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精選3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1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精選31篇)

篇1: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激發,都是新課改對國小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創新國小體育方面的教學顯得更重要。本文對國小體育教學的現狀予以分析,並結合國小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而提出國小體育教材教學的遊戲化這一思路。遊戲化體育教學將更好地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身心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國小體育;田徑教材教學;遊戲化

一、國小體育田徑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國小體育教學質量並不是特別讓人滿意,一些老師只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學指示教學,不僅缺乏創新意識,而且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極爲缺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生對於老師大多言聽計從,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田徑的認識和學習興趣,這樣老師的責任就更重大了。體育田徑教材教學的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加到體育田徑課程中。

二、國小體育田徑教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資源相對短缺

一方面是教學場地的有限性。雖說田徑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運動,但在學校,尤其是國小,田徑場就是體育田徑教學的主要場地,可用於教學的場地有限,另一方面教師是學生獲取體育田徑知識的主要信息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老師一味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不能與時俱進。

2.教學目的的功利化

一些人把那些體育賽事中的田徑當成是田徑運動的唯一表現,將體育田徑當成是一種競技體育,久而久之教師也在教學中傳輸這一觀點,對於體育田徑的誤解進一步加深,國小體育課程的意義不復存在。另外,老師可能過於追求競技項目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味重視投、跑等動作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身需求,造成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喪失,不僅不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不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提高學生對體育田徑的學習興趣顯得格外重要,對體育教學進行遊戲化改革就顯得更必要。3.教學手段的單一化每當上體育課的時候,一些老師的做法就是將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簡要說一下,教授幾個簡單的動作要領,看着學生練習一會兒,然後讓他們自行活動,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顯得比較單一,很難讓國小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得到發揮。

三、國小體育田徑教材教學“遊戲化”的應用及意義

介於國小體育田徑教材教學中存在的些許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建議,在教學中融入“遊戲化”的元素。

1.提供更豐富的自主遊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田徑這項運動中,就應該做到迎合國小生好動與活潑的天性。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爲學生提供幾種不同的教學器材,允許他們自由選擇感興趣的項目。之後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適宜在田徑課上進行的活動,並以遊戲的形式開展,例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小型的趣味接力賽,落後的一方將要進行個人才藝展示,努力讓學生在比較融洽、愉悅的環境中學習體育田徑;還可以爲學生們設置障礙跑道,在跑道上放置各種小型障礙物,例如手絹、沙包等,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的距離下拿到一定的障礙物,分小組進行,獲得做多的小組獲勝,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2.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遊戲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扮演的角色一直是說教者,也就是說,很少真正參加到學生們的活動中,國小生對老師只是言聽計從。但實際上,如果老師能夠轉換角色,與學生一起互動,在體育田徑教學中和學生打成一片,這將利於師生的共同發展,也將進一步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我認爲,老師可以加入到學生的遊戲中,成爲他們中的一員。舉一個例子,老師可以設置一個場景,最好是大多數國小生比較感興趣的動畫片,將全班所在地方設想成一個逃生場地,進行一場逃生遊戲,讓每一位同學扮演,一個角色,可以是逃生者,也可以是阻止逃生者衛士,讓老師也參與其中,一起完成整個逃生行動,相信這類遊戲化教學的進行,不僅會讓學生在遊戲中使身體得到一定的鍛鍊,而且將進一步增進師生關係,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顯得更輕鬆。

3.鼓勵學生在遊戲化教學中提高素質

在國小生的眼中,老師就類似於權威,老師的任何一句話對學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因此老師的任何舉動都應該注意。即使是在遊戲中,國小生的注意力也不可能全部集中,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善意的提醒。另外,一般來說,國小生在進行較長時期的體育鍛煉之後很容易產生疲憊感,意志力隨之慢慢消減,老師應該採用激勵暗示法,比如說講講自己當年在進行體育訓練時的努力與堅持,以此增強學生的意志力,激勵他們努力完成任務,扮演好在遊戲中的各種角色。我們還可以通過男女生接力賽的形式,在互相協助、共同完成的過程中達到玩與練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在玩得開心的同時,實現訓練目標。田徑教學要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具有廣泛遷移性和對終身體育鍛煉有深刻影響的基本技能,並對現有田徑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拓展,讓學生從單一的動作技術學習向提高綜合運動能力和實際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發展,形成適應日常生活和娛樂所需要的自然實用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在體育田徑教學中,應努力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運動技能體驗中真正提高運動技能技術,增強學習效果。將遊戲融入到體育田徑教學這一思路,利於改變學生體育學習的心態,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老師們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融入遊戲元素,寓教於樂,努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四、結語

遊戲化教學本來就是一種更加符合當代需求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田徑中,使他們的身心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調動積極性與創造性,進而促進國小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國國小體育教學應當推廣和應用這種遊戲化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範立中.國小體育教學改革之我見體育學刊,20xx.05.

[2]王仕雲.新課改下國小體育創新教學探析.新課程導學,20xx(19).

篇2: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推廣,體育教學工作在國小教育教學體系中受到了較爲顯著的重視。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還能夠保證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從而達到國小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本文主要對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體育遊戲的運用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爲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貫徹和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和進步。

【關鍵詞】體育遊戲;國小教學;作用分析

所謂的體育遊戲就是通過相關分離從遊戲項目中獨立出來的學科之一,其基本內容包括走、跳、跑、投等,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規則進行創造和改變的形體動作活動之一,屬於遊戲的一種。[1]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中,該種遊戲作爲教學內容的重要構成要素,也是由於其來源於遊戲,具有易行性、趣味性、集體性、競爭性、社會性等優勢,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遊戲教學法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能夠讓國小生積極參與到階段性學習活動中,並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幫助教師在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之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體育教學工作離不開對教學參與者的重視。[2]

一、激發國小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體育教學大都是通過徒手操、慢跑等形式引導學生熱身,這些方法雖然有着實效、安全的優勢,但是,難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國小體育教師可以做出適當的調整、改變,並把普通的徒手操、跑步等運動融入到遊戲過程中,讓國小生在愉快玩耍過程中達到熱身的效果。[3]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改編將慢步改成學生喜歡參與的追逐跑遊戲,讓國小生在你追我趕的過程中達到運動全身的效果,還能夠保證其學習興趣能夠得以提升,活躍體育教學氛圍,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

二、更好地導入新課內容

學習屬於循序漸進的活動,所有人在與新事物接觸過程中要能夠順利度過適應期,體育學習也是這樣。爲了能夠保證體育教學活動達到目的的要求,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要能夠做好鋪墊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能夠讓國小生掌握新的技能。若在鋪墊過程中使用遊戲來加以替代,則就能夠讓他們在輕鬆語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相關技能,保證之後的教學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4]例如,國小體育教師爲了能夠讓國小生掌握籃球運動中的運球技巧,可以組織他們參與到“運西瓜”活動中,讓國小生能夠輕鬆愉悅地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並將籃球作爲西瓜進行運動。在遊戲中不僅能夠保證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還能夠更加熟悉和了解球性,從而保證後期的運球學習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這種遊戲導入教學法爲新內容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三、消除學生存在的抵制情緒

在很多國小生意識裏,體育課程就是炎炎烈日下的機械做操、枯燥跑步,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近較爲深刻地遺留在學生的內心,從而導致他們容易產生牴觸情緒,進一步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爲了能夠讓國小生儘早改變這種錯誤的觀念,體育教師在開課之前可以通過遊戲來激發國小生的學習情趣,並將教學內容更好地和教學設計融爲一體,讓國小生在遊戲比賽中體會體育情趣。[5]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隨機將學生分爲兩組,並讓他們都參與跳遠、跳高比賽中,並對一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技能指導,通過系統的練習之後這一組學生的比賽成績肯定要明顯高於未接受指導的一組,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3]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減少學生存在的牴觸情緒,從而提升國小體育教學效果。

四、通過舉一反三來發揮學習遷移作用

所謂的學習遷移就是表示一種學習活動對其他學習活動產生的影響。學習遷移有着較廣的範圍,國小生凡是經過學習得到的態度、知識、技能、行爲方式都能夠在具體的條件下實現遷移。[6]爲正負兩種,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夠做到合理安排、認真分析以及科學運用,保證遷移所具有的積極性得到發揮,降低出現負遷移的可能性。由於體育技能學習有着自身的規律,因此,教師在引導國小生進行體育學習時,要能夠更加靈活科學地使用遷移規律,促進他們的體育技能得到提升,並讓國小生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體育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工作之前、興趣導入階段通過輔助遊戲來進行教學活動,保證這種輔助遊戲的內容形式和教學內容類似,國小生在這種遊戲技能之後,就能夠將其轉移到學習活動中。[7]例如國小生在參與到青蛙跳荷葉遊戲中對跳躍動作加以模仿,就能夠掌握關於跳遠的相關技能。[8]

五、結語

體育遊戲在我國現階段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中有着現實的重要意義,國小體育教師通過對體育遊戲的合理應用,就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其學習興趣,保證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進一步達到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9]讓國小生在愉快輕鬆的遊戲過程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實現自我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珂.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S2:294-296.

[2]陳月榮.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大衆科技,20xx,07:236-237.

[3]劉保華.淺談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運動,20xx,15:115-116.

[4]張楊.淺談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製作,20xx,01:190.

[5]劉海軍.淺析國小體育遊戲教學[J].學週刊,20xx,35:189.

[6]鬱佳園.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xx,26:204.

[7]徐瓊.體育遊戲在中、國小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以湖北省武漢市爲例[J].湖北體育科技,20xx,03:268-270.

[8]孫寅超.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的價值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xx,25:66-67.

[9]蔡錦勇.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xx,16:163.

篇3: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國小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這對於新時代下的體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從賞識教育的角度進行合適的處理,以免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體育教學與賞識教育進行深入的探究,本着以學生爲本的理念提出優化措施。

關鍵詞:國小體育;體育教學;賞識教育;應用研究

引言:

教學與賞識教育應該注重以學生爲本,主要從學生的發展角度進行具體的開展。作爲體育老師,在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要對學生做好賞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輔助學生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1.賞識教育在國小體育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國小生是一個較特殊的羣體,應用賞識教育時要緊密結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否則不但不能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的興趣,反而會對體育學習產生牴觸心理。從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來看,國小生的注意力不穩定、持續時間較短,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意志特點上來看,國小生身體生長較快,他們精力充沛而且活潑好動,所以自制力不強,在體育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不遵守紀律的情況,因此教師應該立足於其身心發展特點恰當引導並實施賞識教育。從性格特點上來看,國小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意識往往是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實現的,因此在體育教育過程中不能過於強調學生之間的差異,盲目將學生進行等級劃分,而應該一視同仁地實施賞識教育。目前,在國小體育教學依舊還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由於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所以給教師帶來許多難題。因此,爲了便於管理和學生的安全,所以許多國小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內容變得死板,教學方法非常單一。這就讓國小體育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效果,讓這些正處於童年的孩子們失去了兒時的快樂。導致國小生從小就開始討厭上體育課,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上本來應該是學生最“生龍活虎”的時候,但是卻因爲教師與學生之問的互動較少,教師爲了便於實施教學活動和管理,缺乏多種教學手段和多樣化教學內容的應用,因此國小生從教師身上得不到較多的關愛和賞識,這會導致國小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國小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挑選與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的體育教學內容,並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學生,有必要將賞識教育實施於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由於國小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緒、意志等方面的特點,因此在恰當的時機予以肯定和賞識,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學過程更好的進行。

2.賞識教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不足

2.1教育形式化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學的重點發生了偏移,教師只是重點關注學生的體育素養的提升,對學生的心理髮展關注力度不夠,賞識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被深刻的認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很多時候都是爲了應對上級部門的監督,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並沒有將賞識教育進行真正的實施,也無法有效落實。

2.2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在體育教學中應用賞識教育,方法不能過於單一,傳統的說教模式在當今的學生個性化發展下很難有長遠的應用。目前,我國國小生個性明顯,如果在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方式,只是通過說教或者是指責來進行,很容易對學生造成影響,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學工作很難有效地開展,造成得賞識教育失敗。因而,爲了保障賞識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

3.賞識教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3.1體育老師要全面地瞭解學生、加強對學生的關愛

體育老師是整個教學的執行者,也是賞識教育的實施者。因此爲了保障賞識教育有效性和針對性,以及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體育老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地瞭解。建立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增進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通過不同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解,進而對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的幫助。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採取過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解。第一種方式是針對個體進行談話溝通,第二種方式是問卷調查。通過談話溝通能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並且真實度較高。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着缺點。很多學生更注重個人隱私,因而會對教師的這種做法有些排斥,逐漸與教師產生心理隔膜,賞識教育工作很難施展。而第二種方法問卷調查,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學生的個人隱私,但是都是由於學生個人的回答,所以在真實性上略有降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體育老師應該結合實際的班級情況制定相應地瞭解方案,爲賞識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增進師生感情的同時,使教學工作效率最大化。

3.2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打造樂觀,團結向上的班風

體育老師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對學生生活以及學習方面的指導與輔助,來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對於學生要一視同仁,要善於發掘學生的個性優點,不要對學生進行斥責,或者做出一些傷學生自尊心的事情。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一名學生不僅貪玩,叛逆心理極其嚴重,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還打擾到別的同學,我並沒有直接點名批評,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提醒。下課後我主動與該學生進行面談,發現該學生屬於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我對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充分的瞭解學生情感所需。這名學生逐漸感受到了體育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主動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取得了較好的賞識效果。同時在班級中要不斷的增加相應的學生之間交流活動,例如在蘇教版的體育教學中,在進行第1課的學習時,目標爲在徒手做操、隊列等練習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在課堂中,就可以儘可能多的組織同學們開展集體的體育鍛煉活動,在集體進行交流活動之中,逐漸的滲透賞識教育,教育學生之間要互敬互愛,懂得關心。例如可以在實際中增加趣味田徑等活動,對於活動場地的要求較低,對於一些經濟較爲落後的地區來說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不需要專業的田徑訓練場地,空地、水泥地、操場等場地都可以成爲趣味田徑體育教學活動的範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條件安排適宜的活動內容。教育部門所引進的趣味田徑教學活動還具備一定的觀賞性,降低了其競技難度,活動形式較爲豐富,教學教具較爲新穎,學生能夠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的互相加油打氣也切實實現了賞識教育良好的教學成果。

4.結束語

作爲體育老師應積極探尋如何將賞識教育和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中巧妙地滲透賞識教育,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生建立親密、互信的關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4: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國小體育足球教學實際問題

(一)足球教學沒有貼近學生實際情況。國小體育足球教學近年來廣受推崇,國小生在課餘時間活躍在足球場上,但是當他們一旦真正進入體育運動學校進行正規化、系統化的足球專項學習後,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足球技術的提高和單一、大運動量訓練,導致對足球興趣下降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足球教學活動都沒有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將足球運動的教學活動與日常體育教學活動等同對待,讓足球運動教學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沒有考慮到國小生沒有基礎的實際情況,國小生一下子面對強度極大的足球運動訓練,身體受不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導致足球教學效果較差,長期得不到優勢化的發展,導致足球技能的提升也變成了難題。

(二)足球教學沒有發揮特有的魅力。足球運動有着獨特的魅力,足球是世界性的體育運動,它體現了體育運動中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它的速度、節奏、運動、力量和線條的舒展給了參與者一種美妙的享受。這種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心靈之美被賦予了一種精神———競爭的精神,這種足球精神應該是足球魅力的核心部分。受它的啓發,我們看到了激情和技術並沉迷於狂喜的狀態。足球的這些魅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體現出來:第一,教師組織了過多的技術訓練與耐力訓練,沒有挖掘出足球運動的競爭魅力;第二,教師考慮到國小生的安全問題,對足球競賽活動的危險性採取了絕對規避的解決辦法,導致課堂上參與的足球競賽機會特別少,自然就影響了足球魅力的發揮。

二、國小體育足球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依循學生特點。

1.避免重複訓練。國小生不喜歡重複性的訓練活動,體育足球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避免重複訓練的設計,最好能夠通過多種手段來組織足球技能訓練。例如:教學“顛球”技術的時候,爲了避免重複訓練,教師一共設計了四層訓練內容。第一層,對於初學者進行徒手做無球模仿顛球練習。第二層,用腳顛帶繩的球或裝在網兜裏面的球。第三層,兩人一組合作練習,一人拿帶繩球輔助,另一同學練習顛球,拿球同學觀察並糾正動作,二人交換反覆進行。第四層,有技術基礎之後,進行兩人一組進行顛球接力競賽活動。從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出,國小生的足球訓練從初級到高級訓練要有一定的層次性的安排,同時採用獨立訓練和集體競爭的方式來進行訓練活動的組織,避免重複的活動引得學生有厭學心理。

2.遵循由易到難。教師要遵循由易到難逐漸加大難度的原則,教學中,要從吸引興趣開始,從難從嚴要求,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能力。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技術動作,有必要激發、誘導和直觀的教學,堅持說話的本質,多練習,少說話,多踢原則。除了在指導教師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外,還要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做了示範,正確的行動是最生動、直觀的教學演示,它可以真正通過視覺感知動作要領讓學生形成技術動作的初步概念,然後反覆反覆練習,逐步掌握技巧。一般技術動作單一演示容易,如踢、運、停動作。教師對學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難度,加大運動量,使學生在克服困難的努力中逐步適應。更復雜的運動和在實踐中的進攻和防守技術,示範往往不能充分顯示結構過程和行動的關鍵細節,這就需要使用一些助劑,如:黑板、圖片、視頻和課件,通過技術動作的間接形象的視覺感受,促使學生足球技術的提升。

(二)挖掘足球魅力。

1.挖掘足球技術足球技術的提升要深入挖掘,讓學生能夠針對技術提升來進行鍼對性的提升。例如:在進行“8人傳球”的教學的過程中,目的就是爲了提升學生的足球傳球技術。爲了讓學生能夠自己深入挖掘技術要點,教師要設計試煉、競賽、評價的教學模式。首先,講解8人傳球遊戲的方法、規則和比賽的記分辦法;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在指定的場地上進行試練。其次,組織學生分組比賽,挑戰記錄,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評價,最終教師總結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再次組織學生完成遊戲“開火車”傳球接力遊戲,要求學生排成四路橫隊,每人兩手側平舉當一節車廂,由排頭同學拿球鑽圈,到排頭把球回傳到排頭,排頭第二位同學出來接應,再鑽圈依此類推,到這堆同學全部完成一次爲止,時間短爲勝。在進行這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在遊戲競賽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傳接球需要注意的動作要點,考慮到怎樣更好地用腳內側傳球,提升傳球的準確率就需要控制腳的力度等。這樣的挖掘技術的教學方式,學生理解更爲直接,效果更爲理想。

2.創建和諧關係體育足球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和諧的教學關係,以此來展現足球運動的魅力。在訓練過程中,使用“不錯”、“可以”、“好”、“無畏”、“勇敢”等鼓勵語言。要多鼓勵,少批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表揚要適當,要重視啓蒙,既要肯定結果,又要指出缺點,要正確地批評錯誤,並及時指出並改正。對於進步較慢的學習者應熱心幫助,加強輔導,根據訓練水平,分階段培養戰術思維和足球比賽技能,提高學生的訓練技能。最後,教練員要善於在競賽活動過程中穩定學生的情緒,保證學生正確看待競爭活動,勝不驕敗不餒,能夠擁有正確的體育精神。

綜上所述,國小體育足球教學的優化措施要依循學生特點,挖掘足球魅力,讓足球運動能夠在國小課堂上生根發芽,確保足球運動在國小就樹立廣泛的羣衆基礎。

參考文獻:

[1]胡軍玲.增強國小體育足球教學趣味性的探索[J].新課程(國小),2014,(06).

[2]孫金華.國小體育課足球教學之我見———快樂小足球[J].當代體育科技,2014,(16).

[3]魯莽.國小生足球教學的發展現狀以及改革對策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0).

篇5: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因此,作爲體育老師要以學生興趣爲出發點,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在享受體育教學給他們帶來快樂的同時,實現國小體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育教學論文

體育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指出體育教學要以“快樂體育”爲基礎,“終身體育”爲目標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價值。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慾望,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營造寬鬆教學氛圍

教學既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間進行情感互動交流的過程,師生關係的好壞,會對學生的情緒狀態產生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到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效果。國小生的思想意識尚未成熟,如果教師可以跟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成爲好朋友,那麼他們就會喜歡上老師,同時也會喜歡上老師所教的課,這樣一來,就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反之,如果師生間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相互之間非常嚴肅刻板,學生就很容易產生懼怕老師的心理,更嚴重的還可能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走到學生中間去,深入瞭解他們的心理需求,要處處爲學生着想,關心和愛護他們,用慈善的態度,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關係。首先,教師要用和善的語言、溫和的態度,鼓勵和支持學生的學習行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從而主動參加各項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鍛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學生碰到問題或出現差錯時,要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與態度,從內心思想上去理解和支持,關心和鼓勵他們,引導他們鼓起直面難題的勇氣,懷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

二、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從我國國小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體育課堂仍然千篇 一律,即:教師講解動作要領之後做出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練習,周而復始,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地位。長此以往,體育課堂將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學生也逐漸喪失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導致教學效率的降低。實踐證明,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因此,教師要採用生動、有趣、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投籃”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碰到籃板得一分、碰到籃筐得兩分、投進籃筐得三分”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投籃要領,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再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謎語:兩手用力撐,兩腳用力蹬,團身能滾球,展體是雄鷹。讓學生猜一下這是什麼動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再如,在教學“4×100米接力跑”時,教師可以有意安排實力有點差距但是相差不大的兩組學生進行比賽,結果不出學生所料,稍微強一點的隊伍取得了勝利,此時教師對學生們說:“那你們相不相信,只要我跟輸的這一組隊員談一會話,他們就能贏?”學生們紛紛表示不可能,結果當老師把接棒的技巧告訴這一隊的隊員之後,他們真的贏得了比賽。學生們的疑惑感越來越強,紛紛猜測其中的原因,並帶着強烈的好奇心進入了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技能,拓展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三、合理利用體育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體育遊戲和其它遊戲活動相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本身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與教育意義,它不僅有着鍛鍊遊戲者身體素質的效果,同時還對遊戲者的智力啓發具有積極的影響,促進遊戲者全面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體育遊戲已經成了最佳的選擇。例如,在體育準備活動中引入遊戲,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運動狀態。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報數字、反方向運動、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口令做運動等遊戲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快速進入準備狀態。如,在教學球類運動之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擊鼓傳花”、“人手一球”等遊戲活動,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傳球方式,促使學生進行各種肢體活動,並快速有序的分發運動器材。在實踐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小貓釣魚、龍傳球、支援前線、換物賽跑等遊戲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活動興趣;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模仿,針對這一特點,可以在教學國小“雙腳連續向前跳”的教學內容,改爲“龜兔賽跑”的遊戲活動,事先讓學生自己製作小兔子的頭飾和烏龜的背殼,然後在課堂上帶上這些自制頭飾,並在音樂的伴奏中,讓學生開始“龜兔賽跑”的遊戲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在不知不覺中牢牢掌握了“雙腳連續跳”的技術要領,而且有效促進了身心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明白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做人的道理。可見,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和辛苦而獲取的快樂體驗,纔是最寶貴和最持久的,才能使學生真正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同時,教師要以新理念爲教學指導,不斷探索和發現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身心發育規律,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2-123.

[2]潘紹偉,於可紅主編.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0-211.

[3]蔣麗芳.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研究[J].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xx(03):90-91.

[4]林彩霞.論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體育科學研究,20xx(04):156-157.

篇6: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拓潛教學”模式界定

國小體育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爲主要手段,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整體健康水平。”以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傑斯爲代表人物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應注重啓發學習者的內在潛能,培養從自身角度感知世界的能力,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最高境界。學生在適當的教學方法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潛能能夠被充分激發,綜合素養由此全面提升。我逐漸形成以拓展學生潛能爲核心的教學理念,運用於教學實踐,總結出“拓潛教學”模式。拓,即開拓、拓展;潛,即潛能、潛力。“拓潛教學”模式即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並拓展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身體潛能、創造潛能、社會潛能、藝術潛能。我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各教學法的特點,在教學中側重於拓展學生不同方面的潛能。體育教學方法靈活交叉使用,雖各有側重,但最終均指向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的開發拓展,如課程標準所言,“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二、“拓潛教學”模式實施

(一)以分層教學法拓展身體潛能。國小體育課程首要的課程價值是提高學生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堅持鍛鍊,增強體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學生因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身體素質存在着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拓展學生的身體潛能要有差異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我實施分層教學法,即在學生身體狀況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適合自身情況的提高,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由此獲得體育鍛煉的成功體驗,進入主動參與、積極提高的良性循環狀態,身體潛能得到持續的激發與培養。我將分層教學法貫穿於備課、授課、評價各教學環節中。在備課環節,將足球動作按難易程度分類,預設不同身體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與側重內容。在授課環節,制定有層次的三個學習梯度:第一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內容是顛球、原地踩球,任一腳三次顛球總數、30秒雙腳踩球次數總和達到基本要求數即可;第二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中等的學生,學習內容是顛球、運球、射門,三項學習要求有所提高,如射門要求做到距球門線10米處連續射5次定位球;第三學習梯度針對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內容仍然是顛球、運球、射門,但學習要求已提到較高水平,如射門要求做到距球門線12米處連續射5次定位球。在評價環節,我以發展性評價爲主,將評價等級劃分爲及格、良好、優秀,在等級之下劃分細項,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身具體情況的評價,對自身身體潛能進行主動持續的自我激發。

(二)以主題教學法拓展創造潛能。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複雜的高水平心理活動,要求人的全部體力與智力向創造性思維的最高水平發展。具備創造力對國小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足球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其內在深藏的創造潛能,持續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主題教學法緊緊圍繞學生開展,主題鮮明、樂趣橫生,能夠激發學生的足球興趣,使其自主積極投入其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創造潛能。主題教學法是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框架中基於開發學生潛能、跟蹤學生思維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具備學習的自主性,注重動態過程,着重培養學生對相關原理與方法的掌握。我確立的教學主題注意做到從不重複、富於趣味性,使學生感受體育課程的豐富多彩,激發自願、自覺、自發投入學習狀態,長期堅持思維拓展,創造潛能自然而然得到開發與提高。“花式足球”主題受到學生歡迎,我爲學生示範繞球、跳球、顛球等花式足球技巧,鼓勵學生拓展思維,配合自身身體狀態,自主創造花式足球動作,爲之命名,在足球活動中實際運用並加以改進,在此過程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創造潛能於充滿趣味性的主題中悄然得到提升。

(三)以比賽教學法拓展社會潛能。課程標準提到,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學生將理解個人與羣體的密切關係,樹立對自我、羣體及社會的責任感。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並非與生俱來,需要通過拓展社會潛能持續培養。國小生在體育項目比賽中思維始終高度活躍,根據比賽進程積極思考,能夠配合同伴爭取最佳成績,易於拓展包括團隊合作、競爭意識、拼搏精神等要點的社會潛能。在足球教學中引入比賽教學法能爲學生提供一定的競爭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足球項目極其需要個體之間的協調合作,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努力完善校內足球競賽制度,使制度趨於穩定、利於教學。在足球教學過程中,組織足球班級聯賽、年級挑戰賽、校園足球聯賽,要求任教班級參與比賽場次每學年不少於10場。配合學校主動承辦本區域內足球比賽,鼓勵任教班級積極參加,學生參加比賽積極性高,培養了濃厚的足球興趣,在比賽中均奮勇爭先、團結合作,充分激發拼搏精神、團隊精神、集體意識等社會潛能。

(四)以陶冶教學法拓展藝術潛能。藝術能幫助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隨着學科融合的日益發展,體育與各藝術門類的聯繫日益緊密,體育有着運動美的展示,藝術對美的追求也從未停歇。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藝術潛能具有可能性與必要性。基於足球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潛能,使其身與心、技與藝、才與情高度統一、全面發展,實施陶冶教學法最爲合適。陶冶教學法指有計劃地設置環境氛圍,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習者受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應用於足球教學中,有機融合音樂、舞蹈、美術等學科,共同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我要求學生應用美術學科知識,在足球練習之餘製作足球宣傳黑板報、佈置足球文化櫥窗等,薰染足球校園氛圍,使其感受足球運動之美與藝術創作之美。同時,鼓勵學生以足球基本技巧爲基礎,創編“足球舞”,將音樂與舞蹈藝術融入其中,使其對足球運動之美有所感悟,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身心舒展狀態中提升審美能力,藝術潛能得以拓展。歌德說:“沒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直到被激發出來。”體育教師應努力探索全新教學模式,充分拓展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之成長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馮蕾.基於創新角度的國小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01):93—94.

[2]劉繼宏.美國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技術主題方法研究[J].體育與科學,20xx,34(05):47—50.

[3]湯薇.國小體育教學中“目標式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xx,(07):68—70.

[4]楊紅.關於國小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探討[J/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xx,(03):168—169

篇7: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時機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每一個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把握好教學節奏,在適當的時機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於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有很多合適的時機的。

1.教師通過自己的儀表和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是最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着學生的行爲習慣,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時刻注意自身形象,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形象來感受到對於學習和生活的熱情與信心。教師健康而富有朝氣的形象會感染學生,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教師要注意提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力求語言風趣幽默,又要簡明扼要,通過很強的邏輯性來影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來培養學生優良品質。

要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而尊重學生,真正地關愛學生就是一種良好品德的體現,這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尤其是對於那些平常表現不夠積極,對於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組織紀律性不強的學生,體育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他們,不能用一些諷刺的話來刺激學生,更不能侮辱甚至是體罰學生,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教師的關心。比如在學體操動作的時候,可以找一些動作到位的學生示範,也可以尋找一些動作不太到位,但是每次都有所進步的學生來練習,並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同時要求其他學生給予他們幫助和鼓勵,讓他們既增強了自信心又體會到了班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對於那些體育課上表現優異的同學要嚴格要求,督促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

爲了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制定一些課堂規範要求學生嚴格執行,這些規範包括課堂紀律、考勤制度和考覈制度,通過對學生進行制度的約束,讓他們可以不斷修正和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訓練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聽從組織指揮的良好習慣。認真備課是上好一堂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如果在課前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上每個教學環節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不會太高,教學效果更不必說。所以,課前體育教師應該把上課要用到的體育器材和活動場地都安排妥當,爲上課做好一切準備,這樣的準備工作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井井有條地安排事物的良好習慣。在教師進行準備工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幫助佈置運動場地,搬運所需體育器械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對於公共財物的保護意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採取分組教學,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培養部分學生的組織能力。

4.結合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體育課程當中有很多不同的訓練項目,不同的項目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思想品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比如通過觀看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的傑出表現,讓學生體會我國的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激發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建立終身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練習長跑也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的一種有效的體育運動項目。現在的國小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根本沒有鍛鍊的機會,他們怕吃苦,責任意識不強。教師根據這樣的現狀,通過體育運動來對這些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嚴格要求他們,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在運動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鍛鍊。

二、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思考

國小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好時候,也是正確的道德品質形成的時期,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可塑性是最大的,所以,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課堂內外的有效資源都結合起來,抓住每一個可以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時機,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身體和心理全面、健康的成長。總之,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進行。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的精神,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頑強拼搏的意志和豁達開朗的性格,爲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篇8: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由於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纔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抓好體育課各階段的組織教學。體育教學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於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後鬆、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爲上課作好準備。

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學生大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採用趣味遊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並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練習中引入競爭性遊戲。

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習興趣;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極易鬆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採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鬆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鬆、意念放鬆,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如何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自覺地參與學習呢?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於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可見,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如何使課堂教學興趣化呢?

1、導入課堂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它好比一場戲劇的序幕,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在導入課堂時(課的開始準備部分),無論從場地的佈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的爲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

有時採取否定上位的自由運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一起一會兒自由練習、一會兒小組結伴練習;這種組織方式既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誘發了學生的練習激情,達到熱身的效果,又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爲課能順利進入運動技能狀態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2、新授教學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爲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啓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正確的思維,輕鬆地接受新知識。

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爲制約學生課堂行爲的一種“靜態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爲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學積極地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3、安排練習時有趣

練習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優化練習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一環。單一的練習乏味,使學生厭學,因此,練習設計要儘量做到多樣化,趣味化。在前滾翻練習時,安排了自練、互練、小組組合練以及互比、互評的交替練等方法,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範、恰當點拔、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快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教給學生自覺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體育教學單一的理解爲只是直接爲增強學生體質服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鍊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爲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

如在教學中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文的工作,根據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級的學生應從明意開始,會用完整的話表達內容的要求、簡易的做法等。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促使他們在課前去主動了解課文知識、思考課文內容、探討知識疑點等,經過質疑問難,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促使他們在課前去主動了解課文知識、思考課文內容、探討知識疑點等。

2、學生練習的方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隨時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評價、自我檢驗、以及對知識點的簡單分析、對課堂教學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動窨。這種活動既是對學生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評價能力的培養,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競爭、鞏固知識的理想場所,後進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

總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纔是真正把開啓知識的鑰匙交給了學生,也是提高學生身心素質、掌握知識的最佳途徑。

篇9: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運動量的概念

運動量是指,學生在一節固定的體育課中或者一個練習週期中,所要完成的練習任務,運動量包括練習密度、練習次數、練習強度三個層面的意思。這個概念中有兩個主要的定量,一是時間,二是任務的多少。通過情況是,時間越長,運動量就會越大,任務越多運動量也就越大。但這不能證明運動量的大小。所以,在運動量這個概念中所包含的練習密度、練習次數、練習強度這三個因素,才能決定這節課的運動量是不是合適,是大還是小。練習密度決定了在一定時間內練習的頻度,練習的越是頻繁,密度就越大;練習次數也是對運動量的一個可變量,通常情況下,運動的次數越多,運動量就會越大;練習強度是運動量的另一個可變得,運動強度越大,通常認爲運動量就會大,反之,運動強度不大,起不到鍛鍊效果,我們認爲運動量就會越小。所以,我們在安排一節課的運動量時,要合理的考慮這幾個變量,讓運動量合理。

二、運動量安排的注意事項

1.運動量綜合考慮。運動量的安排並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局部的,而在各種因素都要考慮的基礎上制定的。我們在上體育課之前,要對運動量這一因素進行綜合的設計,各個方面都要儘量考慮周全,進行全盤制定運動量。最先考慮是的所教的對像,不同的不級,不同性別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學生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有沒有一定的運動基礎等等,另外,場地、器材、氣候等這些客觀的因素也要考慮。以上的綜合因素我們有所瞭解,下一步就可以從整體上設計運動量了。第一,練習密度是考慮的第一步,還有學生的與老師的因素。在學生方面,練習時間,與間歇的時間,另外還有糾正錯誤與保護與幫助別人的時間多少。在老師的方面,老師講解用了多少時間,示範用了多少時間等。第二,練習次數是考慮運動量的第二步,主要是從內容的安排了些什麼,安排了多少,安排的什麼內容,還有就是練習這些內容時練習的了多少次等等。第三,要考慮練習的強度,我們對於國小生練習強度來說,也就是運動負荷,有的項目運動強度大,比如跑,有的練習強度比較小,比如投擲等。強度還與完成的距離遠近、時間的長短、項目難易程度等。所以,我們在運動量的安排時,一定要考慮這些細節,從全面的角度來分析安排。

2.運動量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定。一節體育課上,光考慮安排運動量了,老師認爲很合適,可是,我們發現,在不同的班級效果不一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的班級的學習非常喜歡體育課,他們樂於運動,而有的班級整體上不喜歡體育課,體育課上起來總是死氣沉沉的。如果出現這兩種不同的情況,我們給他們的運動量也要做適當的調整。所以說,運動量安排是以學生樂學爲基礎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的參與運動,積極的學習,從而起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3.注意巧妙的安排運動量。我們發現,同樣的運動量在不同的班級卻發生了不同的現象,有的班級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學生不覺得累,而有的班級學生既感覺累,又沒有完成任務,那就是老師對學生的組織發生了改變,如果我們運動好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那麼,學生就會不覺得累,而是積極的配合老師練習,而且練習時體驗到了快樂,那麼,這樣的運動量安排是科學的。我們可以運動分組練習、競賽練習、情境練習、遊戲練習等方法。

4.安排運動量時要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總體運動量進行了安排,並不一定會不出情況,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與規律,簡單來說就是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安排內容,並及時對運動量進行合理的調控,使學生能在承受的範圍內進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讓運動量更好的落實下去。

5.注意對運動量監控。運動量什麼樣才能合適呢,老師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去,對於學生的判斷要有一定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對運動量科學的掌握,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控。可以用測心率的形式進行,在課前測量一次,這是平靜時的心率。然後每隔十分鐘一次,看期有沒會變化,再就是在學生剛剛完成一項運動時測量,看期是否超過了規律的心律,這樣,就可以從全局知道了學生的所承受能力。總之,運動量的安排,是一個運動的過程,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從其他各方面綜合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合理的運動量,爲學生的學學習做好保障。

篇10: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對於國小生來說,在遊戲中進行德育教育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體育遊戲也有很好的教育內容,比如在學習投擲時,讓學生用廢紙團往垃圾筐裏投,在這個過程中講解投擲的知識點,增強了學生的理解,然後讓學生看散落在垃圾筐周圍的廢紙團,給學生講亂扔垃圾的壞處,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國小生喜歡遊戲,也比較爭強好勝,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及友愛意識。比如在接力跑中,有的學生跑得快,有的學生跑得慢,或者沒有配合好接力棒掉在地上耽誤了時間,結果輸了比賽。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很容易去埋怨跑得慢的學生,和沒有交好接力棒的學生。這個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告訴學生在團隊裏要互相友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尊重他人。同時鼓勵跑得慢和沒交接好接力棒的學生,並幫助他們,使其樹立自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還可以再進行一次比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通過這一類的體育遊戲讓學生學會看到別人的長處,培養團隊意識,並讓學生明白努力就會有進步。各類體育活動的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速度,有的需要耐力,有的需要集體配合才能取勝,個人的成績也會影響整體的成績,因此教師要善於啓發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頑強、勇敢、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團隊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比如在拔河、接力和各種球類項目中,教師在講授技術的時候強調同學之間配合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無論是遊戲還是比賽,都有輸有贏,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要向學生傳遞一種敢於拼搏、奮發圖強的精神。無論是遊戲還是比賽,都有它的規則,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學會約束自己。體育教學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解中國從“東亞病夫”到現在的體育強國的經歷,講述運動員是通過怎樣的刻苦訓練來爲國爭光,用典型事例或者典型人物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總之,體育活動中處處存在着德育教育,教師要善於總結,善於引導,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

二、從教學細節中進行德育教育

除了教師刻意設置情境來進行德育教育外,在教學中的細節上也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上體育課前領取器材和課後的還體育器材,就是引導學生愛護公物、熱愛勞動的好機會。對於不愛護體育器材的學生進行制止和教育,讓學生學習愛護公物。在安排幾次學生課後歸還體育器材以後,故意忘記安排一次,對於熱心幫助老師,主動整理體育器材的學生給予當衆表揚,這樣也就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促使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發揮榜樣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的日常行爲隨時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則,爲學生樹立榜樣。比如要求學生體育課上穿運動服,體育教師自己課上一定要穿運動服;教育學生要講文明,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敢於承認;上課要求學生要準時,自己更有準時……這樣纔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纔能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由於國小生的接受能力較差,所以國小體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單純的理論說教很難使學生受到教育,只有教師善於把握時機去引導,爲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條件,才能使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得到有機滲透。

三、結語

課堂教育隨着時代而不斷創新、改革。學校的體育教育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思想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總結,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技能,接受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更健康地發展。

篇11: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體育教育想要有效地進行就必須在教學中準備充足。在教學中的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課後作業等在實施過程中要有正確的決策,策略落實到每一個階段中。本文將通過實際的教學例子討論新課標下國小體育有效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途徑

一、準備階段的有效實施途徑

準備階段主要包括了在上體育教學前的教案制定、場地器材的準備、對學生身體情況做基本瞭解等活動。其中的教案制定是最重要的環節,這是保證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制定教案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上課時間等綜合考慮,制定出最合適的教案。如在教授學生投籃球技術時,教師根據所教班級的學生身體素質、上課的時間段制定出合適的教案。如果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高的限制以及力量的不足,還沒有達到三分球投籃的要求。那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站在籃板下做定點投籃練習。而女生對於籃球的掌控沒有男生強,教師可以安排他們練習傳球技術,先把基礎動作練習好。這樣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適當的體育教學活動。在學生的接受能力範圍之內。他們也就不會感到任務繁重而產生厭煩情緒。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體育技能。

二、創設教學環境

死氣沉沉的環境是無法以視覺上興奮起來的,他們在活動時也會無精打采。而相反的,一個好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想要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教學,就要創設好的教學環境。如在教授羽毛球技能時,教師要以學生打成一片,建立起民主,和諧的關係。鼓勵學生對羽毛球保持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講述我國羽毛球在國際賽臺上的光輝事蹟,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安排學生之間進行羽毛球技能競賽。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愉悅,掌握體育技能的能力也會提高。

總而言之,教師想要在國小體育的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就需要從教學的各個方面入手,重視課堂教學的內容和質量。保持教學的熱情,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鍾林.新課標下國小體育有效教學的途徑探討[J].考試與評價,20xx(9).

[2]楊洪霞.新課標下國小體育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內蒙古教育,20xx(16):66-66.

[3]王剛.淺談生本理念下國小體育的有效教學[J].教育(文摘版),20xx(12):00165-00165.

[4]許巍.生本教育理念下國小體育分層教學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xx,21(9):80-83.

篇12: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席捲了各個階段和各個學科的教育,而國小階段作爲教育的基礎時期,更是不容忽視。爲了國小生的全面發展,國小體育教學進一步完善遊戲教學方式,這不僅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成爲國小生強身健體,勞逸結合的新運動。接下來本文將圍繞國小體育教學展開相關討論。

一、遊戲教學新體育

很多人也許會好奇,爲什麼要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體育課,學習不都應該是認認真真的嗎?那麼我們來具體看一下游戲教學的原因和作用。首先,我們都知道國小生是兒童,年紀比較小,活潑愛動,不太好約束,而且也不能讓他們進行劇烈運動以防受傷,但同時還要保證體育課的效果,因此我們就可以在體育課,以遊戲活動來達到鍛鍊學生的目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既能娛樂,又可以得到適量的鍛鍊,更重要的是還能在遊戲中培養學生團結溝通的能力,在快樂中收穫成長。比如,體育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國小生們做一些“丟沙包”或者“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適量地讓孩子們蹦蹦跳跳一下,活動活動筋骨,享受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其次,體育課進行遊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本身就不能適應體育課堂。比如,傳統的理論教學,體育課不像其他的知識學科,不能光憑理論就能有所收穫,假如教師拿着一本體育課本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理論,學生根本不會樂意去聽,體育課需要孩子自己去運動,切身地去感受體育的魅力和內涵,而且以國小生的特性來說,他們也不可能適應純理論的體育教學方式。再比如一些認爲體育課應該大量運動的觀點,這個也不太合適。畢竟學生年紀比較小,體育運動如果過於劇烈的話,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傷,因此相比之下游戲教學才更適合國小體育教學。

二、創新遊戲教學,促進體育教育

國小體育遊戲教學要想更加適應時代需求,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就必須不斷改進教育方式,在繼承原有遊戲模式的基礎上創新發展。那麼國小體育中的遊戲教學可以有哪些進一步的改變呢?在這裏我們將給出一些小小的建議。首先,遊戲教學要創新遊戲方式,增加遊戲種類,爲體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傳統的“丟沙包”之類的遊戲可能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積極活躍的興趣了,這時我們可以增加新的遊戲方式,例如跳舞。舞蹈是一種藝術,從小練習舞蹈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爲學生培養一種良好的氣質。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基礎入門的簡單舞步,比如民族舞的基礎訓練。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先簡單介紹一下民族舞,然後再帶領大家一步一步慢慢學習練習,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讓學生感受新的遊戲氛圍。其次,體育遊戲教學還應該創新遊戲設計,讓學生都有一種角色代入感,更好地融入體育課堂中去。比如教師在體育課上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和感受籃球運動,在做完相關的籃球學習後,可以讓學生分組組成小小的籃球隊,把自己當成隊員,相互之間進行一些小小的切磋和比賽,進一步感受自己所學到的體育知識。這樣的遊戲設計不僅讓孩子們享受到了更好的體育課氛圍,也促進了體育遊戲教學的發展。最後,還可以結合一些傳統的體育運動來補充我們的體育遊戲課堂。比如傳統的課前熱身廣播體操,教師也可以在剛上課的時候帶着學生一起做操活動筋骨,然後再繞着操場跑一圈,這樣的熱身也能避免一些體育課的意外受傷。

三、遊戲教學新功能

體育遊戲教學是一個有情景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學生以及各方面條件的配合,因此我們還應該注意到一些小的細節,比如體育教學場地的選擇。剛纔提到了可以在體育課堂中增加民族舞,因此我們的體育課堂不能一直只在室外的操場上進行,還應該選擇一些室內的形體訓練室,這樣既能避免一些惡劣天氣的影響,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護國小生的安全。體育遊戲教學不僅在身體上鍛鍊了學生,也在精神上幫助了學生的發展。比如課堂上進行的一系列遊戲,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程度,遊戲當中的溝通和交流環節也有利於學生心智的發展。因此國小體育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是比較大的。在體育遊戲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應該在每節體育課結束後與學生進行一些溝通,以便對這節課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爲下次課程改進做努力。比如體育課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他們每個人在這堂課中的表現大致如何,有哪些需要進步的地方,這樣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可以在遊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國小體育教學需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和時代潮流不斷進步發展,不同年代的國小生的課程需求也會有所不一樣,遊戲教學在國小體育教學的路上任重而道遠,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李秋蘭.論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xx,6(21).

篇13: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小孩子愛玩好動就是他們的天性,在國小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爲動力,從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於玩,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遊戲中體現體育教學方法,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但體育教學又不同於其它課程教學,體育課就是一門大多數時間都在室外進行的特殊學科,它受到場地、器材、氣候、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較大。因此,體育課具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教學藝術手段就顯得更加重要。筆者經過教學實踐,對體育課的教學形成了幾點看法。

一、教學中的語言

首先,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兒童化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從而全身心投入,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體會每個動作要領。如教學《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徵、動作,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再加上逼真的動作示範,使學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領。。

其次,教學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去領會、理解每一個動作,幫助學生憑藉想象走進老師示範動作。如教學《前滾翻》,通過老師的語言引導學生把自己軀幹想象成就是一個球,想變成一個球,就要團身抱膝滾動。通過想象,學生加深了語言的理解,領會了動作。

二、教學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就是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較長時間的集中,採用情境教學法後,不僅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還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躍》這一課時,將其設計成到“森林公園”遊玩這一情境,在“森林公園”裏貼上一些小動物圖片,併爲同學們準備好動物頭飾,將墊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畫上小魚,這樣的場地佈置,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練習時,根據“遊玩”這一情境,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練習的快樂,掌握了運動技能。

2、分組教學法。爲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實際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筆者採用了以下分組形式:一就是自由結合的分組。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八個人一小組,目的就是讓興趣一致、關係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鬥目標,有利於學生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二就是互幫互學的分組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優劣情況及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節各小組人員的組合,爲各小組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生中通過組員的互幫互學來提高練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國小體育教學中以輕鬆愉快的遊戲、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羣體活動的環境。在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一定的遊戲角色,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確認,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遊戲作爲國小低年級教材就是非常受兒童喜愛一種活動形式,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又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就是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的好幫手。把遊戲貫穿於體育的始終,滲透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基本技能,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讓孩子們從興趣出發,培養特長生。集體榮譽就是一種團體精神,團體精神對團體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予一定難度的活動,如“衝過火力網”,對取勝的小組給予表揚,以後又多次分組,打亂學生的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在爲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勵和影響下,當發現自己的小集體處於不利地位時,那種渴望勝利和榮譽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四、教學後的評價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用“好”“壞”來片面的評價學生。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評價也進行了相應的新的改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全面實施評價機制,應該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互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相互評價的提高,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方法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斷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閃光”的一面,讓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多用鼓勵和表揚,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把學生的長處和亮點用愛去“篩選”,加以肯定並且“發揚光大”,猶如播種希望,將會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季;讓學生真正體驗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既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組織方法。“手勢、眼神”就是無聲的語言,具有其它組織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分散開小差時,教師用眼神暗示,就會集中學生注意力等。因此,國小體育教學必須注意對學生興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樂園裏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於育人,爲了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重視提高學生自主鍛鍊的能力,就要求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挖掘學生的潛能,體現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藝術進行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篇14: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體育教學應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革新,要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與體育學科知識,加大教育技術裝備的投入力度。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教學策略如下:創新教育思想,落實現代化體育教學理念;促進教育技術裝備在體育教學中的靈活應用,提高教學效率;推廣情境教學方式,改善學習環境;創設遊戲教學環境,改善教學氛圍;開展專題活動教育,加強科學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教育技術裝備;國小體育;教學水平

新課程標準創新了國小體育教學的方式。依照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突出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國小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和學科特點,在尊重個性發展的同時,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與體育學科知識,加大教育技術裝備的投入力度,打破傳統的體育授課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讓學生願意也樂意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一、創新教育思想,落實現代化體育教學理念

現代化體育教學要求教師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靈活運用現代技術裝備,創新教育思想。從信息技術角度來看,多媒體交互教學有助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音頻、視頻、圖文等形式的加入,可以改變露天教育的體育現狀,提高體育教學水平。例如,2017年7月5日,筆者有幸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參加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2017年度課堂教學展示與觀摩系列活動暨第七屆全國中國小優秀體育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其中上海市奉賢區明德外語國小的王冬香老師在教二年級跳繩(課程稱爲“毛毛蟲變形記”)體育課中很好地展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王老師在進行跳繩動作分解教學時,通過視頻資源或圖文資源進行生動展示,使每位學生清晰地瞭解了動作的要點以及動作的規範性。需要展示學生的動作時,王老師直接把一個學生的動作錄下來,馬上在電腦屏幕裏展示出來,邊評價邊讓全班學生觀看,非常直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視頻教學並不是只播放視頻,還需與現代教育技術裝備進行配合教學才能產生最大的教學效果。爲了引起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利用現代信息資源尋找答案,以此來增加學生的體育常識,誘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計劃,發揮現代教學資源優勢,提高現代教學效率。

二、促進教育技術裝備在體育教學中的靈活應用

提高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和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熱點,可以豐富科目教學內容,打破人們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認知,激發學生在現代教育中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學應加大對體育教學資源的革新,積極發展創新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推廣情境教學方式,改善學習環境

在日常體育教學環境中,積極發揮情境教學的主體作用,以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改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習環境變得豐富有趣,能夠直觀地展示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置情境內容和問題,由學生完成學習計劃,真正實現學生引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在網絡數據庫中下載獲取所需體育素材,對於技術要求高、動作要領難以理解的運動項目可以通過圖片分解展示或視頻暫停服務來詳細展示動作規範化操作,也可以利用動畫設計創設教學情境,這樣,有助於學生快速掌握應學習的動作,弱化難點動作對教學的影響。

四、創設遊戲教學環境,改善教學氛圍

活躍的體育課堂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因此,體育教師要積極發揮遊戲教學的作用,以學科內容爲重點,巧妙設計遊戲學習方案,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抓住學生的興趣方向,增強體育教學的活躍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潛在動力。例如,在進行“跑步變起步”“右後轉彎”“原地踏步變起步”等基礎動作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遊戲規則的方式規範學生動作,也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中的動作分解,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點的理解,以此來加強動作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解決學生難以領略難點動作的問題,也打破了因動作規劃性強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的情況,巧妙地讓學生認識到了動作的規範性,改善了學習的氛圍。

五、開展專題活動教育,加強科學素養的培養

科學素養的培養有助於學生養成健康的運動理念,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符合現代教育的創新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體育發展歷程,明白體育的重要性,還要培養學生的健康運動理念,以此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讓學生保持運動自覺性,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奧運會是激發學生提升體育運動興趣的重要賽事,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體育運動的魅力,還能夠感知體育健兒的熱情,從而改善對體育的看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奧運賽事或者全運會賽況,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簡單地告訴學生運動員動作的要點,以此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另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體育歷史和中國奧運發展史等的紀錄影片,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理解體育運動對於人體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常規的體育教學活動注重“放羊式”教學環境,不注重學生的體育技巧訓練和體能鍛鍊,這不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認知。對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體育概念的理解,強調運動對於人體的益處,利用視頻資料或體育故事讓學生對體育形成良好印象,從而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價值觀,實現個人價值。總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改善教學環境,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此來保證學生掌握基礎體育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實現現代體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小娜.培養體育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體育的法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11-12.

[2]司文傑.現代教育資源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107-108.

[3]張喬.教育技術裝備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141-142.

[4]王銀娥.教育技術裝備對國小體育教學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22-23.

[5]孫立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嘗試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04-105.

篇15: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在教學的過程中,各種不同成分的存在以及發展都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在這一點來看,學生的心理學教育的健康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在體育方面的教學中,必須有機的去滲透心理教育。

一、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國已知的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大約一千六百萬,而且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有的心理專家通過個別的案例分析並指出,其餘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的時期也大多產生於中國小時期。青少年和國小生不同於成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不夠成熟。

在這個時間段,情緒波動性很大,極其容易興奮,也十分容易形成焦慮以及恐懼心理,性格的特徵也顯得更加明顯,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的世界觀在逐步的形成。因爲他們還不成熟,所以會因外界影響處於心理緊張狀態。這種狀態會影響國小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身心發展,甚至會危害到家庭和社會。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關心兒童和青少年的同時,更注重他們成長的質量和內涵。掌握以及瞭解國小生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願。實施一定的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在心理素質、生理素質以及社會文化素質上能夠和諧的發展。

但是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大多數往往都只關心自己生理上的環境,卻很大程度的忽視了對於健康來說同樣重要的心理環境。實際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體育教學應當滲透心育,體育與心育是分不開的。因爲體不單是人的外形,也包括人的內心世界,體育是心育的基礎,心育是體育的必然。

二、用心育優化體育教學

(一)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最能夠讓學生自主去學習的因素就是興趣,但是在大部分的校園環境裏,學生對學習是感到乏味無趣的。興趣是去激發學生創造性最直接的傾向動力。爲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去引導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的目的,培養主動性,最大程度上去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在學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科學的針對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合理的安排其活動量和內容。

學會分層次的教學,對於身體素質本身就很差的學生,不能過多或者過高的去要求,要努力的去創造多種機會,使其發現自身閃光點,要多進行鼓勵和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找到各自的發展目標。

(二)心育與體育相結合並相互優化。

對於目前來說正處在極其關鍵的成長時期的國小生來講,對於人際交往在溝通上有着非常不一般的吸引力。但現在社會的家庭住房大多數單門獨戶,家家戶戶又都是獨生子女等特點,在客觀上來講其實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國小生和社會上人際的廣泛性交往,讓他們缺少了同伴的陪伴及在同齡人身上獲取的對於人際交往的概念。

1.促使學生進一步的重視身心的同步健康發展。

有一些學生的體育成績很差,但文化課的成績很好,這些學生的父母受到文化中心論的影響,對這些國小生的體育成績採取聽之任之不管不顧的方式。有些學生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差,家長就過多的去抑制這些學生在體育上花費的時間精力。所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逐一的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情況學生在體育方面的不同需求,充分的激發學生對於體育方面學習的興趣,培養國小生頑強的精神和意志。

2.全面提升體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體現不能決定其智力的高低,但是絕對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教師要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關懷學生,信任學生以及尊重學生。要努力的爲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會思考,暴露出他們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況,然後有目的性的組織他們進行一系列教育,採取心育與體育相結合最終實現相互優化。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

在學習跳繩的基本動作要領的時候,有些同學的協調性不好,總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動作,這時,我會及時給與鼓勵,再重新慢慢的教一遍,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的精神。而在開拓性練習中,給與學生口頭上的提示,讓學生自主動腦,互幫互助,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合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在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接力比賽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學生跳的快,有的學生跳的慢,還有的學生把跳繩掉在了地上。這時輸了的學生便會產生很多抱怨:“你怎麼跳那麼慢啊”、“都怪你,要不是你把跳繩丟了的話我們肯定贏了”……聽到同伴的抱怨,出問題的那些同學都會感到特別委屈。

此時,我會對那些指責同學的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告訴他們不應該埋怨自己的同伴;對那些跳的慢或者跳繩掉了的同學進行鼓勵,給他們以信心。這樣無形中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就得到了培養,心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滲透。在這個過程中,比賽不能停止,停止的話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挫傷。

當學生成功的時候就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讚賞,無形中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另外,還必須要求比賽參與者嚴格執行比賽規則,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與觀念,尊重他人,文明禮貌,做到勝不驕,敗不妥,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智。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讓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具備健康的心理,也能進一步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健強的體魄。就這兩點而言,這一措施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將會產生積極作用,讓國小生成長符合社會的需要,成爲適應社會發展的可靠、有用的人才。

篇16: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 要】教育是有針對性的培養人的活動。本文根據國小體育課的特點,分析了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與搭配問題,討論瞭如何促進教學效果的幾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情境教學

體育課有着自身的特點,教學活動大多數在室外開展,如何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組織好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活動中,並且可以在鍛鍊身體的同時豐富其情感體驗,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是體育課教學很重要的目的。

1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搭配

根據國小生活潑好動、善於模仿、希望得到肯定的身心特點,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當以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健康發展爲準則。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習俗等,將其與課堂結合,使課堂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教師的行爲、舉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十分顯著的。要想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本身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範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態去影響那意志薄弱的學生,創造出一種同學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師還要善於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的士氣,激勵學生的鬥志。對學生所表現的勇敢行爲,教師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監護下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教學內容的搭配上,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先易後難、先靈敏後力量等方法,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具體說來,按照學生不同的體育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對剛起步的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活動,如體操、走、跳、攀爬、簡易舞蹈等,同時與對應的遊戲教材相結合,容易被吸收,有利於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於基本活動掌握較好的學生,以投、跳、小足球、韻律活動、武術等爲主要內容,並且可以搭配一些富有趣味的比賽或者遊戲。而對於體育素質較高者,則以發展其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爲主,搭配某些體操、加速跑、武術、跳遠等活動,讓國小生掌握一到兩項用來健身的項目,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爲今後自覺堅持體育鍛煉打下基礎。

2 促進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選擇好了之後,就應當運用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裏,有效地領會課堂內容,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1 藉助情境創新教學

國小生普遍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學習進取心也較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師可以運用故事創設情境,如消防戰士、環境使者、祖國衛士、夢中奧運等。教學中設置情境輔助教學時,應當注重發掘小骨幹,可以集體練習或者分組練習,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品質。組織一定的有意義的競賽,使學生體驗到應有的挑戰性、競賽性,明白相應的思維過程及如何以智取勝。教學活動中,老師不應該將課堂安排得太滿,而應當給學生留一定的空間,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平等、積極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翁,激發其探索及其求知慾望。同時,在教學中,應當創設或者引入一些帶有情緒色彩、活潑生動的場面,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娛樂活動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如學生輪流領操、師生一同參與遊戲等,討論問題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其回答及時鼓勵,激發其創新意識。

2.2 創設情境式教學

國小生剛剛入學時,興趣廣泛,好奇心極強。通過創設情境,可以讓國小生在快樂學習中學會走、跳、投、體操、列隊等。情境如神龍飛舞、獵人打獵、小青蛙跳荷葉等。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當注意其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學生的情緒往往是情境教學的核心,根據其心理認知規律,先易後難,由表及裏,採用豐富的情感來帶動整個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必須密切聯繫教學內容,善於提問,創造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可以從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出發,以舊知識引入新知識,也可以是結合技術要領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尋求解決辦法。

2.3 評價式教學

教師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相互交流、評價。根據掌握要求的不同,使學生分步領悟動作要領,對不同動作分層次、有步驟地講評。先分別講評,最後綜合講評。體育學習效果上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認同了學生存在着個體差異性,與學生認知以及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評價標準不應侷限於一種,評價內容儘量開放,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應當注重滲透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果斷、勇敢的精神。如果學生的動作做得很好,而教師只用“好”或“不錯”來評價,學生會感到不滿意 。教師應預測學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質,作出適當的表揚,使表揚產生真正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學生的動作完成得好時,教師可以說“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這就是老師喜歡的”、“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

3 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3.1 組織能增強學生意志品質的活動,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這種活動中,有些學生表現出動搖、膽怯等消極意志品質,究其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三個:

(1)防禦性條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學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傷,下次就會害怕,甚至一聽到跳高等就緊張。

(2)類化。如有的學生怕跳高,會影響到跳山羊、跳遠,甚至怕單腿跳等與跳高相似的活動。

(3)感染。如有的學生怕跳高,其他學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3.2 我們瞭解了學生消極意志品質產生的原因後,就可以有的放矢,採取措施:

(1)教師要講清動作要領,注意語言暗示和引導,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寬跳高架的距離,翻鬆沙坑,或將跳高橫杆換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減輕條件反射。一般採取了這些措施後,學生們就能鼓足勇氣,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鍛鍊意志,體驗歡樂。

(2)練習與克服不愉快情緒體驗相聯繫的活動,如400~600米自然地跑,1000~1200米耐久跑等。這些活動都能促使學生出現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乾腹痛等不愉快情緒體驗,出現運動中的“極點”觀象。意志品質薄弱的學生有可能會中途退出跑道,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支持與鼓勵。“極點”的出現是考驗和鍛鍊意志的極好機會。

(3)練習與多變條件相聯繫的活動,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動,可鍛鍊、培養學生果斷機智、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質。

總之,國小體育既能夠鍛鍊學生身體,鍛鍊人的意志力,又能夠根據學科特點適當地滲透情感以及心理教育,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遵循上述原則,將對國小生的體育教學有很大幫助。

篇17: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一)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的運用有利於提升課堂效果

將遊戲法合理地運用到國小體育教學就是將體育教學和遊戲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帶着愉悅的心情,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學習課堂中所涉及的體育知識點。由於國小體育教學的對象比較特殊,他們這個年齡段還處於身體各個機能尚不完善的階段,比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注意力也相對難以集中,對一切事物還保持着好動或好奇的天性。所以將遊戲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的方式不僅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而且也符合國小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二)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國小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例如機械化讓學生不斷得練習,這對於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國小生而言,是一種非常枯燥的教學方式。這種單一的體育教學方式不僅會磨滅國小生的上課熱情,而且還很可能使他們產生厭煩或者牴觸的情緒,不僅無法達到教學者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而且對學生今後對於體育這個課程會形成不好的印象。所以,將深受國小生喜愛的遊戲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可以爲體育教學創造一份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提高體育教學的課堂效果上,讓他們愛上體育這門課程。

(三)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的運用有利於培養國小生的各項能力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遊戲往往都源自於生活,將遊戲法運用到國小體育教學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探索,還培養了他們對世界的一個認知能力。同時,在遊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們開動腦筋,鍛鍊他們的記憶力和判斷力,開闊他們的抽象和形象思維等等,同時也要求了他們發揮動手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我們的教育以德、智、體、美、勞爲原則,教育的本質即是育人,首要任務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而遊戲通常作爲一項集體項目,它有利於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樹立自己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瞭解團結互助的力量,選擇一款好的遊戲項目,還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他們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素質。

(四)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的運用對目前體育教學資源匱乏有改善作用

目前,由於我國在對體育教學這一領域相對於文化課程的教學還不夠重視,導致很多國小在體育器材和體育課程時間劃分上有所侷限,這就導致了我們目前國小體育教學在資源方面存在一定匱乏的客觀事實。這爲我們探索適應國小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方式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要想解決這些客觀問題,尚需長期的探索和共同努力。

二、遊戲法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研究

(一)遊戲法在體育教學運用中應當遵循的原則

第一,教學者應當在創編遊戲或者選擇遊戲的時候,將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紀律性缺乏等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加以考慮,即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育特徵進行遊戲選擇。第二,在運用遊戲法的同時,教學者不能忘記教學的目的,遊戲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其最終還是爲教學目的而服務的。這就要求教學者應當將遊戲和教學內容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不是單純活躍課堂氣氛,丟棄教學內容。所以在選擇遊戲的同時,要緊抓體育教學的具體需求。第三,遊戲的編排和選擇還是要結合學校的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要便於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遊戲的趣味性,還要有秩序、有條理,便於教學者更好地將遊戲運用到教學中。第四,遊戲的選擇上還要注意體育課程的尾聲部分,不能因爲參與遊戲而導致學生體力不支或者學生過於投入,導致接下來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課程無法順利進行,教學者需要合理安排遊戲時間,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接下來的課程中。

(二)遊戲法在體育教學運用中採用的教學方式

由於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遊戲有着濃厚的興趣,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就要求教學者在將遊戲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第一種,角色任務的教學方式,在創編遊戲時,設計讓學生擔任各自的遊戲角色,讓他們在扮演班級集體對於自己賦予期待的同時,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自我肯定,完成自己的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第二種,自由想象的方式,遊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僅僅靠教學者一個人的編排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學者可以在編排遊戲時僅僅設計一些基礎,在遊戲過程中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自由有序地採用自己的方式完成遊戲項目。第三種,分組比賽方式,遊戲的目的不僅是服務體育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的一種方式。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爲一個集體中的一分子,自身的表現對這個團體有着重要的影響。第四種,演示示範的方式,教學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自身示範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這個遊戲中所體現的體育動作和體育技巧,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再根據記憶進行練習,加強他們的記憶能力和體育運動能力。

三、遊戲法在體育教學運用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

由於國小體育教學對象均爲六至十四歲之間的兒童,他們的心理特徵就是過於情緒化。遊戲在體育教學課程中運用得是否成功,學生們在遊戲中表現的情緒如何是很重要的衡量標誌。一項遊戲的運用成功,會使得學生們的上課情緒高漲,從而提

高體育教學質量。相反,如果學生們對一項遊戲表現情緒不高,那麼這項遊戲項目對於體育教學的運用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也就沒有達到教學者原來的預期上課效果。所以,注重學生在上課中的心理和情緒變化,需要教學者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選擇遊戲項目。

(二)強調組織紀律性

體育教學不同於其他文化課程的教學,它通常都是在戶外進行,所以組織紀律的重要性要比一般的課程教學更值得教學者重視。上好一節體育課必須要有好的紀律作爲前提保障。教學者在運用遊戲方法時,要不斷地強調組織紀律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強調學生的自覺性。尤其是在一些跑跳或者大範圍的遊戲活動項目中,必須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否則很容易造成場面混亂,遊戲難以順利開展,教學目的也難以達成。

(三)注意遊戲的保健性和安全性

大多數體育教學課程中發生的傷害事故都是由於教學者不夠重視,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組織不夠嚴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學者在將遊戲法運用到國小體育教學課程中時,必須從思想高度上重視安全問題,同時也要提前做好準備,相應地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綜上所述,遊戲法的運用對於國小體育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它不僅深受國小生們的喜愛,又對國小體育教學的目的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學者不僅要重視遊戲法對於國小體育教學的作用,還要不斷深入地研究和探討更多的教學方式,把遊戲法和國小體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重視其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其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篇18: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1研究對象

以營口市紅旗國小、韶山國小、長征國小、建設國小、東風國小五所國小體育教學爲研究對象開展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小心理、生理健康方面的書籍,瀏覽中國期刊網上關於國小體育教學改革的論文,爲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持。(2)專家訪談法。通過郵件、電話、訪談的方式對遼寧省國小體育教師進行諮詢,就當前影響國小體育教學的因素進行探討。(3)問卷調查法。對營口市紅旗國小、韶山國小、長征國小、建設國小、東風國小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放發問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有效問題24份,有效率96%。(4)數理統計法。就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爲論文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

3結果與分析

3.1國小生體育課學習興趣調查分析

通過對營口市五所國小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發現,國小生喜歡體育運動,但是對體育課卻是非常反感的,由於大部分國小的體育課教學內容是基本隊列練習、廣播體操練習,這些學習內容很難引起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生生性活潑好動,更喜歡一些跑、跳的內容,這些運動也符合國小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如何解決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要,如何調動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是國小體育教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激發起學習的學習熱情,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學習。

3.2國小生體育教學設施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營口市國小體育教學設施非常有限,遠遠沒有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對調查的幾所學校來看,學校都沒有室內體育場,學生都在室外進行體育課,室外場地僅韶山國小的人工場地相對較好,大部分學校室外的場地還是土地、水泥地,這些場地不適合進行體育課教學,容易造成學生意外傷害的發生,一些學校體育教學器材僅有幾個足籃球,教師很難開展體育教學,即使有好的教學內容,也很難實現。教學設施是困擾國小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解決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

3.3國小生體育教學內容調查分析

從表1對國小生體育教學內容的調查結果來看,隊列隊形、廣播體操是體育課的必選教學內容,24名老師都將這兩項作爲教學內容,有14名教師選擇球類作爲教學內容,有7名教師選擇舞蹈作爲體育教學內容。分析原因,由於國小生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發育不完全,隊列隊形、廣播體操有益於國小生的生長髮育,教學條件好的學校,可以根據場地情況開展球類教學、舞蹈教學。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國小生體育教學內容過於單調,都是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不能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完善國小生體育教學內容,是國小體育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要難題。

3.4國小生體育教學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從表2對國小體育教學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來看,影響國小體育教學的因素還是比較複雜的,有29.2%的教師認爲教學場地不足是主要影響因素,有25%的教師認爲學習興趣不高是主要影響因素,有20.8%的教師認爲學校領導。

4結論與建議

(1)當前營口市大部分國小體育教學場地設施不完善,體育教學開展效果不理想。(2)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不喜歡上體育課。(3)營口市國小體育教學的內容多以隊列隊形、廣播體操、球類運動、舞蹈爲主,教學內容相對單調。(4)老師認爲教學場地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教學內容單調是國小體育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5)加強對國小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爲教師與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資源,緩解體育教學設施缺乏的現狀。(6)豐富國小體育教學內容,將武術、羽毛球、乒乓球、拓展遊戲等學生感興趣的運動加入到國小體育教學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7)在教學中多運用遊戲教學,將遊戲與教學結合,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處理好玩與學的關係。(8)完善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篇19: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課程設置

在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了“四性一體”的要求。所謂“四性”:一是體現基礎教育學習的完善性;二是建立合理的學科課程體系,體現高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共性———大學普通教育(即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基礎文化課程、基本技能課程、教育類課程。課程設置充分體現國小教育的特點,要求學生掌握國小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是體現高等師範專業課程設置的個性———“教師教育”或“雙專業教育”(即專業課同時開設“體育專業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四是體現國小體育教育專業的特性———“綜合培養、有所側重”課程培養模式。“一體”即按國小體育教師專業化要求與職業特點,在六年課程體系中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於一體,即:整合學科專業課程、重視通識教育課程、拓寬教育專業課程、強化教育實踐課程,適應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着眼於培養全科型國小教師。從課程體系來看,一師範體育系課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程、實踐教學課程、專業輔修課程六大部分組成。其中通識課程,包括文化課程(高中所有科目文化課程)、教師技能課程(普通話訓練、教師口語、音樂基礎、基礎鋼琴、形體舞蹈、美術基礎、國小實用美術、書法、體育與健康、計算機操作、現代教育技術等)、教育課程(國小生心理學、國小教育學、國小教育心理學、國小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研究方法基礎、中外教學思想史、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指導、國小班級管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法規學)、實踐教學課程(入學教育、軍訓、社團活動、俱樂部、課外文化活動、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專題調查研究、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其中通識課程佔總學分的58.8%,專業課程佔16.5%,選修課程佔9%,實踐課佔15.9%。第一師範體育系國中起點六年制國小教育專業(體育方向)教學計劃表從課程結構的課時分配比例上看,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育實踐課、選修課程程的學時比爲:8:3:2:1,通過通識類課程、學科類課程與教育類課程的綜合,着力於學生基礎知識教育的積累,同時注重學生教育教學素養和教學研究能力。一師範體育系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體育實踐課、技術動作分析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各類小體育競賽組織工作、裁判工作、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理與預防知識諮詢、常見體育教學實驗與研究的設計、典型的國小體育教學案例分析等,通過這些實習活動有利於使教師做到體育專業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相統一;教育理論知識與國小體育教學實踐相統一;教育研究與國小體育教育活動相統一,不斷提高教師自我創新,自我探究的能力。

二、國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學歷國小體育教師培養模式的策略建議

1優化課程設置,增加課程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國中起點六年制國小教育專業(體育方向)課程的安排與一師範體育系培三年制、四年制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沒有明顯區別,沒有突出其培養農村國小體育教師的特殊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1教學資源有待優化整合通識類課程、教育類課程授課教師來自於學院各個系部教師,對於六年制課程任課教師應設置相應的“教學部”統一管理:對課程有機編排,對教學計劃統籌安排,注意交叉學科的資源整合調整,避免教學內容的重複和教育資源的浪費,保證教育類課程教學的有序銜接。教育類課程的開設,應考慮教師技能形成的特殊性,遵循集中編排、避免重複、相互協調、遞進提升的方式[4]。1.2專業理論課時偏少,不能覆蓋國小體育教育的理論知識體系,開課順序有待調整教學計劃僅開設了6門與體育教師職業相關的課程,不能涵蓋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學專業學科構建不能反映農村國小體育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系統化的特點,不利於學生職後的發展,建議增加《體育史》、《體育倫理學》、《體育營養》課程,以增加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開設的《學校體育學》、《國小體育教學論》針對學生學校體育授課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應在調整到大學三年級(這個階段學生具備完善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結構)開設,教學計劃中把《學校體育學》放在大二第一學期,而且六年制的課程計劃與一師範體育系培養三年制、四年制課程計劃沒有太大區別,學生用書相同,不能體現國中起點農村國小體育教師的培養特點。2加強師資建設學科授課教師深入中國小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不夠,基本上都是從理論角度傳授教育理論知識,缺乏知識的實用性。因此,國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學歷國小體育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應加強與中國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國小的溝通與合作,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了解國小體育教學的現狀與中國小學校體育前沿發展動態;同時只有注重教師培訓與學歷的提升,全面提升系部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農村國小體育教師。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實習的目的是爲了使學生能夠有一理論聯繫實踐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使他們不再僅僅只是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理解教育、教學,而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理解教育、教學,來感受教師這一角色,爲將來更好、更快地進入角色打下基礎,因此國小體育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獲得尤爲重要。如體育實踐課、技術動作分析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各類小體育競賽組織工作、裁判工作、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理與預防知識諮詢、常見體育教學實驗與研究的設計、典型的國小體育教學案例分析等,通過這些實習活動有利於使教師做到體育專業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相統一;教育理論知識與國小體育教學實踐相統一;教育研究與國小體育教育活動相統一,不斷提高教師自我創新,自我探究的能力。4注重學生師德培養,實行人性化管理國中起點培養本科學歷農村國小教師是第一師範就國中起點免費培養農村國小教師採取的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交學費、住宿費等一切費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壓力相對較小,而且體育專業的學生性格外向、容易衝動,正確的引導管理就尤爲重要。因此,要對學生實行人性化管理,尤其是在強化師範生從教思想、職業道德修養方面,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勵志教育,增強學生從事農村教育事業的決心和信念。

篇20: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由於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大家看看下面的國小體育教學論文吧!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也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即是教的“客體”又是學的“主體”,影響學生的是教師,沒有課堂上的指導和影響就沒有了教學過程。總之,體育教學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師要教正確和講明白。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方法

怎樣教正確、講明白呢?就一節課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技術動作要正確、規範,講解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之聽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教正確、講明白的教學目標,並非輕而易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技術素質。具體地說就是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技術動作的結構機理,能完成規範準確的示範動作,善於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向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地鍛鍊身體的方法。

1 熟悉教材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瞭如指掌,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係。這樣纔有利於教者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安排一切課的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度適當,講授內容也容易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①複習跳單、雙圈練習;②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③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而成的。教師的教學意圖也很明確,通過 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型,爲順利地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爲國小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2 瞭解學生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學生的素質不僅和運動能力有關,而且隨着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隨着性別和發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憶速增長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階段、下降階段 。而快速增長階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說明在一定年齡或年齡階段 ,身體素質增長較快或者成績提高較快,上升幅度較大。通過調查,在13歲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動作頻率快和反應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技巧、遊戲等等,以發展兒童的平衡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與其相關的運動能力。瞭解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共同的特徵,還要掌握這班學生的某些特殊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性和實際水平,採取最佳教學方案,有效地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

3 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說明動作名稱、方法、過程、要領、要求,以及總結、評價等諸多內容,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後,鑽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課的關鍵一環。老師要善於根據不同教材,課型、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科學地靈活安排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根據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生理反應、情緒變化,及時捕捉反饋信息,採取措施隨時調節課堂教學,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4 技術規範、講解正確

技術動作的示範,並不在於跑得快、跳得遠,能完成驚險動作,而是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完成有利於學生建立清晰視覺表象的規範動作。同樣,講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過細的剖析技術機理,更不能誇誇其談,而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知識經驗,將講解內容預先加工成學生聽得懂好理解的製成品。國小階段是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因此,講解示範要成爲相輔相成密切聯繫的統一體。一般地說低年級要多示範,多模仿,講解內容要簡潔要直觀。隨着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斷髮展,講解的內容要逐漸遞增,知識面也要相應地拓寬。講解示範都力求準確地把握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5 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國小體育教學中以輕鬆愉快的遊戲、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羣體活動的環境。在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一定的遊戲角色,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確認,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遊戲作爲國小低年級教材是非常受兒童喜愛一種活動形式,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又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的好幫手。把遊戲貫穿於體育的始終,滲透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基本技能,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讓孩子們從興趣出發,培養特長生。集體榮譽是一種團體精神,團體精神對團體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予一定難度的活動,如“衝過火力網”,對取勝的小組給予表揚,以後又多次分組,打亂學生的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在爲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勵和影響下,當發現自己的小集體處於不利地位時,那種渴望勝利和榮譽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篇21: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努力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活動。意志的強弱對一個人的行爲以至 一生能否作出貢獻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可以鍛鍊學生的意志,增強他們克服困難 戰勝困難的信心,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他們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意志在體育活動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反過來,體育活動又是鍛鍊意志的極好手段 文。

做爲國小體育教師不僅是塑造人類形體美的“工程師”,而且也是塑造人類靈魂美的“工程師”。在體育 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運動知識、技能,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要加強對學生祖國榮譽感的教育

我們要經常給學生講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爲祖國爭光的故事,組織他們收看有關的電視節目。當屏幕上出 現我國國旗飄揚在領獎臺上空時,教師要及時啓發學生,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個人爲國家爭光的願望。每 當這時,很多孩子都會非常激動,表示要向運動健兒們學習,長大也要做名優秀運動員,爲國爭光。事實證明 ,體育健兒中有的正是這樣起步的。

2.要加強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教育

體育課上,有的學生跳高或跳山羊有懼怕心理,不太敢跳,遇到這種情況,可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競賽,最 好是組與組之間進行。在集體榮譽面前,在組員間的互相鼓勵和影響下,絕大多數學生的懼怕心理都會有不同 程度的減輕,表現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3.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動機

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好,但就是不喜歡上體育課。據調查,其中有部分人認爲只要學好數學、語文,體 育差點問題不大;還有的學生認爲體育活動危險,怕高怕險,表現出明顯的意志薄弱。通過端正學習動機的教 育,使這些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其積極鍛鍊的內部動機。

二、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1.組織能增強學生意志品質的活動,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這種活動中,有些學生表現出動搖、膽 怯等消極意志品質,究其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①防禦性條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學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傷,下次就會 害怕,甚至一聽到跳高等就緊張。

②類化。如有的學生怕跳高,會影響到跳山羊、跳遠,甚至怕單腿跳等與跳高相似的活動。

③感染。如有的學生怕跳高,其他學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

我們瞭解了學生消極意志品質產生的原因後,就可以有的放矢,採取措施:1、教師要講清動用要領,注意 語言暗示和引導,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寬跳高架的距離,翻鬆沙坑,或將跳高橫杆換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減輕 條件反射。一般採取了這些措施後,學生們就能鼓足勇氣,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鍛鍊意志,體驗歡樂。

2.練習與克服不愉快情緒體驗相聯繫的活動,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這些活 動都能促使學生出現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乾腹痛等不愉快情緒體驗,出現運動中的“極點”觀象。意志品 質薄弱的學生有可能會中途退出跑道,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支持與鼓勵。“極點”的出現是考驗和鍛鍊意志的 極好機會。

3.練習與多變條件相聯繫的活動,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動,可鍛鍊、培養學生果斷機智,自 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質。

4.練習與遵守紀律相聯繫的活動,如隊列操作、武術等,可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自制等意志品質。

三、在克服困難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的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難度的標準應是:只要努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要求。教師要遵 循由易到難逐漸加大難度的原則,教學中,要從難從嚴要求,培養學生克服客觀困難能力。教師要善於創設“ 客觀困難情境”,對學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難度加大運動量,使學生在克服困難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適 應。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與主觀困難,如(疲勞、小病、不愉快情緒等)作鬥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

總之,一個好的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運動項目的情況、特點,在內容難度,動作要 求(強度、密度)、學生心理要求等方面,結合具體條件進行妥善安排,努力作到不易不難,恰到好處。

四、注意國小生意志的自我培養

注意學生意志的自我培養,是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時,要 深入瞭解學生心理狀態、身體條件和運動基礎。在做高難動作時,教師要重視保護,但不要過分“幫助”,否 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於學生意志品質的發展。

如何加強學生意志的自我培養呢?我們認爲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作業、自我要求、自我監督的能力,並進 行自我暗示的訓練。

①自我作業。即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教師示範,細心揣摹動作要領,一次次地獨立完成教師所規定的動作。

②自我要求。要求學生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不要輕易降低要求和難度。如有的學生在做出山羊分腿騰 越時,由於步伐混亂,踏跳不準,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後見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認爲其它體育項目自己都行 ,只有山羊過不去無所謂。這時體育教師要及時瞭解情況,用優秀運動員帶傷堅持比賽,爲國爭光的事例,激 勵學生奮發向上,不要放鬆要求。同時教師要加強必要環節的保護,爭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繼續做, 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確條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傷痕”。

③自我監督。教育學生學會自我監督,做到“公開課和一般課一樣,教師在與不在一樣,測驗與平時訓練 一樣,校內和校外鍛鍊一樣。” ④自我暗示。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我暗示的訓練,這對培養學生意志,提高運動成績都是有利的。如早晨 天冷不想起牀,學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麼,要學習解放軍在寒冷的氣溫下,保衛北國邊疆與嚴寒作鬥爭 精神,一、二、三,起來。”這樣,就可以骨碌起來,穿衣下牀,跑步鍛鍊。

五、教師言傳身教

教師的行爲、舉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十分顯著的。要想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本身必須有堅 強的意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範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 態去影響那意志薄弱的學生,創造出一種同學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懷 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篇22: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國小體育目前教學情況

國小體育教學情況總體並不樂觀,體育老師在對國小生的瞭解和藉助這些瞭解來教學方面上做得不盡人意。目前我國國小體育教學現象大體一致,基本上存在下面三種情況。

1.懲罰較多。由於國小生比較調皮往往體育老師多次大聲喊上課,才慢慢騰騰地過來集合,讓不少體育老師惱火罰他們站一節課或者下課後繼續站到下節課上課才能解散等。國小生在體育課上受罰現象比國中生和高中生更多。很多體育老師連續罰了全班多次之後不及時來排隊的現象依然如故。這跟國小生好動以及缺乏耐心的天性有關。如果體育老師懂得帶一些有趣的東西來上課,相信全班同學看到之後集合的時間會縮短爲平常的一半。懲罰並不能提高國小生的效率,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反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方式過於呆板。目前我國體育教學模式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從集合到模仿動作教學要麼就是自由活動一節課然後就集合、下課。該教學方式相當呆板千篇 一律地教學了許多年還是一樣的教學方法。國小生最害怕枯燥無味又長期都是一個模式的教學模式。不少學校的國小體育課往往是自由活動學生在自由活動當中並沒能夠學到新的運動方式和有用知識。同時該教學方法也體現了體育老師的‘懶‘隋。

3.確實創新意識。大部分體育老師沒有想過去創新教學方法眉到其他老師怎麼教啓己也怎麼教。大部分原因是中國人不喜歡出風頭、標新立異。同時認爲大家都這樣教學加果有什麼問題,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一旦自己創新教學方法萬一搞砸了容易被其他老師小看了。同時也不希望太過引人注意。這會影響到我國國小體育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二、國小體育創新式教學方法

經過學習和研究,結合新的教學設備、思想等,對國小體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同時重視國小生性格在學習方面的影響危」新教學方法並不難灘的是懂得根據國小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去創新適合全班同學的體育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

目前許多學校都裝有多媒體藉助多媒體進行多方面的利用。比如體育老師在描述田徑比賽時一些違規行爲用語言很難描述清楚藉助多媒體進行相關視頻播放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或者體育老師爲了讓學生多瞭解一下跳遠,以及專業運動員的規範動作時河以藉助多媒體播放奧運會時運動員的跳遠姿勢。

2.把遊戲融入教學當中。

孩子天生喜歡遊戲遊戲教學是近十年來被重視的教學方法。可以把遊戲融入體育教學,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訓練學生跳遠時河以通過小組跳遠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當中不知不覺地練跳遠。往往體育老師要求學生練習跳遠時,他們並不怎樣樂意,就算按照老師要求去做態度也不好。如果老師把該練習轉化成幾個小組的跳遠遊戲,學生反而積極參加,並且很賣力地贏得比賽。

3.因材施教。

國小生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就拿身體素質來說,大部分國小生身體瘦小,素質較差,不適合激烈運動然而全班當中也有部分身體較健壯。如果要求身體健壯的學生跟身體弱小的學生一起進行輕鬆的訓練,對身體健壯的學生的進步沒多大作用。國小體育老師懂得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案。在一節課當中河以佈置身體健壯的學生更多量度的訓練和更大難度的運動其他學生練習較輕鬆的運動達到全體共同進步。

三、總言

國小學習任務並不重肩很多時間用於身體鍛燒方面,國小體育老師應利用好國小體育課的時間,創新適合國小生的鍛鍊教學方法,提高國小生體育能力,讓他們熱愛運動鍛煉出好的身體。

篇23: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體育教學中教師之間的配合顯得十分重要不僅要共同研究教學工作,而且要經常在一個“大課堂”裏一起上課。教師之間的關係往往會使學生聯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來,所以教師之間必須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幫助,使學生從體育教師這個團結戰鬥的集體中學到助人爲樂、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既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在塑造學生的靈魂中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特別是對那些能力較差、組織紀律較差,以及不重視體育學科學習的學生要耐心幫助,決不能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他們,侮辱謾罵學生。在教學中應創造機會給技術水平較差的學生鍛鍊的機會。例如,在體操練習的最後講評時,除找出較好的學生示範小結外,還可以請雖然完成動作較差,但在某一環節有所進步的同學,再做一、二次練習,肯定他們的進步,並要求大家熱情鼓勵。這樣有利於增強他們完成動作的信心和感到集體的溫暖。對體育骨幹和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從嚴要求,絕不能袒護他們的缺點。

教師關心並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來說雖說是外部條件,但能促使學生內心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轉化成爲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培養學生對人、對事的正確觀念。

二、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滲透

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教材的靈活應用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結合起來,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以及熱愛美、鑑賞美、表現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養,促使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下面是例1.大地復甦的春季,許多學校爲了保護草坪,常用柵欄和繩子將草坪圍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風景。如果我們在此時的體育課的準備部分經常讓學生吟誦“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腳下把情留;等到綠草如蔭時,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詩句……我們能想象,無論是操場傷還是同學們的心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已經形成了。含有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德育目標,入情入理,自然會撥動學生們的心絃。

例2:在三年級下冊《模仿動物走》中,我只示範了兩個動物的模仿動作,之後,就安排讓學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動作進行練習5分鐘。在這5分鐘裏,學生模仿了各種動物形象,並且有的學生還模仿起動畫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動物玩起遊戲,使整堂課保持濃厚運動氛圍。

例3:在擲壘球教學中,有幾個學生的動作不正確,用直臂擲遠,還認爲這樣的方法擲得最遠,不改動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說明了發力原理,鞭打動作的科學性……此後,學生逐漸改了動作,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例4:在課堂學習方法形式上,允許學生自己創新。在跳繩和呼啦圈教學中,在完成課的要求後,有幾個學生自己玩起了繩子和呼啦圈。我並沒批評他們,還表揚了他們,依次讓全部學生進行了創造練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三、評價中進行滲透

心理學家認爲“讚美有如孩子的營養劑”。一句由衷的讚美,便可使喪失信心,挫敗的兒童懸崖勒馬,表現不錯的孩子更加積極上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鼓勵。在運動之前用適當的語言鼓勵和表揚,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輕鬆地完成運動,從而調動起學生地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實際出發,對進步學生鼓勵,培養他們的責任心、榮譽感及自覺學習、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評時,根據學生心理,把批評放在讚揚之後,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學生的體育技能較好,但紀律觀念差,在集體中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我讚揚他的長處之後,點出要當一名優秀學生,還需得到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學生聽後,慢慢自然收斂。《孫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賞罰分明”,其意不僅是說賞與罰之間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線,更意味着有由才賞,有由才罰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揚,事事得賞,這不僅會變成毫無意義,而且變成“無聊”的代名詞。過重嚴厲的批評,往往可能毀滅孩子的興趣,變得自暴自棄,陷入自卑和孤獨,因此批評要遵循三個原則:

1、不傷害孩子的心理和身體;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論事,不以孩子爲發泄對象,既往不咎。

總之,針對國小生的不同心理特點,體育教師應注意說話的種種機智與技巧,使學生自覺接受批評教育,從而朝着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思考

對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的探討,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鮮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學生思想覺悟,激勵學生積極科學地參加各項體育鍛煉,使他們從思想上熱愛體育,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從行動上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鍛煉,關心集體,團結互助,遵守紀律;從精神上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難、努力拼搏的堅強毅力。

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認識客觀現實能力迅速而健康發展的主要客觀外因。學校體育運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涵豐富而積極的教育功能。體育是培養學生品格的良好場所,體育可以批評錯誤、鼓勵高尚、陶冶情操、激勵品質。事實證明,在教師的主持引導作用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身心方面的影響,就能發揮體育運動自身積極的教育功能,即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能力,磨練學生意志,陶冶學生情操的積極作用,並能對其它學科的學習產生良好的遷移。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爲了對學生給予道德上的影響。教師本人必須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以身立教,爲人師表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因此,體育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儀表,以良好的教態,文雅的評語、強烈的事業心、認真的工作作風去影響、感染學生,使之成爲一種感性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從知、情、意、行幾方面影響着青少年的成長,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於職業的特點,體育教師既要不斷加強政治、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也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還要加強身體素質訓練,不斷提高運動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更高要求。

五、結語

學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與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公正、謙虛、禮貌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豁達開朗的性格和不服輸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國小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於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自身心理素質,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獨立的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爲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24: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國小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新意,用新鮮的事物、形式或角度來刺激學生,啓動學生活動的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以目標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師都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學習目標,在這個廣闊的空間內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耕耘、去創造,以便我們的課堂更貼近學生的需要。

一、追求開放多樣的教學內容

1、做到教學內容多樣化

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於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學內容遊戲化

國小低年級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是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把教學內容進行遊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遊戲化改造,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3、做到教學內容循環化

教學內容的單一重複有利於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術,但是也易引起學生厭煩,我們可以對多個內容進行一定的循環,每節課可以從不同的點切入,每節課的切入點要有一定的聯繫和提高。這樣每節課滲透一點新的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

許多的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我們的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一次郊遊,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擡腿跑;過獨木橋——兩手側平舉,足尖跳;盤山道走——曲線行進。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堅持教學方法的創新完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

教學形式要多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爲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採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 、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例如,分組輪換、小組合作、競賽、展示互動、探究討論等,可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教學主題要多角度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針對這一點進行情景教學,課上先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童話意境中,再滲透教學內容,可以使單調的.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主題還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生活中的某一個場景等。

2、教師言行要有魅力

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一節課,學生就能判斷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而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採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組織方法。在實踐中我們要善於總結和挖掘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貼近學生,提升我們課堂教學的魅力。

三、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興趣

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像舞臺上的道具對於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樣,多種教學手段的介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

1、視覺的刺激

圖片是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觀、新穎等特點,多變的圖片不斷地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學生活動的慾望。我們還可以把活動場地安排畫在紙上,來幫助國小生理解授課的意圖。

2、多媒體的運用

適當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這個課件可以是有關技能學習的,或者是體育常識方面的,也可以是體育欣賞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美的藝術造型、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言解說總能給學生以深深的觸動。

3、聽覺的變換

除了哨音,可以通過音樂、小號、鼓聲來對學生產生刺激。如學動作時,播放點有節奏的音樂,會讓學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賽時,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用小號和鼓聲來加油助威,所有的學生都會身心愉悅的

此外,在場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開發設計,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總之,只有抓住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我們的體育課也因此而永葆生機。

篇25: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國小體育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傳導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應體現“學爲核心,導爲關鍵”的原則,把教師的“導”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1、模仿導入

教學體驗表明,兒童對體育的興趣,是從模仿開始、在愉快的體驗中加深和發展的。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時,教師適時激趣,引導兒童先做模仿青蛙跳、袋鼠跳作爲誘導兒童向前、向上跳的姿勢,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掌握了立定跳遠基本的用力方式。這種在模仿中逐步掌握練習的方式,既是動作教學的語言描述,也是形成條件反射、由此及彼地掌握較複雜動作的遷移手段,可以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2、標誌導悟

針對低年級兒童的空間知覺能力差這一特點,採用目標參照法進行教學,幫助兒童先確定思維指向和行爲定向,以解決從具體的直覺水平向命令的抽象水平過渡的困難。初教一年級學生向左(右)轉時學生出現反向而動的錯誤,引導學生舉一隻手進行目標定向,這時學生犯方向性錯誤的就少了。逐步引導,由教師以手勢助口令,錯誤就沒有了。最後學生形成了方向感,教學任務便順利完成了。

3、條件導控

藉助條件作業法,可以限制學生練習的動作位置、方向、路線、範圍等成爲掌握正確動作和姿勢的輔助性手段。如:讓初入學的兒童獨立地把隊伍排直是很困難的,創設條件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站在畫好的直線(橫隊)或點兒(縱隊)上,就容易迅速排齊了。這樣的“導控”取得了畫好一條線,省話一大片的效果。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傳“導”作用,精心挖掘教學內容的引導因素,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易學、樂學、善學”,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6: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小體育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國小體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身體素質以及促進其各方面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推動作用。作爲體育老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快樂教學的融入和改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的氛圍。

關鍵詞:國小體育;快樂教學;方法實施;積極性提升

作爲國小體育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起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很多國小體育老師,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進行運動和鍛鍊,但是卻遠遠沒有興趣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因此,作爲國小體育老師來說,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完成教學目標,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和情緒的關注。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國小體育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快樂教學,淺談以下幾點方法。

一、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能夠影響到學生情緒的很大一部分能動因素就是老師。老師可以說是整個課程的紐帶和銜接者,一節課是否高效和積極,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動力,在很大程度上與本門學科的授課老師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作爲國小體育課程的老師,應該注重培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和良好關係。首先,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起幽默親切的教師形象。很多體育老師給學生的印象往往都是嚴肅的。這樣子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放不開,與老師之間拉開距離。因此,作爲老師來說,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國小生的角度出發,樹立良好親切的教師形象。比如,老師可以在上課開始前,與學生進行日常的寒暄交流,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增進與學生之間的瞭解和互動。由於每週的體育課數量有限,相比較於其他學科,體育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時間會相對少一點。作爲老師來說,可以具備一些幽默細胞,在平時的課堂中以及課前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多一些幽默和親切,少一絲嚴肅。另外,在課堂的教授過程中,老師需要多融入國小生的活動中去。在以往很多體育課中,我們可以觀察到體育老師是體育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卻幾乎從來不參與學生的交流溝通。這樣子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高,也不利於師生之間增進了解和互動。因此,體育老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

二、組織遊戲教學

對於國小生來說,最喜歡的事情莫過於做遊戲,作爲國小體育老師,應該重視和研究國小生的學習心理,根據國小生的心理調整課堂規則和遊戲。比如,老師可以將以往枯燥單調的課堂形式進行轉換,變成遊戲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以往的熱身運動都是老師喊着口號學生做運動,那麼爲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老師看可以結合時下比較流行、學生比較喜歡的音樂,讓學生打節拍做運動,這樣更能增加國小體育課堂的韻律美,也能夠讓國小生在熱身互動中更具有積極性和熱情,甚至一些節奏非常明顯的歌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的動作更加具有節奏性。另外,在課堂活動過程中,老師也可以組織多種多樣具有趣味性的遊戲。比如說,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打籃球的遊戲,以往很多時候都是學生自己進行打籃球活動,有了老師的加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規範動作,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積極性和熱情。再比如說,以往的跑步活動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賽跑,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隊伍,讓每個小組進行接力賽跑,這樣子考查的不僅僅是每個學生對課堂互動的參與,更是考查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作爲老師來說,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建立起一些正確的意識,比如說,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另外,在組織遊戲教學中,老師應該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則,這樣子學生才能更願意投入下一次的遊戲教學中。

三、組織不同集體之間進行競爭

在上文提到的教學步驟中,都是學生自己在進行互動和學習。作爲老師來說,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多組織本班學生與其他班集體之間進行互動和競爭。不同集體之間的競爭和參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水平,並且增強自身的體育技能,體育學習本身就不是單一的技能練習,更多的應該是體育能力的並進。因此,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適合於班級之間進行互動的活動。比如說“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接力賽跑”等,在這些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班級凝聚力增強,通過比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知己知彼,有利於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更具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在不同集體之間的競賽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默契,老師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學生也能夠得到更多的練習和互動,對國小生的身心發展來說,都是非常好的鍛鍊。因此,我們可以說,國小體育老師是體育課程和學生之間非常重要的紐帶,老師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是在提升國小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積極性,老師更多地融入學生之間的教學,更多地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高效學習、快樂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華君.快樂體育與體育教學改革[J].福建體育科技,20xx(3).

[2]趙海旭.提高國小體育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成功(教育),20xx(24).

篇27: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將遊戲運用於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求知慾和積極性,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能提高練習質量。由於國小生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長時間集中,如果長時間重複訓練某項體育項目或是技能會讓他們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厭煩。這時候,遊戲化教學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將遊戲融入體育教學,爲教學增加了趣味性,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從改編訓練、創設情境和鼓勵競賽三方面進行了遊戲化教學討論,希望對優化國小體育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小體育;遊戲化;教學

目前,新課程改革在許多方面都得到了應用,如何強化自身教學內容,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是國小教師關心的問題。體育課作爲一門課程,活動性比較強,和其他課程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和規律,然而,筆者認爲,目前在國小體育課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如教師過於注重技能的傳授,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強等。事實上,在國小階段,不能只注重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遊戲教學的方式調動起學生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去學習和認知,從而積極地進行體育活動。

一、改編———讓體育學習內容遊戲化

學習內容作爲一種國小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載體,教師需要重視學習內容這一個板塊的教學。在國小階段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體育課程標準》與教材爲基礎,對教學內容展開創新化改編,將其編爲備受學生喜愛的遊戲化體育教學內容。由此,便可以促進國小生對體育學習形成積極化感情,進而提升國小階段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三年級的“障礙跑”體育課程教學爲例,教師需要避免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專注於爲學生講授障礙跑的動作注意事項,這類枯燥的教學形式極易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喪失學習熱情。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有效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改編出一個“障礙接力賽”遊戲。遊戲規則如下,現有五個跨欄架、十個體操墊、五隻標誌桶,將一個班的同學分成五支隊伍展開比賽。比賽隊員們需要依次進行“鑽”、“跳”、“跨”三個動作從跨欄架、體操墊、標誌桶這些障礙物處順利通行。在進行這個遊戲的過程中,本堂體育課的學習氣氛變得十分熱烈,學生們表現積極,原本乏味的體育學習內容因爲有了競技遊戲的助力而變得激情洋溢起來,學生們也能夠通過玩遊戲這個方式牢牢學會了障礙跑的學習內容,相較於由教師在課堂上一味講授學習內容,這種教學方式的有效性顯而易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遊戲化編排教學內容的方式,對體育教學內容展開創新化改編,由此,便可以促進學生對於體育學習的熱情。有了對體育學習產生熱情這一思想基礎,學生就會帶着學習動力全身心融入到學習過程裏,進而爲提升體育教學效率創造牢靠的教學基礎。

二、情境———讓體育學習過程遊戲化

正在實行的新課程標準對國小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提出了要求,尤其着重關注創建教學情境這一環節。這是由於在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下,可以大力促進學生對於體育學習的熱情。進行國小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應當以教學內容爲基礎,創建遊戲化學習情境,使學生伴隨着遊戲的樂趣展開體育學習。以“投擲壘球”體育課程教學爲例,筆者爲學生創建瞭如下的教學情境,“同學們知不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咱們的八路軍能打勝仗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八路軍將士們十分善於投擲手榴彈。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英勇投彈手》這部抗戰電影吧,那麼今天咱們班的同學們就通過投壘球來感受一下投彈手的體驗,比比誰能將壘球投擲得更遠,看一看哪位同學將成爲我們班上的英勇投彈手呢?爲了將壘球投擲得更遠,同學們要注意模仿老師剛纔演示的投球動作哦。”由此,通過創建這種比賽式的教學情境,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的體育技能學習效率同時得到提升。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建了一個形象的遊戲情境,將投擲壘球這一教學內容改編爲遊戲化教學形式,故而可以激發出學生對於這項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像上面這種方式,將原本乏味的“投擲壘球”改編得充滿吸引力,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競賽———讓體育學習評價遊戲化

學習評價屬於一種檢驗學習者的學習是否達到理想效果的關鍵渠道及載體。在國小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避免使用無法完成相關評價目的且形式簡單的評價方法。在實行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爲凸顯國小生羣體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國小生對於體育學習的學習熱情,教師應當通過比賽這種方式,使體育學習評價向遊戲化轉變,進而提升教學效率。以“跑與遊戲”體育課程教學爲例,爲體現出教學評價的作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叢林追拍”這一遊戲競賽方式。遊戲規則如下,將全班的學生劃分爲四列橫隊,組織學生在操場上側平舉散開呈森林的形式,挑選一名學生擔任追的人,再挑選一名學生擔任逃跑的人,遊戲開始後,這兩名學生在其他學生組成的“森林”裏相互追逐。倘若逃跑的人被追的人拍到,追、逃關係互換;倘若追、逃者觸碰到了扮演“森林”的學生,就要與扮演“森林”的學生互換角色。在遊戲過程中,同學們爲了獲得最後的勝利,都會想盡各種辦法。由此,教師便可以在學生們做遊戲時對每位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展開學習評價,在這個過程裏教學效果的有效性顯而易見。在國小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方法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從國小生主體的角度來看,遊戲化的評價方法是所有評價方法中最形象、充滿趣味的一種,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遊戲化評價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課程的學習。

總而言之,遊戲是國小生十分喜愛的形式,遊戲化體育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枯燥、重複的訓練變得充滿趣味性,使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體育技巧。

參考文獻:

[1]李琳.遊戲對國小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影響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07).

[2]孫寅超.國小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遊戲的價值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xx(25).

[3]尹湘衛.論體育遊戲在國小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xx(12).

篇28: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明確合作學習的意義,努力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在體育教學中,國小教師需將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爲是評價合作學習效果的標準。合作學習首先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及共同激勵,達到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中與同學充分交流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再次,在合作學習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合作精神,因爲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要進行很多的鍛鍊,這就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創造了便利的條件。所以,教師要對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以便能夠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爲學生創設出平等、公平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努力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充滿溫情和友愛的環境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激勵,從而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體育競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賽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激勵以及相互評價,通過合作學習實現教學目標,並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總結失敗的經驗。在合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體育技能,還要交給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技能,讓學生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1.結合學生的年齡,營造合作學習氛圍。據相關調查顯示,國小體育教學中,遊戲教學佔有很大的比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爲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合作學習氛圍。

2.營造平等的合作教學環境。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沒有級別高與級別低的區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爲學生營造一種平等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和才能,使其與他人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爲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3.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合作關係。如,國小二年級《消滅害蟲》這一跳躍情境遊戲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的合作教學方法,如小組間的互動,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等。教師通過合作、嘗試以及競賽等教學形式,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教授主教材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個人的形式或小組合作的形式練習各種形式的單雙腳交換跳,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探究性。在競賽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教師的啓發和教導,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激勵,共同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之情。

三、滲透合作學習思想,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傾聽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點。通過傾聽,可以瞭解別人的觀點和見解,然後與自己的想法相比較,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爲國小生年紀小,習慣以自己爲中心,不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對此,教師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講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如哪位學生聽的最認真?你認爲誰的觀點最新穎?然後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通過與其他學生的回答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觀點和其他同學的差異性,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2.尊重學生的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教師在教授兩人三足走合作比賽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如我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嗎?在腳上綁上幾條繩子最合適呢?在腳上的那個位置綁上繩子可以加快速度呢?對此,教師應讓學生開展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觀察、交流以及討論之後,可以與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將繩子綁在了大腿上、有的在腳踝上,有的在膝蓋處,學生手放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如有的雙手互叉在腰間,有的互抱在肩上,小組合作形式各種各樣。小組通過探究的過程中,最終用適合自己的活動形式完成了學習目標,從而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

3.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如:在《齊心合力擡轎子》這一遊戲當中,教師可以採用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或者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遊戲活動。這種具有競賽性質和探究性質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主教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的進行初步的嘗試合作學習,如進行“唱、創、評”活動環節,讓學生在唱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還能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提高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心情,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和水平。

篇29: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激勵法是指在爲了完成某個目標而進行的團隊合作中,組織者對參與其中的成員在各個階段性目標的貢獻給予肯定性評價,從而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保證團隊成員能夠始終處於主動性參與狀態,甚至可以激發成員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尋求高效途徑來達到目的。在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針對國小生的特點,引入激勵法教學,可以開發國小生的天賦,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各項體育課內容,尤其是團體性課程,如集體跳繩、軟式排球、小籃球、小足球等。同時,讓國小生從小就體會到作爲一個團體成員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自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

一、國小低年級學生在體育課中的行爲特點

1.以自我爲中心,不聽老師指導國小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學校不久,對學校與幼兒園學習的差異性還不適應,加之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往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行其是。有的學生仍然比較孩子氣,認爲體育課就是娛樂的時間,甚至帶來平時在家裏的玩具到課堂上,自顧自的玩兒。凡此種種,課堂秩序難以保證,課堂效果難以實現。

2.合作精神比較差從以個體爲中心的幼兒園教育過渡到以集體爲核心的國小教育過程中,體育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語文、數學等課程大多數都注重個體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有體育課,纔給所有的學生提供了共同完成某個活動的機會。然而,對大部分國小低年級學生而言,相互合作,共同分享教學設備,共同完成一個教學目標,事實上還存在相當的困難。因爲,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這些事實上的以個體爲中心的成長經歷,導致在強調集體性的一些體育活動中,如集體跳繩、軟式排球、小籃球或小足球等,彼此間合作比較差,各自爲政的現象比較差。

3.對一些存在危險的行爲以及存在一定危險的活動缺乏應有的認識國小低年級學生,對一些行爲如跳躍、翻跟斗等的危險性,以及一些活動沙地足球等的危險性,瞭解不夠。“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他們的寫照。這也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過程的難度,會導致一些意外發生。

4.害怕挫折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家裏幾乎沒有受過什麼委屈。長期的嬌生慣養導致他們當遭遇挫折時,變得不知所措,比如搖呼啦圈比賽,失敗的一方往往難以重振旗鼓。如何能夠使他們懂得經歷挫折,從挫折中走出來,是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激勵法在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實驗

跳繩是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經常性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單人跳繩,也可以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集體跳繩。當有了一定基礎以後,還可以組織比賽——單人賽或集體賽。爲了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將激勵教學法引入到來跳繩比賽——集體賽。將全班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10~15名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比賽練習。

1.目標激勵——集體跳繩,看哪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跳的最多由於每個學生對跳繩的熟練程度掌握不一樣,從而每個小組在比賽初始,配合上都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有的組的個別同學在跳繩時,腳被繩子拌住,較早地結束了比賽;有的同學在比賽時,互相撞在了一起當出現這些情況時,老師並沒有一味地批評同學們,而是着重指出了剛開始配合時的成功之處——如大部分同學能夠保持正確的節拍等。對於那些熟練程度不夠的同學,老師對他們進行了鼓勵,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責備自己,不要害怕失敗。同時,老師帶着不太熟練的同學,一起加入到集體中,和他們一起跳繩,並且指點他們要領。在其後的比賽過程中,我們把跳繩個數最多作爲目標,分別對每個組進行了考覈並且進行了組與組之間的比賽。

2.默契激勵——集體跳繩,看哪個組同學能在跳大繩的同時跳小繩在集體跳繩的項目中,比較難的是在集體跳大繩的過程中,一個或者數個同學在跳大繩的同時跳小繩。這是一個需要高度技巧和默契的活動,也稱爲花樣跳繩。很多同學由於難以適應繁紛複雜的節奏而放棄。在將激勵法引入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先從一個人練起,練、小繩配合;然後兩個人、四個人相互配合。在配合中,鍛鍊同學之間相互配合的能力,也鍛鍊每個同學的團隊意識。對於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如脫節、掉隊等,輕易不採取批評的做法,而是以鼓勵爲主。當團隊之間配合默契,成績優異時,就給予表揚或獎勵。通過這種辦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總結激勵——集體跳繩,看哪個組同學能夠將自己組的成功經驗講給其他組,並且互相提高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組的同學的學習效果,經常進行總結。每個組都將自己小團隊內的經驗和不足拿出來與其他的組交流、分享。對於那些成績突出的小團隊,採用了年級巡迴彙報的獎勵方式,既發揚了優點,又避免了缺點,起到了“揚棄”的作用。

三、激勵法在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實驗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掌握動作要領,集體跳繩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學們通過這樣的活動,經歷了個體——團隊的訓練過程,也經歷自我——合作的蛻變。在活動中,既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又嘗試了集體的配合。每個人都感覺到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同時,又認識到只有團結互助,步調一致,才能獲取最後的勝利。此後,我們又將激勵法引入到了軟式排球、小籃球、小足球等集體項目,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引入激勵法應該注意的問題

1.切實考慮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身體能力,不能過度激勵。國小低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夠,對自己的體能還不十分了解。過度激勵會導致學生精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反而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2.時刻注意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國小低年級學生身體還處於發育階段,骨頭、肌肉強度和韌性都還不夠,在訓練中,一定要時刻密切結合運動醫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要求,防範可能由於訓練導致的各類外傷。從而做到快樂體育,體育快樂!五、小結將激勵法引入到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要科學地制定實驗項目。在強健身體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培養團隊意識。但是,也要結合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防止過度激勵,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作者:郭晶

單位:長春市寬城區實驗國小

篇30: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也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即是教的“客體”又是學的“主體”,影響學生的是教師,沒有課堂上的指導和影響就沒有了教學過程。總之,體育教學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師要教正確和講明白。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方法

怎樣教正確、講明白呢?就一節課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技術動作要正確、規範,講解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之聽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教正確、講明白的教學目標,並非輕而易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技術素質。具體地說就是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技術動作的結構機理,能完成規範準確的示範動作,善於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向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地鍛鍊身體的方法。

1 熟悉教材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瞭如指掌,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係。這樣纔有利於教者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安排一切課的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度適當,講授內容也容易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①複習跳單、雙圈練習;②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③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④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而成的。教師的教學意圖也很明確,通過 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型,爲順利地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爲國小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2 瞭解學生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學生的素質不僅和運動能力有關,而且隨着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隨着性別和發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憶速增長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階段、下降階段 。而快速增長階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說明在一定年齡或年齡階段 ,身體素質增長較快或者成績提高較快,上升幅度較大。通過調查,在13歲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動作頻率快和反應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技巧、遊戲等等,以發展兒童的平衡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與其相關的運動能力。瞭解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共同的特徵,還要掌握這班學生的某些特殊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性和實際水平,採取最佳教學方案,有效地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

3 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言說明動作名稱、方法、過程、要領、要求,以及總結、評價等諸多內容,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後,鑽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課的關鍵一環。老師要善於根據不同教材,課型、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科學地靈活安排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根據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生理反應、情緒變化,及時捕捉反饋信息,採取措施隨時調節課堂教學,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4 技術規範、講解正確

技術動作的示範,並不在於跑得快、跳得遠,能完成驚險動作,而是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完成有利於學生建立清晰視覺表象的規範動作。同樣,講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過細的剖析技術機理,更不能誇誇其談,而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知識經驗,將講解內容預先加工成學生聽得懂好理解的製成品。國小階段是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因此,講解示範要成爲相輔相成密切聯繫的統一體。一般地說低年級要多示範,多模仿,講解內容要簡潔要直觀。隨着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斷髮展,講解的內容要逐漸遞增,知識面也要相應地拓寬。講解示範都力求準確地把握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5 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國小體育教學中以輕鬆愉快的遊戲、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羣體活動的環境。在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一定的遊戲角色,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集體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師的表揚。從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確認,讓他們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遊戲作爲國小低年級教材是非常受兒童喜愛一種活動形式,它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又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的好幫手。把遊戲貫穿於體育的始終,滲透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基本技能,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球接力”“看誰傳得快”等,讓孩子們從興趣出發,培養特長生。集體榮譽是一種團體精神,團體精神對團體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予一定難度的活動,如“衝過火力網”,對取勝的小組給予表揚,以後又多次分組,打亂學生的組合,使多數學生都有取勝的機會。在爲小集體努力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集體團結氣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勵和影響下,當發現自己的小集體處於不利地位時,那種渴望勝利和榮譽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過程,學生不知不覺就會對活動產生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篇31:國小體育教學論文

一、前言

德育教育是爲了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覺悟與認識,陶冶道德情操,樹立道德觀念,培養道德品質,鍛鍊道德意志,進而養成道德習慣。因此在國小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身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可以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爲有理想、有紀律和有知識的社會主義新人。體育教學過程要想落實德育教育,首先,把提高學生學習德育教育知識轉移到自我判斷、自我教育和自我選擇等道德能力的培養上,絕對不能盲目的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要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其次,實現德育教育向民主性轉變,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引導向學生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教育,培養自我的道德行爲選擇能力、道德判斷能力、提升對不良影響的免疫。有這樣才能使得體育教育的德育教育由原來的理論教育上升到實踐教育,也就是通過學生自己親身參與實踐,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健康的生活。養成自育能力,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及適應社會變化有很大益處。在國小的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是必須的,同時還應必須做到以學生爲本,做到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尊重學生身心發展,把開展德育教育與體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爭取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二、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教育。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把握有利時機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以下是具體途徑和方法:

(一)通過教師本人的儀表及言行進行德育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言談文明,舉止大方,思路邏輯性強,幽默風趣,做到講解清楚、言行一致、示範規範,進而通過教師的儀表感染學生,並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師表形象。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從而達到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先做到,通過自身的言語來影響學生,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激勵學生,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該做到:(1)語言,授課時使用普通話,言談文明;(2)儀表,穿衣要適合體育教學特點,要精神抖擻;(3)示範,動作要正確;(4)板書,既要字跡工整,又要注意格式是否正確;(5)行爲,舉止要大方、得體;(6)環境,體育教具應擺放在設計好的合理的場地。所以教師應嚴於律己,在教學過程不怕吃苦,不怕累,做到老師先做,帶動學生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用實際行動激勵學生,使得對學生的教育達到德育教育。

(二)結合教材本身特點進行德育教育

在教學過程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就拿體育教育來說,讓學生正確的認識體育課教學的目的。體育教育主要就是實踐運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教材內容,通過教學計劃和目的讓學生全面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學生的怕吃苦、緊張、怕做不好的心理,多激勵學生,讓他們充滿信心的去完成鍛鍊,同時也能磨練他們的意志。體育教育是爲讓學生積極鍛鍊身體是爲實現四化建設和實現新時期任務做貢獻爲目的。在教學過程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是爲了讓學生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在不同的條件下自我鍛鍊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熱愛鍛鍊的好習慣。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和關心學生,這既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又是老師品德高尚的表現,同時也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巨大力量。對於那些組織紀律差、體育能力差,不重視體育學習的學生,教師不能使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他們、否定他們,應該給予幫助和耐心教育,同時爲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鍛鍊自己。比如,在每節課總結和點評時,不但要表揚表現較好的學生,還應該激勵完成不是很好的學生,點評這類學生某一環節的進步,和其他學生一起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進步。這樣做還有利於增加學生之間的集體感,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關心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對他們要求嚴格,尤其是體育運動能力較強的骨幹,應當從嚴要求,對於他們的任何錯誤不能袒護。所謂“嚴師出高徒”,嚴格的督促使得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提高學習的動力,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接受德育教育。

(四)構建新型的評價機制

從心裏學的角度考慮,讚美之詞可使表現一般的、喪失信心的、感覺失敗的孩子積極上進,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學的過程老師應多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時時刻刻注意學生的發光環節,並用適當的語言表揚和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角度出發,對於學生的進步表示肯定和讚揚,使得學生更有自信心。正確引導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一味的讚美,最後變的毫無意義。所以選擇正確的批評方法非常有用。但是,在批評學生時要注意,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用粗暴的語言,不能因某學生的一個錯誤否定孩子的一生。不正確的批評方法,不僅可能毀滅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阻礙學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可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先對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再對學生的缺點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在接受批評後肯定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不足,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從學生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需要教師機智的把讚美和批評運用恰當,才能把德育教育引領到健康的發展方向。

三、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所以每個教育體系在重視體育教育的同時,還應該重要德育教育。要想給予學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具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言傳身教。注重自己的儀表,以身立教,以良好的教學態度認真對待工作,通過自身潛移默化的去薰陶學生,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高尚品德;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獨立能力和積極上進的拼搏精神;從而讓學生養成不服輸的良好心理素質。所以多多參加體育鍛煉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鍛鍊身體和獨立創造能力的好習慣,進而推動德育教育更好發展。

作者:韋亮亮

單位:商丘市外國語實驗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