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範文一:記憶中的微光

家裏有幾本厚厚的舊相冊。每次閒來無事,或逢思親佳節之際,家裏人總會從大大小小的櫃子裏找出一本本相冊,本本都攤開在牀上,小心翼翼地翻動着。

奶奶總是會拉着我的手,翻起那張最“珍貴”的照片——一個慈祥和藹的乾瘦老人坐在長板凳上,拘謹且略羞澀地看着鏡頭,旁邊是個意氣風發的小夥子,翹着二郎腿,大大咧咧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燦燦的牙。

那是爺爺與父親的合影。少有的幾張合影。

這張照片年紀可比我大,褶皺的相片早已泛黃,但還能依稀看清那十多年前,張貼在灰暗牆壁上的毛澤東的畫像,還有這對父子身後的老式黑白電視機,推開的淺茶色玻璃窗漏出了屋外人家的點點燈火,頭頂耀眼的白熾燈映照在老人深邃的眼眸中,十多個春秋了——那盞燈依然還在亮着。爺爺在我出生一年多後就因糖尿病去世了,而這深深淺淺的燈光、目光,成爲了我對爺爺唯一的印象。

我握着奶奶粗糙乾瘦的手,她常常會講起當年的艱苦歲月,三年饑荒、十年文革,早已失去了往日光澤的眼睛默默地盯着照片,不禁溢出兩行渾濁的淚來。

還有那一張張父母年輕時的照片。

年輕男人自信張揚的笑容,光線裏凸起的喉結,背後如浪起伏的稻子。那個青澀質樸,扎着兩根麻花辮的女子,羞答答地抿着嘴笑着。

還有那一張張我不曾觸及過的日子,像是忽然之間被一雙大手擰開了記憶與想象的閥門,不停地衝刷着我的腦海。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範文二:那些年永不褪色的老照片

是否總有那麼一張斑駁的照片,記錄了你的青蔥歲月,讓你每每看到都會想起當時的心動;是否總有那麼一張泛黃的照片,留下了你和家人溫馨的畫面,當你爲生活的疲憊而變得麻木的時候,每每看到都會倍感溫暖;是否總有那麼一張翻看過千萬次的照片,或許還是黑白的膠片,但是卻有着讓你此生都忘不了的斑斕色彩。

我家也有一個老相冊,裏面的照片很少,許多還是黑白照片,但是每一張都被翻看過無數次,每一張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翻開相冊,第一張是一個肥嘟嘟的還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孩被繩子綁在椅子上的照片。這張照片的主人公是我,那時候的農村,相機還很少,拍照的機會自然不多。一天村裏來了個拍照的師傅,父母百般央求,終於老師傅答應幫忙拍照,但是由於價格比較貴,所以那次,家庭成員中只有最小的我留下了這一張珍貴的照片。好多年以後,父母還會“取笑”我當時又黑又醜的小模樣,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會感嘆,在時光裏,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開始獨立。他們會失落,失落於自己的小寶貝能在身邊的時候越來越少,生活裏不再那麼的依賴着自己。

照片中還有一張是父母最寶貝的,照片裏,一個小學生一手拿着獎狀,一手比出勝利的手勢。這當然也是我,這是我三年級第一次在全年級拿到一等獎時拍的照片。儘管在以後,我也拿了挺多類似的獎狀,但是這一次來得如此不易。那時候,我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結果在一次課間和同學們在雙槓上嬉戲的時候摔斷了左胳膊,頭也磕出來一個洞。在那段時間,媽媽白天要上班,又要給我送飯,照顧我住院,我經常看到媽媽累得偷偷抹眼淚。我下定決心,這一次的考試,我一定要考得更好,讓媽媽感到欣慰。儘管住院,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準備期末考試,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拿到了第一,所以也就有了這張照片。

相冊裏還有許多其他照片,有我第一次踏進高園的照片,有過年時拍的全家福,也有媽媽被開水燙傷了就醫的照片。這些照片都被珍藏着,因爲它們承載了父母對我的愛,我們家人之間的脈脈溫情。

在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而在數碼技術發達的今天,照片很多,吃飯睡覺也都拍個照片發表一下,日常生活的點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絡和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了。儘管數碼技術越來越發達,我們能用來拍照的電子產品也越來越多,但是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心變得麻木,值得我們珍藏的記憶卻越來越少。你可能還珍藏着出生時那張躺在搖籃裏的照片、還沒學會走路只能在地上爬時的樣子、第一次背上書包的情形,卻早已忘記昨天你在社交網上發佈的賣萌的照片。

那些年的老照片,儘管早已斑駁、泛黃、褪色,但是在我們的腦海裏,那些時刻以及那些時刻裏的感動、溫馨、傷心難過都會永不褪色。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範文三: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爲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嚐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爲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着,但溫情也在上演着。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讚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衆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託着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麼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着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衆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範文四:善行如雨,潤物無聲

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潤物而無聲,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帶來的只有破壞。

——題記

富翁善行,可以說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君不見,他“爲人慷慨”?殊不知,他“熱心於慈善事業”?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貧寒,就“同情”起來,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們也透過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潤物方無聲。

善行,會帶給人心靈的滋潤,但如果方式不當,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會傷害別人,我們行善,不應該只是要獲得心靈的滿足,而是要讓援助者真正得到幫助。行善,不僅是一種愛心,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麼它會潤物新無聲。講究方法的行善,會更能打動受捐者。從這點來說,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學的“資助”形式,在浙江大學裏一直都保留着資助貧困生的傳統,學校“行善”時,把貧困生聚集在一個房間,統一派發助學金。這樣做雖然資助了貧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們的自尊。而後來,學校發現這種做法雖好,卻不能讓受捐者接受,於是從2012年開始,他們改變了資助方式,直接把錢打到學生的卡里。浙江大學這樣做,不僅幫助了貧困生,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讓他們能更自信地完成學業。這種幫助,顯示出了學校的人文情懷,不失爲一種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懷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學改變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們不禁會想:爲什麼人們至今仍然對雷鋒稱讚不已?很簡單,就是因爲雷鋒能默默地爲社會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的善,更容易打動人心,更會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將沖毀一切。中學生譚睿跳江救人後發微博自誇,引來一片指責,陳光標高調行善,被疑作秀;重陽節志願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負重,一天被洗了7次腳。如此等等,這些善行,已經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經被許多無法言語的因素摻雜進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會真正得到幫助的。試想,平時老人在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人問津,而重陽節卻被一大羣人圍着,心中難免會產生落差。養老院負責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獻愛心,不必等到節日纔來。爲什麼富翁捐助貧困家庭,第三家卻不願意接受呢?是因爲他採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認爲是一種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了。

講究行善的方式,我們都能夠在行善的同時,成爲聰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爲春雨;就肯定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看了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還看:

1.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範文精選4篇

2.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最新範文4篇

3.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

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4篇

5.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活在當下範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