田涉寫信徵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你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你譯出加入。”1936年魯迅又向來到上海的增田涉打聽藤野的近況,可見其懷念之情。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課堂小結欣賞一篇優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只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昇華。魯迅的文章尤爲如此。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更深透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鐫刻在讀者的心中,願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爲湛藍、亮麗。

課後學習

1、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徵和事蹟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短文。

2、選讀幾段感情色彩濃烈的文字。選讀幾段感情色彩濃烈的文字。

《藤野先生》教案 篇六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並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制定了“藤野先生”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問題提出,引導思路,合作學習,總結,精神學習,並運用多媒體課件等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和課前準備的材料共同研究,學習。鞏固已學的生字和生詞。從課文中尋找文中“寫藤野外貌特徵的語句,說明他們的作用”,“分析文中四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爲什麼說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討論的結果;最後,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任務分析

“藤野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八年級的內容,篇幅很長,讓人回味。

本文共有37個自然段,可以分爲3課時進行學習。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詞語和前四段的內容,爲第二課時打下基礎;第二課時主要學習4——35段第三課時學習剩下的兩段。學習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此部分比較難懂,教師必須認真的引導學生理解。

(1)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徵和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品評重點句段,領會思想感情。

(2)學習難點

學習難點:在敘事中如何運用心理描寫抒發感情。

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中學八年級的學生,以前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加上平時對魯迅的瞭解,因此,學習此文有認知基礎。通過對第一課時的學習,已能正確朗讀繩子、生詞;初步具備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但是對於魯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找出文中寫藤野外貌特徵的語句,學習抓特徵描寫人物的寫法。

(2)文中寫藤野與我交往的四件事,分析每件事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3)標註作者對藤野深厚感情的語句,理解作者爲什麼說“他的性格在我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教學準備

通過學生對第一課時的瞭解、料的查閱,多媒體課件進入課文的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設計,我們已初步瞭解藤野先生離開東京,前往仙台,那麼魯迅對仙台是什麼樣的印象呢?

二)新課教學

一、在仙台魯迅與藤野初次相識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細讀課文,分析外貌描寫的作用。

他的臉“黑瘦”“戴着眼鏡”表明他xxxxxxxx。

他“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居然能概括講述書的內容,說明他xx。

他“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舊外套”說明他xxxxxx。

二、朗讀藤野爲我“添改講義”語段,分析這件事體現了藤野怎樣的思想品德?作者對藤野的感情是如何表述的?找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詞語。

三、糾正解剖圖和關心解剖實習兩件事表現了藤野怎樣的品質?

四、如何理解藤野詢問中國女人裹腳一事?

五、從相識相處到惜別,作者對藤野懷着深厚的感情,跳讀課文,標註關鍵詞語。

六、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如何對待中國人的?與藤野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由此我們知道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前提測評

解詞:

模胡 掌故 訂正

寒顫 落第 畸形

(二)明確目標,預習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情,根據小組情況分配任務,預設第四和第六個問題稍難,教師指點小組板書講解。

(三)課堂展示:

預設:

1、外貌描寫主要是抓特徵。

2、作者對藤野的感情應抓住我的心理描寫分析。

3、關於詢問女人裹腳一事學生可能不能總結:求實精神。

4、對藤野的感情可總結爲:感激—懷念—愧疚

5、寫其他日本人主要是爲了襯托藤野,要求學生概括日本青年所做的幾件事: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

三)課堂小結

本堂課只要學習抓人物特徵和選典型事蹟表現人物思想品德的評優秀小組,佈置下節課的任務

當堂訓練

一、概括人物形象:藤野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歸納寫作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的?

三、回憶自己讀書生活中哪位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口頭描述並整理成文字。

資源媒體的應用

課前佈置學生利用戶聯網查閱有關魯迅的內容,以便於對課文的瞭解,教師在網絡上找一些關於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是的生活狀況,以共教學之用,這既爲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有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共鳴。採用提問問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髮散思維,進入課堂的學習。

《藤野先生》課文教案 篇七

一、設計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傳統課文,是魯迅對20世紀初自己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經歷的回顧,重點敘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熱情地歌頌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洋溢着作者一腔的愛國之情。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學到敘事性文章的寫法,也能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主見,他們對於作品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問題往往不夠客觀、全面、深入。不過,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好勝心強。倘若教師在班級中創設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圍,在教學中“還政於民”,引導得當,學生定會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薰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授課時,應緊緊抓住文章兩條線索: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這一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這一暗線,採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後再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爲本位的思想,“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方法與過程:抓住文章兩條線索,採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後再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的高貴品質;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四、教學難點

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相關背景資料,瞭解20世紀國中國的社會現狀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8年11月29日,在日本仙台市參觀了魯迅紀念碑(出示圖片)。魯迅的紀念碑爲什麼建在仙台呢?(生:魯迅在日本留過學。)藤野先生和魯迅是什麼關係?(藤野先生是魯迅的老師。)魯迅在離開仙台二十年後寫了一篇回憶老師的文章《藤野先生》,(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沿着魯迅先生的足跡,去重溫那一段往事。

[設計意圖]

(從新聞報道入手,觸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於瞭解魯迅先生的洋老師,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慾望。)

(二)、檢查預習(出示幻燈片)

1、給下列加點的詞語注音。

緋紅(fēi) 爛熳(màn) 蘆薈(huì) 解剖(pōu)

不遜(xùn) 匿名(nì) 詰責(jié) 瞥見(piē)

2、解釋詞語。

匿名:不具名或隱藏真名。

不遜: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標緻:漂亮。文中是反語,用來諷刺。

油光可鑑:文中是說頭髮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頓挫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

[設計意圖]檢查課前預習,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理清思路

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落:

1、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顧一段什麼樣的人生經歷?

生: 回顧 20世紀初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生活經歷

2、文中所寫事件變換了幾次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生:東京——仙台——離開仙台(北京)

3、師:按時間和地點轉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幾部分?

生討論歸納:三部分

(1)東京所見所感;

(2)仙台學醫生活;

(3)離開仙台以後(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 瞭解通過時間、地

點的變換來敘述事件,構思佈局的寫作方法,進而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四)、感知形象

1、文題是“藤野先生”,同學們找一找,課文是從第幾段開始寫藤野先生的?(生:第六段)

2、藤野先生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徵來描寫?

生:寫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徵(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舉止(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聲調(緩慢而有頓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徵,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然後作者又從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書的情景和耳聞先生的衣着模胡,來表現先生的嚴於治學和生活檢樸的崇高品德。

師述:這是與藤野先生的相識,下面接着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處。

3、在相處過程中,作者記敘了能表現藤野先生高貴品質的哪幾個典型事件?這些事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學生聽11—23段的錄音,邊聽邊在書上勾畫批註,然後舉手搶答)

1 添改講義 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2 糾正解剖圖 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3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4 瞭解女人裹腳 探索研究,實事求是

4、一個日本教員,對“我”這個中國人如此關心和厚愛,這又表現了先

生的什麼品質呢?

生: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5、藤野先生有這麼多優秀品質,對“我”如此關心厚愛,按理“我”應該留在仙台繼續學醫,可後來爲什麼改變了學醫的志向呢?

生討論後明確:

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電影事件

當看到日本學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國國民的愚昧麻木的時候,“我”的思想受到了嚴重挫傷。於是決定棄醫從文,改變志向。

6、作者寫老師爲什麼要寫棄醫從文這些內容?

生討論後明確:

①從側面表現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②表現了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③爲下文的惜別埋下伏筆。

7、作者是怎樣描寫“我”與藤野先生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

生討論後明確:藤野先生聽說“我”不學醫,並要離開仙台,甚感“悲哀”

“悽然”,他“嘆息”,並贈照題辭“惜別”,還希望“我”回贈照片,並常來信告訴他狀況。這些記敘和描寫將“我”與藤野先生依依惜別的深情生動具體地反映出來。先生對魯迅這種毫無民族偏見的深情,魯迅是終生難忘的。

小結:文章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寫了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讚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寫出了師生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表現了師生之深厚而真摯的感情。

[設計意圖]扣住“我”與藤野先生交往這條明線,通過典型事例來分析人物形象,瞭解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的高貴品質。

(五)、體會感情

1、本文的題目是“藤野先生”,但課文中卻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想一想,這些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的語段都寫了什麼內容?

生:清國留學生賞櫻花、盤辮子、學跳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等

2、這些內容與寫藤野先生的有沒有聯繫?有什麼聯繫?

生討論,師引導,歸納:

清國留學生——交代了作者離開東京去仙台見到寫藤野先生的緣由;

日本“愛國青年”——反襯日本藤野先生正直無私,沒有民族偏見的品質;

棄醫從文—— 寫魯迅與藤野先生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

3、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清國留學生的,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談你喜歡的原因。

①作者抓住清國留學生的主要特徵——將長辮盤在頭頂,來描寫他們的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醜惡形象。

②用兩個貼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髮髻”,加上“油光可鑑”,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緻”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緻”,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遺少”,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

③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東京“清國留學生”的惡濁生活的憎惡、失望和不滿。

(2)、從東京到仙台途中,要寫的內容是很多的,作者爲什麼只寫“日暮裏”和“水戶”兩個地方?用意何在?

生討論,師歸納:

“日暮”有“日暮途窮”之意,觸發魯迅對社會的黑暗的憂憤之情,所以記得;“水戶”則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這時也正身居異國他鄉,對這樣一位具有民族氣節的學者自然會產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記得。這樣寫是爲了表達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3、作者爲什麼要棄醫從文?

“匿名信”和“看電影”這兩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魯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國弱民倍受岐視的悲哀,激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爲拯救民族、富國強民的願望。“看電影事件”使作者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醫治中國民衆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喚醒民衆的覺悟。魯迅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精神,這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找出飽含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情感。

(1)“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用這樣的反語來表達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傷,思想上所受到的極大的震動,以及改變的志向,棄醫學文的決心。魯迅的這種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發體現。

(2)“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來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地是這樣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反動派長期統治下的人們精神麻木的痛恨。

4、最後一句話中的“良心發現”“正人君子”分別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生討論,師歸納:“良心發現”:作者熱愛祖國、勇於鬥爭的思想受到了觸動;“正人君子”:那些爲軍閥政客等統治階級服務而又自命爲“正人君子”的反動御用文人;整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光明的中國繼續奮鬥。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鬥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題,加強了文章的戰鬥性。

小結:魯迅去日本留學的目的是什麼?他爲什麼離開東京?他爲什麼學

醫?又爲什麼棄醫從文?這些都表現了魯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用愛國主義的思想來統攝全篇的。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是作者愛國的一個表現;在往仙台途中記得日暮裏,記得水戶,這是作者愛國的又一表現;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最後把懷念之情變爲多寫反映黑暗現實的文章,則是當年棄醫的目的,是愛國的實際行動。可見,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是貫穿全文的另一條線索,是暗線。

[設計意圖]扣住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這條暗線,從事例入手,引導學生領會魯迅的愛國之情。

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用四句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外貌展內涵 事例現品質

改志爲救國 惜別見真情

[設計意圖]對本課的學習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七、佈置作業

選取幾個典型事例來表現一個人的品質。(可以是你的同學、老師等)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學習通過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質的寫法。

八、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

東 賞櫻花 仙 相識 北 別後

盤辮子 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處

京 學跳舞 臺 惜別 京 懷念

愛國主義感情

[設計意圖]

設計板書,體現了文章的寫作思路,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結構層次、思想感情、把課文內容濃縮於板書,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板書,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把握課堂教學動向。

《藤野先生》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線索,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最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提問,學生獨立思考,回顧:散文的線索是什麼?

(明確:是對零散的散文語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觀點更加鮮明的語言組織方式。)

朗讀全文,獨立思考,本文詳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明確:改講義、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送別)

同桌討論,與藤野先生相關的是哪幾件?另外兩件如何歸類?

(明確:改講義、送別是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間的互動,次兩件是照應了標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線;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是與作者的愛國情感相關,屬於暗線。)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通讀全文,學生獨立思考:關於藤野先生,本文寫了幾件事?幾件詳寫?幾件略寫?

(明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

同桌討論,改講義這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A。作爲學者,治學嚴謹;作爲教師,認真負責B。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

小組合作,探討一下其它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送別——沒有民族間的偏見;詢問裹小腳——治學嚴謹,對自己專業領域裏的知識盲點非常感興趣;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作爲教師,認真負責;尊重他人的信仰,沒有民族偏見;被當做扒手——不拘小節。)

獨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節,工作中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沒有民族偏見的教師。)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本文提現了作者怎樣的愛國思想?

(明確:體現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展現了魯迅先生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以及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喚醒中國人麻木思維的深切的社會責任感。)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對比閱讀本文與《阿長與山海經》,分析一下從人物描寫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異同,從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xxx

六、教學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內涵,把握本文情感,須對魯迅先生個人生平以及時代背景有一定地瞭解,在這個問題地處理上,可以預先留下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對此進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導入環節討論。

教學內容: 篇九

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2、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簡介作者 篇十

留學目的: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