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毛概課程論文1500字精品多篇

毛概課程論文1500字精品多篇

毛概論文 篇一

關鍵詞:多元教學模式;教育;哲學;主體性

一、何謂多元

在討論這個題目之前,首先需要追問的問題是何謂多元。

多元論認爲,接受這個世界含有多元的特點,事物是多樣性的,人類的追求也是多樣性的;多元之間,並不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即沒有絕對地位。只有“一元決定論”纔可能導致各種紛爭,多元中“元”與“元”之間不是相互鬥爭的狀態,而是相互理解、承認、接受,每一“元”皆有其獨特的優勢。孔子講“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講“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莊子講“聽其不齊”、講“兩行”,提倡“求同存異”,說的就是“多元”之旨。

多元論旨在打破權威,打破一元之決定,而恢復世界自然本真、豐富多樣之態。

二、教學方法中的“多元模式”

雖然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供使用的教學工具愈發多樣。但在實際的、一線的教學中,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並沒有相應地得以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就是教師的“一言堂”,是從上而下的灌輸。其優勢在於知識點的講授更加詳盡,穩定性強,然而學生並不會也沒有多少反省。有某些創新者,提倡“翻轉課堂”,即將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更加靈活。這自有其優勢,然而純粹靠學生的自主性,其結果就是好學者學得更多,不好學者則基本荒廢時光。況且,不論是傳統講學模式還是翻轉課堂,在哲學上,皆屬於一元論的方式,即不是由教師決定就是由學生決定。而教學或者說教育本身是件精微的事情,應當由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企業、社會等共同參與完成。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之下,舍“多元”之法,則不足以成之。

所謂“多元教學模式”,即以重視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和個體的全面發展爲宗旨,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與問題爲中心,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廣泛利用課內外、校內外、企業、家庭等多方的資源,調動學生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其目的就是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而其具體方法則是沒有方法,即“法無定法”。如此,在教學中達最大之自由而獲得最大的效用。

以思政教育系列課程之“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爲例,相較於其他專業課程,學生對其重視不足,同時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不穩定且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學生階段,若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結果往往難以盡如人意。唯有用盡各種能用的手段,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情,必須使用“多元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毛概”教學實踐中,“多元教學模式”呈現爲:以教材爲提綱的專題講座系列(包括本校教師及校外專家);學生講課系列;學生活動系列,如演講、唱紅歌、辯論、朗誦等;參觀本地革命紀念館以及廉政教育基地等類型的教育基地,參觀本地企業;觀看專題電影、視頻系列;進行社會實踐調查與相關主題的論文撰寫;建立網絡平臺讓家庭得以參與教育並與學校共鳴;志願者服務系列;學生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總之,即採取一切可以用的模式。

三、教學中的“多元”與主體性

“多元教學模式”是否會導致課程陷入無主題、無中心的混亂之中?具體的教學中的“多元”僅指教學方法(模式)之多元,而非思想內核之多元。更爲嚴格地說,必須在保證課程中心思想與教學目標穩定統一的條件之下,方可說“多元教學模式”,不然則“捨本逐末”。

其一,如“毛概”課程,必須堅守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思想內核上,必須突出主題性,必須有敵我之劃分。

其二,在實施中亦當有主體性的凸顯。“學”本身是自身的一種敞開的、虛而能受之狀,學生處於各種關係之中,其學本是向着這個世界敞開,無所不學。但在當今時代,分科已爲一顯象,學生在學校有其專業技能之學習。故雖曰“多元教學模式”,除其核心仍是職業能力的提升外,在“多元”的實施之中,亦當發揮教師本身的引導作用,即學生之學習方向仍需教師本身來指引。

總之,“多元”於教學中實現,不是爲了瓦解、化教育,而是在突出主體性中結合最大可能,達到最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容梅。翻轉課堂的歷史、現狀及實踐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7).

毛概論文 篇二

關鍵詞 普通話 測試 詞彙問題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z.2016.05.026

Abstract The standard usage of vocabulary in Mandarin Proficiency Test is significant. However, there has been several kinds of problems in vocabulary usage in Mandarin Proficiency Test.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specify how to use vocabulary properly in Mandarin Test. The purpose is to guide the candidate to use the Mandarin vocabulary in a correct and standard wa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utonghua; test; vocabulary problems

爲方便民衆溝通與交流,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而普通話水平測試就是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爲測查應試人員普通話規範程度和熟練程度的一項基礎性口語考試,在普通話推廣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詞彙及其重要性

詞彙是任何語言中所有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我們的日常對話均是由數個、十數個或數十個詞組成的,這是人在沒有文字依託情況下自覺運用語言能力的外在表現。

長期以來,存在一種錯誤的思想,即普通話水平測試側重的是對應試人員漢語發音的測試,而忽視了詞彙在測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中明確指出“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包括普通話語音、詞彙和語法。”詞彙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佔據着重要地位。

首先,在“命題說話”考試環節,詞彙的規範運用是考覈的重要標準標準,如果測試中應試者不能規範地使用詞彙,則直接影響到其測試的結果和成績。

其次,對於普通話水平測試而言,語音是作爲直接的表現,但也是表層的表現,詞彙和語法則是更深層次的普通話水平的體現。實踐中,應試者的普通話水平是否規範不僅僅在語音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詞彙和語法的運用上。

最後,從實踐角度來看,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的在於通過測試使應試者掌握規範的普通話,進而爲人際溝通與交流創造條件和奠定基礎。而日常的交流更多的是人們之間通過詞彙的運用和表達來傳遞信息與情感。因此詞彙掌握的是否規範直接影響到普通話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由此可見,對詞彙的考量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詞彙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當前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詞彙方面出現的問題

普通話水平測試自1995年開始,至今已超過21年的歷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普通話水平測試整體發展較爲成熟,測試內容和方式也相對合理。然而,隨着現代社會發展步驟的加快,當前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詞彙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將地方方言融入測試詞彙。普通話測試的目的就在於促進漢語的規範化、標準化,使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和誤解。但是,一些應試人員在普通話測試中會有意無意地將地方方言融入普通話標準詞彙,如:方言中經常出現“得勁”、“稀罕”等特色詞語,普通話中的對應規範詞彙應爲“舒服”和“喜歡”。部分應試者在沒有規範掌握普通話詞彙的過程中會將地方方言不規範地當作標準詞彙使用。

其次,大量使用外來語和網絡語言。目前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絕大多數都是在校的大中專學生,這些學生也是受外來語和網絡語言影響最爲直接和廣泛的羣體,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地使用這些語言。而在“命題說話”的測試環節也自然會受到此種語言慣性的影響,經常會出現“蠻拼的”、“點贊”、“WIFI”、“板磚”、“頂”、“杯具”、“打醬油”等詞彙。

再次,在測試中使用不恰當使用縮略語。各類縮略語以簡潔、方便、快捷,滿足了當代社會追求快節奏的心理,越來越受到青睞,如:減負(減輕學生負擔)、維和(維持和平)、研招辦(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中文系學生會宣傳部)、編程(編制計算機程序);再如課程名稱的簡稱有:大英(大學英語)、法基(法律基礎)、文概(文學概論)、毛概(思想概論);還有一些字母縮略語,如NBA,PM2.5 等等。

最後,詞彙與語法相互之間搭配不恰當。詞彙和語法是人類溝通與交流的基礎和載體。而詞彙和語法之間的關係也最爲密切。在當前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中也經常出現詞彙與語法相互之間搭配不恰當的情形。如前後語義搭配不恰當:“媽媽爲白了頭”,有主謂成分搭配不合適:“社會秩序不太安靜”,有重複累贅:“我小的時候特別十分喜歡打乒乓球”。如此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普通話水平的測試成績,更深層次而言,也會直接影響到了人際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 規範引導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詞彙運用的建議

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相關詞彙的不規範運用的問題逐漸顯現並日益突出。這一問題的存在和蔓延已經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權威性、科學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的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以下措施進行規範,引導。

首先,加大詞彙在測試中的比重。目前詞彙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所佔的比例佔到10分,這相較於舊版的測試大綱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整體上而言,其所在比例仍然僅有10%。這就決定了對於許多應試者而言,其不願過多地將精力付諸詞彙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上,而會將注意力集中於語音這一“重點”。當前,在普通話一級水平標準中已經明確詞彙正確無誤,如果測試中屢次出現詞彙錯誤,則應試人員不能獲得一級證書。在以後的測試中應適當擴大詞彙在測試中的比重,同時也明確詞彙在各級別標準中的地位。這樣就能從源頭上強化應試人員對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相關詞彙規範使用的重視程度,進而取得顯著效果。

其次,堅持詞彙規範評判的原則。語言規範是對作爲交際工具的語言的最一般的抽象和概括,是使語言保持自身社會屬性、民族屬性的一種手段。語言的規範化運用從本質上而言是人類通過自身力量對語言自然發展變化的強行干預,但是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此種干預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普通話的適用和推廣一方面有利於人們對語言、文字和語法的規範化運用,進而有利於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認同;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爲社會交往減少不必要的阻力和障礙。因此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評判過程中,評判者應該堅持規範評判的基本原則,應該堅持規範詞彙的正確導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測試對象的差異性,對於一般的社會民衆而言,測試中少量的不規範的詞彙運用,只要不存在影響溝通和交流的情形,也應該是被允許的;而對於那些專業從事語言職業的應試人員而言,則應該採取更爲嚴格的標準,以促進其規範意識和規範程度,進而有利於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

再次,堅持詞彙動態評判的原則。在堅持規範評判原則的基礎上,也要意識到動態評判的重要性,謹慎對待有爭議的詞語和語法現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言的發展是絕對的,而詞彙的規範則是相對的。一定時期的語言規範只能爲特定時期的社會大衆所接受、認同,一個時期是不規範的詞語、語法,另一個時期可能是規範的,規範與發展是一個矛盾統一體。因此,對一些新出現的詞語和語法現象,應持謹慎態度,測試評判時不可武斷以錯誤論處。尤其是對於一些隨着社會發展進步而出現的新詞語,在進行評判時更應該加以注意和區分。這些新詞語並不完全都是不符合詞彙基本規則的,有些新詞語是符合造詞原則的,同時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使用度,對於這些詞在評判時就應該以寬鬆的標準加以對待,例如“點贊”。因此對待新出現的詞彙要加以區分,堅持動態評判原則。

然後,重視口語能力和日常訓練。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出現的詞彙不規範使用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如應試者的日常語言使用習慣、心理素質以及外在環境等等。如有的應試者接觸和使用普通話的時間較短,在思維深處仍較多地受到方言母語的影響,進而形成了一種較爲固定的詞彙使用和言語表達方式,當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時,容易將地方方言中的詞彙誤認爲普通話標準詞彙,進而出現不規範詞彙的使用現象。因此,應該注重日常的口語能力和訓練。語言的學習和口語能力的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存在捷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語言習慣的養成最爲關鍵的是兒童期,因此應該從中國小就加強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把重“說”落實在教學中,也落實在學生的課外實踐中。通過加強“說”的訓練,對“說”的成果予以評價,進而建立達標項目。

最後,應做好應試者的心理素質鍛鍊。相關研究表明,普通話水平測試中不規範詞彙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應試者的心理素質存在很大的關係。對於普通話水平測試而言,其直接的表現模式就是對話與交流,而這也是對應試者心理素質要求較高的測試模式,一些應試者由於心理素質方面稍弱,會在測試過程中存現緊張心理,進而不自覺地出現詞彙的不規範運用。因此,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應試者應該注重對自身心理素質的鍛鍊,積極創造對話環境,主動與人溝通交流,從而逐步克服膽怯和緊張的心理。

總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詞彙運用並非是一個全新但卻是極爲嚴肅的話題。如何實現普通化水平測試中詞彙運用的規範化也是一個較爲複雜的問題,相信隨着對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對相關措施的採納落實,必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普通話水平測試過程中的詞彙規範問題。

參考文獻

[1]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M].商務印書館,2004.

[2] 王暉。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詞彙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商務印書館,2006.

毛概論文 篇三

P鍵詞:多元教學模式;“毛概”;意義

一、高職高專院校“毛概”課程的特點與意義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毛概”)是根據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冠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實施方案”設立的,是我國高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程。開設目的是幫助大學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形成發展、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毛概”課程所展示的一系列思想成果對當代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和全面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毛概”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還起着宣講中國近現代史的作用,讓學生了解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歷史,瞭解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的苦難與輝煌,讓學生能夠辨清大是大非;使之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能對當下生活充滿感恩。

“毛概”課作爲思政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高專類學校的學生作用極大。其一,高職高專類學生本身素養較本科類學生薄弱,故而“毛概”課除堅守思政教學任務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充當着歷史、人文教育的角色;其二,因高職高專院校使命是爲社會輸送較高級的勞動力,故課程設置本身很受限制,甚至過於偏重職業技能培訓而略顯單調,故而“毛概”等思政類課程還需承擔着豐富課程設置、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角色;其三,“毛概”課必須堅守的最爲根本、最爲重要的任務是爲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夯實基礎,以保證學校送入社會的是合格的人才。

二、實施路徑

然而在筆者的調查中,卻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毛概”課興趣不大,這當然是由諸多因素導致的,但卻警醒着教師去應對當下“毛概”(思政)教育的巨大挑戰。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學生“三觀”尚未穩定,極易被網上的各種言論牽着走,被有些惡意言論洗腦了還不自知,還自以爲是覺醒。故“毛概”課(思政)的教師,肩負着巨大的任務,即需要想盡各種辦法、用盡各種手段,以激起學生對“毛概”課的興趣,最終達到“毛概”課應有的效果。

第一,針對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所有開設“毛概”課程的自然班級進行相關的心理調查,以瞭解學生對“毛概”課程的心理需求,擬訂對策。

第二,召集課題組成員,商定撰寫以“多元教學模式”爲指導方針的課程計劃。教學計劃所彰顯的教學模式有:以教材爲提綱的專題講座系列(包括本校教師及校外專家);學生講課系列;學生活動系列,如演講、唱紅歌、辯論、朗誦,參觀本地革命紀念館以及廉政教育基地等類型的教育基地,參觀本地企業;觀看專題電影、視頻系列;社會實踐調查與相關主題的論文撰寫;志願者服務系列……

第三,以新制訂的教學計劃爲綱領,逐步在課堂內外實施。

第四,學期末,對學生進行關於“毛概”課“多元教學模式”的教學反饋調查,並進行數據分析。

三、效果與意義

根據課題組的調查報告顯示:90%的學生對“多元教學模式”非常滿意,8%的學生認爲一般,2%的學生認爲不滿意;對“你最喜歡的教學方法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反饋,排名依次爲視頻教學法、紅歌大賽、辯論賽、革命詩歌朗誦賽、“翻轉課堂”、講授法等。視頻(電影)帶給學生的衝擊力、感染力非常強,更能引發學生深思;對以小組形式參與的紅歌大賽、辯論賽、詩歌朗誦賽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且全程自發組織。總之,通過此次實踐,使絕大部分學生的認識發生了改觀,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多元教學模式”並非另創一套體系,而是整合現有的一切資源,而達到最好的、最理想的效果。“多元教學模式”的意義並不在於教學模式(方法)本身,也不在於讓學生背多少知識點,而是在於激發學生,使其能對“毛概”課發生興趣,能夠進入“毛概”課所重點強調的精神實質中去。簡言之,“多元教學模式”在“毛概”課程中應用的意義是要彰顯“毛概”課本身的特點與意義。

總體說來,“多元教學”只是一種嘗試,“毛概”課(思政類課程)的課程探索任重道遠,教師應繼續自強不息、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萍。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1.

注:本文系畢節市科學技術局、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聯合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畢科聯合字X[2016]24號。

毛概論文 篇四

關鍵詞:項目驅動;市場營銷;課程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10-0057-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經濟經歷了開放後的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目前進入到經濟發展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階段。市場需求與供給的整體格局,內涵式的經濟增長要求相應營銷人才培養的模式與之相適應,其中課程體系重新設置的問題也就隨之被提出來 。目前營銷專業畢業生還不足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中表現爲以下幾點。

一是專業課程結構趨同。偏重理論體系的完整,而非針對實踐應用;該體系以密西根大學教授傑羅姆・麥卡錫(me Mccarthy)提出的便於記憶和傳播的4ps爲基礎,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渠道(place),增加一些電子商務、物流等課程。存在問題第一是落後於當前消費個性化的特點以及信息網絡化高速發展、信息過載的事實。第二是培養目標不清晰而導致課程設置缺乏主線貫穿。

二是由於市場中企業人才選用偏重於“行爲導向”而不是“素質導向”,企業對於人員選擇的標準主要限於“聽話,能吃苦、善溝通”的基層銷售人員要求層面, 課程設置中相對缺乏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內容。

三是營銷理論與技能與一些專業領域(比如工程施工、機械、材料、電子等)知識很難兼顧。許多工程技術領域的營銷人員來自於具備專業技術專業知識的人員經過短期培訓而來。而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經過四學年的培養效果與短期的培訓等同,無疑是否定了現有營銷人才培養模式。

二、建立項目驅動市場營銷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準確合理定位營銷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需要在學校辦學目標的指導下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同時根據所處區域的經濟環境,專業辦學歷史以及專業辦學條件,結合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的調查反饋意見去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該目標應突出培養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1]

(二)以項目驅動爲主線設計課程體系

1.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建構是對知識的意義重新組合,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的重構而獲得,學習者是積極尋求知識的有機體,不是待填充的對象。合作學習理論認爲,團隊內部成員的交流對個體構成了認知衝突,導致成員重新思考,產生新的觀點,對學習的深化提供了社會支持。項目驅動式課程體系設置就是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理論運用到實踐之中的有益探索。是在活動或項目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完成活動或項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體系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協作精神。

2.明確項目流程

營銷策劃、渠道建設、網店(微店)建設、會議或者展覽、節慶、某項具體活動等都屬於項目。[2]項目的一般流程如表所示。

3.根據項目流程設計課程體系

項目驅動市場營銷人才課程體系強調將學生的需要、社會實踐的需要以及學科的發展作爲課程建設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市場分析、項目管理和管理溝通能力。從調研、策劃到具體籌備、執行,爲此課程體系以市場調查與預測與營銷策劃爲核心課程,其他必修課程和營銷專業課程根據項目管理的不同階段來設計,並且在課程安排中結合當前的電商快速發展的實際突出了電商課程內容。 課程體系由平臺通修課程、項目管理流程課程、營銷專業課程模塊、營銷實踐模塊、專業拓展模塊組成。

一是平臺通修課程模塊包括通識模塊以及專業必修模塊。通識模塊包括爲必需的文化、政治、身體類課程,例如鄧論、毛概、馬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等;專業必修包括營銷專業必修知識類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管理學、投資學、統計學、市場營銷等。

二是項目管理流程課程主要包括市場營銷專業的關鍵性必修課程,項目研究: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消費者行爲學。項目策劃:營銷策劃、投資學。項目組織:渠道管理、物流管理、談判與推銷、供應鏈管理。項目現場管理:銷售管理、管理溝通、服務營銷。事後收尾:客戶管理管理、管理信息系統。

三是營銷專業課程模塊。主要是限定選修課,一部分包括廣告學、價格策略、品牌管理;另一部分包括: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系統規劃與設計、移動商務與電話營銷等。

四是營銷實踐模塊。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和技能訓練,建立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爲核心的“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從課堂教學實踐、校內實習與合作企業實踐相結合的實踐訓練體系,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縮短學生崗前適應期,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實習安排有在課堂上完成的管理信息系統、營銷策劃以及電子商務等課內實踐;在學校實驗室完成的企業經營模擬、營銷管理、物流管理、談判與推銷、網絡營銷等實習;還有在企業完成的專業輪崗以及方向實習。

五是拓展模塊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拓展、非專業知識拓展以及文化素質拓展等類課程。首先在學習營銷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拓寬學習路徑,鼓勵學生選修l~2門由專業概論課程(如汽車、機械、電子等)組成的課程模塊,培養學生興趣,瞭解行業知識,就業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同時逐漸依託學校優勢學科形成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特色。

以學生活動爲依託,搭建跨專業學生的學習交流平臺。藉助於全國性學科競賽的參與組建各類團隊,通過學科競賽鍛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項目驅動課程體系發揮作用的保障

(一)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學團隊

該課程體系要求教師隊伍不僅要有學術水準,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和營銷實踐經驗。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參加教育培訓,學校需要創造條件通過校企合作和頂崗掛職鍛鍊相結合等方式提高實踐經驗。現有的考覈標準要求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與科研領域,建議教師崗位分爲以科研爲主、以教學爲主和以實踐爲主的不同崗位,允許教師在工作內容上有所側重。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兼職教師隊伍,聘請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舉辦講座,介紹給學生企業營銷中具體應用的技術、知識及企業對營銷從業人員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進行教學改革,開展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

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項目的設計可以是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問題、學科競賽項目、教師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或企業實際問題等,主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可行性。[3]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授課型轉向導師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方法由靜態方式向動態方式轉變,通過項目的運轉,讓學生行動起來,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爲主線,通過情景教學、仿真模擬、外出參觀、調研、完成團隊任務,撰寫項目報告與課程論文、團隊討論與彙報等形式,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將碎片化知識逐漸轉換成以項目管理爲主線的能力。[3]

(三)改革現有的考覈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控制與評價

項目驅動式課程體系需要改變對學生的考覈方式,構建以能力考覈爲核心的考覈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業創新能力等的考覈。

1.改進課程考覈制度,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考覈,注重對項目過程的控制與評價,將團隊項目任務的分析、運轉、總結各個環節的完成情況,以及團隊成員的討論、調研報告、項目總結作爲考覈的主要內容。

2.課程的考試內容改變注重考覈學生對於知識的記憶的做法,加強針對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覈力度,加大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等應用題的比重,強調項目策劃書,課程論文等考覈方式。

3.加強對實習、實訓課程的管理與考覈,通過項目實施,明確課程內容在具體項目(活動)實施中的功能,由此確定考覈評估的依據和標準,重點考覈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於依託校企合作開展的實習實訓,學生接受學校的常規管理外,還要接受企業的過程管理和考覈,並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基於“項目應用能力導向”進行考覈。

參考文獻:

[1] 劉 衛,劉金嶺。基於項目驅動的應用型本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2(13).

[2] 王春雷。項目驅動型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旅遊科學,2010(12).

毛概課程論文2200字 篇五

《_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闡釋》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共同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

一、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馬克思、_在《_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建立這樣一個“聯合體”即共產主義,成爲無產階級奮鬥的目標,是馬克思、_爲無產階級政黨樹立的最終理想。“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上,在迫使人們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後,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隨着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後,——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法權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2]馬克思、_在唯物歷史觀的基礎上,科學地指明瞭共產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的遠大理想,並分析了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過程:奪取_,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個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這實際上也是馬克思、_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從宏觀的角度,對共產主義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們認識和研究共產主義理想的基礎,也是我們今天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依據。

1.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統一

依據馬克思、_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相關思想,_在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別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爲基礎的,生產是爲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爲了剝削。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3]“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麼能建設社會主義?”[4]“一定要讓我們的人民,包括我們的孩子們知道,我們是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我們採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爲了發展社會主義,爲了將來實現共產主義”;[5]“我們歷來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紀律。理想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6]這些論述反映了_關於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統一的思想。首先,樹立共同理想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資本主義“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必須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再次,現階段的理想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也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經階段;最後,_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過程,即“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8]

2.“鐵的紀律”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證之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_多次強調了理想和紀律的重要性,並且指出理想和紀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們的各族人民都成爲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9]“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裏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組織起來就有力量。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的革命怎麼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麼能夠成功……有理想,有紀律,這兩件事我們務必時刻牢記在心”[10];“中國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沒有理想是不行的,沒有紀律也是不行的”。[11]總之,理想是紀律的前提,紀律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證;“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12]“有了理想,還要有紀律才能實現”,[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證了我們在思想認識上的統一性,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而這一切都需要用紀律來保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偏離方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可見,理想和紀律的辯證統一的關係,是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內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_十分關注青少年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的品德,要從小開始培養。我們黨的教育事業歷來有這樣的優良傳統”;[15]“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16]“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進行有理想、有紀律的教育”。[17]類似的觀點還有很多,從20世紀50年代貫穿至90年代。不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時期,_始終強調要加強青少年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梳理這一思想發展的脈絡,有着這樣的發展變化:理想——革命理想——共產主義理想——共同的理想,這裏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實際上已經蘊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爲_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指出:“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_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又有代表那個階段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奮鬥綱領。”[18]總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_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闡釋的顯著特徵。

毛概論文 篇六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 項目教學 利弊

近年來,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推廣,職業教育、基礎教學和高等教育中都有其身影,有些還取得了不俗的教學實踐成果。但將項目教學法運用到大學思想政治課程的基礎教學目前爲止還不多,國內研究的也較少。如何將“以項目爲核心,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方法與大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相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筆者針對“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下文簡稱爲“毛概”),這一大學思想政治課程,以項目教學法爲主要教學授課方式,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淺談一下筆者的看法,望能給大家帶來啓發。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及特徵

項目教學,也被稱作基於項目的研究性學習,它的主要特點在於能夠將學習過程中的研究內容和生活實踐相融合。它以集中性的研究某一學科領域爲原則,旨在將具有實際意義和樂趣的任務與學習相融合,從而讓學習者更爲享受這一過程,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它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探索知識的奧祕,構建知識結構和學習技巧。

項目教學法具有如下顯著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本質是將其思維理解與實際行動相聯繫,所以教育歸根結底還是基於行動的過程;對於客觀存在的世界,學生對其的感知及其被賦予的意義是由學生自己自行決定;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定向的研究方向,唯有具有清晰的學習意識和目的性,才能獲得與預期相應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習的成功。項目教學法體現了層次化和個性化的人才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和研究性,能夠以最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式來探索知識的奧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困境

1.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不強。在高等院校內,思想政治課教學普遍側重於傳統的理論講授,對於實際應用和人文環境的建設重視不夠,忽視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建設。此外,學校對於思想政治課程的課時壓縮也較爲嚴重,相比專業課程,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建設較爲薄弱,教師對於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素質未能與時俱進,這些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較爲鬆懈,甚至認爲無關緊要。有如此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自然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和良好的薰陶。

2.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覈方法都較爲保守。由於學校本身對於思想政治課程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師對於思想政治課程教授的內容及方法就顯得較爲保守陳舊,缺乏創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提不起興趣。大部分院校在這一課程上還沒有形成具有自我教學特色的教學方法,教學體系較爲混亂且缺乏整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於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地取捨,要有側重點和突出點。在教授最基本的內容時,還可以按照學生所學專業或者將來從事行業的性質,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這樣既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能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考覈時也可體現學生的專業性質,更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以達到考覈多元化的要求。培養創新性、科學性、實踐性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

3.師資力量不強。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經濟、環境、社會、人文、城市建設、國家時事等。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爲廣闊的知識面以及深厚的人文功底,同時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認清問題本質的洞察力。政治這一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自身的理論學習相比較而言會較爲枯燥,且大部分院校對它的授課不是太重視,所以部分教師對於自身的教學素質和內涵修養都較爲忽視,這使得他們的知識面較爲狹隘、理論基礎也不夠深厚,有些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本身就存在一定問題,其教學能力自然可想而知。

三、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項目教學法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學習任務與專業課的區別較大,無論是教學體系還是學習內容,它的理論性很強,但操作性顯得較弱。然而項目教學法更側重於對有形產品的闡述,所以對於無形產品的教學以前往往應用不多。筆者經過實踐研究發現,項目教學對於無形產品同樣適用。項目其實是可以具有多種形式的,它既可以是一件具體的並且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物品,也可以是一件抽象無形的但具有使用價值的精神產品,比如一首歌、一首詩、一段談話、一種思維或是一個感悟、一種學習方法等。這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能有諸多涉及,對於他們社會實踐及社會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這爲思想政治課程的項目教學設計提供了實際可行的基礎。現在的大學課堂中,一般都有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施,藉助它們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地將這些無形的精神產品表達出來,並傳輸給學生,學生經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手腦結合,運用聽、看、悟等手段可以完成一個課程的學習、一個項目模型的學習和製作。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在大學思想政治課程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對於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程,它能夠鼓勵學生最大化地使用一切資源,構建良好的知識獲取和技能訓練的脈絡,培養良好的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實現互動式的學習模式。項目教學具備傳統授課模式所不具備的諸多優點,它能融知識、能力、人文素質等爲一體,綜合體現學生的敬業奉獻、團隊合作、學習動手、思維創新等多方面的素質,這些在互動過程中都可表現得淋漓盡致。

2.明確項目教學法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的弊端,並加以克服。由於項目教學法更側重於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意義方面的輔助探索,它在有形產品方面的探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思想政治是人類精神產品的結晶,雖然項目教學法在大學思想政治課程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某些方面還是不太適用,甚至比較牽強。我們只有將其中的弊端總結出來,才能對症下藥進行克服和改正。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首先涉及的便是課題的選擇。項目教學法課題的設計與選取首先應具備實踐性,課題多來自現實生活或者是某項需要解決的任務,它可以通過市場調研獲得或者直接取自某個專業性的項目,但是將其映射到思想政治領域時可能就找不到合適的課題轉換,有的課題會顯得過於理論進而脫離實際。其次項目教學法過於側重實際應用和實用性的探討,這可能導致其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對於理論思考及本質探討上的忽視。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可能會曲解項目教學法的最終目的,認爲項目教學的運用就是用實踐性的教學方式代替以知識傳授爲主的理論性教學模式。這種曲解從本質上已經扭曲了高校辦學的宗旨,既不利於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又不利於學生的長遠性發展。此外,在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工作的合理性分配是最大的難題,且從實踐看來大家在這方面做得都稍有欠缺。由於是真實的項目,所以分組時採用系統化的方法比較合適,所以各個小組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只是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在後期的合成階段,參與的人相對而言則更少。教師在這一期間往往都忙於研究結果的審覈和採集,學生的參與度便更低。因此在早期分配任務時,教師應當改變將溝通能力強的學生作爲整個團隊的負責人督促整個團隊項目的研究進展的傳統教育方法,而讓其他同學嘗試參與直接管理和組織整個項目,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3.豐富教學內容,使其更系統、科學。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學習的需求來進行不同的項目教學設計。項目所選的課程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緊緊圍繞課程理論知識,建立好課堂以及社會之間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具有社會特色的教學體系。在每一個教學章節中,教師應做到重難點心中有數,選擇合適的知識點,組成小組進行集體備課,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情境,再交由學生進行項目具體細節的設計和完善。學生在建立和完善項目期間,可以自由討論,教師從中進行適當的啓發及答疑,也可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課件提高教學效果。在“毛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作如下設計:PPT主題演講:我心中的偉人;PPT主題演講: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致富之路;視頻觀看:改革開放後我國的驚天鉅變;辯論賽:針對某一時事進行自由辯論;詩歌創作比賽:以思想政治領域內任一課題爲主創作一首詩,由同學進行評比;問卷調查:西部跨越式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交一篇視頻、問卷調查後的觀後感。以上項目設計均可視具體情況選擇一部分進行教學。

4.創新教學方法,使其更具實踐性和合作性。項目教學法更注重實用性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思想政治自身的理論性使得其與項目教學相融合還存在一定的磨合期,但在磨合的過程中亦能激發出教學的新方法和思路的創新火花。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所學理論的特點,以教師指導爲輔,將需完成的教學實踐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學生再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實際工作的程序設計,共同制訂計劃並進行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整個項目。課程項目教學法將每個學生都加入到了課程的實踐探討過程中,使他們由被動的學習地位轉換到主動獲取知識的探索者的地位。學生學習角色的轉換不但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更是一個自主獨立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需要自己進行項目選題、資料蒐集、問題分析等,同時還要協調好組員之間的工作,適當地諮詢教師。

毛概課程論文2100字 篇七

《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關鍵詞:中國_ 科學發展觀 三個代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指導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一)歷史教訓:借鑑西方工業化發展的經驗

(1)建立健全工業化管理制度,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現代工業社會迅猛發展,建立健全現代的管理制度就顯得尤爲重要。同時建立期貨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等,促進資本快速流通。與此同時,西方工業建設中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以鐵路運輸爲核心的交通網絡爲工業化物質流通提供了極大便利。

(2)注重國民教育和技術革新。教育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西方國家很早就對教育領域大力投入。同時,西方工業化進程中的三次偉大而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促進了技術進步和革新,加快了工業化發展的步伐。

(3)建立市場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市場機制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解決了經濟發展中的生產效率問題,推動了西方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發展的道路。

(二)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

(1)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沒有注重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他認爲人可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還可以促進社會變革,肯定了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促進和決定作用。

(2)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並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根本動力。積極而重要的勞動者這一因素帶動生產力的發展,同時生產力發展又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和人類社會全面進步及協調發展的基礎。

(3)確立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馬克思理論認爲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互助互進的,認爲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

(三)發展需求:國情與世界發展相結合

(1)科學發展觀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要有科學發展觀這樣有前瞻性、科學性的理論作爲社會主義發展的指導思想。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將發展目的和發展規律有機結合,實現社會和諧與健康發展。

(2)科學發展觀有益於總結和概括社會發展經驗。古典經濟學一味追求財富的不斷增長和經濟指標的提高,但資源消耗極大,忽略了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等原因導致了國家經濟結構失衡,社會發展滯後,社會腐敗和失業增加等問題的出現。

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個代表”指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個代表”之間的辯證關係

(1)發展中國的先進生產力爲中國先進文化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不斷的以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後生產力的過程,我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這“三座大山”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都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是爲中國先進文化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質基礎。

(2)發展先進文化爲中國發展先進生產力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滿足了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我們只有全面把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辯證關係,才能推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只有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科學文化和社會主義道德的建設,才能不斷推動文化、政治和經濟的全面發展,滿足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

(3)滿足中國最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根本動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羣衆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大主體,這就要求把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爲我國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二)“三個代表”的指導意義

(1)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理論依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黨的建設指明瞭總的目標,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也成爲了黨執政興國成敗的標準。

(2)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理論武器。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要有先進的理論作爲指導,因此,理論需要不斷地發展和自我完善。三個代表把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機結合在一起,昭示了社會主義的規律以及本質,也表明了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髮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徑。同時,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三個代表作爲理論武器,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3)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黨的事業、活動以及先進性都要以三個代表爲指導,才能發揮黨的領導核心的作用;在三個代表的指引下,黨能嚴格遵照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思想,提高執政水平,鞏固執政基礎;在三個代表的思想裏,黨明確瞭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進性,如何能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羣衆中獲取爲國爲民的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宏志。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與_三個代表_重要思想[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

[2] 歐陽志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三次飛躍——論_三個代表_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4).

[3] 駱方金。論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必然性[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5):1-4.

[4] 能建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醞釀、形成及發展[D].北京師範大學,2005.

毛概論文 篇八

關鍵詞:民族高等教育;蒙漢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71-02

一、蒙漢雙語教學的現狀

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文獻研究、訪談法等方法對內蒙古財經大學蒙漢雙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

1.蒙漢雙語教師數量不多、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學校要實施蒙漢雙語教學,首先要有足夠數量的蒙漢兼通的雙語教師。①蒙漢雙語教師人數不多。蒙漢雙語教師,是實施蒙漢雙語教學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但是學校目前缺乏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蒙漢雙語教師,由於缺乏專業的雙語教學培訓,很難達到理想的雙語教學效果。經調查發現,用蒙語和漢語兩種語言講解專業知識的老師達不到一半的水平,6.96%;用漢語講解專業知識,用蒙語組織課堂活動爲43.19%;全部用蒙語講解爲3.77%;用蒙語講解專業知識,用漢語組織課堂活動的爲6.09%。②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學校缺少優秀的蒙漢雙語教師,雖然教師具備一定的蒙漢雙語教學的基本能力,但是蒙漢雙語教學規律的認識不足,例如蒙漢雙語在教學中的使用度、兩者之間的關係、蒙漢雙語教學的目標評價標準等方面認識上的缺陷,造成課堂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學生蒙漢雙語能力差別顯著。①大部分學生來自於農村、牧業地區。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的大部分大學生來自於農村、牧業地區。農村地區爲51.6%,牧區爲26.7%。絕大多數蒙古族大學生來自於偏僻的農牧業地區,由於農村、牧業地區的生活習慣的原因,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是母語——蒙語,這就決定了學生交流的工具爲蒙語。尤其農村、牧區蒙古族中國小,由於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對漢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了漢語發展不平衡,學生漢語能力有顯著差別,這給民族高校的雙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②學生的雙語素質不同。首先,學生的漢語基礎能力有差距。第一,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有差距。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能夠全面熟練應用漢語的水平,整個調查人數中佔的比例爲35.36%,不到一半人數;只能進行簡單的對話佔爲4.93%;能進行日常交談,但聽課、閱讀、寫作業、課堂發言有較大的困難的佔10.15%;能聽課和閱讀,但寫作業、課堂發言仍有一些困難的佔爲15.65%;能聽課、閱讀、寫作業,但課堂發言仍有一些困難的佔爲33.91%。第二,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考試通過率低。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考試,整個調查人數佔的比例爲49.56%,考試通過率爲36.81%。說明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學校及授課老師必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三,學生對漢文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對漢文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完全能看懂的人佔爲38.26%,大部分能看懂的爲56.62%,只能看懂少部分的爲6.96%,一點也不懂的爲1.16%。因此,學校及授課老師,儘量多編寫蒙文教材或者訂購教材時考慮學生的特殊情況。第四,學生對漢語授課課程的掌握程度不同。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對漢語授課課程的掌握程度有差別。完全能聽懂的人佔爲38.84%,大部分能聽懂的佔爲53.04%,只能聽懂少部分的爲7.25%,完全聽不懂的爲0.87%,學校及授課老師必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儘量讓學生對上課有信心。其次,不同學生專業素質有差別。第一,學生能用蒙語表述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情況有差別。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能用蒙語表述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情況,完全能表述的佔爲11.89%;大部分可以表述的佔爲53.04%;幾乎不能的爲35.07%。學以致用,學了用不了如何爲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內蒙古是特殊地區,也是蒙古族人口較多的地區,爲地區經濟發展,學校應考慮和解決這些問題。第二,學生能用漢語表述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情況有差距。經調查發現,蒙漢雙語授課學生能用漢語表述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情況,完全能表述的佔爲18.55%;大部分可以表述的爲66.67%;幾乎不能的爲14.78%,學以致用,市場是開放的,爲民族地區的和諧發展必須向其他民族學習,學習普通話,學習其他民族的優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爲民族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要解決這些問題,學校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3.教學環境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學管理上,蒙漢雙語教學管理體制不健全。①學校圖書館的蒙文圖書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經對學生調查發現,圖書館的蒙文圖書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佔爲65.51%,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則爲34.50%。學生反映,不能滿足學習需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關於專業方面的書籍及教材數量太少,尤其複習資料比較少;只有在圖書館五樓半側纔有,顯得學校不重視;書籍種類少,不符合現代學生的要求,跟不上時代,太老舊了,涉及的範圍少,跟專業有關的書很少,尤其經濟類的蒙文書很少;蒙文圖書不外借等存在較多問題。②用蒙漢雙語授課的課程不多。儘管按有關政策和規定在雙語學科、課時方面有所調整,但課程模式大體上還是遵循或照搬國家統一的單語課程標準,缺乏針對性。學生所學過的課程中用蒙漢雙語授課的課程太少,經調查發現,用蒙漢雙語授課的課程僅有大學英語、數學、政治經濟學、思想政治、語文、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軍事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西方經濟學、斯拉夫語、宏觀經濟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毛概、金融、銀行會計等,通過這些可以發現很多課程都是用普通話來講授的,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學知識的需求。③開展蒙漢雙語教學年級沒有統一的規定。經調查發現,學生認爲適合開展蒙漢雙語教學的年級有選擇一年級的爲75.36%,二年級的爲59.42%,學生由於蒙語授課轉化爲漢語授課需要一定的過渡期,無論是思維方面還是語言方面需要一定時期的適應過程,因此學校及老師應儘可能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④教材缺乏實用性和多樣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目前雙語教材的編定,很少有學科類的蒙語教材,而要真正實施雙語教學就必須編制各學科的蒙語教材。目前學校蒙文教材種類不多,經調查發現,具有蒙文教材的課程有政治經濟學、毛概、微積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金融學、斯拉夫語、財經寫作等課程,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及老師值得關注。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注重蒙漢雙語教學中師資的培訓。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蒙漢雙語教育觀念。教師要正確理解和把握“雙語教學”,明確蒙漢雙語教學的目的。要真正實施雙語教學,就必須重視雙語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重視蒙語與學科的雙向滲透,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應用蒙漢雙語,使認知和交際能力同時得到發展。其次,學校要重視蒙漢雙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實施“蒙漢雙語教學”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蒙漢兼通的教師,學校有關負責人必須重視對蒙漢雙語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通過攻讀學位或者進修等途徑提高其業務水平,以改善蒙漢雙語授課教師隊伍的整體學術水平。再次,教師要改革雙語課堂教學模式。在低年級時,應多設置,學生需要過渡適應期;爲高年級專業課雙語教學打好基礎,還要注意課程設置的銜接問題。

2.注重蒙漢雙語學生的培養。首先,在教學中,爲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低年級要蒙語授課,讓學生熟悉新的環境;到二年級開始有些課程可以用蒙漢雙語授課,有個過渡期;到了高年級可以直接漢語授課,最終實現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其次,努力營造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爲學生努力創造豐富的雙語練習機會與真實的語言環境,如開展各種知識競賽或演講比賽等團體活動來增加學生的“積極學習時間”,提高雙語教學的有效性。

3.注重科學研究工作,提高學術水平。首先,學校應設立蒙文教材建設專項基金、貼補蒙文教材編寫,鼓勵那些學術造詣深、教學技藝高的教師來編寫教材。高質量的蒙文教材是進行蒙漢雙語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材的質量好壞與有無會直接影響到蒙漢雙語教育的質量與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必須重視這方面,增加其投入。其次,大力開展學術交流,定期召開蒙漢雙語教學研討會。近年來蒙漢雙語教學理論研究,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一批比較有影響力的著作與論文,爲發展蒙漢雙語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蒙漢雙語教學是內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爲民族高等院校,承擔着培育我區民族人才和解決民族發展問題的重要責任。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蒙漢雙語教學,爲我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立軍。民族高等教育中蒙漢雙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8.

[2]李靜。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12).

[3]李正元,金寶明。獨特的蒙漢雙語教學?搖成功的民族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

[4]王豔芬。高校雙語教學淺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5).

基金項目:內蒙古財經大學2011—2012年度民族教育教學項目《民族高等教育中蒙漢雙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