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師教學論文(精選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篇《國小教師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教師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教師教學論文(精選5篇)

篇一:國小教師教學論文

國小教師教學論文

【摘要】

如果說人生教育體系是一座高樓大廈,國小教育則是大廈的根基。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既爲人生髮展奠定基礎,也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國家需要的各類人才夯實根基。隨着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村適齡兒童獲得了基本的學習機會,義務教育給農村國小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但農村國小教育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關鍵詞】

農村;國小教育;困境;對策。

一、農村國小教育現實困境

1、老師隊伍素質仍待提升

相比於改革開放初期,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後,農村國小老師隊伍素質,得到了很好的優化。但是在與城市國小老師隊伍做橫向對比後,仍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農村國小老師隊伍素質不高、老師人數不足等諸多問題。首先是老師隊伍的學歷總體水平較城市國小爲低,雖然農村國小老師招聘已經納入到事業單位統一招考中,但是仍然以大專或普通二本高校的學生爲多,因此在教學綜合水平上仍然存在基礎不過硬等問題。其次,老師人數不足,有的學校,語文和數學這樣的主科還是由一個老師擔任;一個老師擔任兩個或兩個以上班級的班主任,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難以想象,一個人怎樣應對這麼繁重的工作。農村國小教育仍然以語文、數學等文化課教學爲主,英語、音樂、美術以及各種其他類型的興趣班等開展水平不高,對於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助力不夠。哪個校長不想讓學校辦學搞得豐富多彩,究其原因,沒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心有餘而力不足。

2、教學資源匱乏

原本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在我國教育界所佔的比例就很大,並且農村的`國小教育因爲地域分佈的不一樣,造成了國小教育在物質條件上的差異,國家的幫扶已經很大的投入了,然而,因爲地域地形條件所限至今有些偏遠地區的校舍都還沒有完整的桌椅板凳,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仍有欠缺。一些地區國小教育的師資力量也還存在不足,近些年來,一些志願者充實到這些地區的教育事業中來,也只是杯水車薪,農村的中國小教育的現狀還很堪憂。

3、辦學條件差

農村教學由於地域環境的差異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許多老少邊區的國小教育質量的下降,甚至一些極爲偏遠的地區辦學能力都不具備。我國全面的經濟建設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可對偏遠地區的農村教學系統的關注還不很到位,與中小型城市的教育發展現狀相比較差距很大,在一些農村的校舍裏見不到一臺電腦,也看不到音樂教學用的鋼琴,在受到地方經濟發展緩慢因素的束縛下,農村國小教學的辦學條件達到了最低限度。這與我們信息發展迅速的城鎮都市相比較,農村的國小教學現狀亟待改進。

二、解決農村國小教學困境的對策

1、提升老師隊伍素質

對於農村國小教育而言,老師承擔着更爲重要的角色,啓蒙階段國小老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能夠對正處於身心發育關鍵時期的青少年產生直接、重大且深遠持久的影響,很多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乃至輟學都與國小老師不無關係。提升老師的專業素質,加強老師的定期培訓,增強老師在德智體美教育等領域的專業技能,爲國小生開設更多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完善農村國小老師的聘任制度,從招聘環節緊把入口關,通過更加優越的條件吸引更多師範專業的素質過硬的年輕老師。同時要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背景下探索城鄉國小老師交流機制,通過城市老師到農村支教等形式促進城鄉老師交流,促進農村老師隊伍的不斷完善。

2、豐富教學資源

農村國小的教學改進要從多方面來考量,首先從農村國小的基本校舍的硬件配備入手,應由教育系統各級主管校舍改造的部門單位與相對應的地方行政主管教育的單位溝通合作,對各分屬管轄範圍內的農村校舍進行細緻的排查,蒐集校舍現狀信息,再有地方行政管理部門有針對性的對農村校舍進行基本資源的配置,要從教育面向所有人的角度對一些地區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根據不同地區和地理環境,對校舍基本建設進行全新的與時俱進的設計和改建。基本教學用具的配備的完善也是關鍵的環節,要與小盒的改建相匹配相同步。農村教學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影響農村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完善農村教學的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對農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員予以相應的政策傾斜,穩固農村老師隊伍,提高農村老師待遇標準,定期對農村老師進行教學經驗的研討,完善農村教學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辦學條件

農村教育的現狀對於我們來說是急需改進的工作重點,每年都有因爲上學條件不具備而輟學的孩子,而且數量很客觀,這需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當然,政府從財政上進行固定的投入是有計劃的,而各級主管教育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從多渠道對農村教育的基本建設進行投入和改造,根據地域地形影響教育開展的一些因素,改善村村寨寨之間的道路交通,以保證學生能夠進學校上課。加大扶持的力度,有效地利用一些教育基金或從省級地區級鄉鎮級的教育經費裏,增加農村教育的比率。可以設立政府部門或個人針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制度,真正做到對農村教育現狀的改善。

結束語

總之,國小教育是我們每一個人最早的啓蒙教育,使我們認知世界最早期的感覺,國小教育是對我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基礎的奠定,完善農村國小老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對農村老師的政策傾斜,增加對農村教育的幫扶,都將是改善農村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碩、農村國小教育現狀及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03):4—7。

[2]李豔玲、農村留守學生學業行爲不良的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7):17—19。

[3]張潔、農村國小老師專業發展狀況研究——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的調查[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3。

篇二:國小教師的教學論文

國小教師的教學論文

本學期,我一改代數學的慣例,擔任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愛講小話,課堂效率極差,針對這種情況,在上課之前我首先整頓紀律,耐心的教育他們,給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要求他們一定要專心聽講,一個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獎品,向誰和誰學習的方式激勵他們。經過教育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講了,還有個別學生有點反覆的現象,管不住自己,我便採取點名提醒的方式。這樣,紀律基本上算是整頓好了。

少數學生還有一個缺點是書寫錯差,做題粗心,錯題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字寫得慢些,寫得工整,格式不對,書寫不工整,一律重新做過,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題還是錯得多,於是我在班上宣佈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語文作業連續十次得滿分老師就獎獎品,這樣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的重新改過,改正確了纔算過關,前一段時間,學生沒有這個習慣,作業錯了未改就走了,或乾脆不交作業,老師一一清查,清查出來嚴肅處理,這樣一來,作業基本交得齊,且學生也有改正錯題的習慣了。

這樣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逐漸養成了,教學工作也越來越輕鬆了。

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重視朗讀、理解和感悟結合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 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今後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篇三:國小教師教研教學論文

摘要:數學教學需要通過正確的路徑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理解數學基本概念,把握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數學思維方式,感受數學美等。一方面,需要正確認識生活與數學、經驗與探究、形象與抽象的關係,同時還要釐清數學知識與數學素養的關係。

關鍵詞:學科本質生活經驗抽象素養

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命題、問題、語言、方法、思想等。教學需要通過正確的路徑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對數學美的鑑賞以及對數學理性精神的追求等。只有這樣,數學課程的價值才能得到凸顯。

一、縷析:

在生活與數學、經驗與探究、形象與抽象的實踐把握中彰顯教學的本質

縷析,析爲絲縷,詳細分析。有時,我們對數學的理解會悖逆數學的本質。諸如,尊重數學教育的現實,卻淪落爲過度實用的傾向;強調數學的雙基,卻異化爲計算技能的崇拜和概念的機械性記憶;重視數學學習的主觀經驗,卻遮蔽了數學的本質精神……縷析數學的本質是數學教師的必修課。

1.生活與數學:生活化與數學化的博弈體現“街頭數學”與“學校數學”的矛盾訴求。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生活感性的成分多,數學作爲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其本質是理性的。數學教學應該從生活和數學的角度出發,給學生提供理性的滋養和人性的關愛。

天安門、飛機、獎盃是軸對稱圖形嗎?從生活的角度學生認爲是,但是從數學的角度看,教材是通過天安門、飛機、獎盃引出對稱現象,再將上述物體抽去非本質的屬性(如顏色、材質),呈現爲平面圖形;對摺後,發現摺痕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這裏有一個從實物到圖形、從立體到平面的抽象過程。準確地說,實物是對稱的,但不是軸對稱圖形。再比如認識平行線的教學,在揭示平行線的特徵後,出現一組欣賞圖片,其中火車的軌道因爲透視的原因,我們看到的筆直的軌道兩邊是不平行的,箇中道理應該在欣賞後加以解說。嚴格地說,生活中並不存在真正意義的“平行”,無論列舉什麼例子,都有不夠嚴密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將生活的實物看作數學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並不是指特定的火車軌道。所以要從本質上引導學生從生活事物向數學原型進行提升。

生活與數學的矛盾概括起來大致有: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生活現象與數學問題、生活事例與數學原型、生活經驗與數學經驗等。數學化是數學的本質,把數學問題囿於生活的範疇容易形而下,降低學習的標準;而把數學問題囿於數學邏輯體系中去推理和驗證又會形而上,不利於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學習數學。合理地把握生活和數學的關係是要掌握好生活化和數學化的度。

2.主觀與客觀:主觀經驗與客觀探究反映學生認知數學的經驗參與和教師教學預設的合理考慮。

數學是人們的一種主觀建構。我們不能動搖數學的客觀性,但我們也應該關注到數學的主觀性。在關注數學事實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數學經驗。讓數學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客觀走向主客觀的結合。

例如a+b=b+a等運算律是不是方程?這是個在教師層面都有爭論的問題,學生大都認爲是,也有人認爲不是,因爲所見方程都有已知數和未知數,並且都好解。其實,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也並非是方程的嚴格定義,僅是一種樸素描寫,沒有明確的外延,經不起推敲,實際上方程應是“條件等式”。因爲含有未知數的恆等式不是我們要研究的方程,就象x-x=0。

學校數學首先是去兒童化、超越兒童化的活動,是去生活化、超越生活化的數學活動。學校數學必然存在脫離兒童主觀經驗的可能性。但學校數學完全脫離兒童主觀經驗是不理性的,有可能導致學校教育的經驗化和抽象化,應該注重數學理性精神和兒童主觀經驗的契合。

3.形象與抽象:抽象數學與形象教學反映兒童認知數學的本質特徵和教學方法的合情選擇。

數學是抽象的,兒童的數學學習是從形象開始並逐漸走向抽象的。從形象化審視課堂教學:數學文本是選擇抽象表達還是形象展示?教學語言是選擇抽象解說還是形象激活?教學手段是選擇抽象隱晦還是形象直觀……國小數學教學應該符合兒童認知數學的特點,讓抽象隱晦的數學知識在隱含數學問題的情境中變得生動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學生的能力。正所謂“詩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文以載道”,而“道”不直說,常借事言之。

教學分數的意義,儘管反覆強調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許多物體組成一個整體,但學生掌握得卻不盡如人意。可以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運用形象性的語言,概括什麼可以當作單位“1”:一個蘋果一塊餅,一噸黃砂一克金。一班學生一排兵,一項工程一片林。

越是抽象的數學越要深入淺出地表達與解說。當然脫離抽象本義的形象教學是空虛和非本質的,離開形象教學的數學抽象則是盲目的。形象的教學方法與抽象數學緊密結合,才能真正抓住數學教學本質。

二、整析:

在工具與思維、學科與文化、知識與素養的實踐再認中彰顯教學的本質

整析,整治,取整改與賞析之意。對於數學教學本質的認識應該運用整體思維,引導學生辯證地理解與把握數學的工具性特點;體現數學核心價值的思維性特點;掌握學科數學本質的抽象性特點;人文精神關照的文化性特點;凸顯以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爲主要內容,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意識、數學思維、理性精神和人文素養等。

1.區別“工具數學”與“思維數學”的關係,體現以思維爲核心的數學教學本質的價值認同。

數學是認識世界的思維工具。數學的抽象性有助於我們認識事物的共性和本質,使我們可以通過抽象把實際問題化爲數學問題。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通過數學學會思維,“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意識與應用能力。

比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從“工具數學”的角度可以先介紹量角器,把半圓等分成180等份,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角,分別在內外圈找一找不同的角,然後介紹量角的方法──兩重合一看,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指度數就是角的度數,並根據0°刻度線在內外圈確定量角器的度數。從“思維數學”的角度考慮教學應該讓學生弄清:是否可以通過幾個不同的角(比如幾個10°)去做一個簡易的量角器?爲什麼要把量角器等分成180份?……

2.把握“學科數學”與“文化數學”的關係,體現以滲透爲要素的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判斷。

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包括瞭解爲什麼要學習這一概念,概念的現實原型是什麼,特有的數學內涵、數學符號是什麼,並以概念爲基礎判斷是否能構建概念網絡圖或數學圖式。在掌握數學概念、認識數學符號、理解數學內涵的過程中,通過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與應用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

教學“用字母表示數”,用有節奏的兒歌引入,教師適時指出:這首兒歌中,有嘴,還有眼睛和腿,還要跳下水,弄得挺複雜的,我們先只研究嘴,把兒歌抽出一部分:一隻青蛙一張嘴……念下去沒完沒了,誰有本領將這個問題變得簡單,只用一句話就能表示?有學生說“幾隻青蛙幾張嘴”,有學生說“a只青蛙a張嘴”,還有學生說“n只青蛙n張嘴”。教師適時指出:用一個小小的字母就把青蛙的只數和嘴巴的張數表示得清清楚楚,看來字母的作用還真大呀!誰能把整首兒歌用一句話來表示?學生說: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撲通n聲跳下水。教師追問:這裏的n可以取哪些數?引導學生從具體中逐步抽象,經歷數學化的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理解簡約性的數學特點,感受符號化的數學思想。

3.釐清“知識數學”與“素養數學”的關係,體現以發展爲核心的數學教學本質的價值提升。

“知識數學”體現的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是經過抽象的“非常現實的材料”。一個圓柱形水桶用什麼材料製成,塗成什麼顏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種圓柱形幾何體的存在和它的性質。作爲“教材”的數學要體現“知識數學”這一特點,更要照顧到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把數學教學的目標定位於人的發展,定位於人的文化素養、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做足精神財富的儲備,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讓他們從小在心底深處銘刻數學理性精神,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科學和人文思想,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改變自我。

數學教學是一種外化促內化的手段,教師的作用體現着外化的傳授,學生主體在外力的作用和引導下,把數學問題和數學知識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轉換和遷移,並以圖式、模式的形式儲存於大腦之中。教師不僅需要講授,更需要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問題模式和經驗情境,讓學生悟出數學學習之道,通過數學學會思維。進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理性精神,學會成事成人的生存方式。

參考文獻:

方延名.數學文化導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篇四: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國小數學

一、巧妙利用學生的錯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思維的培養首先是從興趣開始的。我們必須誘發學生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從而調動其學習的內驅力,達到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由於來自於學生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而並非是胡亂編制的,因此,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義。我們應當及時把握學生的錯誤信息,及時反饋,不放過每一次有教育教學意義的錯誤,以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是難事了。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有充分意識到答錯題的學生的錯誤所在,使一個學生的錯誤讓全班學生都吸取了教訓,並加以改正,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極爲有效的。

二、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遊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遊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國小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着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爲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這樣說,絕不能認爲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四、利用學生的錯誤,創設有效情境,培養學生髮現意識

數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認知的過程。雖然這些認知都是前人總結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發明,但對於學生來說卻是全新的認知。他們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發現,由一個未知到已知,再從另一個未知到已知,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發揮作用,那就是發現意識。有了這個意識,學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識的源泉和動力。所以,發現意識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忽略。利用學生出現的錯誤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是一種培養學生髮現意識的有效途徑。

五、課前導入新穎獨特,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是授新課,還是練習課、複習課,一個好的.課前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產生探奇覓勝的求知慾,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爲教學創設一種良好的情境。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應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學習討論,讓學生進行自覺地積極地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所提問題採取邊整理、邊刪改、邊示範、邊講解的方法,最後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在充滿熱烈探討的交談氣氛和積極參與思維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識的內容。

六、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第一,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使師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少批評,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適時給予表揚和肯定,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第二,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直觀、形象。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玩具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提問:“剛纔大家看到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玩具?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統計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統計知識的慾望。

總之,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剛強.《國小數學課堂教學》,2004.7.

[2]王明濤.《數學教育教學》,2012.9.

[3]李月球.《農村國小教育教學》,2002.10.

篇五: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和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和發展,但學校教育受社會的影響,受經濟的衝擊,讓學校成爲社會的弱勢羣體,學校的管理得不到應有的發揮,知識與能力的發展受到應試教育的桎梏,爲了應試教育中成績的提高而重視知識,把能力培養放在其次。

關鍵詞:國小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結合今年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和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我認爲,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以下一些細節上入手。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準備工作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於課前的精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於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於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鑽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任教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帶着自己的思考,加強同教研組教師的集體備課,共享收集的教學資料,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訓練點,商討有效高效的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爲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準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在今年的教學中,課前預習,發給學生一份學案,讓學生有目的地預習,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並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進入獨學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進一步重視獨學的課堂檢查。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於學習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課堂實施的有效性

教學準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纔是關鍵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住以下幾個關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應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情正確定位,三維一體的目標落實到課堂應有所側重;其次,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恰當地調整預設目標和生成新的目標,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應有所側重;再次,教師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自我評估。

2、師生角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成長的主體。在常規聽評課中,積極汲取其他老師的優點以彌補自己的缺點,同時,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心得,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啓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放下“架子”走向學生,做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自覺爲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要學、想學、樂學,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有趣地活動,通過聽故事、看資源視頻、做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輕鬆地進入學習狀態。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訴說自己心中所想。在輕鬆、和諧、樂學、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3、教學方式

傳統的課堂,往往只注重教師教法的研究與選擇,有效的課堂教學包括教師科學地教與學生科學地學的兩重標準。語文教學現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我們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法重視教師的引領,較適於比較理性的文章,以導讀之:讀書感悟法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較適於比較感性的文章,較適於對文章的精彩細部進行教學,以研讀之。

4、教學資源

有效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教學資源包括文本資源(教材資源與擴展閱讀資源)、媒體資源以及人的資源(主要指師生的資源)。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師生共有資源的開發,更應重視開發教師自身的資源。

三、自覺反思,提高教學監控行爲的有效性

教學監控行爲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爲。課堂教學監控行爲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整學習方向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進教師自覺形成教學內省力的一種方式。教學監控行爲應該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是在教學活動之後的一個教學反思。

教學監控行爲主要涉及對學生課堂學習實效的監控與對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

對學生課堂學習成效的監控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評價。這種評價首先是一種完整的評價,包括激勵和批評;同時也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評價,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機械頻繁地評價;還應該是一種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指導作用,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對教師課堂教學專業活動的監控,應從自我評價、問題反思、教學重建三個方面來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師反思機制,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評價,一方面個人勤思考、勤動筆,養成教學反思習慣;同時,根據教學情況適時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預案;另一方面加強反思的交流與研討,從反思中得到啓迪和昇華,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