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特殊教育課程論文精品多篇

特殊教育課程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特殊教育論文 篇一

一 特殊教育專業歷史發展回顧及現狀分析

(一)辦學規模擴大

1986年,北京師範大學在全國首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隨後,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陸續開設該專業,一直到2007年底,蔣云爾與李澤慧的統計表明,目前全國涉及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學校共18所,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合計約8000多人,遠遠滿足不了開展特殊教育的需求,必須加大力度,擴大辦學規模,培養更多合格的特殊教育師資。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特殊教育發展的政策,比如,2008年國家《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和鼓勵高等師範學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和高等師範院校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積極探索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很多高等院校響應國家政策和社會要求開設特殊教育專業,根據已有的資料進行統計,基本上每省都有1到2所高等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

(二)辦學層次提高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師資培養主要以中等師範學校爲主,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本科高校所培養的特教師資主要是面向中等師範學校的。隨後,1997年上海市教委頒發《關於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力爭到2002年80%以上的教師達到大學專科畢業程度,10%的教師達到大學本科畢業程度,培養若干名特殊教育專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調整師範學校的層次和佈局,2010年前後,具備條件的地區力爭使國小和國中階段教育的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爲此,我國師範教育正從中師、師專、大學三個層次逐漸減爲兩個層次。比如南京特殊教育中等師範學校,在2002年升格爲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同年開始招收高中畢業生,現在該校擬更名爲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並且與江蘇師範大學合作培養特殊教育研究生,爲提高辦學層次而努力。

二 特殊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特殊教育的發展,不僅對特殊教育師資提出了數量上的要求,而且在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我國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但是不可否認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高校在沒有充分了解特教需求的前提下,開設的課程大多偏向於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這就導致了特教學校的需求與特教專業培養不相符合,高等院校的特教專業培養目標過於寬大,課程設置的指向性不明確,教育實習問題突出,大量高等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但是每年的生源是個問題。

(一)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

自1986年北京師範大學開設特教專業以來,特教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定位於培養中等師範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培養目標決定課程,所以當時的課程設置偏重於綜合性、理論性。隨着中等師範學校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特教畢業生直接進入特殊學校或者康復機構,由於只注重特殊教育理論知識而沒有學科知識,這樣的畢業生雖然具有較強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從宏觀上把握特殊教育,但是由於沒有對某一門學科課程進行系統地學習,很難勝任特校或者康復機構的工作。從特殊教育學校以及相關的機構所反饋的信息來看,普通師範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存在以下問題,理論知識不夠靈活,缺乏合理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較差,進入最佳的教師角色需要較長的時間;基本功欠佳,動手能力、組織能力較差。這些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普通師範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不能很好地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特殊教育專業一般設置在教育學院(系),其課程設置一般是教育學的課程再加上部分特殊教育課程,課程設置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醫學、康復學等知識,專業化方向不明確,而且沒有對學科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地學習。它們的培養目標是試圖去承擔培養所有特殊教育師資的任務,卻發現貪多貪全的結果是人們對其完成每一項任務的情況都提出了質疑。這樣的結局就導致越來越多的特教學校更願意挑選數學或者中文等專業的師範生,特殊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處於一個尷尬的局面。

(二)教育實習問題突出

教育實習是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與一定的特殊教育機構及與特殊教育相關的機構,進行特殊教育實踐,把書本上所學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是教育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是最多的,因此培養特殊教育專業學生髮現並及時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顯得尤爲重要。但是,我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實踐過短,並且採用集中實習的模式,“實習實踐過短可能會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在實踐中不會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

(三)生源問題讓人擔心

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但是本專業招生困難,學生對特殊教育專業的認同感太差,人才流失嚴重。首先,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報考大學專業時,在沒有充分了解特殊教育專業的前提下,就報考了本專業,或者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調劑的形式被動地選擇了特殊教育專業。大學期間,他們雖然學到了很紮實的專業知識,但是由於缺乏興趣,本身就沒有樹立長期從事特教工作的志向。畢業後大多從事其他工作或者跨專業考研。縱觀我國其他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招生的情況來看,每年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填報的學生很少,多數都是調劑過來的。其次,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對大學生專業認同感的關注逐漸增多,指出大學生的專業認同與主動學習呈正相關,對學業成績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直接影響並通過主動學習間接影響學業成績,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認同感相對較低。如何在大學初期,建立學生對於特殊教育專業的正確認識,引發學生對特殊教育專業的興趣,成爲大多數院校要思考的問題。

三 對特殊教育專業改革的思考

(一)關於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的建議

由於特殊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所引發的特殊教育課程的改革,對特教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國外特殊師範教育的成功經驗以及我國的特教現狀,特殊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培養三種類型的人才:一是專業型人才,二是複合型人才,三是科研型人才。無論是專業型人才還是複合型人才、科研型人才,都應該在大一大二期間對特殊教育理論性知識進行系統地學習,然後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進行最佳課程組合,從而實現高等特殊教育課程的個別化。專業型人才應該以發展障礙兒童師資培養爲目標,現行課程應該擴展專業課程類型,根據學生興趣和意向開設某一類殘障類型的課程。某些院校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鄭州師範學院的特殊教育專業分爲學前教育、手語翻譯等方向,專業方向細化能夠增強學生的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的需求,但是絕大部分院校依然是按照大類培養。複合型人才培養方向不僅侷限於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機構,還能到普通學校裏擔任巡迴指導教師,課程設置應關注“多學科的綜合培養模式,培養有特殊教育專業知識、能力和其他專業能緊密結合的複合型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可以選擇特殊教育專業加普通師範專業的培養路線,與其他專業聯合辦特殊教育,使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的同時又具備學科知識。比如濟南大學雖然2012年纔開設特殊教育專業,但是其鼓勵所有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選修分科課程,如語文教學、數學教學等。科研型人才應該注重特殊教育的各種基本理論知識,寬口徑培養,可以採用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三年的本碩連讀模式。本科階段以綜合化的特殊教育通識人才培養模式爲主,課程設置上應以大量的理論知識爲基礎,如開設特殊教育學、特殊教育史、人體解剖生理學等課程,使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對特殊教育的歷史、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有明確瞭解。在研究生階段再選擇方向,從而爲我國的高等特殊教育培養高層次人才。

(二)形成實踐教育理念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家樸永馨指出,過去師範院校的課程體系偏重系統培養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學生了解、識記並掌握書本上的知識,但忽略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樣的課程使得學生缺乏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這與國外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大有不同。特殊教育專業是一個專業性、操作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理應探索出一條新的實踐教育之路。實踐教育並非簡單指大學人才培養過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實踐教育的思想,通過課程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實踐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首先,我們要建立從大一到大四一貫的實習制度,要定期到特殊教育學校去實習,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於實踐,只有學以致用才能凸顯出理論知識的價值。在實習期間要讓學生多接觸特殊兒童,讓他們檢驗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四川理工學院針對本校特教專業學生的分段教育實習模式值得高校去借鑑。我們還要增加實習的類別,不能僅侷限於特殊學校,要積極與康復機構和普通學校特教班等合作,讓學生了解特殊兒童的現狀和需求,對特殊教育事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實驗室對於特殊教育專業的發展來說很重要,有條件的學校要計劃建設聽力康復實驗室、特殊兒童診斷與評估室、特殊兒童心理室、蒙臺梭利實驗室等。最後,可以聘請特殊教育學校一線教師給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授課,並且傳授教學經驗。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林德曼十分強調成人經驗的作用,倡導以經驗爲基礎進行成人教育。她提出“最有價值的資源是學習者的經驗,經驗是成人學習者最有效的課程”。

(三)培養特殊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生源問題將影響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首先,郭海英與石彩英在調查中發現,學生願意到特殊教育學校去工作,並出現隨年級增長而增多的現象,說明在學校受的教育對他們的思想起了作用。所以應該針對該專業學生培養他們對本專業的歸屬感。加強特教專業思想教育和特教教師職業指導,職業指導教育應貫穿學生進校直至畢業的全過程。但不同年齡的側重點和方法有所不同,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構建“全程專業思想教育體系”。其次,可以在高校開展關於特殊教育的學術講座以及相關的公益活動,也可以在校選課開設與特殊教育相關的課程,讓學生了解特殊教育事業,消除對特殊教育的誤區。

總之,最近幾年,國家的特教事業處於建國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很多地方學校都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我國的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正在由專科層次向本科層次爲主轉變,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建設直接關係到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質量與我國特教事業的快速發展,隨着“醫教結合”“康教結合”“人本特教”等理念的提出,以及特殊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面對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高等院校應該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培養模式,從用人市場和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考慮,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蔣云爾,李澤慧。關心特殊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學習

黨的“十七大”報告之感想[J].中國特殊教育,2008

(4):3-6.

[2]王輝,方常春。高等師範學校特殊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

現狀與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4(6):73-79.

[3]於素紅。我國本科層次特殊教育專業建設的問題與建

議[J].中國特殊教育,2012(1):9-13.

[4]王豔梅。特殊教育專業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長春大學學報,2011(6):86-89.

[5]王雁,李歡,莫春梅,張瑤。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

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啓示[J].教師教育研究,2013

(1):28-34.

[6]劉楊。我國大陸地區特殊教育教師素質研究述評[J].中

國特殊教育,2008(4):57-64.

[7]張弘,曹大友。大學生專業認同對學業成績的影響:主

動學習的中介作用[J].網絡財富,2010(4):3-4.

[8]方俊明。從特殊教育學科地圖看我國特殊教育專業的

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Z].2013年中國

高等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研究分會學術年會:304-321.

[9]丁勇,陳嶽。特殊教育教師培養目標、課程與培養模式

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1):89-92.

[10]陳超,趙可。國外大學實踐教育的理念和實踐[J].外國

教育研究,2005(11):33-38.

[11]陳利利。林德曼的成人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河北

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6):59-63.

特殊教育課程論文 篇二

關於特殊教育教學論文

一、特殊教育學校美術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特殊教育學校,是針對身體存在殘疾或一定機能問題的學生羣體所開展的教學,這樣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更加專業的引導,才能夠真正學到知識,後續更好的成長。所以我國對於特殊學校的建立以特殊學生的教育也更加重視。但特殊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在於,因學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所以教學也必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程度的侷限。美術教育的實施便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例如對於聽障生來說,這便幾乎等於必定會受到限制的科目,但每個人都有對知識的渴求,而特殊教育領域的職責,則是讓每個特殊的學生能夠學到任何想學的知識。所以最大程度擺脫美術教學的限制,努力讓每個喜愛美術科目的學生,都能夠最終完成夢想。但雖然這樣的設想能夠體現出對學生成長的關注以及真切的關心,實施起來卻必定會遇到許多難點,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努力改進、才能讓美術教學的落實率真正得到提升,讓更多學生能夠學到美術知識,讓更多學生能夠體會到美術的精髓,培養出更多特殊的美術人才,纔是我國特殊教學領域的真正成就。所以當前擺在我國特殊教學領域面前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最大程度擺脫教育侷限,讓受到限制的科目,包括美術科目得到更好的落實方法與渠道,讓學生的求知慾望激進一步得到滿足。

二、特殊教育學校美術教育改革策略

(一)對於障礙學生的分類,讓美術教學規劃更加明確

對於特殊教育學校來說,教學規劃是要根據學生的類別去進行規劃的,畢竟學生存在的問題各不相同,有些學生的生理問題並不影響美術知識的學習,但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則會有不同的問題。所以針對美術教學進行規劃時,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才能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實施不同類型的美術教育,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例如針對身體基礎的不同,可以將聽障生進行有效的分組。並針對性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會讓教學方向更加明確,讓每種學生都能找到自身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美術的方法。例如,因爲手語的限制,教師可能難以讓學生理解美術相關的專業詞彙,比如顏料的顏色等等,對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利用圖片或者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所表達的含義。這樣能夠讓學生逐漸擺脫限制,更加順利的走向接下來的美術學習道路。

(二)不斷追求教學改革,最大程度克服教學侷限

特殊教育課程論文 篇三

特殊教育學校國小語文教學探微論文

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需要把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結合起來。文章分析了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總結出特殊學校語文能力獲取的順序和通過學習最終能夠收到的效果。採取有效措施,調動特殊教育學校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

國小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同於其他學生,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創造條件,有計劃的引導學生學習,課堂上尤其應側重對特殊教育學生的尊重,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問題提出

對於接受特殊教育學生的培養,應該符合特殊教育目標。應該根據特殊學生的能力,編制特殊教育語文教材、課程標準等,以滿足特殊學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學的時候,學校應該首先進行語文能力的測試,對學生語文水平進行全面評價,即包括學生書面語言能力的測試,也包括口語交際能力的測試。

二、嘗試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愉快教學模式

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喚起學生興趣

教師是一項偉大的職業,熱愛學生是每個教師的天職。尤其是對於身體有卻顯得孩子來說,更應該受到教師的特殊關愛,只有教師對學生真心投入,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和諧的關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些特殊學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和幫助,教師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還扮演了母親的角色。我們的教師需要在生活上給這些孩子幫助,引導學生學會處理一些具體的問題,用關愛和尊重的態度對待這些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如果學生在學校能夠體會到深深地愛,他們一般不會想家,會特別喜歡在學校生活,有利於幫助這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樹立自信,保持愉悅的心情,還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除了給學生必要的關愛,還需要多給學生愛護,鼓勵學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給學生表揚鼓勵,使學生增強自尊心,激發積極上進的慾望。對於有缺陷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過嚴格,更不能覺得他們低人一等,我們需要對他們有恰當的要求,瞭解這些學生的情況,對於語文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對待;如果一個教師對自己的事業沒有責任心,對這些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過分的要求,會嚴重影響這些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嚴重影響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

2.巧妙運用直觀教學

弱智兒童自制力較差,如果想使他們一直專注於教師講課,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同時需要直觀教學手段。直觀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給弱智兒童多種刺激,有利於爲弱智兒童營造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激發弱智兒童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弱智兒童輕鬆學習。弱智兒童對語文充滿興趣,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接觸實物,能夠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的'實踐,然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重視弱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心理重建

1.激發學生多問

學生進行學習實際是在心理上重新組建,一個完整的創造過程最關鍵的一步是善於提出問題,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提出一個好的問題,纔有利於問題很好地解決,而且對於一個好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價值。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努力的營造一種輕鬆氛圍,讓學生敢於提問,善於在不斷髮現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特殊教育規定的教學目標。

2.鼓勵學生多說

特殊教育學校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學生說話的過程實際是把學生內心的想法、情感用語言的形式與外界的溝通。說的過程是弱智學生在對語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表達語言的過程,能夠體現出弱智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弱智學生先天性大腦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後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響,導致弱智兒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較遲鈍,對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應都比較慢,口齒不清、發音不清晰,語言表達困難等影響這些孩子語言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特殊教育學校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學生在說話能力上的訓練,可以爲這些孩子組織一些活動,多給他們一些說話的機會。如果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我們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說的機會給我們的孩子。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教學重點,側重講解一些重點詞語,在講解這些詞語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去把握意思。這樣既有利於發展這些孩子的思維能力,還有利於這些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體會自主創造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讓這些孩子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文章內容。

特殊教育學校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問”“讀”“說”能力的培養,爲學生學習語文建立良好的心理過程,通過這些孩子對不懂得知識提問,教師耐心解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愛學習的熱情,有利於鼓勵他們自主爲自己確定學習的小目標。讀是鍛鍊學生理解課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習的知識。說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上多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我們的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師需要根據這些孩子的學習能力進行教學,是這些孩子能夠通過在學校的學習真正有所收穫。

四、結語

教育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這些孩子的語文能力可以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得到鍛鍊,學校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收穫的快樂,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讓這些孩子能夠有所收穫,促進我國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發展。

特教論文 篇四

特殊教育論文2300字(一):探究特殊教育學校國小數學課堂中的關愛教育論文

關鍵詞:特殊教育;國小數學;關愛教育

一、樹立自信消除自卑

在對特殊學校的國小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意對特殊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對自己產生自信,消除內心的自卑感,幫助特殊學校的國小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提高國小生的幸福指數。在特殊學校上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身體上,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由於身體上的,智力上的缺陷,導致國小生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的存在會導致學生沒有勇氣和他人進行交流,不和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容易導致國小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國小數學老師在對特殊學校的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幫助國小生在課堂上樹立自信,慢慢的消除國小生的自卑心理,讓國小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生活適應能力。

例如,在學習《整潔的校園》這一單元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們去參觀學校,首先讓國小生們體會到特殊學校的環境的美好,老師就根據國小生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分配任務,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等學生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就可以誇獎學生,對學生們的勞動成果進行讚揚,讓國小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使得學生對自己產生自信。老師在讓學生體會到校園的環境之後,再針對《整潔的校園》涉及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國小生就能夠很清楚的理解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減少之後,學生就會越來越願意去學習數學知識了,進而會打消學生內心的自卑心理,提高習質量,知道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它可以解決生活問題。

二、營造關愛學生的氛圍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氛圍相當重要。特殊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關愛教育,讓特殊學校的學生能夠在有愛〈WWW.BAIHUAWEN.CN〉的環境下成長,淨化國小生的內心,讓特殊學校的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爲特殊學校的國小生在身體上,智力上和普通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就要爲學生營造較好的學習環境,在生活上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這樣能夠讓特殊學校的學生感受到安全感。老師增加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國小生能夠主動的爲國小數學老師敞開心扉,向老師吐露心聲,這樣有利於特殊學校的國小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愛能夠給予一個人力量,老師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勇氣,讓學生積極的面對生活,從而更急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得到鍛鍊。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我學會了》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讓學生一起去完成一幅畫一智慧樹,這幅畫圍繞着班集體進行,數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每做對一片葉子上的數學題,就在上面簽上自己名字,這樣國小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合作下,把自己的姓名有條理的寫上去,然後老師再次帶領國小生對這個簽名紙進行加工,比如老師組織每一個學生爲這個簽名添加色彩,最終就能夠得到一幅完美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全班的勞動成果,然後老師就可以對學生們及時鼓勵;“同學們,大家還厲害呀,大家共同創作了一幅畫”,這樣老師能夠在一定從程度上活躍數學課堂氣氛,然後老師再次對國小生說,這副作品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然後老師就可以對這副“作品”進行分析,比如說,這上面每一個名字就能夠代表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然後這就說明我們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同學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爲國小生營造出愛的氛圍,然後老師就可以對國小生說,在這一節數學課上,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學生們就會肯定老師說的話,進而對學生在學數學的同時進行了團結合作的教育。

三、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通常情況下特殊學校的國小生的表達能力較差,因爲國小生內心存在自卑心理,它們很少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國小生的表達能力就會退化。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對國小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生在學校的狀況。數學老師應該把數學課堂變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老師給予學生關愛,在生活中接近學生,把生活帶進數學課堂。

例如,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爲國小生講述到《我的三餐》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把國小生的生活帶入課堂當中,這樣國小生能夠體會到老師自己的關心。比如,數學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前一大的早餐、午餐、晚餐吃了什麼,這樣國小生在課上就會對自己吃的飯進行回憶,然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國小數學老師能夠把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完美的連接起來,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寄託,提高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在對特殊學校的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充實其國小生活,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生活適應能力,融入社會。

特殊教育畢業論文範文模板(二):淺談繪本閱讀在特殊教育藝術領域中的教育價值論文

【摘要】近年來,繪本在特殊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圖文並茂的表現樣式非常符合特殊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在特殊教育各個學科中都有極強的引導價值。本文以繪本《一起玩形狀遊戲》爲例分析繪本在特殊教育藝術領域的運用情況,通過繪本內容的衍生,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引領學生進入藝術表現的感知領域。

【關鍵詞】繪本;特殊教育;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2-0173-02

隨着國家素質教育的發展,繪本以不可阻擋之勢進入了普通國小和幼兒園的課堂。近年來,繪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繪本以它獨有的精妙語言和明快的畫面,給特殊兒童藝術教育帶來鮮活的生機。筆者嘗試在繪本中挖掘學生喜愛的教育素材,通過繪本《一起玩形狀遊戲》教學,提高班級智力障礙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創造力。

一、在繪本主題的藝術活動中發現特殊兒童的藝術觀察力

形狀是構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爲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個圖形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個讀過《一起玩形狀遊戲》的孩子,都會迷上這個簡單的遊戲,特殊兒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隨手畫出的形狀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創意下變成了各種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麗靈動的蝴蝶、活潑可愛的小狗等。

繪本故事將這個充滿想象力的遊戲過程形象化,吸引學生拿起筆來,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狀遊戲中。通過繪本的演繹,這個遊戲的規則和操作都變得非常簡單,很容易被學生理解。不論學生是在教室還是在家裏,不管時間是長還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學說的那樣,對物理的形狀進行創造性知覺和表現,實際上是經歷包括學習、回憶、志向、情緒、思維、運動等複雜的過程。在這個繪本中,藝術不僅僅是美的體驗,更是學生觀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課程中,關於形狀的教學活動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學習形式非常枯燥。而繪本通過故事開展,非常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跟隨繪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狀遊戲,由繪本延伸出“什麼是形狀”,認識有規則的形狀,如三角形、圓形、四邊形、梯形、橢圓形等,接着把學生的目光引入現實生活,觀察“黑板是什麼形狀”“鐘錶是什麼形狀”“衣服鞋子上都有什麼形狀”等。關於形狀的遊戲能讓學生善於感知和發現形狀,在生活中鍛鍊藝術的觀察力。

二、在繪本主題的藝術活動中發現特殊兒童的藝術創造力

繪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狀遊戲的道具也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業本的格子紙,還是撕開的牛皮紙信封,甚至是一個貝殼、一小段樹枝。形狀遊戲不只是畫紙上的遊戲,也可以衍生至萬物。爲了讓學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教師可以設置豐富的實操環境,幫助學生玩出“個性版”的形狀遊戲。

(一)有限創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據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爲A、B、C組。能力較強的A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畫斜線的方法,在白卡紙上畫出七巧板,然後進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組學生在已經畫好線條的白卡紙上按照線條裁剪出七巧板;C組學生直接使用已經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過老師給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應圖形的拼搭。

(二)平面創意版——拼貼畫

隨着學生對圖形組合遊戲的認識不斷加深,教師可以將拼貼畫引入學生視線,首先引導學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紙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狀(三角形、圓形、四邊形、梯形、橢圓形等),然後讓學生用一張卡紙做背景,發揮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狀拼貼出圖畫。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作出調整,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加入更多的創意,而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達到精細運動鍛鍊的目的[2]。

(三)立體創意版——生活中的形狀遊戲

在衍生活動中,深受學生喜愛的應該是用實物開展的形狀遊戲。教師帶領學生收集身邊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圓形的月餅盒、細長的樹枝、舊快遞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變成學生手中的素材,學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場景。這個活動對學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採用團體遊戲的形式。教師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後與學生共同討論設定場景主題,在指定的區域內每個學生可以爲這個主題增添一件物品,教師再在細節上輕微地進行調整,最後經過全體師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創作一幅作品。

通過一系列的衍生活動,學生在把圖形玩起來的過程中,不斷爲這些原本單調的形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過繪本,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與實際心理狀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繪本爲依託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學生與作品共鳴,提高藝術水平。

《一起玩形狀遊戲》這個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簡單的畫面,學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電教手段對繪本進行渲染,學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繪本幫助教師創設了一個精彩的教學情境,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特殊教育論文 篇五

1.1特殊性體育教育是一種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緊密結合的教育活動,活動空間具有開放性、動態性的特點,這使得特殊體育能夠發揮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教育促進作用。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促進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身體康復,增強體質健康,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這個特殊的中介,使相對隔絕的學生個體逐漸融入到羣體的體育活動學習過程中,在頻繁接觸中促進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合作態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適應能力,達成全納教育的主旨要求。

1.2創造性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工作對象是身心有一定缺陷、活動受一定限制的特殊羣體,而且不同的學生從殘疾性質、殘疾程度,到體質、能力、個性都各有差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從身體發展、心理康復、智力促進、社會適應等方面綜合考慮和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對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能夠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地傳授給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這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的過程,體現了特教體育教師職業素質的創造性特點。

1.3社會性特殊教育是以適應學生融入社會大家庭的需求爲導向,從一個人步入社會,學會與人溝通、交流並通過自己的勞動技能獲取社會生活的需要,必須具備其融入社會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育能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進程,生存、適應是特殊體育的本質特性,反映在體育課堂上,即是“社會的縮影”:在體育學習中,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互動交流、競爭合作,按照一定的規則與道德標準擔任某種角色和履行某種職責義務,進行社會角色學習。這一切的實現完全依賴於體育課堂的設計者與組織者———體育教師本身是否具備社會化的特質。換言之,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融合性體育教師,具備和學生、家長的不同需求打交道的能力,與各界人士合作的能力,以使得體育能夠發揮社會某種程度的融合作用,幫助殘障人真正被社會接受和認識,融入正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

1.4融合性特殊體育被賦予比普通體育教育更復雜的內容和更高的要求,其教學對象的多元性決定着特殊體育教學課堂的多重屬性,這要求特教體育教師具備多種教學能力與手段,成爲掌握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性體育教師:一是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包括常規體育教學、特殊體育教學在內多個層次的課堂教學技能;二是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經常採用調節性手段,以適應不同羣體(或個體)的需要;三是體育教師教學需應用更多相關學科知識,如教育學、體育學、鍛鍊學、測量學、心理學、社會學、病理學、損傷學、康復學、護理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和技能。特殊體育的多重屬性決定着全納體育課堂需要採取行之有效的體育教學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實際體育需求,也體現出特教體育教師多重融合性的職業素質特點。

2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素質

結構及其主要成分素質是人的內在之物,是個體在先天遺傳的條件下,經過環境薰陶、教育培養和自身活動的歷練,日積月累形成的基本穩定的內在品質。個體素質由多種心理品質所組成,是關於知識、能力和非認知因素之間和諧發展的綜合結構。不同職業對從業人員有不同的素質要求,特教體育教師職業素質主要反映在其知識結構成分、能力結構成分和非認知因素成分上,各成分之間是互相影響、和諧發展的。

2.1特教體育教師的非認知因素成分非認知因素包括除知識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影響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全部心理因素,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內在動力,主要由教師的師德、教育理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發展意識構成。

2.1.1高尚的師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學習機械化、情緒多變的特點,這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對教育對象不求回報的關懷和公正無私的教育關愛;對特殊教育工作傾注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具有嚴於律己、善於合作的行爲表率;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職業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務動機,能夠在長期的工作中獲得人生價值的昇華和別人無法體驗到的精神享受。高尚的師德是特教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

2.1.2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體育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特殊體育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其教育教學理念概括起來包括:全納教育提出的“平等參與共享”,是特殊體育教育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對特殊羣體的體育需求,“健康第一”仍然是特殊體育最重要的指導思想;特殊體育要以“康復健身”爲基礎,強化“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特殊體育活動融匯遊戲性、競賽性、藝術性和娛樂性的快樂體育意識,奠定終身體育的良好基礎。

2.1.3自我效能感通俗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爲效果的一種積極暗示和主觀判斷,是體育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響體育教師的知覺、判斷,繼而影響體育教師的課堂行爲。患有殘疾的兒童,無論是智力水平還是身體活動能力,與正常兒童都有一定的差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學生、家長和自我的認可,因此特殊教育體育教師應有良好的個性,包括積極向上的工作動機,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尊重感、自我滿足感、自我價值感,以及耐心、成熟、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等人格特質。在面對社會的種種不理解、學生的多變性等內外部壓力時,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做好自我調節。

2.1.4自我發展意識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是保證教師不斷促進自我專業成長的內在主觀動力。其內容主要構成要素爲: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的反思;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的規劃意識。由於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面對的是變化的環境和特殊的個體,因此很難確定一個固定不變的目標和與之相關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特教體育教師只有在實踐反思中發展自身的經驗體系,主動地將自己的認知系統知識、經驗納入到教學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並積極尋求更合適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成長爲特殊教育的專業人才。

2.2特教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能力是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任務時經常、穩固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是知識、技能和智力的整體效應。它是以一定知識和技能作爲發展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形成和體現出來。能力結構,則是把各種能力的集合作爲一個系統整體考慮時,所呈現出的系統結構屬性。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2.2.1創新能力特殊體育由於教育對象個別化差異的複雜性,應用知識、技能的綜合性,成熟經驗、案例的匱乏性,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可以說,是否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並採取相應措施,關係到特殊體育能否發揮其應有價值和存在的必要,關係到特殊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敗。特教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能力、獲得知識信息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2.2.2學習能力隨着特殊教育理論的發展,許多先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不斷充實到特殊體育中,如融合體育、矯正體育、適應性體育、發展性體育、全腦型體育等,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學習的能力,不斷汲取特殊體育最新教學科研成果,洞悉改革發展的進程,系統反思自身的實踐,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術,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特殊體育教育改革步伐。

2.2.3教育教學能力這是特教體育教師應具有的最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特別強調從心理上如何幫助學生放下封閉心態,積極融入到全體學生的集體活動中。體育教師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深刻領悟特殊體育的教學規律,理解學生的發展與學習的方法,探討始於目標的多種方法;運用特別的教學方法和行爲指導策略,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方案,在集體化情境中實施個別化教學;具有全面領悟教材、正確示範、準確表達的能力;具有對教學的監控能力,包括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行爲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以及課內教學與課外教育的銜接統一。

2.2.4溝通協作能力特殊教育注重融合性教育,強調不同課程、不同形式教育的綜合效果。體育教師更因其職業特點,溝通、交流與交往合作能力將左右其能否達到事業的理想境界。在特教課堂上,體育教師必須細緻的瞭解學生的身體、思想與情感狀況,與衆多學生和諧共處,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課堂外,體育教師不但需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家長合作,同時也需要與社會或專業機構聯繫溝通,及時解決學生教育中的各種問題。

2.2.5組織管理能力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的開放性和流動性、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造成了教學組織管理的相對困難,小到對學生個別化的組織管理,中到對體育課與課外活動、訓練隊與運動會的組織管理,大到與家長、社區合作對學生的組織管理,無一不體現着教師組織管理的才能與藝術。高效的組織管理可以隨時掌握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變化,果斷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促進每一個學生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類體育教育活動中去,使羣體活動的體育效益得到發揮。

2.2.6康復指導能力特殊體育的一項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矯正體育,改善其身體、心理的障礙性殘疾,促進身體姿態功能性缺陷和身體機能缺陷的康復。因此特教體育教師應具備診斷、評估有特殊需要學生身體障礙程度的能力,康復指導的能力,制定和修改個別化教育計劃,對體育鍛煉過程中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動作、行爲、心理、情緒等問題進行輔導。

2.3特教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人的能力與知識緊密聯繫,並以掌握知識爲其形成的基礎。特教體育教師的知識是在進行系統的專業學習和實踐中,經過思維加工後形成的知識體系,是實施教育教學行爲的前提條件。特殊體育包含了教育學、體育學、特殊教育學、特殊體育學的多學科知識與技能,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了學科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一般文化知識。管理科學

2.3.1學科性知識特殊體育是一門對帶有傷殘和疾病的人進行體育教學、身體鍛鍊、運動訓練和娛樂康復的學科。由於特殊人羣具有問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特殊體育學是由許多學科融合而成的,因此特教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普通體育學科的專業知識、教學法知識,還要具備特殊心理學、特殊體育生理學以及體育康復領域的知識,而且要實現兩者的融合並體現出個人特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

2.3.2條件性知識主要指教師進行教學訓練活動所應具備的特有知識,是教師將特殊體育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爲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知識的工具與橋樑,如教育學知識、社會學知識以及特殊體育競賽的知識與技能,能夠有助於使教師幫助學生客觀、全面、深入地掌握特殊體育學科的知識、技術、技能,達到使殘疾兒童醫療疾患、康復身體、增進健康的目的,從運動中獲得樂趣,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3.3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駕馭課堂活動,解決所面臨各種問題的知識,即體育教師關於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由於體育活動受諸如對象特徵、條件狀況、方法手段適用程度、內容的選擇等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總結、研究所教授的每一堂課學生的表現,活動的成效,才能不斷地提高和豐富自己知識與技能,從而在特殊體育活動實踐中,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

2.3.4一般文化知識文化知識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能豐富人的文化底蘊,使人性更加完滿。作爲一名特教體育教師,應具備相當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識,這是教師維持正常教學和不斷自我學習的基本前提。這方面的知識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涵蓋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在越來越注重挖掘體育的文化內涵、追求體育文化價值的現代社會,特教體育教師只有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並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才能把握特殊體育的人文價值。

3結束語

特殊教育課程論文 篇六

一、聾生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可以豐富聾生的想象力,啓發聾生的心智。舞蹈的表現形式、主題以及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通過對聾生的舞蹈教育,可以讓聾生通過觀察舞蹈的動作來感知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也可以通過讓聾生練習舞蹈的動作來感受舞蹈的優美和魅力,促進了他們的肢體發展;同時還可以通過讓聾生來表演舞蹈動作,享受舞蹈帶給自己的認可,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加願意表現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聾生舞蹈教學的常用方法。

(一)培養聾生的自信心,培養聾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1.勤鼓勵,多肯定,培養聾生自信心。聾生的膽子小,缺乏自信心,他們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對於聾生的舞蹈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老師多給予鼓勵,在舞蹈教學中使用激勵手段,善於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尤其是一些本身對舞蹈就有牴觸的小男孩兒,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的鼓勵,讓他們慢慢的從老師的鼓勵中走出自身的陰影,最終愛上舞蹈。2.自我展示,享受自信心。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感受過勞動或者學習帶給他的快樂,沒有品嚐過克服困難後的喜悅,那麼這個孩子是非常不幸的!這句話說的就是隻有孩子感受過這件事成功後的喜悅,那麼他才能夠愛上這件事,願意去做這件事。聾生學習舞蹈同樣有這個道理。聾生在舞蹈動作的學習上有很大的差異,理解與感悟能力欠缺,老師只有一步步的去教授舞蹈動作,他們一步步的去學習,才能夠熟練的掌握動作,但就是這小步的成功,就能夠帶給他們喜悅,成爲他們舞蹈學習的一個轉折點。

(二)實施多樣化的舞蹈教學,增強聾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1.舞蹈教學形式要多樣化。聾生的舞蹈教學大致分爲這幾個部分:基本功練習、組合舞蹈、兒童舞蹈、集體舞蹈以及民族舞蹈,這幾種舞蹈雖然各有特色,但是要是真正學習起來,對於本來就性格內斂、有聽力缺陷的聾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由於聾生自身聽力的制約,他們沒有辦法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學習,只能夠通過視覺來感受每一個舞蹈動作,動作學習的困難讓他們感覺舞蹈課越來越枯燥,慢慢對舞蹈失去了興趣。對於這種情況,老師一定要經常性的變換課堂的教學模式,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動作入手,將他們喜歡的動作融入到要學習的舞蹈課程之中。舉個例子:我們知道男孩子一般對舞蹈的興趣較小,由於男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和女孩相比較差,所以在舞蹈課堂上,男孩子總是提不起興趣,也不積極配合。但是男孩子大多比較喜歡側手翻,經常會在操場裏翻來翻去,因此老師就把這個動作融入到了《我是小小兵》這個課程中,老師還臨時改變了課堂的教學模式,一上課就帶上小軍帽先來了幾個側手翻,孩子們一看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都爭先恐後想上來展示,老師找了幾個平時不太積極地男孩子展示動作,沒想到他們動作做得特別棒!在孩子們的愉快情緒中,老師適時地提出要學習的內容,孩子們的情緒越來越高漲,在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舞蹈動作,讓孩子們真正的從“讓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舞蹈教學思維方式要多樣化。在舞蹈的學習中,儘量多的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說:在蒙古舞的教學中,我們先展示給聾生幾個蒙古舞蹈動作,然後可以讓孩子們看一看有關蒙古人生活的錄像,讓他們通過蒙古人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特點聯想到一些蒙古舞的動作,如:老鷹飛、擠牛奶等等。這樣的教學,我們既能夠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又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總而言之,舞蹈對於聾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因爲舞蹈能夠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要相信舞蹈藝術一定可以讓這些殘疾孩子發現自己的美,讓他們在舞蹈的世界裏更加自信,在生活中更加自強!

特殊教育論文 篇七

特殊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編輯的《特殊教育用語辭典》對特殊教育的定義如下:“爲那些通過普通的教育方法,不能或者難以達到與其年齡相符的教育的、社會的及其他水平的人們實施的教育形式。”特殊教育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廣義的“特殊教育”,包括對超常兒童的教育或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個別差異特別顯著的兒童教育、障礙兒童的教育、學習障礙兒童的教育、學習困難兒童的教育、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二是狹義的“特殊教育”,通常包括對障礙兒童的教育,按其障礙程度、身心發展水平和理解水平,又分爲視覺障礙(盲、弱視)、智力障礙、精神障礙、聽覺障礙(聾、重聽)、言語障礙(啞、口吃)、行爲障礙(或情緒障礙)、多重障礙和身體疲弱及心理障礙(自閉症)等。筆者所指的特殊教育是第二個解釋。在當代,我們所說的教育公平,並不是簡單的用結果評價起始或過程,而是追求教育的始終。在此意義上,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佔有教育資源,它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公平的內涵主要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方面。[3]教育公平的本質應該是爲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和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以促進個人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影響教育公平的師資配置的失衡

在人文主義社會背景下,社會文明高速發展,人道主義深入人心,特殊教育如今是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欠缺之處,其興起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的核心是質量,質量的關鍵是教師。如今,特殊教育無論是在義務教育方面還是高等教育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就目前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水平來看,我國特殊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在特殊教育中,由於特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師對這些孩子發展的影響要比對普通教育中的孩子的影響大的多。因此,要促進特殊教育公平發展,就必須重點考慮特殊教育教師資源配置這一關鍵性要素。目前,我國特殊教育的教師資源發展嚴重滯後,阻礙了特殊教育的大步前進,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國特殊教育教師數量不足

截止2010年6月底,我國開設特殊教育的高等學校有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這些專業每年的招生有限,本科生每年只招50到60人。全國還有兩所大專層次的特殊教育專業,每年培訓30人左右。[4]每年我國培養的教師數量有限,使得特殊教育的師資數量滿足不了現行的需求。殘疾人教育由於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對教師數量的要求比普通教育更高。根據2010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鑑,2010年中國殘疾青少年在校生總數爲425613人。其中,5-14歲的殘疾兒童人數爲415992人,15-18歲的殘疾青少年有9621人。若按現有在校師生比1∶4.3計算,則需要教師98980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無法滿足我國的特殊教育的需求。[5]

(二)我國特殊教育教師質量不高

教師資質包括教師資格證書的等級、數量,教師的最高學歷和職稱等。目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不僅人數不多,而且缺乏專業知識,特教教師的資質偏低,特殊教育師資隊伍中經過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教育或者培訓的人數總比例較低,教師的學歷層次相對普通學校尚低,在學歷和職稱方面有待提高。從我國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學歷構成情況統計表中可以看出,專科畢業生近達一半,佔44.42%;專科及專科以下學歷的教師佔54.9%,學歷達到本科的教師不到一半,僅有44.08%;而研究生畢業的則更是鳳毛麟角,只有1.02%。可想我國對高等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力度微乎其微。目前,我國特殊教育碩士培養點不到十個,博士每年培養教師最多也就十幾個,而且大都都是畢業以後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其餘的特殊教育本科專科每年培養也只有數百人。再看我國特殊教育職稱情況統計表,初級職稱的教師(即國小一級及以下)共佔專任教師總數的47.79%;中級職稱的教師(國小高級)只佔專任教師總數的51.5%,其中只有72.29%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培訓;高級職稱的教師(中學高級)僅佔6.63%,並且其中只有58.76%的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的培訓。可以明顯看出,特殊教育教師無論是在學歷還是職稱上,都處於較低的水平。

(三)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分佈不均衡

在特殊學校聚集和特殊學生較多的地方,師資反而相當匱乏,某些經濟發達的地區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區反而出現師生比嚴重失調的情況。根據上述現行規定的特殊教育師生比1∶4.3,從上表可以計算出目前沒有任何地區符合這一標準。師生比(在校學生數/專任教師)控制在1∶4.4到1∶5範圍的地區分別是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師生比在1∶5到1∶9.8的地區分別是北京、山西、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湖北、西安、陝西、寧夏。我國的特殊教育的師生比的平均比例(全國在校學生數/全國專任教師)是1∶9.8,以上的17個地區達到國家的平均水平,其他的13個地區嚴重偏離國家的平均水平。師生比1∶9.8到1∶20之間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還有幾個地區的師生比小於1∶20,分別爲江西、重慶、四川、雲南。各地區師生比的嚴重失調給特殊教育質量的不平衡帶來巨大的影響,即使是經濟發達地區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區都不乏存在嚴重失衡的師資配置,可想而知西部偏遠地區和人口稀少地區的師資質量又能有多高,這讓特殊教育該如何公平發展,特殊教育師資配置的不均衡已嚴重阻礙特殊教育向公平化方向發展。

三、建議

隨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特殊教育的興起勢不可擋。在科教興國的戰略下,高等教育大衆化的理念中,教育全民化的口號中,受教育的殘疾人數量勢必增長,質量務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積極爲殘疾人羣爭取更多切實的利益,充分讓殘疾人羣享受到最大化的權利,讓構建和諧社會的各個方面落到實處。特殊教育的教師資源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分佈上,其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主要資源配置的不公平,使得特殊教育的規模難以擴大,質量難以提高,讓特殊教育的發展滯後於現代化的大衆化教育和終身化教育,對此,筆者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議。

(一)保障教師的經濟待遇和政治權利,建立健全教師人事進出制度

由於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師很難獲得教學期待,容易受挫,打擊其工作主動性。因此,特殊教育教師需要各項經濟、政治上的制度保障,建立合理的教師人事管理制度,發揮職稱評聘的調劑作用,否則特殊教育教的工作熱情很難提高,教師數量和質量難以保證。

(二)加強特殊教師隊伍在學習培訓、交流、資格准入等方面的建設

針對特殊教育師資的質量問題,我們需要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培訓制度,加強非學歷和學歷培訓的結合,努力構建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資源和互聯網的作用,建立特殊學校一線教師培訓、交流的平臺,建立特殊學校一線教師培訓評價體系。另外,目前我國只有少許的地方開始實施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實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是提高特殊教育師資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證其有效的實施。爲使特殊教育公平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要攜手努力,共同爲特殊教育的發展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