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目錄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第二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第三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範文第四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第五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2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新課程下的體育

新課程下的體育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中國小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做爲新時期的國小體育教師如何發去揚傳統教學的優勢,儘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如何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着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餘暇時 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鍊,正在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着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羣越來越廣,終身鍛鍊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鍊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展。

2、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爲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3、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於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地發揮。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應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於學習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成爲學生的促進者和服務者。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成績的判定者和絕對的權威者,而且,總是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新課程要求教師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由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轉變成合作型的良師益友,使教學過程轉變爲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過程。例如,在上一年級立定跳遠課時,我改變了以往慣用的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練習→糾正錯誤動作,這一傳統的“格式化”的教學方式,採用了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創設的虛擬的動物王國運動會中,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思考→創造→發現→學習等步驟,在老師的鼓勵和師生共同探討、實踐下掌握了動作技能。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服務者,在與學

生平等的交往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一旁起着鼓勵、促進作用,如此合作教學較以往事半功倍。

4、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繩》一課,過去教師一般採用傳授式教學法和學生反覆練習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後,佈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着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數,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遊戲競賽法 、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5、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結構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來自蘇聯的“四段教學模式”,其表現形式爲: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目標單一,組織形式死板,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能力培養,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如在準備過程中,體育教師一般採用慢跑,跑完之後就是做徒手操,無論遇到什麼課題都是如此。這種固定模式的教學結構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限制了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阻障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對體育活動散失興趣,不利於學生創造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陳舊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疑,要求教師改變原有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教學模式。例如:我在一年級《投擲》一課教學中,改變以往:開始部分(宣佈課的要求)→準備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結束部分(放鬆)的四階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生理活動規律,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模式:引導→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提高活動能力→學習技術→發展身體素質(滿足活動願望)→放鬆與恢復等六個階段。課的開始,我將課堂喻作大森林,帶着學生在動物世界裏自由地玩耍,模仿動物作各種動作、學習飛行(引導→激發興趣)。接着,讓學生在預先設計好的飛機場內練習擲紙飛機,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飛機怎樣才能飛得高飛得遠(增強信心提高活動能力→學習技術)。學生基本掌握飛行方法後,要求學生將飛機摟成紙球,比一比誰擲得遠(發展身體素質,滿足活動願望)。最後,學生在樂曲聲中歡快地結束活動(放鬆與恢復)。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讓學生在反覆、單調的投擲練習中掌握動作的辦法,使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飛行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投擲動作,課堂上學生學得開心,玩得有趣,個個滿懷激情地大膽表現,身心愉悅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二、新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專職體育教師的配備。目前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存在數量不足,業務素質不高的問題,體育教師兼職人員較多,一些學校往往安排部分無法勝任其它學科教學工作的老師任體育教學,從而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課改的順利進行。國家規定必須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時間,每週開設3-4節體育課,由於師資的缺乏,無法按要求安排課程。

2、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師的地位一直以來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第一線的教師不僅要負責學校的“兩操”工作和學生課餘訓練,每週還得任12-16課時的課堂教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相對都是最高的,而相當部分學校在教師發展和業務提高上仍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這樣,不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

3、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利用多種方式組織廣大教師積極學習新課程標

準,把握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並在參與實踐、研究和學習中逐步提高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同,進一步改善教育行爲,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

4、落實學校場地器材的配套。《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給予學校和教師以更大的選擇餘地和自主的空間,大大降低了對特定場地和器材的依賴。但是,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許多地方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體育場地、器材的嚴重缺乏。

5、改變大班化的現象。由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和人口流動等原因,目前,我區大部分中國小大班化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爲按照《課程標準》進行體育改革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總之,我們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運用新的有用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造因素,不斷培養學生的潛在能力,造就“四肢發達,頭腦同樣發達”的新型人才。

第二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創新能力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條件,也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發展水準的標誌,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把增強民族的創新能力提高到關係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特殊的使命。”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環節,從幼兒到成年始終貫穿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在當前教育改革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前提下,在體育教學中提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

體育學科爲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表現機會。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開發和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同時進行。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利用體育教材內容價值

體育學科教材內容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着眼於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等方面促進與提高。居里夫人曾說過極富哲理的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因此,學生全面良好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完成,需要的是身心的俱健、積極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

二、加強左側肢體練習

人的大腦分成左、右兩半腦,許多較高級的知識功能都集中於右半腦,左半腦在創新性思維中佔有更重要的位置。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加強左側肢體部位的練習,如跳躍、擺動、左手運球等,實現對全腦的開發,促進左右腦配合協調發展,有利於人的潛在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三、自行創編動作

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系統掌握下,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如前滾翻可變化爲雙手抱膝、手放胸前、兩腿交叉、分腿、直腿、雙人、魚躍等;也可鼓勵學生在已學的體操、韻律操動作的基礎上,自行編排成套簡單的動作並進行展示與評價,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四、學生自選技評項目

根據教學大綱體育成績考覈辦法,規定學生可自選技評項目。學生可根據個人技術、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選擇項目。教師要因材施教,滿足學生表現慾望,發展特長,培養學生自鍛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的增強。

五、增加體育遊戲活動

體育遊戲由一定情節、規則、形式、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學生可在一定範圍內創編、改編體育遊戲,以此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六、營造激發創新能力教學環境

在體育教學中要構建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建立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開發。教師要根據學生個性特徵,設計出適應他們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跨欄跑教學中,圍繞如何儘快掌握技術動作又要做得正確,教師可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積極思維,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想象並進行課堂實踐,教師進行評判與分析。以此不斷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新技術的慾望。

七、豐富教學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要豐富教學內容,把理論知識與指導學生體育鍛煉、健身、養身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轉變。如在速度項目的學習中,增加對初速度、出手角度等一些物理知識介紹,鼓勵學生把相關知識運用到體育學科中來,並經過反覆練習找出最佳運動方式。這種跨學科的重組,對創造力的培養大有好處。

綜上所述,根據體育學科自身特點、結合體育學科獨有方法和途徑可以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與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國學校體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主辦

《現代學校體育科學》安徽大學出版社

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創新意識

試論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要]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如何立足課堂,實施創造性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每位體育教師在新形勢下重視的重大課題之一。本文從創設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拓展創新思維空間等方面闡述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

性。

[關鍵詞] 創新環境;創新個性;創新思維能力;創新精神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學生是創新教育的承擔者與體現者,是創新教育的主體,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教學觀念落後,不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教學模式單一,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方法過死,“滿堂灌”、“注入式”的現象依然存在;對學生的評價單一死板??這些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爲適應未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思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的良好個性得到全面張揚,使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發展,從而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具有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一、創設創新的學習環境

長期以來,我們的師生關係一直維繫在“師道尊嚴”的局面上,師生關係實際成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體育教學中存在着統得過多、過死,整個課堂氣氛嚴肅有餘、活潑不足的現象,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民主的教學思想,努力營造創新的環境,最大限度地創設生動活潑、民主協商、主動探索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真正爲他們提供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比如允許學生打斷老師講話;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講話觀點提出異議;允許學生相互討論等,這樣,學生就能以健康的心態、生動活潑地參與學習,他們就能全面、自由、富有個性、生動活潑地發展。 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不斷創設讓學生創新學習的環境,如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等。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體育節、單項運動會、球類比賽、野營軍訓、郊遊等活動,能有效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這種輕鬆、自然、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就會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慾,產生創新的情

感和行動。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言堂”的教學不是素質教育,更不會有創新。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體育課堂教學已從過去的“要我練”到“我要練”進行轉變,學生的主體作用日益突出,這時,教師要抓住大好時機,及時引導學生向“我要怎麼練”的更高層次發展,真正把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展示自己的才華,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好奇、質疑是學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識海洋的搖籃。面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突發奇想產生的問題要耐心解釋,正確引導;對提出古怪離奇問題的學生不能採取訓斥、嘲笑或不屑一顧的態度,大搞“聽話教育”,要積極保護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妥善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並以學生的質疑爲突破口,捕捉學生的智慧的火花與靈感,及時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以此推動學生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勇於質疑,善於質疑,樹立“不惟書、不惟上”的探究精神。爲此,教師要善於設計疑問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自行創編成套動作。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複習教學大綱規定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如前滾翻可變化爲雙手抱膝、手放胸前、兩腿交叉、分腿、直腿、雙人、魚躍前滾翻等動作。也可重點介紹一些難度較大動作和體操、武術編排成套動作的簡單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自行組合編排成套動作,並讓編排有特色的學生上臺演示,學生進行分析、交流、評價,教師則充分鼓勵,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

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

學生的個性決定了他們的主體意識,沒有個性創新就失去了基礎。而人的個性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們的體育教學應該爲具有不同秉賦和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勇於創新的機會,培養其創新品質。因此,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聯繫教材,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多動腦筋,分析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練習,從中發展身體,掌握知識、技能,促進身、心、

社得到健康和諧發展。那麼,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呢?

1.尊重學生,發現個性。對有“棱角”的學生,教師要見“怪”不怪,要主動接近他們,瞭解其個性,以求健康發展。每位教師必須善於“不拘一格看學生”,尊重學生,善於

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做新時代的“伯樂”。

2.創造“育場”,培養個性。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表現得很明顯、很強烈的時候,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與特長。反對強求劃一的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和發揮個性、特長相統一的教育原則,使學生的創新個性得到積極有

效的培養。

3.因勢利導,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創造精神。對於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學生,應積極爲他們開闢創造性的學習途徑,如組織課外競賽活動,多

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此外,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多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使學生成長爲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鮮明個性、創造力和開拓精神的新世

紀弄潮兒。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給學生以思維的動機和空間,處處設疑、激疑,以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機能,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讓學生由過去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於體育教學具有規範性和技術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可能一次性達到規定標準,因此,教師應藉助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開啓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技巧中“魚躍滾翻”教學,用“蹬擺如兔躍,臂部比肩高,支撐作退讓,滾動緊束腰”的形象語言描述,同時結合優美的動作進行示範,通過直觀觀察和語言啓發,使學生感悟動作的要領,瞭解動作的程序、結構,明確動作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建立理念與實踐

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原型啓發,誘發思考,促進學生想象。如講“蹲距式”起跑的動作原理時,可用壓縮彈簧作類比,從類比中悟出動作的本質,從類似和類比中探求科學規律,

深入淺出地激發學生創造慾望,逐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起點。目前,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學生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及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爲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氣氛,採用啓發、探索和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並注意創設激發學生創新和實踐熱情的教學情境,愛護和引導學生各種大膽的質疑、假設和嘗試,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採用討論法,不拘泥於教師“滿堂灌”,學生“盲目練”,而是創設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着眼於各種不同結論的選擇討論。例如進行籃球三攻二、二防三簡單戰術配合教學,學生在場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從而形成比賽陣型。而比賽陣型受攻守變化規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疊、斜線站位,3人進攻可採用傳切、突分、掩護等基礎配合。學生通過討論、實踐、理解、再討論、再實踐,逐步總結、提高,在練習中掌握規律,並熟練運用,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動眼、動腦、動手、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敢於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高了他們的認識、分析、解決問題

等能力。

當然,體育教學中的基本環節和學習內容應由教師把握,而一些具體的學習環節則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練習、去創新。例如:準備活動,教師可讓學生輪流帶,教師只規定時間和要求,內容上不管是徒手操還是遊戲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對於不足之處教師予以適當彌補。另外,技術動作在介紹要領時,教師要把握住動作的重點予以提示,而練習的方法和如何運用等細節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領悟,教師可以提出範例,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的範例有所創新,而不拘泥於教師所規定的要求練習方法。對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應多以鼓勵作爲回報,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均能體會到創造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學生

的自信心就會逐漸樹立起來,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究精神就會被激發出來,觀察、分析問題的

能力就會得到培養。

六、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空間

創新必須求變求異,而求變求異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的思維過程,它是創新思維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爲學生創設更多的創新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用與衆不同的方法質疑、解惑。如跑步教學時設問:腿蹬地騰空後,爲什麼要摺疊起來前擺?推鉛球的出手角度爲什麼是40°~42°而不是45°呢?啓發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討論,各抒已見,找出解決問題的根

本措施,開發潛力,發展個性,促進多向思維。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求變、求異的學習方法。如:動作方法的創新。常見的有每次課的準備活動常規都是教師或體育委員帶,且動作基本上是固定的,這時,教師可教會學生依據課的內容和練習專項的準備活動自己編操。並以小組爲單位輪流領操,讓每位同學都有展示自己創造力的機會。如:在舞蹈的練習中,學生在完成掌握規定動作的學習後,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方法,自己選擇音樂曲目。另外,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還要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激發學生大膽探索,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空間,如在體操技巧、支撐跳躍、單槓等練習中,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啓發,使學生在完成課的目標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求新求異的慾望,在自創動作的練習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如讓學生先實踐後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如在教“彎道跑”技術時,教師讓學生體驗動作練習後,再啓發引導學生理解身體向內傾斜是物理中學習的離心力原理,逐步養成善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

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師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注重創設寬鬆、民主、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營造愉悅、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不斷鼓勵學生去發現、去認識、去創造,使學生得到足夠表現自己才華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養成認真思考,求異求新的習慣,不斷培養學

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旭 中國教育報[j]. 《試論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014.8.29

[2] 龍之榮 體育函授通訊[d]. 《試述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2014.9 56-57

第三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範文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範文--健美操的健心價值與課堂教學初探

1 前言

健美操是以人體爲對象,以健美爲目標,以身體練習爲內容,以藝術創造爲手段,融體操、舞蹈、音樂爲一體的一項新興體育項目。運動者在明快的節奏中進行全身各關節、各部位的節律運動,沉入節奏的美境,融化在物我兩忘的藝術審美境介、陶醉於音樂的旋律之中,在歡樂中健身、美體、減肥。健美操正以它強大的生命力風靡世界,人們對健美操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

也越來越深入。

健美操在學校裏受到女生歡迎的原因是它對客觀條件要求不高,只求一塊平整的場地,即使無器械也能徒手舞練,堪稱自我鍛鍊的最方便項目。因此,不少高校將其列爲體育教學的內容,並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開展了卓育成效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爲增進健康,塑造美的形體,陶冶美的情操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2 健美操的健心價值

2.1 可增強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

健美操的音樂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人體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刺激後,一個對音樂節奏感受力較差的人也會自然地調節功能,適應節奏,提高感受力。健美操教學實踐也證明初接觸健美操訓練的女生中,大多節奏韻律感差,只有少數能合樂有節奏地運動,通過十幾堂課的練習後,學生都能隨樂有節奏的運動了,並能熟練自如地跳一二套完整的健美操。

2.2 有益於豐富入的想象力創造力

想象,是在表象重新組合的基礎上,反映未直接感受過的事物新形象的過程。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練習者可以在音樂的伴奏下隨意運動,此時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造力,根據音樂特點,情緒隨意發揮,盡情歡跳。一套健美操動作編排要求很高,它要求成套動作素材多樣化,不得多次重複某個動作,音樂選配也與動作性質、節奏及人的性格情緒統一。經常進行整套健美操的訓練有益於提高人們的想象創造力。在健美操班學習學生的思維活動十分活躍,她們中的一部分人已是院健美操隊的隊員,併成了各系的文藝骨幹,能夠獨創舞蹈、健美操等。

2.3 提高人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它也是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人們出於學習、獵奇的目的和個人興趣對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健美操節奏明快,動作剛勁有力,有較強的刺激;可減肥美體,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可以創造歡樂的氣氛,故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使人在短時間內即可將注意力集中在健美操運動上來。人們不可能終身只對一項工作、一種事物產生注意,常有注意的轉換。雖然注意的轉 移頻率主要依賴於神經過程的靈活性,也就是依賴於興奮和抑制交替的過程,但後天的訓練培養是可以改善。健美操的動作靈活多變,小關節動作多,不對稱的動作多,節奏多,變化多,多變化的練習可以培養人的注意轉換。經過健美操訓練的學生,上課時注意容易從課外事物轉移到課堂,注意力也較集中、穩定,所以健美操隊的學生文化成績明顯好於其他運動隊。

2.4 鍛鍊入頑強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行動,克服種種困難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人們在跳健美操時有明確的目標——強身美體。對於從未接觸過舞蹈、體操人來說,初學健美操會遇到許多困難,如動作不切、調,柔韌素質差,動作無法到位,體力跟不上等,可健美操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練習者克服

困難,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意志力逐漸增強。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在教育和學習中形成的。一套健美操一般都在五六分鐘以上,要收到強身健身的效果,須有一定運動負荷,那麼就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頑強的意志去完成。觀察和研究俊美操運動員就會發現大多都具有較強韌性,他們身上有股倔勁,再高難的動作總是一笑置之,顯得輕鬆自如,這就是意志的表現,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2.5 能練就翩翩風度,陶冶美的情操

健美操對人體姿態有一定要求,對動作類型、技巧除了要有健身價值外,還強調美感。在健美操對形體美、動作美的嚴格訓練中,參加者對形體美有了正確認識,改變了以瘦爲美的觀點,追求強壯的體型。在健美操教學訓練時,一般要求身體保持收腹、擡頭挺胸的姿態,經過嚴格訓練,許多人改掉了含胸駝背的不良習慣,形成了良好的正確姿態。

2.6 增強人的自信心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在健身房裏,人們伴着迪斯科樂曲,踩啊、動啊,將情緒衝動同節奏結合在一起,面這種節奏又具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量。特別是在集體環境裏,人們會把鬱積多時的低沉煩悶情緒統統滌除幹諍,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百分之九十五的健美操學員都對此給予肯定,不少學員深有感觸地說:“過去不敢在人前說話,懼怕表演,現在可以在人羣中自然表現”。

3 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質量

現在普通高校上健美操課一般是老師向學生教授分解動作,然後將分解動作串連起來。這種方法對有基礎和協調性較好的學生來說,學會一套動作不是難事,而對於基礎和協調性差的學生來說,就相當困難了。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學效果,反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爲:

3.1 基本知識、

基本功教學不容忽視

基本功是練好一套健美操的必要準備。大體可分爲三個方面。一是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二是對音樂的熟悉和理解;三是健美操意識的培養。

3.1.1 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

基本姿勢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它對形成學生的正確姿態和健美體格的培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動作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態要求,既爲學習動作創造有利條件,又影響動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視。對它的教學應放在基本動作教學之前,對主體部分和結束部分的姿勢要求,應結合基本動作的教學提出。基本動作是學習健美操套路的基礎,是各部位動作的典型代表,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所以,應當放在套路之前進行教學。

3.1.2 熟悉理解音樂

音樂是健美操的有聲助手,它不僅能提高演練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現健與美的主題。因此,舞與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據舞的主題思想選擇曲,而不能依曲選擇舞。曲是爲舞服務的,它不僅對舞產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達舞者的思想情感。對音樂熟悉一是瞭解它的節奏及其變化,二是瞭解韻律的形成特點,三是能吟誦。熟悉的過程應放在套路教學前課外完成。配樂練習時教師應給予指點,特別對舞與曲完美的結合,典型之處應給予提示。對音樂的理解應着重在主題思想上,以及表現的形象內容和情感的發展變化方面。對此,教師應當多多進行指導,在套路教學前完成,並在套路教學 中逐步強化。

3.1.3 健美意識是健美操的靈魂

健美意識是對健美操(包括音樂)認知的綜合效應,必須在教學與練習中逐步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及時提醒指點,幫助學生從機械的、神形分離的動作中超脫出來。對鍵與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識,感悟性越強,情感表達就越深刻;有的學生學習前後判若兩人,原因就是意識增強,意識強弱決定了鍛鍊價值和表現力的大小。

3.2 健美操套路的選擇

普修體育課的俊美操教學,不能憑興趣隨意選擇套路作教材。選擇要受到如下因素制約

3.2.1 目的性

向普修學生教授俊美操的目的在於健身。多瞭解和掌握一些簡便易行的鍛鍊頂目,以備終身體育需要。因此,普修學生只能選擇或自編健身健美系列的套路,運動員、健美操專項課和校代表隊的套路都不適宜。道理很簡單,起點不一,要求各異。

3.2.2 基礎性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基礎條件;二是教學設備條件。學生的基礎條件又包括身體狀況,是否學過健美操及現有水平。教學設備不外是場地、器材兩個方面。根據兩個基礎條件,參照教學所要達到的直接或間接的目的,便可從系列中選擇。如既沒學過,又無器材,只爲健身,普修大學生可選擇徒手的青年健美操。女同學若胖子太多,則可選擇形體健美操或姿態健美操。從目前情況看,學過健美操的人水平參差不齊,沒學過的佔相當比例。因此應以基礎套路爲重點,不可好高務遠。套路太長、動作變化太複雜、不易記憶的也要慎重考慮。

3.2.3 時間性

健美操教學只是普修課的一個內容,不是唯一內容。所以,不能用過多的課時,一般以下超過學期課時的1/3爲宜,以免影響其他項目的教學。

3.2.4 示範性

示範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範意義的操爲基礎,通過自學、自練,在初步掌握編排原則與方法的前提下,按個人意願、身體狀態自編自練擴而大之。如果能自己譜曲、配樂就更好,可使寓樂於健得到新的昇華。具有較高素質大學生,能夠自編自練,無疑對養成終生鍛鍊的愛好和習慣是一種激勵和推動。當然,教師對基礎套路也應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評價,指出它基礎性特點和不足,明示進一步提高要求與方向。普修體育課之所以不能簡單地只教一套操,在於大部分同學健美操的學習僅只一次機會,只有少數同學能進人健美操專項選修班繼續學習。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才行。

作者:佚名論文來源:不詳點擊數: 158更新時間:2014-6-4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範文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範文--健美操的健心價值與課堂教學初探

1 前言

健美操是以人體爲對象,以健美爲目標,以身體練習爲內容,以藝術創造爲手段,融體操、舞蹈、音樂爲一體的一項新興體育項目。運動者在明快的節奏中進行全身各關節、各部位的節律運動,沉入節奏的美境,融化在物我兩忘的藝術審美境介、陶醉於音樂的旋律之中,在歡樂中健身、美體、減肥。健美操正以它強大的生命力風靡世界,人們對健美操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

也越來越深入。

健美操在學校裏受到女生歡迎的原因是它對客觀條件要求不高,只求一塊平整的場地,即使無器械也能徒手舞練,堪稱自我鍛鍊的最方便項目。因此,不少高校將其列爲體育教學的內容,並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開展了卓育成效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爲增進健康,塑造美的形體,陶冶美的情操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2 健美操的健心價值

2.1 可增強對音樂節奏的感受力

健美操的音樂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人體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刺激後,一個對音樂節奏感受力較差的人也會自然地調節功能,適應節奏,提高感受力。健美操教學實踐也證明初接觸健美操訓練的女生中,大多節奏韻律感差,只有少數能合樂有節奏地運動,通過十幾堂課的練習後,學生都能隨樂有節奏的運動了,並能熟練自如地跳一二套完整的健美操。

2.2 有益於豐富入的想象力創造力

想象,是在表象重新組合的基礎上,反映未直接感受過的事物新形象的過程。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練習者可以在音樂的伴奏下隨意運動,此時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造力,根據音樂特點,情緒隨意發揮,盡情歡跳。一套健美操動作編排要求很高,它要求成套動作素材多樣化,不得多次重複某個動作,音樂選配也與動作性質、節奏及人的性格情緒統一。經常進行整套健美操的訓練有益於提高人們的想象創造力。在健美操班學習學生的思維活動十分活躍,她們中的一部分人已是院健美操隊的隊員,併成了各系的文藝骨幹,能夠獨創舞蹈、健美操等。

2.3 提高人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它也是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人們出於學習、獵奇的目的和個人興趣對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健美操節奏明快,動作剛勁有力,有較強的刺激;可減肥美體,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可以創造歡樂的氣氛,故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使人在短時間內即可將注意力集中在健美操運動上來。人們不可能終身只對一項工作、一種事物產生注意,常有注意的轉換。雖然注意的轉 移頻率主要依賴於神經過程的靈活性,也就是依賴於興奮和抑制交替的過程,但後天的訓練培養是可以改善。健美操的動作靈活多變,小關節動作多,不對稱的動作多,節奏多,變化多,多變化的練習可以培養人的注意轉換。經過健美操訓練的學生,上課時注意容易從課外事物轉移到課堂,注意力也較集中、穩定,所以健美操隊的學生文化成績明顯好於其他運動隊。

2.4 鍛鍊入頑強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行動,克服種種困難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人們在跳健

美操時有明確的目標——強身美體。對於從未接觸過舞蹈、體操人來說,初學健美操會遇到許多困難,如動作不切、調,柔韌素質差,動作無法到位,體力跟不上等,可健美操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練習者克服困難,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意志力逐漸增強。良好的意志品質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在教育和學習中形成的。一套健美操一般都在五六分鐘以上,要收到強身健身的效果,須有一定運動負荷,那麼就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頑強的意志去完成。觀察和研究俊美操運動員就會發現大多都具有較強韌性,他們身上有股倔勁,再高難的動作總是一笑置之,顯得輕鬆自如,這就是意志的表現,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2.5 能練就翩翩風度,陶冶美的情操

健美操對人體姿態有一定要求,對動作類型、技巧除了要有健身價值外,還強調美感。在健美操對形體美、動作美的嚴格訓練中,參加者對形體美有了正確認識,改變了以瘦爲美的觀點,追求強壯的體型。在健美操教學訓練時,一般要求身體保持收腹、擡頭挺胸的姿態,經過嚴格訓練,許多人改掉了含胸駝背的不良習慣,形成了良好的正確姿態。

2.6 增強人的自信心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在健身房裏,人們伴着迪斯科樂曲,踩啊、動啊,將情緒衝動同節奏結合在一起,面這種節奏又具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量。特別是在集體環境裏,人們會把鬱積多時的低沉煩悶情緒統統滌除幹諍,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百分之九十五的健美操學員都對此給予肯定,不少學員深有感觸地說:“過去不敢在人前說話,懼怕表演,現在可以在人羣中自然表現”。

3 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質量

現在普通高校上健美操課一般是老師向學生教授分解動作,然後將分解動作串連起來。這種方法對有基礎和協調性較好的學生來說,學會一套動作不是難事,而對於基礎和協調性差的學生來說,就相當困難了。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學效果,反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爲:

3.1 基本知識、

基本功教學不容忽視

基本功是練好一套健美操的必要準備。大體可分爲三個方面。一是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二是對音樂的熟悉和理解;三是健美操意識的培養。

3.1.1 基本姿勢和基本動作

基本姿勢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它對形成學生的正確姿態和健美體格的培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動作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態要求,既爲學習動作創造有利條件,又影響動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視。對它的教學應放在基本動作教學之前,對主體部分和結束部分的姿勢要求,應結合基本動作的教學提出。基本動作是學習健美操套路的基礎,是各部位動作的典型代表,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所以,應當放在套路之前進行教學。

3.1.2 熟悉理解音樂

音樂是健美操的有聲助手,它不僅能提高演練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現健與美的主題。因此,舞與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據舞的主題思想選擇曲,而不能依曲選擇舞。曲是爲舞服務的,它不僅對舞產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達舞者的思想情感。對音樂熟悉一是瞭解它的節奏及其變化,二是瞭解韻律的形成特點,三是能吟誦。熟悉的過程應放在套路教學前課外完成。配樂練習時教師應給予指點,特別對舞與曲完美的結合,典型之處應給予提示。對音樂的理解應着重在主題思想上,以及表現的形象內容和情感的發展變化方面。對此,教師應當多多進行指導,在套路教學前完成,並在套路教學 中逐步強化。

3.1.3 健美意識是健美操的靈魂

健美意識是對健美操(包括音樂)認知的綜合效應,必須在教學與練習中逐步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及時提醒指點,幫助學生從機械的、神形分離的動作中超脫出來。對鍵與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識,感悟性越強,情感表達就越深刻;有的學生學習前後判若兩人,原因就是意識增強,意識強弱決定了鍛鍊價值和表現力的大小。

3.2 健美操套路的選擇

普修體育課的俊美操教學,不能憑興趣隨意選擇套路作教材。選擇要受到如下因素制約

3.2.1 目的性

向普修學生教授俊美操的目的在於健身。多瞭解和掌握一些簡便易行的鍛鍊頂目,以備終身體育需要。因此,普修學生只能選擇或自編健身健美系列的套路,運動員、健美操專項課和校代表隊的套路都不適宜。道理很簡單,起點不一,要求各異。

3.2.2 基礎性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基礎條件;二是教學設備條件。學生的基礎條件又包括身體狀況,是否學過健美操及現有水平。教學設備不外是場地、器材兩個方面。根據兩個基礎條件,參照教學所要達到的直接或間接的目的,便可從系列中選擇。如既沒學過,又無器材,只爲健身,普修大學生可選擇徒手的青年健美操。女同學若胖子太多,則可選擇形體健美操或姿態健美操。從目前情況看,學過健美操的人水平參差不齊,沒學過的佔相當比例。因此應以基礎套路爲重點,不可好高務遠。套路太長、動作變化太複雜、不易記憶的也要慎重考慮。

3.2.3 時間性

健美操教學只是普修課的一個內容,不是唯一內容。所以,不能用過多的課時,一般以下超過學期課時的1/3爲宜,以免影響其他項目的教學。

3.2.4 示範性

示範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範意義的操爲基礎,通過自學、自練,在初步掌握編排原則與方法的前提下,按個人意願、身體狀態自編自練擴而大之。如果能自己譜曲、配樂就更好,可使寓樂於健得到新的昇華。具有較高素質大學生,能夠自編自練,無疑對養成終生鍛鍊的愛好和習慣是一種激勵和推動。當然,教師對基礎套路也應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評價,指出它基礎性特點和不足,明示進一步提高要求與方向。普修體育課之所以不能簡單地只教一套操,在於大部分同學健美操的學習僅只一次機會,只有少數同學能進人健美操專項選修班繼續學習。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才行。

第四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淺談中學體育課中的趣味性

上傳: 劉洪更新時間:2014-5-23 14:47:08

淺談中學體育課中的趣味性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動的基本動力,要使學生產生體育的需要,就必須使學生有學習和從事體育的興趣,因此,加強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興趣,也是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當前中學體育的現狀來講,增強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興趣,應從這幾方面着手:

一﹑認真的組織教學,關注學生的興趣

通過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體育興趣是認識和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或某一個項目)產生了興趣,表現出了一種求知慾望,這對體育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體育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應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體育興趣與課的類型無關,我們知道,體育課一般分爲引導課,新授課,複習課和考覈課四種類型。新授課是學習的新教材,授課方式是以“練”爲主,任何一項教材學生要掌握它都必須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以其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課的類型只是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方式,並不能體現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某一教材發生了興趣,不管哪種類型課都是願意學習的,都是有興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學習內容,都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認認真真的學,並且認認真真的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僅體育課要時時刻刻,千方百計的增加學生上課的興趣,並且作爲學校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運動會,更要激發學生們對它的興趣,鍛鍊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艱難的道德品質。

二﹑激發體育需要,喚醒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興趣最重要,但於課的類型無關,那麼興趣是怎樣產生的?我認爲體育興趣的產生來源於需要,包括直接和間接的需要。所謂直接的體育需要是指學生被某項體育活動本身所吸引而想學習或參與的體育活動的過程。學生如果有了這種需要,就會對某項活動產生濃厚興趣,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而間接的體育需要是指通過讓學生充分認識練習的意義,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的效果感到需要。這種間接的需要並不完全是說服教育下產生的,它的產生離不開學生平時的努力,學生有了這種需要,同樣會產生體育興趣。比如中長跑課,又單調又累,大多數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可是中長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學生提高自己的健康(轉載請註明來源:)水平,以利於精力充沛的從事學習,情願克服困難,進行中長跑鍛鍊,這樣的體育需要就是一種見解的需要,因此說需要是學生產生體育興趣的基礎。

三﹑改革體育課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興趣

體育課程的改革,必須圍繞終身體育這一中心目標進行,脫離了這一目標的改革只能治標而爲能治本。體育教學的過程,既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體能和技能的發展過程,對體育教育多方面功能的認識,必須指導着我們體育課的改革。

在終生體育教育理論的認識學習的基礎上,我們認爲不妨將這一終身目標按照各個教學時期的特點化分爲一個有序的,遞進的目標體系,在制定各個時期的工作目標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等相關的因素,在不斷增進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同時着重考慮在現有的文化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強體育文化教育和體育意識的培養,使體育課程在學生提高興趣中進行鍛鍊成長。

第五篇:國中體育教學論文2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

楓香九校 滕建江 傳統教學模式多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整個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標和追求新目標的動力機制,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強度大,密度高的練習下,缺乏自主學習時空沒有質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時俱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平時要多鑽研教材,閱讀課外書籍,廣收衆所之長,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要充分運用電腦資源製作各種課件,熟練的進行多媒體操作。利用各種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體育運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一門身體語言的藝術,更是多元化教育的直接傳播者。運動員爲了完成一個技術動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反覆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方面的挫折,如果選擇放棄就意味着失敗,只有堅持才能在逆境中尋找前進的方向,嚐到成功的喜悅。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同樣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一些困難,如果方法得當,中學生在參加鍛鍊的同時就會意志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

中學體育課堂是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的最佳場所,中學體育課堂內容豐富,上課形式多樣,受到廣大中學生喜愛,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會起到較好的效果。中學體育教師是逆境教育的實施者,同樣也是逆境環境的創設者,中學體育教師要善於運用體育課堂的特點對中學生實施逆境教育。比如:體育教師幫助受挫折的學生找出原因,如技術動作不正確,練習方法存在問題,缺乏刻苦精神或存在學習的心理障礙等,對這些加以分析,重新制定鍛鍊計劃,挖掘他們的潛力,鼓勵他們勇於向上,敢於拼搏,戰勝挫折,

這樣就能逐步培養中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是體育競賽最爲突出的特點,而好勝心理正是中學生鮮明的特點。體育遊戲、競賽、運動競賽、各種測試與評分等都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了大量的鍛鍊機會和良好的條件,動員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競爭與自我能力展現的活動中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其競爭能力。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總是給學生出“難題”,設“障礙”,樹立“對手”,製造出適可而止的機警環境,及時通過學生的表現、表演、評比、測試等形式,誘導他們向難題、障礙、對手挑戰。讓學生受到心理衝擊之累,實實在在地感受挫折體驗。比如:在投籃過程中,增加投籃的距離,縮短投籃的準備時間,使學生在不適應的過程中受到挫折,這一過程時間長短不一,學生會出現信心不足,動作變形,甚至厭倦鍛鍊等因素,這時教師應發揮出主導作用。當學生練習方法不當時,教師應教給技巧,監督其繼續前進;如果學生產生厭倦,教師要鼓勵他們要鍥而不捨,直至最終取得成功。在磨練中,使學生學會面對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和挫折,理解和運用體育的辨證法則去迎接新的挑戰。可以說,體育教學內容,不乏逆境教育的素材,體育教育內容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又使這些素材十分生動和直觀。根據學生對他們所能承受的“度”,只要運用時機得當,就可能取得比其他任何教育方法難以取代的作用和良好效果。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提高。根據體育項目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選項練習,能培養中學生廣泛的社會意識、塑造性格、改變氣質、提高能力。同時也能改變他們個性的形成,在參與和逃避,個人和集體,循規和投機的種種矛盾中,培養他們坦蕩開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質。在激烈對抗、面對對手與困難,在成才與榮譽面前,在挫折與失敗時,教

會他們學會冷靜,容忍和理智以及適應環境的協調能力。由於體育課程有靈活的結構方式,爲學生提供了開放教學空間,教學時間,教師就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注入與訓練,使學生在學習環境發生改變和出現逆境時,能控制自己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培養堅韌的毅力等個性心理素質。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性格是人對客觀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慣常行爲方式的心裏特徵。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參加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參加者通過進行不同的項目的活動,來發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點。比如參加足球運動,它是集體項目,要求參加者具有機智靈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靜、協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風和心理品質,常參加這種運動可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對那些內向、孤僻、軟弱、優柔寡斷的學生可克服其性格弱點,逐步形成開朗、勇敢、頑強的性格,學體育教學中實施逆境教育有利於學生情感的培養。體育活動中,人們抱有各種各樣的體驗,也就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例如:在運動競賽時,由於激烈的對抗會產生緊張感,由於勝利會產生滿足、愉快的情感。對中學生來說,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會誘發他們的情趣和愛好;遠動環境的複雜多變,又激發他們的應變能力,這都能使他們在心理上獲得滿意、愉快、歡樂、興奮等情感體驗。當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敗,只有不怕困難,敢於拚搏,纔會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全部樂趣。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有助於中學生情感的社會化、深刻化,切實培養他們勇敢、頑強、樂觀的情感。總之,從學校體育對中學生個性培養的特殊性,以及對中學生個性培養的作用來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纔能有助於中學生健康的成長。

評價體系決定着教師的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對教師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課改要求的體育課,圍繞學生的終身體育設計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要更加重視過程評價和多項內容的評價。如在

教學中對學生建立了一套個人的體育檔案,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體能進行摸底,通過學期結束時的評價結果和入學時的初始成績進行對比,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考試應更趨向於考覈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運動技能的掌握、是否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等方面。體育考試應採取過程分加測試分,這樣才能體現體育課改的精神。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鍛鍊習慣和技能掌握由各個學校負責考覈;學生考試是再從規定的項目中選擇自己擅長的項目進行考試,這樣學生自主選擇考試項目也可增強他們平時參加鍛鍊的興趣,使體育教學呈現豐富多彩的局面。綜上所述,中學體育教學要與學生終身體育有機結合,確保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掌握體育技能,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_7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李軍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趙輝華)

國中體育教學論文 對國中體育教學中耐久跑的認識

國中體育教學模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