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鄉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實用3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1篇《鄉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鄉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鄉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實用31篇)

篇1: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有些觀念需要教師的灌輸和引導。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傳遞自己的情感,用音樂改變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終處於興奮、快樂的環境中,對於學生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給學生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誠懇的交友態度。對於學生日後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優美的音樂能夠給學生帶來幸福的感覺,能夠愉悅學生的心情,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再變得枯燥。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向上的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生活處處有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播放讚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很多音樂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來源和意義。例如國歌,通過國歌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瞭解祖國的歷史,對祖國和民族英雄產生敬愛之情。學生在這樣的薰陶下,會樹立自己的目標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

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持之以恆的思想,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收穫音樂的進步,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應該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音樂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不斷配合和共同探究激發自己的音樂靈感,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滲透和培養,可謂事半功倍。

音樂無處不在,好的音樂可以說是心靈的雞湯,滋養着我們的身心,爲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通過對音樂的理解,給學生聽適合的音樂,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育人爲本。

篇2: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中國小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當代優秀兒童歌曲的創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現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於專業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啓發。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爲現代音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爲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爲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爲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國小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鬥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着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關鍵詞:當代中國小音樂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乾涸期的流行樂壇爲之一震,成爲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老鼠愛大米》以其詼諧、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並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衆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衆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國小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於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並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來談談關於音樂創作的問題。衆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後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爲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麼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國小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爲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着“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國小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當今我國的中國小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程,不是中國小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爲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絃、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並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絃、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由於無法逾越“雙基”高牆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國小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爲了孩子,爲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奏,接着唱音符,然後讀歌詞,最後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於21世紀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纔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瞭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纔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爲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國小、中學、師範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爲中心,識譜爲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並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爲特徵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後,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爲聽衆,而是作爲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於智力的,它不用什麼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迴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爲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於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迴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於開端;

6、爲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件,以及音像製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盤、課件等軟件,已成爲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爲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其特點爲:普及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纔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改良當代中國小音樂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全體國民都真真切切的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務實或許纔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和方法。

篇3: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基本情況

錄像課來自北京市參加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學業水平測試的區縣和學校。每個區縣隨機抽取一所學校的測試班,每個測試班攝錄一節常態課。全市共錄製10節。見表1。

二、研究結果

本項目的評價是針對10節音樂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從分析的整體結果看,各項評價指標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學內容的平均值最高,爲8.4分;其餘均爲8.2分。

(一)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分別從3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的教學目標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課堂教學目標比較恰當。3個二級指標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異不大,表明教學目標在符合課程標準的程度、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個方面均有良好的體現。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爲8.4分,表明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比較強。例如,“多數學生能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正確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庫卡拉查》,能夠準確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節奏的部分”。這樣的表述既有學生應達到程度的具體標準,又有可觀察的行爲動詞,可以在課時結束時進行檢測,可操作性強。但有的課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表述上,存在標準不明確的問題,例如,“豐富學生對國外音樂的認知,培養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體驗並喜愛美洲音樂”。這樣的表述標準不明確,一節課無法承載這樣的責任,既無法達成也無法檢測。

(二)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分別從6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內容的平均值爲8.4分,這表明10節課教學內容選擇與確定比較妥當。通過對6個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沒有科學性錯誤這一指標得分最高,平均值爲9.7分,說明教師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較好。教學內容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這一指標得分最低,平均值爲7.7分,說明教師對教學目標對於其他子系統的指導作用認識不夠充分,致使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爲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明確地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唱歌課《紅河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爲:學習歌曲《紅河谷》,表現歌曲舒展、寬廣的意境,初步瞭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願望。教學內容設計爲:演唱、識讀樂譜、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目標中“初步瞭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願望”的達成,必然要涉及音樂風格和音樂與社會生活兩方面內容,但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這兩方面並未涉及,說明該課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意識不夠強。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分別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過程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10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比較合理。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比例合適、教學方式方法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相適應這兩個指標得分最高,均爲8.4分,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的處理比較妥當。1.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分析項目組採用S-T評價方法對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進行了分析。10節課學生行爲佔有率平均值爲56.1%,教師行爲佔有率平均值爲43.9%,這表明教師能夠做到以學生爲主體進行教學,見表4。從課堂教學模式來看,10節課中除1節器樂教學課爲練習型外,其餘9節課均爲混合型,體現了音樂學科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科特點,見表5。2.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分析在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中,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評價最低,平均值爲7.6分,說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方面的思考還有待加強。例如,唱歌課《茉莉花》(B)的教學時間安排:第一環節聆聽導入(5分鐘);第二環節學唱歌曲(包括豎笛演奏5分鐘)(21分鐘);第三環節拓展欣賞(11分鐘)這是一節唱歌課,核心內容應爲演唱,相關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應該較爲充分。但課堂實錄中第二環節學唱歌曲的實際時間僅爲16分鐘,占課時的40%;第一環節聆聽導入和第三環節拓展欣賞的時間卻用了16分鐘,占課時的40%。學唱歌曲時間不充足,致使唱歌學習中的基本目標“唱會”都未能達成,課時結束時學生演唱不但存有音準的問題,而且不能較熟練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夠比較熟練準確演唱歌曲”的教學目標未能達成。(四)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效果平均值爲8.2分,整體教學效果良好。見圖3。通過對4個二級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平均值最高,爲8.7分,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羣體的學習情況,較好地面向全體施教。例如,在唱歌課《茉莉花》(C)教學實錄中,教師不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歌曲的教學,而且分別對男、女生進行了演唱聲音的關注與指導,並適時進行了個體演唱評價反饋與指導。這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較高。但教學目標達成度平均值相對較低,爲7.9分。結合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在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上得分較低,這說明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缺乏對學生情況的全面、有針對性的瞭解和分析,致使教學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易達成,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爲的能力有待加強。

三、結論

10節課從4個一級指標評價值來看,差異不大。其中,教學內容平均值爲8.4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10節課整體教學質量多處於良好水平。從4個一級指標下的所有二級指標來看,差異較大。其中,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爲9.7分,教學過程下的二級指標“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合適”的平均值最低,爲7.6分。從單一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來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小,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大,其中,“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爲9.7分,“圍繞教學目標”的平均值最低,爲7.7分。

(一)優點

1.教學目標確定準確,可操作性強10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較爲準確,基本符合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文字描述標準、有層次,加之可觀察行爲動詞的運用,使得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教學內容核心突出,知識傳授準確無誤教師多能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核心內容,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科知識技能的認知規律呈現教學內容,同時確保所授知識準確無誤。3.教學方法得當,凸顯學生主體10節課在教師行爲與學生行爲比例方面較爲恰當,突出了學生主體;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能夠較好地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教師注重發揮示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4.信息技術使用恰當,有效輔助教學不論是哪一種課型,授課教師在教學中都較爲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適時運用,從而有效輔助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

(二)問題

1.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目標方面有待加強個別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學生情況的分析與瞭解不夠深入、全面,致使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指標的評價值相對較低。2.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個別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全面、準確地設計教學內容的能力和文本寫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強,表現爲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3.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欠妥當由於缺乏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核心內容進行設計的思考,教學中表現出核心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短,相關輔助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長的問題。4.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爲能力缺乏,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5.授課類型選擇過於集中採樣的10節課中,從授課類型看,器樂課1節、欣賞課1節,唱歌課8節,表現爲授課類型過於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爲單一,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有待提高。

四、建議

(一)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教學領域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每個領域又包含三至四項內容。演唱不是音樂教學中的唯一內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各區縣國小音樂教研員及教師應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和北京市國小音樂學科教學設計系列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如欣賞教學、器樂教學、創造領域的相關教學等,提高教師對不同領域內容教學的認識及教學設計、實施能力。

(二)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關注目標達成

教學目標設計中,個別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原有能力,同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行爲,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較低。建議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前,對學生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細緻、準確、有針對性地分析,瞭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瞭解他們針對每課教學的原有知識技能儲備,使教學目標的確定更趨於合理與實際;同時,提高動態調整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

個別教師存在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的問題。建議教師認真學習音樂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學科教學內容;加強作品分析,明確音樂話題和教學話題;同時認真學習北京市國小音樂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法與表述形式,進一步明確每課的核心內容,從而圍繞教學目標更加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

(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目標達成

個別教師的教學環節時間設計欠妥當,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不高。建議教師進一步關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時間安排。一方面要確保核心內容的教學時間,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學過程中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通過確實有效的教法、學法,提高時間效益、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篇4: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悅納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

“悅納教學”的策略表現在採用“建構式六模塊教學法,即:優化情境;自主質疑;指導合作;交流展示;適時引導;悅納提升。結合該策略,對於國小音樂教學,筆者聯繫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知識,啓迪學生的思維

“悅納教學”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境界,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自由愉悅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去吸納,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社會。作家秦文君說“:學習應是帶領人走向豐富、體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麗燦爛的進程。”課堂體驗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學生學習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後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學生不能只學習知識,而是要通過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自身對於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體到音樂學習來說,就是要通過音樂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熱愛生活,啓迪思維。如,二年級《十二生肖歌》,我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生肖開火車遊戲,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進而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慾望,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自己和他人並加以悅納提升

音樂本身充滿着人文的魅力與價值,而這也是驅使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對於音樂教學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對於人文魅力與價值的渴望,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用音樂的魅力感染學生,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不斷改善,從而更好地學習。其次,我們的音樂教學滿足了學生“好動”的渴望,國小生處於青少年時期,好動是他們的特點,對此,我們不應該壓抑,而是應該積極調整,主動適應,通過音樂課程的改進,使得課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從而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吸收知識。此外,學生“好勝”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視,要通過對學生的正面評價、表揚、鼓勵,滿足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我在教學二年級音樂《請你唱個歌吧》這一課時,在歌詞創編環節,我問學生們,在春天裏,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鵑,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一起唱歌呢?於是,各種答案出現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黃鸝、小麻雀等。我讓大家分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這時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聲音,於是我加以引導:“小蜜蜂的嗡嗡聲是不是應該小一點呢?”接下來當有些同學的叫聲模仿的不準確的時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糾正我們,小黃鸝的滴哩哩應該再清脆一點……在我的引導下,分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組表演小黃鸝;有的小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組表演小蜜蜂……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聲、笑聲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學會了,每一個學生臉上的表情也是極富童趣,可愛至極,甚至平時不怎麼開口的同學也開心的唱了起來,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們唱歌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在合作中悅納提升,吸納他人的觀點,將學習所得運用到實踐中,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二、悅納音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悅納學生的個性,同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音樂教學要面向每個學生,考慮整體,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音樂的薰陶,從而使他們受益。此外,考慮整體並不意味着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學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要將整體與個體相結合,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臺。有些家長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培養學生鋼琴、電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對於學生的這些技能,我們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課堂上,可以安排這些學生爲大家表演。使得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發揮,既滿足了整體學習的慾望,又滿足了國小生的好勝心理。當然,對於一些唱歌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我們不應該放棄,要通過個別、細心的輔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二)悅納音樂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

課本是一個宏觀性的內容,具有結構性、整體性等特徵,是教學的基礎。而對於具體的教學活動來說,在重視課程的同時,也要重視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課本以外的資源是無限的。比如,在三年級的`西南少數民族歌曲教學中,教材歌曲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較遠,如《金孔雀輕輕跳》(傣族)、《鈴鐺舞》(苗族)等,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進行這個單元教學時,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尋找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再如,蒐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鳳尾竹》《苗嶺的早晨》等等。學生都不由得被那種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所陶醉,彷彿看到了活靈活現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數民族小朋友,還有潑水節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跳起來。

(三)悅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審美的意識與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方法、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靈活、多變,多方式、多方法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鼓勵大家追求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都具有愛唱、愛跳、愛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們的一項生活內容,作爲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適當地採取啓發提問法、體態律動法、自由參與法、分組比較法、現場錄放法、課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們在感到有趣味的過程中學到音樂知識,得到審美教育。

(四)悅納、引導課堂生成

不可否認,音樂本身具有一種自由性,而正是這種自由性使得人們對於音樂能夠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具體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來說,對於學生的回答,在正確答案範圍內的,我們應該表揚。對於學生大膽、個性的回答,我們更應該鼓勵,而不是否定,要通過這些個性、大膽的回答,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捕捉這些回答中的閃光點,利用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從而使得音樂課程充滿活力。在教學二年級《請你唱個歌》一課時,在學會歌曲後,我讓學生將樂曲中的歌詞進行創編,再一起隨着音樂唱歌,開一個森林音樂會。同學們開心熱情地表演了起來,正當我爲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只聽見一位男同學大聲“呱呱”的青蛙叫聲,擾亂了大家的歌聲,十分頑皮,同學們都生氣了,紛紛指責他。我看他小青蛙學得還挺像,於是靈機一動,笑着對同學說:“小鳥們,原來我們的森林音樂會把小青蛙都吸引來了,小青蛙的呱呱叫聲要是輕一點就可以爲我們伴奏啦。你們還請了哪些小動物一起來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膽子大點的同學冒出一句“。說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爲音樂會添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小鴨子,它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小樹葉,它會伴奏!”……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學生的興致上來了,有的爲我們伴奏,還有的爲我們伴舞,結合進原來的樂曲當中。望着興致勃勃的學生們,我覺得教師千萬不能喪失點撥引領的作用,讓錯誤資源的價值發揮得恰到好處,也能把節外生枝變成最佳的教育時機,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謝那位調皮的男同學。在當今教育的新形勢下,作爲教師,我們應不斷完善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爲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悅納的體驗。

篇5: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國小音樂的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能全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促進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樹立美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二、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

由於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對一些重點科目較爲重視,不重視音樂的教學,只單單認爲音樂就是教音樂知識和音樂本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的觀念較爲陳舊,忽略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音樂審美的進步和發展。

(二)過於重視對技能的培養

目前的國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於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不能真正的瞭解和感受音樂。

(三)教育內容的乏味

在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瞭解音樂審美的重要性,使得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只重視抽象的一些理論,不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感受音樂,不能全面接觸和感受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

(四)教師的教學手段的問題

在對國小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瞭解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過於機械和落後,不能真正的使學生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音樂的審美。

三、全面實施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積極創設好的審美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國小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音樂審美的教學規定,依據國小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國小生的音樂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全面的瞭解音樂,激發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積極性。

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觸音樂,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加強音樂情境的創設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內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創新,能通過美的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使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相連接,能更好地推動學生進行審美的鍛鍊,全面激發聲樂審美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設計

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使音樂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審美的感受。

在課程的設計上,加強引導,不斷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美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和音樂的審美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全面的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課堂上的語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實的吸引學生,逐步將學生引入音樂審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要讓學生參與和體驗

教師在進行音樂審美能力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參與和體驗的能力,不斷地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和把握,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會因爲枯燥和單調的教學方式,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真正地促進音樂能力提高,增強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音樂課程作爲不斷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必須不斷地加強課程的改革。

音樂課不再是傳統的技能的教學,而更加增強審美能力的教學,音樂是美的藝術,國小是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篇6: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試談國小音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衆所周知,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今,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人心,加強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小音樂教育是國小生必須接受的基礎課程,可以讓國小生在音樂世界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爲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響應“科教興國”基本戰略的號召,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從學生的身心特徵出發開展教育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素質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國小生承受着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心理髮展方面需要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關注。國小音樂教學是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美育以塑造健全人格爲終極目標。通過國小音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廣泛而現實的意義。筆者根據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國小音樂教師要用愛呵護自己的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尊重,從而願意投入音樂教學,接受音樂旋律的感染。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創設理解、寬容、關愛、輕鬆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沉浸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特徵出發開展教學。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天生表現慾望強,性格比較外向;而有的學生顯得比較內向和拘謹。

針對能力強的學生,筆者經常對他們豎起大拇指,以欣賞的方式促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就感,激勵他們爭取獲得更出色的表現;對於能力弱的學生,筆者用和藹的態度和溫和的語言引導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係,告訴他們音樂世界中沒有正確與錯誤,只要敢大膽表現自己就是最棒的,以此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和親近感,感悟音樂的魅力。事實證明,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教師要用足夠的愛心與耐心引導學生,並針對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實現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實現音樂教學生活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明確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實現活教育,即把大自然作爲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從自然界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國小生對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親近感,藍天、白雲、鮮花、綠樹……這些都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國小音樂教師應該從身邊的自然條件出發,讓國小生走進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爲大自然盡情歌唱。比如筆者在教學“春天”這一主題時,沒有按部就班地讓學生坐在課堂中,對着教材唱歌,而是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爲他們佈置了“盡情玩”的任務。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們盡情追着蝴蝶,嗅着花香,嬉笑打鬧,當他們的心情達到高潮時,筆者帶領他們一起歌唱《小燕子》《春天在哪裏》《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在美好的心境中,孩子們唱出的歌曲和沾了蜜糖一樣甜,情感得到了昇華,並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僅能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滿足,還能逐漸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營造團結合作情境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國小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集完全寵愛於一身,很容易缺乏團結合作意識,部分學生還表現得比較孤僻、任性,並以自我爲中心,這種情況極不利於國小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國小音樂教師爲國小生提供團結合作的機會至關重要,引導國小生多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

在教學中,筆者經常組織舞蹈、合唱等教學活動。在合唱中,要求學生的聲音強弱、氣息、口型以及表演姿態都要儘量保持一致,要學會互相協調。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國小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管是高聲部還是低聲部,不管是領唱還是伴唱,國小生都要恪盡職守,不斷努力,以此實現和諧統一的合唱效果,給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在羣舞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要保持隊形整齊、動作一致,以達到整體美感效果。通過這些訓練,國小生會逐步領會到團結合作的真諦,養成主動關心他人、注意集體合作的良好習慣。總之,國小音樂教學有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天條件,教師要努力挖掘音樂課程的有利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髮展,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爲國小生的日後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篇7: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紀,是一個創造的世紀,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正在落實的當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確立,並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我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嘗試運用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創造意識即創造思維,是創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放在首位,並且留給學生創造的機會與條件,爲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實踐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 、利用直觀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具有活潑、好動、好奇、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音樂作品常以模擬、象徵等手法,將現實生活中的想象用音響表達出來.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樂曲的息怒哀樂,還可以藉助直觀的視覺來輔助聽覺感知,刺激人們的大腦,能夠想象出音樂表現的情景.再經過教師的講解,能夠正確的體會與理解樂曲.由於每個人的理解力不同,聯想出的內容也不會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種再創造,所敘述的情節就會千變萬化.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多加以肯定,鼓勵和引導學生,儘可能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來進行創造,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利用體態律動展示學生創造性思維

音樂本身是非語義性的,其本質與價值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性,而且音樂情緒的息怒哀樂也能夠通過身體形態的律動來表達.因爲體態律動能喚起人的本能,更能激發人的自由聯想,要想充分表達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喜歡錶演,也喜歡看錶演.通過動作和表情表達出歌曲內容和情感,容易使學生體會歌曲的情境.如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雨、種子、通過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並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歌曲學會後,加入打擊樂沙錘伴奏,效果也是非常好.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證明,體態律動以及小型打擊樂器的加入,更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兩種方式的結合,不但鍛鍊了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樂感以及創造思維.體態律動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進入音樂,並能展示其多種功能.

三、學科多元化能夠引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它雖然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它可以放射出人類追求光明和燦爛理想的光芒.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啓發而來的.”他發表了著名的相對論,創造出世界的奇蹟.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與科學相關聯外,與其它學科的關係也非常密切.現在全球化趨勢越來越突出,英語在生活、在音樂中也隨處可見,大家耳熟能詳的《Happy Birthday 》和《Merry Christmas》要唱好必須要發音準確.而在英語課堂上也需要作律動,讓孩子將英入音樂,將音樂應用於英語,這種聽覺與感覺的聯想能夠啓發學生更好的領悟英語,更深地記好英語.音樂與美術學科也是相關學科.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叫做“感覺轉移”,這對於學生學習、感覺音樂音樂作品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聽到“弦外之音”,同樣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也能看到“畫外之景”,即從畫中聽到音樂,從曲中看到畫面.這種視覺與感覺的跳躍聯想,能夠啓發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領悟音樂作品.另外,音樂與美術都是美的藝術,都是以“形”誘人,達到一種語言難以描述的意境,並且還能夠把各自抽象、模糊的內容轉化成直觀形象 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想象構思,對新知識更有利於接受.音樂還與很多學科有廣泛的聯繫.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從學生自身出發,以學生髮展爲根本,促使學生將各科知識綜合起來理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綜合能力同時還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作爲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爲主體,爲他們開闢一個有利於創造思維發展的學習環境.在傳授知的同時,不失時機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全面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篇8: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

國小音樂教學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審美情操、提高音樂鑑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鑑賞能力十分必要。從創新音樂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五點建議和認識。

【關鍵詞】

國小音樂;教學研究;思考

音樂作爲素質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日俱增,獲得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青睞,成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筆者作爲國小音樂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探索新時期音樂教學的方法,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受到音樂的薰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心理享受。

一、讓學生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

學生只有理解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感受到音樂課堂所傳遞的魅力。用積極的心態和學習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意願,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之中善於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鼓勵學生對音樂發表意見,講自己身邊學習音樂的事故,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之中都能找到閃光點。要鼓勵他們對音樂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使他們學習音樂但不侷限於思維的束縛,學習技巧但不侷限於音樂的技法,能夠在音樂中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用音樂提升意志品格,領略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創新之中提升情感、豐富知識、活躍思維。

二、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

音樂作爲一門藝術語言,是作者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每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蘊含着音樂家的情感在其中,這種情感體現在音樂的歌詞、旋律、節奏等,刻印了作品創作的時代特色。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音樂歌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作者的經歷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創作環境,把握音樂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詮釋音樂的內在含義。要教會學生進入作品環境,讀懂讀透歌詞中的語言,把握正確的音樂旋律,掌握音樂中獨特的情感,把對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三、爲學生創設多媒體音樂環境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時候,通過藉助多媒體技術,把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相融合,能夠創造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音樂情境,使學生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充分調動,活躍教學的氣氛。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往往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有些難讀的音樂符號理解比較難,機械式的記憶方式缺乏情感的溝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透徹,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影的環境中學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學唱,讓生活、唱歌、情感融爲一體,觸碰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唱的效率。同時,國小音樂課中抽象的樂理理解起來比較難,如果對音樂的概念理解不夠,更深入學習音樂的節奏、高低音等更困難。多媒體能夠讓複雜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轉化爲更直觀的具體事物,在學習中同步播放歌曲的節奏片段,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爲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國小生在國小校園學習階段年齡跨度較大,教師可以選擇分層次施教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教學,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任務。如國小階段1~2年級屬於低年齡階段,教學應主要以感知音樂節拍爲主,以知曉節奏爲學習入口,把握簡單快樂的音樂節奏,使內心深處與音樂旋律相融合,在簡單的歌曲旋律中激發興趣。3~4中年級階段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尋找學生喜愛的樂器,增強感知樂器的`能力,在教學中把握髮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樂實踐之中提升音樂的學唱能力。另外,5~6高年級階段教學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價值,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把握作品傳遞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五、爲學生布置音樂課作業

作業是鞏固提高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國小音樂課作爲基礎課程,也應爲學生布置作業。佈置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課後練習,課前主動查閱資料,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樂課堂的作業形式並不固定,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安排佈置,如果是音樂欣賞課,可以安排學生課前查閱作者的生平簡歷以及音樂背景有關的文化知識。課後作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課堂上學過歌曲後,可以佈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後在家人面前演出,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激發。總而言之,國小音樂教學應突出學生享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懂音樂的發聲技巧,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通過音樂激發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爲國小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佳.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戲劇之家,2015,(11):204

篇9: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爲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關鍵詞:

國小音樂 教學 方法

那麼,國小音樂教學方法應從哪裏來呢?

一、從學生遊戲中來

作爲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國小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國小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於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國小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徵,是能將其運用到國小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國小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爲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着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着,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於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啓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爲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裏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裏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後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着,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國小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複講解,反覆示範”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麼辦?爲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後照着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爲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後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國小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覆練習幾遍以後,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裏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爲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它說明了:合唱並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國小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說: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國小音樂教育事業。因爲,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爲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爲“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國小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篇10: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徵,使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來理解音樂,爲音樂的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開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提高其音樂素養和豐富人格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小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爲核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學生能夠放飛想象的翅膀,迴歸音樂。

關鍵詞:

國小音樂;培養;學習興趣

前言

國小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義。而興趣則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連,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條件。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爲學習動機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迴歸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作爲國小音樂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個性特徵和發展規律,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爲載體,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完善人格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

在國小音樂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國小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教學環境和氛圍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美的薰陶中,教室的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有利於學生進行交流和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或者課餘時間,爲國小生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定期舉辦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在教室的佈置上體現溫馨、優雅和藝術氣息,可以運用樂器、歌片、圖片等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受到薰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創設音樂情境,啓發想象力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更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爲基礎,以心理想象爲出發點,有思考地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相協調,巧妙地運用各種暗示,如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表演等,啓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震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來,從而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音樂學習。

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插上音樂翅膀的重要手段。當音樂結束後,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賞還是演奏歌唱,我都會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所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蘇少版新課本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個小兄弟》一課的教學中,先放伴奏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律動身體,之後讓學生表達聽過歌曲及身體律動後對歌曲情緒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音符,一邊聽賞,一邊表演,使學生得到直觀、感性的認識,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後,鼓勵和幫助學生創造其他“樂器”給歌曲進行伴奏,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一個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蓋,搖出一片輕鬆的唰唰聲;也的是把小石子裝進易拉罐,搖動時沙沙作響,清脆入耳。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合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課堂中學有所得,體驗到創造的成功與愉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啓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學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就要創造多姿多彩、趣味無窮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墨守陳規,重點、難點要合理搭配,靈活多變,還要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帶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特色,激發學習興趣。在歌曲學習之後,根據這首歌的歌譜,以《我的家鄉》爲歌名開展填詞遊戲,然後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填的最受歡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家鄉是同學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能通過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很快地完成歌詞的創作,對最佳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全體同學進行集體演唱。通過這種遊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和遊戲法的教學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身體動起來,思維更要動起來,在主動參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4.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後採用各種方式積極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還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國小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課堂教學是國小生獲得音樂的主要渠道,但音樂課堂並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途徑。隨着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開展音樂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音樂融入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網絡等其他音樂資源,將音樂課堂延伸到每個角落,以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外活動時間邀請知名音樂藝術家開展講座、成立學校合唱團、藝術社團、創辦學校音樂網站,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進行校園好聲音選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場所進行慰問演出,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敢於展示自我,大膽實踐,塑造全新形象,爲他人帶去歡樂。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享受音樂的快樂,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結論

音樂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門有聲藝術。音樂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規律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並抓住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學習,體驗情感。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迴歸音樂,真正做到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藝術之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嬌.以學生爲主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____0(12):58-60

[2]王豔芝.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大衆文藝,____(02):45-46

[3]周啓琴.國小音樂新課堂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____3(10):23-25

篇11: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作爲聽覺的藝術,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對音樂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改變了我陳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更新了我原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真切、音樂興趣更濃厚,審美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下面就是我在音樂新課標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嘗試。

一、激情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過去上每堂課,總是習慣性地複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按部就班導入,讓學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無味。不能調起學生的興趣。現在根據每課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利用課件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通過故事當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感人故事情節,誘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體驗歌曲情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相較於以前的教學活動,我在保留了整體欣賞、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增加了二次欣賞、品味歌曲,對比欣賞、體驗歌曲兩個聽的環節,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之美的過程中同時去體驗情感之美,充分發揮音樂聽這一重點。

三、唱演歌曲,培養創新意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爲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節,調動情緒,發揮國小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國小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麼。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創作,並在創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創新後歌曲的效果,聽着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四、表演歌曲,給學生美的教育

體驗了歌曲情感,創新了歌曲內容,可以說是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有一了個總體細緻的認識,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這種認識通過配舞蹈,拓展情節等形式表現出來,與同學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內容美,情感美。

總之,新的教學理論指導我們,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爲主要目標,用符合學生情趣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習課標,鑽研教材,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趣,提高音樂鑑賞和音樂審美能力。

篇12: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讓音樂課“活”起來

國小音樂作爲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由於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於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仍然是圍繞老師的指揮棒運轉,其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最後10分鐘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一些體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已嚴重製約着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一種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經歷音樂實踐過程,滿足表演慾望,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都能得到發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已得到廣大音樂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我們在不斷探索的實踐當中,構建了“主動唱演”的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形式,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爲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領悟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樂教室是孩子的音樂樂園,優雅、整齊、美觀的環境會給師生帶來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影響,喚起孩子對美的共鳴與追求。例如:

鋼琴上擺一盆綠色植物,使教室充滿生機;牆的一側剪貼成用各色吹塑紙製成的動物貼畫:彈琴的小松鼠,吹圓號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構成美妙的森林演唱會。另一側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紅花臺,可以激勵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旁邊貼着音樂家畫像,使孩子瞭解認識音樂家,併產生熱愛音樂的思想。

孩子們在緊張的文化課之後,邁進音樂教室的一剎那,無不被這優美而富有藝術情境的教學環境所感染,猶如進入音樂的殿堂。心感到歡快與美好,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其自覺、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二、在教學中孕育美————以美潤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教師一味注重課堂紀律,只重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學生帶着厭惡、壓抑的心情去上音樂課,試問學生怎麼會快樂呢?有怎麼會對音樂課感興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學生心中對音樂課的種種顧慮,努力營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緒,注重自己的語言藝術,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幽默的語言,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有趣的動作都毫不吝嗇地奉獻給學生,讓學生和教師走得更近,這樣學生才能更喜歡音樂課。

國小音樂教材大多是文情並茂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圖畫,給人以視覺美和聽覺美。教唱歌曲決不能單純教孩子唱會一首歌,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感受到美,

受到藝術上良好的薰陶,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學《嘀哩嘀哩》這首歌,爲了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課前,我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上課時,我導言入題:“都說春天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的季節,那麼,春天到底美在哪兒?小朋友,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因爲有過切身體驗,孩子們發言踊躍,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象,並富有激情地朗誦:山青了,樹綠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腦袋,柳樹吐出了新芽,小鳥在枝頭上唱着動聽的歌,春姑娘把鮮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們的眼簾,他們被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並將這種情感帶到歌曲學習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學會了這首歌,真正體會到歌詞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創設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眼前的美景,從而感受音樂,達到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三、在欣賞中領悟美————以美怡情。

愛美是人之天性。音樂作品,不管是聲樂曲也好,器樂曲也好,裏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樂一開始,學生突然從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豎起了兩隻耳朵,那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絲絲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學生帶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學生聽完以後還要求再聽一次,並且有的學生邊聽邊舞起來,這就大大激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通過這種

娛樂性的欣賞,學生的精神愉悅了,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並煥發出神採。

在音樂教材中有表現雄壯的歌曲,有描寫詼諧的樂曲,有抒情優美的音響,也有悲傷憤怒的旋律……音樂情感所表現的多姿美,使學生的情感豐富,並且在聆聽和演唱過程中產生心靈的共鳴。音樂對孩子們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多想,引導他們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美。

四、在活動中創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體現美,感受美,並去創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賽》的過程中,教師先問:“用什麼表現方式能使歌曲聽起來更熱鬧?”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一半學生唱歌,一半學生當“啦啦隊”,而且帶韻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師順勢將學生分成兩組,一起感受這種表現形式的實際效果,接着,教師又激勵學生改變它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激烈的比賽場面。教師適時肯定了學生的創意,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創新活動充滿信心和熱情。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情緒,創編節奏型爲歌曲伴奏。在共同創設美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求知慾望,愉悅了學生們的心情,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在實踐中體驗美————以美導行。

音樂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爲一體,使德育潛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練中,因爲樂隊,合唱隊是多人組成,首先要求大

家奏或唱要齊。這就需要大家心齊才能奏唱齊,另外在齊的基礎上還要講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協調,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音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了集體主義教育,正是“以美導行”所產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讓我們共同搭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學生成爲真正學習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讓音樂課在兒童的心中璀璨地綻放!

篇13: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提高國小音樂教師能力的主要途徑

影響國小音樂教師能力構建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理念上與新課改的要求有差距,在教學環境上與新課改的需求有差距,在教師素質上與新課改的要求有差距。既然國小音樂教師的能力構建面臨許多問題,那麼,尋求解決之道就是一種必然。我以爲,提高中國小音樂教師能力構建水平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着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爲新形勢下的一名國小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爲啓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轉變爲新型的朋友關係、夥伴關係。

二、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節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通過制定規則、及時鼓勵、協調關係、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於嘗試,勇於創新,對於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國小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現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爲網絡時代的國小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勇於“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四、注重教學研究,反思問題成因長期以來,教師一直囿於教科書、參考書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創造性,教學研究似乎只是專家的事情。然而專家並不處在教學的第一線,並不能及時發現課堂上的問題。因此,培養和造就專家型的一線教師就成爲改革和改進國小音樂教學之必須。而新課改的實行,爲專家型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爲教師的能力構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平臺。研究的途徑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質上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是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樑。因此,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彌補缺陷,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能力構建的途徑和渠道。

國小音樂教師的能力構建看似一個簡單問題,實則需要深鑽之功。有句話說得好,功夫在詩外。當教師把功夫下到的時候,能力自然構建起來。換言之,當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的時候,他的努力、奮鬥、積累,即他的能力構建就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篇14: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音樂教學中的美育

當前教育事業正處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深入廣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創造美,表現美,欣賞美的重要意義,並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創造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學科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學生可以通過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個性發展。當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設計相應合理的課堂計劃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前提之一。國小生熱情好動愛表現,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都有成功的願望,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認可。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開的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學生的爭強好勝纔不斷地取得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師要注意把競爭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有一種成就感。成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兒童學習積極性。

音樂課堂中可以運用小孩子感興趣的遊戲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上運用遊戲來對音樂有再認識,再創造。無論設計的出發點是什麼,他終究要涉及到音樂知識和技能。在遊戲中注重音樂性,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表現音樂的快樂,音樂遊戲不是單純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遊戲的方法挖掘發展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遊戲中獲得豐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由於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養學生專注不斷地傾聽,必須重視參與音樂的欣賞形式。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欣賞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1.注重“聽”的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著名現代音樂家艾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一書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麼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只有不斷傾聽,纔會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產生共鳴。學生的每一次聆聽都要帶着不同的問題,可以是辨別樂器,聽出主題出現了幾次,還可以感受樂曲的情緒,還可以“聽”爲主線,結合其他輔助教學手段。例如,在聽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隨着音樂輕輕地劃拍,輕輕地搖擺,邊聽音樂邊模仿指揮,邊聽音樂邊模仿樂器的動作等。孩子們有了這些小動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擾,準確把握音樂節奏,內心能和音樂產生共鳴。

2、通過“唱”主題旋律,品味音樂內容

音樂主題旋律是一首樂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調,音樂的發展、變化都與主題息息相關。學生在演唱主題旋律時,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這樣既瞭解了音樂風格與特點,又激發了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我們應該牢牢地把握主題旋律,帶領學生“熟悉—學唱—感受”。

在欣賞《蝸牛與黃鸝鳥》時,我爲主題旋律創編了歌詞,當學生唱熟了主題音樂後,我要求他們聽到樂曲中出現主題音樂時,要邊唱邊加上蝸牛和黃鸝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器樂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是根據維吾爾族的一首兒童歌曲的旋律改編而成的,學生對這首兒歌非常熟悉,在欣賞前可讓學生先唱唱這首歌曲,然後在聆聽器樂曲時可讓學生跟着輕聲哼唱,這樣學生會很容易理解樂曲在情緒、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的變化。

3.通過“動”的參與,體驗音樂樂趣

在低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中,當學生聽到歡快、富有動感的音樂時,他們往往會很開心,並不由自主地隨着音樂熱情舞動;當學生聽到低沉、舒緩、抒情的音樂時,他們的動作就會變得輕柔、舒展起來。

總之,在國小低年級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還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音樂的真諦,獲得精神的愉悅。

篇15: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介紹背景

簡介作者及作品產生的背景,使學生初步瞭解其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解說歌詞

國小音樂課本中的歌詞明朗易懂。可以先讓學生讀後說出大意,接着引導學生挖掘其中隱含的情感。

三、含情範唱

教一首歌曲,我重點咀嚼隱性的情感。在範唱中,通過抑揚頓挫的聲音和豐富多樣的體態語言,儘量把歌曲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呈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無窮魅力。

四、聽音聯想

給學生播放錄音磁帶,要求他們全神貫注地閉眼傾聽,聽後,讓他們說出自己彷彿看到的生活畫面及內心感受。聽歌,完全可以讓學生做由此及彼的聯想。通過聯想,激活他們的情感,使其情感與歌曲情感對接共鳴。教師一定要檢查學生聯想的成果,否則易流於形式。

五、巧用課件

借用多媒體技術,把歌曲還原爲一組組鮮活生動的畫面。對照畫面,激發學生在認真感知的基礎上,運用發散思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心靈感受。

六、編舞伴唱

教師可以根據歌曲內容,編制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在邊唱邊舞或聽唱看舞的教學活動中,讓情感的陽光雨露照耀滋潤學生的心田。這一環節,學生情感最奔放,教師必須加強組織,既要求學生歡快展示,又要求學生鄭重對待。否則,易流於滑稽和隨意,影響教學效果。舞,或教師編或學生編,儘管舞姿稚嫩粗糙,不必過於追求完美,表情達意即可。上述做法,可令學生陶醉忘情於音樂課。在活潑輕鬆歡快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欣賞、表達乃至於創造情感之美的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篇16: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採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國小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國小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興趣教學而過度地重視技術教學,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採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1)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傳統音樂教學講究的是技術與知識點的教學,課堂形式固定,教學內容也比較古板,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音樂鑑賞,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了學生在日後學習中的發展。

(2)採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國小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覺到新奇,尤其是讓學生上臺表演,他們既興奮又緊張,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創造和興趣是互爲因果的兩種因素,讓學生自己利用音樂創造、表演,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樣,學生對音樂有極大興趣,就會創造出內容豐富的表演形式。學生在體會到表演的喜悅之後就會更加喜愛音樂,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由於國小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簡化表演形式。例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音樂情感;經常進行小組舞蹈比賽,教師給出特定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學習,然後評比出優秀的小組。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控制好課堂秩序,以免影響課程的進度。

2.保證師生關係良好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

使學生親近教師,才能使學生相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需要音樂教師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樹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教師信服,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爲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與此同時,教師也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考覈標準,讓學生體會到努力就會有進步。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協調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束語

音樂的魅力是無限的。爲了給學生以後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提高國小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很有必要。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使國小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快樂。

篇17: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 音樂被譽爲無國界的語言,是陶冶心靈、舒緩精神的有效辦法。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過於單一,缺乏趣味性,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作爲一門藝術學科,要更好的體現音樂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就必須轉變原來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讓音樂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本文就結合國小音樂教學的現狀,從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入手,提出改革教學的新方式,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國小; 音樂教學 ;改革研究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國小音樂課程作爲教學的重點,必須適合新的標準,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注重發揮音樂對學生智慧啓迪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雖然目前的國小音樂教師都能力明確音樂課對學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卻非常單一,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紮實他們的音樂素養,就必須深入實施教學改革,加強社會的關注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爲實現國小音樂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

1 國小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教學改革是針對國小生學習狀況進行的改革,音樂課程不是中大學聯考的知識,使得很多教師常常忽視這門學科的教學,且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和固定,缺乏變通性,不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對音樂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可以彌補原來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用多樣化的手段實施教學,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落實好國小音樂教學,還能夠突出教學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改革中進一步發揮音樂在緩解學習壓力、舒緩心情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 國小音樂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強社會關注度

教學改革是針對國小教學提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學重塑的過程,它不僅僅需要教師和學校努力改變教學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整個社會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從多個方面共同改革,改變原來的單一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人民都意識到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明確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手段創新對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理解音樂對舒緩精神、放鬆情緒以及減輕負擔的重要性,並且積極調動全社會參與到音樂改革之中,提出改革的有效方法,在音樂教學基礎設備上給予支持。

2.2 教育機構聯合努力

教育機構是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教育機構可以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小音樂教學改革必須要以教育機構的聯合努力做支撐,強調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學校之間也可以建立聯合統一的示範點,給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例如,教育機構之間可以定期舉辦與音樂有關的活動,通過學校之間的競賽和活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建立音樂示範園區,並給予積極參與的學校一定的獎勵,真正的發揮音樂的巨大作用。

2.3 教育工作者加強努力

目前我國衆多國小生配備的音樂教師在招聘時就不夠嚴格,很多都是一畢業就參與教學,還有的稍有點音樂基礎就開始工作。另外,音樂教師在授課方面也有一定問題,如對國小生沒有足夠的耐心、課堂氣氛或許拘謹嚴肅、師生間關係不和諧等。總之學校在教師配備方面有一定不足,對學生音樂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對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完善自我,積極推動國小音樂教學的改革。首先,教育人員要對音樂課程改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革的具體方法;其次,教師要開展積極學習,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教學的新方法;最後,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較好的精神面貌,用熱情的態度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新發展的空間。

2.4 家長配合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刨除課上學習的知識,就是課外在家的生活。而家長作爲學生的領導者,對於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我國的很多家長都不太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教學改革也不夠徹底。針對這樣的現象,學校要聯合家長,與他們打成共同參與的決定,讓家長在學生的課外時間內也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對學生學習音樂給予大力的支持,特別是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古箏等藝術課程,並及時的向教師進行反饋,堅持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模式,真正的落實好國小音樂教學改革,讓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

3 結語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明確指出教育要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因此,國小音樂教學一定要不斷創新,遵循新的發展思路,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當前,我國衆多國小音樂教學理念還有待革新,教學方式還存在問題,如依舊依靠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方式組織教學、音樂課程不受學校和家長重視、學校配備樂器不足、教師素質有待提升等問題,對此,國小音樂教學要注重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化的改革,轉變音樂教學的固有思想,強調創新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文君.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視角下的鄉村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改革研究[J].兒童音樂,20xx(05):55-57.

[2]袁英.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國小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J].戲劇之家,20xx(24):234.

[3]金東默.淺談提高國小音樂教學質量的措施[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xx:2.

篇18: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本文認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養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從而讓學生點點滴滴中培養音樂的素養。

關鍵詞:音樂 歌唱教學 探究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課標的這一闡述,應該是音樂課歌唱教學的基本理念。然而許多老師習以爲常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先複習舊歌,再練習新歌的重難點,接着教唱新歌,然後處理歌的情緒。這種模式與課標提出的理念相距甚遠,也有礙於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表演潛能的發展,有礙於學生對音樂美感的體驗和欣賞,有礙於學生形成獨立的見解。筆者認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養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從而讓學生點點滴滴中培養音樂的素養。

1 準確生動的範唱

很多音樂教師習慣放錄音範唱給學生聽,採取聽唱法讓學生學會唱歌,這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音樂記憶力有好處。但是,這樣學生卻不能對新歌演唱時的聲音處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認爲,新歌的教學是否成功,與教師的範唱有很大的關係。學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在學生唱歌之前,教師的範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準確生動的範唱,能較好地揭示歌曲的內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歌曲的節拍、節奏、調式、調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緒,感受和理解歌曲風格與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同時教師正確的發聲、咬字、吐字的口形與歌唱的姿勢有利於學生的模仿,幫助學生較快的學會歌曲。

例如這樣的一個教例:在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在第一節課上先和學生進行熟悉和交流,再讓小朋友們唱唱歌展示一下自己的音樂才能。小傢伙們個個興趣盎然,唱歌的特別多,嫩嫩的嗓音讓教師感受到了童心的天真。這時她故作神祕地對大家說:“老師聽了你們的歌聲嗓子都癢癢了,讓我也來唱一曲吧!”在一陣掌聲中,教師落落大方地地走到小朋友中間,動用她所有的情感、最甜美的聲音,演唱了《勞動最光榮》,在這中間她還搭配了一些適當的動作。孩子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跟着她的旋律一起拍手、演唱、舞蹈。在教師時而輕柔時而高亢的歌聲中,孩子們緊隨其後。一曲終了,他們歡呼了起來:“老師,你唱得真好聽!”教師卻說:“你們沒發現剛纔你們的聲音也非常好聽嗎?”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趁熱打鐵,教師緊接着說:“我們要讓歌聲變得動聽,首先要想方設法地讓自己覺得好聽得不得了,然後才能打動別人,大喊大叫的聲音是沒有人愛聽的,對嗎?”這個教例說明,教師在教學中的範唱十分重要,它對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幫助其掌握音樂的情緒,理解歌曲的內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會學生“輕”聲歌唱

少年兒童大都活潑好動,愛喊愛唱,自控能力較差,而且發聲器官正處於細小嫩弱的時期。這個“輕”首先是教師對學生在人性上的關懷。其次,教師指導學生使用科學的歌唱方法,儘量運用頭聲,學生能較容易地找到頭聲的發聲點,通俗易懂地讓學生掌握演唱方法。再者,輕聲演唱還能讓學生養成隨時傾聽演唱效果的習慣,將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心,完全地、真誠地放到集體的表演中,與人合作的好品質也能得到很好的養成。不過,這裏所說的“輕聲歌唱”,並不是說讓學生用虛聲、假聲來演唱,它應是建立在實在的自然童聲的基礎上。低年級孩子頭聲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的自然聲音位置的穩定,所以教師不必說“去找眉間發聲點”之類的話,而是讓他們用有控制的、輕聲的聲音來歌唱,久而久之,到了中年級再有意識地強調頭聲,學生就能很自然地尋找到那種感覺了。

3 正確的呼吸運用

正確的呼吸方法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取一些情景或想象來促使他們正確的呼吸。並隨時糾正學生吸氣聳肩頸粗的不良習慣。在教唱不同情緒的歌曲時,不同的呼吸運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演唱雄壯有力的《共產兒童團歌》等曲子時,吸氣應較沉着、堅定;演唱輕快活潑的《小鳥、小鳥》這些歌時,吸氣應較輕快、靈活;在唱較安靜、抒情的歌曲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吸氣應較柔和、平穩、持久。在不同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才能發揮其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力,生動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現力。

4 歌曲意境的啓發

比如在學習《賣報歌》的過程中,學生不能體會報童的痛苦生活,而以歡樂的情緒演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學生個個喜笑顏開,彷彿是在表現“陽光下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去上學”的情景和心情。這就偏離了作品本身的內涵。這時教師應及時通過講故事、看圖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報童的生活狀況,適時調整學生的情緒從歡樂走向凝重。又如在教唱歌唱《小白船》時,教師及時地啓發學生對歌曲意境發表自己的感受,進行集體討論,有的學生將天空想象成藍色的海洋;有的學生提出夜空中應該是寧靜的;還有的說月兒像小船,我和小夥伴一起坐在船上飛,小船兒輕輕盪漾在藍色的海洋中……孩子們自己體會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師主觀灌輸的想法更易讓他們接受、理解並表現出來。

篇19: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教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理論教學,又要結合音樂實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通過實踐活動掌握音樂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設計活動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在積極的探究活動中中掌握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一、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傳統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時,經常向學生灌輸純理論的知識,這些知識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雖然國小生很喜歡唱歌,但是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興趣缺不高,就是教學內容過於枯燥的原因。隨着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要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運用音樂知識參與實踐活動時,能主動進行探究和思考,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在把音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教學氛圍活躍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在平等的關係中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鼓勵他們進行大膽探究。在教師的引導和激勵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熱情,使他們認真學習音樂知識,不斷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二、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隨着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學習指導,使學生通過學習,積累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對學生進行音樂鑑賞指導,增加他們的音樂體驗。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鑑賞,讓他們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內容。在鑑賞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優美的樂曲,並結合多媒體給他們講述樂曲的內容和創作背景。在直觀的教學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他們對音樂欣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在教師的指導和啓發下進行深入分析,加深他們的音樂體驗,提高他們的音樂賞析能力。

2.對演唱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歌唱技巧。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演唱歌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在演唱歌曲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歌詞,還要對他們的演唱技巧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在音樂課上學會演唱教材中的學唱歌曲,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演唱能力,促進他們音樂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演唱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演唱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演唱表演,對其他學生起到引導和示範的作用,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歌曲學唱中,大大提高學唱效率。

3.加強識譜學習指導,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識譜學習指導,使他們通過認真學習提高識譜能力。在識譜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知識灌輸的方式,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讓學生進行識譜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歌曲進行教學,如可以利用《粉刷匠》《兩隻老虎》等學生非常熟悉的歌曲進行識譜教學。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進行識譜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興致高漲的進行學習,使他們的識譜能力有效提高,並對識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興趣指導的學習中,教師更容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三、結合遊戲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是緊密聯繫的,他們對於感興趣的知識能全身心的進行探究,在遇到問題時能主動尋找解決辦法;反之,不感興趣的知識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屬於被動狀態,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後不會進行主動探究,而是等待教師和同學告訴正確答案。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的興趣特點,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結合有趣的形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遊戲是國小生都喜歡的活動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把遊戲和音樂知識的學習相結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快樂的遊戲環節掌握音樂知識。在設計遊戲時,教師要注重遊戲的趣味性和啓發性,使學生能在遊戲環節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完成遊戲的過程中,讓他們高效的掌握音樂知識。例如,在教學《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你做我猜”的遊戲,在遊戲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教師選出一名學生根據歌詞做出動作,讓其他學生猜測。在遊戲活動中,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很快記住了歌曲,並學會了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四、設計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還要結合音樂實踐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學習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技能。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節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積極投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總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在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的探究音樂知識,結合實踐進行理解,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時,教師既要考慮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內容的聯繫性,還要注重實踐活動的趣味性,使學生對活動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教學在實踐教學中高效進行。

篇20: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1.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方法

1.1營造輕鬆的上課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生作爲教學的主體,老師必須可以做到主導學生,才能充分調動上課的活躍度。在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學生自主權,營造輕鬆的上課氛圍,解放學生,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與學生應該平等相處,積極解決學生的問題,並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建議,並適當的對學生的好點子給予鼓勵及獎勵。高度肯定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並給予建議,最終老師與學生的意見達到一致。尊重學生,虛心接受學生所提出的建議及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意識。

1.2設計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在課堂上主導學生,引導學生思考,設計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情緒,積極投入課堂。比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自己一個印象深刻的經歷,並用鋼琴的旋律將自己對那件事的感受表達出來,然後跟學生說,每個人都有一件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再讓學生開始積極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經歷,老師用音樂將每個經歷所表達的情感用鋼琴表達出來。通過與學生的這樣互動,告訴學生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一種情感,不同的旋律代表了不同的情緒,可以悲傷,可以明朗。還可以播放歌曲,讓學生靜靜聆聽,最後讓學生分享聽了後的感受,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與老師充分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3轉變問答角色模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問答的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是老師提問,學生作答。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問答角色互換,給學生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向老師提問,比如,在學生學習唱《愉快的夢》時,可以讓學生聽完後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有學生會問爲什麼不可以用3/8拍,得用6/8拍,此時可以放一段3/8拍的歌曲,讓學生聽旋律的差別,並告訴學生,應該重視音樂的音高以及節奏感。老師對學生的問題認真作答,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帶着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提出疑問,是一種深入學習研究的標誌,通過學生的主動提問,老師才能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2結語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改進教學模式,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身心的全面發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國小音樂課堂教育中,應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篇21: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是藝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欣賞美、理解美、表現美、創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藉助網絡平臺,綜合運用文本、圖表、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等信息技術,可以表現出更豐富的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通過人機交互,對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好的助推效果。立體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同時作用於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使課堂教學由靜態到動態,變抽象爲具象,擴大了課堂信息容量,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更具感染力的學習情境中獲得更加廣泛的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習的深刻性,有利於音樂素養的提升。

一、多媒體教學爲課堂帶來高效率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和學生溝通的基本樣式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教學的信息傳播呈現出線性特徵。假如老師提問,讓很多學生同時回答,一是學生之間互相干擾,課堂教學容易出現無序的狀態,影響教學進度;二是信息無法完成有效的應答和反饋。但是藉助信息技術,情況發生了轉變,音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同時回答,教師則可以有選擇地反饋,並且這種反饋能夠在屏幕上即時呈現,讓大家知道對錯和優劣,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多媒體虛擬教室是一個功能優化的遠程實時教學系統,因爲它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得音樂課上的師生對話、信息反饋、即時統計、教學評價、協作分析、在線問答、多點視訊教學、分組學習等變得簡單高效。現代信息技術使音樂教學充滿了活力。比如,在教授學生欣賞打擊樂演奏的《鴨子拌嘴》這首樂曲時,教師事先在課件裏邊儲存了幾種打擊樂器:鼓、鑼、鑔、木魚、碰鈴、雙響筒等的圖片和演示圖,先讓學生欣賞聆聽,再通過實物的體驗認識,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幾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和特點,教師隨後播放《鴨子拌嘴》的音樂片段,引導學生說出哪種樂器更能表現出“吵架”時的音樂場景。學生通過辨析,用電腦的數據系統提交答案,學生全部提交之後,教師即時統計,瞭解學生答案選擇的傾向性,同時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統計結果。然後,教師根據統計結果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反覆的視聽比較,最終選擇出理想的答案。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以實際參與者的身份融入教學過程,學習體驗是非常深刻的。這個過程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手段的幫助,有些教學任務在過去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xx年版)》要求,在器樂作品的聆聽方面,國小高年級音樂教學要提高學生進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從教師帶我學什麼,逐步向我要學什麼過渡,引導學生從感性學習逐步向理性學習過渡。在和學生一起欣賞西洋管絃樂曲《晨景》時,教師可提前佈置作業,讓學生藉助互聯網瞭解西洋管絃樂隊的組成,認識其中的幾種樂器並辨析其音色,瞭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等。上課時,學生爭相發言,把看到的、聽到的、瞭解到的相關知識一一介紹給大家。這樣,不僅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還拓展了知識面,比如西洋管絃樂隊中樂器分類、隊形排列、指揮站的位置等,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

隨後,教師播放音樂並配以表現晨景的視頻課件:晨曦微露、陽光初顯、樹梢朦朧、太陽升起……在視頻情境的感染下,學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樂開始時有長笛在木管長音和絃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傳來的牧笛聲;繼而是雙簧管緊緊與之呼應,彷彿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氣,看到繚繞在樹梢的薄薄晨霧……樂曲所營造的靜謐氛圍,給人以無限空曠、幽靜的感覺。通過視覺感知與聽覺感知,建立起音樂與生活事物在聯想維度上的“映象”聯繫,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內涵,昇華藝術情感。爲什麼說互聯網讓音樂學習從淺層走向深刻呢?深度學習理論告訴我們,無論哪種藝術技能,練習不低於一千小時可以達到熟練程度,練習不低於五千小時才能成爲行家或者專家。藝術素養的獲得需要泡茶式的滋養,沒有任何一種藝術素養的提升是可以輕易造就的,中國古人把這種素養的習得叫作“浸潤”,更有“含英咀華”的說法。因此,深厚的音樂素養不是在幾節音樂課上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更多時間與毅力的磨鍊、浸潤和內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學習正好適應了這樣的需求。

不同於以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藉助強大的互聯網平臺下載所需要的學習素材,並使用音頻播放器、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反覆地聆聽、練習,盡情地徜徉在音樂的河流裏,讓音樂隨時隨地成爲自己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樂素養在浸泡式的環境中潛滋暗長。

當然,網絡學習雖然具有很多優勢,但教師在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時,仍然要對學生經常進行網絡學習價值觀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幫助他們有節制地上網、有選擇地吸收,避免有害內容的侵蝕。

三、微視頻裏有魔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短短的微視頻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繽紛的音樂世界。例如,課堂上,教師想用一段師生活動的短視頻作爲教學課件,就可以抓住最佳時機用手機錄製並保存,然後將視頻通過大屏幕播放出來,使學生的個人活動成爲大家評價分析的教學片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爲了找到這樣一個課件,過程煩瑣,費時費力,成本高昂。現在,只需教師用手機拍攝,及時有效,方便快捷。這種實時性的教學手段,能夠高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在緊緊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微視頻,側重於我們加入創作的元素,或者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原創,或者是師生排練的片段。我們講視頻,不要動不動就是從網絡上搜集一段,那樣的話,很難適應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很難讓學生喜歡音樂課。我們在平時會進行很多的排練,包括課堂上的演出片段,錄下來適度編輯之後,用來作爲共同欣賞、共同分享、共同評析的材料,效果很理想。試想,學生排練了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上,他們並沒有機會以一個欣賞者的眼光來審視自我。但是現在,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他們在視頻中看到自己在演出、排練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時,就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可能通過對比而發現同學的優點,等等。

由此,他們會以更認真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優缺點,不斷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並在這一過程中真實地獲得驚喜、靈感、體驗和評價,從而在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下加深對音樂的理解。由此可見,這類素材對於我們的教學來說才最有價值,也最有意義。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適宜情境,可以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產生積極的主觀體驗。但事物是辯證的,信息技術再先進,它也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如果在教學中背離了“實用、實效、實惠”的原則,頻頻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反而會擾亂課堂教學。所以,我們應該準確把握使用信息技術的“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有機融合所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完善,爲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也爲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挑戰。未來的音樂教學環境將更加全方位、立體化,網絡信息時代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也將不斷髮展變化。如何使音樂欣賞課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不斷創新,不斷助推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我們在今後教學實踐中應不懈探索的課題。

篇22: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1實現互動教學設計的對策

1.1做好教學準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纔是音樂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將音樂課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學準備是實現互動音樂課堂的先決條件,教師的教具、教材準備的是否充足直接影響上課質量,而在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也直接影響着師生的互動性,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自身特點設置互動環節,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學習任務的設計,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在準備課堂的時候多注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小活動中去,其次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和樂器來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增加課堂的新鮮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和學生科學互動,比如說對唱、伴奏和使用科學軟件爲學生歌唱進行系統打分,這都是互動環節設置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方法。

1.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放鬆享受的狀態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不斷增加對音樂課堂的喜愛,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課堂任務。最重要的是,課堂氣氛是否融洽直接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效果。衆所周知,良好的情緒可以使人發散思維,進行超常的記憶,要在音樂課上實現師生互動,教師就要努力爲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的到放鬆,積極參與到互動環節。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生理心理髮育都還不夠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貪玩好動,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因此,教學活動要立足於國小生自身的發展狀況,學生都喜歡輕鬆、平等、愉快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身心舒暢,思維纔會得到解放,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被調動起來,師生互動教學才能發揮課堂的生命力。教師要讓尊重學生,以耐心、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注意保護國小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另外,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過分限制他們的個性發展,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和諧、尊重、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努力地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爲國小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課堂環境,這樣,不僅學生學的開心,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師生共同參與音樂課。

1.3進行有效地課堂討論,精心設計提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互動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去“一個老師一張嘴,一個黑板一支筆”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音樂課堂,教師要勇敢創新,敢於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建立合作小組,經常以小組或全班的方式展開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課堂,參與教學環節,以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音樂教材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與他人討論、爭辯、思考的過程中更深刻的認識理解教材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精心設計提問也是實現互動課堂的最佳途徑之一,就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教師要重視提問的效果,同時更要注重提問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優化課堂的效果,實現“互動式”的音樂課堂,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積極思考教師的提問,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想象的場景,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又使學生對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學會全方位的欣賞一首音樂。

2結語

互動是聯繫師生的紐帶也是師生交流的橋樑,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互動設計對音樂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把握國小生的自身發展特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中,把提高國小生的互動意識作爲課堂的重點,使國小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爲以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23: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節奏是音樂的構成因素之一,也是人類的生命運動規律的反映,存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音樂的知識領域裏,節奏訓練是它基礎的一部分,是學生學習音樂技能的重要因素。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對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及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習者的音樂創新精神,培養強大的欣賞能力和個人修養。

一、節奏訓練對國小音樂教學的教學價值

節奏訓練對國小音樂的教學具有強大的教育意義,更是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常用的方法,對提高國小生的音樂技能有巨大的幫助。首先,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喜歡和追求。這項訓練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喜歡和熱愛之情,爲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提供了良好保證。國小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很有限的,對一些事情也是三分鐘熱度,而節奏訓練是非常有趣和歡快的,訓練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這樣就可以加大國小生的集中注意力。其次,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音樂才能。學習音樂要懂最基礎的譜子,樂譜是學生進行演唱和演奏的基本,是音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這項訓練能夠幫助學習者牢記和讀懂樂譜,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節奏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掌握音樂的節奏而記住音樂。最後,發展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才能。這個學習階段是保護開發簡單想象能力的關鍵時期,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節奏訓練可以從學生的感官上刺激他們,促進大腦的發育,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運動起來,並通過自己的想象去創造創新音樂。

二、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感知和欣賞能力

音樂的學習是爲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和才能,擁有一定的感知和欣賞技能,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素養。利用節奏訓練進行國小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同遊戲相結合,這樣比單純的節奏訓練更有教育意義,對學生的感知和欣賞能力的提升更具有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挑水的遊戲,一邊放音樂一邊讓學生跟着節奏裝水、運水,不同的環節可以播放不同節奏的音樂,包括最後挑水成功後歡呼慶祝的時候也可以播放一些歡快的曲調。這樣反覆的練習,學生們在遊戲中增加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對音樂知識中不同音符節奏掌握牢固。再者,教師還可以進行聲音模仿的遊戲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感知度會更高,模仿起來會更容易和成功,模仿小貓小狗的聲音、風雷的聲音等等,增加他們的節奏體驗,提升他們的感知和欣賞能力。

(二)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是主要教學的內容,有利於增加他們的自信,積極的表現自我和表達自我。學生能夠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情感時,就能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快樂,享受美好的時刻。利用節奏訓練開展國小音樂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隨着音樂的旋律做自己想做的動作,即興發揮。教師可以站在中央彈奏音樂,讓學生們圍城一個圈,跟着音樂開始扭動自己的身軀,當教師彈奏一些有故事內容的音樂時,學生們的動作就會增多。比如教師彈奏藍皮鼠和大臉貓的音樂時,學生們就可以模仿小貓和老鼠的動作,彈奏幸福拍手歌時,學生們更是可以隨着節奏一起拍手跺腳。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節奏,讓他們盡情的表現出來。

(三)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後,通過不斷的探索所發掘出來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能力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積累,學生們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地練習,漸漸就會發揮出自己的創造能力。利用節奏訓練進行國小音樂教學,教師可以用組合搭配的遊戲來鍛鍊學生的創造力。音樂組合就是教師列出幾個不同的音樂節奏,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討論,之後編出自己的組合,最後由學生自己表演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接龍的教育遊戲鍛鍊他們的創造力。教師可以首先給出一個音樂節奏,讓學生們按照這個節奏進行創作,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綜上所述,節奏訓練對培養國小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應當得到教師們的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樹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更新自我教學意識,另一方面要不斷的加強自我的教學能力,針對國小生的需求開展節奏訓練。有效的幫助學生激發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小靜.探索多聲部節奏訓練,讓孩子擁有豐富的立體節奏感———國小音樂課堂多聲部節奏訓練的探究[J]學術評論,20xx.06

[2]蔡雯.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J]音樂時空,20xx.03

[3]袁芳,王卓.淺析如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音樂時空20xx.03

篇24: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在較少的課時之內,讓學生的音樂素養獲得更明顯的進步,這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課題。在提高國小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上,國小音樂教師要立足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活動,同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專業素養。

【關鍵詞】國小音樂;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爲音樂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有效性的不斷提升,也是提高音樂教學學科地位的重要途徑。同時,更重要的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音樂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際上也是爲了給學生減負,給學生未來人生的發展提供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因此,如何提高國小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爲,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一、教師要重視備課工作,將備課環節做紮實,做牢固

通過在國小音樂備課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師就可以將教學設計有機滲透到整個教學環節中去,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安排,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更多音樂素養的薰陶。音樂這門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非常密切,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同時,在備課環節中要注意把對音樂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課堂教學具體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嚴格按照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等相關教學原則,結合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同的知識經驗以及不同的個性,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課程的設計做到科學化條理化。教材是備課的主要依據,所以,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進行教學改革。備課的過程中,也要參考以往的教學經驗,將以前教學中好的經驗,融入到新的課程當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現的問題。

二、國小音樂教學要充分聯繫學生實際,開展分層的因材施教

學生的音樂素養是不同的,爲了真正照顧到所有的學生,讓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上都能學有所獲,教師要注重開展分層次的教學活動。國小生由於家庭的成長環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學生家庭比較重視學生的音樂培養,經常給學生一定的輔導,有的從小就已經在家買了鋼琴,並請專業老師進行輔導,有的對音樂從小就有天賦,在幼兒園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另外,還有很多的學生在音樂方面沒有什麼基礎,他們接受能力比較弱,基本的樂理知識也非常缺乏,在音樂的課堂上,他們的信心也相對不足,所以在這樣學生水平層次不齊的情況下,教師既要照顧到全體,又要照顧到個人。例如,學習舒伯特的《搖籃曲》,對於基礎一般的學生,讓學生聽音樂的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美感;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可能早就練習過這首音樂,就可以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這首音樂的主題,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從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也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儘快追趕上來。

三、優化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導下,高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具體指導,所以目標一定要明確,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標明確,可行性強。在以往的教學中,音樂教師經常會感到,教學目標,如果處理的不夠清晰,在教學環節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標而感到慌亂,也容易出現目標早已達成,而課堂時間還有很多冗餘的情況。傳統的教學目標設定是以知識傳授爲中心,以解決若干個知識點爲教學的具體目標,然而這樣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自身感受,這樣的傳統目標設定,讓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他們甚至會對音樂課堂的興趣逐漸降低,所以,音樂教學目標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處罰給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音樂學習環境,讓學生對音樂課堂保持持久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的進行音樂的學習。

四、在應用課堂上,要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語言和表情動作等與學生進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夠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用更加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感到更加快樂,他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自然也會提高。語言的趣味化生動化,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師要在平時多下功夫。要幫助學生用更加通俗的語言去理解音樂的基礎樂理知識。要從學生的用語習慣角度,多用一些學生經常使用的習慣用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要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中的信心。也要通過語言的幽默化特點,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薰陶。在音樂教學中,經常需要學生自主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去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主動與他們交流。對學生的情況瞭解越多,就越能夠爲學生設計更加有效的課堂。

總之,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視備課環節,也要重視課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環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教學創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具體的教學理念和目標,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吳海芸.國小音樂有效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1.

篇25: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隨着國小藝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理念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而音樂是一種非語義性的信息,是一種非具象的藝術,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帶有模糊性。因此筆者認爲要實現音樂的有效教學,關鍵之一既是在歌曲教學中讓學生感情融合進詩情畫意的情景中。音樂課如何由淺入深、由遠到近、由具體到抽象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在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做了以下初步探究:

一、引導啓發想象

先讓學生聽—些直接模擬的音響,如鳥 的鳴叫,汽車的滴滴聲,海浪聲等音樂模擬聲,引導學生想象。這些熟悉的自然音響,他們一聽便能理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很有成效。然後從學生生活出發,啓發學生想象,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容組成音樂欣賞,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教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可先在多媒體中出示一幅圖片:在茂密的森林中,有大象、黑熊、小鳥、白兔;然後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看圖,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形象相聯繫。一般學生都能想象出“小鳥在樹林中唱歌”、“大象甩動着長長的鼻子在草地上走動”、“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摘蘑菇”、“笨重的大黑熊在吼叫”等動人情景。這樣反覆聽反覆講,就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低年級的音樂課本都有插圖,教師教學時要充分運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音樂形象。如老師彈奏後可問學生:“你們聽了這段音樂好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使學生的思維隨着音調的起伏而加深聯想。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會說出各種各樣的聯想,課堂教學的氣氛也隨之活躍。在鼓勵學生想象時,還要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歸納小結,這樣使學生感到歌曲並不是看不見摸不到的,而是有趣味的“活動圖畫”。在《木偶的步態舞》欣賞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歡樂情緒和愉快情感。在這兩個環節中筆者更注重學生聽後的自身感受:有的學生覺得小木偶是不想練琴溜出去玩後發生了一些事情,有的學生認爲是小木偶第一次來到主人家參觀主人家房子時和名貓之間的故事……總之每個學生經過啓發後都有自己的理解,雖然不是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但筆者也給予了肯定。

二、語言表述形象

在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根據聽到的音樂展開豐富的聯想,還要啓發他們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學會用準確的語言來描繪自己所感覺到的形象。如教唱人音版《小雨沙沙》這首描繪大自然風景的歌時,要啓發學生聯繫生活的感受議論、想象:唱了這首歌后面前有沒有出現一年四季“雨”的畫面?你能用一句話把你想象的畫面講給大家聽嗎?學生紛紛回答:“春天的雨,像千萬條絲線從天空飄灑下來,沙沙沙沙,就好像誰在撥動琴絃”;“夏天下起瓢潑大雨,天地間像掛着無比寬大的珠簾,雨水嘩嘩地流着”;“秋天的雨,帶着涼意,唰唰唰唰,把空氣過濾得格外清新”;“冬天的雨,是紛紛揚揚的雪花,給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白地毯”……

這樣透過孩子們的眼光,勾畫出一年四季“雨”的不同聲音和形態,充實了學生的感受,使學生把《小雨沙沙》這首歌曲唱得感情充沛。在教唱《搖船調》這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時,可以採用聽範唱、讀歌詞、再聽範唱的方法,讓學生思考並回答“這首歌寫的什麼?”“是寫小船兒出發了,要去美麗的臺灣島”,一個小朋友搶先回答。

“這首歌,在我的想象中是這樣的:藍色的大海,風平浪靜的海面,小船揚起風帆,飄向美麗的臺灣島,又載回了臺灣的小朋友”……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訴說着自己的激情。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有助於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真是一舉多得。

三、渲染詩情畫意

爲了運用形象的語言對歌曲的藝術境界進行具體的描述,筆者在教《大海搖籃》一課前,設計瞭如下導語: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邊有多麼迷人的景色啊!在海濱游泳,在海灘散步,可以興高采烈地拾貝殼,可以興趣盎然地觀日出……藍天和大海在遠處相連,海面上白帆點點,海鷗自由地飛翔,交織成一幅幅多美的側面。經過如此渲染,誘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而後,筆者讓學生觀看了一系列彩色的海濱圖片,加深學生對歌曲藝術境界的理解。

再如《拍手拍手》是一首歡快流暢的歌曲。根據歌詞的特點,曲作者將旋律寫成兩個樂段,並採用了領唱與副歌交替出現的形式,領唱部分比較自由,帶有敘述性副歌部分配上二部合唱,呈現出歡快的場面,情緒熱烈較有聲勢。在音樂的薰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讓學生引申理解,加上歌曲本身歡快的節奏,力度的變化,更好地調動國小生的積極性,他們能夠很有節奏的爲歌曲拍手,完成間奏,細膩地抒發了孩子們的情感。

四、領悟音樂真諦

兒童歌曲的體裁是豐富多彩的,爲了表現出完整的思想內容,塑造一定的音樂形象和體現感情,自然會運用不同的音樂結構形式。而旋律的發展、變化、高潮的出現和歌曲的藝術形象之間都有着密切的關係。音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旋律中,也常常藉助於節奏、和聲和織體等方面,前呼後應、時急時緩、有強有弱才能生動地體現音樂形象。

如《金扁擔》節拍的變化,第一、三樂段四三拍,活潑跳躍而富有舞蹈性,描繪汽車進山寨的歡樂情緒,第二樂段四二拍,形成對比,舒展而富有歌唱性,描繪大路寬廣美麗。這使整個歌曲既統一又有對比,既優美動聽又適於載歌載舞。

又如《時間象小馬車》中,讓學生認真體會小馬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的節奏變化,啓發學生髮現聲音變化的逐漸性,並導出“漸強”、“漸近”兩種記號,並引導學生用它們來演唱歌曲,指導學生髮揮創新精神爲歌曲伴奏,並在課後讓學生探究本次課的內容,讓他們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五、結語

總之,老師每教一首歌曲都要通過理性分析,展開形象思維,先把握音樂形象,然後引導學生在聽與唱中展開想象的彩翼,再現歌曲描寫的具體情景,使學生情緒飽滿、體驗豐實,逐漸提高感受能力。讓我們像有經驗的導遊那樣,悉心引導學生去探幽尋美,啓發學生自己去採掘美的智慧花朵,讓孩子們幸福地歌唱,讓孩子的感情觸合在歌曲的詩情畫意之中!

參考文獻:

[1]孫睿,孫暾.有效教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基礎教育,20xx,(01).

[2]黃纓嵐,從評價中反思有效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xx,(06).

篇26: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作爲一種藝術,它來源於我們的實際生活與勞動中,同時它又高於我們的現實生活;音樂可以慰藉人類的心靈,影響人們的生活。音樂教學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門功課,是一種興趣,是一種教學啓蒙……音樂是講究節奏的,它是必須要靠一定的節奏來把音樂精神表達出來,所以學習音樂節奏對於掌握音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國小音樂教學的節奏訓練對於國小生的音樂感覺以及音樂啓蒙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國小生的健康成長以及他們的未來是有很大意義的。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應用研究

一、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定義

在當代社會,隨着我們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與落實,我國的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爲主,提倡當代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麼作爲新世紀的國小生,作爲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更要全面的發展。國小音樂作爲一門啓蒙課程、作爲培養孩子音樂興趣的一門課程逐漸被很多家長所認可和接受,它已經走進每個地區、每個學校,讓更多的人所接受。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是很重要的,它也是我們學習的音樂的首要內容。節奏是我們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要通過節奏表達出來,對音樂節奏的掌握有助於國小生很好的學習音樂,那麼什麼是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呢?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是指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首先要掌握音樂中最基礎的知識點———音符、節奏節拍,即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等以及不同節拍、不同節奏,對這些音符和節奏的反覆練習、反覆實踐,期望所達到的程度。節奏訓練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做好節奏訓練,爲我們學習音樂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目的

1.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能夠使音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教學,國小音樂教學首先讓國小生掌握基礎音樂知識、音樂的構成、音符的分類、不同的節拍等,其次在進行反覆練習、反覆訓練,這樣能夠使國小生熟練、紮實的掌握音樂中的節奏,這樣不僅國小音樂教師能夠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國小生也能夠順利的掌握音樂節奏知識,學好音樂這門課程。2.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能夠對國小生有所啓迪。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能夠挖掘出國小生的音樂天賦,爲他們的人生髮展道路指明方向;節奏訓練還可以挖掘出國小生其他方面的天賦,比如記憶力、注意力、集中力等等,培養國小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節奏訓練還可以對國小生的其他學習以及生活帶來啓迪,比如通俗易懂、耳熟能詳的節奏能夠愉悅國小生的心情,而且還可以豐富國小生的業餘生活,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爲他們學習其他科目也帶來積極的影響。

三、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結合生活訓練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來進行節奏訓練。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我們要通過眼睛來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觀察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來發現美好的事物,然後通過一些音符和節奏來表達這些美好的事物,這樣不僅能夠鍛鍊了我們的觀察能力、注意集中的能力,而且對音樂節奏進行了訓練,音樂節奏的訓練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方法是很有意義的。2.通過一些體能或者是體育活動來進行節奏訓練。體育和音樂都是屬於藝術一類的,它們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聯繫,體育活動可以爲音樂節奏訓練提供一個良好的保障,強健的體魄對我們的節奏訓練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有助於我們在進行節奏訓練的時候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們在體育活動中區滲透音樂節奏的成分,在音樂節奏訓練中去考驗我們的體能,它們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

四、結論

音樂來源於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它反映着我們的實際生活,同時也傳達着人們的一些精神,也激勵着人們的行動;有時它既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同時也體現着我們要實現的目標。音樂節奏也是來源於我們的勞動中,不同的節奏、不同的節拍反映着人們不同的生活狀態。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旨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孩子適應社會不同挑戰的能力,提高孩子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嚮往,促使孩子向德、智、體、美、勞方向全面發展,所以我們作爲國小音樂教學者要認真對待我們教學過程中的節奏訓練的教學任務,爲祖國培養棟樑之才。

參考文獻:

[1]蔡雯.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J].音樂時空,20xx(03).

[2]王玉羣.論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法[J].教師,20xx(34).

[3]陳奕萍.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國小),20xx(01).

篇27: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育,人們對藝術的追求無窮無盡的。國小合唱教學,是一種集體性很強的聲樂藝術,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不僅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陶冶人們的審美情趣,它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根據在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積累的教學經驗有了些新的思考,與同行們共勉。

關鍵詞:合唱;思考;音樂課堂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集體生活是學生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推動力,爲兒童發展所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身是一個悲劇。”因此,國小音樂課堂中合唱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形式對國小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現行的音樂教材中有許多的合唱歌曲,這些歌曲的題材廣泛,風格各異,其中還有很多深受學生喜歡的兒童合唱歌曲。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些寶貴的資源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個聲部,把合唱改成了齊唱,有的乾脆不教了。我認爲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很多原因:教師對合唱教學缺乏認識,教學環境的限制……但主要的還是教師對合唱教學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長期以來形成了惡性循環,使教師和學生對合唱產生了畏懼感,最終導致放棄。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儘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羣體意識及協作、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合唱教學,堅守“音樂課”這塊空地,普及合唱藝術,從而讓學生在合唱教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羣體意識、合作能力等,對此我以班級爲單位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根據學校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開展了合唱教學的研究。

一、興趣培養

學生所處的音樂環境會制約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各種影視、廣播等音樂媒體,流行音樂一直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學生聽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兒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別說是優秀的合唱歌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喜歡合唱呢?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合唱有了興趣,他們才能自覺地唱好每一個音符,領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通常以興趣入手,對同一首歌進行合唱與獨唱的對比欣賞,通過欣賞讓學生體會到合唱帶來的巨大感染力。還向學生介紹優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黃河大合唱》《藍色多瑙河》等等。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還經常在課堂上有計劃地進行簡單的合唱訓練,例如,拿到一首可聽性、可唱性較強的歌曲,我通常從節奏入手,過渡到分聲部視唱旋律,從簡單的輪唱再到兩個聲部的演唱,循序漸進,達到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實踐中反覆摸索,對一些簡單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改編成合唱歌曲讓學生來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參加了寧波國際童聲合唱節,觀看了他們的現場排練,使我對合唱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在以往的合唱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擡頭、挺胸、收腹,造成了學生緊張的狀態,而他們的教學中老師特別強調的就是學會放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本沒有強調他們擡頭、挺胸、收腹,反而讓他們跟隨來勢做各種姿態有趣的動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調動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在放鬆中激起了對合唱的興趣。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我也經常使用這一招,使學生學習得以放鬆,爲唱歌做準備。

在合唱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呼吸習慣的培養,我會把孩子們帶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媽媽帶着同學們去逛公園,看公園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樹,同學們的眼睛都來不及看,突然,同學們看到了一位小時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時間沒見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同學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指導學生用驚訝、驚喜的表情(無聲的“ha”,自然、放鬆、張開,以口腔吸氣爲主,口鼻同時進行的快吸動作)進行表現,每次從意境引入着手進行驚喜、驚訝表情訓練,把它熟練成一種無意識的習以爲常的吸氣動作,指導孩子們在歌唱時運用這種驚訝、驚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純粹的吸氣動作。

培養孩子們合唱聽覺習慣,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通過聽音、聽節奏、聽旋律等步驟加強聽覺訓練,建立合唱聽覺習慣。訓練開始,我指導學生從要求自己怎麼唱的關注點轉移到集中聽自己歌唱的聲音上來。接着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唱前先明確兩個聲音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過琴聲給予的和聲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

在教學中,合唱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們走過的成長道路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音樂老師耐心地進行訓練。

三、輔助形式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最基本的藝術功能就是表現情感,表現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徵。但是音樂又是比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間,能夠表現最複雜、最深刻、最細微的內心世界,這些情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現的。

傳統的合唱形式以唱爲主,不能充分表現出音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因此我們必須在音樂作品的內容中加入恰當的舞蹈、打擊樂。在日常的班級合唱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加入打擊樂或者簡單的律動,對合唱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在教唱二聲部歌曲《小白船》時,先讓學生分聲部用豎笛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着合奏,然後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個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有步驟的過渡,合唱的音準問題大都比較好地得到解決。

四、教學細節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課堂上如果單項進行合唱學習終究會將學生引入一個死衚衕,我們的合唱教學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他們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

1。根據合唱歌曲,設計教學環節

好的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步步滲透,把雙聲部的教學設計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級《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兩個聲部的訓練,設計成學生模仿壯族的對唱“小――妹――”“小――弟――”。

2。根據學生實際的演唱能力適當進行“合唱教學的加減法”

3。合唱教學時,發揮音準好的小老師的特長

一個教學班裏,總有音準特別好的學生,同樣,也有特別不好的,而大多數是居中的,要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我是這樣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級某一課時,第二部分的合唱雖只有一個樂句,但集體唱還是出不來效果,這時學生們自發地選出6個小老師,請他們爲大家表演合唱,同學們終於能夠聽到純淨的和聲,教室裏可安靜了,接下來大家就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分成兩個聲部認真練唱。最終的結果還是不準!但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聽覺的積極的訓練。

五、自身修養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養高了,處理歌曲纔會得心應手。反之,教師自身修養不高,對合唱不感興趣,則會影響合唱教學的展開。關於這一點,我們音樂老師應多向專家請教,可以多聽音樂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

香港的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曾經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合唱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只有從國小階段對學生進行以合唱的基本學習和訓練,真正普及合唱藝術,才能夠使下一代的音樂素質得到整體性的提高,繼而推動學生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

篇28: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多元文化對國家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在國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多元文化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於音樂有較好的賞析能力,還要培養他們對於音樂的文化認知水平。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增強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瞭解,加強學生對於音樂背後的多元文化有更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多元文化;國小;音樂;教學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多元文化已經成爲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元文化融入音樂教學的滲透也已經是一種必要和趨勢。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性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不能只是單一的教學生簡單的音樂技術,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多種類型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更加認真的體會音樂中所包含的多元文化。

1國小音樂教學內容中的多元文化

在國小音樂課堂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首先就要從教學內容中滲透多元文化,教學內容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音樂課程教育中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從教學導入的環節滲透多元文化,國小生的性格特徵較爲開朗活潑,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都比較難以集中,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加入多元文化教育,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多元文化,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還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多元文化。例如,筆者教《七個小兄弟》時,在導入環節用這個歌曲的伴奏進行導入,引導學生一起跟着節拍拍手,然後問學生還記不記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學生們回答記得,然後再問學生最喜歡裏面的誰,學生們會回答很多不同的答案。在此時滲透進入多元文化的教育,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小矮人們的團結、友愛、真誠、善良的品質,其實在音樂的王國中也有“七個小矮人”,引導同學說出音樂的七個基本音符。教師可以順着學生的思路往下進行教學,告訴學生有一首專門給七個小矮人寫的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很大的提升,會對這首歌產生非常大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活動中滲透多元文化,像在學習一些有關動物、風景的歌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這些動物或風景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表現,讓學生對世界多元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綜合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增強對於多元文化的認知。

2國小音樂情感體驗中的多元文化

音樂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體驗對於音樂的學習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讓學生在體驗音樂中所表現的情感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不斷的讓學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和素質,陶冶情操。例如,在學習《娃哈哈》、《我愛北京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都可以在培養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的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美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這些歌曲的背景搜索,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寫作背景,從而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蒐集到的背景知識在課堂上進行溝通、交流,既增加了學生搜索整理資料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搜索的過程中更好的感知歌曲的創作背景。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視頻,不斷的深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展現一些自己擅長的樂器,既能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的展現自我,又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課堂快要結束時,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歌詞的創作,來抒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這樣的課程不僅能讓學生很好的學習了音樂的基礎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收穫豐富的多元文化知識,讓學生的音樂鑑別和創作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3國小音樂教師素養中的多元文化

教師自身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對跨文化知識的瞭解程度,對音樂課堂中的多元化教學有決定性的影響。現實當中,許多國小教師的音樂專業知識底蘊並不豐厚,對各種音樂文化的解讀能力也就參差不齊,這樣一來,一旦課本上出現的知識正好是該教師的短板,那麼教師就無法爲學生透徹的講解,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這種模棱兩可的教學方式就使得音樂課堂的多元化教學處於落後狀態。所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就是提升多元化教學最直接的手段。教師應加強對各種不同音樂文化,音樂背景的瞭解,上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圖片等更直觀的表達形式向學生們展現出一種音樂較爲完整的背景。這種方式不僅拓寬豐富了教師的知識面,增強了教師的綜合素質,還發掘了新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效率。教師要不斷的增強自身對於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通過自身的學習在課堂上感染學生。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講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足準備,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不要過難或過易,要恰當的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教育,讓學生的理解和認識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國小音樂課程是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音樂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對音樂知識有一個基礎性的認知,還要通過音樂教育更多的認識多元文化,爲今後的學習做充分的準備。教師要讓學生對多元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用開闊的心態看待事物,培養學生建立起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體驗,讓學生在今後的音樂學習中或音樂背景文化的認知中更加懂得如何更好的去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參考文獻

[1]厲萍.多元文化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9):182.

[2]陳樂平.多元文化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J].音樂大觀,2014,(3):129.

篇29:國小音樂教學的論文

關於國小音樂教學的論文

摘要:國小音樂是對國小生進行美育的關鍵課程。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國小音樂也需要提倡現代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文章具體論述了提高國小音樂教學有效性的五個策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掌握好課堂教學節奏;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激勵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國小音樂;有效性;策略學習

音樂不僅能讓國小生學到知識,還能讓國小生身心得到放鬆,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給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化,傳統的國小音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國小音樂教學亟須改革。國小音樂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開放性的音樂課堂氛圍,積極拓展教學資源,爲國小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使國小音樂課充滿生機與活力。

作爲國小音樂教師,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音樂技能和興趣的培養,寓教於樂,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挖掘國小生的潛能,因材施教,提高國小生的音樂素養。但是,當前國小音樂教學還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沒有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國小音樂教學有效性就成爲了每一名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根據實際教學經驗,筆者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談談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

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國小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在音樂課堂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好地配合教學。國小生活潑愛動、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挖掘國小生的潛力,激發國小生的興趣。同時,國小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所以,我在教學中會積極主動地與國小生做朋友,在教學中和生活中多關心他們,讓國小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得到情感的昇華。師生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學校裏探討的話題,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若能建立起一種充分體現師生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音樂教學必將有新的發展。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會使我們體會到國小音樂教學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的講述,而是體現在師生間互相啓迪、激勵上。音樂教師要注重對國小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新的學習方式,培養國小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掌握好課堂教學節奏

在上課之前音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因爲課前準備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在課前,國小音樂教師必須確立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同時還要緊扣音樂教材,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突出重點。音樂教師必須對國小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詳細的瞭解,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怎樣讓國小生思維活躍起來”。只有圍繞教學目標,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掌握好教學節奏也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要善於觀察國小生的一舉一動。當所講授的音樂知識較難時,教師必須詳細地給國小生講解,直到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掌握。通過教學實踐可知,國小音樂課要充分考慮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做到動靜結合,合理調節課堂氛圍,使音樂課充滿美感。

三、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時期,音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手段,對反饋的信息及時解決,使國小生逐漸養成終身學習音樂的好習慣,促進國小生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教學的魅力並不在於傳授多少知識,更多的在於激勵、鼓舞學生。我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對音樂後進生更加關心。由於每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在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會伴隨着音樂遊戲和表演等方式,以此提高國小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了“教”的有效性,更體現了“學”的有效性。國小音樂教師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訓練來應用到實踐中。在課堂評價時要注重激勵的作用。如當學生對音樂知識比較感興趣時,我會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和創新,挖掘自身的潛力,喚起自信;當學生對音樂知識感到厭煩,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會引導學生不要放棄,向優等生學習,從而提高對音樂的喜愛程度。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普及,給國小音樂教學帶來了便利。因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國小生思維簡單,經驗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所以音樂教師要注重增強國小生的學習慾望,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直觀清晰地開展輔助教學。比如在唱歌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歌曲中描繪的景色、人物、活動等展示出來,讓國小生在學唱歌的同時也能得到美的體驗。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教師應該把握好適度原則,科學合理地輔助課堂教學。國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國小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爲國小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由於國小音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在課堂中完成,因此,音樂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活動方案,給國小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就能極大地拓展國小生的知識面,並給國小生以鼓勵和幫助。傳統的國小音樂教學通常以課本教學爲主,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爲了改變音樂教學的現狀,我在實際工作中鼓勵國小生成立音樂學習小組,發揮團隊的力量,讓每個國小生可以在小組中快樂地成長。課外實踐還可以充分鍛鍊國小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體觀念,淡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國小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總之,提高國小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情感交流,促進高效音樂課堂的形成。

篇30:淺談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那麼,國小音樂教學方法應從哪裏來呢?

一、從學生遊戲中來

作爲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國小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國小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於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國小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徵,是能將其運用到國小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國小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爲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着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着,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於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啓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爲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裏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裏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後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着,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國小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複講解,反覆示範”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麼辦?爲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後照着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爲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後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國小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覆練習幾遍以後,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裏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爲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它說明了:合唱並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國小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說: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國小音樂教育事業。因爲,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爲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爲“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國小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篇31:農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農村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和教育創新的今天,農村國小音樂教育由於受社會音樂環境的影響,其審美取向的偏差,人文關懷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顯出來的技術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漸成爲不爭的現實,不僅左右着國小音樂教師的判斷與選擇,而且關涉正常的教學活動及其育人效果。因此,農村國小音樂教育如何才能適應變遷的社會環境,在目前教育環境下強化音樂教育的功能,發揮音樂教育作用,便成爲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思考和重視的首要問題。下面我就此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聽賞能力

音樂教師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學唱歌曲,偶爾有聽賞的任務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難的。首先,他們所擁有的資料很少;其次,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欣賞。這樣,他們就不喜歡上聽賞課,所以老師們常常省去了聽賞的部分。我通過不斷在平行班的教學嘗試中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1、身臨其境

意境是美學的核心範疇,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在我們周圍,有着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如《野蜂的飛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聲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沒有反覆的聽、鑑別、訓練,聽覺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農村學校周圍有着廣闊的活動環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學校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田間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禾苗的聲音,聽各種農機具的聲音,聽各種勞動的聲音;佈置一些課外作業,如下雨時紅薯地和玉米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麼不同?記憶並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

2、借景生情

音樂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聽覺享受。更爲奇妙的是,這些音符的組合竟能時時撥動着人的心絃,也能把你帶進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歡快的音樂之中,少了幾分憂傷,多了幾分快樂地笑聲,直到一個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樂欣賞課《小儺面》時,我出示仫佬族的風土人情景圖,在歡快的歌聲中把學生引入少數民族的原始世界,讓學生細細體會作者歡快的心情,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多瞭解少數民族的音樂和原始文化。讓學生通過帶面具反覆感受歌曲的快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同時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勵表述

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大致分爲音樂審美直覺、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審美昇華三個階段。欣賞者必須通過親身聆聽音樂,直接接受音樂信息,獲得直觀審美感受。特別是在音樂審美體驗階段後,欣賞者處於一種主動的狀態,是一種積極的再創造活動。想象、聯想和情感在欣賞審美體驗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欣賞者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實現了客體與主體的融合,與音樂作者發生了情感共鳴。這是更高層次的欣賞,是欣賞的深化。由於學生的水平有限,特別是農村國小生接觸面較窄,而且語言能力低,我對學生表達不做任何規定,可以不用專業術語,也不分對與錯,只讓學生談自己的真實認識與感受,重在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不論學生說得好不好,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二、音樂課欣賞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當代世界大小民族約有兩三千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加上各國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樂,現代音樂呈多元化是客觀存在的。就我國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音樂都不盡相同,我們想通過某人的演唱或演奏來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樂的體載、演奏形式,演唱特點的多樣化,都決定我們不可能親身親歷。這時,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爲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國小生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特別喜歡動畫形式的音樂作品,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我們的音樂課形式多樣,上得有聲有色。例如動畫片《獅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現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讓學生分析音樂情緒的變化在片中的運用。音樂隨生動的情節而變化,加上漂亮的畫面深受學生的喜愛。多媒體的運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爲了提高農村國小生音樂欣賞的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突出所欣賞音樂作品鮮明的基本形象,確定“聽”的內容。

二要重視生動形象的歌詞,明快的節奏,符合樂曲主題的解說,並以此選擇不同的“聽”的方法。

三要合理處理欣賞與學生活動之間的關係,側重積累聽覺記憶和欣賞經驗,積極進行教師演示“說”和學生表述“說”,引導學生將欣賞到的模糊的音樂感受“說”出來,深化欣賞,將欣賞“進行到底”。

實踐表明,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處理好了這幾個方面,音樂欣賞教學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