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生物教學論文(集錦4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0篇《國中生物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生物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中生物教學論文(集錦40篇)

篇1: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1注重實驗設計,忽略實驗操作

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實驗課時,注重探究性實驗的五個步驟,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和得出結論。其中教師比較注重實驗的設計,因爲實驗設計能力是生物學實驗能力的重要內容。如何來設計探究方案是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把課堂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引導學生實驗設計上,把實驗操作放在了課後來完成,甚至忽略了實驗操作,直接展示了實驗現象和結論。

如在“探究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探究性實驗課上,教師先給出一段資料———關於暴飲暴食對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讓學生分析資料,然後根據這段資料提出探究性問題。這是很關鍵的一步。有了問題纔能有探究的過程,因此提出問題的質量直接影響了接下來實驗的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的問題之後,教師就能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提出不同的假設,並對假設進行分析。學生認爲: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過多的食物。假設完成之後,下面是探究性實驗最重要的步驟,幾乎課堂的一半時間都花在這上面:如何來針對自己小組的假設設計實驗、需要哪些實驗材料和器具、實驗時小組的分工、實驗的步驟、對照實驗的設計、實驗數據表格的設計、實驗的安全性問題、實驗的預期結果等等。根據教材的提示,大部分小組設計了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說一定量的唾液是不能完全消化大量澱粉的,然後通過碘液來檢驗。

由於設計實驗花費時間長,接下來的實驗操作就被忽略了。教師的理由是:“這次探究實驗所需的時間比較長,課上沒有時間來完成。希望有興趣的學生課後來完成實驗,希望你們把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在課上展示出來供大家學習。”但後續的實驗就不了了之,根本就是對這次探究實驗操作忽略了,也沒有另外開設一節課來探討實驗後的現象和結論,顯得有些虎頭蛇尾,結果導致教學效果未能達到教學目標。

爲了改變以上現象,針對此次實驗操作時間比較長,教材中對操作細節的介紹比較少的情況,應該開兩節實驗課。第一節課教師注重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展示實驗設計,肯定每組實驗設計的創新性,全班共同分析糾正實驗中的不足之處,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教師全面預設學生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容易忽視的細節,以“問題串”的形式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思路,從而提高探究性實驗的質量和實驗的效果。第二節課在第一節課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實驗的操作,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最終得出實驗結論,達到探究性實驗的預期目標。但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務必再講解一下實驗過程及實驗的注意事項,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規範操作教育,從而避免實驗中異常情況的出現,提高探究性實驗的有效性。

2注重實驗過程,輕視實驗指導

探究性實驗是指導學生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結論,最終形成科學概念。因此,教師一般都會注重探究性實驗的開發、設計、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訓練。但教師的重點只是放在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上,忽視了對科學探究實驗的指導,結果導致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如“觀察蠶豆葉的組成”實驗課,教材中要求學生製作徒手切片,並利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內部的不同組織。課上教師組織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上的實驗操作步驟,尋找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本實驗中最難的地方是製作蠶豆葉的切片。利用刀片切出細而薄的葉條,才能在顯微鏡中觀察到內部組織。爲了能夠讓學生切出細而薄的葉條,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關於徒手切片的實驗視頻,要求模仿視頻中的操作來完成本次實驗。接下來教師再演示一遍徒手切片的過程,在每一步中強調注意事項,並出示了以下問題:如何防止刀片切到手指?如何切蠶豆葉片?如何把葉片切細和切薄?如何選取葉條?如何製作切片?讓學生進行討論,適當點撥指導,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處於興奮狀態中。在其後的分組實驗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每組再進行一次個別指導,以爲通過實驗視頻的學習,教師的演示和講解,完成實驗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然而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忙手忙腳,操作生疏,甚至出現錯誤操作。

一節課在慌亂中結束了,幾乎沒有達到實驗的預期效果,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這是目前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存在的最大誤區之一。過分強調了對探究實驗方法的學習、科學精神和價值觀的培養,輕視了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和講解,造成實驗的失敗。在此次實驗之前,教師應該意識到本次實驗的難度,提早做好準備,製作實驗的導學案,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實驗中應該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提早預習。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操作訓練,失敗了還可以重來。對每組的小組長在實驗前做必要的操作訓練,讓其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課上可以部分代替老師指導本組學員順利完成實驗,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巡視,及時指出學生操作中不到位的地方,並進行糾正。國中學生由於已有知識、經驗和探究能力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如何有效進行探究實驗是他們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適度指導實驗過程對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

3注重實驗現象,不透析現象原因

在探究性實驗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探究問題、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但大部分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把主要的興趣點集中在實驗現象上,而不會去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實驗失敗原因等深層次問題。這時教師的指導往往顯得十分重要。但教師爲了加快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對實驗現象的分析。

他們認爲實驗現象與預期的結果相似就沒必要再做詳細的講解。這樣的探究實驗,學生往往只能記住實驗現象。這是探究實驗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不利於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在“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徵”實驗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玻璃板上哪個移動得快,學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蚯蚓的運動上,發現蚯蚓在粗糙的面上容易爬動,而在光滑的面上容易打滑,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更容易運動。大部分學生只是停留在這一表面的現象上,不能從生物學思維的角度上思考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沒有思考蚯蚓靠什麼結構來爬動,如何來觀察這種結構等等。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了一下蚯蚓身上長有剛毛,容易在粗糙的表面上爬動。

但也有部分學生提出疑問:我們小組的實驗現象跟其他組不一樣,發現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容易爬動,這是爲什麼呢?這樣的問題把教師難住了,也無法解釋這是爲什麼,以前也從來沒有碰到過此現象。教師並沒有發動全班學生一起來分析,只是對這組學生說:“這個問題我們到課後再分析,要不然你們重新再做一遍。”教師這樣的回答,讓學生失去了一次分析問題的機會。

在此次實驗課之前,教師應該意識到實驗中會出現的現象以及如何來分析實驗現象及可能會出現的異常現象,讓學生課前思考。可以在網絡上尋找資料,因爲網絡上關於這方面的解釋很多。同時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以下問題:蚯蚓在哪種表面上更容易移動?這與其身上的哪種結構有關?如何來觀察其結構?如何用物理學知識解釋原因?假如你小組的實驗現象與其他組不一樣,如何來尋找原因?必要時可以請其他組員和老師幫助,在找出原因後,可以重新做一遍實驗,排除實驗中的錯誤原因。

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做到在探究性實驗中不但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和觀察現象,更要在活動中深入探究其原因,不僅讓學生明確“是什麼”,還要讓學生分析“爲什麼”。國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各個探究性實驗要求達到目標的側重點和難點不盡相同,但基本的教學理念卻是相同的,即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有效把握主導地位,重視探究實驗的操作、實驗的指導和對實驗現象的深入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篇2: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適時調整課程內容,增強實用性

爲增強學生對生物的感性認。讓學生走出課堂,身臨其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採集標本,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課本知識。例如,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十四章中第一節生物的無性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中,植物的嫁接和花的結構內容,安排在秋季學期,但這是一個收穫果實的季節,在農牧村基本看不到盛開的花朵,教師只能通過其他的方法描述花的結構,從而缺失了學生對花的結構的感性認識。而植物嫁接一般在春夏季節,雖然也可在秋季進行嫁接,但絕大部分嫁接成活率極低,這樣的嫁接是爲教學而教學,淡化了學生對生物學在生活中實用的信念。因此,完全沒有必要依照課本安排的時間進行教學,可將這些內容調整到春季學期進行。

二、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作爲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具有巨大的教學優勢。多媒體教學可以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將學生帶入富有趣味性與藝術性的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強烈慾望。

三、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鍛鍊能力

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如果學生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際操作能力,那麼這樣的教學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來,親自參與實踐操作,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充分利用儀器室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通過國檢“兩基”驗收,農牧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生地物化學科的儀器室、實驗室建設已基本滿足了教學需要。生物模型、標本、掛圖等教具的使用,提高了課堂效率。如,根據教材的特點,大量利用生物活體、模型、標本等和課本中相應或相關的生物插圖都進行對照。在進行“心臟的結構”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課本上的插圖,然後出示心臟的結構模型,讓學生對照實物,以“物”解“圖”,使學生不僅能對心臟的結構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而且能提高他們的識圖能力和解圖能力。

篇3: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學習方式逐漸受到重視,在國中生物學教學,一個由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合作學習的地位顯得更爲突出。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學教學的展開中,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作用,而且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責任感,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筆者將從目前國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合作學習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應用意義等方面對合作學習視野下的國中生物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國中;生物學教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廣爲運用,並逐漸發展成爲如今中國小尤其是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且在國務院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被提出,要求學校的教育改革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來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國的國中生物教學也逐漸吸收並將其應用到教學上來,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以及在教學質量的檢測上,均獲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於學習間競爭激烈的學生而言,並不知曉合作學習是何物,也不知曉爲什麼要合作學習、以及怎樣進行!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將對國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一、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國中階段的生物學教學以引導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爲主,爲今後開展的生物學教學奠定更好的基礎,但是由於生物學這門自然科學的內容較爲複雜和細小,對於剛接觸到生物的國中學生而言,邏輯之間的構架不是很明確,且學生極易在學習中對細小的知識點遺忘,甚至是失去興趣。合作學習講究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操作來促進對理論性知識的認知,例如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的小實驗、小觀察,均可以通過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討來完成,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鞏固,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生物學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將實際生活與之相結合,灌輸、設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二、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展開的意義

1、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生物學學科在自然學科的比重中佔據着較大的地位,所以其內容較爲廣泛,甚至會涉及到更多細小的知識點,例如一個細胞的演變,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知識內容的豐富化發展的需要,一味的通過教科書對知識進行講解,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處於被動地位,從而降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很難做到對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討論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參與,學生對通過自身動手得出的結論以及問題的發現,經調查分析,均具有更爲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以國中生物《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爲例,熟記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學習目標,若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教科書上的圖形來進行記憶,很難讓學生在想象空間裏對其形成認知,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學生對細胞之間的探討、觀察、互助記憶、互相指導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學生掌握課文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完成。

2、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責任感

傳統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應試成果,而長期的應試影響下,學生之間除了激烈的競爭外似乎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極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識,以及能力,長期以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如今的新課改推進下,應摒棄應試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學上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2]。合作學習在教學開展中,予以每一位學生相應的學習探究責任,促使學生在責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學習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達到學習共贏的效果,同時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和睦友好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爲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後由小組之間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選取大家都感興趣的生物,然後由小組中一至兩位同學跟隨教師的步驟進行切片、塗片、裝片,再由其餘的學生將顯微鏡進行調製以及準備記錄觀察的結果,最後經過小組之間的討論,選取一位爲代表進行小組講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終實現學習知識“共贏”的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3、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當下,競爭意識雖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競爭意識可以促進緊張氛圍的形成,是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從更全面、多角度進行提升,從而促進自身綜合性的提升,更有利於向前發展。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如此,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必然存在,且從未間斷,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上形成積極的主動性,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一味競爭,將會導致學生的人格出現缺失,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於一個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從各個角度對學習予以補充,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並不斷補充之間、不斷完善自己,通過交往、互助、傾聽的方式對學生的健全人格不斷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爲例,教師在講解生物圈構造以及每一個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時,可以將其與學生之間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之間的學習圈、學習過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觀化講解課程的同時予以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進,通過具體的分析“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組成部分的關係,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從側面督促學生。

三、結語

合作學習的效益不僅在經濟市場上不斷得到認可,而且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廣爲實施,尤其是在類似於生物這樣的學科,課程內容較爲廣泛且細小,更是需要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習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習質量的理想化,同時促進學生責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後的教育事業上更應該成爲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沈敏芳.基於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國中生物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xx(09):137-137.

[2]黃容.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國中生物教學策略探討[J].未來英才,20xx(03):75-75.

[3]李幫英.基於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探析[J].中學時代:理論版,20xx(10):28-28.

[4]呼延成哲.國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xx(25):191-191.

篇4: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

國中生物作爲基礎教育平臺重要學科,與環境的關係最爲緊密,最容易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本文提出幾種教學手段從生物學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正確環保觀。

關鍵詞:

生物教學;環保觀;教育手段

20xx年,美國對外宣佈了其國內出現了首例“超級細菌”病例,發生於一名女子的尿路感染疾病中,這是一種稀有大腸桿菌變種,美國國防部評價其等級爲無任何已知抗生素可治癒,甚至藥性最強悍的柯利黴素也對其沒有效果,這樣一種超級病毒引發了世界性的恐慌,已引起了人類對環境保護的巨大關注,人類發展至今,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日益複雜,愈來愈多的矛盾凸顯出來,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迫在眉睫,而這最根本的是要養成正確的環保觀,環保觀念的樹立必須要從小做起,而在這其中教育起了這關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學科中,生物學又是與環境保護相聯繫的最緊密的一門學科。生物學這門學科作爲國小自然學科的延續,繼承了自然學科中對環境的基礎知識的講解,對生活環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基礎性的介紹,在其基礎上,還介紹了各種自然災害和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爲,並添加一些典型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生物這門基礎學科平臺建設,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人員與環境,人與社會的關係的理解。教材給了我們生物學教師這些引導,作爲我們教學工作者,又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呢?這是本文探討的關鍵問題。

一、重視生物實驗對學生觀念的直觀衝擊,增強學生的認知度

生物作爲一門體驗式學科,它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生物實驗的研究,然而縱觀整個國中教學系統,大多數的教員都忽視實驗這一環節。近年來,國家加大力度對基礎學科實驗室進行建設,學校都配備了比較先進的實驗設備,這給我們提供了客觀的便利條件,我們作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以正確利用。例如國中生物教材中關於光合作用這一部分的講解,介紹了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這一過程,通過這個體系,使得地球上的耗氧生物得以生存,只有綠色植物的量級達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和綠色植物釋放的氧氣達到轉化的平衡,人類才能世代生存下去,然而只通過這樣簡單的講解無法讓學生深入的瞭解植物光合作用對於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重大作用,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實驗室現有的設備,通過一個密閉玻璃罩、一隻小白鼠(或其他生物)、一盆綠色植物這樣的組合,形成一個簡單的密閉系統,通過有無綠色植物小白鼠生命特徵的變化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在沒有綠色植物的密閉玻璃罩內,小白鼠痛苦的掙扎,在加入一盆綠色植物後,小白鼠的痛苦漸漸緩解並開始移動形成一組對照。這樣的實驗雖然簡單,但實驗結果卻清晰直觀,一目瞭然,讓學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加以引導,由小白鼠推及人類本身,使學生深刻反思出綠色植物對人類生存的巨大作用,最後順理成章的提出保護環境,愛護植物,因爲他們同樣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環。這樣的實踐探索,更加有力於拓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反思精神,對學生的觀念養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師加強對學生環保理念的輸入

國中生物學教材中有很多模塊可以加以利用,教育工作者要強化滲透意識,比如我們在學習生物鏈這一模塊時,講解了食物鏈的等級,說明了食物鏈的富集作用,即食物鏈的各種物質是通過生物體進行流動的,繼而在課本中用了一小段篇幅介紹了日本的水俁病,在此處,教學工作者就可以進行引申擴展,講解一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爆發的水俁病典型案例,說明當地居民因爲被污染的水產品導致口齒不清,步伐歪斜,全身麻痹抽搐,同時精神和身體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溯源卻發現其根源是來自於工廠排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汞等重金屬廢液。通過演示視頻及圖片等素材讓學生更深刻的瞭解到水俁病中汞等物質在水草、魚蝦等水產品、人的食物鏈流通過程,讓學生了解到越在食物鏈的頂端,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最後通過這一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加以深化,引導學生從居民個體,企業,以及政府的各個角度加以思辨,更加深刻的讓學生了解到保護環境是人類惠及子孫後代的大事,沒有任何藉口可以逃避,不管眼前利益如何巨大,我們都該站在大局的角度,不讓悲慘的歷史重演,不讓短期效益遮住雙眼,任何其他選擇在環境保護面前,必須退到第二位,不能也不該有任何猶豫,這是全人類必需要認同的共同的正確的環保理念!

三、生物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生物這門學科來源於環境,我們要想讓學生深入瞭解生物這門學科,首先就要讓學生去接觸周圍的環境,去直觀感受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這種觀感,遠遠超過實驗給學生們帶來的感官衝擊,如果說實驗是我們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定設置,不具有普適性,來源於實際生活的現象則會更加讓學生信服。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教師講到關於人類行爲對環境的破壞時,可以帶領學生在雨後看一下街道的路面,看是否有彩色油麪,而這種污染就會導致土壤惡化,蒸發後還會通過自然界的循環產生危害;對於工廠排放尾氣含有硫氮等酸性有害氣體,蒸發到空氣中產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最後形成酸雨降到地面,對一切事物產生巨大破壞,比如當前人類的皮膚癌發病率大大增高,植物枯死,土地沙化,我們帶領學生去戶外直觀感受下酸雨對建築物的破壞和腐蝕,還有很多與課程相關的現象其實就在生活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帶領學生去觀察自然,並引導他們去反思,引導學生去舉一反三的觀察自然的其他現象,這種探索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是我們要去指導學生們學會的,這纔是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的意識遠遠的勝於其他形式的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養成了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這正是我們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也是所有生物教學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四、結語

面對當前自然化境日益惡化的現狀,生物作爲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承擔起樹立學生正確環保觀的使命,在具體的教育環節中,教師可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力求使學習過程更加輕鬆有效,這纔是我們素質化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葆華.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幾點體會[J].生物學雜誌,

篇5: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創造學習情境,讓學生了解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

以“生態系統”的教學爲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由於我國部分地區環境保護做得不夠好,我國的綠地已經逐漸減少,綠地減少使得當地溫度變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區綠色生物變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繼而人類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該視頻片斷說,像這般沙漠化的地區在我國變得越來越多,如果持續下去,我國將是一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目前經常出現的霧霾問題、溫度升高的問題,學生從多媒體視頻中理解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又從自己身邊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環境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就能夠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願意自主吸收與環境教育相關的知識。學生願意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會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學又能推動環境教育的展開。

二、探索知識規律,讓學生領悟到科學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學的理論中,如果強行塞給學生生物理論,學生不僅不會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也不會意識到這些概念的真正意義。國中生物是一門要求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課程,只有在探索中他們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後,接下來他們就會迫切想要了解怎樣做才能改善未來的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現象:樹皮中有白蟻類的昆蟲,這些昆蟲依附於樹木提供的營養而生,啄木鳥食昆蟲而生活,啄木鳥死後屍體被細菌分解,細菌能夠存活,細菌分解後的營養物質成爲土壤中的腐殖質,樹木吸收腐殖質中的營養,它們生長得更茂盛,茂盛的樹木給昆蟲提供更多的營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學生經過思索能夠發現它們屬於食物鏈的關係,如果食物鏈中任何一個環節斷掉,那麼與之相關的生物都將不能存活。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目前的環境爲什麼會惡化呢?學生經過思索就能感受到我們的自然環境就是一個大的食物鏈,人類在這個食物鏈的頂端,現在我們親手破壞了綠色植物,這導致整個生生不息的食物鏈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付出代價。想要改善環境,首先就要從恢復食物鏈開始,而恢復食物鏈第一要務,就是要做好綠化工作。學生通過探索知識規律,就能夠明白解決環境問題最終的方法就是做好綠化工作,而做好綠化工作的根本,就是從現在開始重視國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應用有效教學理論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促使讓他們努力地學好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

三、重視知識實踐,讓學生尋覓到環境教育的宣傳途徑

在有效教學理論中,如果學生僅僅只是學習理論知識,他們依然無法真正理解學習知識的意義,如果能夠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他們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學生意識到學好國中生物知識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調查,比如,要求學生去調查自己居住的小區、街道的綠化情況,並讓學生思考怎樣運用學過的`環境知識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生經過實地調查就能發現,雖然我國現在很重視綠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沒有環境意識,破壞環境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髮現了問題,就會積極思考要怎樣宣傳才能讓周圍的人瞭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讓周圍的人不再破壞環境。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師的環境教育才會變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學的理論能夠推動教師的環境教育工作,它使整個國中生物教學變得更有效。教師可以以環境教育爲例,進一步思索如何在課堂上開展有效教學。

篇6: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拓展書本內容生動教學

首先,不能只顧着向學生傳授生物書本上的相關內容,更應該擴展生物書上的內容,慢慢引入生命教育這一概念。學校要重視生命教育這一課程,經常組織生命教育的講座,更能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教育的意義。教師不能只一味地和學生講書本上的內容,而要尋找書本上的內容和生命教育的相似點,從而引進生命教育的內容。將生物學加以拓展,不能侷限於書本知識,從生物學很好地過渡到生命教育的課程中。學生通過學習生物學可以知道,一個很小的生命,它們在生物圈都是相互存在的。在如此大的生物圈中,少了任何一種生物,哪怕是螞蟻,都會影響生物圈的平衡。所以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愛護生命。

二、運用新的科技設備進行教學

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學生髮現生命中的美,從而更加地熱愛生命。生命中一個細胞的成長、衰老到死亡,細胞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得以見證了。再到以人爲個體,人類的孕育、出生、成長再到死亡,這一步步的不容易。從人類的孕育,看出生命的艱辛;從人類的死亡,看出生命的脆弱。只有讓學生真正在心裏明白這些,才能讓他們珍愛自己的生命。老師找到了生物書本中和生命教育中的融合點,就可以把生命教育帶入到課堂中去。多向學生傳授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不易,讓學生知道珍愛生命。在對植物的探討中,講到了植物生命的孕育和“種子的萌發”,學生在看種子是如何萌發,然後生長成爲一棵參天大樹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驚歎。那麼一顆小小的種子,在地下悄然無息地生長着,經過風吹雨打,慢慢地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這見證了生命的強大和生命發展的不容易。在教育形式上,我們應該多采用新的形式,比如多媒體教育,多給學生看一些視頻影像,直觀地衝擊學生的視覺,讓學生爲生命的存在而感到自豪。現今,我們已經跨入了網絡的時代,在教育上,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絡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佈置相關作業鞏固課程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地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因爲生物在國中教學中本不是特別重要的學科,如果沒有任何的課後練習,那麼學生可能真的會忘之腦後。對學生進行一些課後作業的佈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記憶性。在國中生物教學課程中,會有很多開放性的研究性課題,這些課題就可以讓學生填寫實踐報告,不用明確的規定實踐報告的主題。這種開放性的主題,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想問題的方面也就更多了。教師在課上所講的一些知識,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沒有辦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要進行一些課後作業的佈置,學生才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吸收。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可能比較有針對性,都是一些要求掌握和考試必考的難點和重點。這些知識學習起來可能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需要在課後花一些時間進行鞏固。同時,也可以從多一些方面去了解知識,幫助學生消化知識。

四、舉辦講座提高學生積極性

學校全面支持生命教育的課程,不僅在生物課上要求老師對生物學和生命教育的融合,還要經常舉辦生命教育的講座,提高學生的認識。學校可以請一些生命教育的專家,或者是一些比較有權威的教師,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以外的,從不同的角度對生命教育進行講解。國中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高,所以學校應該多舉辦講座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在講座中,多推及一些課外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主要就是對生命進行探索的一門課程。國中生物與生命教育的交融,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認識生命的真正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值得我們去愛護,只有學生真正意識到了生命的意義,才懂得如何去珍愛生命,善待他人。同時學校也要做好調節,讓生命教育能夠真正地實施下去。如多采用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舉行校園講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篇7: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標要求國中生活教學要培養學生用正確的理念看待生命、理解生命,並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要想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並感受生命的可貴,生命的不可逆性。這就要求國中教師從生命教育的視角下進行生物教學。

關鍵詞:生命教育;國中教育論文;意義;對策

生命教育是中國小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國中生物是一門揭示生命奧祕的學科,它解釋了一些常見的生命現象,比如,植物向光生長,人爲什麼會長大,人是怎麼來的,爲什麼傷口會癒合等。因此,生物課堂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最好平臺,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一、引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國中生物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知識,爲生命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國中生物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已成爲新課標下國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生物學主要是探討生命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具體以動植物以及人體爲素材,引導學生認識並理解自然。在中學課堂中進行生命教育,加強學生對生命的深刻認識與理解,生物學這門學科無疑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從植物的生長中,學生可以瞭解生命的全過程;從人類的進化和人的遺傳發育中,學生可以體會生命的艱辛,進而促使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把生命教育滲透到課堂中的對策

1.對課本內容進行延伸,認識生命之奇妙在生物課堂上,教師應該把握課本知識和生命教育的結合點,並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在開始新課的講解前,在網上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充分利用多媒體在課上對這些資料進行放映,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奇妙,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比如,在講解“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內容時,我在課上放映了有關植物生長的紀錄片,在影片中,有些種子被埋在土質肥沃的地方,有的種子被埋在少水的地方,還有的種子被埋下以後,上面蓋上了石頭。在影片中,無論埋在哪裏的種子,最後都能突破層層阻礙,長成植物。通過影片,學生都被生命的頑強毅力深深折服,植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再比如,在講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這一章時,我給學生放映了紀錄片三文魚洄游。三文魚洄游是一種正常的生物現象,但是這個洄游過程本身就非常勵志。通過對影片的觀看,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啓發學生珍愛生命,並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2.創新教學,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國中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因此在生物課堂上,我們不妨嘗試新的導課方式,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比如,“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章,在上課之初,我就先提問學生:“有沒有哪些詩句中體現出綠色植物的?比如,桃花依舊笑春風。”經我這麼一提示,學生立馬反映過來,紛紛將自己知道的詩句說了出來,然後我就接着讓學生思考,這些詩句中都描寫了哪些植物。爲了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安排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其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發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再比如,講解“傳染病和免疫”這一章時,我先讓學生課下蒐集一些關於天花的資料,並引導學生朝着中國古代帝王的方向去搜集,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分享給其他同學。經過學生的搜索,可以加深學生對傳染病以及人體免疫的認識,促進學生對生命的熱愛。3.巧妙佈置作業,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在國中教學體系中,生物佔得分值不高,有些學生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及家長對生物課程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導致學生在做課下作業時,將生物作業放到最後,做作業也不夠認真,如果沒時間甚至不做生物作業。面對這樣的現實,生物教師要學會巧妙地佈置作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生物知識。比如,在講到“植物光合作用”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家中進行實驗,植物可以選擇小草,做四組對比試驗,將一組植物放到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組放到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但要罩上玻璃罩,一組放到陽光可以照到的地方,另一組放到陽光可以照到的地方但上邊要罩上玻璃罩。讓學生每天進行拍照並做好文字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生命成長的美好,在感悟生命的同時可以鞏固學到的知識,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科的神奇,並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充滿熱情與興趣。總之,國中生物課程是一門有關生命科學的自然學科,以生命教育的視角進行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生物教師應該正確把握課本知識和實際的結合點,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工具,讓學生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可貴,從而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李素雲.淺談國中生命科學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科學教育,20xx(2).

[2]濮濤.在生物教學中體驗生命教育[J].生物教學,20xx(11).

篇8: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1虛擬正面形象激勵學生自省

不要一味地責罵與批評,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虛擬的正面形象,促使學生反思,從而達到潤無細無聲的教育目的。比如,在一次“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點”的實驗課上,我剛把實驗材料分發下去,就看到一個學生偷偷地把蚯蚓抓起來嚇唬旁邊的同學,看到我走過去,立刻一邊對照課本一邊假裝觀察蚯蚓,而我也假裝沒看見他先前的行爲,大聲地表揚他“:毛某某同學已經開始探究蚯蚓的結構特點了,我們也不能落下啊,咱們比比看,看看哪組同學的觀察既仔細,又認真!”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這個平時很調皮的學生,做的很好。實驗結束的時候,我又特地表揚了他的勇敢,並委派他替大家把蚯蚓送回大自然。在這件事情中,我通過給於他正面的評價,使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主動把自己的行爲想老師所期望的方面糾正,從而達到教育者的目的。

2虛擬事件激勵學生自尊

在教學中意外事件是常有的,比如,同學間的小摩擦,但這些小事情往往會干擾課堂的正常秩序,處理不當又會給學生留下不良影響。如能通過一些虛擬事件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不僅操作起來簡單易行,同時也體現了教育者的機智。人的情感隨時都會變化,而不同的情緒情感會使他對學習的注意力產生不同的影響。積極的、良好的情緒情感有利於積極性的發揮,有利於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率;消極地、不良的情緒情感會使人消沉、萎靡不振、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生物課堂往往需要的是活躍的積極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及時注意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他們保持一份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情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記得在一次校內公開課開課前的幾分鐘,兩名學生不知道爲什麼發生了爭執,其中那位女生還哭了起來,其他學生和陸續走進教室準備聽課的老師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一時間,氣氛有些尷尬,看着兩位爭執的學生,我並沒有生氣,把他們叫過來,問明瞭事情的原委,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爲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對其中那位在爭執中哭了鼻子的女生說到“:呀,我忘記準備彩色粉筆了?你能幫我去找點過來嗎,我今天上課要用到的!”學生先是一楞,繼而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急忙擦了擦臉走出了教室。飛快地拿來了一盒彩色粉筆。就這樣,我順利上完了課。上課結束後,我再次真誠地感謝了她,她很高興,也早將課前的不愉快忘記的乾乾淨淨。如果,當時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解決他們之間的誰是誰非,那麼勢必,會延誤到我的上課時間,可是,如果我置之不理,假裝沒有看見,一來有損教師的威嚴,其他學生會認爲你是個不聞不問的教師,二來,這個孩子一整節課都會沉浸在這件事情的陰影中。因此,我虛擬了“彩色粉筆”事件,迅速轉移她的注意力,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同時也激發了她幫老師解決麻煩,積極向上的動力。

3虛擬前景激勵學生自強

學生的情感和心理是脆弱的,需要老師細心的關愛,學生對自己前途的思考和憧憬是迷茫的,需要教師適時的指導。美好的前景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不可替代和估量的動力。因此,虛擬美好的前景,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制定了學習中的奮鬥目標,使學生在信念的理性支柱下,激發出強烈的學習熱情,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在教育教學中更顯得尤爲重要。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智慧與情感的融合,是人類追求文明的活動。爲學生樹立偉大的信念,創設美好的前景,我們責無旁貸。現在的學生很脆弱,一點小問題、小挫折就大喊大叫,不願吃苦,不肯吃苦,就像草莓一樣:外面光鮮奪目,卻質地綿軟,稍一施壓就整個抵抗不住變成一團稀泥。於是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我總會帶兩樣東西給學生,一顆飽滿的珍珠,一粒不起眼的沙石。我問他們“:這兩件你喜歡哪一樣?”學生們各抒己見,大多數都選擇珍珠,也有少部分同學選沙石。這時我給他們講了珍珠的故事“:從前,有一隻不起眼的珍珠貝,偶然的機會,它的身體內進入了一粒沙石,珍珠貝感到非常疼痛。於是它開始分泌黏液,來驅除異物,減少疼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將沙石緊緊裹牢。很多年之後,這隻珍珠貝還是好好地活着,並且體內多了一顆閃亮圓潤的珍珠。”我給學生們時間,讓他們去驚訝,去討論,去比較,去發現。然後我告訴他們“如果你是那隻珍珠貝,那麼,你遇到的每一次困擾與艱難,都是幫你生成珍珠的沙礫。是它們,讓你感到劇痛;也是它們,讓你有機會生成珍珠,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請你珍惜每一次的困難,他們是你成功路上的鋪路石。踩過它你將變得更加優秀,超越它你將變得更加完美”。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奮鬥是有價值的,是美好前景對自己的考驗,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由此,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動力,在學習上虛心求教,刻苦鑽研,一絲不苟,持之以恆。《聖經》上有這樣一句話:富有的還要給予,沒有的還要剝奪。越有的就越有,越沒有的就越沒有。這句話應該給我們爲人師者以警示: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成人成才。在教學中要統籌兼顧,重視全員參與,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重視“期待效應”的作用,通過虛擬正面形象,虛擬事件,虛擬榜樣,虛擬前景,激發每個孩子學習的動力,發掘每個孩子學習的潛力,讓每個孩子的今天都比昨天更優秀,讓他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篇9: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前行,可以說,對於教育方面的關注和投入資金力度也是在逐年的增長和上升。當下,在我國教育行業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加強和擴展的過程中,有關於國中生物課程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正在面臨着非常巨大的挑戰,而對於如何將生物教學本身更好的生活化,以及如何能夠更好的提高對於國中生物的教學有效性,對於當前國中生物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幾點,已經成爲了老師們共同思考和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國中;生物;生活化

進行國中生物學科學習的本身意義,就是爲了能夠幫助學生對於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習現象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途徑。那麼,對於生物學科而言,其本身就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從陶行知先生的經典名言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本身就是教育。那麼,爲了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去了解和學習生物這門課程,就需要老師去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極大的激發起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

一、有關於國中生物目前的教學現狀和所出現的問題

生物的本身是一門關於自然的學科,其中的很多知識和概念都是來源於日常的生活。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對於生物學科而言,其本身是與人類社會之間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往往在生物課堂實際的教學中,很多的老師卻無法將生物知識本身和現實生活去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這樣的話,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難免就會顯得比較枯燥和範圍。對於當前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表述。

(一)課前導入過於生硬。在我國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中,大多數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採取着直接乾脆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直接將課題引入,然後對於其中的知識進行講述。但是這種直接引入課題的方式確實是顯得有一些生硬,並且,本身對於學生而言,生物學科就是非常的枯燥和有難度,如果再加上老師這種生硬的課堂引入方式,難免會讓學生在進行講課之前就對於學習生物失去了所有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上的單一和模式化。大多數的老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以課本來作爲主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教學的重點圍繞着課本中的知識來進行講解,這種單一的教學內容非常容易會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走神,開小差,甚至是久而久之變得不願意聽老師的課。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他們會認爲既然是課本上都有,那麼課下自己也是可以學的。

(三)教學形式上的落後。我國大部分的國中學校在進行生物課課堂講課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我講你聽,老師在課堂上去進行生物知識的講解,而學生在課堂裏去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以此類推,長期的被動會很難讓學生真正的去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二、如何改善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一)巧用社會熱點話題引出新課程內容。當下,隨着科技的發達和進步,人們開始能夠時時刻刻的瞭解到關於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熱點問題。那麼,對於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熱點問題可以說都是學生們所非常關注的重點。故而,在進行教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的去結合着當前的一些新聞熱點來進行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在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再將新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點順利的與學生展開下一步的學習和理解。

(二)教學內容更加貼切生活化。伴隨着對於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計算機技術在國內教學領域的不斷應用和加強,目前,國內學校很多的老師開始選擇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對教學課件進行展示。在進行講課的過程中,充分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能夠在生動和有趣的畫面中,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和學生生物知識,對於所學習到的生物知識進行更進一步的掌握和鞏固。

(三)將課後作業佈置的更加生活化。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很多的老師對於課後作業的概念知識把其當成了對於學生的日常任務,其根本並沒有去充分的發揮出對於課後作業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生開始把完成課後作業當成了負擔和壓力,那麼,對於課後作業的完成而言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下,雖然國中對於生物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這種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和根治的。將學習更好的去貼生活,用生活化的方式來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對於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完善的去鞏固自身所學習到的生物知識。

參考文獻:

[1]陳遠輝。實現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xx(35)

[2]馮柏。國中生物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24)

篇10: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詳細地介紹了國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具體運用。實驗在生物學科中佔有重要位置,是生物學科唯一的研究手段,真正實現了分層合作教學理念的個性化教育,是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享受相應的學習幫助,從而爲學生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良好的鋪墊。

關鍵詞:國中生物分層教學;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都離不開素質教育。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全體學生的終身都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因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書本知識都不變,導致學生就像韭菜一樣,每次都在發生改變。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來,並要充滿生活氣息,我們可以使用分層教學。可如今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仍然是農村國中教師要面臨的很大難題,要制定一套全面可行的教學方法,需要研究的策略有很多,讓生物教學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每個教育者心中所希望的。

一、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層次劃分

由於小組內學生層次不一樣,可以根據學生各方面不同的差異,比如性格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劃分成不同的多個小組來進行學習,並保持每個小組學生之間水平的一致性。教學要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要善於發現個別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把這種教學理念用到國中生物教學當中去,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從而讓他們能夠得到最直觀最迅捷的幫助。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能力來安排不同的任務以及任務的難易程度選擇,讓學生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發揮不一樣的作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成新的小組,不僅讓學生髮揮了不同的作用,同時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被很好地激發了出來。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往往是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完成,個別能力較差、水平一般的學生大多都不願意參加實驗。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能力強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而那些沒有動手實驗的學生,則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得過且過地矇混過關。所以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給不同差異的學生進行分組,並安排不同的操作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自己親手進行實驗,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避免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進行實驗的情況,爲學生以後的發展做好鋪墊。分層合作教學能在生物實驗課程中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這充分體現在團隊的合作中。要做到小組裏的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並相互配合好,可以通過分層合作教學來實現這一點,把學生分到不同層次的分組裏去,讓每個學生來負責操作不同的實驗,這樣才能夠將實驗循序漸進地進行並完成。

二、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

1.多層次分組合作機制。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採用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性的機制,使小組目標早日達到標準,因此異質小組是最基本的形式。將小組裏有異特徵的學生分成4~6名,合理性的差異大體上均衡,可以根據個人特徵、能力水平和性別等這幾個方面,讓他們進行公平公正的合理競爭。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動手水平進行分類,也可以在私底下將智力和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一個層次,因爲教師掌握着學生的基礎水平。可按照從強到弱的順序分爲三個層次,用字母ABC來代替,A層次的學生往往有着較好的學習積極性、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生物基礎,以此類推,到了C層次,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就比較弱了,但利用組內異質可以促進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相互合作。

2.團隊協作進行分組實驗。國中生物分組有大量的實驗,利用高功率顯微鏡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以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爲例,闡述了實驗過程中分層合作的操作策略。教師在面對三個層次的實驗培養目標時,要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過程,再繼續進行下一步的確定。作爲第一層次基礎性的目標,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操作、方法、原理以及實驗目的。小組成員只有共同進步,相互幫助,才能實現教學對學生要求的三個層次的實驗目標,從而達到實現利益的共同點。所以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實驗的過程中,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遇到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幫助,同時不能因爲自身能力較弱而放棄,應當積極努力,爲了小組的榮譽而奮戰。這樣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實現了人人蔘與、相互合作、共同探討這種理想的教學效果。

3.多層化的實驗效果。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實驗中的客觀因素必須首先被淘汰,要重點考查對個體差異造成的實驗效果,學生在這次實驗中的能力要努力去提升。相對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引起注意,因爲相對評價有一種對應的衡量標準,在小組中可以起到對比的作用。必須要達到預定合格的標準,因爲評價是結合預定的目標的。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實驗成績,還要從中找出不足之處,評價要公平公正和及時,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對實驗的學習態度,可讓學生採取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方式,從而實現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評價方式。學生通過實驗能對微觀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能夠引發學生對生命更深入的探索。利用分層合作教學這種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對國中生物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上的效率,也能讓教師因材施教的這種教育觀念得以實現,更高質量更快速地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金山.分層合作教學在國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xx(2):80-81

[2]韓檬檬.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分層合作教學的運用[J].生物技術世界.20xx(6)

篇11: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1國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內容

一是通過開展趣味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高效的生物課堂,首先要激發興趣,引發學生的參與動機。例如,可以開展生物課程興趣小組活動,來增強學習興趣。興趣小組的研究課題可以包括顯微鏡的結構、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飼養金魚、蝌蚪、牛蛙,製作動物標本、給校園的花草樹木掛牌標明科屬種及生活習性等。

二是運用多媒體、視頻等,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教師運用視頻輔助教學,既可以直觀地展示所教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觀察桃花的結構時,教師可利用動畫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縱向切開子房,觀察子房內的胚珠數目,學生對此一目瞭然,通過讓學生對照、比較,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是運用實驗教學,激發興趣,創建高效課堂。實驗教學是中學生物教學的基本方法,實驗教學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實驗上,學生們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擋葉片做這個實驗,後來有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紙片在葉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狀,導致大家激烈討論,因而對學生而言,試驗的魅力的確是現象本身,但是實驗帶來的卻是實踐性的授課效果。

2促進國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實施的保障

一是鼓勵生物教師重視自我教學經驗。鼓勵教師重視自我教學經驗的累積,因爲這些經驗除了可幫助教師更熟悉教學現場的運作之外,也可作爲自我教學反思的基礎。尤其是將教師的“默會知識”具體化,鼓勵教師製作教學檔案、進行教師高效課堂行動研究、教學日誌記載等。教師可以就自己的教學省思和教學的綜合表現,以及和學生學校之間的教育情境,進行有系統有組織的數據收集以及整理,並且利用學校的社羣團體,分享達到知識的分享以及創新。

二是鼓勵生物教師建立社羣學習團體,提供教學經驗分享,以利於提升自省意識。提升教師的自我反省意識是改善教學中重要一環,如果教師沒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覺,則不會尋求在教學的教師專業發展。因此,可以鼓勵教師在學校建立同事之間的社羣團體,藉助社羣的學習,發展教師的專業關係。藉助同事間的經驗分享,將資深教師的教學經驗分享給新進資淺的新教師,或者激發彼此不同的教學經驗思考。另外,彼此學習也可以獲得行政資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學和教育信息溝通的管道等,幫助教師反省改善教學。學校的資深教師,可以提供許多經驗以及解答給新教師在教室中所面臨到的教學問題,鼓勵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教師之間應該有專業的對話羣,可以分享以及鼓勵新手教師或者其它階段的教師,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師以及專家教師之間的合作及交流。教師只有具備有自我反省的意識,纔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學的行爲發生,進而尋求解決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學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學成長。教師的工作並非將教材在課堂上重述,還要能尋求自己在教學工作不斷進步,這樣才能促使教學有所改進,保持工作的熱誠,尋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會因爲外界的改變(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響、甚至怠惰自己教學的職責。

三是鼓勵生物教師加強班級經營技巧,以利於提升教學效果。班級經營成功與否,不但關係到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更是教師產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學經驗的來源。如果能善於利用適當的班級經營,將能加強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建議教師若要提升教學效率,應從本身的班級經營管理技巧着手,建議教師可以參加班級經營研習,學校應鼓勵同事間對於班級經營技巧的分享,或者來自於教師對於班級經營的反思經驗以及教學的改善。

篇12: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生物繪圖是生物知識的載體之一,是生物教學的第二語言。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課堂繪圖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和提高教學質量。中國曆代《本草》書籍中就運用了大量的植物繪圖,使中草藥知識得以代代相傳。在生物教學中,生物繪圖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主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現在結合國中生物學的部分內容,筆者談談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課堂繪圖的幾點體會。

一、發揮生物繪圖的教學作用

(一)利用繪圖來增加教學趣味。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生物課也不例外,在花的基本結構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鮮花的寫生,允許運用美述畫法和使用色彩,但必須把觀察到的各個部分都儘量畫出來,然後結合學生的作品講評,進一步講解。學生關注自己作品的同時,會增加聆聽教師講解的興趣,變被動接納爲主動吸收。在講解清楚花的基本結構後,再要求學生繪製標準生物圖。

(二)利用繪圖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在講解顯微鏡結構時,無論是使用掛圖還是實物,如果只是一味說教,難免有些枯燥,既使向幾個學生提問或讓幾個學生自述,也只是讓部分學生參與,如果能讓全班學生都來繪製顯微鏡實物結構圖,既可以檢驗學生的觀察是否準確和全面,又可以活躍一下課堂氣氛,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學。講解後還可以要求學生再默畫一遍,以鞏固記憶。

(三)利用繪圖來加深知識印象。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葉脈特點與花瓣基數的不同顯而易見,但學生們平時可能並沒有關注,因此可以讓學生對照實物畫出它們的不同,使他們有更直觀的認識。這種做法可能比只是教師講解的效果要好。在講解更加抽象複雜的生物內部結構時,除了解剖的方法外,繪圖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利用繪圖來培養觀察能力。例如,在講解魚鰭分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真的鯽魚,然後認真描繪下來,要求把各部位的魚鰭都畫出來。繪製生物圖,既減少教學的單調乏味,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利用繪圖來增加理解程度。利用繪圖把生物功能的講解同生物結構的講解結合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描述聲波在耳道中的傳導與描述耳的結構結合起來,把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與描述腎單位結構結合起來,把描述光在眼球中的傳遞與描述眼球的結構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功能與結構的密切關係理解更透徹。

(六)利用繪圖來簡化知識難點。

在講解抽象複雜的生物結構與功能時,生物繪圖發揮着重要作用,例如:血液循環的過程,動、靜脈與動,靜脈血的分佈,呼吸與氣體交換的過程,尿液的形成過程,都是國中生物學的難點,生物繪圖如果運用得好,可以將原來抽象枯燥的表述變成具體可見的演示。

(七)利用繪圖來增強實驗效果。實驗報告可以用文字形式將實驗過程,現象與結果記錄下來,但是有些觀察結果通過繪製生物圖更能表達清楚與全面。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橫切面以及蕃茄果肉細胞時,如果要求學生繪製生物圖,可以促使學生更細緻地觀察,從而增強實驗的效果。在生物解剖實驗課中,也可以要求學生繪製生物圖。

二、注意生物繪圖的運用手法

(一),把觀察與繪圖結合起來。觀察是生物教學與研究必須與常用的手段,認識和了解各種生物,可以進行野外觀察,或參觀生物園及標本室,但僅僅觀察是不夠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寫生記錄,並根據對象與要求的不同,採取美術繪圖或生物繪圖的不同技法,以增強觀察的趣味與效果。

(二),把講解與繪圖結合起來。掛圖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輔助教具,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繪圖更能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講解也更具體,更有針對性。

(三),在繪圖中採用不同色彩。有時,在繪圖中根據內容需要採用不同色彩,有助於把生物的結構,成分或功能等的不同區分清楚,例如:牙齒的結構,動脈血與靜脈血的分佈等。

三、繪圖中應注意的問題

繪圖設置要強調效果,手段是爲目的服務的,在設置繪圖的教學中要把握好繪圖的內容與時機以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繪圖要採取不同技法:生物繪圖與美術繪圖有明顯不同,生物繪圖更強調實際性與科學性,但有些內容採取美術畫法(包括使用色彩),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其次,繪圖要與講解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邊繪圖邊講解,只畫不講或畫完再講,效果不佳。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高繪圖水平:繪圖的速度與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率與效果。第三,充分藉助現代化手段:教師還可以在製作電腦課件中多運用繪圖,利用動畫演示的形式豐富繪圖教學。

生物教學注重學生繪圖能力的培養,鍛鍊學生的形象思維力,判斷力和空間認識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通過繪圖的訓練,學生最終能夠形成立體觀念,起到動腦,練腦的效用,會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腦的記憶之中,增加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善於運用課堂繪圖.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地吸引學生,。

綜上所述,繪製生物圖,既有益於豐富和活躍教學,又有益於學生養成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能夠準確熟練地識別生物繪圖,對學習生物乃至終生髮展都是有益的。

篇13: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新課標改革的全面深入發展下,我國的國中生物教學較以往得到明顯的發展,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礙國中生物教學的長足發展。教育教學改革下電教媒體作爲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走入人們的視線並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爲當前國中生物教學發展必不可缺的推動力,但當前國中生物教學中電教媒體教學機遇與挑戰並存,本文就目前國中生物教學如何有效使用電教媒體教學作分析,希望對解決國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積極作用,能夠推動國中教學的全面發展。

一、電教媒體教學對國中生物教學的作用分析

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採用的授課方式還是教材講學,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於學生對課堂的理解,在新課標改革的發展下,電教媒體教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受到教師的青睞,這是因爲,利用電教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傳統的國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上“心臟與血管”一課時,只能通過書本上的知識點講解教學,無法做到生動形象,這使得學生對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繫並沒有進一步認識,甚至在遇到較爲細化的問題時,教師無法進行細節講解,上課的積極性嚴重降低,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嚴重阻礙了國中生物教學的發展。但是電教媒體教學完全可以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例如,在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使用Flash動畫,將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繫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對於細節上的聯繫,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可伸縮性將細節進行展示,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臟與血管之間的聯繫,教師之後再通過動畫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本課的學習起到導入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的理解,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學習國中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推動國中生物教學的進步。

二、有效運用電教媒體促進國中生物教學發展的相關措施

(一)利用電教媒體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國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是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主要阻礙,也是現階段我國國中生物發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在現實的國中生物教學中,由於教學手段因爲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以及教師對於相關知識的把握難以到達一定高度而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很難對學習內容有深層次的理解,最終學生對於難以理解的知識會選擇放棄,甚至會對教學產生厭倦心理。而在國中生物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教學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有利於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國中生物教學的教學質量,例如,學生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這個單元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於水循環以及植物生長之間的內在聯繫難以理解,通過電教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在上這一課時,備好相關的課件,在上課時,通過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髮現,在植物的根部存在根毛,植物的根毛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可以對土壤中的水分進行吸收,並將水分輸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以保持植物保持一個平衡狀態,水分的喪失是通過植物的葉子氣孔散失的,通過這些圖片的展示學生不難發現植物的整個蒸騰系統都與水循環密不可分。因此,電教媒體對於解決生物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具有積極作用。(二)使用電教媒體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由於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不良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爲自己就是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了學生生物課堂參與度低,學生學習成績遲遲得不到提高。但是電教媒體在教學中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人體的營養”內容時,教師通過電教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以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吃什麼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在展示後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什麼食品對自己健康成長才是有利的。電教媒體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僅僅是加深了學生對於本章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度,讓學生願意參與到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國中生物在電教媒體的推動下較以往得到明顯的發展,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這要求相關的教育機構正確使用電教媒體教學,使電教媒體教學能夠發揮其正面效力,解決國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難點、重點以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教學中與實際發展不相符的教學觀念,全面促進國中生物教育教學的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國際文化影響力。

篇14: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加快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爲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課題。在這種背景下,自主學習成爲當下最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前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還不是普遍,文章主要探究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並提出有關培養國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國中生物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改革

現階段,自主學習方式已經獲得教育界的廣泛認可,也逐步成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提升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能夠把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爲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思考能力,並初步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式,深入瞭解所學習的知識,明確自身學習動機與目標,對生物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提升教師和學生自主能力培養重要性的認知,並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從而加快教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對教育工作改革內容的分析與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1.1從理論上分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教給學生更多知識,所以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的講授爲主。在這環境下,學生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與空間,而且對知識的實踐機會較少。在課後作業的佈置方面,教師多以課後習題和教案中的試題當作學生的作業,基本很少佈置觀察和社會實踐調查等方面作業,忽視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此外,大多數的教師都不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來講,學習就是做題與考試,這就意味着我國當前教學模式存在缺少,而且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極大的問題。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下降,沒有學習的動機,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

1.2從實踐上分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並且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自主探究與思考,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加強對學生獲取和促進信息能力的培養,並加快學生獲取知識和團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況,並逐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快對教學過程的改革,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研究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沒有實踐操作的機會。但是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探究高效合理的方式,加快對學生在生物課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併爲從教人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提升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對策

爲了加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工作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以下是提升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對策,對教學工作的改革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1情景教學,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情景教學和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肺部內氣體交換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搜索有關新鮮豬肺肺部氣體交換的視頻,並引導學生思考自身呼吸情況,提升學生對呼吸時肋骨運動情況認知與感受。在吸氣的過程中,肌肉處於收縮狀態,相反的,呼氣過程中,肌肉處於舒張的狀態。情景教學方式的應用,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融合當前的教學情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並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特別需要重視的是,生物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當前教育的基本情況,從多個方面共同考慮,全面提升國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加快教育改革和教學工作的快速推進。

2.2重視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學習人體對外界感知內容的內容時,教師挑選班內戴近視眼鏡同學,講述戴眼鏡與不帶眼鏡的差異,並探究近視鏡片與遠視鏡片是由凹透鏡還是凸透鏡組成,從而引出遠視眼的相關學習內容。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對生物教學重要性的認知,並加深對生物教學價值的理解。爲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採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加快對國中生物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加強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深入探究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找出最佳的解決措施。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並能夠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識。

2.3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看出,學生也更喜歡實驗教學。開展實驗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明確實驗活動內容,並進行合理分組,分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應該基本保持一致,使小組成員內部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提升學生對實驗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3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進程在不斷的推進,教育部門越來越注重學生自身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關注學生已具備的生活經驗,主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與探究,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內容。重視對國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生物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研究,提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的重視度,探究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仝娟娟.基於概念圖策略的國中生物自主學習實踐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xx.

[2]王丹.基於元認知理論的國中生物自主學習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xx.

[3]王琳.國中生物課堂學生活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xx.

篇15: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接近淘汰,跟不上社會發展了腳步,需要調整和取代。本文主要以國中生物教學爲例,首先分析合作學習策略的必要性,然後論述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策略運用的效率。

關鍵詞:國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策略使用

前言

目前已經有部分國中院校開始嘗試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在傳統模式受到新型教學方式的衝擊下,傳統模式必須做出一定的改變。從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學生自我的合作學習方面,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改變。

1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1.1教師的教學方式出現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是授之以魚,將自己的知識完全的灌輸給學生,一般的教學方式可能採取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後就完全放任給學生,甩手不管了。但是這樣的方式起到的作用並不大,反而會使得學生感到是無頭蒼蠅,不知從何下手,適得其反。儘管新課改的計劃早已出臺,但是一些老師並不能領會到新課改的真正含義。爲了圖方面,或主動或被動的學生一起組成了小組,進行一系列不知所云、不知所向的探討研究,但是對於促進相互學習,促進人際溝通的作用顯然不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方式和程序上出現了一些錯誤,便使得這種教育方式變得毫無價值。合作學習最基本的是合作,但是簡單的分組和分工並不能很好的促進合作交流,反而會有人偷懶有人辛勞。一個團隊裏面倘若只是一部分人或者個別人在努力,那麼達到的效果也會使很不理想的。

1.2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了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總是認爲老師教給他的就是完全正確的,而且不會去主動思考和學習。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好不容易迎來的分組自學,變成了分組分工,省時省力,那麼,小組的學習效率肯定不會提高,反而會一定程度的下降。就算有很多學生是很熱情的參與討論,參與學習,但是最終,還是會有小組代表和組長等代表人物,來傳達整個組的共同意思,最後還是要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來否決個別同學的個性思維。因此,這種討論的方式會對於學生自身的而學習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夠很好地起到促進作用。

2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策略

就國中生物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而言,它具有實踐性,更強的說服性,不同於文科性的學習,因此,本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2.1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我們要結合教材,在教材的指導和教師的引導下,對學生開展實驗學習課程。一個國中生物實驗是需要不同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這裏要注重每個小組組員的平等地位,不能隱藏或者排除少數同學的實驗觀點和實驗發現。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具體工作,有的人負責材料準備,有的人負責統計工作,在觀察實驗結果上,每個同學都應該做到平等權利的使用。這樣在合作的過程中才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的,獨立的,合作的進行探索和研究。

2.2充分的引導和領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當完全的指引着,爲學生開啓學習之門,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大膽的實驗。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當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應該及時的給與幫助,培養學生獨立動手的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也需要我們合理的進行調控,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實驗儀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遊走於學生小組之間,切實的注意好安全防範,及時的進行點撥、指導,與學生一起做好實驗工作,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進步,這樣,不僅學生獲得了知識,教師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水平自然會提高。總之,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工作中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當好指南針,配合好學生的實驗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於小組學習的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的均衡發展。

2.3配備好充足的實驗設備和教學設備:各高校應該配備好相應的生物實驗和教學設備,硬件的充足才能保證學生實驗學習的順利實現。學校應該爲學生的生物學習準備好一些實驗器材,例如,顯微鏡,細胞標準,洋蔥,衛生棉,實驗牙籤等等,促進實驗器材與教學學習水平相適應,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注重實驗器材的安全性,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安全事故。提前教會學生和教師如何使用實驗器材,避免出現以外的危險情況。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使用實驗儀器,共同利用學習機會十分重要,有利於學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促進學生的良好人際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結語

本文討論了國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問題,認爲實行合作學習確有必要,而且可以改變一定的學習方法,提教學效率。本文也發現了傳統教學方式中,合作學習出現的一些問題,希望提出的解決措施對於國中生物合作學習教學效率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豔軍.小組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0:43-23

[2]賀莉.國中生物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1:65-12

作者:王哲旭 單位: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學校

篇16: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傳統的國中生物課堂教學通常直接式地灌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並不密切。新課程改革要求樹立“以人爲本”的學生觀和“民主合作”的教學觀,要求把教育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教育迴歸生活。探究活動教學應運而生,其內涵有:驅動性問題激發意識,開放性課堂發掘潛能,展示性舞臺訓練能力,適時性點撥引導方向。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活動;師生關係

探究活動教學是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由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和思考的一種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達到一種教學相長的理想狀態。生命化教學實際上也就是一種探究活動教學。

一、驅動性問題激發慾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問題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探索。在探究活動教學中設置驅動性問題,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引發學生的問題衝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使學生明確研究目標,給思維定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給思維以動力。1.驅動性問題要能驅動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最有效。例如“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教師從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甲型流感說起,要求學生們探究爲什麼甲型流感流行期間學校要對部分班級停課?爲什麼教室每天消毒、通風?爲什麼注射甲型流感疫苗?這樣的問題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甚至關係自身安危,相對而言,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求知慾。2.驅動性問題要能探究問題太容易,學生張口就來,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問題太晦澀,學生不得其要,就難免讓學生產生失敗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問題難度要適中,使學生一點就通,在思考、討論之後能夠得到解決。只有學生“跳一跳,夠得着”的問題,纔是真正的驅動性問題。3.驅動性問題要有層次一個核心問題可以拆解爲不同的子問題。核心問題的設置,幫助學生形成整合性的思考,形成核心觀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子問題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關注核心問題的基礎上,對知識的理解既深入又全面。如在“消化和吸收”一節中,出現的核心問題是:“專家推薦的最佳早餐是黑米粥+煎雞蛋+水果,而這份早餐中包含了哪些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是如何被消化以及消化後的物質如何被吸收?”都屬於子問題。層次性問題的構建,能夠讓學習的知識細緻而又完善。

二、開放性課堂發掘潛能

探究活動教學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所要探究的內容不必拘泥於教材,不必完全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來操作。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都可以成爲探究活動的內容。探究式教學既然是以學生爲主的,那麼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非常突出。自然而然地,這種主體性決定了學習結果內容和形式上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使學科教學不再故步自封,學生能夠處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而且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關注現實生活,主動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現實,使其學習過程更加完整。1.教師是支持者,建立同學型師生關係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是單純的平面化的改變,需要同時發生在三個維度上,即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教材的知識空間與學生的經驗空間、課堂的學習空間與學生課外的生活空間。其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性質的基礎。而在探究活動教學中,師生的關係從“師生”向“同學”轉變,既是開放性課堂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2]2.課堂也是生活,不再追求完整的課堂結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複習、新授、練習、鞏固、小結”五個環節“一個也不能少”。然而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比較狹隘的。如果追求環節完整,那麼就可能阻礙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更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過於零碎,達不到系統授課的要求。開放性課堂教學則不同,它是把一節課作爲個人整個學習過程的某一階段或者某一個點,它既是上一個階段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和基礎。這樣看來,每一節課的不完整,實際上最終組合成完整的個人的學習生活,也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呆板和刻意。3.學習材料來源多,活動成爲學習的主要形式人類社會的不斷變革,爲教育方式的轉變創造了豐富的客觀條件。如今,在信息化社會中,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材也不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唯一材料。學習材料甚至來源於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選擇與整合,擇優而學。在選擇和整合學習材料的過程中,活動成爲最有效的直接方式,它包括討論活動、實驗活動、實踐活動等。具體到開放性課堂教學中,活動又成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可以分爲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二者缺一不可。4.學習動力發生轉變,內在激勵是主流傳統教學往往把分數作爲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標準,這成爲很多學生學習的動力,但絕不是唯一動力。教育心理學將學習動力的來源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外在動力,爲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另一類是內在動力,爲了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會發生一種由外而內的轉變,即以外在動力爲主轉變爲以內在動力爲主。由外而內的動力轉變,是開放性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在開放性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得了一種師生交流上的自由(如學生有了更多的發言權),體會到了思考和交流的快樂,從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並樂於體驗及創造這種魅力。5.學習規則的再製定,是“遊戲”而非紀律在開放性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發生了改變,由“師生”變爲“同學”;課堂教學活動發生了改變,由嚴肅統一變爲認真活潑。在一系列改變中,學生髮揮了主體性的作用,那麼作爲主體的學生自然也參與了學習規則的再製定,使原本如教條般的“學習紀律”變爲“遊戲規則”。而這些規則大多是經過反覆磨合後確定、約定俗成的,它們對學生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和吸引力,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這也是教育工作者喜聞樂見的。

三、展示性舞臺訓練能力

在個人學習和小組學習之後,各小組把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展示出來,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踊躍發言,集思廣益;同時教師要關注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分歧,引導並啓發學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激發學生的參與競爭意識,形成思辨性的課堂。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充分鍛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智慧的生成與發展。另外,在交流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簡明扼要,明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態自信大方,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要求學生注意課堂規範,在同學發言結束後再提出疑問,做到有禮貌地提問;要求學生學會質疑,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並尊重他人的觀點,有禮貌地表示贊同或感謝、求助和道歉,鼓勵他人蔘與。國中生由於處在青春期的開始階段,個人意識逐漸增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探究活動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把課堂還給學生,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滿足其個人心理需要的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

四、適時性點撥引導方向

在探究活動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在於引導,是輔助者、支持者,扮演的是指路的明燈的角色;學生是參與者、探究者,是整個學習過程中動作的發出者,扮演的是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色。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不能互換,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係,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過多牽引。當學生憑藉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面臨的問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給學生某種啓發性的引導,撥開學習上的迷霧,學生才能受益匪淺,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兩不誤。點撥的前提在於學生需要。如在複習“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一章時,學生已經知道:要證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澱粉,可以用在葉片上滴加碘液觀察葉片是否變藍的方法。但是,當教師提出以下問題:水分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嗎?要求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進行試驗的時候,學生們學會的對照試驗顯然不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於是,就要求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鑑定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的學生得到啓發:可以用碘液滴加到脫色的葉片上看葉片是否變藍來鑑定。再問:沒有其他的方法嗎?又有學生想到了:可以看是否有氧氣生成來鑑定。繼續追問:哪種方法更便於實驗觀察呢?學生明確了用滴加碘液觀察葉色是否變藍更方便。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思路自解其難。在這個點撥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際上可以稱之爲合作:教師把握了“引”的尺度,學生得到了探究的結論,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劉儒德,張大鈞.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7: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新的國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的教學以全體學生爲中心,使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探究性的學習。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的教學理念指導着我們的教學,落實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轉換自己的角色,做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單一知識的傳授者,應成爲帶領學生尋找知識的領路人,使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獲得汲取知識的本領。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我積極改革教學方法,總結成功經驗。下面是我的幾點淺顯的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塑造自身人格,營造師生情感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我明白,教師的人格魅力源於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淵博的知識,教師的人格對學生品格與人格有着巨大的影響作用。如果學生不相信教師,他們就不會學好這門課,作爲一名教師只有積極進取、笑口常開,加強自身素質,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與學生搞好關係,使他們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他們也把我當成朋友,有什麼事情願意與我交流,我的具體做法是: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我們的學生現在正處在發展、成熟之中,他們需要別人的理解、尊重與鼓勵。現在的教師不能是“一言堂”的主人,學生更不能“唯師是從”,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觀念,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不但要用自己的智慧來開啓學生的智慧,還應用自己的人格與情感來塑造學生的人格與情感。所以,我與學生講話和藹可親,對待學生問題進行耐心講解。尤其是對基礎差的同學,更是有點誇張地鼓勵與表揚,以便於拉近師生情感間的距離。

2.與學生平等交流,做學生的朋友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儘量抽出時間與學生多接觸,以一顆平易近人之心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裏話,幫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使那些調皮的學生不再調皮,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自己的教學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二、精心上好實驗課,樹立學生自信心

現在好多學生由於受社會、家庭的影響,性格有些內向,上課時不願意回答問題,不願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我針對這種情況,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實驗課的作用,因爲觀察、實驗、標本的採集與製作等都是實驗課的內容,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運用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進行實驗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訓練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由於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蘊藏着培養學生良好心態的因素,幾乎每一個實驗過程都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個性品質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做《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徵》的實驗時,好多膽小的學生不敢動手活動,爲了訓練學生的膽量,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給內向、自卑的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那些不敢擡頭的學生在生物課上變得越來越勇敢,自信心越來越強。再如,在學習《調查身邊的經濟生物》《觀察青黴和匍枝根黴》《觀察雞的發育過程》等實驗時,我都注重在做實驗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材,加強身心健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我認爲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對他們身心健康進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的具體做法是:

1.運用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我們的蘇科版國中生物教材內容豐富翔實,裏面有奧祕無窮的自然現象,有神祕莫測的生命現象,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理解自然與人和諧發展的意義,對於他們提高環保意識、生命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生物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這一單元后,同學們瞭解了人類的生存需要食物,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於大自然,所以,必須要保護好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否則我們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還有在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課時,我對同學們進行了生命觀教育,使他們明白了我們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樹立成年、健康公民積極獻血的意識。

2.利用生物學知識,進行青春期教育

國中學生,正是身體、心理變化大的時期,這時他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需要我們教師指導、幫助,所以,我在講授《人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我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了解了兩性身心之間的差異,讓他們認識到人的生殖系統是人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最終消除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恐懼心理。

四、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個性發展是在對學生個性的瞭解與研究的基礎上,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爲出發點,它的核心內容是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生物教學中,培養具有個性鮮明、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我們的責任。我根據蘇科版國中生物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在評價中力求體現多元性,考試成績只是作爲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依據,評價的方式也以鼓勵與表揚爲主。在教學過程中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充分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他們的見解、甚至是不成熟的見解都積極鼓勵,堅信只有這樣的評價方式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健康發展。例如,我們在學習《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人體內廢物的排出》《走進我們的生物實驗室》等課時,我都採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淵博的知識才能使我們教師從容地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在新課改下的要求下,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思想。我相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落後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方法,我們的生物課會越來越精彩。

篇18: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從傳統國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接着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去幫助國中生物教學,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國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傳統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採取材料不適

很多國中教師在上到新的課程時,爲了能夠更好的帶學生領入新知識點,都會尋找一些事情或人物去代入。例如在上到“眼與視覺”時,有個教師找了一個關於得了癌症的青少年在去世後捐獻出自己眼角膜的視頻,可是整個視頻絕大多部分都在敘述這個少年和癌症抗爭的過程,最後的捐獻眼角膜只佔據了很少的一部分。雖然說這部片子很有教育意義,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但是對我們生物課堂來說,利用這部片子進行課題的引入就有些牽強了,因爲學生在看完整個視頻後也會對這位少年的感到感動同情等等,而並沒有對眼睛構造,功能有所瞭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不如找一些直接描述眼睛的記錄片,直觀清晰的能讓學生看到眼睛的構造和功能。所以,有些時候教師選擇的材料也很重要,不應將其當成一節思想品德課,在深化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與學科之間密切的聯繫,否則的話,整個教學內容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好。

2.學生的紀律問題

我們知道生物這門課,很多時候都需要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一些東西。但是由於國中生處於一個對新鮮事物及其好奇的階段,所以,在上到一些關於新奇事物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而把上課的內容拋之腦後。比如說在講到“昆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將昆蟲和任務分別分發給個小組,但可能很多學生只顧着把玩昆蟲,而不重視教師佈置的任務,這樣的教育方法也不能讓學生學到東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不準學生嬉戲玩鬧,甚至還可以引導幫助他們將活動順利完成,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學好生物。3.教學方式豐富性不夠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我國的大多數的國中,生物的教學方式一般來說都是在課堂上教學這一種,無論上到什麼內容,都是教師對着課本和學生說複述一遍,毫無營養,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也提不起對生物的學習興趣。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讓學生親身感受自然,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時候帶着學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領略生物之美,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國中生物課堂的一些建議

1.利用國中生好奇的心理

前面說到,國中生處於一個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好奇的年齡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好奇心理,來激發他們對生物的興趣。例如在上課前後上課後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留下個懸念,不告訴他們答案,他們好奇只能通過認真閱讀課本或者聽教師講課才能回答他們內心中的疑問。教師也可以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動有趣的生物學現象,學生對這些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特別有感觸,所以會不自然的被教師吸引,也有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2.合作與交流

合作與交流不僅僅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對一些自主探究類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他們互相合作完成,教師可以在一旁協作指導,完成之後要重視交流和總結,這樣每個學生纔會都有進步。講臺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更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的,如果全部都只靠老師一個人,那麼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將生物這門課教好的。教師要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他們的難點採取一定的措施,學生也要主動詢問教師問題,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只要學生和教師合作好了,整個國中生物教學過程將是一個極其輕鬆並且愉快的過程。3.開展戶外活動生物這門學科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需要開展戶外活動。爲了提高國中生物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上到一些特定的章節的時候,可以帶着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生物,觀察生物。一些探究活動,更應該帶着學生去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課程。例如,在上到“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野外確定目標,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讓他們週期性的對自己找到的目標進行觀察記錄,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種子的萌發過程,這對他們進行這一部分的學習具有重大的幫助。總之,想要將國中生物教學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對生物這門課程的深入瞭解。做好國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個人,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生物學科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蔡記花 單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何思佳《國中生物課堂教學要點分析》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35)

[2]張書霞《國中生物教學之我見國中生教學》快樂閱讀20xx(10)

[3]武治國《國中生物教學之我見》關愛明天20xx(2)

篇19: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思維導圖作爲一種綜合應用圖形、符號和文字的有效圖式工具,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國中生物正是一門需要創新思維能力的自然科學,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基於此,本文將主要從思維導圖策略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產生的效果和反思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與闡述,希望對國中生物教學的優化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思維導圖;國中生物;優化;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但很有效的思維工具,主要是通過文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各級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國中生物是一門需要動手做實驗的學科,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中是有必要的。本文將針對此展開研究。

一、思維導圖策略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堂導學

課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按照知識點的循序漸進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分解,並分發給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在獨立預習後讓學生們帶着自己的理解與疑問分小組進行討論,最終形成本小組的思維導圖。

(二)課堂講解

在生物課堂開始時,首先由各小組代表對本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將知識點化難爲易,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小組互評,分別找出各小組的優缺點,最後老師對各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最終點評。

(三)課堂練習

老師要將思維導圖對生物教學的優化作用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讓學生掌握這一學習方法。通過製作思維導圖,讓學生們能夠將本節課零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宏觀認識,再通過對大量的習題練習,鞏固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點。

(四)課堂答疑

老師要善於設計問題,不僅僅侷限於課後習題,要善於啓發學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掌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發散思維,拓寬知識範圍。

(五)鞏固提升

在本節生物課堂結束時,老師可順着思維導圖的線索,引導學生再梳理一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並對相關知識點做相關提升,讓學生們利用課後時間查閱相關資料,拔高知識點。

二、國中生物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效果

(一)提高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策略在國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本節生物課進行預習時,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點,學生會遇到很多疑問,帶着這些疑問進行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討論中變得大膽;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加強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達到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提高學習成績

將生物課堂的核心知識點與其他相關知識點用線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是思維導讀中心環節。順着思維導圖的線索,結合國中生物知識點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將知識點串聯,準確高效的掌握知識點,並且在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適當拔高知識點,遇到變形題目也毫不畏懼,甚至是能很好地解決一些冷門問題,做到問題全收攬,而這也將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三)提高創新思維

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構建思維導圖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發散思考並且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創新思維的主要表現就是發散思考並且具有一定的層次,因此,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幫助。

三、國中生物課程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反思

雖然思維導圖策略能夠優化生物教學,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以便更好的發揮作用,優化生物教學。

(一)善於分析,因人制宜

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們對生物知識點的探究熱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思維。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策略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對學生進行分析,重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人制宜,逐漸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知識,重在掌握

國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最終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因此,在應用思維導圖策略進行生物教學時,重點應放在知識本身,重點在借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幫助學生們準確高效的掌握知識點,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循序漸進,穩紮穩打

不同學生之間思維能力的起點是不一樣的,老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慢慢來,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這種學習方式,一步一個腳印,重在對知識點的掌握,而不是急於求成,只追求形式。否則,不僅將限制學生的思維,還將偏離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策略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成績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熱情,培養獨立思考與創新思維的能力,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但與此同時,在應用該策略進行國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思考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的爲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高士民.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國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xx(01):173.

[2]韓昕蕾.思維導圖策略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xx(14):62.

[3]嚴德穩.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國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xx.

[4]曾科清.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J].教育科學論壇,20xx(34):21-23.

篇20: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國中教育論文作爲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國中生物作爲國中教育中的基本內容,對國中生的成績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各學校對國中生物教學進行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完善,不僅對我國教育的全面發展有正面意義,而且是教育持續進步、發展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新課標;生物實踐;有效性

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在國中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保證國中教學深入發展的重要因素,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現階段各中學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學就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並使該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但各中學當前在生物實驗教學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礙國中教學的發展。本文就當前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做相關研究,希望對解決國中生物教學問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阻礙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發展的因素

1.學校對國中生物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高

在國中教學中,雖然一些學校設有生物學科,但是並沒有受到學校的重視,導致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在很多學校還只是處於理論階段,得不到深入開展,有的學校甚至沒有生物課程,教師對生物實驗教學沒有了解。此外,在國中教學中,由於受傳統教學模式以及大學聯考制度的影響,很多學校在設置國中課程時,將生物設置成副科,致使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務,學生在學習中只是爲了應付考試,並不在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甚至有的學校認爲副科對學生成績不會有影響,爲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經常佔用生物課的時間上其他主科,使國中生物在教學中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學生對教學內容沒有深入的理解,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負面作用,阻礙國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的發展。

2.國中生物實驗課堂紀律有待提高

國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作爲國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是這門課開設的重要目的。但當前在一些學校中,國中實驗課並沒有得到重視,例如,在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課上學生可以自由走動,可以就實驗內容相互交流溝通,這種教學方式給教學提供機遇的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難度,表現在一些學生在討論時並沒有真正地討論實驗話題,加上教師對於教學並沒有做到認真負責,所以對課堂中學生討論其他事沒有進行管理,導致整個教學紀律不良的狀況,嚴重降低了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

二、新課改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完善教學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一些中學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提升自己學校的教學效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手段過於單一,使國中生物的實驗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阻礙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要求各中學對本學校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尋找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推動我國教育的發展。國中生物實驗是一門動手能力極強的學科,教師在課程中所採用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對於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利作用。這要求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自我動手操作中體會知識的樂趣,培養學生對生物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促進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進步。

2.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國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拋開大學聯考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針對學生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要積極解答,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此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教師課件準備不足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生物實驗中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做到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對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直接的影響,此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爲學生今後自我調節、提高學習能力做鋪墊,有利於推進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實驗課的教學中要不斷反思,對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學就當前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採取措施,積極尋找有利於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發展的可行方法,在有效措施的推動下,我國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取得了明顯效果,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動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對我國教育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對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金利鑾.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課程:中學,20xx(4).

[2]張明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xx(4).

篇21: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學能力,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使學生各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則必須落實到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當中。

而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過向學生滲透生物新課程標準下體現的基本觀點,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使知識性和思想性相互滲透,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只有重視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身處農村,作爲一名國中生物學教師,怎樣才能很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筆者認爲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教師必須明確生物新課標所體現的基本觀點

比如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時體現了生命的物質性觀點,即細胞、組織、系統、生物體,而細胞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所構成的。在講述“消化和吸收”時,小腸的長度可達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並且在小腸的內表面還有許多環形的皺襞和小腸絨毛,這種結構可以使小腸的吸收面積達到200㎡以上。這種結構使得小腸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決定其功能並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比如竹節蟲的體形與竹枝非常相似,稱爲擬態,這能有效的躲避敵害,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充分闡述了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當然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體現的基本觀點還有許多,如對立統一、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等。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觀點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將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2、分析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校本身條件,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

通過學生對基本觀點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後,教師的重點轉移到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對生物學研究方法的運用。這直接體現了新課改的意圖和新課標的貫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瞭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農村的國中學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國小教育層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較大,並且大都沒有學過自然、地理等科目,對生物學的理解僅限於語文課本上的介紹。另外,農村中學的基礎設施、辦學條件、教學設備嚴重落後,如沒有學生住宿樓,沒有多媒體教室,連幻燈機都是破爛不堪等。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學生每天走很長時間的路到校上課,沒有足夠的課外時間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對知識的理解將侷限於理論……這一切爲國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但農村中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居住於大自然中,每天都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對生物有熟悉感,對各種生物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也爲鄉村教師的生物學教學奠定了基礎。作爲農村國中生物學教師怎樣面對這些不利條件和有利因素,讓新課程理念、新課標精神落到實處 ,筆者作了如下探索。

2.1構建和諧的生物學教學課堂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明知學習十分重要,但卻不願意進入學習狀態,不願去接受學習任務;強迫其學習,又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要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必須要求教師打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充滿情趣和歡樂,盪漾着問題和好奇,洋溢着詩意和鼓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收起到雙贏的效果。這種環境中充滿了民主、平等、寬鬆、寬容、賞識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大膽的自主討論、合作交流。教師要保持快樂的精神面貌,促使學生學習,從而能親師、樂學。求知需求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求知慾的激發,離不開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講到種子植物時,可以引用這樣一則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個白胖子。”學生聽了這則謎語,再聯繫到種子的結構,很輕易地說出了答案。教師再進行追問:“麻屋子”指什麼?“紅帳子”指什麼?“白胖子”指什麼?它們合起來叫什麼?經過這一過程,學生的求知慾得到激發,並對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2.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後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有趣、新穎、別緻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願意學,喜歡鑽,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慾,這對於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掌握生物學規律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血液”這一節時,教師形象生動的將血細胞的三種成分比喻爲“搬運工”、“修補匠”、“英勇的戰士”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在輕鬆愉快中傳授了知識。

2.3利用學生熟悉生物的優勢,強化其親身體驗,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能夠做的探究活動,放手讓他們去做。比如“探究影響鼠婦生物的環境因素”,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制代用品,這樣可以消除實驗的神祕感,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並使他們逐步形成了環保和節約的意識。

2.4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最常採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法。學生對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種自然傾向的激發,因此採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將學生從單純地接受式學習方式,轉變爲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和導航員。按照這種師生組合,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國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探究的實例:如“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人的瞳孔大小的變化”、“測定反應速度”等。當然,除了探究式教學法外,還有其他教學方法:如例證法、類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綜上所述,在農村國中生物學的教學中,只要堅持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好新課標,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目標,重視學生興趣和思想觀、價值觀的培養,就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就能爲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篇22: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生物教師可以從抓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課堂中來,使其成爲學習的“主體”,把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國中生物興趣教學多媒體生物,在國中是一門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學科。說它重要吧,會考才佔15分,還是參考分。不重要吧!畢竟它也是一門考試學科。故生物被領導謂之國小科,家長謂之副科。學生謂之可學可不學的學科,生物課上打鬧的有之,開小差的有之,寫其他科作業的有之。這直接造成生物教師教學的困難。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生物教師可以從抓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課堂中來,使其成爲學習的“主體”,把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

一、上好第一節課,誘導學生學習興趣

人和人相處,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給學生留的好,學生就會喜歡這個老師,第一印象差,那麼學生將來的學習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麼,如何給學生留一個好印象呢?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講課的語言要生動、幽默、詼諧。由於第一節課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後邊的學生耳熟能詳的知識提前拿出來:“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使學生認爲這是一個有趣的學科,上完這節課還要盼望下節課。

二、設疑導入,誘發興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一樣。教師在講課之前提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疑問,就會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給學生造成一種急於求知的慾望。從而在心裏上形成一種期待。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氣氛濃厚,情緒高漲。學習效果纔會好。例如,在講《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時,我先提問:“同學們,你們家都養花嗎?晚上把花放在哪裏?”很多同學回答把花養在室內。這時我告訴他們,把花養在室內是不科學的。這樣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時,學生們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說:“老師,前邊我們剛學的植物可以製造氧氣,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怎麼會有害呢?”我說“要想知道爲什麼,很簡單,一起和我學習今天的內容吧!”這樣的開端,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欲和求知慾。

三、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老師感到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纔會相信、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人是一種感性動物,特別是國中生,正處在愛憎分明的階段。學生私下裏對每個老師都有個評價:“哪個老師脾氣好;哪個老師脾氣差;哪個老師對學生好;哪個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學生的心裏都有桿秤。作爲老師對學生好一些,關心一些,多與她進行一些交流,課下和孩子們多聊聊家常,討論一下當前的奇聞、軼事,說些開心的笑話。學生和老師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學習起來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則,他自己會認爲不好好學習對不起你這個老師。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學生當中,有個楊XX,父母離婚,脾氣怪僻,不好好學習。瞭解到相關情況後,我沒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談生活,談未來。結果七科考試學科中,就生物成績最高。

四、理論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實踐出真知。理論聯繫實際永遠是最好的生物教學方法之一。生物知識,理論與實際聯繫的非常緊密。比如說,在講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學生多講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訴孩子們人必須一天按時吃三餐,吃多吃少對胃都不好,由於這些涉及學生健康,其自然就感興趣,這樣也就帶動了澱粉脂肪蛋白質等的知識的學習。再講“尿的形成”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講一些腎炎和尿毒症的知識,告訴他們不好好保護自己身體的話就會得腎炎,甚至尿毒症。那麼由於學生平時經常接觸這些,那麼自然而然興趣也就來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隨着電子技術的發展也,電腦技術在不斷的革新和進步中。我們的教學也突破了傳統教育手段只能用錄音、錄像教材來輔助文字教材進行教學的方法。現在,我們除了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影片,還可以利用電腦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圖像、錄像、動畫等),利用電腦播放習題,等等。課堂教學中這些手段的應用爲學生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講解《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之時讓學生觀看動畫血液循環,對學生這個問題時就有很大的幫助。

總體來說,多媒體教學既能增大課堂的容量,還能夠利用多媒體增加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在教學中不管什麼方法,只要不侵害學生利益,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我們都可以拿來使用,從而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素質及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青有.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xx.

[2]郭竹筠.淺談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新途徑[J].教育現代化,20xx.

篇23: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國中教育不同於國小教育,國中教育以提高學生的主要素質爲主,而國中生物教學不僅僅限於對地球生物的認知,國中生物中同樣涉及許多抽象的知識,這就需要老師耐心講解,而談到生命這一話題更是使學生感覺晦澀難懂,所以需要通過實例進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

國中生物蘊含的知識豐富多彩,傳統的“讀書”教育模式早已不適用了,利用多媒體進行實例講解也已經普遍了,但是面對生命教育這一問題算是遇到難題了。向學生講解生命的意義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詞。

從哲學方面來講,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養人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從自己引申到其他個體,所涉及的都是人生與哲學這類大方面的知識。另一種解釋就是淺顯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觀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認識生命並且尊重生命、珍愛自身、愛護他人。

國中生正處於人生的叛逆期,更應該加強有關生命這一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認真、嚴肅地對待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瞭解生命知識對於學生而言是有利而無害的,所謂“知我、知物、知人、知天”體現的就是關愛生命的問題。

二、有關生命教育的實例

(一)案例舉證

1.人類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一直是學生接觸生物的首要議題,教師講述一個嬰兒的孕育到誕生,一個嬰兒從孕育開始要經過38到40周的時間,母親會爲腹中的嬰兒提供營養,分娩時母親經過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放幻燈片直觀地讓學生感受,讓學生明白一個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可貴。

2.植物的生命

許多人認爲只有會跑會跳的動物纔有生命,殊不知一顆隨風搖擺的植物也蘊含着生命,教師可以詳細介紹各種稀有物種,利用PPT或者相關的生動電影來生動展示,提高學生對於生命的深度認識,倡導學生保護植物,熱愛大自然。

3.生命的珍貴

通過一些戰爭片讓學生切實感到一個人對於生命的渴望與珍視,通過紀錄片還原自然災害的發生,看到什麼是真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鬥爭中感受生命的可貴,引起學生的人文關懷。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質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生命是由物質組成的且無一例外,區別只是物質的含量有所差異。生命結束,所有的物質便迴歸塵土,生命於此便永遠終結,各類元素也都四散開來,最終殆盡。

談生命的本質也是對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想必學生才能真正成長,而不是因爲一時衝動自殘,甚至以跳樓自殺來終止寶貴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個好的身體,生命纔有了本錢,國中生身體正在發育,心理正在成長,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體健康指的就是身體各個機能的好壞,學生應該學會照顧自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自律,不抽菸、不喝酒,不學習不良的習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心理健康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關注,老師遇到問題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通常一個家庭環境的好壞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學生遇到緊急情況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況的應急措施、遇到煤氣泄漏時的補救措施等。對於傳染病的知識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也要提醒學生注意,三無產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盡頭

死亡教育是極其有必要說明的,出生即面臨着死亡的問題,

一個生命能夠活到理想的終結點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很大的,生命從有限到無限靠的不是時間,而是體現在活出生命的價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間,創造出無悔的人生纔有意義,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們積極樂觀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過本文的論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義,尋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國中生擁有似水的年華、花漾般的青春,讓他們給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讓他們從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價值。在國中生物教育中談到“生命教育”這一主題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對整個國中階段的教育來說是有其重大價值的,本文希望能夠傳達出一樣的教育意義,將生命的含義融入學生的心裏。

參考文獻:

[1]傅紫薇.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xx.

[2]馬利娟.對國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現狀的探究[D].河南大學,20xx.

[3]姜玉.生命教育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xx(5):122.

篇24: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思維導圖應用於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優缺點

使用思維導圖後,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更好的記憶。而通過圖像或者圖形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更好的記憶。此外,通過長期使用思維導圖後,可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增加,學生也會善於和他人溝通交流,並且可以讓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敢於突破自我,與別人進行溝通,這些都會讓這些學生終身受用。國中生物教學需要大量實驗配合,實驗與理論課程佔據了大部分教學時間,而思維導圖需要更多的課堂時間才能完成,如果過多佔用時間就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國中生大多對教師有依賴感,所以許多學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維導圖。另外,由於思維導圖還處在一個新穎的地位,所以還存在一些質疑,而學生羣主存在個體差異,接受能力也不同,這些問題都無形中成爲思維導圖的發展的障礙物。

二、思維導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善於將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串聯

通過思維導圖記筆記後,筆記顯得不再枯燥,因爲裏面的內容有很多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這有利於記憶,也便於複習。例如,在講授到第9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首先分爲血液的組成功能、血量、輸血和血型、血管的種類和功能、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環和相關概念,再逐個分爲血漿、血管血壓各個細小概念。理想的思維導圖應該呈樹狀,或者金字塔形。而當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總複習時,因爲圖形和色彩的強烈視覺感,使得這些知識更加有趣。思維導圖讓知識點相互間存在的聯繫一目瞭然,並且能夠讓學生產生聯想,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思維導圖和普通的筆記相比,顯得層次更加分明,條理更加清晰,並且還伴有大量的彩色線條,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在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時,可以讓學生大腦活動更爲頻繁,從而使得知識的學習變得更爲紮實,學習效果隨之提高。學生如果想完成畫思維導圖,就必須精力集中,並且對知識有個概況上的掌握,並且進行梳理,這樣不僅對知識內在的聯繫體會得更加深刻,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已經懂得了如何將知識歸納,在總複習時自然就能對知識框架進行勾畫。例如,在無性生殖這一課題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無性生殖的主題,然後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營養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後再在這4個生殖之後,畫出其它分支。

2.指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做課堂筆記

在課前,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自我介紹,並讓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用途和畫法有個瞭解。課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評價檔案夾的封皮上畫一個自我介紹的思維導圖。這樣學生很快了解了思維導圖的基本畫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需要有教師帶領學生用思維導圖完成一節課的筆記。教師在對新課題闡述一遍之後,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畫出主題,並以主題爲中心,分散出各大標題,再用各種彩色的筆勾勒出來,最後在每個曲線上標註上具體解釋。經過幾節課之後,學生就可以獨立歸納課堂筆記。從而學生的筆記就是由多個思維導圖構成。學生在對思維導圖的畫法有一個初步認識之後,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對之後的章節進行擬定,讓學生通過對主題的認知,隨着單元教學的進程,獨立完成這個單元的思維導圖。在以往教學中,也許一個單元的知識需要多節課才能講授完畢,但是通過思維導圖方法學習,學生在課堂上,首先抓住學習的要點,圍繞要點,分散知識點,層層學習,一個單元學習完成後,思維導圖也隨之完成。思維導圖式筆記使與某一學習單元相關的知識及知識之間的關係清晰的表現出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第10章講授到人體能量的供應,可根據思維導圖輔助教學,可以首先將人體能量供應從食物中存儲的能量、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過程來釋義,再根據各個含義細分,思維導圖應該由一箇中心向周圍有層次的發散的圖形,由詞彙、圖形、線條、編號等構成,應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各級分支。

3.教會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後,教師應該在每節課前,對學生進行提問,瞭解學生對之前知識的掌握,從而引領學生進行宏觀的複習過程,也會讓學生感覺到,利用思維導圖複習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點。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每個學生的筆記都會不同,因爲每個學生的筆記都顯示出各自的個性,直觀上也會比較美觀,他們會在課餘,拿出筆記給同學家長展示,從而也會在不經意間起到複習的效果。在使用思維導圖方法學習一段時間後,學生基本都會有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後複習的習慣,在課前提問中,學生們也會出現爭先恐後的局面。新課程的學習,可以在複習中奠定基礎,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氛圍。在考前複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平時“記筆記”式的思維導圖進行參考,對知識重新整理,並找出各章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總結出一個具有概況性的更大的思維導圖,爲了更好地將一個學期所學知識的重點和之間的關聯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課堂上分組進行討論。最後在這個重新整理後的大的思維導圖下,對每一章的知識要點,進行復習。通過這種複習模式,學生的參與度就會隨之加深,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篇25: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信息技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生物教學中,對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推動作用。主要由以下幾點:其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種輔助手段推動教育的創新,使傳統教學不侷限於書本教學,而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將知識轉變爲生動、形象的方式。國中生物作爲一門實驗性強的學科,且包含着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學生在學習生物時,要具有直觀的思維,對生物課程包含的生物知識要有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生物知識以一種視頻、圖像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更爲直觀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其二,由於生物知識的抽象化,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生物知識轉變成更加形象的圖片或視頻,比如,生物課本中微小的生物、細菌等,只有通過顯微鏡纔可觀察到,單憑個人實驗觀測,難以得出精準的結論。其三,信息技術可增加國中生物的實驗效果。國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觀抽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信息技術可將此具體化,並能對實驗產生的現象做出準確的分析,讓學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實驗效果,使學生能夠體驗生物的實驗趣味性與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整合應用

信息技術對國中生物教學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其也廣泛應用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在課前準備前,可通過信息網絡收集相關課堂教學資料,極大豐富生物課本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突出教學重點,通過視頻、圖像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積極性與興趣。另外,教師可設計相關課外活動,藉助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手段探究國中生物知識,並佈置相關課外實踐活動任務,指導學生自己善於動手分析與操作。比如在研究傳染病時,教師可給予相關指導,讓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採集資料,去了解傳染病產生的原因、傳播方式與預防措施,這種教學方式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信息技術整合在生物教學的實踐中,學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學內容,並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識與記憶,從而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問題探討

兩者有效結合可大大提高國中生物的教學效果,但在整合實踐的過程中,負面問題也存在,其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的整合,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信息技術的生物教學,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只是作爲輔助教學的方式,教師還是主要的教學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課程教學時,學生可直觀觀察生物現象,同時,可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其中微觀現象進行輔助教學的補充。其二,教師在生物教學時,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學的手段。當前課程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內容改動的速度也較快,教師要善於結合當前新課程的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的能力。同時,要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對生物進行教學,合理規劃生物教學的進度,對學生消化知識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會使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爲傳統教學工具。其三,信息技術要正確理解其作用。對國中生物教學要緊密聯繫,針對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串聯生物知識的各個環節,從而達到生物教學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師在細胞分裂或血液流動等抽象內容教學時,可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其內容進行生動化與形象化的表達。再如人體骨骼結構或器官構造的教學,教師只需通過實體模型就可形象的表達。教學資料的採集,通過網絡上的下載時,要篩選出符合教學內容的信息,從而提升生物教學的效果。

四、整合實踐分析

信息技術融合於國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十分明顯,但過於信賴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會大大降低教學效率,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教學的整合實踐中,有以下幾點對策:

1.搭建信息平臺。兩者在整合時,必須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更好地服務生物教學。信息交流平臺是將教學內容與資源放在同一平臺上,讓學生與老師能夠更加方便的進行交流,學生可通過交流平臺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可在線向教師諮詢解決。通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學生不僅可拓展學習方式與學習視野,還可使學生更好地與老師進行交流,通過文字表達的方式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與建議表達出來。作爲國中階段的學生,對口語表達能力還是不足,甚至在課堂上存在不發言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使這些學生表述內心真實想法。教師可以更全面的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不僅可指導學生生物學習的問題,還可幫助學生生活問題,並根據學生的想法制定教學計劃,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2.確定學生主體。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是轉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兩者整合可增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信息技術與生物的整合,必須確定學生地位與教師主導教學,只有進行確定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才更突出學生的在國中生物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精力全面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而教師作用教學主導,科學合理引導學生的教學,其餘可由學生獨立解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可與肯定,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隨着現代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觸角已經伸向社會各個領域,也越來越依賴於信息技術的應用。隨着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國中生物課程內容隨着時代事物的變化而更新。國中生物作爲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對國中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國中生物教學在信息時代的環境下,信息技術應用在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而兩者在整合實踐過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科學指導學生對微觀生物現象的理解,同時,可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讓學生在線交流,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遇到的難點重點問題可積極提出,教師可充分指導。讓學生既可充分表述自己真實的想法,還能逐步發揮自已主觀能動性,達到信息技術與國中生物整合的最佳效果。

篇26: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通過分組合作,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平時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分組合作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訴他們每個人在小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做一些較難操作的工作;幽默的學生,可以適時調節小組中的工作氣氛,讓小組成員疲勞的神經得以舒緩;沉默耐勞的學生,可以多爲小組成員做一些具體的服務工作;組織能力強、善於掌控大局的學生可以擔當組長,給其他小組成員分配工作。教師在分組時,儘量讓每個小組同時具有不同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的學生,優化小組組合。讓學生明白分組合作、合理分配任務可以有效彌補每個學生自身的弱點,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強項,在小組中共同協作,有效提升任務的完成效率。教師可以在分組前把生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都列舉出來,做成表格,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具備的能力上面畫對號,教師再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例如,在講授蘇科版教材“昆蟲”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一個學生擔當“觀察員”,觀察實驗過程中昆蟲出現的相應反應;然後選出一個擅長書寫的學生擔當“記錄員”,把與實驗相關的數據記錄下來;最後選出一個分析能力強的學生擔當“分析員”,分析出實驗數據所反應的本質情況。在這個分組分工的協作中,學生不但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還可以從其他學生身上學習到自身欠缺的東西,這顯然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研究“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制定出一套實驗方案,讓不同的小組分別以空氣、溫度、陽光、土壤爲控制變量,來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最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並把結果寫在實驗報告上。

二、選準分組合作的時機,注意課堂秩序

教師只有正確把握分組合作的時機,分組任務型教學纔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並不是所有的生物學教學內容都適合分組合作這一方法,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解傳授的知識,教師還是要詳細地給學生講解;需要用實驗來證實的知識,教師再讓學生分組合作來完成,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盲目的分組教學,大大提升分組任務型教學的積極意義。教師應該把生物課中值得探討研究的教學內容作爲分組任務的課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研究探討,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在講解“食物鏈”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食物鏈的每一級所具有的特點,把每個食物鏈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寫到紙上,研究其中的規律。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會大聲說話,有的學生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這就需要教師在分組合作時注意保持課堂秩序,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個思考題,讓學生邊討論邊思考,也可以讓每個小組的組長擔當起維持各自小組秩序的任務,教師則適時到各個小組中巡視,及時給予指導,這樣既保證了課堂的活躍氛圍,又保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

三、獨立測驗,檢測分組學習的效果

爲了檢測學生在分組合作中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在分組學習之後,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的測驗,並讓學生分別總結出自己所在小組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的優化建議。教師還可以把每個學生的分數以及小組的總分數統計出來,進行小組間評比,對於表現最佳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認清自身的差距,激發小組的團隊合作榮譽感,讓他們在以後的合作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潛在優勢,爲自己的小組做出更大貢獻。

四、提升教師素養,掌控課堂氛圍

教師要想讓生物課中的分組學習任務模式取得最優效果,自身素質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明白分組學習任務模式的本質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合理的討論交流當成是不遵守紀律。在小組討論時,學生難免會說一些奇思妙想的話,只要這些話在討論的合理範圍之內都是正常的,教師不應該認爲學生是在說與課堂無關的話。因爲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活躍階段,會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在這些貌似不着邊際的想法和話語中誕生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想象,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中把自己的想法都盡情地表達出來。教師還應該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控好課堂大局,對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有清楚的瞭解,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把正確合理的思想傳授給學生。教師應想辦法讓學生從內心熱愛生物學,多把生物學的相關理論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相關概念,激發他們探索生物學奧妙的強烈慾望。

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充分認識分組任務教學模式的內涵和實施方案。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及分配任務,可以大大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榮譽感,讓學生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學習潛能。這對於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以及挖掘自身的生物探索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27: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促進均衡發展,就要大力加強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支持,而實驗室(功能室)建設與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則成爲衡量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試金石。按照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合川區從20xx年秋期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嚴格執行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課標的使用給國中生物教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爲廣大生物教師在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帶來了新的機遇。新課標倡導的以探究式學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給農村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帶來希望,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一、農村國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實驗室硬件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教育質量的提高,實驗手段的改進,新課標的實施都離不開硬件的支持。目前,農村國中在新課程實施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硬件設施“跟不上”。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普九普實”驗收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各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也有所改觀,但實驗室建設還是遠遠跟不上教學發展的需要,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缺少獨立的生物實驗室和必備的教學儀器設施,化學、生物合用實驗室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各個農村學校之中。在重慶市迎接國家教委義務教育均衡化檢查東風的吹佛下,農村國中實驗室建設終於走上了快車道。20xx年春,我區農村學校基本上按照國家教委的規範化要求建起了實驗室並配備了基本的實驗儀器與設備。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也基本上按課標要求開設了實驗課程,學生也走進了神祕的實驗室,動手做起了實驗。

(二)實驗室使用與實驗員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國中生物之所以不能按照國家的要求開展正常的實驗、實作課,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分年級使用的實驗室與專職的實驗人員,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年級二十餘個班級使用同一個生物實驗室,造成實驗室安排與調課經常協調不過來。實驗人員在同一個實驗室準備不同年級的實驗器材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實驗教學只能是停留在教室演示給學生看一下,讓學進入實驗室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無形中減少了很多。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爭取政府資金的加大投入和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功能室)的建設,對規模較大的學校在國中部也應當考慮配置專職的實驗人員。

(三)教育(課程)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爲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爲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有力推動着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爲了培養適應國家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課程資源可供利用、選擇、開發,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庫來讓教師獲取“營養”,並通過互聯網來借鑑觀摩別人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成果。學生也需要通過互聯網來了解世界與擴大知識面及查閱相關資料。但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爲有限。許多學校沒有校園網絡及教學多媒體,缺少相應的圖書和標準實驗室,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和有效利用,硬件設施建設遠遠跟不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教師沒有資料可查,學生沒有大量的圖書可供閱讀。教師與學生不能共享與利用互聯網上現成的優質教育資源。這對於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和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等均受到極大的影響。

(四)生物教師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生物教學及實驗質量的提高。從目前農村國中生物教師的構成上來看,呈現專業(專職)教師偏少;兼職教師多且經常換人;教材多變,讓教師無法適應;部分教師自身專業知識與能力不足,有些農村單設國中甚至於沒有專職生物教師。面對農村國中生物教師整體“量”與“質”的不足,如不盡快改善這一現狀,創新實驗教學和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只能成爲一句時髦的口號。

二、農村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思考

(一)建議重慶市教委在初升高的升學考試中恢復國中生物科目的考試

現在全國很多教育與經濟發達地區生物已進入會考,順應這一趨勢不僅是廣大國中生物教師的要求,也是我市大學聯考提前適應全國卷考試製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按照國家均衡教育與公平教育的相關要求,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國中學校的經費投入,建設功能完善、獨立的多功能生物實驗室,加大對實驗器材、實驗設備的統一採購和標準化配置,加強實驗室藥品的領用及管理,特別是危險生化藥品的管理。

(三)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齊專業對口或具有專業職稱的國中生物教師優化國中生物教師的年齡結構,從每年招錄入校的大學生物專業的新教師中安排一定的比例擔任國中生物教師;穩定國中生物教師隊伍,不輕易抽調國中生物教師到高中部,如果有國中生物教師人員調動需及時補齊專業生物教師。

(四)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齊配足生物實驗室設備及專職的生物實驗室人員,建議分年級配置生物實驗室,並配置專職生物實驗人員在目前編制暫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由本學科老師兼任,但應適當減少其上課工作量。

(五)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實驗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教師的培訓(特別是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與觀念更新,加強實驗教學的管理與登記,強調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保證必要的實驗課程的課時數。減少教師的演示實驗比例,增加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基礎的探究性實驗的比重。克服單純爲了應付考試而講實驗、背實驗等與現代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馳的方法。

(六)充分利用校園綠化建設及農村學生親近大自然的優勢,充分利用鄉土教材與校本教材,創造條件讓學生深入到大自然去認識生物、探索生命的美麗與生物科學的奧迷,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生物科學素養。隨着國中生物納入會考與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要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國中生物實驗課程一定能夠按照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順利地開展起來,學生也能夠在實踐中發展自己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宏偉目標。

篇28: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生物是國中學生的一門必須課。那麼對於學生來說,怎樣才能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將其學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國中生物的教學中,並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使學生提高對生物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

關鍵詞:國中生物;多媒體;教學應用

衆所周知,生物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活動現象以及規律的學科,在自然科學中起着基礎性作用。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貫穿於各個行業,在各行業的發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在教育事業中,多媒體技術必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對於之前比較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憑藉單一的教學方法,將生物理論講述給學生,運用普通的階梯方法進行學習,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生物這門課程中缺少創新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導致一部分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減少熱情,也會使得生物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不高。通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生物教學中,讓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擺脫出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解決了傳統生物教學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

1明確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的目的及課件的合理性設計

21世紀將是生物科學超前發展的時期,生物科技將會顯著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因此,國中生物教師在按照教材進行教育教學時,還要與時俱進將最新的生物科技發展成果引入到課堂中去。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運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夠有效、生動的展現出事物發展的全過程。能夠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掌握。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應用時,根據課程的內容、學習章節的目的,全面的確定多媒體的選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明確的突出學習重點,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通過直觀的過程對知識點更明確的記憶和掌握。並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使問題不再難懂,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明白。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也應具有其合理性,有調查顯示,在大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有20%的教師利用他人的課件直接講解課程,有50%的的教師是通過他人課件進行修改後而進行講解,只有30%的教師是通過自己動手去設計自己的課件。所以,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還是有一定問題的。多媒體本是將文字、圖片以及聲音合爲一體的,應該恰當的使用多媒體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時,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還要注意課件的整體佈局、風格及字體、顏色等,這些都要與實際教學的內容特點相吻合。教學時,教師起到引導作用,也是多媒體的設計者,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合理和恰當。

2多媒體教學對學生興趣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技術的最主要優勢就是其信息最大,根據國中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以及愛鑽研的心理,多媒體的演示方式可以使他們一目瞭然。若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解生物的理論知識,難免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隨之便不會對生物的學習產生興趣,則掌握好要學習的知識就更難了。若教師通過利用自己設計好的課件進行生動的演示,再加上相關的知識點的講解必然使學生的興趣提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快速準確的掌握好要學習的內容,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此外,通過多媒體教學,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極好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是通過多媒體的多次演練,使學生的多次觀看的情況下,學習到每個知識點。然後,經過教師繼續對各知識點以及重點的講述,學生掌握的更加快速和準確。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動腦,培養其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提高動手機會,並且在教師指導下可以掌握知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3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反饋以及與傳統教學的對比

在應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不斷了解學生對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反饋信息。多媒體具有多元化、豐富性,教師通過生動的課件講解,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有可能有一部分學生會忽視對知識點的掌握。因此,教師在通過多媒體講解的同時,要及時並且隨時瞭解學生對學習的反饋信息。這樣,使得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掌握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可以儘快調整教學進度,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最終達到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目的。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多媒體能夠更好的、更明確的解決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是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學的。因此,如果只靠點擊鼠標而完成生物教學,學生容易忽略傳統教學中的直觀教育。所以,在生物教學中,不要一味的靠多媒體教學,也不要一味的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根據生物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即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通過講解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相對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可通過多媒體進行生動的演示,展示給學生,儘量做到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相互結合,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完善的模式完成教學大綱,讓學生以最容易、最輕鬆的方法掌握到要學習的知識。

4總結

總之,多媒體技術運用於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都有極大的優勢。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積極性,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對課堂上的知識比傳統學習更能進一步加深印象,也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以使學生樂意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生物的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在生物的實際教學中應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在生物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世春.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xx年11期.

[2]劉欣.國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考試周刊》.20xx年57期.

[3]王珩.國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考試周刊》.20xx年30期.

[4]黃玉玲.國中生物教學實驗操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新課程下旬》.20xx年5期.

篇29: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想一想,議一議”與插圖結合導入新課

新教材每節課開始都有“想一想,議一議”與旁邊的插圖,插圖無言的解釋着旁邊的問題,但這種解釋只能是含糊其辭,似懂非懂,使學生產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狀態,衍生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慾望,這不失爲一種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有效途徑;這種由圖片、情境描述、討論題組成的開場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所問問題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徹回答,就需認真學習本節的內容,這樣就導入新課,達到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的目的。如:教師上“社會行爲”這節課時,本節課的“想一想,議一議”中,教材創設了火蟻形成“蟻團”渡過洪水的情境,根據文字敘述的情境和傍邊的插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工蟻爲什麼願意“犧牲”自己呢?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這樣就在學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會行爲的特徵”的學習,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利用插圖直觀形象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物知

識的理解和記憶根據國中學生年齡特點,認知從具體直觀的事物出發,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課本插圖的觀察,認識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識的概念。如在學習“生物的性狀”時,根據觀察與思考中幾種生物性狀的插圖,學生就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歸納出生物性狀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圖太重要了,它對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結構,生動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內涵,直觀地解釋探究的機理,準確的演示實驗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引導和點撥作用。利用插圖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其中的知識,說出插圖表達的意思。在兩棲動物“觀察與思考”的插圖中,青蛙頭部露出水面,並標識了鼻孔,說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鰓呼吸。在講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時,通過轉基因鼠的啓示,用顯微注射法獲得轉基因超級鼠的示意圖,就大大降低了傳授此知識的難度,促進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利用插圖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學習進程

生物學中有許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理論和現象缺少感性認識,很難對此知識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物質交換過程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實驗又無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學內容,這可怎麼辦?教材中插圖就能夠描述和再現生物學中的這些概念及過程,這就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圖,不僅豐富教科書的內涵,還能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材料,把複雜的生物現象濃縮化,微觀的生物結構宏觀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直觀化、具體化,使生物的現象直接付諸於學生感官,使學生能見其形、觀其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複雜的教學內容,加速學習的進程。

四、利用圖片提升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教材在每個實驗和探究時都配有相應的插圖,我們在進行實驗和探究時,利用插圖先給學生講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點,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課本插圖所提供的實驗步驟和方法,是否可以換用成別的實驗材料,是否可以用別的實驗方法來代替等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另外也爲進入實驗作好計劃。這樣就能有效的減少實驗中失誤,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做到靈活自如,有的放矢。

總之,教學實踐表明,精美的插圖包含許多的知識難點,有助於學生看圖釋疑,使知識簡約化、生動化;這不僅降低了學習臺階,而且解決了抽象的生物學知識和概念,促進了學生對複雜概念和理論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一凡.激活課本插圖降低學習臺階[J].安徽教育,20xx年24期

[2]倪嶽林.重視插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中學生物教學,20xx年11期

[3]黃耀忠.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插圖[J].生物學教學,20xx年01期

篇30: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教學是教學目標能夠最終實現的前提,通過對教學有效性概念的研究以及對國中生物一線教師實踐經驗的研究,提出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理論論文;有效性;反思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國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樣重要,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對於生物實驗的興趣不是特別高,鑑於現在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爲國中生物老師需要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通過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進而取得更有效的進步。對於生物實驗教學來說,有效性就是讓學生在實驗課上能夠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動手實驗,並做出正確的實驗操作,通過直接觀察生物演變的過程產生的直觀感受,豐富學生相關的知識儲備。

一、對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1.教學有效性的理念與意義

教學有效性,就是提出更適合課堂的教學方法,並且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有效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2.教學方法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的開展,錯誤的教學方法會使教學任務無法及時的完成。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先進性。採用多樣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選取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學習,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在傳統的生物實驗課堂中,教學方法是相對比較單一的,這種方式不利於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生物實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實踐才能使學生學會實驗的基本操作,通過實驗得到對知識的認知。如果使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也得不到體現,所以作爲教師一定要改進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

2.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實驗探究

爲了使課堂充滿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一定要引進高科技幫助老師和學生進行生物實驗,增加生物實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了解。其次,老師一定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使課堂教學在主次分明的過程中有條理、有目的地進行,可以使學生在有條理的知識構架中進行學習,便於學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較少走神的情況發生。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找一些課外與課本有關的知識材料幫助學生對書本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瞭解,老師也要多組織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爲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結論,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於提問,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課堂最後進行小結和反思

每堂課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老師在課後一定要進行課後小結,總結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反思,總結課堂上需要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在下次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不再犯之前犯過的錯誤,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取得進步,老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所涉及的領域相對比較廣泛,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究,不斷深入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進而提高生物實驗課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來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文亮,李娟,黃耿青,等.緊密聯繫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高師遺傳學實驗[A].高等院校遺傳學教學改革探索[C],20xx.

[2]孫陽.構建“合作—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D].東北師範大學,20xx.

[3]趙凌雲.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xx(5).

篇31: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國中生物教學課標已經非常明確的提出了要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這個教學目標,這也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生物科學素養中包含對於自然界的關心和關愛,包含了對於環境的保護意識,因此,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還需要發展學生的能力,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環境保護方面有更多的認識,有一定的責任感,這是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國中生物;教學;環保教育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目標和傳統教育教學有非常大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構建科學的生物學科過程中,也建立起響應的生物學知識體系,更加關注任何自然的關係,更加關注社會的環保和生態的研究。要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能不斷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對於環境保護有一份責任感,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1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環保教育滲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給學生講解一些關於環境保護的知識,讓學生的環保思想和課堂之間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繫,這樣才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師在對森林資源講解的過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環境中的保護功能,夯實學生頭腦中的森林生態觀念。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例說明,一棵樹的價值,加入一棵樹的生長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價值可能是20萬元,其中包含樹能夠生產出供給人類呼吸的氧氣,在空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價值6萬元,在土壤侵蝕保護方面的價值3.5萬元,在水分的涵養上以及鳥類的棲息上價值爲7萬元,另外在樹上還能夠提煉出蛋白質成分,這些都是一棵樹的價值,其中還包含能夠給人們遮蔽太陽,納涼的作用。但是如果這棵樹遭遇到了砍伐,它的價值可能僅僅值幾百元或者幾千元。當前情況下,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還不到20%,和國際間的標準相對比還遠遠不足,但是森林的毀壞速度卻是在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一旦發生洪水等自然災害,沒有樹木的保護,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水土流失情況會如何。因此說在平時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經常植樹造林的理念,讓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更高,讓大自然更加完善。通過這樣課程的講解,學生在內心深處會激發出一種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樹木的慾望,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樹節,也要去植樹,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的環保行爲更加自覺[2]。

2生物環保教育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在課堂的學習上,除了要進行環保教育以外,還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進行環保實踐,讓學生都親自的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來。課堂教育主要是激發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和教師的要求對於環境保護有全新的理解。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閱讀書籍以及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把環境保護和生物知識有效的結合起來,關於與社會污染,關注周圍的環境情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以此樹立起學生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和信心。教師給學生組織一些課外的活動,讓學生對於環境保護方面收集更多的資料,擁有自己的見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時,教師就可將這個作爲主題,進行演講或者徵文活動的開啓,讓這種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讓這種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結合着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去做一些有益於環境保護的活動。例如,垃圾的有效分類處理,節水節能措施的掌握,拒絕白色污染,讓學生使用多用環保飯盒,減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這樣的教學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之中,才能讓學生對於環保有更多的體驗,才能從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於家鄉附近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並且每一個人在這其中的任務不同,在自我任務完成以後可以進行集體的彙總和交流。也可以從校園本身出發,讓學生對校園的情況進行綠化設計,植樹種花種草活動,科學技術小發明等等,例如,使用廢舊電池中的液體對於種子的生長會有哪些影響,廢舊電池對於人們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魚類會有哪些影響。這樣的生物探究性試驗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增長具有積極性的促進作用,在每一個學生研究以後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成果在全班進行集體性的交流,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生物學習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還能夠進一步的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讓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上升到新的臺階。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具有一定的緊迫性,需要從自我習慣開始做起,讓學生從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小事做起,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才能夠成爲環境保護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環保性資料,作爲教材的補充,激發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將生物課本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和環保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在學習每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清楚環保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在確定完聯繫以後,一定要深入的對這樣的聯繫進行揭露,讓學生自然的聯想到環境保護的問題,並且以身作則,在日常環保中起到示範性的作用[4]。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中生物教學中的環保教育進行了探討,文章一共分爲幾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環保教育滲透、生物環保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生物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人類生存的額地球只有一個,自然的發展有自己的進程,人們需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能破壞自然也不能毀滅任何一個生物物種,在生物的保護上有更多的關心和關愛,並且將這些觀點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上,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認真的保護環境,環境和大自然纔會給我們更多的饋贈。

參考文獻:

[1]吳銘.生物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與研究[J].消費電子,20xx,17(22):282-282.

[2]鄧剛.在生物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J].科學諮詢,20xx,22(16):144-144,145.

[3]李愷.生物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與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11(5):2143-2143.

[4]鍾茂生,姜登登,王穎等-2樹脂表徵焦化廠土壤中高環PAHs的生物可給性[J].環境科學研究,20xx,28(11):1702-1710.

篇32: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國中生物課堂教學早已擺脫了原先不受重視的尷尬地位,各科目的發展更具有均衡性。由於生物課程自身的特性,如果依舊採用原先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將教學目標理解和滲透,更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分組合作教學的盛行就成了一個順理成章的情況。本文通過對分組合作學習的運用分析,嘗試淺析合作學習的好處和優勢所在。

關鍵詞:生物課堂;分組合作;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改革後被廣泛運用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特別是在生物教學中,由於生物的學習更強調實踐性,相對於每個學生單打獨鬥的常規教學來說,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助,調動每一位學生去進行有明確責任分工的學習,就更加適合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領悟。同時,分組合作教學加強了學生之間在學習方面的互助與溝通,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生物課堂的學習裏真正做到學得會,學得懂。

1在課前構建結構合理的學習小組

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是構建出一個結構良好,分組合理的學習小組,只有構建學習小組的前置工作進行的好,纔有可能在之後課堂上進行的正式教學中讓學習小組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習小組可以是2-4人不等的組合,在日常教學中,最常見的是同位之間的相互合作,更進一步則是前後位,或者前後兩排之間的合作,但這樣的合作拼湊性太強,學生並不能真正做到能力互補,也不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在不斷進行教學嘗試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影響學生學習小組的因素有很多,而在學習小組裏採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在課前對學生的能力和個性進行了解後,對學生進行固定分組,儘量確保每個小組的成員水平之和基本相近,一般是一位優等生,一位後進生配兩位中等生的小組模式,再參考學生的性格以及彼此間是否相容等現實因素進行分組。筆者在對合作小組分好後,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學業和成長兩方面的目標制定,學會利用同組之間的鼓勵和互幫互助,對小組負責,也對自己個人負責。每個組的成員先制定出屬於自己的長遠目標,而後根據長遠目標的內容逐漸拆分出一個一個的子目標,再根據子目標劃分更小的目標,做到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每次都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增強個人信心,也給小組帶來榮譽。直至最後,每個人制定出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個人計劃,並訂立相符合的小組公約和加減分細則,藉此來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2在課堂上創造正確有效的討論機會

生物課堂的特殊性在於所學內容大部分都可以與現實相結合,比如在講授孢子植物被子植物時,或者在對動物進行講解時,最好的途徑應該是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能夠用最直接的方式學習這裏面的知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四十分鐘一節課的課堂十分緊張,根本不會沒有那麼多的條件提供在生物課堂上開展實踐性教學。並且,隨着所學知識難度的提升,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展示部分直觀教具之外,還應該創造出合適的小組討論話題,給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機會,通過學生彼此間對問題的討論和講解,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消化。同時,合作學習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到相應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習一下其他學生的優良品質,比如良好的思維習慣,新異的想法和思路等等。比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之間不斷地討論深化,將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概括出科學的,抽象的結論。這樣的逆推法自下而上,讓學生先領悟了具體事例,再去通過自己的思考將事例轉化爲與正確答案基本接近的概念,然後通過正向遷移去學習課本上的概念和結論,比直接將結論和概念傳授給學生更能促進學生的進步。例如,筆者在講授鳥類的特徵時,就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分別取收集和鳥類有關的圖畫,動畫,標本等,然後通過這些讓學生去自己思索,和討論,尋找鳥類之間有什麼共同特徵,並對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和概括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本上可以通過合作和觀察將鳥類的明顯特徵概括出來,除了最基礎的飛行之外,其他一些特徵也在討論中初現端倪,最後再由筆者對學生所概括的條目進行最後的歸納和總結,這樣的學習效果就比直接把概念拋給學生去學習要好得多。

3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優點和不足

在生物課堂上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對於生物教學和學生的個人成長幫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教師同時也應該明白,合作學習並不是萬能的,我們在生物課堂上倡導合作學習,也不是說生物課就是合作學習課。有一些非常系統性,或科學性很強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無法得出的,還需要老師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於自身年齡尚幼,對許多事情的認識和想法並不完善,很容易就在判斷中做出錯誤的選擇。因此還要求教師對於學生的合作學習時時監控,對於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把控,讓學生在進行分組討論和學習得出結論後,明白什麼樣的結論是正確的,什麼樣的結論不是。同樣以鳥類的特徵爲例,儘管在收集概括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鳥類較明顯的的外部特徵概括出來,然而也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錯誤,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正確的和錯誤的概括加以區分。有的學生搜索到了一部名爲《戰鴿總動員》的動畫片,並概括出了一些原本不應該屬於鳥類的'特徵,於是筆者藉助學生播放的片段,跟同學們仔細分析了動畫片中對鴿子自身特徵的誇張和擬人所在,在筆者的引導下,同學們最後順利的排除了干擾答案,總結出正確回答。

4結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自己一個人埋頭苦讀的時代已經過去,學生在成績突出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團隊間的協作,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生物課堂上培養合作精神,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和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交流和互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兵.衆人拾柴火焰高———如何在國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J].大學聯考,20xx(03):90.

[2]丁素娟,辛寧,張秋紅.探究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xx(36):59.

[3]馮麗瑛.探究國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J].新課程(中學),20xx(12):222+224.

篇33: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實驗教學法的概念

實驗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現有的儀器設備、藥品、藥材,在進行實踐的條件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具有相關的標準,主要對需要探究的生物問題進行實驗。它不僅解決了文字解說難以敘述明白,學生普遍看不懂的難題,更把間接教學變爲直接教學,有助於學生理解教材,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度。一般而言,常見的實驗形式有演示實驗、課堂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實驗四種。

(一)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最爲常見的實驗教學形式。教師通過自己的展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其實驗過程。這種實驗多是在教學現場組織的以某個教學點爲實驗目標的實驗,對教師的展示能力有較高要求,所以在此形式中,教師的展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出現錯誤,就會使導致學生獲得錯誤的知識體驗。

(二)課堂實驗

課堂實驗的方式較爲簡單,常常隨課堂的進程進行,使用的道具也比較簡單。這種實驗主要是爲了驗證理論結果,無需分析實驗過程。因此,在課堂實驗進行中,教師應注重將生活中蘊含的道理結合到實驗結果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即簡單事物背後也蘊藏着豐富的道理。

(三)分組實驗

教師將教材中實驗題目的實驗過程分爲不同階段,再根據能力將學生分爲幾個不同的小組,分別進行各階段的實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有效的實驗結果。

(四)課外實驗

課外實驗主要的指導主體有兩種,即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或家長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這種實驗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二、實驗教學法在生物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性

在生物發展過程中,那些我們看似很平常的規律,許多都是經過大量實驗驗證總結出來的,對於現實中仍存在的疑問,必須需要通過實驗去解決。因此,實驗教學法在生物學習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若生物的學習離開了實驗教學,那便等同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例如,探究種子發芽的條件需要溫度、空氣和水。在此,教師可以納入實驗教學法。先將完好的三粒玉米粒(或其他植物的種子)分別用細線綁在等長的三根木棍的上、中、下三個部位,接着分別放在三個加入適量水的玻璃杯裏,使三粒玉米粒分別處於淹沒、半淹沒和未淹沒狀態,並放置在相同、適宜的外界條件下。一段時間後,讓學生觀察記錄玉米粒的發芽情況,思考現象發生的原因,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能夠使學生記憶深刻,進一步明確知識點。可見,實驗教學法通過激發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好奇與渴望,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推動了學生的動手參與。

(二)對學生動手能力及探索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國中生的思維模式正處於一種過渡時期,即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較重,對有趣的事物容易產生較大的興趣,同時也比較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東西。而生物實驗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與思考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教師佈置生態瓶的作業時,讓學生自己創建或幫助同學創建一個小小的生態瓶,並要求學生觀察和記錄生態瓶中各類生物物質與非生物物質每天的變化,進行思考與總結,或者組織小組間的協作交流,使學生在實踐探索中發現生物奧祕。這種實驗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探索思考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協作交流中,同學間友好關係得到增進,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實驗教學法在生物學習中的運用

(一)展示實驗關鍵點,提高教學實效

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喜歡模仿教師的特點,在實驗教學環節讓其模仿教師實驗,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理解生物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前,結合教材實際內容與課程標準中相關實驗要求,反覆思考實驗過程,以此來尋找程序相對簡單、結果相對準確的實驗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對提高國中生物課堂時效以及培養學生生物素養產生良好效用。

(二)實驗融入生活,拓展知識廣泛性

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是用來求證或證明某種現象產生原理的環節。生物知識本身源於生活,因此進行實驗時,要結合實際生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起到吸引學生積極學習的作用,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小組探究便是一個幫助學生聯繫實際的最好方式,學生可以在互助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建立友誼。

(三)滲透合作關係與探究,融洽師生關係

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是國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我國新課標理念指出,提高學生探索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開展生物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實行分組實驗方式,不斷提升學生互助交流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真正體現主體地位。

四、結語

國中生正處於張揚個性的獨特階段,思維方式獨特且活躍,生物教學方法應結合他們的實際狀況來選擇,儘量滿足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只有這樣纔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創新,從而達到理想的生物教學效果。

作者:吳端玲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西麗第二中學

篇34: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1巧借計算機技術刺激對外部形成的多樣性,利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獲取

1)化無形爲有形

國中生物知識中很多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接觸的、無形的知識,所以學生學起來有些不切實際的感覺。學生對於這種無形的、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就好像學習天書一樣的感覺,無法理解,更別提要好好掌控了。所以教師要藉助計算機先進的技術手段,用圖文來表現出有形,讓其形態印在學生的腦海裏,便於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章節時,對於細胞核、DNA、染色體、基因等概念,學生總是覺得很抽象,因爲這些東西不是平時能接觸到的東西,學起來枯燥乏味,對知識難以掌握、不好理解。教師在講此章節時,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其中,可以先告訴學生“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將龍九子的圖像用課件展示出來,先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想想生活中的故事或諺語,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克隆”羊技術等,小故事配合生動有趣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熱情愉悅,在愉快興奮情緒下學習,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教師再展示出細胞核、DNA、染色體、基因的從屬關係圖進行講解,學生就會感覺容易理解,掌握起來就不那麼費勁了。課堂效率因此得到提高,學生學習也就不是難題了。

2)化抽象爲直觀

國中生物抽象的知識較多,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忽略知識的發生過程和思維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就是一味地灌輸說教,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貫穿整個課堂,學生就是一味地聽,沒有其活動的空間,沒有其探索的環境,所以只能死記硬背地去學,學起來就比較抽象吃力。如果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給予充分的圖形支持,將學生引入學習環境,學起來就會容易得多了。如在學習“食物的消化”時,教學內容要求區分酶的催化和膽汁的乳化,這個教學目標對於學生來說是抽象的,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利用計算機技術輔助講解,將酶的催化和膽汁乳化的過程分別展示給學生,並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學習,找出兩個過程中的不同點,在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總結,這樣學生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灌輸學生不一定能記住,可是自己在動態的學習環境中總結知識點,會很牢靠地將知識印在腦海裏。這樣,在課堂教學中不但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得到了拓展。

3)化靜止爲運動

運動的圖形或狀態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利用計算機課件將課本的知識動態地表現,在課件動態展示過程中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這章內容時,知識點就可以動態鏈接來展示。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必急於對知識點進行灌輸,可以先將掛圖展示出來,然後用計算機輔助展示人體模型,同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和計算機課件裏的模型進行運動,在動態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一邊觀察自己的上肢,一邊分析總結,而後產生共鳴。在課件直觀演示的過程中,師生互動,掛圖、計算機課件和自己的上肢對照,然後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這樣就不用單純地死記硬背了。接着可以用計算機課件將部分結構的作用演示出來,在學生學習情緒高漲的情境中,繼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討論發言,從而得到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樣的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學習氛圍也輕鬆愉快,開放性的教育,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也達到了新課標生態教學的要求。同時在這樣輕鬆的學習環境中進一步引入,讓學生自主分析體育課上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輕而易舉了,也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狀態下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現了學生是主體。

2巧借計算機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

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的豐富資源,在課堂上展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信息、畫面、聲音、視頻等,創設出相關的情境,模擬出各種狀態,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同時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相關聯的知識,爲學生提供分析探索、提問質疑的機會,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理解生物,以開闊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索的視野。比如在學習“動物的攝食”這一章節時,讓學生掌握水螅、青蛙、啄木鳥的攝食方式及捕食器官的結構和與捕食方式相適應的特點是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觀察到水螅、青蛙、啄木鳥捕食的過程,同時將捕食器官特意指出給學生看。這樣就輕鬆完成了設定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錄像模式的展示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國中生物與計算機技術的整合,是改進生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輔助生物教學,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探索,提高課堂效率。

篇35: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生物是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的靈魂,離開了實驗,生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實驗也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1]因此,加強生物創新實驗教學,不僅是學好生物所必須,更是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實驗教學

目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範圍向前大力推進,其優越性與先進性正日益顯現出來,其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認可、接受和實施,民樂縣第四中學是我縣的課改前沿陣地,作爲四中的教師,應時刻提醒自己進行課改理論學習,以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誤區和羈絆。如部分教師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或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在主觀或客觀上存在不重視教學的現象,認爲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即使做實驗,也是照方抓藥的驗證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又不自覺地越俎代庖,用講解和演示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動手機會少了,實驗成了體操比賽中的“規定的動作”,學生物彷彿就是爲了完成考試任務,“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爲怪了。實驗是生物知識的入門嚮導和手段,只有重視實驗,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課質量。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實驗教學,千方百計爲學生提供實驗機會,使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做到既動腦又動手,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挖掘內在潛能,培養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求知狀態。讓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此,教師一定要以人爲本,精心設計,儘量給學生積極參與、發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從一個實驗的完成到一個概念的建立,從一種現象的分析到一個的掌握,都要本着獨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養。學生一旦有了興趣,以後的生物學習對他們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悅的體驗過程,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要堅決摒棄一言堂、滿堂灌和純粹不講、放任自流。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36: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從教師的角度,改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熱情

(一)擴展課堂知識

生物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生命規律和活動規律,生物課本只能提供靜態的文字和圖片,不能表現出生物世界的真實情況,學生們感受不到學習生物學科的樂趣。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只侷限於講教材的知識,不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無法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他們沒有很高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教學填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它將教材中的知識活靈活現地、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優美的動態圖片和視頻替代了靜態的文字,讓學生們能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生物世界的色彩繽紛和神奇。比如在講到有關動物生活習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節目片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生物世界的慾望。

(二)減輕負擔,更好地交流學習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準備教學資料、實驗材料、板書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同學們交流,不能及時地反饋教學質量,也不能和其他老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非常便利地從網上搜集文字、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將這些資料做成課件,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網上同其他老師進行經驗交流和溝通,使教師更好地學習別的教師的優點和長處,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也不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就在一定程度上爲教師解決了這些煩惱,它可以把教材上靜態枯燥的圖文變成動態的圖畫或視頻展現出來,把抽象的知識變成形象具體的內容,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解決了教學的一大難題。

(四)規範實驗操作

生物教學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實驗,學生很難注意一些實驗的細節,對難度較大的實驗,學生也不能熟練地掌握操作技巧,教師不能每個同學演示一遍操作過程,這樣的侷限性使教學有了一定難度。如果教師能通過網絡找到一些關於實驗教學的視頻或錄像,在實驗時一邊操作,一邊看視頻,教師在一旁講解指導,這樣就可以使同學們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做“顯微鏡的使用”的實驗時,學生很難獨立地把實驗做完,老師也不能單獨輔導每一個學生。如果利用多媒體播放實驗錄像或視頻,同學們邊看錄像邊做實驗,教師在一旁指導,這樣就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從學生角度,提高學習激情和質量

(一)提高學習熱情

多媒體填補了傳統教學的弊端,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多媒體可以把課本枯燥靜態的知識轉換成動態的圖片和視頻,把抽象的概念展現成具體的事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體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知識,方便課下複習,提高教學質量。例如,“花的受精過程”的教學,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找花的受精的模擬過程動畫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到每個過程,加上教師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記憶每個過程。而不是學生看着書本憑空想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地教學有益於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

(二)鍛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學習還需要歸納總結,教師可以把相似或者不同類型的生物圖片做在一張幻燈片上,通過對比它們的異同點,有助於記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衣藻和眼蟲都有眼點、鞭毛、葉綠體,但一個是植物,一個是動物。教師可以把兩張圖片放在一起對比,講解它們有什麼異同點並且怎麼區分兩種生物,這樣可以防止學生把相似的知識記混,也可以把知識系統化。

(三)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學生不能只學習單個獨立的知識點,還要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繫,把它們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知識結構體系通過投影或者幻燈片展現給學生,這樣更加有助於學習、記憶和掌握。例如,在講完無脊椎動物後,通過多媒體梳理和複習本章的知識點,瞭解本章知識體系或框架,同學可以對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方便以後的複習,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總結能力。

(四)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以往的教學是以教師爲中心,而現代教學提倡以學生爲中心,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親自動手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多媒體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鼓勵同學積極探索,使同學通過自己的研究對所學的知識有所理解,更便於記憶和掌握。

三、小結

總之,多媒體有許多的優點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的,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減輕了教學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同學熱愛學習,學會學習,提高了同學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教師也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使多媒體成爲現代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篇37: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生物是一門研究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的學科,跟人類的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國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對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打好學生生物學習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學科中很多內容都需要實驗的參與,本文就具體實例談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國中生物實驗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學科,生物實驗就是一些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驗證一些結論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實驗中,親自設計並且控制實驗,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對一些基礎知識做到熟悉並且掌握,才能進行實驗,因此國中生物實驗也有利於加強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很多重要的現象和結論都是通過做實驗發現的,所以生物實驗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國中學生接觸生物學科時間較短,對於生物的理解也比較困難,開展生物實驗有利於加強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熟悉程度,爲學生更加長遠地學習打下基礎。那麼國中生物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呢?

一、鼓勵學生自己在家中做實驗

生物是一門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學科,生物中很多知識都來源於生活,有很多生物實驗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說對於一些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的實驗,由於它用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在課堂上做也一時難以看到變化,因此國中生物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在家動手做和自己記錄實驗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一些需要在室外進行的實驗,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這樣有利於實驗的開展,減少干擾因素。比如說在做“觀察動物繞道取食”的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飢餓的小動物、小木樁、細繩等工具,這個實驗在做的時候要注意人跟小動物要隔開,這些工具學校裏可能比較難實現,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小動物的活動,會影響實驗結果,因此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實驗,拓展自己的思維,打破常規,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動手實踐

國中生物實驗是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只有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自己動手實踐,纔會發現一些問題。而目前我國很多國中學校對於生物實驗並不是很重視,覺得生物實驗浪費時間沒有意義,只是讓學生通過背實驗結論和實驗步驟來達到會考試的目的,這種方式是不利於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的。因此國中生物老師在實驗教學中要真正落實生物實驗,儘量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學生只有經過實驗操作,才能對於一些教學內容和知識點比較熟悉,從而在實驗過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發揮創造能力。這種學習效果是隻靠背實驗步驟所得不到的。比如說,國中學生在做“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的時候,因爲要把生長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然後用黑紙片選擇一個葉片把它遮蓋起來,移到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它在準備階段就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因此在學校裏不適合做這類實驗,國中生物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家裏做,按照實驗步驟操作,然後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實驗。

三、老師給學生適當的指導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國中生物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國中生物實驗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通過實驗去檢驗一些結論,從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並不是完全不發揮作用,而是要發揮一些點撥的作用,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些指導,要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比如說,在學生開始實驗之前,國中生物老師要注意給學生強調實驗安全,要讓學生按照實驗室規定來開展實驗,不能因爲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關規定。

除此之外,對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老師要予以解答。如,學生在做“觀察細菌的形態”的實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對於顯微鏡的使用不是很熟悉,會出現什麼都看不到的情況,這個時候生物老師就要先看裝片在不在視野中央,然後觀察學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鏡,還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使顯微鏡下的物象變得清晰。總之,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國中階段的生物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生物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在家中做實驗,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同時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老師給要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通過這些方式來培養學生在生物實驗中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秋香.制約國中生物實驗教學因素的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xx.

[2]暴麗國.淺談國中生物實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xx(02):276-277.

[3]馬麗娟.基於生產實踐活動改進農村國中生物實驗課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xx.

[4]陳華傑.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國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xx.

篇38: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近年來,國中生物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學生對生物的理解和學習。本文主要對國中生物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採取翻轉性學習,加強國中師生對生物的重視,提高國中生物的教學質量以及對課前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準備、課上講解的內容進行設計以及課後效果的教學評價等對基於翻轉課堂的國中生物教學實踐探索進行論述。

關鍵詞:翻轉課堂;國中生物;教學實踐

一、國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1.教師不注重課堂引導,學生缺乏學習意識。由於教師認爲國中生物爲副科,以至於對生物教學意識不足,所以學生更加不注意生物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很被動,阻礙了整個國中生物教學上的效率的提高。教師不精心去設計課堂講解,缺乏教學案例和教學方法。有的教師甚至就是隻讀課本,使學生對生物瞭解不夠深刻。2.課堂缺乏實踐活動的設計。由於教師不注重國中生物的教育,所以根本就不涉及教學實踐活動,有的即使設計也過於簡單,使學生對生物實踐活動缺乏興趣。通常中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學生更不會去自己完成實踐活動。面對複雜內容,因爲沒有列入考試要求中,所以教師會選擇不講解或是簡單讀一遍,更不會去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得不到親身探索知識的機會,嚴重影響了國中生物的教學質量,不利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瞭解。3.學生被動學習,不參與教學中。教師只是遵守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課本來簡單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只是聽講。由於國中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所以一般學生不參與教學中。教師應多設計師生互動環節,或者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使大家進行思考,提升教學效果。

二、基於翻轉課堂的國中生物教學實踐探索

1.教學課前準備。課前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準備使翻轉課堂在國中生物教學實踐探索的重要前提。因爲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所以課前教師應該先爲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能夠明確學生預習的準確方向,積極去查閱資料預習,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國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種子的萌發”教學中,教師應該先爲學生做好引導,使學生對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有一定了解,分清主次知識點並且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積極預習準備。教師還可以先爲學生做個試驗,拿出兩個乾淨的相同的瓶子,在1號瓶子裏不放水,2號瓶子放入少量水,將1好瓶子封閉上並放入陰涼處,將2好瓶子敞口放置在溫暖見光處。整個過程都是有教師引導,讓學生親手去做,並且讓學生猜測哪個瓶子裏的種子會先發芽。學生之後就這問題進行預習,得出結論並找到依據。這樣學生在課前就對知識有了充分的瞭解,而且能夠積極去探索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對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有重要意義。

2.課堂學習資源的設計。翻轉課堂學習資源一般爲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尤爲重要,教師應該合理設計教學視頻,加入更多的實驗過程的視頻,這樣即使學生自己做不成的實驗,他們也會通過視頻中的實驗去進一步瞭解知識點。例如,八年級下冊“傳染病及其預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雖然我們自己做不成實驗,但是教師可以準備這類視頻觀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講解傳染病的主要病因、傳播的途徑,最後請學生說出日常生活我們怎樣纔能有效的預防傳染病,學生各抒己見,營造出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3.課後即使做有效的評價。爲了使學生增強信心,教師應在課後及時做出有效的點評,這樣做可以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講解能力。因爲翻轉課堂主要就是學生根據教師給的材料,課下自己查閱資料學習,然後帶着自己的問題來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有利於對問題的解決和對知識的記憶。所以,教師的評價一般以鼓勵爲主,再對一些細節給予建議,將學生勇於探索、思考,善於發現問題及有較強的分析能力爲主要的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培養創新思維,推動翻轉課堂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開展。

4.加強現代化技術在課堂的應用。當今信息時代,學生對實驗現象會產生一些問題,這樣就會對問題進行生層次的探究。以往學生之間的交流知識靠語言,然而翻轉課堂上,學生對自己的問題和自己的想法可以通過課下自己在網上查閱的資料製成PPT,課上展示自己的PPT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更能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使學生通過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例如,講解“呼吸作用”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呼吸作用的過程製成動畫,這樣能夠生動形象的教學呼吸作用,也能將整個實驗再現出來,通過製作的過程能夠了解呼吸作用的每一個細節,而且還鍛鍊了計算機技術。師生可以共同交流,最終深刻記住呼吸作用這個知識點。這也是翻轉課堂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5.強化實際問題的引用。學習國中生物就是爲了瞭解生活中的各類現象,爲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翻轉課堂中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學習“蒸騰作用”時,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園丁對花早樹木的移植過程,注意哪些問題,在學生通過觀察後能夠得出,如移植時保留根部一些土壤可以移植根部水分的蒸騰作用;削減一些枝葉會降低蒸騰作用的速度等結論。這樣從生活中學習,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對翻轉課堂的實踐探索,這樣可以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優化各教學環節,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等。科學靈活的利用翻轉課堂設計、多樣化的國中生物教學活動是中學生學習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高敏.基於翻轉課堂的國中生物教學實踐分析[J].新校園(中旬刊).20xx,(12):33.

[2]李靜靜.基於翻轉課堂的國中生物個性化教學探討[D].山東師範大學.20xx.

[3]洪英燦.基於翻轉課堂的國中生物前科學概論轉化[J].生物學通報.20xx,50(11):39-41.

篇39: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一、提高生物教師的實驗素養

對於生物教師的實驗素養的要求主要是實驗操作的規範性、實驗指導的有效性、實驗總結的歸納性等對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師在實驗中都比較隨意,那麼學生參與其中的有效性就會降低。爲了提高生物教師的實驗素養可以加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論培訓或者職業培訓,加強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最新的實驗的實踐方式,以及利用互聯網參考國內外優秀的實驗資料,完善實驗教學內容,改變實驗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二、根據內容選擇實驗方式

生物課上面的實驗方式多種多樣,例如觀察、化驗、解剖等等。只有根據課堂內容,豐富實驗方式,增強實驗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細胞的時候可以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學習光合作用的時候可以用塑料袋將花包裹起來,早就爲什麼袋子裏面會產生水珠。生物實驗並不侷限在教室裏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學生到戶外進行實驗,例如學習動植物的時候可以到植物園或者動物園進行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由老師講解不同動植物的屬性和產地,在遊玩中增加了知識儲量,同時能夠記憶的更加深刻。在學習酵母菌知識的時候,回家幫媽媽蒸一次饅頭也可以算做實驗的形式,由此可見,生物實驗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並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

三、重點培養實驗小助手

一個班級通常由幾十個學生組成,分成小組後僅僅依靠一個老師進行指導,課堂效率也會受到影響,爲了能夠提高實驗效率,老師可以選擇幾個實驗動手能力強、分析能力強、觀察力敏銳的同學進行重點指導,讓他們帶領各個小組分別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先由實驗小助手幫忙解釋,最後將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同提交到老師這裏重新解決,這樣就在有限的時間裏提高了實驗效率,讓每一個同學都能有親自實踐的機會。四、實驗前的準備實驗並不是依靠幾個器材、器皿就能成功的,前期的準備也十分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準備出最適宜的教學方案,針對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同時仔細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好,保證實驗能夠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學生要做好課前的預習部分,瞭解實驗的步驟、原理和注意事項,以防在實驗的時候不知所措,影響課堂實驗的效果。生物實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廣大教師的重視自己學生們的廣泛參與,從實驗中掌握生物知識,並用學習的生物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讓知識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加強與現實的聯繫,不僅能夠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爲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40: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生物融入式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態度、投入付出等方面的融入。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對學生進行觀念上的更新與學法上的引領,始終是國中生物教學自主性的體現之一。教師對教學的情感態度,有時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課學科的情感態度。學生進入精心學習的狀態,也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領或引導。

[關鍵詞]國中生物;教學;融入式;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需要對學生的融入,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態度、投入付出等方面。一堂課,如果學生沒有先進的學習理念做引導,沒有積極參與的情感來驅動,沒有全身心的精力傾注做保障,這堂課就缺乏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國中生物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要在實踐中向融入式教學邁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在國中生物融入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結合國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具體實例加以闡釋,權當拋磚引玉。

一、思想理念的融入

一直以來,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培養掌握學習的能力。爲此,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融入學習新思想、新理念,對學生進行觀念上的更新與學法上的引領,始終是國中生物教學具有自主性的體現之一。例如,七年級生物課程的第一節內容是“生物的特徵”,第二節是“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爲了在首堂課中給學生融入學習生物最起碼的思想———感知,我把第一節課安排在校外上。畢竟,七年級新生是剛剛從國小畢業來到國中的學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帶領他們在校外菜園進行實物感知和調查體驗中融入學習生物的基本思想或方法,效果極好。一是這種融入方式巧妙,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同學來說,走出校園來到菜園本身就顯得不同一般;加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在菜園中採摘蒲公英、苦苦菜、莧菜等,學生既高興又感覺新奇。尤其是來自鄉村國小的學生,自小在農村長大,而這些菜他們平時就採摘過,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觀察習慣,從而有意識地去觀察植物體的形態結構,爲以後正確認識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在觀念上深入內心。

二、情感態度上的融入

教師對教學的情感態度,有時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態度。爲此,面對自己所教的這門旨在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除了具備各門教學所需要的語言藝術的共有特徵之外,還必須讓生物學科體現出符合自身特點的科學性、嚴謹性、形象性等屬性。像蝗蟲,只用小木棍觸碰它的觸角,讓它很快做出反應躲避,以使學生認識其觸覺的作用;讓學生用手觸摸它的外骨骼,以便感知外骨骼的作用,等等。對於觀察到的各種植物,教師還要組織學生一一記錄,一是培養他們的嚴謹態度,二是爲回去後各組進行交流、討論、分類做好準備。再如,對生物體情感的融入式培養,也需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把教師對生物的愛,傳遞給學生。大自然是每個孩子的樂園,對於剛剛步入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學習生物體,感知大自然的樂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至於讓他們珍惜和愛護小動物、感受生物體的奧妙、產生探索的衝動、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就是培養學生對生物體情感的最好方式。

三、投入付出上的融入

教師教學精心與否,學生感受得到;同樣,學生精心學習與否,教師也感受得到。但是,學生進入精心學習的狀態,還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領或引導。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學習中去的氛圍,就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式的融入。在學習“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於食物”章節時,有位教師爲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狀態,他首先從營造氛圍入手,通過精心的設疑———糖僅能讓我們的味覺感受到甜嗎,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興奮狀態;接着,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一個個饒有趣味的生動化的提問。如,人體脂肪是怎麼形成的?如何計算自己的身體脂肪含量?如何去消耗多餘的脂肪?等等。學生很難從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的轉化與吸收等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學習的興趣,這樣通過對切身問題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就會由課上到課下,通過各種方式探求爲我們身體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健康的知識,從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效化。

參考文獻:

[1]王淑琛.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12).

[2]顧小平.論生物新課程下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J].考試周刊,20xx(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