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調研思考

倡導農村垃圾分類 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關於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調研思考

裴雪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圍繞這一主題,我們組成調研組,通過座談走訪相關部門、鄉鎮、村組幹部、保潔員和羣衆代表,對我縣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爲使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常態長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其作爲一項民生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機構,制定了方案,編制了規劃,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責任網絡,逐步形成“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收運體系,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一)不斷加大投入,使治理經費有基本保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按時完成任務的鄉鎮、村,給予基礎設施、收集轉運、達標驗收相應的補助或獎勵。按每個村設置3-5個公益性崗位,共配備保潔員1790人。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即將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11座。部分鄉鎮通過村民自籌等方式,多方籌資,完善設備設施。如大河岸鎮許家畈村,通過“一事一議”和成功人士捐助,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二)持續擴大宣傳,使垃圾分類有濃厚氛圍。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標語、戶外廣告、暗訪曝光、公開投訴電話等形式,大力宣傳,增加農民關注度和參與度,提倡從源頭上治理白色垃圾,形成良好氛圍。如各鄉鎮中國小都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活動;大部分鄉鎮、村,通過建立微信公衆號和QQ羣,及時發佈工作動態,部分村利用“村村響”廣播,宣傳好典型和垃圾分類知識。

(三)着力強化督辦,使治理工作有外生動力。通過專項督查、暗訪、聘請第三方機構考評等方式,加強督辦,各鄉鎮對村、村對農戶也開展相應的檢查評比,考覈結果與鄉鎮以獎代補資金掛鉤。通過政策激勵,進一步形成合力,調動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如九資河鎮在評比獎懲上動真格;駱駝坳鎮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對各村垃圾分類情況現場評分,郭家河村“一月一評比”,張榜公佈。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隨着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大批工商業產品涌入農村消費市場,一些過去只在城市出現的垃圾,也成爲農村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佔比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垃圾集中露天堆放,導致“垃圾山”惡臭熏天,蚊蠅亂飛。農村垃圾污染,嚴重影響村容整潔,損害村民健康,原本山青水美的農村自然環境,日益遭到破壞,已成爲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因素。通過調研,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一)資金仍然是瓶頸。農村垃圾治理經費是制約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題。“村裏靠鄉鎮,鄉鎮靠縣裏,而縣裏財力有限。”據瞭解,在經濟發達省份,地方政府都沒有列入財政預算,資金投入難以爲繼。像羅田這樣的貧困山區縣,資金問題可想而知。特別是垃圾轉運、收貯、分揀等費用,沒有長效機制來保障。目前,只停留在公路沿線辦幾個示範點,應付上級檢查驗收。

(二)觀念仍然是制約。在發達國家,垃圾分類廣泛普及,觀念深入人心。在歐盟,農民隨意亂倒垃圾是犯罪,不按規則分類,將會拒收,甚至罰款。在美國,垃圾公司深入鄉村專車收集。在日本,垃圾分類非常清楚,分開投放,各放其箱。在臺灣,有法律規定的強制垃圾分類,政府定製垃圾袋。在我國,雖然“秸稈禁燒”力度大,但垃圾就地焚燒現象依然存在。大多數居民缺乏分類意識,能收拾好投向垃圾桶就算很不錯了。對哪些是可利用、可回收垃圾,根本一無所知。從勝利張家崗村調查看,部分村民家裏有2個垃圾桶,知道分開投放;僅有20%的人不再使用塑料袋。

(三)分類仍然不普及。以前,農民大多家門口有一個糞堆 “漚糞“,垃圾基本自生自滅,“白色污染”很少。現在,農村垃圾明顯增多,沼氣未普及,也沒有專業回收機構。對垃圾怎麼分,分幾類,如何處置,連具有變賣廢舊意識的人都很少,開展分類處理的村不多。從三裏畈鎮長源衝村、新鋪村張家衝等美麗鄉村示範點實施來看,羣衆有一定的分類意識,但分類程度仍然不徹底,減量效果不明顯。減量的主要是廚餘垃圾(10%左右)和可回收垃圾(15-25%)。

三、對策與建議

農村垃圾分類是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基礎和前提。從源頭抓起,減少垃圾處理量,降低處理成本,最大限度減少浪費,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爲此,我們建議:

(一) 由政府主導,着力拓寬資金渠道。

一要把政府投入作爲主渠道。既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和項目支持,又要將農村垃圾分類治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保持穩定增長機制。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重點用於購買機械化處理場服務、形象統一的垃圾清運車、專用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和宣傳引導等支出,實行以獎代補,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要整合環保、畜禽養殖排污、村莊整治等涉農資金,投入農村垃圾分類。

二要把多元投入作爲大方向。可以考慮藉助市場力量,創新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分類。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積極扶持垃圾處理龍頭企業發展,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借鑑浙江金華經驗,進行“乾溼分離”和再利用回收,扶持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爲資源化產業發展創造市場。有條件的村,可以組織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贊助、社會捐資,可以通過村民“一事一議”, 適當收取治污費等辦法,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三要把建章立製作爲新思路。我國關於環境的法律法規較多,但真正針對農村這一特殊環境和區域的垃圾治理相關法律法規較少。既要綜合運用道德、技術、財政、法律等各種手段,又要建立和完善法律體系。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地方法規,完善農村垃圾分類的相關機制,用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爲。

(二) 讓鄉村主抓,着力夯實基層基礎。

一要加強分類管理。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分類收集、投放要求。每個村組、自然灣落,定點設置不同顏色、不同標識的垃圾桶,將垃圾分類標準印製在上面。從源頭抓起,發動農戶,在家裏事先按有機垃圾(菜葉、果皮)、有毒有害垃圾(廢舊電池、家電等)、可回收垃圾(玻璃、塑料等)和不可回收垃圾(煤灰等)分別放置。規範垃圾收集,對可回收垃圾,在各村佈置1-2個集中收集點,由鄉鎮組織定時定點回收,量大的有償或兌換生活用品,激發農戶分類的積極性。對有機垃圾,可以堆肥,也可以單獨或鄰村聯建陽光堆肥房。對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統一清運處理。

二要構建長效機制。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以村爲1個網格單元,劃分若干區塊,每個區塊下設若干個網格小組,每個網格小組由1-2個村民小組或若干農戶組成。由駐村幹部或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或主任爲網格單元負責人,村“兩委”爲區塊負責人,黨員、婦女代表爲網格小組負責人,每人聯繫3-5戶農戶,負責政策宣傳、工作指導、巡查、監督等工作。將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納入《村規民約》,落實村民理事會監督、農戶門前“三包”等制度,實行村民自我管理,大家共同監督。

三要建立考覈體系。將農村垃圾分類作爲考覈鄉鎮新農村建設,評比文明村、美麗鄉村示範點的依據,納入 “五講五評五考”,與鄉鎮以獎代補資金掛鉤。建立鄉鎮日常巡查、督查機制,並作爲對村組幹部考覈內容,與工資掛鉤。實行“每月一暗檢,每季一督查通報、年終一考評”,對工作推進快、運行好的,通報表彰;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對重視不夠、整改推進不力的,公開曝光。通過考覈這個指揮棒,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作法,調動鄉村兩級的工作積極性。

(三) 強農民主體,着力轉變羣衆觀念。

一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道路沿線標牌、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宣傳冊、文化牆等多種宣傳形式,提高羣衆知曉度,發揮羣衆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農村垃圾分類。鄉村幹部深入村組,與羣衆面對面交流;發揮農村“五老”人員作用,進行廣泛宣傳。

二要搞好典型引路。村“兩委”和黨員幹部示範帶頭,工青婦等羣團組織、村民理事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動員和倡議,廣泛發動羣衆參與。對做得好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大張旗鼓的宣傳。在指導垃圾分類上,羣策羣力,採用多種方式方法,使垃圾分類的操作辦法家喻戶曉,增強羣衆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要形成內生動力。讓農民轉變觀念,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是推動垃圾分類的內因。而習慣養成,決非一日之功。必須從娃娃抓起,對在校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教育,通過學生,去引導家長和老人。對不按規定對垃圾分類的行爲,進行輿論譴責。通過開展巡迴表演、“小手牽大手”、萬名志願者等一系列羣衆喜聞樂見的主題實踐活動,寓教於樂,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贏得羣衆的理解、參與和支持。 

標籤:垃圾 調研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