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育教學學年論文(精選3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4篇《國小教育教學學年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教育教學學年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教育教學學年論文(精選34篇)

篇一: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美術教育與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中,對學生實施全面、綜合的素質教育最重要的藝術教育手段。在新課程理念的思想指導下,傳統的教育觀念受到衝擊,也對國小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面臨改革教師首當其衝,國小美術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精神,更新美術教育觀念,深化美術教育內涵;在教師素質的培養、教師角色的轉換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變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

【關鍵詞】國小美術 教育與教學

一、美術課程教育內涵與外延的深化

國小美術教育專業的教育與教學應在“綜合性”上做文章,這種“綜合性”並不是簡單的、雜亂無序的學科知識堆積,而是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學科知識外延的擴展。注重國小美術學科雙基(美術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學習,並在此基礎上拓寬學科知識學習的廣闊度,注重學科知識間相互交叉、滲透、融會貫通,以適應國小藝術教育所要求的綜合素質。

2.美術教育功能內涵的深化。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教育功能也由單純的美術教育向多種教育功能轉變,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課程上應體現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的綜合教育(素質教育)。

3.教師應注重技能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對美術學科內容在教學要求上有了適當的“調整”,淡化了學科的專業技能強度,在要求和內容上進行了“降低”與“彈性”的增強。

二、教師進入新課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1.樹立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教育觀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比較習慣於以教師、書本、課堂爲中心組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美術新課程要求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內在的發展需求和美術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2.掌握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在美術新課程中由於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帶來美術課堂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爲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

三、美術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1.教師走下講臺融入課堂。班級授課制從西方傳入中國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扮演着“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主觀上重視教學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

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素質教育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這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或學生在每個方面都平均發展,而是要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據,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美術課程中,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然後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美術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站在他的身邊,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真誠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

四、由經驗性教學上升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性教學

1.注重現代化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融現代媒體教學於課堂,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練習、鞏固爲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

2.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1)突出美術學科的直觀示範性教學。教師首先通過示範提供給學生繪畫過程的感性認識,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

(2)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

(3)把審美教學貫穿於整個學科美術教學中。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重視美術學科的審美性教育,這對於培養學生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爲、對生活的熱愛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總之,上述四個方面應該貫穿美術教學的始終,要克服過去以技能訓練爲目的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程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力圖改變傳統教育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高國小美術教育質量,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篇二: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一、前言

近年來,我們的課題研究始終圍繞我們的原定研究目標展開進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內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體體現爲四句話:呼喚知識的生命態,彰顯學生的主體位,講究方法的靈活性,拓展課堂的時空度。最初申報“概念教學”課題時,我們也只是打算在小範圍內進行課堂教學方面的研究,但在全體數學老師們的努力下,我們有意識地把本課題作爲學校的總課題時,我們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師們的熱情參與,變得鮮活起來,凸顯出更多的研究價值與意義來。近年來,圍繞概念教學怎樣讓知識活躍起來,讓學生活動來,讓方法靈活起來,課題小組的實驗老師們認真研討探索,達成了“概念教學的過程更應是一種師生共同體驗的生成過程”。

(二)研究共識

“體驗”“建構”“內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氣息的詞彙更多地以一種實踐的積極姿態出現於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的角色任務、師生課堂教學行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內涵得以進一步充實。

(三)探討出一條適合我校實際的概念教學的組織模式

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對於國小生來說,概念教學的過程是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通過一年的摸索實踐,我們初步將國小概念教學模式操作程序分爲五個階段:概念的引入?D?D概念的形成?D?D概念的內化?D?D概念的鞏固?D?D概念的發展。

具體說來我們歸納爲下面五句話: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明確目標。引入是否得法,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而國小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的,因此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求新知的強列興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學的引入環節,我們總結出下列幾種主要引入方法:

(1)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

(2)從舊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間聯繫十分緊密,在學生已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新的概念,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同時又強化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有一個較爲完整的概念體系。

(3)通過計算觀察引入。這種引入通常適用於揭示概念的屬性、基本法則中。

3.操作感知,運用遷移,掌握概念。

感知形象是兒童學習數學的重要一環,也是爲他們打開數學大門的閃光的“金鑰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教師應以足夠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在快樂的感悟體驗中,主動地探究概念的內在本質。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的實驗老師已能主動地從學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學生需要什麼,腦子裏會想些什麼,學好本知識概念的難點在哪裏,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感悟,填充好新舊知識間的空缺,從而主動參與新概念的構建過程。

4.比較綜合,邏輯抽象,促進內化。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學習不應看成學生對於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以一個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新發現與新理解過程,教師的任務就應當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中,我們主要採取了:創設認知情境、設置矛盾衝突、抓關鍵詞、運用變式、比較異同等合理運用比較、引導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達到概念內化效果。課題實踐讓我們明白,科學的運用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概念內化,真正產生學生自己的數學理解。

5.多層訓練,解決問題,鞏固概念。

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運用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習纔是有意義的。概念教學安排的練習類型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關鍵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綜合性。研究中,我們把關注的目光經常性地投向學生的作業練習中,爲起到鞏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們要求概念的練習課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的結構。重視相近相似、易錯易混的對比練習,相關概念結合練,易混概念對比練,新概念要及時練,重點概念反覆練。在概念教學中基本注重了六種練習方法:操作演示、反饋舉例、推理判斷、嘗試錯誤、變換敘述、整理歸納。既注意概念的鞏固,又重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

6.檢測反饋,構建網絡,發展概念。

國小數學概念間是互爲聯繫的,絕不應孤立存在的。研究概念教學必須遵循數學教學的基本規律,將“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觀念貫穿於全過程,突出知識與生活經驗間的緊密聯繫、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間的聯繫、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繫,將新知嫁接在原來的知識樹上,從而使之成爲學生個人內部知識網絡的一部分,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呈現出一種發展的動態。 我們歸納的以上五個步驟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學中更需要靈活處理,比如正確處理“淡化”與“強化”間的關係,如在教學《百分數》等數的概念時,我們淡化了操作,但強化了舉例;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等圖形概念時,我們淡化了情境,卻強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教學《克、千克》《時分秒》《年月日》這些概念,我們更強化概念與生活間的聯繫。在具體地教學過程中, 我們還可以調整以上五個環節的順序進行靈活變化。

三、結束語

我們在國小數學概念教學的研究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邁出的僅僅只是第一步。如何使本課題研究更完善、更科學、更具操作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深入持久地探討。我們堅信,在我校辦學理念的正確引導下,只要我們勇於探索、大膽嘗試,概念教學的研究將在我校更爲完善,真正實現生命的快樂體驗,促進師生的長足發展。

篇三:國小教學教育論文

【摘要】隨着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競爭力度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成爲了社會重點難題。特別是計算機行業,近年來的計算機領域快速發展,各高校向社會輸送的計算機人才也日漸提升,同時也加大了就業競爭力度。所以,學生掌握一種制約芯片的電路設計,並且熟練使用一種編程語言,不僅能夠提高競爭實力,也可以增強自身的技術水平。本文中通過面向技能抽考的單片機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技能抽考 單片機教學 多元化單片機

單片機是一種微型計算機的分支,以體積小、功能全、性價比高等特點著稱,被運用到工業制約、通信設備、信息處理、電器等諸多領域。單片機技術在整個課程中處於核心位置,是電子信息、機電、自動化等專業學科必備技術,也是工科學生就業的一個基本保障。

一、單片機教學目前狀況

單片機教學中,教師以彙編語言版本和C語言版本爲編程工具的單片機爲學習對象,這種學習策略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單片機指令系統的操作,也可以對單片機軟、硬結合的特點做深一步的單片機原理理解[1]。

“單片機”是一門專業課程,基於電工學、電子學、計算機組成原理學、接口原理及彙編語言學基礎上的一門課程。以上課程是單片機課程的基礎,對單片機的學習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加強學生對相關課程的理解。對於學生而言,單獨的學習單片機課程,沒有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因素影響,將會很難入門[2]。

二、單片機教學的理由

2.1 單片機教學的實驗設備單一

教學中使用的實驗設備通常是學校爲學生準備好的包含十幾種實驗內容的實驗包,學生對實驗包裏的設備進行試驗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通過這種實驗包學習產生的理由是無法提供更高層次的動手實驗,實驗包裏的實驗項目硬件已經連接完畢,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連線就可以使用,導致了學生動手和動腦的機會少,線路已經固定,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設計轉變線路,在實驗中產生一定的侷限性。

2.2 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不符

學校的教學策略中,基本以理論爲主,造成設計效率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大、理論性過強、語句不易理解等理由,另外由於編程的代碼結構複雜,學生對硬件結構的依賴性比較大,不能夠完全在不同種類之間相互移植。

三、技能抽考在單片機教學中的作用

3.1 技能抽考的理論

技能抽考是根據教育學的要求,依照專業特點對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標準化的考覈,需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考覈。具體做法分爲三種:制定統一的抽考標準;製作抽考標準的試題庫;根據專業學習的人數,採取隨機籌錢的方式進行學生的獨立抽考。

這種技能上的抽考相當於一種技能競賽,專業技能競賽相比職業技能競賽的.方面更爲廣闊、參與的學生也比較多、比賽的內容全面,抵制了一直以來的“重技能輕綜合”的不足[5]。

3.2 技能抽考在單片機教學中的作用

技能抽考運用到教學模式中,能夠重新建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等,使學習中實現車間與教室、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學徒、作業與產品、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比賽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改革,推動學校教育水平的發展。

3.3 技能抽考重建教學模式

技能抽考是以學生的綜合實力爲評價標準,在學習範圍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專業能力的衡量,對能力、策略等進行務實、高效的教學目標。因此,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從原有的教學方式轉向行動教學方式,讓課堂從理論性教學轉向實踐性教學,以“教學工廠”爲實訓教學模式,使車間和教室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

四、結論

單片機原理和教學中的自主研發、開放性和創新性,比較容易符合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符合高校的教育規律。在教學中加快改革步伐,加強基礎、培養能力、開拓思維、注重創新、提高素質爲教學中心思想,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和動手能裏爲教學目標,將教學層次加深,全面展開單片機教學的最新模式,爲電子信息行業培養大批量專業知識強又掌握應用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牛驍.單片機和C語言的教學探討[J].江蘇機械製造與自動化,2001,04:136-138

[2]陳華珍,夏國清.基於單片機系統開發的C程序設計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1,03(09):143-144

[3]張金果,寧亞媛,姜睞.基於Proteus和Keil的單片機教學改革的探討[J].華章,2013,12(23):263+366

[4]宋躍.新形勢下單片機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區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教育部中南地區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上冊)[C].教育部中南地區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2010:7

[5]陸雯.行爲導向教學策略在職校單片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8

篇四: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隨着新課改的深入,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逐步凸顯出來,不僅阻礙了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也降低了國小教學質量,影響着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

【1】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教育教學管理

摘要:

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要根據國小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師資情況及時做出調整,開展行之有效的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爲國小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國小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國小生;教育教學;有效性

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國小生的教育教學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探討的熱門話題,只有做好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真正地爲國小生提供發展的平臺,全方位地提升國小生的綜合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形成一套學校獨特的教育教學辦法,建立健全獎懲機制,運用科學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強全面管理。

因此,學校管理者需要首先打破一種思維定勢,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領悟到“只有把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纔有發展的空間”。

本文筆者旨在研究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希望爲我國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思路。

一、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限制學生創新發展

當前,國小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國小教師認爲只要學生在課堂上不出現事故,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就行,至於能不能認真學習或者能不能學會都不重要。

正是因爲這些教師的錯誤觀念,導致了國小生在課堂上學習效率下降,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

有的國小教師因循守舊,教學觀念落後,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不徹底,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傳授知識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國小生的全面發展,這樣也使國小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慾望受到限制。

有的國小教師只關注國小生的考試成績,根據成績對國小生進行優劣生的劃分,在課堂上只關注優等生的學習狀況,對於劣等生則不管不問,這樣的做法造成了國小生兩極分化,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擾。

甚至還有的國小教師嚴格規定好課堂流程,完全按照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國小生有新的想法和疑問也不敢舉手提問,課堂又回到了“教師爲主”的時代,使國小生的個性受到壓制。

(二)過分注重行爲管理,教師之間缺乏互動

在一些國小校園裏,管理者過分注重行爲管理,樹立了明確的學校、教研組、教師之間垂直管理關係,規定了下級必須要服從上級的安排,這種嚴格的上下級關係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反而造成了學校間信息溝通的障礙,使教師教學效率下降,工作中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有的國小規定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第一時間向學校管理者反應,等待學校管理者做出明確的答覆,這樣的方法禁錮了教師的思維,教師只是簡單的把問題反應給上級,而不是積極的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師的責任感下降。

學校管理者沒有定期開展各項教師文化交流活動,對於集體備課、教材二次開發、校本教研、教師培訓等工作漠不關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三)量化管理脫離實際,校園制度有待完善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國小量化管理越來越受到學校管理者的重視,一些學校積極推行量化管理,希望能夠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有的學校管理者對量化管理的理解不全面,將不能量化管理的工作也進行量化管理,將不需要量化管理的工作也進行量化管理,結果導致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比如學校會硬性要求教師每學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規定教師開展公開課的次數,等等。

與此同時,國小校園的管理制度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目前很多國小沒有明確的校園管理制度,有的國小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沒有認真的執行,當校園裏出現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而且國小班主任也沒有向國小生滲透學校規章制度以及日常行爲規範等,國小生在內心裏沒有認識到校園制度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

因此,國小必須要積極尋找癥結的根源,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深層次的剖析,找出應對的策略。

二、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管理意識,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在新時期,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不僅能夠教授國小生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幫助國小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爲國小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注重傾聽國小生的心聲,並且幫助國小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同時,要求班主任教師在每週的班會上要做好國小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定期找一些學生進行談心,或者組織班級集體活動,以提高國小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國小生樂於參與到集體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國小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優化教學思想,大膽創新,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面向全體國小生,積極提高教學水平,爭取讓每個國小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二)狠抓教學常規工作,構建良好校風學風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光靠目標和口號還是不夠的,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只有常規工作都有序開展,整體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纔會良性運轉。

我校秉承“以學生爲本”的理念和“教書育人”的宗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狠抓教學常規管理:

備課方面,積極推行科學合理的集體備課制度,號召各學科教師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力量,探究更適合國小生的教學方案,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方面,鼓勵教師開展互聽、互評活動,骨幹教師多帶動青年教師,給青年教師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從而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考試方面,學校要不斷規範考試流程,嚴格考試紀律,提倡國小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考風和學風,讓國小生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考試;

作業方面,國小教師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減輕國小生的課業負擔,根據國小生的不同水平佈置差異化的作業。

(三)加強師生德育教育,積極推行依法治校

德育教育是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校園文化的基礎。

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加強對師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聘請德育專家到校開展德育知識講座,與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幫助師生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還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利用校廣播站和宣傳欄,向師生宣傳德育知識,力求全校師生都能夠提升認識,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

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了實現育人的目標,只要從宏觀上保證教學管理與德育的有機融合,才能夠突出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還要積極推行依法治校,制定明確的校園管理制度,加強國小校園的安全管理工作,減少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事件的發展,普及法律知識,讓國小生知法、守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對於國小生的茁壯成長和學校的長遠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的規範化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努力做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協調發展。

同時,管理者還應該制定明確的考覈制度,端正考覈思想,促進國小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運轉。

參考文獻:

[1]餘立強.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新校園旬刊,2015,(02):19.

[2]郭海燕.國小教育教學管理之我見[J].戲劇之家,2014,(14):168.

作者:王德毅 單位: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飲馬中心國小

【2】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探討

摘要:國小教育在我國教育教學系統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對素質教育的深化和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其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對國小生的行爲起到規範和引導的作用,是促進國小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總結了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國小教育;教學啓示

隨着新課標的改革和深化,國小教育教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作爲教育教學的核心。

也正因此國小教育教學的弊端不斷暴露,尤其是以成績衡量學生的教學現象嚴重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現在的成長和以後的發展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沉澱了很多的精華,在國小教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是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是教育關注學生成長,教育促進學生髮展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我國國小教育教學的現狀

隨着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我國國小教育教學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改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其中較爲明顯的是重知識輕德育。

國小教育在我國教學系統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也正是如此,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作爲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忽視了品德、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育,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滲透更是少之甚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單純的知識積累,缺少其他的認知和能力,這種學習現狀對學生現在的成長和以後的發展都造成了較爲嚴重的阻礙。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化,國小教育教學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通過道德規範,通過德育智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用正確的眼光看待事物,避免學生出現素質滑坡的現象。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深入人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對素質教育的踐行力度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也成爲了阻礙國小生健康成長和以後成才的主要因素,應該受到一線教師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將素質教育真正的重視起來,促進國小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

教育與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沉澱和見證,而教育是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一種重要方式。

人類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無一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影響更爲深遠,爲此筆者將對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進行重點闡述。

(一)重視道德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道德規範不是與生俱來的,其是隨着人類的成長逐漸建立起來的,可以說隨着人們年齡的增長,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就越多,自身的道德素養也應該越高。

因此,在國小教育教學中不能將道德教育與科學教育分離開來,要用辯證統一的眼光看待這兩種教育形式,這樣才能夠引領學生健康地成長。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文教育,也就是對人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教育,這種思想在孔子的“捨生取義”中就是很好的詮釋。

當前我國教育教學仍以學校教育爲主,國小是教育教學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

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階段,在各學科教學中將道德教育滲透進去,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以免出現道德素質滑坡的現象。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要將德育教育重視起來,可以將德育教育納入到學校的管理機制和量化考評中去,以此來提高全校師生對德育教育的重視,並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通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解決可能存在的道德問題和心理問題,爲國小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有利的環境。

(二)突破教學禁錮,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發展的重點,很多的歷史典故和傳統文化都記錄了學習的重要性,古有孫敬、蘇秦懸樑刺股,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些都告訴我們想要功成名就,就要腳踏實地,踏實好學。

同時在實際的學習中還要學會大膽挑戰,敢於創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這就要求在國小教育教學中,教師既要擁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又要突破傳統教學的禁錮,結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教學中採用有趣味性的,差異性的,

能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定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用科學的、創新的眼光看待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爲國小教育教學增加更多的樂趣。

例如:在國小英語和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採用遊戲教學法。

通過趣味遊戲的設計,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讓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既體驗到課堂學習的快樂,又能夠從中獲得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另外,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或者生活實踐法,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這與傳統的講授制相比效率和質量都要有所提升。

(三)提高職業素養,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從古語“德高爲師,身正爲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些都可以看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國小教學中,學生的穩定性不高,學習意志力不堅韌,更需要教師的指引。

因此,教師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尤爲關鍵,對此學校應該採取積極的策略,規範學校的教師隊伍,爲學校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人才。

第一,在教師招聘上嚴把質量關,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優化教師的年齡結構;第二,在學校內部爲教師組織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的培訓,讓教師的思想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第三,改善教師福利,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建立獎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提供服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國小教學階段,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國小生積極健康成長,對學生以後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田濤,王淑榮.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J].時代教育,2016,(20):208.

作者:孫乾雯 單位:同益鄉瀋陽師範大學

篇五:國小教育教育論文

國小教育教育論文

在社會變革背景下,教育領域也進行着不斷的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各個地區的人們加強對教育的重視,積極抓住機會,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發展教育。農村地區在這種社會發展形勢下,沒有注重改革自身教學策略,導致自身的教育發展受到了制約。爲了實現教育的公平發展,農村國小教育需要注重提升農村國小的教學質量。

一、影響農村國小教學質量的因素

1.優秀教師資源稀缺

受交通、經濟發展條件的制約,很多國小教師由鄉鎮轉移到城區進行教學,導致一大批鄉村優秀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國小教學教師資源缺乏,不利於提升農村國小教學質量。

2.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不夠

教育的有效進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充分配合,三方如果有一方和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脫節,就會直接影響農村地區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農村地區的很多家長到外地打工,長期在外工作,無法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3.留守兒童數量多

農村地區中有很多學生的家長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就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這些孩子的成長從小缺乏家庭的溫暖,在學習中很容易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迷戀網絡、逃學曠課等不良學習習慣。4.農村地區優秀學生的外流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農村地區的家庭經濟情況也得到了好轉,家長對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農村地區的家長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長此以往,導致農村地區的學校失去更多優質的學生,影響了農村地區教學質量。

4.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存在問題

西藏地區經濟發展落後,一些農村學校不具備開辦幼兒園的條件,對於達到一定年齡的兒童,學校會將這些學生安排到一個班級中,對這些學生進行基本的教育。受師資力量的影響,很多幼兒學校不具有專職的教師,只是安排一名教師管理一個班級的全部學生。幼兒階段學習教育的缺失對學生國小階段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二、提升農村國小教育的策略

1.提高農村地區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

教師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其素質高低對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爲此,提高農村地區國小教學質量需要提升農村國小教師的綜合素質。在信息社會的不斷髮展下,一些農村國小形成了自己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實現了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的實現對農村地區國小教師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農村國小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農村國小教師素質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聘請校外的優秀教師到學校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引導農村教師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第二,組織農村學校的教師到更先進的學校進行學習交流,並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第三,完善農村教師的備課制度。對於農村青年教師要積極組織他們學習聆聽優秀骨幹教師的示範課,並做好相應的聽課記錄,通過學習交流提升自身教學素質。

2.加強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需要充分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西藏地區一些農村國小也安裝了多媒體,彌補了傳統黑板、粉筆教學的侷限。爲此,教師可以應用這些多媒體軟件開展國小教學,實現教學的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在進行語文新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上網收集一些和講授課程有關的圖片以及歷史背景,利用多媒體軟件將這些文字、圖片配以聲音向學生展示,加深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熱愛,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3.形成完善的學校內部管理

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對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西藏農村國小更需要強化自身的內部管理。農村國小要更進一步強化自身內部管理的原因是本身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發展薄弱,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劇了優質師生資源的流失,不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完善的內部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微觀上實行年級負責制,在宏觀上,學校各個年級要分組檢查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做到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管理。

4.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學校是進行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爲了提升農村國小教學質量還需要加強農村學校的自然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要根據自身地理位置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彰顯出西藏地區農村國小的特色。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要和當地的風俗文化相結合,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發展較爲緩慢,教學效果不理想。教育講究公平,爲此,需要着重改善農村地區教育,針對農村地區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和制度落後等情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及時改進,從而提升農村地區教育質量。

篇六: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管理的作用更加具有時代性的深遠意義。本文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國小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提高學校教育管理質量,推動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以期對於現今的教育管理有一個更加明晰的認識,更好的應對教育和社會的發展和變革。

一、國小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國小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不可否認,歷史較長的學校,教師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在過去發揮着作用,在今天、明天仍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光環之下,一部分人員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的要求,及時調整自己,存在着“閉門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觀念陳舊阻礙了學校的健康發展。由於這種經驗主義的影響,產生了小勝即滿、小績即安的情緒,滋生了“驕傲自滿、自以爲是”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影響下,工作作風虛浮問題就必然出現,如“軟、懶、散”現象,備課、上課不認真,甚至有的教師不備課就上課,早來晚走等現象屢屢出現。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適應新的辦學思想,難以發揮制度的效益性;內部管理體制僵化,又難以有效地進行全方位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學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體制不健全,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無法可依”現象。即使有規則的一些工作,由於管理落實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這一些問題已構成制約目前學校適應社會要求快速發展的瓶頸。圍繞如何解決這些困擾學校發展的問題,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人翁精神,羣策羣力,確定了“以人爲本、科學管理、科學育人”的思想,實施大策略切實提高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國小教育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以人爲本,實現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民主化

“以人爲本”應該作爲現代國小教學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堅持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的辯證統一,這是國小教育管理應當樹立的一種哲學理念。

激發教師興趣,強化參與意識。

在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師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學校管理的'“以人爲本” 中要樹立“以教師爲本” 的管理思想。“以教師爲本” 的管理思想,其實質就是要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爲教師創設和諧的心理時空,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這是實現教育教學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標誌。大量的事實證明,倘若只把教師看做是管理對象,處處以管字當頭,就很難真正尊重教師,就不可能真正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很難發揮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作用。許多校長從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只有當自己制定的管理目標被教師們認同, 自己提出的管理主張和措施與教師們的教育教學實踐真正結合了,學校的各項管理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二)、突出學生主體,爲學生服務。

每一個商店都主張顧客至上、用戶至上,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同樣要樹立學生至上的意識。學校爲學生而辦,教師爲學生而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古今中外無不如此。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校管理的根本對象, 是構成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至上意識體現在學校管理的全過程:做重大管理決策時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學生,千萬不可偏離育人這個主導目標;各種教育教學改革要落腳於學生,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管理要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努力創設廣大學生留戀的整潔、優美、幽雅、協調的視聽環境;學校各類規章制度的制定要針對學生實際,力求規章制度的規範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教育功能。總之,把學生作爲學校管理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學生作爲自己最根本的服務對象,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爲教育和培養學生服務,爲育人服務。

(三)、優化教學質量管理

學校管理中教學管理是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週、每月、每期的教學管理:

1、各學科教師要求有完整的課時教案和複習教案,教師至少配備三種參考資料和一至三類練習題集,要求教師走進題海,學生跳出題海。

2、不上無準備的課,教導處加強督查,把課堂教學事故拿入考覈,查到無準備的課視爲曠課,並與其談話,限期改正。

3、重點科目要有適量作業,分課時、單元下發,作業把握三個關口:一是作業量足,二是作業全批全改,三是作業評講訂正,教務處加強督查(每期至少定時檢查四次,平時抽查等形式)。

三、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化。

1、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制度管理。

計劃的落實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證,制度是進行教學管理的“法”,有了這個“法”,就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它能促使教職工養成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習慣,能使學校產生良好的環境氛圍。爲此,學校要制定一些相關的“教師教研進修制度”“目標教學研究課制度‘論文發佈制度” 等,從而使教研活動、教師的培訓工作有了時間、內容的保證。爲了抓好備課工作,學校要規定一些“整零備課制度‘教案檢查評比制度‘開學第一課制度‘聽評課制度”等。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輔導、考試方面,也要制定相關的“作業批改要求’‘優秀作業評比制度”“幫差培優制度”等。建立健全和執行這些制度,有利於促進學校教學目標管理的常規化。

2、健全評價機制,激勵校內競爭。

評價是教學管理的手段,對教學目標管理和教學常規管理過程中的質量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達到科學性強、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根據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們要健全教案評價機制、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單元形成性評價機制、質量分析評價機制以及對教研組、年級組的管理評價機制、學校管理工作自評機制等,在校內形成一種和諧競爭的局面。總之,評價工作是對教育教學總目標的驗收,是檢查職責是否盡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學地運用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激勵着全體師生進入全面競爭的氛圍。

篇七:探討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題目: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資源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

摘要: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同時又是一個農業大國, 農村人口幾乎佔據了我國人口的70%, 而在地域發展過程中,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的高度, 因此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了我國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當前我國農村國小教育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新時期農村國小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教學資源問題進行探討, 分析如何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發展的現狀, 爲其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國小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學資源;

0 引言

對學生來說, 國小階段接受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點, 它對學生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充分意識到國小教育對整個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 我國整體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從農村國小教育發展現狀來看, 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不管是師資力量建設還是教育經費投入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素質教育也在實際教育中得到發展,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需要引起重視, 即時發現、總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爲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

1 當前國小教育的現狀

要想判斷我國現階段國小教育發展水平, 需要結合農村國小教育來具體分析, 因爲農村國小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薄弱地區, 直接反應我國國小教育現狀。從另一角度來說, 農村國小教育的開展直接影響到中學甚至大學教育水平的提升, 可以理解, 農村國小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地位。雖然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 農村國小教育已經獲得很快的發展, 但是由於人口基數過大, 且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從整體來看, 尤其是在教學資源方面, 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1 學校規模以及管理狀況

學校規模和管理在我國農村地區的數量一直在變化, 由於農村地區人口分佈比較零散, 加上人口朝城市流動, 農村國小中學生數量不斷減少, 同時還表現出區域上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分佈現象, 甚至在有些地區並沒有國小, 當地學生爲了接受教育必須要到更遠的地方學習,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農村學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雖然現在提倡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但是在看到其優勢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 在人口比較少的地區, 設立國小可能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但是如果將其與附近的學校進行整合, 不僅能夠更好地對教育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同時還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推動當地國小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學校的分佈不合理也會造成教育管理上的混亂, 由於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 當區域內國小數量過多, 在實際管理中進行管理的難度也會加大, 很容易出現管理效果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引起教學混亂, 教學秩序難以得到保障。比如在一個區域內開展教學活動, 難以同步進行, 可能部分學校已經積極開展, 在另一部分學校則在很久之後才進行。

1?2 國小的師資結構以及業務水平

教師是教育開展過程中的活動主體之一, 教師的素質水平高低與國小教育質量是密不可分的, 當前我國農村國小中普遍表現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1。教師隊伍整體上表現出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農村國小教師都屬於半路加入教師行業, 並沒有接受專業的師範教育, 就走上講臺開展教學,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效果。同時對音樂、美術等科目存在嚴重的教師缺失, 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進行兼任;2。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 表現出明顯的老年化傾向, 教師隊伍缺乏人才儲備, 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例如很多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教師依然站在講臺耕耘, 加上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使得很多教師並不願意到農村教書, 致使農村國小師資隊伍難以得到人才補充。可以說教師隊伍的缺失問題和年齡斷層問題是我國農村國小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3 教育設備欠缺

教學設備的短缺一度都是我國農村國小教育發展的軟肋, 這是由於地區經濟的差異造成的, 以至於教育經費有所限制, 這也是目前農村國小教育面臨的普遍硬件措施的問題。與城市地區, 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國小相比較, 很多農村國小中嚴重缺少教學設備, 沒有電腦, 沒有多媒體設備, 甚至開展簡單的教學也會因爲設備的缺失難以進行, 學生只能依靠單一的教材和教師的講解來進行內化理解, 這需要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思維想象能力纔可以, 否則容易造成農村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脫節, 這對學生的成長髮展不利, 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阻礙影響, 非常不利於農村國小教育的繼續發展。

2 改善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現狀的策略

2?1 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是改善教學資源現狀的前提條件

意識影響實踐發展, 教育的開展首先需要從思想層面進行改變。要想促進國小教育的發展, 首先需要針對現階段人們對教育抱有過多的功利性以及盲目追求的教育理念進行改變, 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錯誤思想, 將人們的關注點向學生的內在素質提升至綜合素質的發展上。一般來說, 需要教育部門、教師、以及家長三方面同時改變:

(1) 教育部門需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教育評價系統, 避免分數與升學率決定學生的發展, 可以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促進學生正視自身, 從而以健康的心態成長髮展, 引導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 “學有所長”;

(2) 教師隊伍需要轉變教育理念, 認識到教育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育, 不能只針對少數學生開展, 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樹立正面的積極的引導, 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放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並且可以適當運用教學資源或設備開展啓發式教學;

(3) 農村地區學生家長除了在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下也需要改變功利性教育理念, 理解孩子的出路並不是唯一的, 孩子的未來需要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讓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2?2 做好師資隊伍培訓工作, 提升農村國小師資隊伍綜合素質

針對當前農村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思想意識、職業道德素質以及年齡結構差異過大等問題,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1) 增強職業意識。

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首先需要具備有高水平的職業意識, 將教師崗位作爲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 以此作爲事業不斷髮展的驅動力。切實加強農村教師的事業心意識, 樹立身爲教師所具備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改善當前中國農村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僅僅將教師作爲自己謀生的手段的錯誤認識, 從而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提升教師的內在使命感, 以此保證教師的教育工作實施開展, 執教水平逐步提高。

(2) 搞好師資培訓。

做好年輕層面教師的培訓工作, 爲教師的茁壯成長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培養青年骨幹教師。青年教師有事業心, 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期許, 有上進心, 需要學校在進行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尤其對農村地區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 可以是學校定期開展的教師培訓講座, 也可以是選取優秀教師進入其他學校進行培訓, 與教育專家做密切交流。內容除涉及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外, 還可以增加管理學生的主要方法、手段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等內容, 促使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更加專業、遊刃有餘。通過教師培訓來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從職業道德素質以及專業基礎進行全面發展, 打造一支具有農村特色的、教學業務能力強、具有優良作風的隊伍, 爲新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前提條件。

2?3 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好壞。地方政府需要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進行地方財政預算時有意識地對農村教育發展進行傾斜, 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政策投入。同時國家教育相關部門也需要對農村教育事業給予一定的財政幫扶, 儘可能的給農村教育發展提供教育傾斜, 調整好在不同教育層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的投入比例, 對經濟發展困難的農村地區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此外, 還可以集聚社會力量, 利用媒體作用倡導社會愛心人士捐款, 以緩解農村教育事業的經濟壓力。

3 結語

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都是建立在國小基礎上的, 從這裏出發培養人才, 是個人健康發展、綜合素質提升以及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的起點。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 農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但是卻面臨着來自人們思想意識、相關教育資源設施落後以及師資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的影響, 這都極大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影響, 需要充分認識到國小教育的重要性, 不斷加大財政投入, 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更好地爲農村國小教育發展創造條件。只有切實從農村國小教育階段抓起, 才能真正促進我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孫仕?浴E┐逍⊙Ы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 2013, (14) :185。

[2]劉瑩。重慶市農村國小教育師資問題研究[D]。重慶師範大學, 2012。

[3]黃峯。農村國小教育軟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 2012。

[4]臧詩軍。蘇北農村國小教育發展問題剖析[J]。改革與開放, 2011, (04) :171。

篇八:探討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題目:淺議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

摘要: 國小教育對人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是一個打基礎的時期,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國小教育。當前的國小教育中還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和缺陷, 還不可以滿足我國現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需要通過不斷改進, 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讓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現代國小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以及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

關鍵詞: 中國傳統文化; 國小教育教學; 啓示;

一、我國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國小生的道德思想和智力存在偏差

學生在國小時期的大腦發育還不是很成熟, 在道德、智商、體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許多缺陷[1]。我國現代教育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於我國教育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同時我國家長和教師還存在着傳統思維想法, 對於學生的美術音樂以及體育等方面的培養不是很重視, 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智力的發展, 讓學生只會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學習, 成績是提高了但是智力跟不上, 更爲嚴重的是導致學生喪失道德。因此需要把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到國小教學中, 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二) 教師資源落後, 專業水平不合格

在國小教育中教師起着關鍵的作用, 當前, 我國東西南北發展差異較大, 貧富差距也很大, 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別就更大, 這些差異使得我國教師資源分配極其不合理, 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和道德品質參差不齊, 而且大多數教師還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法, 這樣傳統落後的教學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我國如今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提高我國教師的專業能力和道德品質, 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師的隊伍行列中, 同時對於我國教師資源的分配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 從教育和經濟各方面資源發達的地區抽調一些師資, 合理地分配到較爲落後貧困地區, 實現我國教育資源的平衡。

(三) 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

現在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日子過好了, 更何況大部分家庭還是獨生子女, 所以對孩子也是盡所能的滿足要求, 從而導致學生大多數缺乏獨立自主的思想和意識, 更不用說獨立能力[2]。如果學生在國小課程中遇到了困難, 第一個想法就是放棄退縮。所以在國小時期就通過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來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性格, 這樣纔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 教育理念和方式傳統落後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 計算機、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在國小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已經變成國小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可是根據國小教育的實際情況, 反映出如今國小教師忽略了這些教學手法在課堂上的運用, 僅僅將這些當作輔助教學方式, 如果遇到緊急時刻, 比如即將考試時期等, 這些教學方式直接被傳統落後的模式所代替。

二、分析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

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從五千年的文化中慢慢沉澱出來的, 其中最重要文化就是道德, 對於國小生的發展而言, 道德品質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關係着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性格的形成。因此需要將國小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 有效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進步[3]。

(一) 吸引融入更多的優秀教師

在國小教育教學中, 教師的影響和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對於教師來說, 需要積極進行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教學能力, 有效進行素質教育。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吸引融入更多的優秀教師。當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 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積極影響, 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點, 實現知識教育的目的。

(二) 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從古至今, 中國教育通常將傳統文化說成是人文教育, 通過分析研究可以得出, 其實人文教育是由許許多多的文化內容組成的, 其中就包括了人們道德品質的培養[4]。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 那些動作行爲比較淘氣或者過分的學生就是國小教學中出現問題的人羣, 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這就需要通過傳統文化教育積極地引導學生健康地發展, 例如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灌輸, 或者教授傳統文言文傳達的含義以及傳統思想美德等等。

(三) 完善教育理念, 創新教育方法

我國傳統文化啓示國小教育教學應該要改變落後的教育方式, 懂得創新勇於創新, 指導國小生在空閒時要多多進行學習, 提高自身的素質素養。教師需要引導國小生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 發揮學習的多樣性, 不能夠將學生限制在課堂教學中, 同時還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手法, 不能對學生進行一味的灌輸教學, 需要運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教學工具教育學生, 比如計算機、多媒體等等, 學校和相關部門也要給予充足的資金和資源, 讓教學實現這種先進現代化的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方法, 保證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平衡[5]。

(四) 培養國小生的獨立思想

現在國小教育教學中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國小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想和能力, 因爲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家長極其寵愛呵護, 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導致學生無法培養自身的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需要通過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 培養提升國小生獨立自強的思想能力, 這種獨立自主的思想和能力是我國人們最根本的意識和生存方式, 也是我國留下的珍貴寶藏和財富。

綜上, 隨着我國課程的改革, 國小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讓學生無時無刻通過各種方式認識到我國這些珍貴的財富寶藏, 通過學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爲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黃承斌。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J]。東方企業文化, 2010 (15) :160。

[2]郭潤賢。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J]。小作家選刊, 2015 (34) 。

[3]吳廣忠。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J]。少兒科學週刊 (教育版) , 2014 (1) 。

[4]翟風波。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小教育教學的啓示探討[J]。讀與寫, 2017, 14 (21) 。

篇九:國小優秀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優秀教育教學論文

談國小教育學業評價改革的方向路徑

摘要:國小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基礎性階段,在此發展過程中需要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爲指導方向,對整個國小期間的教育專業學業進行不斷的分析,按照學生爲本當做是學業的基本出發點,在整個過程中也要有評價性的作用。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方面的改革有非常多的路徑,可以建立起多元化的學業評價目標,有多種評價標準,滿足對學業評價方面的多種訴求,關注學習的內容還有評價的基本方式,在藉助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讓評價信息也能夠更加完善。以下對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的方向與路徑探尋進行分析。

關鍵詞: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方向路徑;探尋

教師的素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學業評價是對教師培養的主要元素,學業方面還有更多的爭議,並且這個過程中缺少對個別課程的學業內容評價,基本水平還停留在以前的方向上。經過多年的改革以及教育結構的完善、深化,學生學習的方式還有學習的思路在創新上是不斷的,這種思想也是不容忽視的,在當今教學改革的條件下還存在多種挑戰。

1關於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的相關分析

1.1國小教育專業的特點研究

如果從課程還有教學的角度上去分析,國小教育專業存在多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在一般性的結成以及人文素養上和本科專業的要求有類似之處,專業課程的深度還有廣度需要從教師培養的不同角度上進行分析,學科的課程類型也能夠體現出綜合性教育的思想,教育類別的課程極大的體現了國小教育過程中的相關特點。其次,如果單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上分析,讓人才的培養在國小教育志趣以及對兒童的關愛關懷上看,教師具備此方面的教學素養,教學的技能也相對成熟,在對教育問題的研究上顯現出一定的研究力量,有慧眼也有心智,能夠對兒童進行全面的引領,讓兒童更具有個性化,在自由的天地之間馳騁。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僅要在教學中激發和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特點,還需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感,關注相關課程的整合,能夠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學識還有學生的素養,讓學生掌握綜合性專業技能,不斷的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水平,培養國小生的研究能力。

1.2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

學業評價就是在相應的教育觀念指導之下,在課程標準的閱讀之下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蒐集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瞭解學生的學習基本情況,讓學生的潛力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在國小專業性教育的基礎上評價主要是,在課程標準基礎上的評價,參照學業標準進行教師教學的評價;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不能簡單的只是進行筆試和口試,需要從封閉的評價模式走向開放的評價模式上,關注評價目標的實現,讓學生的個人素養和內部要素被激發,讓評價能夠更加自由和開放。重視過程評價,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想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可以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學分,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思維的變化,和學生展開多個方面的交流,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受用方式,也有更多的力量進行後續的學習。

2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分析

2.1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的方向

首先,以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爲指導方向。在該標準當中提出了教育的信念和責任,對教育的知識能力目標進行分析,其中主要包含了三個維度的內容,分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每一個維度下都有細緻的教育建議,教育要涉及到六大領域當中,進行三個層面的目標學習,在開展國小教育的專業學業評價過程中要通過標準的檢測,在學業評價的基礎上開展教育。其次,確定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的目的。國小教育專業的評價主要目標是讓教師對國小生的成長和學習有一定的關注,瞭解國小生學習的差異性,也讓學生能夠學會創造更多的知識,富有創新力和想象力,能夠滿足在不同階段的知識學習,有更多的表現慾望,理解支持國小生的學習經驗,能夠對現場的資源進行重要的使用,可以使用已有的資源設計相關的活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方式的學習,以此形成更好的學習習慣,有更好的學習氛圍,這些對國小生髮展價值以及獨特性有多方面的'幫助。

2.2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的路徑

首先,建立起多元化互動性的學業評價目標。學業評價目標的建立要避免使用單純性的思維習慣,學業評價要發展國小教育本科人才的一專多用還有科研性創新國小人才的培養,認真的考慮課程和教學之間的推進性關係。做好多個方面的改革和調整,多元的綜合性指標當中有對學生的分析也有對教師的分析,內容簡單,加強互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還能夠實現課程教學中的學業評價目標。學生一直是學習的主體所在,需要關注學生對學業的評價,還有對學習的期望和卡納,尋找到適合的工作機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過程中。信息時代能夠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教師進行考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對學生有更多更爲全面性的瞭解。其次,強化學業評價信息和反饋調控功能的實現。在進行學業評價的過程中不在於對學業評價結果的瞭解還需要作出更爲完善性的決策以及信息搜尋工作,讓學業評價結果能夠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產生非常關鍵的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小教育專業學業評價改革的方向和路徑進行了探究和分析。學業評價是一個有難度的課題,在學業評價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多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考慮,並且這也照顧到了多個方面,讓評價的理念能夠逐步的轉換成爲課程和教學的有效行爲,這樣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已經賦予了學業評價更多的責任,也承擔起更多的義務,對教師進行學業評價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按照教學改革爲基本的建設動力,搭建起師生的工作平臺在教育中不斷的向着實踐檢驗的需求進行努力。

篇十:國小教育教學課教學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課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空間意識的增強,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渠道不再侷限於在家訪、家園聯繫本、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和教學開放日、電話等形式上了,而獨具E格的網絡溝通成爲現代家園互動的新載體。本文介紹我園新的家園互動方式---網絡

關鍵詞:網站、網絡溝通、家園互動

家園如同一車兩輪,只有同向運轉,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新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空間意識的增強,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渠道不再侷限於在家訪、家園聯繫本、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和教學開放日、電話等形式上了,而獨具E格的網絡溝通成爲現代家園互動的新載體。

下面我就結合我園的做法談談一些個人的認識和看法。

一、搭建網絡平臺是開展網絡溝通的前提

爲了滿足家長與教師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我們幼兒園在2004年8月份創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網絡空間------黃石市委機關幼兒園網站()這在黃石屬於首創。有了這座神奇的平臺,讓我們感覺到網絡不但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不少知識和樂趣,還給人們的交流和聯繫帶來方便和快捷。

二、宣傳網站是開展網絡溝通的基礎

利用網絡方式進行溝通,大家開始還不是很接受這個新鮮事物。如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提高網站的訪問率是關鍵。

爲了吸引更多家長瀏覽網站,真正的發揮網站對家庭教育指導作用。我們在編輯網站內容上狠下功夫,共開設了8個欄目,分別是:反映園內外最新幼教動態的“焦點訪談”欄;交流教師教育心得和經驗總結的“獨具E格”欄;介紹父母科學教育妙策、保育知識的“健康快車”欄;針對社會上未入園的0-3歲幼兒家長開設的“精靈寶貝”欄,讓孩子們不論是否上幼兒園,都能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針對幼教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請大家相互交流展開討論的“BBS論壇”;及時反映孩子的童言趣稚語、美術作品、玩耍瞬間、及一日作息的“七彩世界”欄;介紹園況、園長、各班教師的“快樂家園”欄,關於招生通知及錄取新生名單等內容的“公告欄”,另外還有QQ大本營、園長信箱等欄目,每個欄目下又開設了若干個子欄目。這些欄目內容側重點不同,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突出了“全、新、活、趣”的特點。

俗話說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網站做好了,還得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它、喜歡它。剛開始好多家長不是很瞭解網站,甚至不知道網址是什麼,有的家裏沒有電腦設備。這些也是形成家園網絡溝通的阻礙。爲了消除這些不利於網絡家長工作的展開,於是我們在幼兒園大門口貼了關於幼兒園網站開通的海報。每次在外面搞大型的宣傳活動、開展幼教諮詢活動、家教講座、家長會等等都不忘提醒家長登陸網站關注市委幼兒園,把科學育兒的知識宣傳給家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除了這些宣傳以外,我們還不忘孩子們這一大資源,我們把孩子帶到電腦房,讓孩子看到網站上自己或同伴的照片、美術作品、童言稚語等……然後讓孩子回家“教”家長上網瀏覽,讓孩子爲網站的推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種新型溝通渠道的推出得到了家長老師的認可,也讓老師和家長都“省了事兒”。有不少家長老師認爲,利用網絡進行家長工作能讓老師和家長進行深入全面的交流,而且可以錯時補充,實現家園溝通、優化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達成“雙贏” 的目的。也有效的鞭策教師家長有心去發現去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豐富網站內容是開展網絡溝通的關鍵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目的在於: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兒,促進幼兒素質的提高,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

以往由於我們在認識上存在偏差,把“教育家長”作爲家長工作的目的,常常出現教師教育家長、埋怨家長、指責家長的現象。隨着在網絡中的交流溝通發現:現在的家長素質提高很快,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於教師,家長已不再滿足於在教師的指揮棒下轉,使家園配合出現裂痕,這種裂痕的.出現迫使教師反思當前家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樹立起做家長工作的新觀念,建立與家長的新型關係,在網絡交流溝通中變教師教育家長的單向活動爲主動與家長聯繫、溝通,共商育兒方法的平等的雙向活動,這種平等關係會拉近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有效發揮家長的能動作用,主動與教師溝通、配合對幼兒實施教育。

A、瞭解教養目標、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

通過實踐,教師認識到要使家園配合一致,就必須使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目標,並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使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有效的促進幼兒發展。

爲了家長及時、全面的瞭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教師們利用網絡做到了“三公佈”:1、在網站上每月公佈各年齡段的月工作目標。讓家長對孩子這個月的教養目標早知道。2、每週向家長公佈周計劃。家長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瞭解本週教學重點,看了“請您配合”一欄,就明白了請家長協助完成的目標。3、在“健康快車”版塊中每週公佈一週菜譜,讓家長了解到了孩子在園的飲食搭配,同時爲家庭飲食結構的補充提供依據。

家長通過網絡對幼兒園教育瞭解後會積極、主動的配合幼兒園教育。如我們六班在上次開展“昆蟲主題活動”時,家長們在網上看到了這個信息之後,馬上主動上網查找搜索相關信息,週一早上孩子們就拿着各種各樣有關昆蟲的圖片、問題及答案彙集到了班級,爲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提供了資源。由此孩子們也深入瞭解到有關昆蟲方面的啓蒙教育,網絡上的信息既使家長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又使家長知道了爲配合目標的落實自己應如何做。又如我班包含的家長把孩子在外面旅遊的照片都上傳到BBS上,讓所有的網友們來欣賞。

我們班上個月組織了一次“參觀氣象局”活動,通過網上交流,看出家長們都非常贊同以後可以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陳心儀的爸爸在BBS上發貼感謝我們老師,一聲聲親切的問候,更讓我們老師感到多麼的溫馨。

正是有了這些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家園共同配合,教育活動纔會開展得生氣勃勃,幼兒也從中獲得了發展。

B、創設條件組織家長自我宣傳、自我教育。

我們發現好多家長都有許多好的教育方法與經驗,對家長起到啓發與借鑑的作用,值得推廣,於是我們就在網站上開闢了真情傳遞版快爲家長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老師或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困惑在BBS上發表話題,請大家參與討論。如“當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如何對待孩子頂嘴”“孩子不聽話,父母該打他(她)嗎?”“如何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孩子挑食怎麼辦?”“孩子應學些什麼?”“孩子坐不住怎麼辦?”等。圍繞這些話題家長老師紛紛跟貼,各抒已見,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都成爲家長教育孩子的寶貴財富。一個小小的帖子,溝通的是家長和老師的心,提升的卻是教師們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理解,是對“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感悟。

大班家長在幼兒入學前自發以“入學前應爲幼兒做好哪些”爲題在BBS上進行了討論,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家長達成了共識:上學前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此類活動的開展達到了家長教育家長的目的,提高了家長的育兒水平,家園溝通、目標一致、協同對幼兒進行教育,營造了一個家園共同關心幼兒成長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正如有位家長所說:“一個好孩子身後一定站着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和一個盡心盡力的好家長。”

家長工作需要創新,創新是爲了更好地進行家園共育。以獨具E格的方式來開展家長工作纔是真正意義上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家長在這樣的交流模式下才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家園共育才會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培養幼兒健康活波的成長,我們的家園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

篇十一: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清末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梁啓超先生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由此可見,國小生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對於個人與國家的未來都至關重要。

一、改變思想認知,提高學校領導的管理水平

隨着我國近些年來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學生的基礎義務教育建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由於許多殘存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目前在我國許多邊遠地區,仍然對於學生的國小教育重要性的認知不夠。爲了祖國的發展與學生的未來,國家與社會需要改變傳統的思想認知,積極致力於國小生的基礎義務教育建設。以一所普通的村辦國小爲例,雖然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以及校園的基礎設施落後,但是學校領導依然要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政策,加強自身的思想方面的建設,積極倡導“讓每一農村孩子都有學可上”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把村辦國小越辦越好。學校領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加強思想建設。學校領導作爲村辦國小一切事物的主導者,要爲村辦國小其他教師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學校領導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地把“弱小的”村辦國小一步步壯大。例如,學校領導可以定期開教師例會,在例會上學校領導與其他教師一起研討在學生國小義務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鼓勵其他教師積極發揮自身專業知識特長,提高對學生的教育質量,讓學生接受更好的科學文化知識。

2、發揮自身才能學校謀福利。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村辦國小總是“缺磚少瓦”,導致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損害。村辦國小的學校領導在向更高級別教育機構,如市教育局做工作彙報的時候,可以發揮自身才能,請求市教育局有關領導,加大對於本校的教育經費投放,以便更好地完善村辦國小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設備的完善,提高村辦國小對學生的教育質量。

二、加強教師教育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教育質量

由於村辦國小教學條件簡陋以及教師的待遇不高,使得村辦國小很少有專業教育水平高的教師前來任職,從而導致村辦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現象的出現。爲了讓學生接受更加完備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目前村辦國小中教師的專業教育水平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專業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過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的方法。教師在爲學生授課的過程中,採用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的目的;同時在另一方面教師專業教育水平的提高,保證了學生所學知識的正確度,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並完善他們自身的知識體系。基於村辦國小的教學實際,提高教師的專業教育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教師加強自身教育。一個對學生擁有強烈責任心的村辦國小教師在發現自身的專業教育水平有所欠缺的時候,一定會主動地去彌補自身專業教育體系上的漏洞,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教育水平。例如,村辦國小數學教師在閒暇之餘,可以熟讀《國小數學教學要領》這類書籍,並把從書中受到的啓發運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提高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的目的。

2、學校開展教師教學大賽。村辦國小爲了檢測教師對學生的的實際教學效果,提高他們的專業教育水平,可以定期開展教師教學成果評比大賽。在教師教學成果評比的過程中,一般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爲比較對象,看看哪位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更好。讓教師在心理上產生“攀比”,激勵他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對自己學生的教育質量。

三、建立監督與反饋機制,提高學生教育質量

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好壞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完善的監督與反饋機制的建立對學校教育質量的影響很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村辦國小雖然教學條件簡陋,但是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與反饋機制,這樣才能讓村辦國小各項事務正常運轉起來,最終達到提高對學生的教學質量的目的。監督與反饋機制的建立同時也方便了學校領導與家長雙方對學生在生活與學習等各方面的保護與管理,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村辦國小這段學習時光充滿美好的回憶。具體的'監督與反饋機制如下:

1、學校領導的監督作用。學校領導作爲學校一切事物的“統領者”,對於村辦國小的一切事物,都要從管理水平上負起責任。學校領導大到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監管,再到學校基礎教學設備的監管,小到對於學生學習生活的監管,學校領導都要負起責任。在村辦學校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監督體制,爲教師分擔監督的責任,從而幫助讓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家長的反饋體制的建立。家長作爲學生的課堂外的第二任教師,應該積極地與學校進行交流互動。讓學校教師清楚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讓家長知曉自己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家長反饋機制的建立,加強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他們兩方面都更好地清楚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利於他們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達到提高對學生的教育質量的目的。

3、學生自評體制的建立。學生對於自身的學習狀況最爲了解。學生及時地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評價,並把評價出來的結論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幫助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同時學生自評體系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科學文化知識,達到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目的,以此來彌補因爲村辦國小教學條件簡陋,而產生的與其他學校之間的的教學差距。

結語:雖然村辦國小教學條件簡陋,教師專業教育水平不高,但是通過學校領導加強自身思想建設與監督力度,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教育水平,家長時刻與學校進行溝通,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等各式手段,最終還是可以達到提高村辦國小教學質量,讓學生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目的。

篇十二:國小教育教學的論文

摘要: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以其高效性,在教學策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夠實現即時的教學反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

關鍵詞:

篇十三:國小教育教學的論文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以其高效性,在教學策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夠實現即時的教學反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

一、有效提問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促進師生溝通,實現及時反饋

國小課堂上可以觀察到,國小生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自己的課堂感受,因此,老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明白了什麼、明白了多少、還有什麼疑惑等問題。上課期間,教師向學生進行各方面知識的提問,以此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再實施下一步教學計劃,能夠使學習更加高效。

2、吸引學生注意,保持課堂活躍

作爲7~12歲的兒童,讓學生認真連續聽課是困難的。學生往往很快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尤其是在抽象而枯燥的數學課上,更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提問這一有效手段,能夠將學生渙散的精神集中起來,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讓課堂時時刻刻處於一種老師認真講課、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氛圍中。

3、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思考習慣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特別是處於國小階段的兒童,因此,讓他們愉快地進行國小數學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以此爲基礎,能夠使孩子初步形成學習意識,同時也有利於後續教育的進行。難度適宜的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開動腦筋,這也是他們產生思考意識的第一步,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智力的開發。

二、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提問的策略

1、把握提問時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問效率

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課堂節奏,確定提問的時機。要在知識點結束後及時提問,趁熱打鐵,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強度。同時,提問不應過於頻繁,使學生感到過於疲憊。例如,在進行“認識立體圖形”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首先進行立體圖形的介紹之後,可立即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球體的?”學生思考觀察後即可輕鬆得出答案。有些學生可能會誤答出其他立體圖形的物體,此時,可繼續下一個立體圖形的介紹,並講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利用對比的手段,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問需要具有靈活性,抓住課堂情況,有效進行。

2、增強參與感,儘量給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

面對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教師應注意提問的難度,應適合大部分學生,給所有學生“努力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感覺。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照顧每個學生的'感受,不是說要爲了基礎較差的學生放慢講課進度,而是要吸引學生加入目前的課堂,讓他們接受新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課堂的感覺。例如,在進行三年級的“年、月、日”教學時,由於本課的內容與之前的學習內容關聯不大,是一個吸引落後學生跟上課程進度的好機會。課堂上,教師可對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單位進行提問,如“二月有多少天?”此類問題屬於常識類問題,任何學生都可以作答,並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今後學生可能會更加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提供思考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

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值得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此時,教師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他們發散思維,拓展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寬度,形成更加有效的思考方式。例如,在“統計”一課的學習中,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橫向複式統計圖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問題。教師在介紹完基礎概念之後,不妨向學生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含義?爲什麼要採用這種形式?”提問後空餘3~5分鐘讓學生用於思考,空餘期間,可進行一些簡單的提示,如“從橫軸上的數字進行思考”“它的面積代表什麼意思呢?”等,幫助學生找到切入角度,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

4、增加課堂末提問,給學生一個課下學習的契機

無論是課堂內容的延伸,還是新內容的學習,都可以通過一個提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願意去思考、去讀書,以此滿足自己的求知慾。課堂末的提問是對課堂的延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隨時隨地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進行完“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率”的學習後,可以順勢提出問題“那麼乘法是不是也會有相似的特性呢?請同學們課下思考。”以此來爲下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鋪墊。

國小數學的課堂教育需要靈活利用提問這一有效手段,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策略,還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合理有效的提問,可以提升國小階段數學學習的效率,與此同時,它對成長中的國小生還具有深遠影響。利用提問的手段,將使學生成長爲邏輯完整、思路清晰的棟樑之材。

篇十四: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

在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師如何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找到更好的數學教學方法?%A 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A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如:“認識鐘錶”一課,在教學中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用的鐘表。

討論如何確定整點、半點、整點剛過和快到整點,使學生感受到親切、有趣。

又如:“元、角、分的認識”一課,教材中就利用了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創設了“購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係,認識了人民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研究數學的材料、題材,教師要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儘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數據編制開放性、實踐性練習,以生活化方式呈現數學內容。

從生活人手,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A 二、以探究的方式體驗數學知識%A 兒童天生就有一種希望自己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的渴求,孩子們多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發現。

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我設計的教學第一層次是理解面積的概念,首先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張阿姨油漆兩個房間

的地板,你能從圖中看出哪個房間用的油漆多嗎?爲什麼?藉助這一生活情境,學生理解了面積的概念,知道了面積有大小之分。

第二層次體會面積單位的意義和作用。

第—個房間比第二個房間的面積大,大多少,需要一個衡量標準,引出平方分米這一概念後,組織學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紙片,用這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紙片丈量練習冊、椅子面、橡皮、指甲、寫字本的方格等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後三者的丈量困難的出現很顯然需要產生一個比平方分米小的面單位,此時出現平方釐米真有種急學生所急之感。

而後佈置了一道別有用心的回家作業,從而將廣闊的空間留給了學生。

我佈置的回家作業是這樣的:用1平方分米或1平方釐米的硬紙板丈量家中一塊窗玻璃、一扇門、自己睡的牀以及客廳的面積。

第二天的數學課,我問孩子們昨天有何收穫時。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手一個比一個舉得高,“老師我有發現,老師我有發現。

生1:“我在量客廳面積的時候,我發現客廳一塊地磚的面積是50平方分米,然後就數出來客廳裏共有地磚50塊還多半塊。

半塊的面積就是50平方分米除以2,我就知道了我家客廳的面積是2525平方分米。

這位同學多麼有創意啊,在實際操作當中,他們居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創造出一個新的面積單位,這創新源自於學生內在需要,沒有任何的一點牽強,多麼的可貴。

就在我爲這兩個同學讚賞,還沒來得及點評時,同學2已急不可待地叫道:“老師,我這裏有更好的發現。

生2:“我是在量我家門的時候發現的,其實知道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只要用尺子量出要量的長方形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分米,再把長和寬乘起來是幾,那它的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我問過我爸爸了,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同學所說的不就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就在同學們疑惑的時候,老師適時地提出:“該同學所說的正確嗎?”開始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教學。

整節課在學生彙報各自的發現、驗證各自的發現中度過,讓學生在探究及做題相結合的過程中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重點,關注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以個性化的方式引導數學學習%A 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應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

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

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

如: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設計對於中等生和後進生。

要求得出一種或幾種思路,而優秀生則要求得出多種開放思路。

還可讓學生自己出題考自己,在出題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孩子的個性。

總之,新課改、新教材給教師提出了新挑戰,我們每個教師首先要挑戰自己的觀念,樹立新的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評價觀。

四、以活動化的形式嘗試數學應用%A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總體目標”中指出: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

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注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如;學完多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後,可設計給學校主席臺鋪地毯的活動方案,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合作,自己量一量長、寬各是多少?求出要鋪她毯的面積。

學生合作、測量、記錄、計算各有分工,在情趣盎然中完成,既鞏固了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真正瞭解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真諦。

當今,新課標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每位教師在課堂上怎樣實施,教法是多種多樣的,模式是五花八門的,還有待於我們廣大教育工作深入、大膽地研究與探索。

篇十五: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

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

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

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爲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

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爲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

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爲:2+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

的算式是:4+4 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爲什麼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

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

篇十六:國小音樂教學教育論文

國小音樂教學教育論文

摘要: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徵,使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來理解音樂,爲音樂的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開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提高其音樂素養和豐富人格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小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爲核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學生能夠放飛想象的翅膀,迴歸音樂。

關鍵詞:國小音樂;培養;學習興趣

前言

國小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義。而興趣則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連,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條件。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爲學習動機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迴歸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作爲國小音樂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個性特徵和發展規律,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爲載體,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完善人格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

在國小音樂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國小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教學環境和氛圍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美的薰陶中,教室的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有利於學生進行交流和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或者課餘時間,爲國小生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定期舉辦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在教室的佈置上體現溫馨、優雅和藝術氣息,可以運用樂器、歌片、圖片等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受到薰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創設音樂情境,啓發想象力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更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爲基礎,以心理想象爲出發點,有思考地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相協調,巧妙地運用各種暗示,如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表演等,啓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震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來,從而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音樂學習。

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插上音樂翅膀的重要手段。當音樂結束後,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賞還是演奏歌唱,我都會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所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蘇少版新課本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個小兄弟》一課的教學中,先放伴奏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律動身體,之後讓學生表達聽過歌曲及身體律動後對歌曲情緒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音符,一邊聽賞,一邊表演,使學生得到直觀、感性的認識,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後,鼓勵和幫助學生創造其他“樂器”給歌曲進行伴奏,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一個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蓋,搖出一片輕鬆的唰唰聲;也的是把小石子裝進易拉罐,搖動時沙沙作響,清脆入耳。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合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課堂中學有所得,體驗到創造的成功與愉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啓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學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就要創造多姿多彩、趣味無窮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墨守陳規,重點、難點要合理搭配,靈活多變,還要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帶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特色,激發學習興趣。在歌曲學習之後,根據這首歌的歌譜,以《我的家鄉》爲歌名開展填詞遊戲,然後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填的最受歡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家鄉是同學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能通過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很快地完成歌詞的創作,對最佳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全體同學進行集體演唱。通過這種遊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和遊戲法的教學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身體動起來,思維更要動起來,在主動參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4.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後採用各種方式積極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還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國小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課堂教學是國小生獲得音樂的主要渠道,但音樂課堂並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途徑。隨着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開展音樂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音樂融入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網絡等其他音樂資源,將音樂課堂延伸到每個角落,以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外活動時間邀請知名音樂藝術家開展講座、成立學校

合唱團、藝術社團、創辦學校音樂網站,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進行校園好聲音選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場所進行慰問演出,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敢於展示自我,大膽實踐,塑造全新形象,爲他人帶去歡樂。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享受音樂的快樂,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結論

音樂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門有聲藝術。音樂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規律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並抓住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學習,體驗情感。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迴歸音樂,真正做到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藝術之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嬌.以學生爲主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____0(12):58-60

[2]王豔芝.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大衆文藝,____(02):45-46

[3]周啓琴.國小音樂新課堂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____3(10):23-25

篇十七:國小音樂教學論文教育論文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教育論文

【摘要】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於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同樣對國小音樂教育改革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從互聯網教育改革的意義出發,以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爲例重點闡述互聯網環境下國小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國小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互聯網時代已然來臨。與此同時,互聯網的概念在各行各業日益流行,如果誰能利用好互聯網,對互聯網的研究和理解更爲透徹具體,誰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讓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於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國小音樂教育者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教學工作也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聯網對於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進而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國小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

第一,改革對於提高國小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國小音樂教學改革是爲了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而找到樂於被當代國小生接受音樂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審美情操,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還有助於愉悅音樂教學的氣氛。過去在國小音樂課堂上,被人詬病的總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學模式,例如先去識譜,然後練譜的傳統方式。而改革則更側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情況,使得他們都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充分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美妙感覺。[1]

第三,改革還可以激起學生對於音樂的無限興趣。當前環境和形勢下,國小音樂教學的改革是形勢所需。國小階段作爲每個人學習的初始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情都充滿着好奇心,所以在這個階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必然會對每個學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國小音樂改革將有助於營造國小生對音樂學習的優良氛圍,培養他們對於音樂的.濃厚興趣,對於每個學生的自身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2]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變革

那麼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充分實現“以學生爲本”,國小生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所以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變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一張試卷,它帶給我們的數據是什麼?可以是簡簡單單的一個90分。若我們在對待這些試卷時,具備足夠的耐心與想象,那麼還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邏輯和規律的數據。而且不僅在考試中,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改變,在互聯網環境下使得關注每個學生的細節成爲可能——比如說某個學生在何時將書翻開,在聽到老師講授什麼內容時產生共鳴,還有在課堂上開小差的平均次數一般是多少,等等。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夠解釋怎樣的師生互動方式受到歡迎?……而最爲特別的是,這些數據一般都是在學生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收集到的,因爲只需要很簡單的一些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對於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沒有造成任何干擾,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提供給我們一個近距離接觸發現學生的機會。互聯網的環境下真正實現了個性化教育,讓教育的對象從羣體轉變爲個體。[3]

與此同時,互聯網環境下更有利於對於學生因材施教,因爲每個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教育中通常都會佈置完全一樣的作業,比如完成哪幾題,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傳統教育的方式就是將相同年齡的學生聚在一起,講授相同的知識,基本上就是給予同樣的教育,從而可以大大節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將成爲可能。[4]

三、互聯網環境下的國小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基於互聯網的應用,現在全世界都面臨着一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則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就是互聯網環境和國小音樂教育所產生的具體措施。

(一)翻轉課堂觸摸教育的未來

衆所周知,在課堂上老師進行授課,然後佈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後練習,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上課之前學習相關的教學視頻,課堂可以用來寫作業或者進行討論,當學生們做課堂作業遇到困難時,教師就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由此一來,課堂就會成爲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場所,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還可以爲學生們答疑解惑,進而可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該教學模式下,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發生情境出現了翻轉,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轉,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翻轉。[5]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學習時,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自定學習進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暫停、快進和重複。當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學生的困惑,進而可以及時給予學生一對一的指導。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在翻轉課堂中,互聯網對於促進信息化教學變革的重要性更爲凸顯。

(二)微課程,迴應翻轉課堂

何謂“微課程”?它是指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根據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可以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通過利用微課程資源,學生在家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要及時地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到學校後可以方便地獲得教師的指導。近些年來,微課程迅速發展,其發展方向同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對微課程實踐的不斷積累,可以促進形成微課程羣,對微課程羣的應用進而會產生新的應用數據,同時不斷融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針對的教學。

(三)實行個性化的教學過程

“人機一對一”是當下互聯網教學的顯著特徵,只要課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當今社會,身爲國小音樂教師,應該緊隨社會變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與時俱進,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服務。[6]所以,本人想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現教學內容,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在課堂上,及時的幫同學們答

疑解惑並指導他們完成規定的任務,順應互聯網環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鑑賞《茉莉花》這一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只是教師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紹這首曲子的背景,最後由學生談談感受。這種模式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藝術鑑賞能力,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據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了以下實踐。

SHAPE * MERGEFORMAT課後反思 課中交流 課前自學 課程資源 茉莉花微視頻 教案和幻燈片 流程佈置 學生交流 師生總結 資源優化

根據原有的教學環節,對現有的視頻資源進行再加工,編輯微視頻,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來增加學生對《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學生課前統一到機房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分別進行學習,課中再互相體驗、交流,根據上課的情況看來,當學生進行“人機一對一”的學習時,注意力和思維力都靈活且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

通過前面的一些實踐,我發現國小音樂課堂,真的能實現了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項目驅動教學,也能讓學生得到了在愉悅舒適的環境下學習的體驗,這對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也不是每節課都適合採用這種方法,這需要我們認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加大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量,音樂教師除了傳統的教學功底之外,還要求他們對互聯網的常用技術有一定的瞭解。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教育會發生巨大的變革,爲了順應時代的要求,爲了讓我們的課堂效果更好,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孫曉寧.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國小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羣文天地,2012,06:107.

[2]蔣英. 關於國小音樂教學改革的探索[J]. 音樂時空,2015,09:156.

[3]陳太香. 信息技術與國小音樂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 黃河之聲,2014,02:75.

[4]高文華.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國小音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J]. 才智,2014,18:51-52.

[5]鄭福友. 加強國小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電子製作,2014,13:190.

[6]趙雪梅. 電腦音樂軟件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4.

篇十八: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國小生作文教學【1】

寫作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生活方式,是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小生作文是運用書面語物綜合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學生的習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語文能力。

作文本應該順其自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但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變成虛假的、機械的,應訓練習。

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

如何開掘學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主之有物”,談真話,抒真情。

這裏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這就自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國小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

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

國小生的生活內容極爲豐富多彩。

在學校裏,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餘興趣等活動;在家裏,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濟,奇異的家鄉變等,這些都充滿着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於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

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爲作文教學不光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緻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

因此,老師盯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衆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

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這就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開啓學生的寫作源泉。

國小生“牆角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智能發展還處於低級階段,意志的內控力弱,我們要根據兒童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並創造性表達的慾望。

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中,鼓勵學生寫日記、讀後感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嚐到寫作的樂趣。

在班級中定期舉行信息交流會,讓學生將個人收集的材料、寫的感受進行交流,以擴充活動效果,使每個個體都江堰市能獲得全體的信息量,從而使他們感謝受到“處處留心皆文章”,寫出了生活氣息濃厚、描寫細緻、富有真實感的習作來。

這時老師需要寫下醒目讚語,當衆宣讀,表示讚賞,激發學生對留心觀察的深層的興趣促進樂寫不疲的內驅力。

在此基礎上,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隨時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

學生一旦養成了隨時留心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裏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寫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二、學好語文 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典範性強,是我們用於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範文。

老師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

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該背的課文要背誦如流,該記的內容要滾瓜子爛熟,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美文”薰陶,體會謀篇佈局,達到善於借鑑運用自如的目睥。

同時要把作文訓練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

要求學生隨課堂積累優美詞句。

因爲,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圾優美的語言和詞語。

這些內容從哪裏來呢?主要靠平時的積累。

要求每個學生備有一個優美詞句本,每學完一課,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本子上,並互相交流,有些詞有達意語還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練習寫話。

這樣日積月累使學生獲益匪。

如教《翠鳥》一文後,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從靜態到動態,又從顏色到形體等描寫翠鳥的外形,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是這樣抓住羽毛鮮豔及形體玲瓏這兩個特點,細緻觀察,才能寫得具體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小攝影師》、《我不會失信》等課文後,就要訓練學生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特點來描寫表現刻畫人物,反映人物的個性特徵以及內心世界等。

總之,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彙,積累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外閱讀 擴大素材

廣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對於國小生來說尤爲重要。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國小生語言積累明顯不足,寫出起文章來,就難免“入不敷出”。

因此爲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但是單從課文中學生知識,積累素材,是遠遠不夠的。

老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誌,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

老師要從實際出發,向學生推薦一些童話、寓言、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編寫普及本等。

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要自備筆記本,隨時摘抄詞佳句,精彩片段,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書是前人的經驗、智慧的結晶。

在不同作者的筆下,同一事物是千差萬別、絢麗多彩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風格和語言。

那些動人的畫面,精彩的描繪,形象的比喻等到優美詞句、語段、表達方法都要取之精華的作文基本功。

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外物轉爲內物,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爲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輝。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也是說多讀是提高學生作文的基礎。

國小生活潑好動,真正讓他坐上數分鐘,讀一篇長文章,他是沒有耐心的。

即使讓他讀作文範例,他往往也是蜻蜓點水式的讀法,不深入理解文章的寫作技巧。

這就要求老師要與他們一起欣賞好作文。

可根據不同內容的文章,採取不同的讀法。

寫景的文章可讀得山清水秀、心曠神怡,有一種與大自然融爲一體之感;記事的文章,可讀出歡蹦亂跳、活靈活現。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設,並和自己一起去讀,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鬆的事,下筆才能洋洋灑灑。

四、勤動筆寫 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於就能寫出好文章。

勤能補拙,練能生巧。

素材豐富了,就要引導學生用好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好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僅僅依靠作文課堂上學生冥思苦想,“閉門造車”肯定達不到理想效果。

指導學生寫日記,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寫作訓練方法,日記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內容不拘,可長可短,非常靈活。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不僅能大大增加練筆的機會,而且能使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當然,引導學生寫日記,關鍵是激發興趣,啓發自覺,一般不宜把日記作爲必須完成的作業來佈置。

要使日記成爲學生生活上的.樂事,讓學生想寫、愛寫。

這樣學生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練筆的熱情就能經久不衰,習慣成自然了。

學習習慣了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並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寫作的素材也就豐富了,寫作技巧也就會逐漸提高起來。

篇十九:國小教育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教育語文教學論文

一、關於國小教育語文教學問題的有益探索

1.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

我國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祖先留下的歷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度及藝術造詣,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要對作者的藝術手法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與學習古人的先進的情感認知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國小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很欠缺,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沒有完全的定型,這時候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採用的情感認知培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來說,可以根據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情感擴展,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予以說明。國小課本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應愛國精神的課文,在此類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本內容予以適當的擴展、引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切愛國情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愛國精神,這對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是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雖然國小階段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的打基礎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文學修養進行適當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相關語言知識的學習中,積極創造意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加強學習過程中字、詞、句的延伸意義的理解與掌握,爲後續的複雜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加強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培養目標的改革創新等,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任何存在於社會大環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會的前進步伐,就需要不斷的革新與進步,國小語文教學也一樣。正因爲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種種的弊端,加強國小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從教學內容上說,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很多事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在語文教材中的實例的選擇時,應該選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接近的事例,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對於基礎的字、詞、義、音的掌握,很多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反覆抄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學效率,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強國小語文教學教學方式的創新,變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正確的引導,採用各種高效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知識的識、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最後,國小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情感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培養能容,這對學生後續的學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積極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自主的學習、探索所學知識,最終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其它學科的學習當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鍛鍊。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於所學的新知識,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領悟,這對於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結語

國小階段是各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各方面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本文就對國小語文教學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並針對其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對國小語文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教學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認知能力的正確引導,對於國小教育的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二十:國小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在國小高年級語文課本中,收錄了部分根據歷史題材或小說編寫的課文,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一課便是對小說《三國演義》草船借箭章節的改寫,這類課文的教學效果往往受限於教師對於歷史或歷史題材小說理解是否全面而深刻。教學中很多教師把講讀的重點只是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的講解上,忽略了小說中對人物性格特點的深入刻畫,沒能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往往會顯得流於文章表面而蒼白無力。

語文教參中敘述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掌握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對於這三個目標,表面看較簡單,也比較容易達到,因爲這篇課文的故事梗概大家也都耳熟能詳,甚至連我們五年級甚至更低年級的學生也是一樣,對於三國裏的故事,特別是對三國裏諸葛亮的事蹟瞭解得最爲全面。但細細品味這一課的目標,就感覺並不能簡單處理,試想學生只瞭解故事情節梗概,而不瞭解人物性格特點以及對話語境對於人物刻畫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感情的把課文讀好,也不可能真正深入瞭解這個故事把故事講好。

作爲語文老師,帶領學生從文章的表面走向文章的背後是我們的責任,因此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大可不必再拘泥於對故事情節的分析和講解,雖然是五年級課文,課文也極簡單,教參也沒有刻意要求體會人物特點,但我認爲教師還是要把教材“講厚”,不妨從人物分析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審視這篇文章,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課題,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文章的興趣,點燃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渴求,真正發揮語文學科對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促進作用,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得以更好的體現。

一、人物背景分析

文中共有四個人物,其中按照主次順序和文中的分量來說,應該是諸葛亮、周瑜、魯肅和曹操。

這時的諸葛亮是在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後,作爲劉備的軍師僅僅指揮並取得幾次較小規模戰鬥的勝利,在劉備軍中的威信還沒有真正確立,又在實力不強的情況下新敗於曹操,迫切需要一次大的勝利來確立地位的情況下,勸說劉備聯吳抗曹得到應允纔來到江東,想借東吳之力與曹操抗衡,爲實現三足鼎立打下基礎。而諸葛亮清楚的知道周瑜定會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有加害之心,因此,表面親如一家,私下裏早已周全安排,巧妙應對,處處提防。

周瑜是當時東吳主戰派中武官中的實力派人物,掌管東吳軍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十幾歲任都督,心高氣盛、桀驁不馴,開始時從心底裏瞧不起諸葛亮,但諸葛亮舌戰羣儒、主張火攻等情況又不得不使其歎服,並想殺之而後快,但迫於孫劉兩家結盟,要害諸葛亮必須有兩全之策,否則有破壞結盟之嫌。因此,諸葛亮和周瑜之間形成了藏在內心裏的鮮明的矛盾鬥爭,周瑜始終在謀劃加害諸葛亮之策。

魯肅在文中的分量雖不多,但起着異常關鍵的作用。在東吳的文官中,魯肅是堅決的極少數的主戰派,受到孫權的重用,起着孫劉聯合使者的作用。一方面爲維護東吳的利益,不得不幫助或脅從周瑜做陷害諸葛亮之事,比如把諸葛亮的行蹤、話語傳遞給周瑜等等,另一方面,又出於聯合劉備抗曹的大義出發,暗中爲葛亮傳遞消息,還爲諸葛亮提供草船借箭所需,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起到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在赤壁之戰的成功中,魯肅之功不可磨滅。而且魯肅爲人也並非只是表面上的諾諾之人,其實此人胸懷廣闊,審時度勢,對後勢的判斷相當準確,這也是後來周瑜死後,它能夠接替都督一職的原因。

曹操在三國裏是一個有着雄材偉略的軍事家,卻在草船借箭這一故事裏表現爲生性多疑,不肯冒險,學生初讀會感覺他很愚蠢,其實不然,曹操身上具備的`軍事才能在三國中只有少數人可以企及,在大霧天不肯出兵,恰恰反映出軍事家的品質,這一點從他後來敗走華容道幾次大笑諸葛亮不會用兵,但都中了埋伏這件事上能夠看出來,其對地形、排兵佈陣的老道與諸葛亮還有一比。其實,諸葛亮也是非常瞭解曹操的性格和才能,纔敢於冒險,不然遇到個愣頭青,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時便被活捉了。

因此,作爲教師必須讀懂文中的人物,瞭解人物的背景,有些內容雖文中未提及,但教師要給學生以準確的、全面的信息,不能只從情節和文章表面理解人物,要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立體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性格分析

諸葛亮在三國中的地位異常突出,也被後世奉爲智慧的化身。其智慧一方面表現爲知識淵博,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知曉陰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其在來東吳之前,便已經算計好聯吳必然成功、必用火攻,哪天大霧、哪天東風、哪天火攻、何時接應自己。因此,在東吳的事態變化中,諸葛亮始終能夠處之若泰,從容面對,收放自如。另一方面,他在識人方面有着深厚功力,在此文中,他就巧妙地利用了魯肅周旋於周瑜之間、利用曹操的心理取得了十萬支鵰翎,利用草船借箭以及後面的借東風打擊了周瑜的氣焰,真可謂古代的心理學家。

周瑜在教參中定義爲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之人,我認爲這一定義過於片面。周瑜相對於諸葛亮確實略顯被動,每一項計策都被諸葛亮事先察覺,一一化解,周瑜只能見招拆招,始終落後一步。但試想周瑜一定要想方設法除掉諸葛亮,其原因只是因爲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嗎?我想,作爲周瑜年輕好勝,永不服輸的性格確實表現的很突出,但僅憑與此,便說其心胸狹窄,這樣分析周瑜確實有冤枉之嫌。周瑜曾不止一次對魯肅講“諸葛亮不除,早晚爲東吳大患”,這說明,周瑜想除掉諸葛亮還是從東吳的將來長遠出發的。再者,試問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都督能夠指揮好千軍萬馬嗎?能夠有黃蓋、甘寧等大英雄甘心爲之效力嗎?因此說,周瑜也並非常人所說的心胸狹窄之輩。只是,他認爲留下諸葛亮爲東吳留下禍患比連劉抗曹更重要罷了。

魯肅在教參中定義爲忠厚守信之人,但我覺得只是這樣理解略顯片面。我認爲,魯肅相比周瑜,便是一個更加深謀遠慮之人了。首先,魯肅周旋於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傳遞信息並非是被迫之舉,相反多是主動爲之,表面看是爲化解諸葛亮和周瑜的矛盾,從他爲諸葛亮提供一切借箭之需可以看出,其實是在維護聯劉抗曹的大計。是不是魯肅看不出留下諸葛亮將來會有後患呢?我想並不是這樣的,而是魯肅深知赤壁之後曹操的根基仍然深厚,殺掉諸葛亮後,東吳必然只能獨自面對曹操,那時並沒有十足把握保全東吳,而留下孫劉聯盟,鼎足之勢必成,可更好地保護東吳。因此說,魯肅的角色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的,而並不只是被動的唯唯諾諾之人。

曹操的心理特徵在文中沒有突出體現,教參裏只是定義爲謹慎多疑,在不知道敵人虛實,又是大霧天氣的時候,謹小慎微,只是讓弓箭手逼停敵人不讓其靠近。實際上,曹操並非是愚鈍之人,二十條戰船即便有再多的戰鼓能打出百條戰船的聲勢嗎?而且要突襲何必擂鼓呢?曹操不可能不想到這點,曹操定然知道是小股敵人在虛張聲勢,借大霧來探聽軍情,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眼裏。因此,曹操在這件事中並非只是謹慎多疑,應該還有自滿持重吧。

因此,我覺得教師解讀文章不能停留於表面,也不能唯教參爲“真理”,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幫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雖然是五年級學生,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但教師應該善於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尤其是學會多角度思考。

三、對話理解分析

記敘文中的對話最能反映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因此,教師不能只停留於對故事發展過程的描述,而要抓住對話中反映出的人物心理變化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這篇文章中,通過對話,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表現最突出的當屬周瑜了。

文章第二自然段講到,周瑜請諸葛亮議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當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時,周瑜說:“對,先生和我想的一樣……”,這說明這是周瑜早就設計好的計策,在周瑜問諸葛亮用什麼兵器最好時,他的心裏是忐忑的,擔心諸葛亮會不會順着自己的圈套走下去,結果不出所料,在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時,周瑜應該幾乎是脫口而出“先生和我想的一樣”,隨後又拋出了“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退卻”的咄咄逼人的計策。當諸葛亮說“當然照辦”時,周瑜一定得意的認爲諸葛亮已然上當,當諸葛亮提出三日內可以造完時,周瑜應該是既驚訝又蔑視,驚訝諸葛亮竟然會提出用三天完成,蔑視其不懂是計,自取滅亡。當諸葛亮簽下軍令狀時,周瑜定然沾沾自喜計策得逞。在諸葛亮走後,他對魯肅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顯示了他很爲自己的計策得意,同時他又讓魯肅去探聽虛實,說明其還是爲諸葛亮會那麼容易上鉤而疑惑。後來聽魯肅說諸葛亮不要造箭之物時,心裏變得更加疑惑,但仍然堅定的認爲自己的計策萬無一失。只有對這些心理變化真正的理解,在文章最後才能體會到周瑜自己原本認爲很得意的計策,原來都在諸葛亮的掌握之中而悵然若失,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周瑜長嘆一聲”中周瑜長嘆時的心情。

讀書要讀懂人物,讀懂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用語言表達人物心理變化和人物特點的方法,對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高的價值。

四、人物對比分析

在此篇文中,教師可以創設人物矛盾情境,激發學生討論的熱情,對於學生多角度的理解文章和人物特點有突出的作用。比如,討論文中的四個人物,哪一個最聰明,爲什麼?絕大多數學生一定認爲諸葛亮最聰明,那麼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諸葛亮的聰明之處,尤其要體會他是在來東吳前就設計好了一切,起碼是準備好了一切,而且他藉助魯肅和曹操的特點爲己所用,從而體會三國是一部講究智慧和謀略的書籍,激發學生進一步讀書的興趣。並且還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周瑜、魯肅、曹操有沒有聰明之處,各是什麼?從而多角度的分析人物的特點,不至於片面的理解和分析人物。

綜上所述,教師是學生讀書的引路人,這條路應該是思想之路,因此,教師要先行一步,深入的讀懂教材,能夠客觀、正確、全面的體會教材的人物特點和性格特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開闊學生讀書的視野和思考的深度,才能少出書呆子,培養出思維活躍、多元發展的學生。

篇二十一: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一、前言

語文教學的實質性改革一直是當今課改的重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跳出傳統的語文教語文的模式又是課改的關鍵。國小語文具有基礎性強、實踐性多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多元化課堂的開展,能夠把語文作爲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豐富知識的良好平臺。當然,在跳出語文教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上還面臨着諸多的問題。

二、當前語文教語文的教學現狀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比較低效。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有效的爲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的平臺,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語文的實際價值,枯燥無味,導致國小語文教學遇到極大的瓶頸。

(一)教師在教學當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隨着課改的發展,國小語文在課程設計上發生了重要的改變,這就使得習慣了傳統教學的教師難以適應,對新課標的教材吃得 不透。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一味的借鑑與形式化課改下的教學要求。而且,國小語文教師缺乏自身的知識擴展,總以爲國小語文很簡單,不需要在進行相關教育着作的研讀,進而出現教師實質性的教育理念的缺乏。

(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不到全面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總是以“牽引”式的教學法把知識點直白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感覺枯燥。而且教學上缺失實踐交流的活動課,沒有實質性的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到充足的鞏固。諸如教師在對於漢語拼音字母的教學中,教師對字母的發音不夠準確,在教學中總是用不夠標準的字母發單去教學生,而且課堂上缺乏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不能自主進行字母發音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

(三)口語、閱讀、寫作的教學過於形式化,缺乏實質性的創新。國小語文的課程應該非常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只是依據考試的要求,缺失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在閱讀上寬泛,沒有實質性的閱讀價值,而且往往在閱讀上出現以“教師閱讀爲主,學生閱讀爲輔”的現象;在寫作上,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過於應試化,學生在寫作上要依據教師的模板和考試的要求去寫一些“四平八穩”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學生寫作思維的創新能力喪失。

三、跳出語文教語文的教學模式

語文作爲國小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具有充足的教學時間。而且其課程也要求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性教學的要求,同時這也是跳出傳統語文教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當然,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真正的跳出這種模式,還需要更加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考試製度做有力的保障。

(一)加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而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比較的傳統,教學理念還是以理論教學爲主,忽視課改的要求。加之,在當前的考試製度下,教師採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樣可以達到考試的要求,使得教師不願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沿襲了多年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教師的新理念的教育,讓教師充分吃透課改的實質內涵,同時做到在制度上約束,學校在教學管理上不能形式化,應該加強具體的教學考察,考察教師的實際教學模式,避免教師“濫竽充數”。

(二)重視教材的主導地位,立足教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突出教材的實際地位,立足好教材進而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對學生知識的傳輸時,不能完全根據實際的考試製度來實施教學。諸如在教材中重視學生課外能力的拓展,而該部分在考試中不作要求,但教師仍然要爲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並且組織有效的課外閱讀,爲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以便於學生查閱。這種重視教材主導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於教師的課程開拓,而且又培養了學生自我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三)在教學上,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教學。我國的國小教育還是以集體的教學形式開展,而且往往人數的基數比較大。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開展,可以做到對學生學習問題的及時發現,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的,來適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教學需求。諸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男同學的寫作能力比較的缺乏,進而可以依據有效的計劃,有步驟的加強部分男同學的寫作培養,同時教師可以在不佔用學生課外活動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課外輔導,來加強其寫作能力;如果發現部分的女同學的閱讀分析能力比較的缺乏,教師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加強閱讀鍛鍊的計劃,計劃如何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閱讀材料的選擇。然後,按照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實施。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諸多領域的學習缺陷,而且有利於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使得課改下的教學模式多元化和具體化。

(四)根據國小生的個性發展,有效的課堂設計與組織。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爲中心”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以維持教學效果的長久性。教師應該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景設置,能夠做到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案例放置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之中,讓學生感覺到語文的魅力,進而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同時,在對情景課程的開展中,增加學生動手訓練的環節。例如,在對一篇文章的閱讀理解時,教師根據在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的問題創設,通過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堂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提問和發言的空間,這種做法符合國小生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對待語文上,做到“想學”、“去學”、“樂學”、“好學”。

(五)立足於語文課程,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在課改中,要求語文教學更加聯繫實際。在組織教學時,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僅僅侷限在課堂上,還可以開展更多的實踐課。把對知識的講解放到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活動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知識。例如,教師在對學生寫實的寫作能力的培養時,不能光在課堂上強調寫作的要領,如何去感受實際的生活,進而對作爲展開組織和寫作,而應該把課堂放置到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實踐課程感覺到實際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的,當融入自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這些真實的感受都是作爲素材的最好來源,讓學生在寫作時,不再空洞,而是更多地從生活中提煉素材。

四、結語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課改的逐漸具體化中,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傳統的“語文教語文”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製約着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既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不斷髮展的關鍵。

篇二十二:國小教育教學科研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科研論文

一、巧設懸念,增進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就缺乏新鮮感和主動求知的意識。一堂課能否成功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設法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興趣來自哪裏? 來源於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來自於對知識的求知慾。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設懸念,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激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構造,觀察連接方法,帶着大家一起動手演示,小小的燈泡發出熠熠的光芒,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喜悅。我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能不能讓更多的小燈泡一起點亮呢,能不能讓一個很大的燈泡亮起來? 一連串的提問,激發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躍躍欲試,情緒高漲,這對知識的掌握、爲後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仔細觀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發現,都和科學家的認真觀察離不開。有了認真觀察的習慣,觀察能力就會提升,就會有動手的興趣,就會有創造,這就是人們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

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年齡,考慮他們的受知識水平以及思維習慣,而教給他們一些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探究的方法。國小生雖然好奇心強,但是情緒容易引起波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識,也不能夠長期地對一件事情進行關注,他們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提示他們,我們觀察的事物後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繫? 我們觀察的重點是什麼? 觀察這些內容爲了獲得什麼? 在教學《聲音的產生》一課中,我給學生們準備了一些能發出聲音的.物品,讓他們通過敲打、撞擊仔細傾聽這些東西發出的聲音,都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又有什麼不同和聯繫,他們的一致點又在哪裏。學生們得出以下結論: 它們發出的聲音各異,相同的地方是隻有震動才能夠發聲,他們從而能夠理解了“聲音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

三、節約時間,課下爲課堂做準備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指導學生多做一些課外準備,從而收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學習《油菜花開了》與《各種各樣的花》這一教學內容時,時間正好是春天。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我安排課外作業: 觀察公園裏路邊以及菜園子裏各式各樣的花,注意採摘,要愛護植物,切勿踩踏,採集時要完整,妥善保存起來,輕拿輕放,不要損壞。注意觀察鮮花的顏色、香味、現狀,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別雄花和雌花,寫成筆記做詳細的記錄,總結經驗,提升對於花的感性認識,打好學習《各種各樣的花》這一課的基礎。

四、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教學要避免千篇 一律,打破常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在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無新意,平平淡淡,學習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學生們探究活動的動力就會慢慢枯竭。要積極備課,語言幽默詼諧,讓課堂上充滿笑聲,善於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製造懸念,讓他們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這樣的學習輕鬆愉快,收穫良多。如我們學習磁鐵的時候,我給大家準備了大小不一的磁鐵,提出一些問題“一個小小的磁鐵能吸起一個很大的鐵塊嘛?”學生們親手做實驗,就有了“不同的磁鐵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岩石會改變模樣嗎?》教學中,從“校園裏的岩石七天內有變化嗎?”到“隨着時間的推移,岩石會改變模樣嗎?”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產生新的認識,逐步帶領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

五、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外研究

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也來自生活的總結。學習如果侷限於課堂,不僅捨本逐末,而且也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大家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比如,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這個必須要實際操作和研究了。學生們開始製作,持續觀察,有的同學很不成功,一開始就失敗了,原因是他們沒有按照要求讓綠豆用熱水燙,或者用水泡的時間不夠,沒能夠把綠豆皮泡開。有的同學失敗在過程中,因爲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爛; 有的同學乾脆就是澆水不夠,乾枯而死。讚美優秀者,鼓勵失敗者,後者再接再厲,從前者那裏吸取經驗,結果他們後來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好科學,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實驗、理解、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這一任重道遠的艱鉅之路,教師應站在世紀的高度,深入鑽研課標和教材,敢於創新,大膽探索,就能走出一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教育之路。

篇二十三:國小體育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體育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體育教育教學論文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國小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新意,用新鮮的事物、形式或角度來刺激學生,啓動學生活動的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以目標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師都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達成課程學習目標,在這個廣闊的空間內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耕耘、去創造,以便我們的課堂更貼近學生的需要。

一、追求開放多樣的教學內容

1、做到教學內容多樣化

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於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學內容遊戲化

國小低年級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是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把教學內容進行遊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遊戲化改造,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3、做到教學內容循環化

教學內容的單一重複有利於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術,但是也易引起學生厭煩,我們可以對多個內容進行一定的循環,每節課可以從不同的點切入,每節課的 切入點要有一定的聯繫和提高。這樣每節課滲透一點新的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

許多的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我們的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一次郊遊,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擡腿跑;過獨木橋——兩手側平舉,足尖跳;盤山道走——曲線行進。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堅持教學方法的創新完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

教學形式要多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爲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採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 、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例如,分組輪換、小組合作、競賽、展示互動、探究討論等,可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 教學主題要多角度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針對這一點進行情景教學,課上先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童話意境中,再滲透教學內容,可以使單調的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主題還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生活中的某一個場景等。

2、 教師言行要有魅力

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一節課,學生就能判斷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而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採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組織方法。在實踐中我們要善於總結和挖掘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貼近學生,提升我們課堂教學的魅力。

三、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興趣

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像舞臺上的道具對於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樣,多種教學手段的介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

1、 視覺的刺激

圖片是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觀、新穎等特點,多變的圖片不斷地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學生活動的慾望。我們還可以把活動場地安排畫在紙上,來幫助國小生理解授課的意圖。

2、多媒體的運用

適當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這個課件可以是有關技能學習的,或者是體育常識方面的,也可以是體育欣賞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美的藝術造型、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言解說總能給學生以深深的觸動。

3、聽覺的變換

除了哨音,可以通過音樂、小號、鼓聲來對學生產生刺激。如學動作時,播放點有節奏的音樂,會讓學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賽時,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用小號和鼓聲來加油助威,所有的學生都會身心愉悅的

此外,在場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開發設計,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總之,只有抓住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我們的體育課也因此而永葆生機。

篇二十四:國小教育教學論文發表

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決議着學校的辦學程度和效益,左右着學校行進和開展的方向。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提升國小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詳細而細緻的,隨着新課程規範的實行,教學理念和教學辦法都在不時的變革和創新,對學校管理者和教員都提出了新的請求,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與理念也需求隨之變革,這樣才幹更好地順應新課程的需求。因而,作爲一名學校管理者,要擅長轉變觀念,以人爲本,從全局思索,擔負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擔。以下是筆者在教育教學管理的工作崗位上總結的幾點心得領會。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

管理務必要堅持各項工作以教育教學爲中心的指導思想,引導和請求學校各層次、各處室的工作都要服從和效勞於教育教學工作。在組織施行教學過程中,深化教育教學變革,強化教育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盤繞“以學生開展爲本”的根本教育理念,以培育學生的創新肉體和理論才能爲中心,要深化展開新課程研討,佈置教研組集中學習討論“勝利教育”、“高興教育”的教育形式,進一步增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進步辦學效益,充沛發揮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實在標準教學過程中的“備、講、輔、批、考”五項根本環節工作,經常深化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經常查閱教員的備課和學生作業,在備課上倡導本人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本身的學問經歷以及學生實踐相分離,教案設計與講課要盡最大水平相符,經常召開不同方式的師生座談會,應用恰當場所與教員個別說話,理解教員的教學狀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特別要傾聽教員對教學管理的意見及倡議。

二、抓好教員隊伍整體素質建立

樹立一支具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高尚職業道德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員隊伍,這是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重點和關鍵,也是在國小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全面貫徹新課改教育教學思想的詳細請求,同時也是實在全面進步學生綜合素質的詳細的、最迫切的請求。在當今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國度、全社會對教員的人品人格、業務素質和專業才能都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請求,教員在控制紮實、先進的理論、技術手腕和教學辦法的同時,更要依據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的詳細狀況,制定科學合理、實在有效的教學計劃。另外,教員必需不時增強個人涵養,不時進步本身的人格魅力,不時豐厚沉澱學問,多方位、深層次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程度,以身作則、以身作則、銳意進取,努力成爲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效仿的人生模範。

三、創立催人奮進的`教育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全面進步教學質量前提和根底,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不時加大對國小根底教育的投入,鼎力推進規範化、標準化校園建立,努力爲全體師生創立一個良好溫馨的育人環境。同時,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管理人員必需合理分配,突出重點,實在加大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需的輔助設備的裝備力度,奠定堅實的教學活動的物質根底。此外,要普遍展開方式多樣、富寓內涵、豐厚多彩的活動,鼎力推進文化校園、調和班級建立,努力構成安康向上、催人奮進、生機四射的深沉的育人氣氛。

四、發動各方力氣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升是要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才幹有效地完成質量的提升。依據國外現代的教學管理相關的勝利經歷,要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需要有效地結合校內的一切成員、家長、社會,積極的參與到國小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國在對學校的管理上做得還不夠,這不只對教學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偏向,還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形成一定的影響。因而,要想真正的發揮教學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需調動各方面的力氣。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求留意以下兩點:(1)增強學校指導的注重,積極調動校內的各個力氣,力爭與家長、社會獲得及時的聯絡、溝通、交流,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內要樹立健全的教學監視組織、制度等,從而爲教學變革提供有效的、牢靠的、適用的改良意見。

五、教學常規管理要表現依法治教

《教育法》、《教員法》、《未成年人維護法》都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管理者要對學校及教員的言行加以標準,特別對學生休息以及對課業以外的身心開展所需求的時間給以足夠的保證,對學生的到校及離校時間應以法律的方式加以規則,對違法行爲要有嚴厲處分規則。一些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客觀隨意性大,制度不完善,有些制度以至違背教學規律。爲此,教員們呼籲,常規管理必需科學標準。教學質量是經過系列教學活動發明出來的,不是考出來的、逼出來的,只要對課堂教學過程停止標準和限制,才幹保證教學變革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對教學過程停止標準和限制,其目的是出質量和效率,許多教育工作者對此深有領會。只要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樹立標準化的教學形式,使教學工作高效運轉,才幹完成學校的教育目的,滿足學生開展的需求。

六、完畢語

國小教育作爲人生最關鍵的根底教育之一,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離不開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鼎力支持,離不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者和廣闊教員的艱辛努力和共同鬥爭,更需求廣闊國小教育教學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艱辛卓絕的追求,在管理中要勇於創新,不時探究新的經歷,促進學校整體的全面進步。

篇二十五:國小科學教育教學論文

國小科學教育教學論文

摘 要: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總是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隨着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新課改也隨之展開。其中對於國小科學教育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小科學可以說是學生們的科學啓蒙課程,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道路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在國小階段,就應該對這門課程加以重視,不能照搬原來的“語數英”教育方式。

關鍵詞:國小科學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方式

國小科學是很多課程的起點階段,比如,物理、化學、生物。因此學好國小科學對於學生們的後續學習是有着巨大幫助的。國小科學對於塑造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有着基礎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開闊思維。本文就如何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效率展開探討與研究。

1、國小科學教育改革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迅速發展,很多科學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持的。我們人民綜合素質並不是很高,高精尖人才缺乏。國民的科學素養普遍性的不高和發達國家人口科學素養相比較仍然有較大差距,而科學素養又是影響人口素質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此目前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是迫在眉睫。國小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基礎,打好一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過去的教育過於重視“語數英”三門主科而忽略了科學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是當前教育重點。

2、教學改革的思考

我國中國小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累”。中國小生的學習壓力很重,中國家長普遍都有一個觀點,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點促就家長們拼命給孩子報補習班。例如:作文補習班、奧數補習班、英語補習班、舞蹈班、繪畫班等。中國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導致孩子在課堂上花費的精力反而減少,造成老師的教學困難。學校和家長對於“科學教育”這一塊的不夠重視,又導致了課程重點偏向所謂的“主課”。

由於學生週末上補習班導致學生在主課上的精力大大削減,而副課則更是不予以重視。相關教育部門更要對這點重視起來,不要過分劃分“主課”和“副課”,同時相關的教學改革應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來提高國小生的科學教育效率。

3、國小科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國小的教學效率?這個問題涉及到“有效教學”這個概念。什麼是有效教學?有很多種觀點。具體到本課程在一定時間內達到有效的課程預期效果;有效率的教與學。國小科學本就是一個富有情趣的課程,它不枯燥,反而處處充滿了大自然的味道。但是這門課對於對科學知識並不瞭解的學生們來說可能並沒有那麼的容易理解。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硬生生的將知識一股腦的塞進學生們的腦子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機械的接受知識的方式,對於知識的有效發揮是極爲不利的。這種教學是一種無用的教學,對於學生來說無趣,對老師來說累。因此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善,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1、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觀。教師對教學設計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方案,通過以學生爲主題展開教學活動,教師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中去。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科學教育效率。在這個以學生爲主導的教學中,主張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到指導作用。當學生遇上難以解開的疑惑時老師可以爲其指點迷津。由此可見,老師和學生是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有助於提升學生羣體的學習熱情,更有利於構建一個融洽的師生關係。

3.2、課前準備。教師的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對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的課前準備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教材準備,教師需要對教材充分理解,爲教學奠定基礎;對學生的瞭解,針對學生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授課;注重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當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教師需要事先製作一些趣味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氛圍。

3.3、分層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對學生知識水平進行評定,將學生分爲不同的層次,確保教學內容每一個學生都會學有所得。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對於層次較爲低的學生只要掌握了教學基本內容就足夠,層次高的學生需要對知識進行擴展和延伸。

3.4、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加強科學活動的開展。利用學校的實驗器材、多媒體網絡設備和自然環境,通過課堂實驗、精彩的科學視頻或是一個趣味科學作業亦或是戶外科學活動等教學手段,來調動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氛圍;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主動思考和探索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當然這些教學手段的使用和開展要根據課程的特點進行系統設計和安排,同時學生的整體性組織工作也是成功的保障。

4、課堂管理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一個好的課堂氛圍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來約束。爲了課堂活動的順利展開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對課堂紀律進行維護,調和課堂氣氛。令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4.1、制定課堂規章制度。好的規章制度可以約束學生不恰當的行爲,保持教學的有效進行。爲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必須制定嚴格的課堂規章制度,規範學生行爲。例如班級習慣問題,學生規章。或是一些法律法規。規則是一切活動開展的基礎,無規矩不成方圓,進行課堂管理就必須制定適用於學校的規則。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4.2、對學生的座位安排。學生的座位安排很多老師都會忽略。一個好的座位可以有效的進行課堂作業。學生每一次的座位應該和教學活動的需要相結合。當本節課要進行課程活動時最好採取圓環式課桌環繞的方式。有利於開展小組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如果本節課採取老師爲主講,那麼就採用行列式座法。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方便學生的筆記摘錄。老師要對學生的個人成績進行參考來分配座位。最好採取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相搭配的方法,可以帶動學習氛圍,加強同學之間的和睦友誼。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堂活動。課堂活動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出現學生對小組分配的牴觸情緒。小組學習通常是和教學內容相掛鉤,給同學們佈置本節課的任務,讓同學們展開探討和研究,最後對每個小組進行意見收集。

4.3、老師對課堂的整體把握是關鍵。老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整體把控,激勵同學們展現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同學們更好的學習科學知識。老師要對每一個學習小組進行意見指導,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出現學生不參與的狀況時要及時指出,確保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

5、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

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師的能力、教學方式、學生的接受力、課程的價值導向等。在進行教學研究時要對教學進行整體性的剖析。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這個問題需要一個整體性的研究。社會的價值導向也是非常重要,國家應該對科學教育作出具體規劃。

6、結論

科學技術水平對於國家的綜合國力影響是巨大的,而科技水平又和人口素質相關。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急需科學研究領域的高端人才,而發展教育是一切的前提。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國教育領域應該加強對於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視性,謹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何提高國小科學教學效率?這個問題是針對科學教育展開的基層教育問題。因爲教育是從孩子開始。

參考文獻

[1]賈陽.銳意創新,不斷提高國小科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新導,2011(30).

[2]陳忠興.如何提高國小科學課教學效率[J].國小科學:教師論壇,2012(4).

[3]陳峯.新課程物理課堂探究教學實施中的問題解決[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

[4]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篇二十六:國小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可有效地調控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情感,可使他們有獲得美、感受美、體會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從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發來論述。

關鍵詞:國小語文;情感教育;作用;激發

國小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定位爲“培養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昇華精神境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調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調控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二)薰陶作用

情感教育對於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具有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

(三)審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學生獲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於學生內化情感,提高審美能力,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發

(一)適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因此,語文教師飽含激情地創設適當的情感教學,學生才能興致盎然地學習,使學生的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學生心情愉悅,注意力集中,師生纔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良好的“情感場”,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情境,優化教學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導學生體味情感

1.關鍵字詞,讓學生獲得美

從文中找到抒發感情的關鍵字詞,如“喜”“哭”“雀躍”“悲傷欲絕”“歡蹦亂跳”“喜極而泣”等,,帶領學生用內心去感受這些情感,進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品味佳句,使學生感受美

如,在學習《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作者通過圍繞“夢幻般的湖”這個中心句,介紹青海湖美景的特點,使學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間,就如身臨其境一般,細細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3.從文到圖,讓學生表達美

圖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圖文並茂,看圖結合課文,讓學生表達他們的感想,這樣既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培養他們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4.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美

學生大聲地朗讀,既可以鍛鍊學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學生表達出美,體會到美。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採用正確的語調,掌握好停頓點等,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賴感、自信感、合羣感和求知感,使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閱讀,加深體驗情感

只用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陶冶學生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只是杯水車薪。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好課本課文後,再引入多篇課本外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充實學生的閱讀時間,增加知識量,豐富學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教學過程中,知識的交流應寓於情感之中。學生運用良好的心理狀態、合適的情感態度進入學習中,既可以愉悅地完成學習,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達到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濟生.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0).

[2]鄭永靜.淺談國小語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04).

[3]印宏偉.在國小閱讀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途徑[J].廣西教育,2012(09).

[4]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二十七:國小教育教學類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類論文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現狀

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現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但是學生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應用的能力。我國現有的數學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脫離,應結合實際生活所需的數學知識,來改造數學教材。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中數學知識,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國小生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同時,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優勢,然而這種創新精神也是需要培養的。教師不再按教材內容去講解,而是着創造性地選擇使用教材。改變原有的數學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身邊的數學問題,更開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就很難給學生提供發揮創造能力的環境,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探索機會,加深學生對於數學的理解,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二)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生活中找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收集起來和同學們討論,活躍課堂氣氛,並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將生活時間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篇二十八: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針對國小數學教育過程中國小生抽象思維能力欠缺的問題,通過創設操作情境、遊戲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樣化課堂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爲形象的知識,手腦配合,寓教於樂,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嚴謹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情境教學;課堂教學;國小數學;邏輯思維

國小數學是整個國小教育課程體系最重要的一環,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建構對數字和圖形的認識,爲以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國小數學教育過程中,面對國小生抽象思維能力缺乏的問題,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爲直觀形象的知識點,是國小數學教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國小數學教育過程中,可以藉助情境教學,針對不同抽象的數學概念,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將枯燥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引導學生聯想,啓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並運用教材中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因地制宜,量體裁衣,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項:一是角色互換,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二是啓發引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發散學生思維。三是開放包容,讓學生有足夠的自我調整、自我修正、自我探索的空間。

1.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自己動手又動腦,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針對幾何圖形的分解與合成教學,可以創設如下操作情境,首先是以單一幾何圖形爲例,給每個學生一疊紙,讓他們通過動手摺疊獲得正方形、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不同圖形,認真觀察這些幾何圖形的差異性,總結各自特點。然後是以幾何圖形變換爲例,動手將各種圖形進行摺疊,獲取另外一種圖形,啓發學生主動思考各種圖形相互變換的規律。最後以複雜圖形的等分爲例,要求學生用一把剪刀,將複雜圖案進行相同結構的等分。通過上述漸進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概念、特徵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針對鐘錶的計時問題,同樣可以創設操作情境,首先讓學生動手製作鐘錶,以不同顏色的卡紙指代時針、分針和秒針,製作圓形鐘表盤;然後模擬鐘錶的走時,總結時針、分針和秒針的走時規律;最後對應不同的時針、分針狀態判斷時間或者對應不同的時刻調整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通過自己動手製作鐘表盤,迅速準確掌握從鐘錶讀取時間的方法。

2.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情境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興趣,需要開設適當的遊戲環節,可以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思考,促進他們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實現寓教於樂。教學“相遇問題”時,可以創設如下游戲情境:利用龜兔賽跑的故事,讓學生扮演烏龜和兔子,小白兔先到終點,再回頭找烏龜。想一想,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幾種情況。有趣的故事場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認真討論,可能得出以下結論:可能是小白兔沒在路上找到烏龜,烏龜跑錯路了;另外一種可能是小白兔和烏龜在路上相遇。通過遊戲表演方式讓學生對相遇幾種方式有了初步概念,接着教師引導閱讀書本內容,進行總結,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數字組合與規律”時,可以讓同學扮演不同的數字,根據數字規律的提示,各自尋找自己的正確站位,形成新的隊列;也可以根據不同數字分類方法,開展分組競賽,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3.創設生活情境,促使學生運用知識

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會更無拘無束,思維更活躍。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以國小數學加法中“遇十進位”的教學爲例,可以創設超市購物情境,如兒童玩具要8元,棒棒糖要2元,一支筆要4元,現在總共需要多少錢,這時就需要運用快速湊十法,先要考慮8+2=10,10和4相加就順理成章地變爲14,反之如果學生沒有巧妙運用湊十方法的計算,會讓計算變得遲緩,如果運用自如,學生則會獲得成就感,讓他們領悟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以“最短路徑”的教學爲例,可以創設多城市自駕遊的情境,從某地出發,經過設定的所有城市,又回到某地,從衆多路徑中找到最短的旅遊路線。這是開放式的情境,需要學生融入其中,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大膽嘗試過程中進行不同知識的探究和交叉,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4.結語

本文以國小數學教育中多樣化情境教學爲研究對象,通過教學實例分析操作情境、遊戲情境、生活情境創設下國小數學各種知識點的課堂教學規律和效果。多樣化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理論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表演討論、生活運用等實踐環節加深印象,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並將數學融入生活以鞏固記憶,將知識點真正走進生活,達到數學教育寓教於樂、學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吳禮雲 單位:南通師範學校第一附屬國小

參考文獻:

[1]杜沫.情境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雜誌,2014,06.

[2]張桂英.論國小數學啓發式教學的切入技巧[J].工作研究,2009,15.

[3]陳寶福.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4]王萍.國小數學情境教學初探[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6.

篇二十九: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農村生活中很多資源都能爲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培養學生的數感,利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人文思想教育。

關鍵詞:

數學教育;農村生活;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的總體目標是:“通過義務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我們農村生活中的許多現實就爲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一、利用具體事物培養學生數感

數感是數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它是建立明確的數概念和有效地進行計算等數學活動的基礎,是將數學與現實問題建立聯繫的橋樑。雖說在入學之前大多數兒童都能數、寫和認識一些數,但是他們對這些數的意義並不真正理解。農村孩子家庭一般都有養殖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地數一下自己家中飼養了多少隻雞、多少頭豬、幾隻小狗,使學生明確了數字與動物之間的對應關係,使學生知道每個數字並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與客觀的事物一一對應的。通過實際測量和計算院牆的長度、土地的面積、糞堆的體積等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更容易知道和理解米、平方米、立方米等單位的意義。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數、計量單位、特別是較大的數形成鮮明的表象,再遇到類似的情境時,頭腦中就會有一個明確具體的參照物,就會準確理解相關數的意義等。

二、利用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而合情推理能力就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合情推理的實質是新的發現,因而關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他們會很自然地接觸到一些生活生產實踐問題,這時我們教師只要提醒他們注意觀察,大膽地推測,就能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種植玉米平均每畝地3500穴,每穴約需2~3粒種子,可以讓學生數出每公斤玉米種子有多少粒,然後根據自己家打算種植玉米地的畝數,幫助家長測算出要買的玉米種子公斤數……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索,既可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得到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人文思想教育

數學本身就是一種人類文化,承載着人類文明的歷史,記錄着人類社會的滄桑變化,蘊含着人類自強不息、團結協作等許多人文精神。但是,又由於其自身存在着比較抽象、概括性強等特點,單純地從知識層面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會顯得牽強生硬。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具體情境之中,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就會被其中的氛圍所薰陶,不知不覺地從中汲取人類文化的精髓。如講七巧板拼圖形時,當學生被這變幻莫測的紙板迷住之際,教師可以介紹它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而引發學生的自豪感;在講簡單的統計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去調查本村最近兩年內購買彩電、摩托車、電冰箱等數量,從對比中感受人民生活日漸富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擁護現行政策的情感;通過數每穗小麥麥粒數和掌握的出面率的計算方法,推測每千克麪粉需要多少棵小麥,體會一日三餐中包含着農民多少辛勞,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果實……這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無論教師用多少語言講述都會顯得蒼白,都難以引起學生幼小心靈的共鳴。我們農村國小的數學教學設備比不上城市學校設備先進,可是我們身邊卻有許多質樸的實物、生動的情境,我們的學生有切身的勞動體驗、豐富的生活經歷和聰明的頭腦、善感的心靈,願我們農村國小教師廣泛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農村孩子基本的生活經驗成爲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優勢,爲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養開拓更加廣闊的沃土。

篇三十: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國小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等方法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關鍵詞:

國小;數學教育;學習潛能

一、前言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尤其國小教育是開展教育的起始點,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只有在國小教育中充分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爲學生以後的教育以及個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國小數學教育中對學生學習潛能挖掘的途徑

1、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的學習過程總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學習中,本身已經掌握的知識以及學習能力是影響學習效率的兩個關鍵部分,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點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不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教師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低於學生能夠理解的範圍,過於簡單的知識會令學生喪失探究的樂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第二,教師教學的內容以及方式超過學生能夠理解的範圍,學生的努力變成無用功,消磨學生的探索的積極性,抑制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在國小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識有着充分的瞭解,並且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照顧到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並且適當地增加一定的難度,有利於刺激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潛能的挖掘,關鍵是做好國小教育,尤其是國小數學教育。國小教育是數學教育的入門,並且是國小階段難度最大的學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探究數學學科,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全面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更好的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1]。教師可以在國小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創新,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學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比如在進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些糖果,與學生進行互動:“我們班有42位同學,老師這裏有150顆糖果,爲了保證公平,所有的同學得到的糖果都應該是一樣的,那麼請問老師現在要給給位同學多少顆糖果呢?”學生會積極踊躍的回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氛圍更加的熱烈。課後習題的設計需要進行人性化、個性化的處理,使學生通過做練習能夠感受到國小數學的有趣之處,習題的難度都不應過高,否則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各種手段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3、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國小數學教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規律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所以在教學需要進行耐心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對知識進行自主地探究[2]。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一,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將知識化爲能力,提高學生自主的能力。比如在“人民幣兌換”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將不需要的書本或者玩具拿來進行班級義賣,通過交易可以使得學生充分的運用所學到的人民幣兌換的知識,義賣結束後可以以班級的名義捐獻給希望工程。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進行交流,通過相互的模仿學習,進行自主的學習。第二,通過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以及反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這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不斷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挖掘自己學習潛能。

4、建立友好的師生關係

國小時期是學生開始脫離家庭走向大集體的時期,學生對於教師會產生比較大的依賴感,教師對於學生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3]。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建立有好的師生關係會使得學生更加喜歡與教師進行學習上的交流,有助於學生在課堂時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促進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用積極地態度進行同學間的交流,促進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成長,使得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進步之處,並且不斷地給予學生肯定以及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這些方法都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結束語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以及陪伴者,要在國小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必須首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地探索以及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並且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才能使得教學更加滿足學生需求,最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韓雪 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

參考文獻

[1]丁曉玲.國小數學教育中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J].新課程(國小),2016,02

[2]吳洋.在國小數學教育中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J].教師,2016,11.

[3]陳文倩.國小數學教育中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J].學園,2016,01

篇三十一: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到了國小,數學學科成爲了三門主學科之一,通常可以定義爲“最重要的學科”。現代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數學教學。而國小數學學習是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基礎,只有在國小階段給學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發展纔會有更加強大的保證。因此,國小數學教學至關重要。而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求教師要在當前國小數學教學的基礎上,探索國小數學教學的途徑,積極的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國小數學的教學質量,找到國小數學教學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

國小數學教育;現狀;措施

學校和家長們越來越重視數學的教育,教師和學生也越來越認識到數學教學的重要性。而國小數學是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基礎,只有在國小階段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未來數學學習和數學能力的發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當前的學生的能力的發展,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考慮到未來的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國小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探索國小數學教育的途徑就成了必然的選擇。現代國小數學教學要在傳統國小數學教學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斷突破,找到現代國小數學教育前進的方向。

1國小數學教育的現狀

實事求是的說,從我國國小教育的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國小數學教學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不斷的發展的過程中,國小數學教學的質量一直在不斷的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加重要的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國小數學教學一直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前進,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現代教學思想。但是,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國國小數學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看見良好改觀的前提之下,我們更要客觀地看待現在國小數學教育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當前國小數學教學中已經存在了不少的問題,其中教學方法的混亂、教學思想的混亂、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落後等都極大的限制了現代國小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由於早期教育被曲解,不少教師當前的教學思想其實是有比較大的問題的。由於部分國小數學教師存在着類似於“國小生畢竟是國小生”“國小生具有國小生的思維”“國小生什麼都不懂”等思想,這些思想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習慣於將學生當做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將學生當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人。這樣一來實際教學就成了教師的單方面的教學,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學。

2改善國小數學教育的途徑

2.1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數學學習是快樂的:

爲了促進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首先必須要讓學生真正的認識到,數學學習是快樂的。只有這樣學生纔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具有內在的驅動力。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跟學生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將學生當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對象,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照顧到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的感受。舉個例子來講,在提問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來提問學生。如果問題比較難得話,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比較強、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回答,而如果提的問題比較簡單的話,教師則可以讓基礎比較弱的學生來回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信心,同時還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這對於學生的人格的發展和長遠的能力的提升有着更加積極的作用。而後教師要注意引導這部分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通過一些有層次的問題慢慢的引導這部分的學生的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的能力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發展。北京市某國小採用“今天我是小老師”的形式,每天請一位同學在講臺上講解兩條數學題目,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加強了其表達能力。

2.2真正的重視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教學的任務量比較大,但是教學進度比較緊張,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的規定時間內儘可能的交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同時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備課,而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針對實際教學的情況及時的調整教學的策略,一切以實際教學情況爲轉移。在上課的四十分鐘內,教師還可以和學生積極的溝通,瞭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

2.3尊重並照顧到每一位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可以培養的個體。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儘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平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成績不好,老師和孩子往往雙方都有責任,因此,豔麗是肯定的,但是同時有愛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所以,在對學生學習方面嚴格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大家共同進步。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每一朵都應該得到灌溉。做老師的雖說不能代替其學習,但也應該認清現狀,找到解決的途徑,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擁有一個更好的將來。

作者:蔡季清 單位:寧都縣寧都思源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秦和平,李梅先.打造高品質的數學課堂———數學建模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湖北教育,2011,(03).

[2]陳璐.例談“數學建模”能力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

篇三十二: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的國小數學教育已經涵蓋了很多的內容,其中包括代數、分析以及幾何等必修基礎課程;概率、模糊數學等應用類課程;此外還有選修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等等,目的就是爲了培訓師範類院校的學生高的數學素養,強的綜合素質。本文結合國小數學教育的理念及其變革,對國小數學課程內容安排和數學課程設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國小數學教育;國小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計

1國小數學教育的理念及其變革

隨着我國國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對於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重視,不斷的對基礎教育進行改革。其中,在2000年3月,我國頒佈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隨後,又在2001年,頒佈實施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國小數學的教育目標以及理念產生了質的飛躍。就教學大綱而言,2000年的與1992年的主要有兩點不同:其一,將“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改寫爲“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這一方面使得數學教育理念得以提升,在信息化時代,數學教育除了要注重對邏輯思維的培養,還應該注重對其他形式能力的培養,達到全方位、深層次培養學生的效果。另一方面,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人們在處理數學問題時,不僅要用到邏輯思維,還會用到圖形分析、個人直覺等。因此,將“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改爲“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對於國小數學的發展更爲有利。其二,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改寫爲“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點更加強調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在以往,我們對於實際的問題往往會與書本進行對比,但隨着教學大綱的改革,人們開始注重“探索”的過程,開始注重思路的引導,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也增強了他們對於數學的認識,提高了他們整體的數學素質。

2國小數學課程內容安排及其發展

在進行數學課程設計時,相關人員以及部門除了要依據本身的課程標準,還應該結合數學自身的發展特點。衆所周知,任何學科都不可能離開時代而單獨存在。那麼,時代在發展,數學學科也必然會發展。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國小數學課程除了要具有本身的基礎課程內容,還應該具有時代的特色,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最終實現對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隨着時代的發展,當前的數學課程內容結構有以下幾方面的變化:首先,數學課程正在體現出時代的特色,與當前的科學技術發展聯繫越來越密切;此外,人們對於數學課程的理解以及數學課程設計理念也在不斷的發生着變化,從以往單純的“重結果”開始慢慢轉變爲“重過程”之上。

3國小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計

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加深,國家及其相關院校除了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外,也開始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衆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自然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所以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着興趣差異與能力高低。因此,也不能對數學課程進行統一設計,應該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基礎課程,此類課程是面向所有國小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另一個是單純面對向理科方向發展的學生的。在這裏,筆者僅對後一部分學生的數學課程設計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有必修基礎課程、必修應用課程、選修課程以及教育類課程。

3.1必修基礎課程:

在必修基礎課程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別是代數、幾何以及分析。其中代數又分爲高等代數和抽象代數兩個部分,高等代數基本是17、18世紀的成果,它的理論起源於求方程根。而抽象代數的成果主要是源於19、20世紀,它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幾何學則是另一個研究路線,它主要有五個部分,包括有:解析幾何、微分幾何、幾何基礎、點集拓撲學以及射影幾何學。數學分析的基本核心是將微積分、極限以及級數有機結合,同時將數學家的傳記介紹巧妙的穿插其中,這樣可以轉繁爲簡,努力將現代數學方法用數學分析的形式表現出來。

3.2必修應用類課程:

必修應用類課程包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最優化理論及應用以及模糊數學應用。這幾項內容中概率與統計的內容佔有很大的部分,其主要研究的內容就是數據,但在研究講授時,應該藉助概率知識,要精心設計、細心收集和處理相關數據,要求學生能夠做出相應預測,然後結合預測進行計算等得出最終決策。而數學建模則重點介紹各類數學方法,這些方法有計算機軟件應用、代數分析、統計運用等。最優化理論及應用則更多的運用於經濟、金融、現代管理等之中,它也是當代數學應用最廣泛的學科之一。對於模糊數學應用,其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主要研究的是模糊現象,在社會生活生產之中同樣具有很廣泛的前景應用。

3.3國小數學教育類課程:

國小數學教育類課程包括有國小數學問題研究、國小數學教學論、數學文化。在進行學習目標制定中,要注重兩點,其一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其二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只有培養起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使學生的理論、思想、方法以及技術得以提升;培養起學生數學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使他們更加喜歡數學,更會運用數學。

3.4選修類課程:

在進行選修課程設計時,首先,應該遵守國家課程相關標準;其二,需要初步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三,應該結合當地實際狀況,最好因材施教的工作;最後,要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使得數學知識隨着時代不斷髮展、進步。

作者:尹顯燕 單位:德惠市布海鎮中心國小

參考文獻

[1]王萬良.國小數學教育與國小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6,01:77-80.

[2]王智秋,郜舒竹.構建高師國小教育本科專業數學類課程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06:69-72.

[3]李雪梅.對國小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置及整合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0,05:96-98.

[4]姜輝.國小教育專業的數學文化教育———數學文化課程開設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6:141-144.

[5]張雪榮,週會.探究國小數學教育與國小教育專業數學課程設計[J].吉林教育,2015,22:89

篇三十三: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綜述論文

摘要:

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們針對性的提出問題教學法。下面我們就針對問題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

國小數學;解決問題;教學

在國小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運用提問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問題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關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問題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一、教師利用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利用情境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的頭腦更加的靈活,可以結合生活情境來實現數字的運算。教師結合教材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思考新的知識點內容,結合實際來思考並解決數學難題。比如,在數學“除法教學”中,教師將數學教學內容結合情境來展開教學,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比如,春天裏護林人員要種植樹苗,他們總共要種植100棵楊樹樹苗,有四個植樹人員來參加工作,每個人需要分到多少棵樹苗?如果再加入兩名植樹人員,每個人還要植多少棵樹?學生可以利用具體的問題來思考解決辦法,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思考答案。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上獲取知識。

二、針對問題展開討論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動腦思考習慣,對有疑惑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自我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堂上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對話,使學生在愉快的討論中拓展思維能力。

(一)對於學生們都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並同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解決問題。這樣能鍛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可以信息共享、共同參與討論,在課堂上通過積極討論解決問題。

(二)教師針對一些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展開分組討論法,將六個學生分成一組,每個小組討論不同的問題,然後由小組的一位成員來分享討論的結果。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就能解決很多個困難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

(三)還有一些問題是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超出了學生的認知結構範圍的,這些問題由教師親自來爲學生講解,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識。

三、鍛鍊學生創設情境的能力

學生喜歡提問就表示學生對課本的內容已經掌握,能更好的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教師要培養學生更具“問題”意識,可以獨立的創設學習的情境,把生活中的一些購物與數學數字組成情境學習,使學生能多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情,把數學學習融合生活問題來思考,從而使學生能自我輕鬆的創設情境,養成愛提問的習慣。比如,在學習數字的加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明加法和減法的不同,學生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對數學運算更好的掌握,還能幫助其他學生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從中獲得快樂,對數學學習和創設情境更加的感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判斷和運用理解的能力都增強。

四、鼓勵學生嘗試發現數學規律,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

問題教學方法是數學學習的手段,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數學實際問題纔是真正的目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解答問題,從而自己發現數學的規律,敢於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經過自己的求證,用多種方法,擴散性的思路來解答數學問題。從中發現數學學習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發現其中的一些關聯,尋找到一定的規律,鍛鍊學生運用和思想轉化的能力,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更突出。

五、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總結、歸納

當教師與學生共同把數學問題解決之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內容進行總結,從而鞏固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讓學生體會運用知識來解答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中有所收穫,幫助學生樹立積極面對問題、戰勝問題的能力。教師還要對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分析,加強學生的瞭解,使學生以後面臨這類問題時,能認真分析正確解答。

六、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學習是不斷思考和交流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從而使學生更瞭解自己的學習現況。針對學習問題展開愉快的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分享,使每個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用發散性的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數學學習需要學生靈活的學習並善於提出問題,通過不斷的提問、解答而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水平,培養學生敢於發現問題,提出不同的疑問,經過不斷的思考驗證,從而得出最正確的解答方案。教師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提高國小生的思維能力,不可過於強求,要懂得循序漸進,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的安排,有目的性的完成問題教學,使學生每一堂課都能受到啓發,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和運用數學。

作者:劉德明 單位:吉林省農安縣育新國小

參考文獻:

[1]辛遲.對國小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理解與認識新課程學習(下)[J].2013,(12).

[2]羅瑋瑋.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解決問題”版塊的適應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篇三十四: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教育論文

國小語文作文教學教育論文

衆所周知,國小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教學重點。因而,如何寫好作文就成爲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大關鍵點。作爲一名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的,在筆者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對作文教學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夠與大家一起分享。

1、教師要實現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國小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爲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教師要將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爲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3、教師要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讚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4、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爲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爲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我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5、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布魯諾說過,“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感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爲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的只是筆者個人的一點教學經歷,每爲教師對於作文教學都有自己的見解,以上的只是個人的偏見。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語文教師都要全面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水平,培養我們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爲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