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一

前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北京金融街正式發佈全國首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該報告是西南財大與中國人民銀行聯手基於全國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數據彙總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消費、保險、保障等各個方面的數據,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狀況。

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的問世,共歷時三年,其權威性和詳實的內容填補了行業空白。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張健華局長表示:“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調研數據的出爐,不僅爲目前對家庭消費金融行爲的瞭解提供有價值的補充,還將爲政府和監管層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參考。”

城市家庭平均資產247.60萬元

高收入家庭儲蓄佔總額74.9% 77%的炒股家庭沒從股市賺錢

80後大學畢業比例19%碩士最賺錢

投資興業家庭比例是美國1倍

城市家庭年進賬70876元

人情支出遠大於人情收入

報告顯示,中國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農村22278元。從數據中發現有0.5%的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元,有150萬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元,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佔整個社會總收入的57%,說明中國家庭收入不均等的現象已經較爲嚴重。

報告還顯示了中國家庭人情往來的收支情況。數據顯示,中國家庭人情支出方面,全國平均水平爲6051元,佔總收入比的22.1%。城市平均爲7837元,佔總收入比的25.5%。中國家庭人情收入方面,全國平均水平爲1944元,佔總收入比的7.1%。城市平均爲2305元,佔總收入比的'7.5%。 城市家庭資產遠高於農村 10%家庭儲蓄佔總額74.9%

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8月,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爲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7.70萬元。城市家庭中,金融資產11.2萬元、其他非金融資產145.7萬元、住房資產93萬元,負債10.1萬元、淨資產237.5萬元。相應的農村家庭數據爲3.1萬元、12.3萬元、22.3萬元、3.7萬元、34萬元。

報告顯示,中國家庭負債平均爲6.26萬元,總體資產負債率爲4.76%。其中,城市家庭平均負債100815元,農村家庭平均負債36504元。

從全國平均水平看,在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爲6.37萬元,僅僅只佔總資產8.76%,而非金融資產爲66.40萬元,佔91.24%。

報告數據還顯示,家庭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比例最高,爲57.75%;現金其次,佔17.93%;股票第三,佔15.45%;基金爲4.09%;銀行理財產品佔2.43%。銀行存款和現金等無風險資產佔比高。

報告數據還顯示,資產最多的10%家庭佔全部家庭總資產的比例高達84.6%,其金融資產佔家庭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也有61.01%,非金融資產佔家庭非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更高達88.7%。還有,中國收入最高10%的家庭,其儲蓄率爲60.6%,其儲蓄佔當年總儲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調查年份的支出大於或等於收入,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中國較高儲蓄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廣大民衆沒有足夠的消費動機,而在於沒有足夠的收入。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二

前言:

爲了更清楚的瞭解家裏的收入與支出,我在家裏對所有的加人進行了採訪,調查關於他們每個人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8日

調查地點

家裏

主要採樣對象:

姥姥,姥爺,大姨媽,母親,父親,三姨,四姨及四姨夫,五舅和無舅媽。

姥姥:退休物業管理幹部,退休金3350元,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3000元左右,盈餘300多元。

姥爺:鑄碑場工人,退休金3900元,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3900元,盈餘無,有時需要其他人的收入墊付藥費。大姨媽:某公司財務總監,收入約在7000元左右,柴米油鹽醬醋茶全由大姨媽出即每月伙食費支出將近2000元,妹妹上高中,學費(主要是補課費)支出約3000元,還有平時一些應酬聚會等支出約1000元左右,盈餘約1000元。

母親:沒有工作,主要伺候姥姥姥爺的衣食住行,主要收入來源是股市,運氣好的時候收入能到3000元,收入不穩定,無支出。

父親:出租司機,每天收入約爲400元,支出油費120元左右,租車錢約220元一天,偶爾帶姥姥出去玩花銷大概是200

元左右。月盈餘大概是1600元左右。

三姨:某公司會計師,月收入爲5500元左右,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約1000元,支出二妹妹學費(主要於補課)約2000元左右,支出油費1500元,盈餘約爲1000元。

四姨:某公司稅務師,收入約爲3000元,主要支出小妹妹學鋼琴學費2000元,盈餘約爲1000元。

四姨夫:公務員,每月工資約爲3000元,支出主要用於自己家的伙食費,約800元,盈餘約爲2200元。

五舅:物業管理公司職員,月收入約3000,支出在伙食和交通消費,約700元,盈餘約在2300左右。

五舅媽:xx物業公司管理人員,月收入約在3500元,主要支出用於伙食費,交通消費,約1300元,盈餘在2200元左右。

總結下來

姥姥姥爺二老一月淨收入約在300-600之間,一年大概能存下來3600-7200元,主要看醫藥費。

父母二人月淨收入不穩定,在1400-3000之間,一年大概能存下來將近2萬元。

大姨媽月淨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年大概能存下來將近1.5萬元。

三姨月淨收入跟大姨媽相近,一年大概能存下來1.5萬元。四姨一家月淨收入大概在3200元,一年大概能存下4萬元。

五舅一家月淨收入大概在4500元,一年大概能存下將近6萬元。

家庭收入與支出往往是一個很模糊的數字,絕大多數家庭沒有相應的詳細的賬簿。柴米油鹽的花費極爲瑣碎,組建一個家庭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父母能讓我們有這種吃穿不愁的生活,是他們的偉大。可是如果用一種客觀的眼光來看這反映的是中國傳統家庭一種生活狀態,也許數據並不能詳細的反映什麼,可是它爲我們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必須提到的是,在如今商品化大潮的影響下依照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狀況及消費水平,我們可以看到,維持一個普通家庭的基本收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於農村中一些拿普通工資依靠種地爲生的農民來說,收入來源的減少;支出項目的擴大;直接導致其放棄以務農爲主的生活模式,轉而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這也是爲什麼一些以農業爲主的省區農民逐漸放棄土地,轉而向大城市打工的原因。一個家庭的構成,感情是內在,而物質是基礎。對於大學生來說在學校與社會的過渡階段考慮這些問題也許太早,可是能事前有個清醒的。認識。能夠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今後面臨此類問題時不會盲目。對青年人的愛情觀;婚姻觀都是不小的啓發。

另外,受到這一方面反映出這些人對婚姻的一種恐懼感。害怕承擔的狀態使其在組成婚姻時考慮的因素遠比父輩們要多。房子每月賺有較多的收入。可大城市的高消費水平往往制約着他們的進一步發展。09我國許多原本處於中產階級生活水平的人羣逐漸消失。被下層同化。這說明了不管在哪一階層,在面對家庭這個問題上批電視劇的熱播直觀地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畢業後生存狀可更多的時候,考慮問題需要跳出自身狹隘的圈子。深入思考。在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纔不會不知所措。同樣通過調查,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國的巨大變化。特別老百姓越來越富裕。

1978年12經濟的發展。我幸運地出生在改革開放熱潮當中過着美滿幸福的生活。作爲一名21世紀的大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然最關注改革開放及中關於教育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各級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人民健康居樂業。改革開放後,人民切實享受到種種優惠。就以我家親戚爲例來談談吧。表弟今年上國小免去了學雜費不但減輕於天氣惡劣物價大幅上漲,政府幹預調控,基本穩定,生活有了保障。

儘管還存在的動力也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應以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提高國家的競爭力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三

中國首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近日引來廣泛爭論和質疑。報告稱:中國家庭淨總資產高出美國家庭21%,城市戶口家庭的平均資產已達247萬元,全國的自有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

這些數據是如何出爐的,爲何中國家庭資產會超出美國?中國之聲近日專訪了《報告》團隊領軍人、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甘犁。

採訪中甘犁說,不曾想到一份《報告》的發佈會引起如此廣泛的爭論和質疑。他首先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數據結果來自全國性的抽樣調查。

甘犁:抽樣方式和美國美聯儲抽樣方式是一樣的。第一,我們在全國隨機抽了8438戶進行入戶調查,在很多宏觀數據上,我們都進行了比較。第二是數據的資產,包括了所有資產,有房產、家庭的金融資產,就是銀行存款、股票市場、各種債券甚至黃金等。還包括了家庭的汽車、家庭的工商業、土地。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資產總量的描述。我們的資產描述跟美國的資產描述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在質疑者看來,儘管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但要說中國家庭淨資產比美國高出兩成以上,他們並不認同了。對此,甘犁的解釋,中國家庭總資產超越美國,很大程度上來自房產的估值。

甘犁:中國家庭的房產佔總資產比例的70%,美國只有30%。我們愛買房子,房產又漲的比較快,而美國在金融危機以後房產縮水比例很高。所以美國的資產在縮水,我們的資產因爲房產的原因在增加。然後我們的家庭人口越多,人口基數比較大,所以全國所有家庭資產加起來超過了美國全國所有家庭加起來的資產的總額,但是人均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中國家庭總資產中金融資產只有5%,而美國是38%;反過來,中國家庭總資產70%都是房產,而美國卻只有30%左右。這樣一種家庭資產結構在甘犁看來,風險很大。

甘犁:20年前的日本因爲房產泡沫,導致了日本全國總資產遠遠超過了美國。但是泡沫破滅了以後,日本到現在爲止的全國總資產只有美國的60%,比我們低更多了。

談到爲什麼中國住房擁有率會近90%時,甘犁說,這與計算方式有關,更與家庭定義有關。

甘犁:城市是全國平均,農村現在90%多的家庭是有房子的,所以這樣平均下來,城市就只有85%-86%擁有住房。我們根據了國際上調查機構擁有的家庭定義,有幾種情況是覺得自己沒有住房,但我們把他算進住房。一是人屋分離的情況;二是啃老族。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四

(1)chfs抽樣設計:經濟富裕地區(東部地區)的樣本比重相對較大(樣本市縣中東中西部省份的比例爲32:27:21,全國爲34:27:38),城鎮地區(相對於農村地區)的樣本比重相對較大(樣本中城鎮居委會與農村村委會比例爲181:139),城鎮富裕家庭佔比較大,樣本的地理分佈比較均勻。

(2)數據覈查:事後對所有受訪者進行(電話)回訪。

(3)拒訪率:chfs的拒訪率低於國內外相似或同類調查的拒訪率。

(4)數據代表性:人口統計學方面,chfs調查數據在家庭規模、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方面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比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有差異(XX年chfs數據按戶口計算爲0.369,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爲0.513,但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城鎮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鎮範圍內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戶籍概念)。在居民收入總額上,chfs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居民收入總額、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總額、人均收入方面比較一致,在農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內部構成上二者差距比較大。

(5)國內有影響力的家庭調查數據: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中國家庭收入項目調查(chip),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健康與養老跟蹤調查(charls)。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按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樣,它是一種使用輔助信息,從而使每個單位均有按其規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種抽樣方式。pps 抽樣是指在多階段抽樣中,尤其是二階段抽樣中,初級抽樣單位被抽中的機率取決於其初級抽樣單位的規模大小,初級抽樣單位規模越大,被抽中的機會就越大,初級抽樣單位規模越小,被抽中的機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徵

(1)XX年chfs樣本數據顯示平均家庭規模爲2.94人。少兒(15週歲以下)人口男女性別比爲123:100,勞動年齡人口男女性別比爲100.5:100,老年(60週歲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別小於1。

(2)無論是根據人口老齡化指標1(60週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爲10%,根據chfs我國XX年該數據爲16.34%)還是指標2(65週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爲7%,我國爲10.65%)都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少兒撫養比低於老年撫養比,且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高於農村。

(3)根據chfs數據,我國國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高達63.58%,年齡組越低的人羣高學歷的比例越高。

(4)根據chfs我國城市剩男、剩女(30週歲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農村爲59:38。

(5)企業僱傭的勞動力佔從業人員的比例高達62%,其中38.44%在私營或個體企業工作,大力發展工商業可能是解決中國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途徑,大力支持私營或個體企業的發展,中國勞動力就業壓力將可能得到緩解。

(6)具有博士學歷職工的工資收入低於碩士學歷職工的工資,在這個階段教育收入回報爲負。

(7)隨着人口年齡降低,國中學歷以下人口比例顯著降低,義務教育效果明顯。

3、家庭非金融資產

(1)從土地的閒置率上看,在被徵收土地歸爲農用土地的假設下,限制土地的佔比也有9.97%。(這一數據與我觀察到的家鄉的情況正好相反,由於種糧補貼及蘋果價格上漲,農民們甚至把部分荒山都開墾成土地了,根本看不到土地閒置的情形。)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五

調查人:

xxxx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調查地點: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城關鎮

調查背景:

我今年暑假參加了我院組織的“您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活動,在調查中對橫山縣城關鎮的十戶農戶以及一處行政村領導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後在橫山縣縣委,縣政府,國稅局以及審計局進行了相關數據的調查。發現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如下文。

根據我所調查,橫山縣規模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萬元左右,規模相對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於10萬元。但目前大多數村的經濟現狀都不樂觀。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約,企業改制斷了收入,稅費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資沒了收入;二是經濟發展空間小,受制於有限土地資源、資金和自然資源;三是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預見性支出不斷攀升,正常運轉難以爲繼。村級集體往往經濟薄弱、無錢辦事,這成爲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鉅額的鄉村債務對基層組織運轉、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1、是違法行政的重要誘因。鄉村出現收支失衡後,鄉村幹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資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對人收取各種費用,因而,農村“三亂”久治不止;爲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鄉村兩級均熱衷於違規徵用土地搞建設,通過炒地皮,從中獲取20-30%的收益;由於經費緊張,驅使政府機關和幹部採取各種隱蔽手段經商辦企業;爲確保正常運轉,鄉村幹部千方百計找門路,以項目建設爲幌子,通過非正常途徑,採取非正常手段,爭取上級支持,以彌補工作經費不足。

2、直接影響黨的執政能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沉重的債務包袱,使鄉村主要領導整天處於“借新債、還舊債、躲追債”的狀態下,影響了他們謀劃經濟發展的精力;橫山縣的幹部工資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並且還不能按時發放。鄉村幹部爲墊交稅費、墊付工作經費,每人手裏攥着幾千元、上萬元乃至10多萬元的“白條”,兌付遙遙無期,鄉村千部人心渙散、意志消沉;面對存量和增量均嚴重不足且強制帶病超負荷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的社會事業公益設施,鄉村二級無力改造和建設,農村公共產品供需脫節的`現象更加嚴峻;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和教育經費被鄉村挪用已習以爲常,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村基礎教育。沉重的債務包袱,致使鄉村二級運轉困難,公共服務職能難以正常發揮,勢必影響黨的執政能力,同時,由於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致富。

3,有損黨和政府在羣衆中的形象。鉅額的鄉村債務使鄉鎮政府、村委會成爲農村最大的債務人。對內,欠鄉村幹部的工資和公款私墊費用,對外,大到欠金融機構貸款、施工單位工程款,小到欠水電費、運費、餐費、辦公用品費,而且在目前狀況下,鄉村根本不具備償還能力,只能採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應對之策,社會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鄉村幹部聲名狼藉,無法開展工作。

儘管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但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難。農民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難成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挑戰。

首先是種養業增收難。農業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穩定性較大。雖然國家對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但生產資料和機械作業費等持續漲價,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農民從事種養業增收困難。二是產業化帶動難。近幾年農業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還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還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四是政策性增收難。自2005年起,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及其附加,“一免三補”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農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間也在縮小,沒有更多途徑。

一、農業政策執行情況

稅費改革前的2001年,橫山縣農民的稅費負擔情況爲:農業稅28404509元、農業特產稅5160000元、生豬屠宰稅1352700元、鄉統籌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負擔98元,畝平(按計稅面積計算)負擔108元。一些臨時性攤派和搭車收費(約30元以上/人)尚未計算在內。

2002年稅費改革時,橫山縣覈減一批不合理計稅面積,合理確定計稅產量,取消農業特產稅、生豬屠宰稅,將農業稅費門類規範爲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稅費改革使農民減負約30元/畝。

2004年農業稅稅率由7%下調至4%,全縣農業稅及附加總額3304萬元,人平負擔31.98元,畝平負擔35.30元,較2001年下降67.42%。2005年,農業稅全免,全縣預計免徵農業稅6046.4萬元,從此,農民完全從稅費負擔的梏桎中解放出來。

2003-2004年,橫山縣共減免農業稅10116.4萬元,得到了上級財政等額專項轉移支付。

2002-2004年,橫山縣共下援農業稅災社減免2163.7萬元,重點照顧貧困村組的農戶、五保戶、烈軍屬、殘疾人、受災羣衆和水庫庫區內的困難羣衆。

2004年,橫山縣嚴格執行國家政策,發放直補資金970萬元,糧補資金1544.4萬元,使農民直接增收2514.4萬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橫山縣農民收入情況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及構成的變化情況。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內增加1037元,增長39.2%,年均遞增8.62%。

2000—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度增長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較1999年增長3.97%,2001年較20001年增長5.3%,2002年較2001年增長5.7%,2003年較2002年增長7.5%,2004年較2003年增長16.3%)。5年中,農民收入雖穩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間增速低於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長規律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和明顯的跳躍性,前四年爲低速期,年均增速僅6.17,2004年爲快速增長期,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長16.3,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純收入增返5.3個百分點。若沒有2004年的高速增長支撐,就不可能實現8.62%的年均增速。

5年間,農民純收入的構成基本穩定。家庭經營收入佔60.78%,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58—2.5%之間;工資性收入佔36.19%,5年間的增減幅度穩定在34.3~38.9%之間;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佔0.87%、2.16%。橫山2004年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農業增加值9.21億元,糧食種植面積187.4萬畝,糧食總產量85.72萬噸,出欄牲豬134.49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8.5%、17.3%、14.7%、8.4%、16.3%。以上數據顯示,隨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爲核心的支農扶農政策的頒佈實施,農業和農村取得了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形勢,糧食生產在短期內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農產品全面豐收,農業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成爲國家宏觀調控下,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業大縣縣域經濟的最大亮點之一。

〈二〉、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1、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收入來源渠道依然狹窄。

2、農民收入增長與國家政策緊密相連,2004年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是政策效應。免徵農業稅不僅使農民減輕了負擔,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根治了農村亂收費的痼疾,使各種巧立名目的搭車收費失去其依附的載體。3、較長時期內農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橫山縣2000~2004年爲例,年均增速僅8.62%,其中,2000年較1999年僅增長3.97%,2001年增長5.3%,2002年增長5.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2000~2003年的農民收入增長處於停滯和負增長狀態。

4、農民收入的內部分化日趨加劇。今年,我調查了1個村10戶農戶的收入情況,戶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戶,佔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戶,佔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戶,佔10%。

三、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1、農民增收的空間非常有限。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持續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歷了10多年的家庭經營後,農村生產力、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至,在新的經濟體制、產業格局、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出現以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必然進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產、增收、增效緣於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政策的引扶效應和市場的刺激效應又一次發揮到了極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發展態勢已屬不易,要謀求新的發展和突破,難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國農產品的平均關稅從45%下降到17%,許多農產品的關稅普遍下調20—30%,國際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也將下降20—30%,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已經無法經受國際國內大市場的衝擊,國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2005年,農產品價格就遭遇“寒潮”,稻穀價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資收入己成爲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就業機會增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產業增長強勁,民工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但是橫山縣的勞務經濟至今是一種自發經濟,管理鬆散,組織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勞務輸出市場。

2、農民增收的風險性係數大。農村是一個龐大的“露天工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是“靠天吃飯”。目前,我國農業風險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災害,農民就只能望天興嘆。

3、農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受思想觀念、認知水平的限制,農民死抱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不放,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土地浪轉機制難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步履艱難。作田、養豬、打工不可能使農民收入出現量的飛躍和質的變化,增收動力明顯不足。

況且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卻一路飈升,因生產資料漲價,2004年橫山縣“二補一免”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被生產資料漲價幾乎全額抵消。

透過漲價現象還是可以發現一些不可忽視的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近年來,輿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宣傳有失偏頗。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把農村形勢說得天花亂墜,片面宣傳和誇大成就,對仍在存在的各種問題輕描淡定,給人以“三農”問題已經解決,農民已經富裕的輿論誤導,各行各業,特別是生產資料生產商和經銷商也就爭先恐後來分“蛋糕”,爲生產資料漲價造勢。國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前”補貼方面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真正的“好處”往往落到了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手中,最終受“擠榨”的還是農民。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查背景

“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關鍵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由於自然災害、經濟基礎薄弱、經營體制轉型等多種原因,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出現了數量龐大的低收入農民階層。農民低收入問題的出現,已成爲關係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近9億,農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業不發展,農民收入會受到嚴重的制約。農民收入不能持續提高,必然造成農民不願也無力投資農業,我國農產品供給充足的局面就會改變,勢必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基於這一點,筆者深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的巖橋鄉進行實地調研,瞭解巖橋鄉農民收入現狀,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提出促進農民增收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二、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時間:20xx年7月16日至8月6日

調研方式:深入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巖橋鄉進行實地走訪,與當地政府接洽,同時採取入戶式訪談深入農民家中瞭解情況。

三、調研地農業生產及農村基本情況

巖橋鄉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東南部,鄉政府距縣城11公里,距懷化26公里,320國道、滬-昆高速、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爲便利,舞水河流經腹地,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全鄉轄17個行政村,1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萬餘人。區域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是水稻,柑橘,蔬菜。

四、農民增收狀況

1、農民總收入較快增長。20xx、20xx、20xx年,巖橋鄉農民總收入分別爲4781,4994,5219,連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趨勢。

2、收入結構逐步調整,收入形式多樣化,各項收入全面增加。村組集體經營收入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村辦企業收入和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增加。而種植業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各項收入全面增加。

巖橋鄉經濟收益分配統計表單位:萬元

巖橋鄉農民人均收入以村爲單位分組統計表單位:個、人

近年來,巖橋鄉政府在農民增收問題上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結合巖橋鄉實際狀況,出臺了有利於農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

1、貫徹中央有關惠農政策,按標準發放農業補貼;

2、進行技能培訓,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

3、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4、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如柑橘、烤煙、水蜜桃等)並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

5、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創辦鄉鎮企業;

6、扶植養殖大戶、種植大戶,通過大戶來帶動附近農民達到共同增收;

7、新辦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企業來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實現農民增收。

五、存在問題

1、農民自身素質低,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較弱

由於歷史、自身素質、資金問題等原因,廣大農民都不支持改革。再加上農村普遍缺少文化氣氛,信息不靈,農民缺乏駕馭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第一觀念落後,市場意識不強。農民觀念上不解放,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思想特別嚴重。表現爲一是小農意識濃厚,農民有一種想法就是種地夠吃就行;二是思想保守,在引進新品種和推廣先進技術上不敢試不敢創;三是怕冒風險,缺乏闖市場的勇氣,坐在家裏謀求生活安穩,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幹;四是農民的文化技能水平低,對科技實用型技術知之甚少,很少去農業知識普及的圖書館和播放室。

2、政府引導、支持不夠

農民表達自己的意願,呼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芷江縣政府提出了“一鄉一品”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但該思路缺少基層實踐,迫切需要領導幹部、專家真正的下基層考察,爲鄉親們指出一條路。去年四川廣元的柑橘事件讓巖橋鄉的農民們損失慘重,他們迫切需要政府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新經濟、新形勢下,農民走怎樣的增收之路,農民在思考,廣大的基層幹部也應該思考。

3、資金不足,投資能力較差

芷江縣是湖南省重點貧困縣,農民們錢少,投資能力較差,資本積累的過程較長,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對於中低收入階層的農民,即使選準了項目,也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農民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合夥或股份合作的形式共同經營;二是貸款,據農民反映這種籌款方式困難越來越大,這需要鄉政府的保證;三是逐步擴大再生產。更多的農民選擇了由小到大逐年擴大生產規模的道路,這種傳統的擴大再生產模式往往貽誤市場機會,有些農戶再生產規模擴大後由於市場原因出現虧本,甚至將前幾年的經營所得也折了進去。

4、農民剩餘勞動力轉移仍然較慢,制約了農民收入增長速度

近年來,巖橋鄉勞動力出現迴流現象,究其原因,筆者認爲,原因如下:農民外出就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受到自身綜合素質低的影響;受到社會保障、政府扶持等因素的制約。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和從事家庭經營是收入的兩個主渠道,如果不能很好的`從事外出務工,農民只從事種養業,致富將是難上加難。

六、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建議

1、努力提高幹部、農民整體素質。

農村幹部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全鄉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爲此國家爲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提供了崗位與機會,如“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特崗教師”等項目。我們要建立農村幹部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讓更多的大學生走進基層,帶領農民們發家致富。同時,要增加農民收入,還要加強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大力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有效地幫助農民持續增加收入。基層黨員幹部要帶好頭,成爲帶領農民羣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領頭人,在農村營造鼓勵人才成長、支持人才幹事的良好氛圍。要加強搞好農民的培訓工作。

2、加強宏觀調控和指導工作

各級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和指導工作,從維護農民的利益上切實對農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向種養大戶發展,形成互助合作組織,生產逐步實現規模化經營,引進龍頭企業進農戶。因地制宜,發展各村特色產業,對基層幹部進行農業專業技術的培訓,讓其先掌握技術後服務於農民,用典型帶動發展,讓農民看到利益得到實惠自發起來跟着幹,實現農民的增收。實施“科教興農”的發展戰略,解決農民“致富關鍵靠什麼”的問題。

3、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

積極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組織農民外出務工。開拓農村廣闊的就業門路,同時適應城鎮和發達地區的客觀要求,引導農民勞動力合理有序地流動。同時國家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也應多用農村勞動力,使他們掌握技術,又增加現金收入。

綜合各項調研結果可知,巖橋鄉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多方面、多渠道,想盡千方百計爲農民增收提供便利,積極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有關方針、政策,繁榮農村市場,帶動農村消費,促進巖橋鄉經濟向前發展,從而全方面提高農民的收入。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篇七

作爲西南財經大學攜手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開展的一項重大科研項目,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旨在通過科學的抽樣,採用現代調查技術和調查管理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有關中國家庭金融微觀層次的相關信息,如住房資產和金融財富、負債和信貸約束、收支、社會保障和保險、代際轉移支付、人口特徵和就業、支付習慣等,以便爲國內外研究者提供研究中國家庭金融問題的高質量微觀數據,爲國家制定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提供參考。

該報告基於全國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數據彙總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消費、保險、保障等各個方面的數據,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狀況。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張宗益,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稻葵,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馬驍,西南財經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報告發佈會。

權威數據,填補國內空白

家庭金融的相關數據直觀反應了家庭在經濟金融活動中的行爲決策,對於中央銀行進行宏觀調控,防範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家庭金融在國際上早已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20xx年美國金融學會(AFA)年會上,AFA主席、哈佛大學教授John Campbell斷言,家庭金融將會成爲金融學中繼資產定價、公司金融後第三個重要的研究領域。20xx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本應於20xx年舉行的消費者金融調查(SCF)提前到當年進行,以便及時直觀地瞭解美國家庭財務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爲,爲詳細瞭解各類家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美聯儲需要直接觀察各個家庭的財務變化。伴隨着中國作爲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中國的經濟走向也成爲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作爲最基礎的我國國民家庭金融行爲也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

針對中國微觀家庭金融數據匱乏的現狀,20xx年4月,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強強聯手,整合高校與政府機構優勢資源,成立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中心是迄今國內最爲權威的研究中國家庭金融微觀問題的機構之一。

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的問世,共歷時三年,歷經前期籌備、中期調研、後期數據整理、報告撰寫四個階段。32個調查小組、343人次,經過對全國25個省、80個縣(市)、320個社區(村),8438份有效樣本的科學分析形成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以其權威性和詳實的內容填補了行業空白,是我國家庭金融微觀數據領域的重大突破。此報告既是西財倡導求真務實學風、推動中國問題中國研究的重要收穫,也是西財與央行攜手面向社會重大需求進行協同創新的階段性成果。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張健華局長表示:“針對中國家庭開展金融調查是全面深入瞭解消費金融現狀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前提,對政府、金融界和學術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相信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調研數據的出爐,不僅爲目前對家庭消費金融行爲的瞭解提供有價值的補充,還將爲政府和監管層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參考。”

關注家庭,聚焦民生熱點

家庭是社會最重要的微觀主體,是政府政策的最終受衆。資產配置、借款、貸款、保險、消費、投資等需求,以及家庭對經濟變化的反應等家庭的金融行爲,都對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有很大影響。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提供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家庭金融狀況的數據,其中包括:

——家庭儲蓄。中國家庭儲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 10%的家庭,其儲蓄率爲60.6%,其儲蓄佔當年總儲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調查年份的支出大於或等於收入,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中國較高儲蓄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廣大民衆沒有足夠的消費動機,而在於沒有足夠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最有效的政策是減少收入不均。中國政府《xx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工資增長和GDP増長速度要求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實施,將有助於降低中國的儲蓄率。

——住房資產。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爲89.68%,遠高於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爲85.39%。城市家庭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佔19.07%。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價值平均爲84.10萬,成本價格平均19.10萬,市價-成本比爲4.4;城市家庭第二套住房價值平均爲95.67萬,成本價格平均爲39.33萬,市價-成本比爲2.43。因此,城市住房收益可觀。

——住房貸款。非農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爲28.39 萬元,佔家庭總債務的47%;農業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爲12.22萬元,佔家庭總債務的32%。住房貸款總額遠遠大於家庭年收入,戶主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家庭負擔最重,貸款總額平均爲家庭年收入的11 倍多。

——股票投資。調查中,盈利的家庭佔22.27%;盈虧平衡的家庭佔21.82%;虧損的家庭比例達56.01%。高達77%的炒股家庭沒有從股市賺錢。隨着年齡的增加,炒股賺錢的比例呈增加的態勢。

——衍生品及債券市場。家庭對衍生品市場參與率爲0.05%;家庭對金融理財產品市場參與率爲1.10%。這與我國衍生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滯後的現實基本吻合。

——家庭資產。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爲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7.70萬元。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爲6.37萬元,佔總資產8.76%,非金融資產爲66.40萬元,佔91.24%。

——家庭負債。中國家庭負債平均爲6.26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10.08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65萬元。中國家庭總體資產負債率爲4.76%,城市家庭爲4.08%,農村家庭爲9.81%,農村家庭負債較重。

——家庭財富。中國家庭財富淨值平均爲115.54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237.52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2.20萬元。

——養老保障。中國居民中44.2%無任何形式的養老保障,僅有54.8%的人有養老保障。退休後養老金收入:總體月平均753.95 元;城市月平均1557.67 元;農村月平均188.67 元。

——家庭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大學聯考擴招效果明顯,“80後”有國中以下比例僅爲7.5%,而大學畢業比例則高達並穩定在19%。大學教育及碩士生教育回報顯著。本科學歷收入是大專或高職學歷的1.75倍,碩士學歷收入則爲本科學歷的1.73倍,而博士學歷收入則只有碩士學歷的70%。另外,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已經成爲中國公民重要選擇之一。中國家庭中9.78%在校大學生(含研究生)留學海外。在有15歲以下小孩家庭中,8.31%打算送小孩出國,29.43%看情況決定是否送小孩出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面臨着激烈的國際競爭,還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

本次報告還得到了關於城市“剩女”及農村“剩男”、汽車消費、農業用地閒置等衆多關乎“民生熱點現象”的分析數據,爲相關經濟政策的研究與制定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西南財經大學張宗益校長表示:“大學是文化傳承與學術創新的重地,也是精神塑造與風尚引領的高地。第一、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開啓了實證研究中國經濟金融問題又一個重要而富於前景的學術領域,也是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攜手面向社會重大需求開展協同創新的有益探索;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是西南財經大學以自己的學術創新能力關注國計民生、勇擔社會使命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