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校本特色課程開發方案(多篇)

學校校本特色課程開發方案(多篇)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一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

1.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這一模塊課程作爲選修Ⅱ課程。

2.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

3.《z省東邵一中新課程實施方案》中規定:我校在第一輪實驗中至少開出18個選修Ⅱ課程,以後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東邵一中學校課程叢書》。爲了豐富學校課程,展示教師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校本課程開發任務,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職責

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設計及組織實施。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組員協同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各科教師是課程的開發和編寫者,學校各級骨幹教師是課程開發和編寫的主要承擔者。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1.學校爲本。校本課程開發是以本校教師爲主體,根據學校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必須反映學校的辦學特點,利用學校現有資源與條件,表現學校師資教學特長,從而形成校本課程。

2.學生優先。校本課程是補充國家、地方統一課程的課程,是爲了滿足全體學生個性要求的課程。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切忌開發遠離學生需求、不切實際的課程或者國家課程已有的課程模塊。

3.合作互補。學校各學科教師之間要積極合作,互相補充,努力開發出學科之間整合的邊緣性課程;同學科教師更要合作互補,使開發的課程特色突出。

4.集體審議。教師開發出的課程,必須通過備課組、教研組、學校學術委員會等三個層次上的集體審議,通過認真修訂,嚴格審訂後方可開課。

四、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具體方式

根據我校資源條件、師資水平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四種課程編寫的具體方式,供教師參考選擇。

1.課程改編——指對國內國外某些課程引進後進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師進行課程改編需要充分考慮①課程目標②內容選擇③內容組織④學生學習⑤學習資源等五個方面的因素,通過增加、刪減和改變順序與重點的等方式對引進課程加以修改,從而更好地適應本校本班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學習領域或學科而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課程開發活動。常見方法有開發相關課程和跨學科課程兩種。如對物理與數學中共同關注要素整合,開發出教材。如“區域研究”就是運用歷史、文學、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學科綜合理解來論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區域的問題。如《湖湘文化》。

3.課程新編——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如鄉土教材,突出學校特點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歷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觀、地方語言婚俗文化等。

4.課程拓展——指以拓寬課程的範圍爲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課題拓展可遵循:①學生確實需求;②教師有特別的興趣和專長;③學校提倡、鼓勵;④對學生髮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師隨意拓展,增加學生負擔。

五、校本課程框架設計

六、校本課程開發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學校本課程之一《開發想象力》

教材名稱:開發想象力。

課程名稱:開發想象力。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

編者(高中數學組教師)

插圖。

內容提綱:

第一課:做創新人才。

第二課:開發想像力。

第三課:由勾股定理展開想像的翅膀。

第四課:學會提問。

第五課:開發提問能力。

第六課:前人想像力賞析(教師)。

第七課:前人想像力賞析(學生)。

第八課:提高空間想像力。

第九課:從編寫謎語開始創作。

第十課:提高創新水平

校長

主管副校長

教科室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開發課程教師

教務處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任課教師

建立課程檔案室

學術委員會

校本課程

申報開發課程文本

使用

組織開課

組織開發

2.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程序:

①教科室公佈開發方案(高一高二年級重點開發各學科學案)→②教師、備課組設計開發計劃→③教師或備課組申報開發計劃→④學術委員會批准→⑤教師編寫→⑥提交課程文本→⑦評審教師開發的課程→⑧開課。

3.考覈評價

①通過學校評審的課程,學校根據課程的質量與數量,每課時(相當於2500字)給予100元津貼。

②在教師年終考覈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分數:開發課程每10課時,按省級優秀二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覈加分。開發課程每4—5課時,按市級優秀一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覈加分。

③參與新課程實驗而沒有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評職稱時一票否決。

④申報和評定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技術頭銜,參與新課程實驗的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爲必要條件。同等條件下,評選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榮譽稱號時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優先考慮。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 篇二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着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如下:

一、開發背景

我校位於河山鎮文化區,河山鎮有豐富的人文資源、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如:“江北第一蘋果之鄉”之美譽,有悠久的蘋果栽培歷史,有一定規模的蔬菜大棚種植,有日照巨書摩崖石刻,有全國重點建設工業鎮之稱。轄區居民文化層次高,關心和重視教育,學生家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二、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爲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國小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爲: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河山蘋果栽培》、《大棚蔬菜種植》、《日照旅遊》等。

四、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爲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長:崔維秋

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安剛、李銘華

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員:各教研組組長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1)理論學習

組織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2)專題研究

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爲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課程展示:每學年結合各教研組開發的校本課程利用教研活動對全校教師進行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了兩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模板 篇三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爲了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要抓住時機,力爭提高與發展自己。本學期,我將努力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紮實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學生。本年度我將認真學習課外教學等書籍和《體育新課標》,認真研修以求自我發展,制定個人校本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學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變。努力改變自己,學習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課堂,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提升師德素養是現代教師的必修課。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爲目標,努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現代化教育技術和網絡應用能力;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深入發揮骨幹教師作用,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業務素質、教學基本功。

1、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與教學研究。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在教育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新課程理論,並及時發現、解決課改中的問題,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學生,以人爲本,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二、研修主題

關注學生,提高體育課的有效教學。本學期的研修重點將圍繞“中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展開研修活動,加強學習與研究,更新理念與手段,重視總結與交流;推動自身教研能力與素質和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校本研修的內容及措施

本學期,校本研修內容是繼續加強師德建設,進行新課程實踐,利用新技術,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發展。

1、積極參加年段教研活動,與同組人員認真備課,共同研討,把握好教材,積極思考並及時將工作心得發於博客上,形成自己的理論觀點及教學風格。 認真閱讀《新課程標準》,《國小教學》《聽名師講課》《給教師的建議》等有關資料,鑽研新教材,新課標,研究教法,體會新課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做到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準確定位自己,用先進的理論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經常聽課,學習身邊老師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3、學會思考教育問題,積極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爲教師的行爲等,從反思中提升教學研究水平。每節課後,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東西趕快記下來,享受成功,彌補不足。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到兩個反思:教學前反思,教學後反思。

4、充分利用網絡手段,觀摩名家教學,撰寫讀書筆記、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景,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四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爲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

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

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

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家長共同組成的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領導機構的職能是:

(1)爲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和領導保障,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課程開發;

(2)負責對校本課程的審議;

(3)負責確定學校課程開發內容,審議教師的 課程綱要或活頁材料;

(4)負責協調學校課程開發工作,使校本課程開發具有合理性、創新性。

2、培訓師資

(1)對教師進行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課

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

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原理,爲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2)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知識。

3、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程序

(1)前期論證

既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前期論證。論證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是將開發的目的、意義、項目報市課程開發項目領導小組,經領導小組討論認定;二是將開發的課程拿到學生中去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是否喜歡,是否需要。

(2)確定題目,蒐集資料

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需要明確主題、範圍與領域。主題的確立首先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學生的內在需要。檢驗任何一類課程是否成功的標誌很多,但學生的需要必須放在首要位置。爲了使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需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調查,通過發放問卷、開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自己確定感興趣的領域和知識。因此,課程的 確立我們以學生的興趣、需求爲基準。二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有相應的資料、信息做支撐。課題確立後,要對社會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評估,使開設的課程植根於社區和學校現有的課題資源中,這是校本課程開發可能性的保障。開發的課題主題確立後,要求課題組成員多渠道蒐集資料,既要利用圖書室、資料室收集文本資料,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在資料的收集和應用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資料的科學性要經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與課程有關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過課程介紹給形式。

(3)撰寫《課程綱要》

申請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必須寫一份簡要的《課程綱要》,同時要附有課程介紹,交給學校課程開發委員會初審。《課程綱要》一般應包括下述內容:

①課程目標陳述(要全面、恰當、明確的闡述課程設計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②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突出重點,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序,設計選擇什麼樣的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等);

③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和規模等);

④課程評價(以開放性、發展性爲原則,若需記成績,則要設計評定方式、記分方式,說明成績來源等);

(4)教師開通,學生選題

校本課程開發者開設的課程能否正式走向課堂,首先要進行開題,讓廣大學生來選。對校本課程的開題每學期將進行一次。凡是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每人給15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要開設的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要開設的校本課程都許經過學生的經驗,並要求選修人數超過班級學生的半數以上。學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選擇,既體現了以學生爲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先進教育理念,又給教師增加了開發的壓力,促使教師認真學習,認真開發校本課程,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質量。

(5)實施。經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審定的校本課程,由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與教導處組織實施,並以輪次的形式反覆安排,在每一輪次中實施:選擇、實施、評價、調整等,不斷完善課程內容。

4、校本課程的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導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教案的檢查。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統計班級選修人數,名單報送學校,由教導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的情況。要求教導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本課程的正常運作。對教師備課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又學校負責。學校以教育科研爲載體,通過承擔科研課題,開發校本課程。教師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備課以教研組爲單位,在教導處的指導下進行,教研組長對教導處負責。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

四、教學形式

作爲一門以學生實踐爲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應採用以下形式:

1.隊組式:如合唱、球類選項等;

2.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閱讀等;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 篇五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我校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了對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爲把學生培養成爲社會主義建設的英才奠定堅定寬厚的基礎。爲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經學校行政研究決定編制本方案。開展“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本方案試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進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於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爲農村國小,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兄弟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後(學校的優勢和條件見課題研究方案)發現,我校擁有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校園山丘、較強活動能力的農村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在我校“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一課題的啓發下,我們找到了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突破點——校本課程開發。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因此,我們認爲我校依託本地區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總體目標

利用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體現“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以人爲本、以校爲本、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中,前八個字是基礎,這個“點”就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從而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達成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建個性化的國小校;學生——育有智慧的實踐者;教師——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領導者”。並提出了學校的校訓:“實踐——創新——實踐”。這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校訓與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脈相承的,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

三、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以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在我們的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鄉土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園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教師既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規劃不同的內容,又可對鄉土資源進行改編、補充或拓展。

四、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

根據鄉土資源在課程中的佔有比例,校本課程分爲兩大類。

(一)顯性課程的研究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藉鄉土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各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

2、興趣活動課程。此類課程憑藉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的人力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的各種興趣活動。

(二)隱性課程的研究

1、鄉土化的學科課程。此類課程,在原有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融入鄉土資源,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包括鄉土作文教學、鄉土文學教學、鄉土美術教學、鄉土音樂教學、鄉土常識教學、鄉土體育教學、鄉土思想品德教學、鄉土數學教學等。

2、通過課程的研究,形成一種校園文化,一種優良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突出事實求是、從實際出發,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學校精神。這種隱性課程,蘊涵在學科教學、德育教學、學校管理及其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從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五、課程開發操作措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和地方的課程計劃以及學校的實際通過外部力量的合作、採取選編、改編、新編教學材料的方式,在校內組織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建構起內部評價機制。校本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以學校爲基地,並基於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只有儘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的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纔能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前提。不僅要分析校內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內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師資、環境設施、學生特點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會、自然、歷史等。

2、確立目標

校本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課程改革方針,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辦學理念,達成辦學目標,從而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學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確立校本課程的目標,提出做個有智慧的實踐者。

3、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完整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總體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與課程門類,課程開發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課時設置等內容。同時要統一校本課程教學案例的編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項目:主講教師、教學材料、課程類型、授課時間、授課對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安排、評價方式、課後反思等。

4、組織與實施

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爲實現校本課程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是開發工作的關鍵環節,直接關係到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敗。因此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就顯得尤爲重要。

要規範“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程序。我們認爲實施的程序可以分爲五步,即:環境分析與材料選擇、目標的確立、教學的組織、學習的評價、課後的追蹤。要嚴格按程序實施。課程的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和走進課堂的過程。要積極構建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

5、評價與改進

根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的評價總要求,構建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教師、學生自己、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即評價主體間進行雙向的、多向的評價。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和改進,建設有鮮明特色,符合學校實際的鄉土化校本課程。

六、課時設置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每週安排1課時,新課程年級從地方課程中安排,其他年級從現有計劃的選修課中安排。各年級根據實際需要可分散在每週,也可將3課時集中在一週(安排半天)。

2、興趣活動課程每週安排2個課時。個別興趣活動可以放在課餘時間進行。

3、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七、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科研經費的及時劃撥,加強學校校園環境改造,圖書館、實驗室、實踐基地的建設,開發建設好校本課程網站,爲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4、協調社會、家庭,爲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絡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八、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學校校本特色課程開發方案 篇六

一、需要評估:

1.評估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爲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1995年在區內開設鋼琴實驗班教學班,通過鋼琴教學,對學生進行藝術的薰陶。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渾身上下散發着藝術的氣息,令人倍感欣慰。

2.評估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爲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評估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紹成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爲寧波市首批藝術特色項目學校。“辦一所有個性的特色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紹成國小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北侖作爲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別是對藝術教育的願望顯得更爲迫切,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從而薰陶情憬,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4.分析學校優越的課程資源。

作爲北侖區唯一藝術學校、市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我校有着較爲豐富的課程資源:1995年,一座造型別致的典雅的鋼琴教學廳落成,內有40多架120型立式鋼琴;一臺斯特勞斯三角鋼琴放於廳中央。4位專職的鋼琴教師,95年在全區開設了鋼琴教學實驗班,將近十年的風雨兼程奮力拼博,不斷積累寶貴的經驗。不斷茁壯成長,如今鋼琴教學已初見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績,在市內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鋼琴藝術特色。同時在鋼琴教學的帶動下,我校又先後開設了美術、書法實驗教學班,通過幾年的探索,被寧波市書法協會命名爲“市書法實驗學校”,一種濃濃的藝術氛圍正在校園內悄然形成,藝術之花正在競相開放,難怪乎幾年前國家教育司副司長楊銳敏來我校視察時,欣賞着孩子們的現場演奏,激動地說:“真想不到,北侖也有個鼓浪嶼”!以上的這些條件,爲實施藝術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校本課程開發總體目標:

根據需要評估及結合校自身優勢,經校課程開發小組共同討論,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爲:

1.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尤其是藝術方面)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2.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通過藝術教育,努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爲他們今後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3.通過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三、校本課程的設置

鋼琴演奏

鼓號吹奏

笛子普及

電子琴演奏

口琴吹奏

合唱表演

形體與舞蹈

毛筆書法入門教程

毛筆書法提高教程

硬筆書法教程

兒童連環畫與卡通繪畫

中國畫入門

吳丹芳

四、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1.課程的實施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是決策者,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全面負責。教導主任任副組長,具體負責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等工作,由各類課程的負責人擔任,具體落實好各門課程實施工作。

(2)制定紹成國小各門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本着“以校爲本,以人爲本”的原則,起草校本課程開發總體方案。經學校審議通過後,各課程的專任老師根據些方案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課程實施計劃,目標明確。以鋼琴課程爲例:我們制定了鋼琴教學的發展目標;不僅有量化的指標,比如,每個鋼琴班的孩子經過6年的培養至少要達到全國鋼琴考級六級以上水平,優秀的孩子儘量達到更高級別如九級、十級。但“九級、十級”不是我們終級指標,我們正在走出這樣的誤區,爲了考級而去學鋼琴,我們更注重的是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個性的完善”。其次是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及學生的實際,課程資源的情況來安排。涉及到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來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的教材;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準備哪些教學用具或教學資源;在課程上如何設置等問題,然後是課程實施預設:涉及課程實施方法、如何組織教學,一週的課時安排,場地的安排、人數的要求等內容,最後是課程評價建議:如何對教師自身和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涉及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

(3)加強校本課程的培訓。

學校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教師進行各種模式的培訓,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

①“師徒制”模式。學校長期聘請有名望的學者,專家來校授課、帶徒。如鋼琴教學聘請寧波市鋼琴學會會長林元寧老師擔任名譽校長,每月一次來校授課,林老師在課堂上精湛的演技和春風化雨般的教學風格,不僅贏得孩子們的心,親切稱其“林奶奶”,更讓年青教師收益非淺。而書法方面,經多方聯繫,特聘寧波市書法家協會會長德高望重的陳啓元老先生每週五來校一次授課,老人不僅講授如何寫好字,更是注重孩子人格的發展、文化的修養。按老人的話說是“字如其人,練字修心養性”,而我校的周友甫老師也有幸成爲陳啓元老師的關門弟子。

②實踐性培養模式。

學校定期選送相關學科的骨幹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的業務脫產培訓,邀請有名專家對藝術學科教師進行培訓、專題講座,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③課題研究模式。

即學校將新課程實施的校本課程開發作爲課題來研究。如今,我校的鋼琴教學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作爲北侖區藝術學校,寧波市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我們在歷史的夾縫中找到了適合自己走的,能凸顯學校個性的路子,於是確立了《藝術教育“校本化”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研究》這一市級立項課題。關於這個課題的深遠意義有這樣一段描述:“藝術教育校本化”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溫情,附着到每一個發展主體上,延着主體的個性特長潤溼、蔓延,甚至深入到主體的骨髓中去,使主體在寬鬆和自由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整個課題研究跨時三年,爲了將研究細化求得實效,我們把研究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編寫教材,付諸實施。參與的教師立足學校特色課程特點,合作編寫校本教材,把對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要達到的要求與基本途徑羅列於上,各課教師再根據本年級本學科學生的個體差異,細化基本途徑,選擇合適的教材來充實校本教材,並付諸實施。如鋼琴教學我們採用課程教材選編的方式,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編排了校本課程教材,內容包括:《車爾尼練習曲》、《貝多分》、《莫扎特》、《海頓》不同風格的奏鳴曲;中外優有歌曲等。而書法教學則採用教材自編方式,我們結合語文識字教學,精心編制了寫字教材。(舉例)利用每天上午第三節課後15分鐘的寫字小課練筆,不僅讓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同時也彌補了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第二階段:積累材料鼓勵創新,及時交流經驗,鑑定經驗的可取可行性,鼓勵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第三階段:完善校本化體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藝術教育校本化體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出版研究論著。彙報觀摩課展示,學生才藝展示及各類研究成果展示。召開驗收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2.建立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爲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我們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1)對教師的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評價,這樣有利於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評價以教師自我評價爲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評價、方法有調查問卷、課堂記錄、案例評析。

(2)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評價。我們建立了紹成國小專職教師(尤其是藝術學科教師)業務考覈制度。如鋼琴教師必須在兩年內達到全國鋼琴考級十級,還要擅長另一種樂器的演奏。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藝術修養,通過調查問卷、談話等形式每學期評選出孩子們心目中“最喜歡的藝術老師”。目前,我們正在着手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檔案袋”。

(3)對學生成長的評價。

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爲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爲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五、保障措施

1.構建校本課程三級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是建立各項工作順利實施的保障。“校本課程”在學校中主體地位的確定和完善也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初步建立了校本課程的管理網絡即:校級領導管理,教導處管理,教科室協管,教研組管理。

(1)校級領導管理:

①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身體力行者。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總設計師。策劃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並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②校長按計劃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經費到位,供購實資材,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研討活動,保證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2)教導處管理:

學校教導處具體負責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評估等工作。

①教導處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總原則和總方案》對各教研組申報的校本課程進行綜合評估和論證,確定開設的科目和開設的時間。

②組織各教研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課程實施計劃、方案,並由教導處審覈備案。

③負責好全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教研等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開設的校本課程進行具體的指導和落實,及時對校本課程開展日常的考覈和評估工作,並進行檔案式的管理,主要包括的內容有:

a.紹成國小校本課程開發總方案;

b.開發的課程名稱,參與的人員以及起始的時間;

c.各成員的一段背景,承擔的工作;

d.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e.教師在校本課程研發的過程中的記錄隨感,心得,故事,體會等;

f.校本開發的課程產品如自編的教材,活頁資材集,有創意的課程教學設計,教案運籌等;

g.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如一學期一度的鋼琴音樂會;藝術周活動: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獲獎名單,先進事蹟,榮譽稱號等等。

(3)教研組管理: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它在校級教導處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部工作。

①組織好成員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

②積極開展本課程的研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教學大綱進行自編或改編校本教材,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③組織好本課程開發的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市級、校級的課程研究,尤其對市級課題《藝術教育校本化與學生的素質發展研究》,實驗教師更應加強中期的研究,把子課題貫徹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次課程研討活動中,及時記錄課後反思,教學案例、體會等第一手原始資料。

2.校園文化的營造。

任何一門藝術都是高雅的,不僅陶冶着學生的情操,而且還會瀰漫在校園的每個腳落裏,因此,在校園裏創設一種文化藝術的氛圍與之相適應顯得尤爲重要。

首先是校園設施,環境的佈置,早在93年,在海外僑胞王紹成先生慷慨捐助下,在北侖中河畔一所美麗的學校——紹成國小誕生,它通體潔白,配以翠綠的琉璃瓦,陽光下顯得典雅大方,而那,臨池而建的圓頂圓形的乳白色鋼琴廳更爲引人注目。而在廳外,有一條連接教學大樓的通道,地面上雕以五線譜及鑲上黑白琴鍵,因走廊上栽有濃密的紫藤蘿,開着紫色小花,美其名曰:“紫藤走廊”。廳的左側,在綠樹草坪的映襯下,一座造型別致的雕塑悄然而立,再加上不時地從鋼琴廳傳出那陣陣悅耳的琴聲,孩子們置身於其中,久而久之,身上也將散發出這談談的藝術氣息。

其次是牆面文化的建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都說一個人在幽雅芬芳的環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覺的會沾染香氣,因此,牆面文化建設對藝術課程教學有着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學樓牆壁都是堅實冰冷的水泥磚牆,爲使牆壁生動起來,我們對牆面進行創意:爲了讓學生感受到“琴、棋、書、畫”,是相通的,開拓他們的視野,我們把書法、美術實驗班學生的優秀作品和著名書畫家的作品表裱起來,掛在教學樓走廊、牆壁上;爲了讓學生走近一些藝術大師,則在牆報上專門開闢“走近大師”小欄目等,而在窗臺或是某一個角落放着一兩盆綠色植物,蘭花、水仙、文竹……這些都無不在細微之處,體現着濃濃人文情懷。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七

爲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結親子共成長”工程,我校成立家長學校。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些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

(1)我校學生來自五個村莊,不少家長在外打工,代理家長或隔代家長所佔比例大。

(2)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在家時間短,家長與子女溝通機會相對減少。

(3)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人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爲此,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校“育人之上、和諧發展”全新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2、必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教育的基礎細胞,是學校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家長學校是學校協助、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的。”

二、成立家長機構,

1、成立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校長張美芳任組長,李順中任副組長、各年級班主任、學生家長代表任委員,專門負責家長學校工作。

2、打造一流師資。由學校領導掛帥,班主任、骨幹教師、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聘請校外家教專家講學指導、師資隊伍力求多元化,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根據我校管理特點,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由家長成員代表組成,專門負責家長意見收集、整理、反饋,並監督家長學校工作,實現家校交流、溝同、互動。

三、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家長課程的教學內容仍主要從《牽手兩代親子課程》相應年級段的教材中選取。本學期兩次開課,教師要結合專家講課光盤選學相應年級的有關專題,在根據實際情況,穿插校本教材的同時,確保學完相應年級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在每次開課前切實組織好本校的家長課程教研活動,統一本次開課所講的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和家長作業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範常規管理

1、制定學期家長課程實施方案、計劃,並做到時間、內容、輔導教師、保障措施“四落實”。

2、制度建設。學校制定家長課程教學常規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設置及批閱等教學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採取有力措施保證常規的實施。

3、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每次授課後,教師都要寫出體會總結,學校有哦總結報告,並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教管辦。

4、充分準備,認真備課。要做到“二有三熱”。“二有”及堂堂有備課,有家長沙龍活動方案;“三熱”既熟悉教材、熟悉光盤內容、熟悉學生及家長。

5、上課。嚴格按上報計劃中的時間上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是和家長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家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較高。

6、作業設置及批改、每節課認真設置針對性、時效性和選則性強的作業,作業完成率高;所有作業均有批語和建議,批語要着重鼓勵,建議要中肯,有利於家長接受並提高教育素質,建立作業批閱記錄。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 篇八

一、校本課程研究背景及意義:

校園安全一直是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問題。5.12汶川大地震又將校園安全教育推上了一個高度。那所堅持進行安全演練的學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孩子們如花的生命。反觀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5.12大地震爲我們的校園安全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學生可以不必畫手抄報,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識問卷,但是他必須知道,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應該怎麼做。因此,安全教育不僅是活動教育,知識教育,更是習慣教育。安全教育不僅是校長後勤主任份內之事,更是每一個教職員工及相關部門的份內之事。基於此種認識,結合現在的校園安全教育誤區,我認爲,我們應該樹立大的安全教育觀,逐步提高全社會(學校、家長、社會各部門)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要把握校園安全教育的“三實性”——實踐性、實用性、實效性,以“體驗教育”爲主要教育方式,採取多種教育方式結合,建立並落實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使廣大中國小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至爲關鍵的一個時期,審視當代的中學生,我們不難發現,在他們身上有許多人格的閃光點,主要表現爲: 求知慾增強,交往需要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於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強,有好勝心,但是,我們也不無遺憾看到他們的缺陷:易於衝動,愛感情用事,有較強的獨立意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興趣去行事,認識問題直觀、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備的分析判斷、辨別能力 ,不能在人爲侵害時從容應對,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顯得相當脆弱,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爲的侵害,往往會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亂了方寸,很難應付。爲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保護學生的生命及身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給每個家庭減少痛苦,對家長和學生負責,提出了本課程的研究。

二、課程名稱:

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選修課)

三、課程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珍愛生命,創建和諧校園”,爲學生提供防護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課時安排

七年級課程(王秀華 王秀蘭)

1、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識(2課時)

2、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見(2課時)

3、培養青春期自我防衛能力(3課時)

4、注意飲食衛生安全(2課時)

八年級課程(張智慧)

1、怎樣正確使用網絡(2課時)

2、日常安全用電知識(2課時)

3、巧妙應對青少年敲詐現象(2課時)

4、學會防火災侵害(2課時)

四、研究思路和步驟

(20_年11月20日——20_年3月15日)

(一)建立組織,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1、課程研究初期,我們組織課程組成員閱讀相關書目,圍繞承擔的課程做好記錄和修改,定期召開學習研討會、實驗研究會並做好記錄,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驗工作。建立課程研究領導小組,實驗研究小組,並確定相關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在課程研究階段,組織例會,及時填寫“課程研究進展情況表”,及時掌握、分析、研究、實驗的情況。組織專題研討,課程組成員定期召開例會,通報每個階段課程研究進展情況。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客觀準確地判斷不利於的因素, 做好課程調研,通過參與活動、現狀調查、問卷調查、座談討論、查閱資料等形式檢查課程研究的實施情況。

(二)蒐集資料、彙總研究、制定《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目錄草案

1、查閱網絡資料:王秀華 張智慧 王秀蘭 任立新

2、查閱文本資料:周曉芹 劉虎 王淑紅 王春英

3、資料彙總、制定目錄

(三)編寫教材《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

1、《中學生安全教育手冊》編寫研討,確定教材編寫分工。

2、編寫教材。

3、審稿。

4、定稿。

四、討論制定校本課程評價標準(20_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課程研究資料整理、裝訂(20_年4月15日——2009年6月15日)

五、課程的研究優勢和基礎:

1、我校教師積累了許多課程研究的方法和經驗,這必將對本課程的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課程組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主持、參與完成過多項十五和十一五課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

3、我校積累大量解決學生安全問題的方法,這些都保證了課程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研究起點的合理性。

完成本課程的條件:

(1)人力保障:學校領導對本課程的研究高度重視,課程組成員具體開展的研究網絡,做到分層管理,步步落實,確保課程研究順利正常地運行。

(2)資源保障:學校已於20_年建起了遠程教育網,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衛星接收室、光盤播放室、電子備課室等,這些硬件設施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經費保障:學校支持本課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課程研究所需經費(含購書、活動、培訓學習等費用),確保這項課程研究工作順利開展。

(4)制度保證:學校將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做到月月有小結,努力搞好中期論證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