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碎片化閱讀作文多篇

碎片化閱讀作文多篇

碎片化閱讀作文1

文字是思想的映射,中國語言更是深藏奧妙。我們總是能夠找到一片書海來安放和重啓疲憊的心靈。然而,當我們無暇捧着茶杯欣賞冗長的文章時,碎片化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車水馬龍,紛紛擾擾。每個人都加快着腳步穿梭在街頭。如果每個人的目的地都和他連着一條絲線,那各處就都會交織着千絲萬縷的網。在越來越繁忙的生活中,還有幾個人能坐下來,就着剛好的陽光讀一天書?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麼碎片化閱讀,不就是用來洗淨蒙塵的心的甘露?在這個時代,碎片化閱讀不失爲一種很好的選擇。

然而,如果拋開時代的繁亂,單就碎片化閱讀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們依然不會放棄碎片化閱讀。如果不是爲了彌補缺乏書籍的空洞而進行碎片化閱讀,那麼不難發現,閱讀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種絕美的境界。

讀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幾人回,落月搖情滿江樹”這般從月出到月落的佳作,會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長而清雅。而不可否認,“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是另一種簡短而含蓄的絕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猶未盡,無限美好。

某天某時,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時,靜靜地看着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織成風景,一時涌上心頭的悽美,便不是娓娓道來的長篇大論能說得清的,唯有一句“萬丈迷津,遙亙千里”才能與之相配呼應。後來,也不記得哪一段話出自何處,只記得這句話的含蓄有力,那句話的悽美清麗,它們不知不覺走進了靈魂,帶着人們體會更孤獨,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說長篇是清口的白粥,那麼碎片化閱讀便是陳年的老酒,總是在一瞬間觸及人的靈魂,讓人更快的領悟,更快的成長。

開卷有益,碎片化閱讀也是大有所長。當有人沉迷於一本小說無法自拔,碎片化閱讀卻能實現很廣的涉獵。周國平說,與其花費精力沉溺於書,倒不如寫自己的書,來抒發屬於自己的體會。這樣看來,涉獵別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認同,讓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間,形成自己的觀念,便是碎片化閱讀的又一精華。

碎片化閱讀同整體化閱讀一樣是應當提倡的,也是一樣需要深入體會的,所長補所短。如果因爲不能體會其中之奧妙而妄加褒貶,便是大愚之論了。

碎片化閱讀作文2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掌上碎片化閱讀也是有利有弊。儘管它方便快捷,但網絡上的海量信息因難以監管往往夾雜着隨意的和不可靠的內容,良莠不齊。文化的傳承還是需要傳統的紙質讀本來沉澱,一些經典名著還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閱讀細細去體會。陽光午後坐在沙發裏,手捧自己喜愛的書,聞着墨香靜心研讀的這種感覺是和閱讀電子讀物完全不同的。很多文學愛好者仍是非常喜歡逛書店,書店的文化氛圍令人心境寧靜祥和,催生人們探索求知的慾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隨着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以及電子科技飛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網絡、電子閱讀器、手機等進行讀書看報開始日益盛行,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掌上閱讀形式,稱之爲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正悄然代替傳統閱讀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國外的科技領先於國內,而且互聯網也比我們發展的早,那是不是外國人現在也和我們一樣拿着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在讀書呢?其實不然。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我國全民的閱讀狀況堪憂,每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每年人均閱讀量則高達64本;美國也不低,每年每年人均閱讀量在50本左右。這跟他們從小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那麼中國作爲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怎麼能輕易把這些瑰寶捨棄。對於文化的傳承不是快餐式的碎片化閱讀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回歸傳統,需要代代相傳,需要從娃娃抓起培養閱讀習慣和正確的引導。

所以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否定碎片化閱讀,也不能因快速便捷的電子閱讀而丟棄傳統紙質讀本。

很多人都認爲靈活的掌上碎片化閱讀非常方便,使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見縫插針看自己喜愛的書,並且不用跑諸多書店就有大量的書籍可供挑選,比紙質書更爲便宜。因爲網絡的優勢節約了店鋪人員等成本,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確實給傳統書店報亭等面向紙質閱讀的帶來了巨大沖擊。《現代金報》曾有報道,由於書店入不敷出,席殊書屋、新世界書店相繼關門;民營書店在夾縫中艱難地掙扎,撐不下去的就只能關門。

碎片化閱讀作文3

看到“碎片化”這三個字,思緒帶出了一個從國小開始,學校舉辦的讀書節活動時的調查問卷上總會出現的,屢用不爽的問題:請問你平均每天的閱讀時間是多少?

國小時的答案大概是一至二個小時,到了國中,時間減少到半小時到一小時,現在高中,在忙碌的學習和成堆的作業中,我斟酌着在問卷上寫下三十分鐘。真是羨慕國小時候的我,忍不住懷疑那時候的我怎麼這麼閒。

忙碌的生活還是需要放鬆的,我的放鬆方式總是固定那幾個,讀書看漫畫做手工之間來回切換。而我所閱讀的所有書目中,除了一些比較有名的,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剩下的則是各種各樣的小說。身邊的很多人說,用電子書閱讀起來總歸是沒有實體書那樣有感覺的,可是我的想法和我的朋友們有些不同,比起實體書,我更喜歡電子書。理由和同樣喜歡電子書的人們不約而同:方便啊,輕巧啊,書目多啊。讚美科技的發展。

因爲時間的碎片化,閱讀也變得碎片化。這碎片化的閱讀時間和電子書讓我能夠同時閱讀兩三本書,卻少了以前的沉迷書中無法自拔,已經許久沒再出現別人喊了三四遍卻仍在書中幻想的局面。這本應是好事,卻讓我有些許惋惜。雖然每次閱讀的時間很少,我只能在課間,在完成作業後,亦或者在睡前閱讀,但是一天的時間過去,半個小時往往還是可以攢到的。

我並非特別喜歡同時閱讀兩三本書,但是卻常常“不小心”那樣做。碎片化的閱讀使得書中的劇情發展變慢,讀完一本書往往要用以前兩倍的時間,然而在這段時間裏,也許是旁人或友人又推薦了本好書,也許是自己手癢又找到了本有趣的小說,在試讀這些書目時,被劇情勾了魂兒。彼時事情又發展成了這本書放不下,昨個兒的書又有趣得不忍鬆手的局面。真是兩面爲難,有時更是三面爲難。

縱使碎片化的時間讓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如果我不利用這些時間,又該如何找到大把的時間進行閱讀?“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只是這生活的快節奏讓水一滴滴出現,成爲時間碎片。

我只能抓住這碎片化時間,讀我喜歡的書。

碎片化閱讀作文4

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社會,忙碌已成爲一種常態。而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逐漸演變成爲一種大衆閱讀的趨勢。然而,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燦爛中華文化,難道要在這短短140字中傳承下去嗎?

碎片化閱讀,看似爲終日奔波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人們藉助網絡,以最迅捷的速度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求知慾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滿足。可是,當我們仔細審視身邊的那些低頭族,便不難發現,那些忙裏偷閒使用手機閱讀的人,以看微博裏的段子,和看網絡上流行的小說者居多。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鼎盛時期後,21世紀最搶眼的文體——段子,趁虛而入了。曾經有人調侃,“早上打開微博,有一種君臨天下審閱奏摺的感覺。”而這種比皇帝上朝還繁忙的行爲,多數時候卻是無意義的。

碎片化的閱讀,勢必會導致碎片化的思想。你無法奢求140字的微小說能表達出10萬字鉅作的內涵;那些爲了博人眼球故意誇大其詞,甚至傳播虛假新聞的所謂內部新聞,也不見得具有傳統新聞行業的公正報道和深入思考。當人們都僅僅從事物的表象入手,變得不求甚解;當人們都人云亦云,瘋狂的在朋友圈轉發,喪失了主觀判斷的能力,人們的思想已經在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了。

史學博士廖峯說:“人或成爲碎片化信息的奴隸。”我想,這帶有預言性質的警示就快實現了。曾經攜一卷好書,溫一壺陽光下酒;如今帶一個平板,蹭WiFi瀏覽。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塵封在歷史的書架上,原因卻可能僅僅是因爲字太多。人們正在逐漸喪失閱讀的習慣,中國人均閱讀量不及發達國家一半。一個不願意讀書的民族,憑什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通過瀏覽大量信息來開闊自己的眼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沒有人因爲知道的八卦新聞多而被視作“家”。而現在網絡上流傳最廣的,恰恰是那些毫無意義的新聞。於是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提出了“不知情權”——即“我有權選擇不知道”,以此達到抵禦碎片化閱讀的目的。然而,我們真的需要讓碎片化閱讀發展成爲一種需要抵禦的洪流嗎?

閱讀本無所謂對錯,正所謂開卷有益。可是面對碎片化閱讀日趨嚴峻的.現實,人們也不得不擡起垂在屏幕前的頭,仔細思考一番了。

碎片化閱讀作文5

說起碎片化生活,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生活中的閱讀,一種碎片化閱讀。

八年級的暑假,我一直窩在家裏。難得放一次大長假,終於可以放鬆放鬆,犒勞犒勞自己了。所以,我準備去圖書館借幾本書回家看。可不知怎麼地,自從把書借回去後,明明空閒的時間很多,可閱讀時間卻變得少了。每天的讀書時間大約也就是中午與晚上,或者有時突發奇想隨手拿起一本就進行閱讀。就這樣借來的幾本書參雜在一起月,中午讀這本書,晚上讀那本,這本讀一點兒,那本都一點兒,最後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讀什麼。

在我看來,現在式的閱讀就如我在暑假讀書那般,很急躁,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品讀一本書。而現在式的閱讀又是又像似一種形式,一種虛榮的形式。興許很多人認爲:哦,我讀書了啊!我讀了很多書呢!天真,可笑而又可悲!是的,或許你是讀了很多書,甚至還包括一些明珠。可是,請你們問問自己,你們都進去了什麼?書最後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想給我們呈現的又是什麼?當然,我這也算在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以往讀書的錯誤方式。而我在寫這些話是,內心更多的是後悔和遺憾。後悔與遺憾自己沒有把我曾讀過的書讀透。

再論閱讀吧,現在很多人閱讀的已不是看紙質書本,而是電子書,手機等科技設備了。科技發達是好事,可人們在其中看的內容卻很很令人失望。看網絡小說的越來越多,看微博段子的就更不用說了。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巔峯後,21世紀最熱門的文體莫過於段子了。曾有人調侃:“早上打開微博,有一種君臨天下審閱奏摺的感覺。”說實話,這種行爲真的沒意義。

時代的快節奏讓人們幾乎沒時間安安靜靜地獨身享受閱讀了。大家只能抽取零碎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但這讀書的意義不也大大下降了?而且,有時候人們並非沒時間閱讀,而是因爲書本中字太多,太深奧,沒意思罷了。人們在時代化的巨大書本迷宮中漸漸迷失自我,漸漸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請,別做一個被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生活方式支配的人好麼?即使再忙,也請抽些時間留給閱讀吧!

碎片化閱讀作文6

高爾基先生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題記

誠然,我也是一個不擇不扣的書迷。無論是明媚的清晨還是晚霞燦爛的傍晚,我喜歡安靜的居於一隅,手捧自己喜歡看的書,品三國紛爭,賞千古神話。

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學習越來越繁忙,有時難得的週末也是奔波於各個培訓機構之間,我的有效閱讀時間愈來愈少了。有幾次在夢中,我夢見自己徜徉在書海,左手剛放下看完的《三體》,右手又拾起我的《哈佛家訓》。我知道,對於閱讀我是嚮往的……

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各類閱讀APP的相繼誕生,“喜馬拉雅”等聽書軟件的問世,給我的閱讀又有了更多的選擇。

最近我一直在看《濟公傳》這本書,這本書懸念設置合理,情節跌宕起伏,使我愛不釋手。但是我卻鮮有時間去親近它。這使我一

直悶悶不樂。如果我有時間,能讀完這本書那該多好啊!我心中一直有這樣的感嘆!無意中,我接觸到了“喜馬拉雅”聽書這個軟件,知道了原來我們的書本都是可以下載來,變成有聲讀物,來進行收聽的。熬不猶豫的,我把這本《濟公傳》下載了下來,見縫插針的收聽起來。在去培訓班的路上,我會安靜的聽書,在睡前,我也會聽一會入睡。雖然這些時間並不多,可以說都是零碎的,但是各個時間集合起來,就不可估量了。

相對於用眼睛的閱讀,聽書更能讓我放鬆。我們每週都坐校車來回學校,在路上有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這些時間很寶貴也很容易浪費,很多人坐在車裏望着外面的風景,或者互相聊天打發時間,而我則會從聽書軟件裏聽着近期會教的課文或一些科普類的讀物。

在我碎片化閱讀的路上,除了藉助“喜馬拉雅”聽書軟件,我還自己掏錢購買了Kindle閱讀器。除了可以去Kindle圖書館下載自己喜歡的書外,我還可以在網上搜索電子版下載下來導入Kindle閱讀器。在各個間隙,我時不時的會拿出我的閱讀器,翻看幾頁。這樣雖然每次看書的時間不會很長,但利用零碎的時間積累起來,我也慢慢看完了一本書。

久而久之,我似乎養成了一種習慣:每次我去教室也會提早幾分鐘,翻一翻書,看一看筆記。雖然看不了多少東西,但我還是會選擇利用有限的時間去閱讀。正是因爲我不斷地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來閱讀,使我收穫了很多,明白了許多道理。

養成閱讀的習慣需要時間,但當你適應了時代的進步,更多的學會利用安排碎片化的閱讀,就會在閱讀的路上,越走越寬廣。

碎片化閱讀作文7

當今的社會,信息化發展速度飛快,所有人都害怕“落伍”,便紛紛縱身跳入信息大潮的“泥石流”中。隨着人們每日接受信息的日益增加,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急速風行——“碎片化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是爲我們帶來了便利,還是帶走了些什麼?這確實發人深省。

可惜的是,沒有多少人在不是信息時代的大潮中記得多回頭看一眼,看一眼身後的美好。我認爲碎片化閱讀,正如一些被某些媒體所牴觸的小說,漫畫一樣,是無用的。雖然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曾說:“《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呢?”不過無論怎樣講《論語》和《理想國》(可能包括一些我對柏拉圖的個人想法)都是存在其中心思想的,是真正的哲人的名作;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卻毫無統一性可言。天花亂墜的心靈雞湯在他們面前根本毫無可比之處。人應當在這巨大的信息鬥爭之中找尋自己,而不像是學博士繆峯所言:“人或成爲碎片化信息的奴隸。”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應當保持內心的自由,如影片“死亡詩社”中所提的不拘束於詩的形式,而探尋靈魂的美。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充其量不過是形式主義的產物罷了,就比方說,無論是誰按格式寫首詩,都會有平庸的人去讚賞,那根本不是藝術,不是靈魂的美。真正的哲言不需要天花亂墜的修飾,也能令人終生難忘。我們應當在這虛實的世界中找尋靈魂的自由,真正的真理,而不是使靈魂浸泡在心靈雞湯中不斷腐爛,成爲奴隸,傀儡。真正可悲的不是自己身不由己,而是自己束縛自己最後的思考的自由。

學者費勇說過:“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誠然,如果你僅僅願去追求悠閒愉悅的生活,不妨去體驗碎片化生活;而我尋求的是內心的平靜。身處世界科技前沿——美國“硅谷”的喬布斯面對零點幾秒都關乎生死的科研競爭,他依舊保持內心的寧靜,對精神更高的追求,他曾說:“我願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堅信喬布斯先生是絕不會僅滿足於電子產品的碎片化閱讀的。如果是我,我也會用我生命的全部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因爲如果爲了探求到靈魂生命的真諦,真正的真誠,真正的平靜而犧牲一切,我也願意。所以這樣的我,絕不會捨棄自己的一切真、美去投身於時代的海洋。無論什麼時代,對我而言都一樣。肉體的生活並無所謂,追求內心永遠的平靜纔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我只希望在文學中,在冥想中發現人生的真諦,其他的一切都不會左右我。

正如陶淵明先生一樣豁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是我的人生志向。而現在的人,對精神世界的要求低至何等程度!看過幾篇微信上的哲理小美文後,便覺得自己昇華了,整個人都變得趾高氣揚了,這難道不可笑嗎?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大多數是中年人,而我沒有興趣同他們議論,因爲我無法把它們的根從泥潭。我崇拜楊絳,錢鍾書,陶淵明,我希望,可以有他們的豁達,而同時不捨棄對物理真理的探求。而碎片的閱讀在碎裂人們對這種追求的渴望。

海德格爾曾嘆道:“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閱讀粉碎了人們純真的幻想,破碎真善美,使人一步步淪爲低俗之地,毫無個人修養。所以再見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世界,碎片化的自我,我會在真正的文學中尋找真實完整的自己,不被世俗所擊潰。

再見,碎片化的一切。

碎片化閱讀作文8

陽光一如既往地炙烤着大地。在這短短兩個月的暑假裏,我迎來了最後一個星期,自然頗有幾分不捨。我萬分眷戀地合上了那本陪伴了我半個月的小說。如今回憶起來,這半個月我也並非執著於這一本,反而是斷斷續續得來回翻看好幾本書,穿梭於好幾個故事間。我讀到至今的書告訴我,古人讀書一向是一本讀到底,很少有這樣跳着讀。不經然間,我的內心冒出了一個問號:爲什麼當今社會的我們會與曾經的祖先產生不同的讀書習慣呢?恐怕原因在於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瞻望過去與現今,最大的差別之一正是互聯網的出現。這個大發明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不只是購物,學習和社交產生了很大變化,閱讀也連帶着變化萬千。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網上購書送貨到家或直接購買電子書閱讀。書的種類也紛繁多樣,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任何事都有兩面性。讀書的方式變得如此繁多,就產生了一本書不能被一次性讀完的結果。

受碎片化生活的影響,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一次,我購買的一本書的內容總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深深印在我的大腦中。誰會去讀一本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書呢?因而,我毫不猶豫的放下這本書,任憑它孤獨一“人”隨意擺放在書櫃的角落裏。無所事事的我可不想讓時間溜走。不久後,我又從書店裏捧回了一本沉重的書。於上一次一樣,剛開始熱情洋溢,十分激動得翻開書,可又被潑了一次冷水,內容就是無法深入我心。於是,上次的悲劇再次上演。這樣的例子在我身上不計其數。臥室裏逐漸堆滿了一本又一本被我遺棄的好書。這些書不是被賣了,就是被我募捐了。每當我看到書櫃裏一片亂糟糟的景象,心中總是五味雜陳。我自然清楚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過着十分貧窮的痛苦生活,哪有錢買自己夢寐以求的書呀!可我會如此浪費金錢,不只是源於我對書本內容的挑剔,更來自於我所生活的社會對我造成的影響。碎片化的生活,雖給人們以便利,但同時也給了人們帶來貪慾,焦躁,自滿,不滿足,不珍惜等很多很多的惡習。

碎片化閱讀對上班族而言,確有很多可取之處,可以將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進行一些閱讀和學習,然而對於正處於成長階段的我們中學生來說,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容易讓我們養成淺嘗輒止的習慣。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這個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但我們可以約束自己,不要因其的碎片化而變得挑剔,而應時刻保留自己對閱讀的熱愛,對自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碎片化閱讀作文9

碎片化閱讀容易遺忘。我時常也去碎片化閱讀,偶爾在簡短的課餘時間內看一兩頁外國文學。然而,在時間的推移中,碎片化閱讀更加容易將看過的內容忘卻,再一次要去翻閱這本書時,我早已忘記了之前的內容情節,反而要重新去回顧重溫,閱讀變得沒有效率,沒有用處,沒有理解。

萬物皆有利弊。碎片化閱讀既然有它受歡迎的有利條件,自然也有它的不利方面。

碎片化閱讀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在這樣信息化的時代,人們都運用手機,電子書來閱讀,便於攜帶,也便於隨時隨地在簡短的時間裏看一兩頁內容。許多人選擇短小精簡的文章來閱讀,縮短了閱讀時間,也同時閱讀更多種類的文章,得到更多的知識,從而達到拓寬知識面。

所以我們在這樣被數據沖刷的信息時代,更要學會如何去利用碎片化閱讀,剖析碎片化閱讀,而不是盲目去跟風去閱讀。這樣,碎片化閱讀才真正有益於生活,讓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創造真正有益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閱讀有更多的選擇更加便捷。在地鐵上,公車中,人們都選擇運用手機來閱讀,碎片化閱讀不同於傳統書籍,要去圖書館借閱。而手機直接搜索便可得到想要的書籍,即便捷也可以收藏多樣的書籍選擇。

眼前的真實變爲數據代碼,手中的筆桿變爲智能設備。如今科技不斷髮展,生活節奏也逐漸加速。人們無暇騰出時間去閱讀,碎片化的閱讀逐漸變爲如今最流行的閱讀方式。

碎片化閱讀使人變得急躁。碎片化閱讀追求快與短,這樣會使人們不會學會放慢自己的腳步。書中文字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不僅僅會使在讀書中追求速度沒有質量,也會在工作學習中變得焦躁,最終釀成大禍而失利。

我認爲碎片化閱讀既有利也有弊。

就像鄭板橋所寫:“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碎片化閱讀沒有時間去深入瞭解書中的精華。孔子讀書韋編三絕翻閱幾百遍才能更加深入瞭解書中的主旨意義。而碎片化閱讀只能是我們瞭解片面,錯失書中藏有的真正的寶藏。

碎片化閱讀作文10

在當今社會的快節奏下,我們已然進入了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能從各種電子設備上接觸到大量不同板塊的信息,似乎一切都觸手可得,閱讀也看似輕鬆愉悅。對此,人們的態度各持一端。有些人認爲,碎片化閱讀使生活變得豐富,閱讀也因此變得輕快了許多。也有人認爲垃圾信息氾濫成災,傳統的閱讀習慣正漸漸淡去。在我看來,碎片化閱讀成爲了我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點綴,而同時也使真正的閱讀變得困難重重。從閱讀的歷史來看,碎片化閱讀具有普遍性。它使閱讀變得家常化,人人都享有閱讀這項權利。電子設備上的知識信息能使衆人同時共享,對當今社會的信息傳播速率有了極大提高。同時,碎片化閱讀爲人們提供了交流想法的平臺。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幾乎在任何的消息欄下都有供人們自由評論的發言區。這使陌生人之間也能產生思想碰撞,即使是素不相識也能洞悉對方的想法。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是層出不窮的各類信息,使人們即使足不出戶也能瞭解天下事。

閱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變得輕盈。讀者不必再去刻意地背誦經典,不必去翻閱厚重的詞典,也不必“千里迢迢”地跑去圖書館,在茫茫書海中尋找一本合適的書籍。這一切,都可用一個電子閱讀器來代替。同時,不可避免地,這種獲取信息的便利使人們不再珍視閱讀的嚴謹。海量的趣味性信息越愛越受讀者歡迎。段子文化的興起,不能與碎片化閱讀脫離干係。這類段子文化往往使人們的閱讀不加思考,從而失去閱讀本身的趣味性。

因此,碎片化閱讀在使閱讀變得輕快的同時,也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變得困難重重。我們每天面對着“來勢洶洶”的消息,不得不成爲了一個個被動的接收器,在閱讀的同時不斷地進行篩選,這就使我們失去了閱讀的志趣,再也無法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書中精華。傳統的書刊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而碎片化的信息則是散亂無序的。當我們在閱讀時,很難保證我們的思想保持獨立性,不隨大流走。如果我們無法保持一定的理性判斷,就會變爲一隻無頭蒼蠅,在冗雜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這樣看來,碎片化閱讀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小點綴,而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取代傳統的閱讀。作爲學生的我們就更應該深入研讀,不被碎片化信息矇蔽了雙眼,也只有這樣,才能領悟閱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