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金融行業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金融行業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金融調研報告 篇一

艱難運行 逆境中求生存

20__年8月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紡織服裝成爲危機中國內受影響最大的實體經濟行業之一。一貫表現強勢的中國紡織服裝出現了較爲明顯的衰退現象,20__年11月份紡織服裝出口增幅降至10年來最低點。一方面主要進口國市場需求萎縮,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主要客戶將定單轉向價格更低廉的東南亞國家,紡織服裝行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爲了解我市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目前運行情況,我們對這類企業相對集中的宜章、桂陽、嘉禾、臨武等縣進行了調研,並形成專題調研材料上報。

一、__市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基本情況

我市紡織服裝及相關產業,是伴隨着近幾年珠三角紡織服裝產業轉移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從事毛織、服裝加工生產的企業有近60家,生產員工逾萬人,年產值超過3.5億元。這些企業主要分佈在嘉禾、臨武、宜章三縣,桂陽、北湖區、甦仙區、資興等地也零星存在。規模較大的紡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有宜章俊豐印染、臨武有君婚紗、桂陽順發內衣、甦仙區嘉碼服飾、資興天洋製衣等,年進出口額達到3000多萬美元。這些企業都是近幾年從沿海轉移到我市的外商投資企業,具有自營進出口、自主經營,並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其中俊豐印染是我省十大加工貿易重點企業之一,20__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2200萬美元。除此之外,我市絕大部分毛織服裝加工企業,是由在外打工人員返鄉創辦的小廠,或以內資企業註冊,或以個體營業執照登記註冊,企業主要從廣東東莞等地上游企業接訂單、加工成半成口後,返回廣東進行後整加工才銷往國際市場,這類企業大多規模小、檔次低,不能自營出口和自主研發。我市包括玩具、電子、箱包、鞋帽等來料加工型企業主要也是以這種方式運作,我市的毛織、服裝企業產品主要以外銷爲主,內銷爲輔,其出口市場80%在歐美國家。

二、金融危機對我市毛織服裝行業的影響

如果說20__年上半年,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小是由於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所至,那麼隨着金融危機的不斷滲透,到20__年9月份,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我市紡織服裝行業才真正感受到寒意逼人,演繹了一幕幕優勝劣汰的悲喜劇:

一是小型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無法抵禦經濟危機的衝擊,紛紛停產。這些加工廠對沿海服裝企業依賴性強、客戶單一,而金融危機後,沿海很多針織、服裝企業難以維持,紛紛關閉、停產,受“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這些與之相關聯的內地小廠也難逃覆轍。嘉禾縣26家針織服裝廠,目前已有20家停產,2家處於半停產狀態,4家正常運轉,近700多人失業。

二是規模較大的加工貿易企業雖在運轉,但是訂單數量逐漸減少,企業發展不容樂觀。如我市俊豐印染、順發內衣、嘉瑪服飾等企業20__年11月份開始,訂單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近3成,出口也大幅下滑。12月份我市服裝、印染產品出口比11月份減少了近一半。

三是有競爭實力的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市場佔有額不減反增。臨武有君婚紗時裝有限公司在10月份企業出現利潤壓縮,訂單急驟減少的形勢下,立即採取了拓寬出口渠道,提高產品質量、節約開支等措施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企業訂單數量激增、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據我們調查發現,目前困擾我市毛織服裝相關企業的主要困難有:

①國外需求持續減弱,從國外或從沿海訂單逐漸減少;

②欠款週期延長、工繳費難以及時到位,上游企業跑單時有發生;

③由於來料加工型企業實力不強,融資難度大,企業轉型,開發新產品、追加投資都存在着現實困難;

④“三率兩價”(出口退稅率、匯率、利率、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頻繁變動,增加了企業出口成本和不可預見性,不確定因素也影響了對外報價,不敢承接長單、大單。

三、對策及建議

我市的毛織服裝產業雖然整體實力不強,對經濟貢獻有限,但是它的發展狀況,也折射出我市包括玩具、電子、鞋帽等來料加工型企業在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發展現狀。這些企業是我市近幾年招商引資的成果,同時由於其產品外向度較高,未來幾年可能將成爲我市外貿出口的一股強勢力量。金融危機嚴峻形勢下,國家爲了扶持身陷困境的出口企業,先後動用了提高出口退稅率(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減稅、降息等調控手段,對於逆境中的紡織服裝企業,這無疑是一個發展的機遇,如何在危機蔓延與機遇中求得持續發展,保證企業的生存。現從企業、國家、當地政府層面淺談幾點對策及建議。

(一)企業層面。

堅定信心,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危機:

①主動追蹤相關信息,增加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瞭解,提高企業決策預測性。及時瞭解國家層面的相關扶持政策,使政策與企業決策行爲進行對接。

②提高應用金融產品、保險產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運用現代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險等,合理規避匯率、風險和出口估算風險。

③規範交易條件,按照正常程序獲取信用較好的銀行開具的信用狀況以及進口商預付款等降低交易風險。

④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鞏固和發展傳統調撥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特別是非洲大陸、南美大陸、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同時,企業可以利用國家目前鼓勵內需的政策,積極拓展國內市場。⑤優化出口商品,以高質量、低價格取勝,適時進口一些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⑥強化內部挖潛增效,努力開源節流,節能減耗,降低成本。

(二)國家層面。

繼續給予扶持,保持政策穩定性:

①繼續加大對出口型企業的扶持力度,適當提高紡織等行業出口退稅率。

②保持政策穩定性,進一步放鬆貸款的投放政策。

③出臺對加工貿易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優惠政策,如降低徵稅率、減化內銷申報程序。

④國家在預期、短期內根據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靈活管理人民幣升值速度。

(三)當地政府層面。

加強服務,幫助出口企業走出困境:

①加快完善支持政策,解決加工企業融資、用工、技術創新、政務效率等方面的困難,20__年10月,廣東東莞從財政拿出10億元,幫助面臨困境的加工貿易企業融資,當前可以借鑑東莞作法,採取貼息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向加工貿易企業放貸。適當減免省市有關稅費,爲企業減負。

②通過政策引導,合理調濟人力資源,使停產關閉企業員工轉移到形勢較好的企業中去。

③政府相關部門及協會組織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動態,加強調研,及時掌握國家政策調整,爲企業提供國際諮詢公司以及政府行業調查研究,政策資興等將市場風險對行業衝擊降到最低。

④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壯大加工貿易隊伍。沿海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我們仍然要將招商引資作爲承接產業發展加工貿易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引導外商在__設立加工貿易型投資項目。金融風暴對沿海加工貿易企業造成了重創,陣痛雖然有可能造成轉移速度的放緩,但是轉型升級或向內地尋求發展是必然趨勢。

金融調研報告 篇二

靈寶金融堅持以支農、興農、富民爲己任,把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支農工作的出發點,不斷改進、加強金融服務,加大信貸資金投入力度,爲當地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貸支持。

一、金融支持“三秋”情況

靈寶金融重點支持農村農民在秋季的種子、農藥、化肥和農產品收購上的資金需求,積極發揮信貸槓桿作用,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積極支持,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秋種秋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至目前,靈寶聯社發放“三秋”支農貸款5630萬元,投放農民種子、農藥和化肥投放貸款2170萬元,農機具貸款1160萬元,農副產品收購貸款23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秋季農業生產,爲農業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用社在支持三農中,繼續認真做好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授信及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證工作,嚴格做到“貸前早調查,資金早落實,計劃早安排,貸款早投放”。組織信貸人員深入農資供應部門、生產企業和農戶家中進行走訪調查,詳細瞭解秋作物資供應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提前落實貸款資金計劃。一方面加大資金組織力度,開展支持秋作吸存工作勞動競賽,強化優質高效文明服務,努力拓寬增存渠道,爲信貸支農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貸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盤活不良貸款,滿足“三秋”資金需要,使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同時,靈寶金融既着眼於當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又放眼長遠,改善農民收入結構;既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又通過爲農產品收購企業提供資金,促進農產品流通,實現農產品增收。在貸款營銷中,農村信用社將資金重點用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儲運購銷和農戶生產費用合理資金需求,支持農資農機部門經營適銷對路的種子、化肥、農藥、地膜及農機具。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信用社強化服務手段,向農戶散放支農名片,提高工作效率,並組織金融下鄉活動,將金融知識、業務品種和科技信息送到農民手中。

二、存在的問題

在大力支持“三秋”信貸資金需求的過程中,XX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制約着信貸支持。農村信用環境裂變,前些年的頂冒名貸款經過深度排查,全部暴露,誠信客戶佔比少,一時難以形成一種新的農村綠色信用體系,制約信用社信貸投放。信貸人員管轄區域大、農戶多,在信貸服務上沒有細化,未對“三秋”信貸支持開設“綠色通道”,不同程度上對信貸需求構成一定製約因素。

三、對策建議

開設貸款“綠色通道”:在農村信用社網點開設貸款“綠色通道”,對三秋農業生產資金貸款實行上專櫃辦理,提高辦貸效率。

實行靈活授信機制:提高農信社的信貸審批權限,減少貸款審批中間環節,提高辦貸效率。

設立支農服務熱線,指定專人負責,全天24小時值班。切實解決客戶在“三秋”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繼續開展陽光信貸工程:將貸款條件、貸款程序等信貸政策在所轄各村一律公佈上牆,並實行貸款限時辦理制度,對投放貸款進行公示,接受羣衆監督,有利於控制信貸風險。

金融調研報告 篇三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競爭力的一個標尺。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展,我國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步對外開放,作爲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發展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形象,在形象上抓內控,在內控下建和諧是目前發展的方向,而怎樣創建和諧發展的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業文化對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根植於全體員工思想中相對穩定的價值觀、理念、宗旨、規範等。它決定着農村信用社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爲特徵和企業特色。對於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來說,企業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信用社持久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村信用社作爲一個金融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住發展機遇,把自己做大、做強,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自己相應的企業文化體系。

二、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構成

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大致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企業信譽。作爲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其信用和聲譽是極爲重要的。二是服務質量。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出發點是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氣搞好“優質文明服務建設”。三是企業道德。農村信用社企業道德必須有廣泛的羣衆基礎。只有在員工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夠共同遵守的行爲準則,才能保證企業行爲的端正。四是企業精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作爲一種精神存在,雖然是無形的,卻在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和員工意識中得到具體的、有形的體現。五是企業目標。農村信用社的目標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追求的動力源。六是企業規範。如果說前五項內容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中的“軟件”,那麼,企業規範就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硬件”部份。農村信用社規範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標準等用文字表達的內容,它是農村信用社在一定時間內的“定格”,併爲維護相應的企業文化軟件服務。七是企業環境。在當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爲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寬鬆的經營環境,在內部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及人際關係,是一項極爲重要的工作。這種企業環境的創造也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和成效。

三、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現狀

(一)文化理念不夠明確。文化理念是員工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動規範,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標語、座右銘、員工手冊、社歌、宣傳冊等內容,可以用凝鍊的語言、生動的形象進行準確表達。由於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在文化理念的表達上含糊不清,不能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到文化理念,信合員工也一時難以回答。

(二)缺乏現代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源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員工對這種辯證關係認識不深,造成只重視信用社的業務經營,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一些幹部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缺乏管理現代企業理念,求於安穩,滿足現狀,缺乏把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識。

(三)缺乏共同參與意識。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在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因此,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的每一個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內在資源。但由於長期以來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影響,員工隊伍管理鬆散,工作主動性不強,集體意識淡化,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加上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意識。

四、提高信用社企業文化途徑的思考

農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各方面進行認真的統一和規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作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時代的意識,認真抓好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精神的建設要納入農村信用社發展規劃目標之中,列爲企業經營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時要藉助各種宣傳媒體,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宣傳,使管理者和員工明白什麼是企業文化,明確企業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強化自己的企業精神。其次制訂創建企業文化規劃,引起廣大職工對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

(二)各級農村信用社領導必須成爲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農村信用社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指導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職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信用社職工職業道德的形成要經過職業道德教育,形成職業道德觀念,再上升至職業道德信念,從而養成講職業道德的習慣,這樣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精神更顯閃光點,文明服務更紮實,企業文化內含更豐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必須要全體員工來關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羣策羣力,共同奮鬥,這就要求員工必須要有“主人翁”意識,不能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對信用社漠不關心。

(四)增強“客戶觀念”,提高服務質量。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樹立起“客戶至上,客戶第一”的觀念,真正樹立起“高效地、最優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尋求新的客戶”的觀念。離開“客戶觀念”談“企業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這種客戶觀念不僅要體現在組織目標和經營方針中,體現在金融產品設計上,更要體現在服務上,甚至體現在組織結構上。真正把“客戶滿意程度”作爲評價我們工作好壞的標尺。

(五)強化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讓職工人盡其才。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是關係到企業文化能否被員工認同並自覺接受的關鍵。企業文化以人爲中心,要培養起職工自覺獻身於農村信合事業的責任意識、價值標準、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並使之被廣大職工接受和認同,造成一種內部的動力機制。因此,在企業文化設計中,必須以人爲本,讓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吸引並積極融入這種文化。

(六)加強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認同和接納。農村信用社向社會展示自己的企業精神和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不是孤立地進行的,是要通過社會服務來實施完善。因此,農村信用社要重視做好自身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宣傳工作,要採取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宣傳,增強自身環境文化氣氛。通過宣傳,讓社會、企業和客戶瞭解、關心,並參與評議,不斷改進、充實、提高,讓社會不斷認同和接納信用社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金融調研報告 篇四

近年來,XX縣緊緊圍繞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堅持走少種精養的路子,不斷提升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效益和水平,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金融機構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取得了推進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自身效益的雙贏。本文通過對正鑲XX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進程的調查,探析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

一、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服務呈現“雙贏”。

近年來轄區金融部門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緊緊圍繞全旗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了農牧業基礎建設、草原生態植被建設和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在支持農牧業項目上,人民銀行有效發揮支農再貸款的調控作用,全力推進和改善對農村牧區的金融服務工作,引導農村信用社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銀行累計向轄內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26400萬元,年均3771萬元,極大地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放能力。農村信用社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信貸支農方式,在支農中發展壯大,20xx年末農村信用社貸款餘額達18655萬元,較20xx年增加14795萬元,年均遞增14.28%。使轄區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覆蓋面達到有貸款需求戶的80%以上,爲轄區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從20xx年至20xx年連續七年實現贏利,共創利潤569萬元,年均遞增37.42%。

畜牧業開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0xx年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67.2萬頭,比20xx年下降21.22%,從20xx年以來,大小牲畜總頭數每年以5.9%的速度遞減,雖然牲畜頭數呈下降態勢,但是大多數效益指標增幅明顯。20xx年,農牧業總產值突破20500萬元大關,佔全旗生產總值的26.5%,牲畜出欄率52.7%,商品率達到50.5%;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31個,固定資產總額6450萬元,產值22300萬元,實現利稅22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727%、359%和817%。產業化組織的發展帶動農牧戶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增長16.0%;農業人均純收入2120元,增長7.7%。

農業加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壓減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獲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訂單農業爲主的綠色、特色、優質、高效種植業規模達到8.34萬畝,佔到全旗總播面積的43.2%;小麥、莜麥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僅爲4.87萬畝,共聯繫種植訂單2750畝,目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料構成比爲24:27:49。農產品銷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萬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萬元,增長56.7%,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效益正逐步顯現出來。可見信貸資金的大量投入,推動了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銀企雙贏的效果。

二、存在問題

1、農牧業結構調整資金需求大,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

20xx年XX農業方面加大了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牧業方面畜種改良引進良種的力度也繼續加大。據調查,全旗計劃引進西門達爾良種牛3000頭,按每頭牛平均價格是4500元計算需資金1350萬元,新建棚圈1.8萬平方米,需資金396萬元,新建溫室大棚200座,需資金120萬元,僅這三項就需資金1866萬元,預計全旗農牧業生產資金需求總量爲6500萬元。從統計資料上看,農牧業貸款佔用餘額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餘額20969萬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79.99%,但農牧業生產資金使用週期長,流動性慢,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少,尤其是在生產旺季,農牧業生產資金需求大,自籌資金不足,金融機構又很難滿足需求。據測算農牧民自籌後,尚有3500萬元資金缺口,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

2、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的瓶頸,制約了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

目前,在邊牧地區旗縣普遍存在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形成僅靠農村信用社“一農支三農”的金融格局。國有商業銀行在縣級機構的撤併,弱化了對畜牧業的支持。在過去,XX農行和信用社按鄉、蘇木劃分,幾乎每個鄉蘇木都有網點,隨着農行機構改革力度的加深,網點全部撤出了鄉蘇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於受規模、效益等制約,部分牧區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對當地農牧業的支持。由於缺少信貸投入,缺乏政策資金扶持,龍頭企業不能做大做強。金融對全旗經濟支持力度明顯不足,直接影響全旗產業結構的調整。

3、良種母牛引進成本高,良種比率低。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在全旗存欄的4.8萬頭牛中,實際良種牛比率僅爲10.47%;存欄的41萬隻羊中,實際良種羊比率爲95.12%。可見牛改良慢。一是引進成本高,要加快土種牛的良改步伐,關鍵是大量引進西門達爾母牛,據調查,按現行價格計算,引進良種母牛每頭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養殖成本大,養殖一頭西門達爾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養殖一頭土種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兩者相差1066元;三是農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農民人均純收入爲2238萬元,比全盟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見,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難以負擔改良所需的較高費用支出。

4、落後的生產資源及生產能力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

一是種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響,規模難度大。20xx年末全旗農作物播種面積爲19.3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僅爲1.3萬畝,佔6.73%;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農業作業僅以“小四輪”爲主,生產能力很弱;三是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有限,農民從中獲益不明顯。這些因素都制約了農產品產量的增長空間,制約了農民有效增收,更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

5、信貸資金沉澱問題突出,農牧業生產資金緊缺。

全轄到6月末,各項存款餘額爲29107萬元,較年初增加XX5萬元,增長了4.1%,各項貸款餘額爲20683萬元,較年

初增長了39.9%,存貸比例是71%,較爲適中,但由於貸款增幅與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貸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個百分點,轄內貸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爲6190萬元,不良率爲30%,很大一部分資產難以有效運作,導致轄內信貸資金相當緊缺,特別是春耕備耕,絨毛等農副產品上市之際,信貸形勢緊張的局面相當嚴重。

6、農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低。

畜牧業是XX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據調查,畜牧業在全旗農牧業中的比重爲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優良品種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黃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佈在牧區,一方面給生態環境的改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制約了畜牧業特別是牛羊育肥的發展。另外,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僅爲草原伊盛公司,對廣大農牧民生產經營的拉動幅射作用不夠,如全旗20xx年出欄羊45萬隻,而該公司僅加工10萬隻,佔全旗出欄總數的22.2 %,不能夠滿足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7、農牧業抗風險保障機制滯後。

農牧業是弱質產業,農牧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強,生產週期長,投資風險大,收入預期穩定性差。近年來,正鑲白旗種植業和養殖業受自然災害、瘟疫侵蝕造成的損失非常大,但苦於沒有保障機制,使農牧民的損失得不到補償。目前,農業保險業務發展嚴重滯後,這與迅速發展的養牛、養羊、養雞業成爲明顯的反差。由於受保險業務滯後的影響,農牧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另外,政府部門至今也沒有出臺農業抗風險保障制度。這些問題客觀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建議

1、加大金融信貸支持,滿足農牧業結構調整資金需求。

針對全旗三農三牧資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較爲突出的問題,建議一是整合國家通過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項目投入的資金,發揮最大的資金效用;二是商業銀行儘快溶入農牧業產業化的進程中,積極參與大力支持;三是修改完善再貸款的投放方式。針對再貸款期限與畜牧業生產週期不適應的情況,建議上級行貸款結構能適應畜牧業生產週期,許可由中長期週轉,真正落實金融信貸政策促畜牧業經濟生產發展的作用。四是農信社進一步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改進放貸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草原生態保護、飼草料基地建設、畜產品加工、牧區小城鎮建設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優質的金融服務和充裕的信貸資金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2、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金緊缺問題。

進一步推進農牧區金融體制改革,積極設立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牧區金融機構,並對民間融資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利用,使其成爲牧區融資的合理補充,切實拓寬融資渠道,不斷增加信貸資金投入。農村信用社要充分發揮作爲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以改革試點爲契機,農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優化資金配置、產權關係明晰、法人治理結構規範、風險責任明確的管理體制。農村信用社要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完善服務功能,爲農業產業化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做到農村金融服務與訂單農業相結合,與農業科技進步和技術推廣相結合,與市場化的農村經濟運行體制相結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網點,防止把農村資金轉移到其它地區或產業,這樣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金緊缺問題。

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貸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種改良比重。

一是對於牲畜良種改良基地建設按照優先扶持項目進行信貸支持。二是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降低抵押條件,延長貸款週期,扶持養殖大戶引進和繁育良種牛。三是加大對延長肉牛育肥業產業化鏈條項目的扶持。以龍頭企業的帶動,引導和輻射農牧民加大畜種改良力度,使之成爲畜牧業產業化的生產第一車間,鞏固和發展壯大黃牛改良的基礎地位。

4、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強信貸支持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

一是充分發揮央行支農再貸款貨幣政策“窗口”指導作用,合理引導農村信用社爲缺少購買生產、生活資料的農戶提供資金保障。二是農村信用社要立足“三農”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幫助農民調優品種,調整結構。三是調整現有郵政儲蓄存款政策,將郵政儲蓄新增存款中來源於農村資金以支農再貸款形式返還當地農村信用社,以確保農村資金來源於農村,用之於農村。四是要進一步發揮金融部門信息廣的優勢,爲農民增收出謀劃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務,當好農民的金融顧問,切實支持農民增收。

5、加大清收不良貸款的工作力度,緩解農牧業生產資金緊缺問題。

增加信貸的有效供給,盤活存量尤爲重要。首先金融部門要積極尋求當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與合作。對一些沉澱貸款的回收,能通過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營造一個銀企和諧的局面,齊抓共管,對釘子戶、賴債戶要爭取執法部門的支持,促其協助金融機構清收貸款,通過與執法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改變“贏了官司、輸了錢”現象的不利局面;其次農村金融機構要完善收貸、收息激勵政策,制定貸款收回的獎勵措施;總之,通過逐漸盤活資金存量,增加信貸可用資金量,扭轉目前生產旺季信貸形勢較爲緊張的局面。

6、全力支持地方龍頭企業,加大對XX縣農村牧區經濟的拉動作用。

建議當地金融部門加大對當地農牧業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緊緊抓住龍頭企業培育、基地建設、利益聯結機制三個關鍵環節,重點支持肉食品加工的龍頭企業走深加工之路,對於其合理的資金需求要優先解決,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對信貸資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傾斜。這樣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後,一方面能解決牧民賣難問題,另一方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

7、開展農業保險,建立保障機制,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

一是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由地方政府、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戶共同出資,建立農村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解決農戶貸款的風險補償問題,消除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支農的後顧之憂。二是發展農業保險業務。應建立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機制,以規避風險。政策性保險主要指因自然災害、瘟疫形成的損失。政策性保險費率要低於商業性保險費率的50%,這塊資金由財政貼補。三是建立農村信用擔保機構。按照市場運作的辦法,成立自助性擔保機構,由相關企業共同出資,集體運營,爲出資企業借款提供擔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風險補償基金損失按比例納入財政預算,定期予以補償。這樣,就能調動農牧民種養業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

金融行業調查報告 篇五

對民間資本入股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調查與思考

內容摘要民間資本對促進銀行股權結構多元化、改進銀行公司治理作用極大,但欠發達地區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仍存在進入渠道狹窄、合格投資者缺乏、投資人難以發揮作用等問題,需要繼續作好鼓勵引導和監管。本文對xx市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最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民間資本;問題;建議

近年來,在支持城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以及培育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工作中,監管部門重視引進民間資本對促進銀行股權結構多元化、改進銀行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或得一定成效。但欠發達地區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仍存在進入渠道狹窄、合格投資者缺乏、投資人難以發揮作用等問題,需要繼續作好鼓勵引導和監管跟進。

1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基本情況

截止xx年9月末,xx轄內共有中小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8家,其中城市商業銀行1家,農村信用聯社4家,村鎮銀行3家。實收資本總額15.18億元,較xx年末增加7.3億元,增幅爲92.64%。其中民間資本xx億元,佔實收資本總額的53 %,較20xx年末增加4.39億元,增幅爲xx%。具體分佈如下:城市商業銀行的民營企業持股18戶xx億元,自然人持股748戶1.20億元,合計持股額佔總股本的xx%;4家農村信用聯社的民營企業持股89戶xx億元,自然人持股14214戶2.98億元,合計持股額佔總股本的96.71%;3家村鎮銀行民營企業持股9戶0.41億元,自然人持股27戶1.11億元,合計持股額佔總股本的80%。民間資本入股上述三類中小法人銀行機構呈現不同特點:城市商業銀行股本結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仍然是地方財政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股份,民間資本佔比較少且構成分散,最大一戶民間資本持股比例只有3.55%,無代表民間資本的股份進入董事會和監事會。民營企業和自然人股份在農村信用聯社股本結構中佔絕對比重,近年來各家聯社按照監管要求進行股權改造,一是將原有的資格股全部轉化爲投資股;二是堅持新增入股資金起點要求,新增自然人股單戶額度在40萬元至60萬元以上,新增法人股單戶額度在100萬元至120萬元以上,其中吸收持股比例達到總股本5%以上的民間資本法人股東有6戶(盤縣聯社※戶、鐘山聯社※戶、水城聯社※戶),股金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但由於多種原因,民間資本入股農村信用社至今實質上還只是“股金分紅參與者”和“關聯貸款申請人”的角色,並未真正獲得決策和監督“發言權”,對完善法人治理和解決“內部人控制”作用十分有限。轄內3家村鎮銀行作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在組建過程中合理引導股權設置,除主發起銀行20%最大股份以外,其餘80%民間資本股份相對集中,並吸納進入決策、監督和執行機制,投資人有效參與和主導法人治理,資本“話語權”得到較好保障。

2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第一,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渠道還比較狹窄。__年國務院制定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銀監會又出臺了《實施意見》,對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實行政策鼓勵,但實際上欠發達地區民間資本入股銀行的渠道還是比較狹窄的,主要是由於法人銀行機構類型單一,數量較少,有的機構對吸納民間資本並不積極。以__爲例,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城商行、農信聯社和村鎮銀行。各農信聯社雖然把民營企業和自然人作爲主要募股對象,但募股額度少,同時部分聯社管控風險能力不強,個別聯社不良貸款佔比過高,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資者缺乏“話語權”問題,民間投資進入比較審慎。民間資本對投資入股村鎮銀行一直高度關注,但因爲組建指標有限、資本額度較小、進入門檻偏高等問題,大量民間資金隔着“玻璃門”看得見卻進不來,全市3家村鎮銀行吸納的__億元民間投資中,本地資金只有0.45億元。城商行資本金規模較大,近年來增資擴股也較多,但原有大股東爲了保持相對控股地位,把募股對象主要限定爲地方財政和國有控股企業,民間資本進入不多。

第二,符合監管要求的民企法人投資者比較稀缺,優化股權結構受到限制。積極引導股權向法人股東集中,逐步形成以法人股爲主體的股東結構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權改造的目標。根據監管法規要求,合格的法人股東應具備連續兩年盈利、淨資產比例在30%以上、不得以信貸資金入股等條件,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欠發達地區符合條件又願意入股農信社的民企很難尋找。在實施股權改造工作中,監管部門要求應最大程度吸引法人企業入股,轄內農信聯社也多方努力,但最終新增法人股比例仍然不到一半,股東分散、主要以自然人爲主的股權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由於轄內產業構成單一,農業產業化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入股銀行的民企結構也比較單一,農村信用社增擴的6家入股比例在5%以上的民企股東中,有5家是煤炭企業。沒有戰略投資者性質的資金入股,沒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幾乎沒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涉農企業入股。

第三,民間資本大量投資農村信用社但在經營管理上沒有話語權。在我省農信社現行管理體制下,省聯社發揮了絕對行政管理職能,縣聯社領導班子選配、考覈、評價以及員工錄用、分配辦法等其他許多重大決策完全是省聯社說了算,縣聯社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治理架構難以真正發揮作用,理事長需要向上負責的是省聯社而不是投資者,縣級聯社更像是省聯社的分支機構而不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受管理體制以及權益訴求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制約,儘管包括民企在內的民間資本參股農信社比例已經達到了95%以上,但除了能夠獲得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以及能夠爲自身實業擴張提供一定融資便利外,股東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難調動,對解決農信社內部人控制、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經營管理以及管控化解風險推動作用不大。相反,個別進入聯社理事會的老闆股東可能會通過信貸融資而產生關聯交易風險。

3思考與建議

第一,大力促進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培育一大批經營上規模、管理上檔次、行業多元化、具有一定戰略經營意識的民企主體是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入股銀行機構的前提。基層監管部門要積極宣傳有關鼓勵性准入政策,各類法人銀行機構在增資擴股時都要對民間資本開放門戶,要深入細緻進行募股推介,大力吸引符合條件的民企包括區域外優質民企參股地方法人銀行機構。

第二,繼續強力推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前期股權改造初步解決了資格股轉換和增資擴股問題,對集中與優化股權有幫助但作用不明顯。當前應繼續強力推動縣聯社組建爲農商行,以組建農商行爲契機,徹底改造現有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解決民間資本權重巨大而“話語權”薄弱的問題。上級監管部門應繼續採取有力措施,敦促省聯社逐步淡出行政管理職能,規範履職方式,把獨立企業法人應具備的所有管理決策權歸還給縣聯社(農商行)。

第三,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面對民間資本大量進入地方中小銀行機構以及投資人話語權將會逐步增加的實際,基層監管部門應重視自身能力建設,提高識別風險能力,嚴格執行法規,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民間資本規範運作,嚴控關聯控股、關聯交易、過度分紅、甚至圈錢抽逃等風險發生。既要立足於通過股份制改造解決當前農信社內部人控制、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落後等問題,又要防止大股東爲了自身利益而非理性控股情況的發生。

金融行業調查報告 篇六

金融業作爲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我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副主席儲昭平的帶領下,調研組聽取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先後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金融專家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出臺了《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關於推進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支持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銀政企溝通機制更加暢通、更加密切,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駐肥金融監管機構和駐肥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落實中央金融政策,推薦公司上市,協同有關部門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工作辦公室的成立及其職能的發揮,必將對我市金融業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金融總量迅速壯大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4、銀政企合作成績顯著

5、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已經完成,農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

順利推進;政策性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業銀行整體併入新組建的徽商銀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肥東、長豐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肥西農村合作銀行正在組建;村鎮銀行試點穩步推進,成立了長豐科源村鎮銀行。金融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爲2.2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4.1%。信託業務穩步發展,建總行34.09億元控股興泰信託獲國家批准,國元信託盈利水平躍居行業前列。證券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開展。國元證券成功借殼上市,華安證券順利重組,證券業規範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順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穩步開展,信貸+保險等創新業務逐步啓動;國元農業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二、我市金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市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從金融結構來看,目前,銀行業是我市金融業的主導產業,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等產業相對滯後或發展不夠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險、證券、信託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對於合肥的跨躍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存在,金融服務三農還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認爲,出於對資金安全、中小企業信用度以及銀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考慮,一些銀行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共同難題。參加調研座談的中小企業界人士更是反映強烈,不少企業家提出,即使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企業利潤也比較樂觀,但由於缺少有效的資產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企業家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列舉了獲得貸款難、銀行服務僵化等現象,表達了他們在經營企業當中面臨着資金方面的無奈。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當前的一大難題,主要表現爲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覆蓋率低,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包袱沉重,金融服務單一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務三農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信用體系不完善,民間融資不規範。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現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環節相互整合不夠,社會信用信息廣泛分佈於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處理和查詢系統,沒有做到資源共享,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嚴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機構爲謀取利益,出具虛假資產報告,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扭曲。

另外,民間融資的不規範對金融穩定構成了較大的威脅,是對正規金融業務的挑戰,是惡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民間融資的活躍,可以彌補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不足、緩解資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向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民間借貸遊離於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加上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操作方式簡單,容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甚至是滋生違法行爲,危害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以規範引導。

三、對加快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發展金融業,對於推進我市跨躍式發展和率先實現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此,我們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強化金融意識,提高金融工作領導能力

調研中大家認爲,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於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視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專門人才,但一些部門和地方的同志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金融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金融是條條的,是市場的,地方政府難有作爲的模糊認識,積極探索金融發展規律,提高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能力。進一步發揮市金融辦的積極作用,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和合作,建立健全與金融機構的聯絡協調機制,積極促進銀企對接。根據國家金融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廣泛宣傳金融法規,有計劃地對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掌握利用金融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本領。

2、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外金融業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和領會中央關於發展金融業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臺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我市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使我市成爲名副其實的資金窪地。要大 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講誠信、有實力的資信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

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鼓勵銀行積極爭取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政策性銀行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形成各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採取兼併重組等方式,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研究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培育和發展有信譽、有品牌、有規模的中介機構,爲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提供服務。

4、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於我市經濟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覈。制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控能力,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5、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強力支持。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項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發展互助性小額貸款公司和合作型擔保機構,努力構建市場主體多元、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良好信用環境的有力支撐。爲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改變目前各自爲戰的局面,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司法收貸工作,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爲,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爲擔保機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總之,要藉助信用約束機制,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爲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和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

金融調研報告 篇七

一、xx縣總體金融發展狀況

從20xx年以來的發展情況看,xx縣金融發展總體形勢較好。

(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大幅增長。截止20xx年末,無爲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爲927889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542954萬元,增長141.05%,年平均增速爲13.03%;

各項貸款餘額爲518580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162446萬元,增長45.61%,年平均增速爲10.02%;

若考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處置因素,自20xx年以來,無爲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實際較20xx年末增加273624萬元,增長71.44%,年平均增速爲11.23%,與幾年來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當。

(二)各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充裕。從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情況分析,20xx年末無爲縣金融機構綜合存貸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貸資金比例至少爲18.38%。其中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爲縣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分別爲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銀行機構外,其他3家商業銀行機構的信貸資金都非常充裕;

郵政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僅爲0.21%,農村信用社的存貸款比例爲66.00%。

(三)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xx年,無爲縣金融機構共計盈利16510萬元,較20xx年增盈16787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爲縣支行、農業銀行無爲縣支行和無爲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三家機構20xx年共計盈利6536萬元,較20xx年增盈7146萬元。

(四)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這幾年在無爲縣的信貸投放力度明顯不足。從統計分析情況看,在20xx-2019年的5年時間裏,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爲縣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爲110.43%,農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爲-19.64%,中國銀行機構爲34.59%,建設銀行機構爲-20.91%;

而農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卻爲66.68%,比4家商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高35.08個百分點。

二、當前無爲縣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一)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都將面臨着體制和機制改革問題,但這些機構目前在無爲縣都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包袱需要處置,這些包袱涉及的對象不僅有基層糧食、棉花和供銷機構以及鄉鎮企業,而且有基層鄉鎮、村等政府機構,處置困難很大,需要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

(二)一些農業基礎性產業依然給金融發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無爲縣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都是扶持的對象,但是目前這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確實成了無爲縣金融發展的包袱。一是目前這32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較弱,許多都處於實際虧損狀態,還本付息能力較差;

二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長了這些企業的法人代表滋長了信用缺失意識,如無爲縣的某油脂廠、某食品公司和某調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銀行貸款,現在卻很難找他們還本付息。

(三)農村資金需求不平衡、不規範,造成金融信貸資金難以滿足其需求。一是由於近年無爲縣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故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十分強勁。從此次召開銀企對接會的調查摸底情況看,實現對接的企業有65家,資金需求爲356086萬元;

不夠條件,未能實現對接的企業有46家,資金需求39260萬元。因此,今年無爲縣中小企業的總資金需求是395346萬元。二是農戶資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無爲縣的農戶生產基本上還是包產到戶式的小規模生產,而且農業生產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農民拿貸款從事農業生產的;

特別是在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已經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漲幅的前提下,就更沒有什麼農民拿貸款進行農業生產的。三是農村經濟擔保體系不健全,造成農村經濟組織等農業資金需求難以滿足。如農村以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爲主的個體經濟合夥性組織,由於缺乏有效的擔保手續,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就難以向其發放貸款支持。

三、無爲縣推進金融發展的幾點做法

(一)正確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以推進經濟的持續發展爲目標,促進金融的持續發展。無爲縣在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時,始終堅持“正確貫徹和靈活運用”的原則,不教條機械地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堅持在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尋求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會議,人民銀行無爲縣支行都要組織全縣各金融機構負責人認真學習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

同時人民銀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發展的關係,提醒各金融機構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一定要密切聯繫無爲縣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執行,努力支持和促進無爲轄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在近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情況下(),雖然無爲縣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規模受到了一定製約和影響,但無爲縣各金融機構依然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多方面融通資金,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xx年,受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無爲縣金融機構的賬面貸款餘額雖然僅增加38671萬元,但爲促進無爲縣經濟發展,無爲縣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融通資金48940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爲縣支行爭取其上級行對無爲縣企業直接貸款4560萬元,無爲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社團貸款引進縣外農村信用社對我縣企業貸款4450萬元,工商銀行無爲縣支行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幫助企業向縣外銀行辦理轉貼現13588萬元,同時各金融機構還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爭取縣外銀行(徽商銀行等)貸款12500萬元,從而有效地緩解了宏觀調控對無爲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於宏觀緊縮造成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降現象的出現。

(二)加強銀政溝通與合作,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無爲縣政府對無爲縣金融發展很重視、都很支持,把金融發展作爲無爲縣的一個產業加以推動,不僅成立了金融辦,加強了與金融機構的聯繫,而且出臺了許多支持和激勵金融發展的政策;

各金融機構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圖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計劃,積極支持政府工作計劃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目前各項金融工作幾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爲政府經濟目標的實現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大力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積極開展金融債權保全工作。20xx年在人民銀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導下,無爲縣積極開展了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積極推進創建信用鄉鎮、村活動,同時開展了以保全金融債權爲主要內容的打擊逃廢債工作,實行了資產保全證明制度,並推進和完善了無爲縣金融徵信系統建設。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淨化了無爲縣的信用環境,爲無爲縣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信用條件。至目前爲止,全縣建立農戶信用檔案28.1萬戶,推動創建信用戶19.7萬家,信用村26個;

建立了有1515家企業和22.6萬名城鄉個人的金融徵信系統;

保全金融債權186筆,金額15.7億元。

金融調研報告 篇八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依然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我區的金融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保持金融平穩運行的同時,加大金融對我區實體經濟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支持力度,爲加快科學發展跨越崛起、建設民富區強市中區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區的金融工作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爲全面瞭解我區金融業的情況,提出科學有效的參考建議,推進全區金融業繼續平穩較快發展,近日,區委辦公室研究室組織人員到區金融辦、部分金融機構,以及有關經濟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如下報告。

一、我區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和當前運行情況

近年來,我區把發展金融服務業作爲都市性產業強區的重大戰略來抓,金融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特別是區第十三次把打造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作爲全區發展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強化措施,全力推進,促進了一批金融保險,證券擔保,小貸公司等金融機

構相繼在我區落地生根。目前市中區金融機構已發展到54家,其中:銀行5家、保險29家、證券期貨3家、小貸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5家,金融機構對地方財力的貢獻達到5.2%。市中區連續兩年被評爲濟寧市A級金融生態區,並榮獲山東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模範獎,金融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區金融業的發展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

(一)金融業繼續平穩運行,稅收穩定增長。1-7月份,金融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區金融系統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8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28萬元,增長60.8%,佔全區地方財力的7.1%,比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

(二)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存貸款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截至7月底,全區6家銀行存款餘額178.65億元,比年初增加22.67億元。貸款餘額122.29億元,比年初增加11.34億元。存貸比68.50%,高於全市8.1個百分。

(三)保險業運行平穩,社會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區現有保險公司29家,其中產險10家、壽險13家、保險代理6家。到7月末全區實現保費收入23.48億元,同比增長5.13%,其中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53億元,壽險公司實現收入18.95億元。保險業累計支付(給付)賠款5.83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付1.31億元,人身險給付4.52億元。

(四)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迅速,機構總量穩居全市第一位。我區第三家小貸公司魯商小貸已於7月中旬獲省批准,目前我區小額貸款公司達到3家。截至7月底,2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9962萬元,其中“三農”貸款4782萬元,中小企業貸款4570萬元,緩解了小微企業、“三農”客戶資金短缺的問題。截至7月底,全區融資擔保機構15家,佔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的32%。融資擔保業務新增額5.5億元,新增擔保戶數1477戶,在保責任餘額11.3億元,同比增長32.9%,在保戶數3837戶,實現業務收入1342萬元。

(五)金融機構引進步伐加快,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光大銀行在濟寧設立分支機構的報告已報銀監會待批;萊商銀行在濟寧設立分行已成定局;浙商銀行已來濟寧考察選址;青島農商行已同意在我區設立村鎮銀行;濟寧工行城區支行正在變更稅務登記手續;交通銀行濟寧分行擬在我區設立第一家支行;濟寧銀行第二家支行已選址銀監局原辦公大樓;新引進英大財險、天平汽車保險、信誠人壽保險已開業運營;永安財險已有任城遷入紅星路供水大廈,正在辦理稅務登記遷移手續;百年人壽已入駐運河城,正在進行裝修。

二、金融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區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但金融運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受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社會資金面總體趨緊等因素影響,我區企業經營困難增加,機械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持續不景氣,陷入發展的低谷;部分企業開工不足,與此相對應,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去年4季度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資產風險類重大事項明顯增多;小微型企業不良貸款餘額增加。

(二)政府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增加,後續貸款更加困難。一方面,20xx年、20xx年發放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由於控制房價之後,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款來源減少;加之銀監會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以降舊控新爲重點,要求借款主體拿出有效資產對存量債務提供擔保抵押等緩釋風險措施,否則不具備新增貸款資格。所有銀行將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審批權限收歸總行管理,提高了對政府城建項目的貸款要求。

(三)樓市調控政策持續不放鬆,房企資金鍊形勢堪憂。今年房地產進入償債高峯期,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日趨緊張,貸款到期難以歸還的現象陸續出現。中央近期以來多次明確

表示,樓市調控政策將持續不放鬆。從嚴從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對房地產市場繼續產生影響,對房地產企業還貸和資金鍊安全產生較大壓力。

(四)民間融資風險逐漸累積,金融風險防範任務艱鉅。去年以來,民間借貸異常活躍,體系外資金迅速膨脹,借貸利率高位運行,導致資金鍊斷裂的事件增多、風險快速聚集;而且由於沒有保險機制,一旦資金鍊斷裂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波及類似地區,以至於波及正規金融機構。據區法院反映進入今年以來,民間借貸案件明顯上升,我區規範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集資、防範金融風險的任務艱鉅而繁重。

(五)金融招商載體嚴重匱乏,金融招商的政策不優。銀行、保險來市中區選址,很難找到理想的經營場所。場所少、租賃價格高,成爲市中區金融招商的瓶頸。目前我區執行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是09年制定的,現在各縣市區紛紛出臺新的金融招商的優惠政策,我們的政策已跟不上形式發展,落後於其他縣市區。由於這些原因,恆豐銀行支行落戶於任城,我們跟蹤兩年的信達財險、建信人壽也離我們而去。

金融行業調查報告 篇九

金融業作爲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我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副主席儲昭平的帶領下,調研組聽取了有關部門的情況通報,先後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金融專家座談會,並實地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瞭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支持金融機構改革,促進了金融業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顯加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出臺了《關於印發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關於推進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發和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支持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了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銀政企溝通機制更加暢通、更加密切,金融與地方經濟互動融合、互相促進的局面進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主要職責是協調駐肥金融監管機構和駐肥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落實中央金融政策,推薦公司上市,協同有關部門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金融工作辦公室的成立及其職能的發揮,必將對我市金融業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金融總量迅速壯大

調研中瞭解到,近年來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長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爲2752.7億元和2678.7億元。4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爲3416.51億元和309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5%和36.5%,創歷史新高。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9只,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83億元。9月以來,市建投集團、海恆集團共發行企業債37億元,市國資公司申請發行10億元企業債正在辦理股權質押登記手續,另有40億元企業債的發行正在申請之中。信託租賃典當融資及小額貸款迅速發展。興泰租賃累計向全市200戶中小企業提供17億元租賃融資,興泰信託新增信託規模43.94億元。全市典當總額22.54億元,年末典當餘額5.74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自去年試點以來,已放貸1.44億元。

3、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銀行2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6家,外資銀行1家,地方銀行2家,農村合作銀行2家,村鎮銀行1家,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恆豐銀行、匯豐銀行正在或準備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我市證券期貨保險業發展迅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證券公司總部2家,證券公司營業部29家,期貨公司總部3家,期貨公司營業部7家,保險機構37家。同時,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不斷豐富,安徽興泰租賃業務規模逐步擴大,江淮集團與民生銀行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正在積極籌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由此可見,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爲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金融體系。

4、銀政企合作成績顯著

爲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針對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對接難的問題,我市在全省首家設立網上“金融超市”。採取多種方式,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優質中小企業1294家,100多戶企業獲得貸款37億元。適時召開銀企對接會,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對接成效。9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建行向95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5.93億元;10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會同市房產局組織召開銀行與房地產企業對接會,6家銀行與18家房地產企業簽署25億元貸款協議。今年1月,市投融資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發行規模1億元的“濱湖·春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創新了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新的突破。今年6月,“濱湖·春曉”二期中小企業發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正式公開募集,首期5000萬元已由興泰信託公司與金鼎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推出。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聯合召開全市首季銀企對接會,簽約項目216個,金額91.4億元。建立了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機制,確保像合肥京東方、熔安動力這樣一批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推動了美的工業園、格力產業基地一期、長虹工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

5、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已經完成,農業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順利推進;政策性銀行在肥分支機構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業銀行整體併入新組建的徽商銀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首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肥東、長豐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肥西農村合作銀行正在組建;村鎮銀行試點穩步推進,成立了長豐科源村鎮銀行。金融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爲2.23%,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低於全省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4.1%。信託業務穩步發展,建總行34.09億元控股興泰信託獲國家批准,國元信託盈利水平躍居行業前列。證券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開展。國元證券成功借殼上市,華安證券順利重組,證券業規範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順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穩步開展,“信貸+保險”等創新業務逐步啓動;國元農業保險公司正式開業。

二、我市金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我們感到,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市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金融總量相對偏小,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資本市場融資規模有限,據市金融辦負責同志介紹,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樣處於中部的武漢市有34家,長沙市有30家。從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來看,武漢市34家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5倍,江蘇省江陰市14家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約是我市的2.5倍。如果與東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關專家認爲,金融資產總量偏小,尤其是資本市場規模偏小,是我市金融業競爭力不強的主要表現,說明我市金融業還不能滿足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從金融結構來看,目前,銀行業是我市金融業的主導產業,而證券、保險、創業投資等產業相對滯後或發展不夠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險、證券、信託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進一步優化金融結構,對於合肥的跨躍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存在,金融服務“三農”還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認爲,出於對資金安全、中小企業信用度以及銀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考慮,一些銀行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共同難題。參加調研座談的中小企業界人士更是反映強烈,不少企業家提出,即使企業產品市場前景良好,企業利潤也比較樂觀,但由於缺少有效的資產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快速擴張。有企業家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列舉了獲得貸款難、銀行服務僵化等現象,表達了他們在經營企業當中面臨着資金方面的無奈。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當前的一大難題,主要表現爲金融機構對農村的覆蓋率低,農村金融機構經營包袱沉重,金融服務單一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務“三農”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信用體系不完善,民間融資不規範。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現是信用體系建設滯後,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環節相互整合不夠,社會信用信息廣泛分佈於多個部門和機構中,尚未建成統一的信息處理和查詢系統,沒有做到資源共享,使得一些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嚴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機構爲謀取利益,出具虛假資產報告,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扭曲。

另外,民間融資的不規範對金融穩定構成了較大的威脅,是對正規金融業務的挑戰,是惡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民間融資的活躍,可以彌補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不足、緩解資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民間融資因其自發性、信息不對稱以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向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民間借貸遊離於金融監管範圍之外,加上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操作方式簡單,容易引發債權債務糾紛甚至是滋生違法行爲,危害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以規範引導。

三、對加快我市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發展金融業,對於推進我市跨躍式發展和率先實現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此,我們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強化金融意識,提高金融工作領導能力

調研中大家認爲,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於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視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專門人才,但一些部門和地方的同志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金融的重要意義,甚至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轉變“金融是條條的,是市場的,地方政府難有作爲”的模糊認識,積極探索金融發展規律,提高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能力。進一步發揮市金融辦的積極作用,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和合作,建立健全與金融機構的聯絡協調機制,積極促進銀企對接。根據國家金融產業政策,結合我市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廣泛宣傳金融法規,有計劃地對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開展金融知識培訓,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掌握利用金融爲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本領。

2、完善金融體系,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我市區位優勢明顯,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內外金融業發展的趨勢,認真研究和領會中央關於發展金融業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契機,全面規劃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後臺服務基地、金融產業園、資本要素大市場等一攬子事宜。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採取切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金融機構來我市設立機構,支持和引導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進一步豐富和活躍我市金融市場,營造功能齊全、競爭充分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使我市成爲名副其實的資金窪地。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全面探索金融創新。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會計、律師、評估等與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講誠信、有實力的資信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公司,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加大信貸投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做大金融資源總量

抓住國家當前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鼓勵銀行積極爭取貸款額度,增加貸款投放,增強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運用併購貸款和銀團貸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對我市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把銀行關注度高的項目和涉及地方發展及民生的項目統籌安排,打包向銀行推薦。鼓勵政策性銀行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信貸扶持力度。

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組織領導,努力形成各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認真研究國家關於穩步發展主板市場、壯大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推出創業板市場、拓展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準備步伐,儘快形成一批上市企業梯隊乃至上市企業的“合肥板塊”。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債券發行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以及中期票據,爭取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採取兼併重組等方式,深化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戰略合作,推進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積極發展創業及私募等股權投資基金。研究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積極推動融資租賃和信託業務發展。培育和發展有信譽、有品牌、有規模的中介機構,爲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提供服務。

4、推進金融創新,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對於我市經濟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引導,對爲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業務進行單獨的業績考覈。制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風險管控能力,以調動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商業銀行對有擔保的中小企業貸款簡化業務流程,並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鼓勵銀行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認真做好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調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5、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促進金融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金融服務業的強力支持。因此,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農村金融資源,以優質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完善縣域業務網點,提高服務質量。制定和完善相關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熱心服務“三農”,力爭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發揮合肥農村科技商業銀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農村地區開展各項金融業務,探索和創新農村小額信貸服務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資金用於支持農村經濟建設。抓住銀監會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擴大試點的契機,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加快發展互助性小額貸款公司和合作型擔保機構,努力構建市場主體多元、佈局合理、結構優化、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總結和推廣長豐縣草莓種植基地開展的“信貸+保險”試點工作,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6、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良好信用環境的有力支撐。爲此,要高度重視社會誠信的宣傳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信文化,紮實推進“信用合肥”建設。加快聯合徵信體系建設步伐,改變目前各自爲戰的局面,依託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擴大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的信息採集面,逐步統一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信用信息,實現互聯互享。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司法機關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做好司法收貸工作,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爲,幫助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穩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擔保業協會,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監管聯繫會議,開展擔保機構信用評級,規範擔保機構與銀行、中小企業的業務合作,爲擔保機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總之,要藉助信用約束機制,創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爲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和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信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