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化學式進行計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2、通過不純物中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理清複雜計算的思路。

3、通過計算的體驗,總結一些規律和計算技巧。

一、有關化合物化學式的簡單計算

【基礎知識回顧】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化學式,從量的角度可以進行哪些簡單計算

【小結】1.相對分子質量2.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3.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比4.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5.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鞏固練習】

1、有關尿素[CO(NH2)2]的說法正確的是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爲: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氫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爲: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爲: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質量分數算式爲:×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災對我國南方的電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種融雪劑含有Na2SiO3(硅酸鈉),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價是()

A.+1B.+2C.+3D.+4

3、紅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請你根據上面幾個方面對Al2O3進行快速的計算。(已知:相對原子質量Al-27,O-16)

【引導學生思考】利用①相對分子質量、②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③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比、④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⑤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等數據,能否求算化學式呢?

二、求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奧運會"祥雲"火炬載着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友誼,開始了全球傳遞。它採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右圖),則丙烷的化學式是。

例2.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產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砷化鎵中,As元素化合價爲-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爲+3,則砷化鎵的化學式是爲。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爲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爲()(OH)3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爲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爲()(OH)3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溶液質量的變化。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初步知道鐵在潮溼空氣中生鏽的主要原因及防鏽的主要方法;

4、進一步學會對比、比較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和假設驗證探究的思維方式,辯證的認識外因條件對化學變化的影響;

5、參與試驗探究認識鐵的化學性質活動,觀察鐵生鏽的過程,體會動手試驗自己獲得鐵的性質的知識的成功愉悅,保持學習的興趣;

6、初步知道鋼鐵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和我國鋼鐵生產的發展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的認識。

教學模式:邊講邊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式。

教學過程:

引入:

展示課件1:《鋼鐵的廣泛應用》

鋼(steel)並不等於鐵(iron),人體裏也含有鐵元素,組成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人體含鐵元素約0.0004%。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實物:電磁鐵中的鐵心、鐵片、鐵絲、鐵塊、彎曲鐵絲,磁鐵吸引鐵片。

學生觀察回答: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良好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閱讀教材P120:密度7.86g/cm3、熔點(M.P)1535℃、沸點(B.P)2750℃、電和熱的導體。

二、鐵的化學性質

回憶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演示實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

板書:1.鐵跟氧氣的反應

分析:3Fe+2O2Fe3O4氧化反應

討論: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設問:鐵在空氣中能否發生反應呢?(同學們經常可以看到鐵長期暴露在潮溼的空氣中會生鏽,爲什麼?)

展示課件2:

先假設:①常溫下,鐵釘與氧氣發生反應生鏽。

②常溫下,鐵釘與水發生反應生鏽。

③常溫下,鐵釘與氧氣、水等物質發生反應生鏽。

演示探索實驗:

學生彙報觀察現象:

驗證:(3)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生鏽假設①不成立。

(2)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明顯變化假設②不成立。

(1)試管中剛接觸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鏽假設③成立。

閱讀P120,學生得出結論:

1、常溫下,在乾燥的空氣中,純淨的鐵很難和氧氣發生反應。

2、常溫下,在潮溼的空氣中,鐵能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反應生成鐵鏽。

展示課件3:

鐵生鏽:主要是鐵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

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棕褐色、疏鬆、易吸水(不除鏽,會加快生鏽)。

解釋鋼鐵製品因生鏽損失巨大,每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追問:如何防止鐵製品生鏽?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由生鏽的條件去分析,隔絕空氣和水……

展示課件4:鋼鐵的防鏽

防鏽: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淨、乾燥,再採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歸納:

小結:

展示課件5:

(相同反應物,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學習實驗室制氫氣時,已經知道了鐵可以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學生實驗:向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鎂、鋅、鐵、銅四種金屬(已放在試管中),一、三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稀H2SO4,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二、四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HCl,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用手捂住鐵與硫酸反應的試管一會兒,並小心點燃產生的氣體。

展示課件6:結論

(1)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

(2)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鎂、鋅的活潑性大於鐵,銅最不活潑。

展示課件7:練習一

(1)鐵絲與鹽酸反應中,鐵()進入溶液中,()從溶液中逸出。鐵絲取出後,質量(),溶液質量()。

3、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學生實驗:向試管中放入小鐵釘(5根),加入3mL硫酸銅的溶液(或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絲或小刀等)。

學生:

觀察、回答:

說明、解釋: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討論:質量比5663.5

再次說明:鐵比銅活潑(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銅卻不能把硫酸亞鐵中的鐵置換出來)。

展示課件8:練習二

(2)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被溶解進入溶液,()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覆蓋在()表面,使鐵絲的質量(),溶液質量()。

閱讀P121:古代“曾青得鐵則化爲銅”……

師生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

講述:相同物質的鐵與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不同,如果在潮溼空氣中生成鐵鏽,主要成分是Fe2O3,鐵元素的化合價爲+3價,鐵跟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均生成硫酸亞鐵,鐵元素的化合價爲+2價。

討論題:

(1)如右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淨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容易生鏽?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隻燒杯,調節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後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同樣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後,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爲什麼?

評價反饋題:(另附)

作業:

1、繼續觀察、研究“鋼鐵製品鏽蝕條件的探索”,根據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什麼結論,對如何防鏽提出建議。(2周後交)

2.P122(1)填在書上。(2)(3)(4)做在練習本上。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教案——鐵的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製品鏽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鏽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製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鐵的性質。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並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後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麼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麼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爲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爲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後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並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後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隻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隻試管中鐵釘生鏽,第二隻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鏽,說明鐵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生鏽。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鏽。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乾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鏽,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鏽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爲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着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於生產,成爲現代溼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後,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爲什麼?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佈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性質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鏽的條件:鐵在潮溼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鏽。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化學教案《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教案——鐵的性質》。

教後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FZ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製品鏽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鏽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生產發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製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鐵的性質。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並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後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麼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麼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固態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爲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的鐵也會氣化,成爲氣態的鐵。

(投影儀)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學生閱讀課文填空後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過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講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並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請學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後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拿出十天前組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觀察):三隻試管中鐵釘的變化情況

(設疑):第一隻試管中鐵釘生鏽,第二隻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鏽,說明鐵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生鏽。

(小結)(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鏽。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乾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鏽,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提問)如何防止鐵生鏽呢?

(閱讀)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爲淺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討論)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錄像)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觀察)鐵釘表面覆蓋着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講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於生產,成爲現代溼法冶金的先驅。

(討論)如果將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後,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爲什麼?

本節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佈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第六章 鐵

鐵的性質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鏽的條件:鐵在潮溼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鏽。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生化學反應。

教後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並瞭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瞭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瞭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製法和氫氣的實驗室製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範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瞭解點燃氫氣之前爲什麼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複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麼藥品製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新課,而後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下的色、態、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後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繫。

最後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爲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啓普發生器。

(2)爲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塗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爲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複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爲例理清概念,不要急於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係。

關於“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爲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複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於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後纔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複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乾燥管裏裝有鹼石灰乾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爲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爲16∶14.5∶1。(爲什麼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於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淨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後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麼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爲什麼強調“純淨”呢?如果氫氣不純淨燃燒時會怎麼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鑽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着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麼現象發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①注意小孔處點火時的開始情況;

②仔細傾聽音響的變化;

③觀察隨音響變化而發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爲什麼點燃純淨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點燃純淨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着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並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裏急劇膨脹,就發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生爆炸。這個範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淨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淨,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後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氫氣發生器爆炸。

【實驗3-8】在乾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麼變化,管口有什麼生成。反應完成後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後,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爲什麼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爲什麼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

(3)爲什麼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爲什麼還要繼續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爲止?

聯繫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引導學生用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氫氣和氧化銅反應:

練習:實驗室製備氫氣並使氫氣跟灼熱的氧化銅反應有以下主要步驟,請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

A 檢驗氫氣發生裝置的氣密性; B 給試管中的氧化銅加熱;

C 向氫氣發生裝置裏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複習提問:什麼是氧化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是否是氧化反應?

分析:在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而氧化銅失去了氧變成了單質銅,則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

在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使銅被還原出來,說明氫氣有還原能力,我們稱之爲還原性,而把氫氣稱之爲還原劑。

氧化銅失去了氧,發生了還原反應。使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說明它具有氧化能力,我們稱之爲氧化性,而把氧化銅稱之爲氧化劑。

氫氣:得氧~有還原性~是還原劑~發生了氧化反應。

氧化銅: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劑~發生了還原反應。

練習:在高溫下,三氧化二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單質鐵和二氧化碳。此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發生了氧化反應,________發生了還原反應。

氫氣的用途:閱讀課本57頁圖3-14。

物質的用途是由其性能決定的。

密度小——氫氣球;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製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於合成氨氣、製備鹽酸。

探究活動

1. 家庭小實驗 在如教材第53頁所示的實驗3-4中,可以用蠟燭不斷點燃產生、上升的氫氣泡。想辦法使氫氣泡中含有少量空氣,一來可減慢氫氣上升的速度,二來又可產生強烈的爆鳴聲。

2. 家庭小實驗 取一支大試管,平置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團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紙槽送入黑色氧化銅,鋪平。用單孔帶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緊,加熱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銅慢慢由黑色變紅。

3.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繫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瞭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繫生活實際,瞭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係;

聯繫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爲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後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爲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有利於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並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麼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於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於井中,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悲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爲氣態化合物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呼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繫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並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後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序來說對學生並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爲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國小自然、國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於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採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採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繫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課程結束指導

引導學生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從用途複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課外實驗指導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有條件時可以用乾冰來製備,這樣能避免用鹽酸與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氫氣的干擾,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認識更清楚。建議補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用U型管做,併爲講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打下良好基礎且過渡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某農村,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約有十四、五米,因爲施工人員在施工時曾在井內燒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於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結果三人身亡於井中。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悲劇呢?是誰在作案呢?

原來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佔0.03%,如果超過1%,就對人類有害處,4%~5%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10%的含量人就會窒息死亡。

【板書】第三節 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氣體。

【演示】

如圖:兩隻紙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講解】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比空氣重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氣重。剛纔我們介紹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難於擴散。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舉例說明。

【小結】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壓溶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將溫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氣體二氧化碳就變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乾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着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回答後,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進一步解釋上述事故的發生及蠟燭熄滅的原因)

【講解】在久未開啓的菜窖,乾涸的深井等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危及生命。

【提問】怎樣測試菜窖裏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

(學生討論後歸納)

【講解】在菜窖裏做一個燈火實驗,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進去。

【演示】

【現象】紫色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後顏色變紅,加熱後紅色褪去,又恢復紫色。

【講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裏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加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和水反應: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講解】碳酸鈣爲白色不溶於水的固體,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溶解變成溶於水的碳酸氫鈣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液加熱後,又變成碳酸鈣

廣西桂林著名的蘆笛巖內的石柱、石筍或溶洞都是長年累月發生上述反應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可用之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板書】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且比空氣重,可用它來滅火。(簡介滅火器原理)

2、乾冰昇華時吸收大量熱,可用它做致冷劑或用於人工降雨。

3、工業制純鹼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結】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種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質後合理利用它。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兩種碳的氧化物在性質上的差異;通過化學實驗及其分析,使學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瞭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過對比和實驗,使學生掌握CO的主要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對CO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初步提高學生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技能;初步培養學生毒氣處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CO化學性質實驗的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體驗成功,培養化學學習興趣;通過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現象,對中毒機理進行微觀分析,揭示通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態度;通過引導學生對CO的全面認識過程,初步訓練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科學態度;強化使用毒氣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國中化學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生長點。一氧化碳的性質不難理解,又有氫氣、二氧化碳的性質作對比、鋪墊,學習難度不大,有利於學生探究。內容緊密聯繫實際。此節內容與實際生活、生產聯繫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一氧化碳是學生國中學習的第一個有毒物質,是典型的環保素材、自我保護素材。對一氧化碳的學習,既可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對知識普及的要求,同時又可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環保的能力。

因此,無論從教材的位置看,是從學生的知識貯備、能力水平分析,還是從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出發,一氧化碳的學習作爲探究性學習,內容、難度均適合,是高中學習的生長點。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通過介紹煤氣中毒,及其危害的新聞實例引入。突出認識——實驗——應用(預防煤氣中毒)的學習活動。

法二:將小老鼠放入盛滿一氧化碳的鐘罩內,觀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講解煤氣中毒原理及救護方法,實際救護小老鼠。從興趣出發,學習一氧化碳性質。

法三:單刀直入,碳有兩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異,推測性質,引入實驗。

知識講解指導:

1、以實驗爲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其一可燃性,其二還原性),特性(劇毒性)。

2、講解應條理化,有層次。

3、注意對比氫氣性質與一氧化碳性質的異同。

教學建議

(1) 突出實驗教學的功能

實驗設計是探究學習中的一種重要驗證方式。本節課應充分挖掘化學實驗在探究學習中的功能,在學生提出假設後,通過設計實驗方案、論證方案及實施驗證,以形成知識。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現化學實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知識、應用知識、驗證假設、訓練思維。

(2)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原則

無論在課的設計上 ,還是在課的組織上,都應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設計課時,充分發揮主體性,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樂在其中。學生在上課時,興趣較高,積極參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和創造力。

(3)寓德育於學科教學中

在一氧化碳教學中應充分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學生僅僅認識CO有毒的基礎上,通過學習CO其它性質,並引導學生分析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用途,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辯證的、全面的認識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

(4)強化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通過設計高質量的思考題,整合知識和能力。高質量的思考題,不僅能將課堂教學向外延伸,而且能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節課留的思考題(CO還原Fe2O3),有三個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導複習CO的化學性質。其二是應用CO的化學性質。其三是整合實驗裝置。將可燃性實驗、還原性實驗、尾氣的處理實驗整合起來,設計一套實驗裝置,這不僅是實驗的整合,更是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課程結束指導:

1、佈置學生小結一氧化碳的性質,然後再分別與氫氣、木炭等進行對照。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爲內容,進行討論,着重在如何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後的處理措施。

3、辯證認識一氧化碳,瞭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學設計方案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於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提問:製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採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爲什麼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裏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麼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麼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麼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並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爲什麼?)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爲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乾燥、純淨。這樣有利於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爲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後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並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鍊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並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麼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爲CO能跟血液裏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爲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的製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製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瞭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瞭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爲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爲中心,因爲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於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後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於溶解性,由於學生尚不瞭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爲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於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爲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製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於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麼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爲什麼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昇華與凝華的概念;知道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瞭解昇華和凝華現象。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於探索一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啓發引導下學生自主觀察和討論法。

教具準備:試管和試管夾,碘,燒杯,酒精燈,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激疑:

1、與學生一起回顧所學過的四種物態變化。回顧時要用多媒體配合畫“固、夜、氣三角圖。”

2、通過三角圖啓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圖中的“固”和“氣”之間加以“?”。

預想結果:(1)固態和氣態可以相互轉變嗎?

(2)如果能轉變,是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二、猜想假設: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視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向,必要時進行個別啓發。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鼓勵學生儘量把各種猜想都說出來。

預想結果:(1)有可能,固態變爲氣態要吸熱,氣態變爲固態要放熱。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熱也可能放熱,還可能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3、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實驗驗證。此過程要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和依靠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科學法教育。

三、設計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的器材。指出用來觀察的物質是碘。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教師巡迴視察,必要時加以個別提示。

3、收集各組討論結果,組織全體學生一一考察分析,選出最優方案,之後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處要注意強調以下幾點:試管加熱的正確方法、酒精燈的用法、觀察的重點、操作上的合作和實驗的安全。

預想結果: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碘加熱,注意觀察是否真的由固體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後停止加熱再觀察氣體是否真的直接變爲固體。

四、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視察、指導。

五、分析論證:

1、各組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看到的現象。

預想結果:加熱時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紫色的氣體而未看到液體的生成。撤去酒精燈後,紫色氣體逐漸腿去而在試管壁上出現了黑色固體小顆粒。

2、啓發學生歸納出結論並且把兩條結論進行板書,指出本節課的主題。

預想結果: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出熱量。

3、將三角圖補充完整。這裏要激發學生體會到自然的美從而產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六、鞏固提高:

1、鞏固結論:全體學生一齊誦讀昇華和凝華的概念。此環節要求學生邊讀邊想。

2、應用知識: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後讓學生說說有關昇華和凝華的例子(可以是課本內的也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教師以放映幻燈片和穿插啓發來配合。學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師補充。

3、課堂小結:

(1)、學生自發談自己的收穫。儘量顧及到大面積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發言。

預想結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種物態變化,以及它們發生的必要條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實驗。事實是檢驗結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教師歸納總結。要從三方面小結。

板書設計:

4.4 昇華與凝華

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收熱量。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出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