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公文精選

嘎查鄉村振興實施方案

爲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意見要求,按照旗鎮兩級具體部署,結合本嘎查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嘎查鄉村振興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農牧業農村牧區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農業整合發展、牧業適度發展、城鄉協調發展、鄉村旅遊加快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農村牧區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推動農牧業全面升級、農村牧區全面進步、農牧民全面發展。

二、目標任務

2019年,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後續管護,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深入實施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啓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多措並舉增加農牧民收入;積極爭取併合理整合涉農涉牧項目,編制項目方案,增加項目儲備。

2020年,嘎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本完成,基本滿足農牧民需求;嘎查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更加優化,嘎查基層組織更具活力,鄉風文明更加進步,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2021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實現全覆蓋,並形成長效管控機制;嘎查產業更加興旺,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嘎查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人居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農牧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鄉風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嘎查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牧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將嘎查建設成爲全市鄉村振興旅遊示範亮點。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建引領。堅持黨在嘎查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加強嘎查生態建設,統籌推進生態治理,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着重治理農牧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實施鄉村綠化,推動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嘎查美麗宜居,以綠色崛起引領鄉村振興。

(三)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嘎查農牧民人口布局、產業佈局,科學把握種養殖區發展趨勢,本着缺什麼補什麼,尊重規律、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典型引領。鄉村振興要循序漸進,既要積極作爲,盡力而爲,又要量力而行,紮實推進。

(四)堅持突出特色。結合嘎查實際,立足嘎查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民族特色,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注重發掘草原文化積澱,高標準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鄉村。

(五)堅持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牧民意願,健全嘎查基層組織,提升農牧民組織化水平,培養愛牧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牧民,提高農牧民推動鄉村振興的能力,充分調動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四、重點工作

不斷完善和提升基礎設施功能,築牢“產業興旺”基礎;持續推進和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弘揚傳統文化和倡樹文明新風,構建“鄉風文明”體系;堅持以人爲中心,自治爲基礎,健全“治理有效”機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政治任務,實現“生活富裕”目標。

(一)組織振興

1、發揮黨支部核心領導作用和示範帶頭作用,團結帶領全嘎查黨員和農牧民,建立每名黨員聯繫13名羣衆,每個村民代表聯繫15戶的聯繫結對機制,通過密切聯繫羣衆、主動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以“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牧民”發展模式爲重點,提高黨支部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嘎查集體經濟,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壯大集體實力。

2、制定村規民約。制定符合嘎查實際的村規民約,成立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羣衆自治組織。

(二)產業振興

整合產業資源。按照嘎查三區統籌規劃,即劃分旅遊區、牧業區、種植區推動旅遊、農牧、生態全面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從而實現“四點整合”。一是整合湖泊、草原自然景觀區,打造文化旅遊景觀點和草原觀光點。二是整合草原紅牛、鄂爾多斯細毛羊、烏審馬養殖戶。即整合草牧場,建設規模型高質量牧場,分類實施,分工作業。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產加銷一條龍服務,從而達到規模養殖,提高效益,解放生產力,多業並舉,全面發展之目的。三是整合民族文化傳承戶、編制文化戶、刺繡文化戶、雕刻文化戶、馬文化戶、沙柳文化戶、奶食文化戶、牧家樂、手工製作戶,打造四季休閒文化旅遊體驗點。四是整合草苜蓿,青貯玉米種植戶。

1、建設“美麗生態牧場”,採取生態化養殖方式進行養殖生產管理。牧場實行種養結合循環農牧業生產方式,以生態文明爲指導思想,在養殖生產活動過程中,始終貫徹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方式,充分考慮周圍種植區的承載量。通過放牧,飼餵育肥,直銷加工,分種管理,繁殖等手段實施三定一獎辦法,分年齡,分工經營,從而達到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收入。規劃建設30戶100頭以上肉牛養殖戶,60戶100頭以上細毛母羊養殖戶,60戶100頭以上育肥出欄戶,提倡合作化和規模養殖,大力發展畜牧業,打造規模化養殖點。

2、整合草苜蓿,青貯玉米種植戶,規劃建設60戶100畝以上種植優質牧草和青貯玉米戶,打造飼草料種植基地,同時擴大和優化農機合作社、種養殖合作社,三個牧業社各整合1000畝以上種植區,集中種植。原以戶種植的分片地退耕還草。100戶農牧戶實現合作化,60戶農牧戶固定資產突破100萬。

3、打造典型示範戶和特色戶。依託科技資源,選樹典型示範戶,通過培育打造不同類型的科技型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發展產業模式,培育一批創業致富帶頭人和特色戶,打造至少11戶典型示範戶和11戶特色戶,利用示範作用引領帶動周邊農牧民發展。

4、引進細毛羊多胚胎繁殖和牛冷胚胎技術及建站。鄂爾多斯細毛羊是當地農戶養殖的唯一一種毛肉兼用型綿羊,因其肉質鮮美,抗逆性強,深受市場歡迎。但該品種肉羊每年只產1胎,出欄週期較長,難以形成規模。爲了在較短時間內繁育達到一定規模的肉用細毛羊羣體,提高當地肉羊良種化程度,推進肉羊產業化進程,促進當地畜牧業向高產、優質、低耗、高效轉變,引進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細毛羊多胎繁殖技術。

5、發展草原旅遊業。

一是發展民宿民俗體驗文化。抓住旅遊業發展機遇,在嘎查活動陣地南建設一處56個蒙古包羣的旅遊管控調度及食宿基地,統一管理旅遊團隊出入和參觀路線及吃住地點。在嘎查陣地附近建設原生態民俗體驗園;沙灘排球、馬術表演、自行車比賽等活動場所。在旅遊業發展中讓嘎查集體和牧戶雙方受益。

二是增設旅遊項目,讓遊客能夠體驗到鄂爾多斯婚禮、篝火晚會、男兒三藝等文化活動及高氧步行、觀光、大鍋肉等活動。整合6000畝草灘,打造五畜、套馬景觀,在阿拉格淖爾觀看稀珍鳥類。建設體驗野外觀景通道,遊客可步行或駕駛專用車輛體驗原生態野外景觀。利用巴音淖爾草原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優勢,以巴音淖爾一級村級公路爲軸線,重點發展牧家樂式四季旅遊業,以旅遊業帶動牧民產業發展,推動三產發展。在巴音淖爾草原中間和阿拉格淖爾打造景觀湖泊,開展划船、滑冰及四季釣等魚水上游玩項目,規劃新建兩處以潛水游泳和戲水爲主要項目的室外休閒娛樂場地,新建阿拉格淖爾泥沼、沙漠爲一體遊樂園一處;利用本地歷史悠久的宮殿文化,泉祭文化,獨貴龍運動發源地等傳承文化打造和發展修建祭祀文化基地,擴大旅遊觀賞線路和景點,如陶金尚和薩薩尚的修復和塔喀奇泉祭祀臺的修建等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6、發展電商平臺。加快推進電商平臺建設工作,通過建設運營電子商務平臺,促進全鎮、全旗乃至全市的農牧消費品、農牧業生產資料、農畜產品流通交易,加快農畜特色產品等與城鄉市場有效對接,帶動農牧業增產、農牧民增收。打造屬於本土特色的“陶金尚”電子商務平臺,改建原活畜交易市場爲特色產品展銷,在嘎查所在地新建產品展銷區一處。

7、發展集體經濟。大力發展蔬菜大棚建設和自摘式水果蔬菜園,解決工業園區及旅遊業的需求;爲充分利用集體土地,嘎查集體荒地上建設10畝有機肥加工和70畝育苗基地;利用嘎查得天獨厚的草牧場資源,購置600只鄂爾多斯細毛母羊和100頭草原紅牛;同時1000-3000畝土地種植優質木草;建設太陽能發電廠,對接需電供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

(三)生態振興

1、實施道路修建、硬化、綠化工程。從2019年開始對圖查線9公里處至圖查線21公里處9公里道路、巴音陶勒蓋與黃陶勒蓋嘎查界至巴音淖爾5.6公里道路、巴音淖爾環湖4.3公里道路,共計21.9公里道路進行翻修建設;鋪設薩薩墒線路4公里,陶金墒線路4公里,查幹達希線路4公里,阿拉格淖爾線路4公里;鋪設哈斯敖特根家南至王阿拉騰其木格家南3.4公里線路,哈斯達來家北至根頓扎木蘇家東1.1公里線路,巴音淖爾社(移動架子)至畢和斯家南至烏雲花家東9公里線路,圖查線至王懷樹家東4.6公里線路,圖查線至阿拉達日圖家東6公里線路,圖查線至巴音巴圖家9公里線路,巴音巴圖家西南至小敖特根斯仁家東3公里線路。

2、實現自來水管網和天然氣覆蓋,保證羣衆用上放心水。目前全嘎查常住居民187戶,已實現巴音淖爾社集中供水的有21戶。嘎查根據三個牧業社人口集中居住情況和自然條件,三年內再解決79戶牧民集中供水問題,其中阿如柴當社30戶,呼本木都社30戶,巴音淖爾社19戶,2021年實現100戶集中供水、天然氣,受益人羣達到400多人。

3、對嘎查電網進行改造升級,滿足農牧民用電需求。隨着嘎查經濟的快速發展,用電負荷加速增長,對電能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嘎查電網建設滯後於嘎查經濟發展,導致嘎查電網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逐漸暴露出來,出現了線路導線過載、線路末端電壓過低、佈線雜亂、電源支撐點少、電力設備陳舊、變壓器老化、性能較差、耗能較高、安全性降低等一系列問題。2019年開始在三年內全部實現現有供電線路和變壓器的升級改造,並增設9臺100kva變壓器,移建巴音淖爾草牧場現有到戶高壓線路。2021年,對仍然存在用電不足的社進行查漏補缺,滿足羣衆的用電需求。

4、實施廁所革命。“廁所革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羣衆生活品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全嘎查現有水沖廁所19戶,旱廁45戶,計劃2021年實現100戶水衝式廁所。

5、推進房屋改造。爲了全面打造特色旅遊鄉村,結合嘎查實際情況,徵求羣衆意見,因地制宜地整體佈局,三個牧業社打造建設三個集中居住區,即改觀房屋整體造型又便利集中供暖供水。集中居住便於老幼集中養老育幼,建設和諧美麗鄉村。而且把原牧戶住房打造成遊客體驗生活住宿基地,爭取收入。並配套建設文化廣場、娛樂場所、衛生環保等設施。

6、在鞏固目前生態建設成果基礎上,繼續實施重要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沙地林綜合治理與提質增效工程;推進嘎查綠化美化工作,實施連片綠化造林。提倡在院落種植觀賞與經濟價值並舉的果木花卉種植,發展院落經濟;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養殖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推進嘎查污水處理和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新建一座水衝式公共廁所試用點,因地制宜,分階段推進廁所革命;在巴音淖爾湖及溼地周圍建設溼地植物生態護坡,加強溼地保護。

(四)文化振興。把開展鄉風文明建設作爲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牧區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統籌安排,紮實推進;利用烏蘭牧騎、文化獨貴龍等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村牧區形勢和政策等宣傳教育到位,廣泛開展羣衆性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建立道德講堂,開展“善行義舉四德榜”典型選樹,對其展開文明禮儀、道德素養和就業培訓,關心熱愛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生活困難羣體;創建一支農牧民志願服務隊,每個月進行志願服務,並建立服務檔案;制定開展評選“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等活動方案,確保農牧民參與率達到100%;對棉花古樹、桃樹古樹、烏審王爺府等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復建,拓寬旅遊渠道和線路。

(五)人才振興

在人才教育培訓方面,三年內通過培訓提升農牧民職業化水平,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和黨員示範戶,其中包括農畜產品營銷人員,種養殖能手,鄉村旅遊人才、蒙漢雙語人才等120人,於此同時加大陣地建設投入力度,打造建成黃陶勒蓋嘎查“三農三牧”培訓中心,爲了擴大培訓內容,滿足駐地企業及臨近行政事業單位野外拓展訓練的需要,建立戶外拓展訓練基地。通過承接培訓業務進一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五、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全嘎查上下要高度重視本規劃的推進工作,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堅持步調一致、力度集中,切實擔負起各自職責。

(二)緊盯節點,打造亮點

緊盯重要時間節點,重點做好項目推進、經驗總結、宣傳推介等工作,搶抓工作進度,突出工作特色,打造工作亮點,凝心盡力,合力攻堅,推動嘎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開新局面。

(三)擔當作爲,狠抓落實

嘎查全體黨員幹部要切實發揮主體作用,主動認領工作任務,加強上下溝通協調,全力以赴推進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