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金融的調查報告多篇

金融的調查報告多篇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1

“金融危機”是現今世界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近些年來的經濟動盪對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義,對於國家的掌控者來說,經濟危機帶來了國力下降、社會秩序混亂等一系列不和諧的因素;對於工薪階層、打工一族來講,經濟危機意味着工資縮水、福利降低甚至崗位不保;而對於我們這些準畢業生來講,嚴峻的經濟形勢、堪憂的社會前景在我們心中敲打出的兩個字:“就業”!

對於大部分畢業生來講,就業都是橫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於近年的嚴峻形勢,就業二字已經把各高校學子壓得擡不起頭來。近幾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由於種種原因變得越來越嚴峻,近來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機使國內很多企業陷入了困境,全社會的就業總體崗位嚴重緊縮,這讓國內的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就業形勢無疑是我們這些一隻腳已經跨出校門的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決定就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由於題目的特殊性,我們調查的對象是大學生,但並不完全是畢業生。我們還對周圍的同學們進行就業期望的調查。期間我們發出問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經過整理和分析數據後,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大學生普遍感到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根本原因是近些年來高校擴招的苦果。通過此次多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高達78.33%的大學生對現在就業形勢的看法不樂觀,只有3.33%的大學生認爲現在的就業形勢樂觀,另外,不僅被調查者中的大四畢業生對就業形勢不太看好,而且非畢業班的大學生對就業形勢亦大多數不看好。

大學生普遍的職業目標是獲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或成爲領導者或管理者,當然有部分認的目標是滿足個人興趣,有發展的空間,可是到目前爲止,85%的受訪者還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而越來越多的同學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職業目標,只爲在金融危急中平安過渡。

在當前就業形勢下41.67%受訪者選擇先就業再擇業,而18.33%選擇多手準備,同時進行。由此可見,由於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已不再精挑細選,能就業成爲如今大學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對就業難的問題,75%的受訪者表示在實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有去到基層(如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等)工作的意願。其中,大學生對自己就業的月薪期望也相對減少了,一般從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間。

當前就業形勢下,有33.33%的受訪者認爲家庭關係對自己就業有最大幫助,另外有25%的認爲各類社會招聘,只有8.33%的認爲校園招聘對自己就業有最大幫助。由此不難發現,就業難使得大學生不願意直接面對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較高的間接方法來找。這與大學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對家庭和學校,而缺乏直接面對社會的機會有密切關係。爲此學校和社會都應該提供更多的崗位。大學生希望學校能採取一些如加強企業聯繫,爭取更多崗位、呼籲校友幫忙等措施。

大學生競爭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優勢,很多受訪者表示缺乏實踐技能和工作經驗,所擁有的專業知識也不紮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既有學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學生期間沒有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也有學校的一部分原因,如並不着力宣傳應用實踐技能的培訓,專業安排課程沒有跟隨時代更新,導致知識與需要脫鉤。

面對當前就業難的問題,部分學生有創業的意願,但是他們既缺乏創業經驗又缺乏啓動基金。或許學校在加強大學生創業方面多組織一些課程、活動或設立創業基金會有不錯效果。

儘管這次調查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當前的就業形勢也確實比較嚴峻,但是作爲大學生的我們也不必那麼悲觀,相信在國家和黨的領導下我國遲早會走出這次金融危機。隨着國務院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各地紛紛推出地方經濟刺激計劃,大批國有重點企業在今後幾年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人才需求上也顯得更爲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會服務領域的單位,因受危機影響較小,反而加大了畢業生招聘力度,所以儘管當前就業有點難,但社會上的機會還是很多。危機總是與機遇並存,壓力時常導致成功,只要我們着力加強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被危機難倒的不會是有準備的人。

衆所周知,大學生的就業不僅是大學生的事,也是學校和社會的事,當前我們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頂住壓力。若經濟進一步惡化,首先要問的是,政府主管部門以及各高校可以怎麼準備,我們的畢業生纔不至於以個人之力直接暴露於全球金融風暴之下。舉辦招聘會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信息的細緻收集、認真評估和全面公開,以及技能培訓和一線人員的經驗交流。只有充分給予學生信息,才能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舉辦廣泛的校友經驗交流會,這是儘快獲得一手資料和減少個人走彎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機時期,信息的公開和及時傳導至關重要,是幫助個人做出決策、調整預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寬畢業生的選擇面。如果畢業生一窩蜂涌進政府部門,既不切合實際,也會造成惡性競爭。相反,我國現在急需發展社會政策,未來十年將會需要大量的社會服務組織和專業人士。應該因勢利導,鼓勵此類組織的發展和人員培訓。同時,應當對學生是否繼續升學做出前瞻性預測,並配以相應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資源,避免政策滯後。最後,充分估計畢業生的生活壓力,在財政上給予考慮。

當然,除了政府和學校的幫助外,大學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爲一個大學身就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自覺培養交際的能力,並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做一個能力強、素質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的知識,加強對社會信息的瞭解,做到知己知彼。積極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並儘可能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兼職工作,或經常與工作的人交談,獲得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其次、作爲大學生也應該培養樂觀情趣,樂觀面對未來。未來雖然千變萬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堅定信念,樂觀面對,即使再大的風浪,也鎮定自若,處之泰然。一種積極的心態會讓一個人永遠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敗。要善於排解壓力和克服困難,善於溝通,不要輕言放棄,學會自我調節和思考。

最後、作爲大學生還應該進行自我差異化塑造,彰顯個人魅力。發展自己別人沒有的競爭優勢,準確給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加強自我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觀,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只要我們真的這樣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機再繼續惡化,我們也會足夠樂觀的,難道不是嗎?機會總是鍾情於有準備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機會,並把握住機會。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我們受益匪淺,在掌握調查方法的同時,也學到了一些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此外無形中也增加了社會經驗。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通過這次社會實踐調查,我們更加懂得了經驗和知識急需積累,此外對大學生就業也更加有危機感了,我們奉勸大家一定要趁還在學校,多學點知識,並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爲以後走出社會做好準備。最後希望同學們,在即將到來的職場競爭這一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都能佔領自己的高地。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2

調查對象情況:

農村信用社紮根農村,服務“三農”,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主力。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關係到農民增收,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農業以種植業爲主,在傳統農業地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已出現轉機;如果能夠妥善處理一些深層次矛盾,農村信用社將能夠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雄厚,服務功能齊全,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良好的信譽,不僅爲廣大客戶所信賴,已成爲中國最大的銀行之一。農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環境、豐富的金融產品,竭誠爲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客戶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優質的金融服務。爲了更深一步瞭解銀行這個金融機構及我的金融專業在工作中的運用和掌握銀行業務的基本技能,我到此做了爲期20多天的實習生,從基本的苦練“點鈔”到櫃員業務交接,雖然比較辛苦,但讓自己對銀行業務的操作流程瞭解了很多,經過向會計反覆的學習和總結,現將各項金融業務的調查報告如下:

調查內容:

銀行的各項業務

調查結果:

第一:會計業務

對公業務的會計部門的核算(主要指票據業務)主要分爲三個步驟,記帳、複覈與出納。這裏所講的票據業務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轉帳支票與現金支票兩種。對於辦理現金支票業務,首先是要審覈,看出票人的印鑑是否與銀行預留印鑑相符,方式就是通過電腦驗印,或者是手工覈對;再看大小寫金額是否一致,出票金額、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無塗改,支票是否已經超過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書,則背書人簽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寫金額到元爲整,到分則不能在記整。對於現金支票,會計記帳員審覈無誤後記帳,然後傳遞給會計複覈員,會計複覈員確認爲無誤後,就傳遞給出納,由出納人員加蓋現金付訖章,收款人就可出納處領取現金(出納與收款人口頭對帳後)。轉帳支票的審覈內容同現金支票相同,在處理上是由會計記帳員審覈記帳,會計複覈員複覈。

第二:儲蓄業務

儲蓄業務實行的是櫃員負責制,就是每個櫃員都可以辦理所有的儲蓄業務,即開戶、辦理儲蓄卡、存取現金、掛失、解掛、大小鈔兌換、受理中間業務等。,憑證不像對公業務部門那樣在會計之間傳遞,而是每個櫃員單獨進行帳務處理,記帳。但是每個櫃員所制的單據都要交予相關行內負責人先審覈,然後再傳遞到上級行“事後稽覈”。

第三: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費信貸(透支)功能分爲信用卡與借記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髮卡銀行交納準備金分爲貸記卡與準貸記卡。貸記卡是銀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額度,無需預先交納準備金就可在這個額度內進行消費,銀行每月會打印一張該客戶本月消費的清單,客戶就可以選擇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選擇後者,則未付清部分作爲銀行的短期貸款以複利計。而準貸計卡則是交納一定的準備金,然後銀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費額度的一種信用卡。借計卡是沒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進行轉帳結算,存取,消費的一種卡。信用卡還可以按使用對象分爲單位卡與個人卡;按信用等級分爲金卡與普通卡。基於大多數學生的實際生活水平和手中的資金數量考慮,每人手中都持有衆多的銀行卡,無疑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大量的睡眠卡增加了商業銀行計算機處理系統的負擔,導致的銀行的經營成本上升,吵得沸沸揚揚的銀行卡年費的收取問題,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情況。隨着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加劇,高校成爲爭奪的重要市場,銀行的客戶經理各顯其能進行公關,爲大學生配發了一張又一張的銀行卡,而學生往往因爲對集體發放的東西不放心使用,自己到金融機構去開立帳戶,使大量“集體卡”處於閒置狀態,從而出現了銀行自己的拓展業務經營行爲導致了成本上升的怪圈。銀行技術條件有待改善。調查發現,持卡人對刷卡信心不足,抱怨最多的是atm開機率和吞卡率及pos刷卡的成功率不高、網絡調整等待時間過長、網上支付的安全性不可靠等。特別是跨行、異地設備使用信用卡出錯時,問題就更復雜,發生過此類問題的客戶大多對此不滿。有時客戶因爲錯賬導致信用卡內的錢被划走,打電話到銀行卻無法得到滿意答覆。有的跨行交易錯賬,受理行已經對錯誤交易發起衝正,而髮卡行未接到,必須等待手工對賬處理。有的在銀行之間已經確認衝正問題,但也不能立刻把客戶錢款劃回,使商戶與客戶間發生很多矛盾

第四:信貸業務

由於目前的實際情況,中小企業融資難,儘管央行一再出臺有關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方案,但是,在各個銀行內部都有嚴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銀行目前也投入了個人貸款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並不是直接將款貸給個人,而是與商家簽訂一定的協議,其實是將款貸給商家,然後商家把商品賣給個人,個人再還款給銀行。銀行在與商家簽訂協議時,審查商家的證件是否齊全。而個人要向銀行提供有關的收入證明,身份證明等。一般都是以購買的標的物作爲抵押,最常見的就是動產抵押(如汽車貸款)和不動產抵押(如住房貸款)。信貸部門實行的是審貸分離制,就是進行貸款客戶開發與具體發放貸款,審覈貸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員是各司其職的。

調查體會:

在這個實習階段,對於每一筆業務,我都學習了其vost系統的交易代碼和操作流程,業務主要可分爲單摺子系統和信用卡子系統兩類。此外我還學習了營業終了時需要進行的vost軋賬和中間業務軋賬,學習如何打印流水,平賬報告表,重要空白憑證銷號表,重要空白憑證明細覈對表,審查傳票號是否連續,金額是否準確,憑證要素是否齊全等。在銀行實習,學習櫃員間每天交接工作時的對賬是必不可少的,對賬時除了要覈對現金賬實是否相符外,還要查看重要空白憑證是否缺失,傳票是否連續等等。而櫃員間對賬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點現金,然後再是清點重要空白憑證如存摺、銀行卡、存單等。

總的來說,這次的實習,雖然自己有些辛苦,但是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爲詳盡而深刻的瞭解,也對這些天在電大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覺得在金融單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對自己的崗位負責,要對自己辦理的業務負責。如果沒有完成當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那職員必須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錯了錢款,而又無法追回的話,那也必須由經辦人負責賠償。我體會到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也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我們反覆的學習和總結。雖然這次實習的業務多集中於比較簡單的前臺會計業務,但是,這幫助我更深層次地理解銀行會計的流程,覈算程序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使我在銀行的基礎業務方面,不在侷限於書本,而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尤其是會計分工,對於銀行防範會計風險有着重要的意義,其起到了會計之間相互制約,互相監督的作用,也有利於減少錯誤的發生,避免錯帳。所以,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鞏固我所學的金融知識及銀行業務的操作,爲將來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礎。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3

我們爲20xx屆的應屆生金融就業做一次調查的想法早已有之,此前發起的調查,參與投票的同學們都很熱情的表示希望能得到數據的最終結果。由於20xx年應屆生的對象特定及開放評選時間只有幾天,我們所得投票基數並不算大,但是基本上所有選項都有得票。可能在數據精確上有確實有所偏差,但是力求在大體上能夠給大家有所參考,這樣目的便可以達到。

本次調查的前因後果

本次調查通過線上方式,公開及定向邀請學生邀請參與投票。共向國內各高等院校及海外學校等超過2000名多名主要從事金融業的應屆畢業生,發出了線上的投票鏈接。此次調查期限爲期三天內,共計收到投票738票。

調查的金融職業投票選項設置性別、畢業學校、學歷等基礎信息的調查統計,也針對金融業的子行業、單位及具體崗位、薪資及就業滿意度等做出了調查,力求爲您最全面的展現20xx年金融業求職概況。

男女比例-略有偏差,不至很遠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七百多位同學中,男生佔比56.91%,女生佔比爲43.09%,相對還算均衡。然則在人們固有印象中,因金融業工作強度、出差頻率等原因,似乎尤其偏好男性。但在我們的此次統計偏差仍算合理,當然也可能因小夥伴內研究生居多,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比男生多的原因在。

據該調查顯示,雖男生佔比仍高於女生14個百分點,但大體可以看出或許性別不是絕對的問題。用人單位在招募時,也會更注重員工綜合素質多過於單純地看重於性別。

學歷構成-研究生基本成爲起步要求

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出,本科以下的近乎沒有,七百多中只有一位。本科生佔比21.41%,碩士佔77.24%,博士佔1.08%,總共8位參與了投票。一枝獨秀的碩士比例,這調查結果證明也證實了金融圈對於學歷的要求已水漲船高,內資金融機構的對於學歷要求基本都是碩士的水平。現如今,金融行業核心崗位(券商、基金等機構的核心崗位),研究生基本都成爲了一個起步要求.真正願意招收本科生的只有一些後臺部門、或者一些對專業要求比較低的銷售崗。因爲研究生數量激增,而且又相對更加完備的知識儲備、實習經歷、成熟心智等因素,都是用人單位傾向招收研究生的一個因素。

畢業院校-金融業對學校出身要求依舊很高

在參與調查的所有同學中,畢業於211院校214人,佔比29%;畢業於985院校354人,佔比47.97%;畢業於雙非本土院校94人,佔比12.74%;剩下的爲海外院校76人,佔比10.3%。這也不出意料,即金融業普遍傾向偏向名校的學生。能考上名校的學生,普遍本身學習能力較強,加上名校配套師資、校友資源等,帶來他們視野更爲開闊的結果,其表現出的平均素質更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尤其是在比較看重出身的金融圈,名校學生更具吸引力。對於雙非本土院校學生,擁有低調踏實、謙虛好學、肯於吃苦等品質,依舊有機會進入金融圈核心崗。海外院校學生因爲求職時間,實習成本等問題可能會相對處於劣勢。

所學的專業-商科總數依舊一枝獨秀

據調查結果顯示,文理工商法醫六大學院中,商科462人次,佔比62.6%,可謂獨佔鰲頭;文科122人次佔比16.53%;理科50人佔比6.78%;工科38人佔比5.15%;法學類50人佔比6.78%;醫學類僅6人,佔比0.81%;其他10人佔比1.36%。

從數據來看,商科仍舊是金融圈求職大戶,畢竟相對其他專業,其又更爲紮實全面的金融理論基礎和對應的實習經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減少用人單位的培訓成本等。出人意料的是,文科學生也佔比相對較高,竟然高於理工科的比例。而理工科的學生本來在金融業受到青睞的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無論是做研究或是做投行,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優勢。另外可以看出法學類的學生也在金融求職中佔有了一席之地,筆者作爲法律出身的學生,身邊可以逐漸看到越來越多純法律背景的同學逐漸走上了金融業,並且做得頗爲出色。而其餘專業相對來說佔比較小,想要在金融業脫穎而出,可能需要自身不斷積累金融業相匹配的專業素養、實習經歷等才更有機會。

所就業的城市-北上廣深絕對主流,中西部也在崛起

不出意外,國內金融業依舊北上廣深的天下。從圖表可以明顯看出北上廣深在這一方面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上海248人次佔比33.6%,位居第一;北京142人次佔比19.24%,排名第二;深圳108人次佔比14.63%;廣州44人次佔比5.96%;華中36人次佔比4.88%;西南22人次佔比2.98%;其餘138人次佔比18.7%。當然這數據不一定完全真實,可能也與小夥伴在上海的各個高校定向邀請應屆生參與投票較多的情況有關。

然則北上廣深,因爲其獨天得厚的地理、資源、機會等方面優勢,歷來成爲金融求職者的首選目標城市。尤其是上海作爲中國金融中心,在金融市場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各類金融機構林立,就業機會也很充沛。不管許多金融機構名義總部在哪裏,尤其是銀行、券商等機構,會將業務總部放在上海,正是看中上海的金融實力與氛圍。北京作爲首都,是天然的金融決策中心,擁有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總部經濟優勢;同時,北京是一行三會等國家金融管理機構所在地,大量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在北京,這些都造就北京在金融業求職者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深圳崇尚自由,積極進取的氛圍,也吸引了大量的基金、私募等金融機構,本土的券商及銀行都發展迅速,同時因其毗鄰港澳,每年也吸引了衆多金融業求職者。廣州因其主要爲貿易城市,經濟實力不俗,但單從金融方面而言,吸引力在此幾大一線城市中相對靠後。

西南、華中地區因其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經濟發展等原因,也吸引了一部分學生的注意。而華中、西南等地區的金融機構,憑藉着市場化的競爭,很多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至少從各種金融機構排名榜上,也不全是北上廣深的機構壟斷。除此之外,也和金融小夥伴可能在這些地區影響力較強的原因,且近年來隨着大城市就業壓力、環境污染等問題層出不窮有關,也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業求職者選擇回到二線城市等謀得更好的環境、更好的發展。

金融業就業的方向大統計

在調查的所有同學中,不出意外,商業銀行216人次佔比29.27%,獨佔鰲頭。證券公司212人次佔比28.73%,位居次席,和銀行業同屬絕對領先地位。基金公司42人次佔比5.69%,私募基金50人次佔比6.78%,會所/諮詢42人次佔比5.59%,監管單位/金融事業單位30人次佔比4.04%,其餘佔比如圖所示。

銀行業因爲偏好校招的原因,每年都是解決應屆金融就業的大戶,統計依然高居第一,不出意外。證券、信託、基金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相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對學歷要求也相對較高,每年都有相對較大的用人需求,也吸引了衆多金融業求職者。會所/諮詢對於應屆畢業生是很好的就業起跳平臺,相對高強度工作對應的也是寶貴的工作經驗,每年也會招募吸引大批求職者。總體來說,我們所設置的所有選項,基本都有學生選,證明應屆學生的在金融業就業也逐漸趨向多元化。

商業銀行的就業統計

商業銀行這一塊,參與調查的216人中,60%入職管理培訓生(櫃員、轉崗、客戶經理),9%人進入投行部/資管部,金融市場部/資金部/同業部和公司業務部都爲7%,個人金融部爲3%,風險管理部(信審、授信、合規等)爲3%。

相對來說,銀行的體制更喜歡在內部進行培訓和輪崗的方式培養人才。管培作爲其基礎崗和招人大戶,以明顯優勢位居第一實屬正常。如資管部、金融市場部、投行部等利潤中心業務部門,相對來說,比較喜歡社招方式招攬人才,所以相對來說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進入較爲困難。

證券公司的就業統計

證券公司這一塊,根據本次統計,有共88人,約41%進入投資銀行部;進入研究部/研究所(含研究員及機構銷售)19%,共42人。資產管理類的佔比10%,共22人,機構業務部/經紀業務部佔比9%共20人,固定收益部佔比7%共14人,債券承銷不佔比6%共12人,選擇其他的有18人,佔比8%。

投行業務是證券公司主要業務之一,近年因爲新三板興起等原因,投行部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招聘需求。雖然競爭十分激烈,但是也不排斥許多應屆生以此作爲起步。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牛市情況(雖然下半年似乎已不在),券商研究所今年招收了一部分比例的應屆生。其餘資管、機構部門的較高比例,也與大資管業的火熱有關。

信託公司的就業統計

作爲大資管業中的核心一環,非常驚訝信託公司的票總數顯得非常之低。確實可能與行情有關,之前火熱的信託業似乎對於金融畢業生可能吸引力在下降。根據統計,業務部門佔比50%,新型部門如股權、投行等部門佔比12%,證券投資部佔比13%,風險管理部分佔比19%,其他佔比6%。

可以看出去信託公司的大多數還是集中在業務部門,業務以非標爲主;證券投資部門隨着股市的火熱也有了較多的關注,至於中臺風險管理部門也成爲現今學生們的重要考慮對象。

保險公司的就業統計

非常驚訝的是,在參與調查的人數中,竟然有約30位同學對保險相關子行業進行了投票。這與大家潛意識覺得保險屬於相對偏冷行業的印象不符。其中數據顯示,進入保險資管公司/保險投資部和其他各有12人,佔比都爲42.86%,進入精算、合規等中後臺有4人,佔14.29%。

作爲保險公司投資部、資管公司,基本上屬於了金融食物鏈的最頂端,主要是協助資管決策委託資金的大類資產配置,幫助資管公司做好流動性管理和監督資管公司的投資行爲,此次700多人中能有十多位進入,確實難能可貴。

基金公司的就業統計

基金公司確實也是金融應屆生關注的一個重點,也一直以門檻高而著稱。根據數據統計,銷售部門/市場部佔比最高,18人,佔比33%,這和基金市場部門相對來說,需要的人較多,也並沒有投研那樣卡背景有關。基金子公司/基金專戶,也隨着資管業的興起,共12人,佔比22%。基金研究部,作爲基金公司的核心,也有12人,佔比22%。中臺崗位,產品部門 6人,佔比11%;後臺部門(基金會計、運營ta)4人,佔比8%;其他2人,佔比4%。

基金公司招收應屆生的總數確因上半年行情火熱而增多,但是看佔比來說,相對來說研究、產品等部門和崗位仍然進入門檻較高,市場部門相對來說更願意招生應屆生。

私募基金的就業統計

隨着證券市場的紅紅火火,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投資風風火火。至於私募股權,因新三板爲一級市場退出提供了更多可能。私募基金迎來了較大的發展,從應屆生就業人數上也可以看出。共參與的50人投票中中,有26人進入pe/vc,佔比52%;陽光私募爲20人,佔比40%;其他4人,佔比8%。

租賃公司的就業統計

租賃公司在近年來迎來了黃金的發展時期。但在本次應屆生投票中,佔比確不多,700多人中僅10位最終去了租賃業。數據顯示,客戶經理/項目經理有8人,佔比66.67%,合規風控崗位和其他均爲2人,佔比16.67%。租賃公司業務以中小客戶爲主,客戶經理/項目經理的需求量較大。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就業統計

政策性金融機構這一塊,進入政策性銀行爲6人,佔比37.5%;進入其餘政策性金融機構爲10人,佔比62.5%。政策性銀行如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其餘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信用保險等,對於應屆生來說,依舊相對較爲神祕。

監管機構體系的就用統計

監管機構體系這一塊,在參與的30人中,人民銀行體系有12人,佔比40%;進入證監/銀監/保監體系爲6人,佔比20%;進入交易所(含證券、期貨等)有8人,佔比26.67%;其他爲4人,佔比13.33%。據此看來,進入一行三會及事業單位的人也算不少,看出監管單位對於金融應屆生顯出較爲開放的態度。

新型金融機構的就業統計

互聯網金融一直是近期最熱的名詞之一。選項設置上,將新型金融機構分爲以上兩類,顯示進入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p2p、交易平臺)爲10人,佔比46%;進入bat等互聯網公司的金融部門爲8人,佔比36%;其他爲4人,佔比18%。

第三方財富管理的就業統計

第三方財富管理是大資管時代崛起的一環,各種三方財富紛紛設立,搶佔金融業下游渠道。本來設置此選項並只是爲了豐富選擇,但沒想到應屆生進入此行業的竟也不少。數據顯示進入產品部有16人,佔比53%,產品部爲三方財富的核心競爭崗位;進入三方銷售部門有8人,佔比27%;其他爲6人,佔比20%。

四大與諮詢的就業統計

四大與諮詢這一塊,參與的42人中,進入四大審計共有24人,佔比57.14%;進入管理諮詢共10人,佔比23.81%;進入財務諮詢共2人,佔比4.76%;其餘爲6人,佔比14.29%。調查數據更爲直觀的可知,四大審計作爲其主要業務,在用人需求上缺口很大,每年也是金融相關專業求職的熱門崗位;同時諮詢崗位也佔招募人員近四成比。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4

一、服務三農發展措施及成效:

(一)市場主體增量促農村經濟發展。1-9月,全縣農村範圍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213戶,比上年同期663戶,增加82.95%。其中,新登記農村個體工商戶1213戶,比上年同期399戶增加204%;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328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51.51%。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縣工商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相關分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村市場主體增量行動領導小組。將全年市場主體增量行動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工商所,由工商所分解到巡查片組。各工商所長與巡查組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從責任對象、責任目標和責任獎懲等三方面進行了明確界定。

二是推行三通四辦五制服務機制。登記窗口始終堅持三通,即:農民投資創業條件具備的確保暢通,投資創業必備條件基本具備的實行變通辦理,投資創業條件不具備的耐心溝通,創造條件辦理;四辦,即資料齊全馬上辦、資料不全的指導辦、緊急項目加班辦、重大項目跟蹤辦;五制,即首辦負責制、預約服務制、延時服務制、上門服務制、農民困難登記幫扶制。

三是引導自主創業促進農村市場主體增量。積極開展扶持農民自主創業,採取設點宣傳、參與組織招聘會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創業政策扶持及市場準入等政策的宣傳力度,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拓就業渠道,鼓勵返鄉農民工開辦各類經濟實體,按照發展市場的要求積極進行引導和規範,鼓勵並扶持部分農業個體工商戶,登記成爲私營企業,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進行生產經營,增強發展後勁,不斷做大做強。

(二)紅盾護農保秋播。爲保*秋播生產順利進行,縣工商局提早動手開展紅盾護農行動,並採取多項措施,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一是抓宣傳,防查結合。加大對紅盾護農行動的宣傳,以工商所爲單位,分別在轄區內開展農資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宣傳,耐心細緻地向廣大農戶普及識別假冒僞劣農資、虛假違法廣告知識,引導農民羣衆自覺*假冒僞劣農資,及時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舉報。

二是抓排查,不留隱患。縣局組織專班,對轄區307戶農資個體經營戶和23家農資經營企業進行了集中拉網排查,逐戶指導和督促建立了兩帳兩票一卡一書規範的農資檔案,指導農資經營戶在進貨時查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的具體細節,驗明產品合格*及產品標識,索要具備法定資質的質量檢驗機構出具檢驗報告,以及產品銷售憑*等相關票*。

三是抓重點,*抓落實。重點開展三項工作:開展農資市場主體資格清理。結合個體驗照工作,嚴厲打擊無照和超範圍經營農資的違法行爲;實施農資商品質量檢測。嚴厲查處農資違法案件,並以製售劣質農資、假冒仿冒名優農資、農資虛假違法廣告宣傳、無照無*經營農資四類違法行爲爲重點,紮紮實實抓好涉農案件查處工作。

(三)挖掘農業商標發展潛力。根據省工商局提出《關於實施農村市場主體七有工程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商標戰略的要求,縣工商局大力扶持農業商標發展,深入挖掘農副產品商標發展潛力。通過指導企業依法使用、管理商標,嚴厲打擊各類商標侵權行爲,鼓勵和引導商標企業爭創馳名著名商標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商標培育保護工作,爲推動轄區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創造了良好環境。

一是發展有一定潛力的農產品品牌。建立重點品牌企業培育庫,制定品牌發展聯繫計劃,實施有的放矢的幫扶工作;制定了《縣工商局十二五期間商標戰略實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確十二五期間目標任務,建立了商標發展的長效機制;建立商標專管員制度,使基層明確工作任務,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商標專管員爲企業品牌發展出謀劃策,實行跟蹤服務,現確定了秋露果*合作社的空心李、羅家薇菜、回春葛品等20餘家可培育的農產品商標。

二是加大商標戰略的宣傳。通過各類宣傳媒體、上門宣傳、專題座談、引導培訓等各種形式,走訪企業、發放宣傳資料,大力宣傳商標法律法規和商標知識,宣傳農業產品創品牌的成功經驗,積極鼓勵引導農戶和農業加工企業註冊商標,特別是我縣特*農業產業商標;有針對*地解決農業市場各類經營主體遇到的商標問題,增強其利用商標拓展市場的經營意識,努力營造發展農業商標戰略的濃厚氛圍

三是積極推行行政指導制度。商標註冊行政建議書的行政指導制度,指導各類農產品企業申請商標註冊,爲擴大商標總量,夯實基礎;圍繞全縣實施生態農業、效益農業發展戰略的需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申請註冊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誌*商標和集體商標。

四是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爲支持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應積極幫助企業規範訂單合同,在訂單農戶中推行國家局、省局及市局制定的相關的合同文本及合同參考文本,規範訂單雙方的簽約行爲,實現對企業與農戶訂單的長效監管機制。

(四)扶持農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生產仍屬於農民個體經營,總體規模小、沒有形成產銷一體化經營鏈,缺少品牌效應和帶動效應。縣工商局結合本地實際,採取措施指導農戶轉變經營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強化宣傳促進農民合作化經營。工商局利用網站、電臺、電視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結合市場巡查,上門發送相關政策法規手冊,向農戶介紹農民*合作社這種經營模式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及特點。積極宣傳農業合作化經營優相關惠政策、爲其講解《農民*合作社法》以及成立的必要的條件、國家對農民*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等,發展各類農業*合作社247家,帶動更多的農民走上合作化發展道路。

二是開闢農民*合作社登記服務綠*通道。爲了提高農民*合作社登記註冊工作效率,縣工商局設置了登記註冊的綠*通道,縮短辦事時限。每個登記窗口指定專人提供政策諮詢,講解設立登記的條件,爲農民提供面對面的提供諮詢服務。部分農民不會填表、資料準備不齊,窗口服務人員現場指導填表,整理資料,直到其資料符合相關要求。

三是因地制宜指導*合作社多元化發展。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對農民*合作社的創建工作進行分類指導。通過*合作社多元化經營,在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全縣的農民*合作社實現了資金、產品、勞力、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的聯合,覆蓋家畜、禽飼養;蔬菜、果樹種植及銷售;農副土特產品加工及銷售等多種行業,帶動周邊近萬戶農戶,每名入社農民年收入增加6000餘元。

四是整合資源促進農業基地規模化。傳統以家庭爲單位的農業經營模式往往被交易地位不平等、信息渠道不暢通、市場空間狹小等問題困擾。縣工商局幫扶農戶合作化經營,發揮農業產業優勢,整合現有資源,集中採購生產資料以降低成本;規劃區域佈局,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通過合作的組織形式,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增強農民市場化意識,加強技術培訓,資源信息共享,從而提高農民應對市場變化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五)加強農產品市場推廣。作爲壩上庫首的第一農業大縣,農產品種植歷史悠久,主要農副產品有:蔬菜、板栗、烤煙、柑橘等,但是由於交通不便、信息滯後,農產品銷售價格不高,農民往往增產不增收。縣工商局採取措施大力進行農產品推廣,幫助農民打開銷路,提高經濟效益。

一是發展農民經濟人。縣工商局按照鼓勵、扶持、引導、規範的思路,採取集中培訓、分片培訓、巡查指導、聘請具有實踐經驗又業績突出的老師授課等方式,發展農產品經紀人,負責爲農民尋找銷售市場。如今全縣農村經紀人已經發展到了302人,推銷跡遍佈全國。

二是培育農業信息服務市場。大力培育部分農村經紀人組建農業信息服務部,負責爲農民開拓市場。全縣共發展到51家專門從事農產品銷售信息諮詢服務的經營主體。嚴格市場主體准入,確保各農業信息諮詢機構具備營業資格。對於未取得營運許可的不予核發營業執照。支持服務符合條件的農業信息諮詢企業經營和設置網點,依法引導外來農業信息諮詢市場主體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諮詢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對不符合經營資質要求的,及時清除出市場。

三是強化農業信息服務人員培訓。通過對《食品安全法》、《合同法》、《經濟法》等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使參訓人員進一步明確了農產品推廣的重要意義,瞭解瞭如何在市場中運用法律維護雙方合法權益;*技能培訓。主要包括農產品包裝與營銷、農業信息網絡平臺發佈、農產品商標註冊、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有效提高了農業信息服務人員的執業能力;職業道德培訓。針對少數信息服務中介只顧眼前利益,造成農民對其信任逐漸降低的現狀,引導農業信息服務人員恪守職業道德和行爲規範,增強服務農村經濟發展自覺*,有效促進了農業信息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二、20xx年工作目標思路:

1、201x年,我局將全力打擊製售假冒僞劣農資商品等坑農害農行爲,淨化農資商品市場環境,促進農業連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嚴格實施農資商品質量定向監測工作,在每年的農資消費旺季,定期組織開展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定向監測,及時向社會公佈監測結果,積極引導農民正確選購農資,確保農資市場秩序。嚴格選擇承檢機構,、科學判定檢測結果,嚴格檢測結果處理,及時發佈農資信息,切實規範整個監測工作流程,確保農產品監測工作科學嚴謹。加強與全縣各涉農部門的配合,建立聯繫會議制度,加大農資監管力度。

2、大力發展農產品商標,爭取達到一村一標。推進實施商標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以服務爲抓手,以市場爲導向,積極鼓勵、支持、引導農戶及企業註冊和使用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誌,大力扶持涉農龍頭企業,發展特*農業,創立農產品優質品牌。幫助各類農產品儘快申請註冊商標,走自主品牌之路,爭取達到一村一標,即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農產品註冊商標。

3、發展農村經濟人。加大對農村經紀人隊伍培育和發展的力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競爭力增強。服務於廣大農產品經紀人,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努力爲廣大經紀人服務、爲廣大會員服務。我們將着力做好四個方面的服務:一是信息服務。宣傳我縣農產品、宣傳農產品經濟人,同時免費爲農業商品做廣告,及時向社會各界發佈農業市場信息、行情預測,爲廣大農產品經紀人拓展業務創造條件;二是銷售服務。組織經紀人蔘加有關展銷會、洽談會、貿洽會、鑑定會;努力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發揮蔬菜果品公司、*合作社等單位的作用,輻*銷售會員農產品。加強農產品流通地區合作,互通有無。三是協調服務。收集農民心聲,向*及有關部門反映,以解決農產品種養、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環節的問題並爭取優惠措施;同時組織會員進行市場自律活動。四是諮詢服務。開展與農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的諮詢服務活動,包括市場準入標準、農用科學技術普及等知識;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等。

三、關於全縣服務三農工作建議:

1、農資打假由*牽頭,齊抓共管。農資市場監管單靠工商一部門勢單力薄,要在當地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好農資打假的作用,建立主管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工商執法機構在農資監管工作中的主力*作用。爭取縣委*考慮把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保*工作經費,和農資檢測費用,保障工商農資監管工作能落到實處,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切實加強農資監管工作。

2、農產品商標是農業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生產經營者產品質量象徵,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縣農業產業的無形資產。隨着我縣農業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商標在農產品市場競爭中佔據的位置更爲顯著。因此,實施商標戰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縣農產品商標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需引起個鄉鎮*重視,建議納入村級目標考覈,明確責任。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5

作爲西南財經大學攜手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開展的一項重大科研項目,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旨在通過科學的抽樣,採用現代調查技術和調查管理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有關中國家庭金融微觀層次的相關信息,如住房資產和金融財富、負債和信貸約束、收支、社會保障和保險、代際轉移支付、人口特徵和就業、支付習慣等,以便爲國內外研究者提供研究中國家庭金融問題的高質量微觀數據,爲國家制定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提供參考。

該報告基於全國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數據彙總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消費、保險、保障等各個方面的數據,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狀況。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張宗益,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稻葵,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馬驍,西南財經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報告發佈會。

權威數據,填補國內空白

家庭金融的相關數據直觀反應了家庭在經濟金融活動中的行爲決策,對於中央銀行進行宏觀調控,防範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家庭金融在國際上早已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20xx年美國金融學會(afa)年會上,afa主席、哈佛大學教授john campbell斷言,家庭金融將會成爲金融學中繼資產定價、公司金融後第三個重要的研究領域。20xx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本應於2019年舉行的消費者金融調查(scf)提前到當年進行,以便及時直觀地瞭解美國家庭財務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情況。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爲,爲詳細瞭解各類家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美聯儲需要直接觀察各個家庭的財務變化。伴隨着中國作爲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中國的經濟走向也成爲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作爲最基礎的我國國民家庭金融行爲也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

針對中國微觀家庭金融數據匱乏的現狀,2019年4月,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強強聯手,整合高校與政府機構優勢資源,成立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中心是迄今國內最爲權威的研究中國家庭金融微觀問題的機構之一。

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的問世,共歷時三年,歷經前期籌備、中期調研、後期數據整理、報告撰寫四個階段。32個調查小組、343人次,經過對全國25個省、80個縣(市)、320個社區(村),8438份有效樣本的科學分析形成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以其權威性和詳實的內容填補了行業空白,是我國家庭金融微觀數據領域的重大突破。此報告既是西財倡導求真務實學風、推動中國問題中國研究的重要收穫,也是西財與央行攜手面向社會重大需求進行協同創新的階段性成果。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張健華局長表示:“針對中國家庭開展金融調查是全面深入瞭解消費金融現狀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前提,對政府、金融界和學術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相信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調研數據的出爐,不僅爲目前對家庭消費金融行爲的瞭解提供有價值的補充,還將爲政府和監管層制定重要政策提供有益參考。”

關注家庭,聚焦民生熱點

家庭是社會最重要的微觀主體,是政府政策的最終受衆。資產配置、借款、貸款、保險、消費、投資等需求,以及家庭對經濟變化的反應等家庭的金融行爲,都對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有很大影響。此次《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提供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家庭金融狀況的數據,其中包括:

——家庭儲蓄。中國家庭儲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10%的家庭,其儲蓄率爲60.6%,其儲蓄佔當年總儲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調查年份的支出大於或等於收入,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中國較高儲蓄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廣大民衆沒有足夠的消費動機,而在於沒有足夠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最有效的政策是減少收入不均。中國政府《xx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工資增長和gdp増長速度要求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實施,將有助於降低中國的儲蓄率。

——住房資產。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爲89.68%,遠高於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爲85.39%。城市家庭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佔19.07%。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價值平均爲84.10萬,成本價格平均19.10萬,市價-成本比爲4.4;城市家庭第二套住房價值平均爲95.67萬,成本價格平均爲39.33萬,市價-成本比爲2.43。因此,城市住房收益可觀。

——住房貸款。非農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爲28.39萬元,佔家庭總債務的47%;農業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爲12.22萬元,佔家庭總債務的32%。住房貸款總額遠遠大於家庭年收入,戶主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家庭負擔最重,貸款總額平均爲家庭年收入的11倍多。

——股票投資。調查中,盈利的家庭佔22.27%;盈虧平衡的家庭佔21.82%;虧損的家庭比例達56.01%。高達77%的炒股家庭沒有從股市賺錢。隨着年齡的增加,炒股賺錢的比例呈增加的態勢。

——衍生品及債券市場。家庭對衍生品市場參與率爲0.05%;家庭對金融理財產品市場參與率爲1.10%。這與我國衍生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滯後的現實基本吻合。

——家庭資產。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爲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7.70萬元。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爲6.37萬元,佔總資產8.76%,非金融資產爲66.40萬元,佔91.24%。

——家庭負債。中國家庭負債平均爲6.26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10.08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65萬元。中國家庭總體資產負債率爲4.76%,城市家庭爲4.08%,農村家庭爲9.81%,農村家庭負債較重。

——家庭財富。中國家庭財富淨值平均爲115.54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爲237.52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爲32.20萬元。

——養老保障。中國居民中44.2%無任何形式的養老保障,僅有54.8%的人有養老保障。退休後養老金收入:總體月平均753.95元;城市月平均1557.67元;農村月平均188.67元。

——家庭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大學聯考擴招效果明顯,“80後”有國中以下比例僅爲7.5%,而大學畢業比例則高達並穩定在19%。大學教育及碩士生教育回報顯著。本科學歷收入是大專或高職學歷的1.75倍,碩士學歷收入則爲本科學歷的1.73倍,而博士學歷收入則只有碩士學歷的70%。另外,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已經成爲中國公民重要選擇之一。中國家庭中9.78%在校大學生(含研究生)留學海外。在有15歲以下小孩家庭中,8.31%打算送小孩出國,29.43%看情況決定是否送小孩出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面臨着激烈的國際競爭,還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

本次報告還得到了關於城市“剩女”及農村“剩男”、汽車消費、農業用地閒置等衆多關乎“民生熱點現象”的分析數據,爲相關經濟政策的研究與制定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西南財經大學張宗益校長表示:“大學是文化傳承與學術創新的重地,也是精神塑造與風尚引領的高地。第一、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開啓了實證研究中國經濟金融問題又一個重要而富於前景的學術領域,也是西南財經大學與中國人民銀行攜手面向社會重大需求開展協同創新的有益探索;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是西南財經大學以自己的學術創新能力關注國計民生、勇擔社會使命的生動體現。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6

做爲西部唯一的直轄市,xx市郵政局在郵電分離後,實行企業化,在全市郵協部職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視企業的扭虧“三步曲\該步進入良性循環。做爲郵政主要業務收入的郵政金融業務,也在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較爲突出的成功。

一、目前xx郵政金融業務現狀

1、電子匯兌:做爲傳統的郵政金融業務,匯兌傳遞—直是社會羣衆之間傳遞資金的主要方式,有着深厚的羣衆基礎。近年來,隨着銀行業間電子通訊技術的運用.加速了資金的傳遞速度,滿足社會和用戶的需要.爲加強自身竟爭力,從20xx年起,xx郵政國家郵政局的統籌安排下,實現了匯兌傳遞式的改進、開辦了電子匯兌業務。此項業務的開展。取代傳遞的匯款傳遞方式、通過現代的電子網絡,進行資金的傳遞,從而大大縮短傳遞時間,加強郵政匯兌業務的市場竟爭力。

2、郵政儲蓄。做爲郵政金融的主打業務,從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很好地完成收集社會閒散資金的任務,爲國家收儲,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儲蓄選擇。xx郵儲蓄,從1995年以來,立志於郵儲的網絡建設,通過數年來的精心打造,成功實現全市郵政儲蓄系統之間和全國郵政儲蓄系統的聯網,成爲中國最大的金融網絡的一員。充分滿足用戶對資金流通的需要、通過全力打造、xx郵政儲蓄已經成爲xx銀行業中屈指可數的重要部分,市場佔有率爲7%左右,在老百姓間留下不錯口碑,形成良好羣衆基礎。在近年來,xx郵政儲蓄還相繼推出郵政綠卡(儲蓄卡)、參加pos消費系統、晝夜服務的atm服務。通過這些舉措的進行,有力地豐富了郵政儲蓄金融服務的種類,滿足了用戶日趨增長的消費要求。

3、金融中間業務:做爲受到銀行業和郵政儲蓄追棒的金融中間業務,受到xx郵政局的廣泛關注、西部經濟發展增勢明顯.爲西部地區金融中間業務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市場,帶來無限生機。xx郵政局積極創新中間業務,不斷推出新的品牌、擴大市場佔有份額、有效地改善xx郵政蓄資本結構、降低經營風險、

二、影響xx郵政金融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1、思想觀念的制約:xx郵政金融經過io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在管理體制、業務經營上還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表現爲思想上的落後。觀念上的保守、認識上的模糊、行動上的遲緩,習慣於上面佈置、下面執行,缺乏主動創新精神,規模效應尚未形成,容易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術的制約:雖然這幾年,xx郵政在金融人才、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因實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術方面的制約。郵政金融在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襲傳統郵政做法,儘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適郵政金融人才隊伍的發展,直接制約金融業務的發展;在技術方面,受資金。設備等條件的制約,往往跟不上發展、程序開發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弱。

3、管理動作方式的制約:銀行業的金融業務開展往都由總行統一規劃,集中開發全面推廣,體現較強的研發和竟爭實力。由於國家郵政局沒有完整的整體規劃,至使歐郵政金融業務,特別是中間業務的開發依然以省一級部門與商業銀行競爭,開辦業務種類單一,層面較淺,缺少特色。

4、國家政策的.制約。受央行政策和體制的影響,郵政金融是一個準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很多銀行業務不能開展,在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中一.直處於下風。商業銀行間的不規範競爭,也使xx郵政金融在發展一直處於弱勢。

三、xx郵政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建議

xx郵政金融業務發展,在外資銀行和國內銀行的夾擊下,要在強手如林的金融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大膽走創新的道路,從而擴大自身發展。

1、以理念創新爲先導,堅持走創新促發展的道路。中國加入wto,伴隨着嚴峻挑戰和無限的發展機遇。面對國內外各大專業銀行的摩拳擦掌,xx郵政要克服許多困難,從中國郵政發展的整體高度出發,抓住wto帶來的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特點、積極研究對策、大膽實踐、化不利爲有力。xx郵政通過綜合研究市場、明確自身定位、通過創新,儘快改變靠存款餘額獲得增長的經營理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加郵政金融服務的增值價值。利用已經形成的龐大客戶羣給企業帶來可觀的規模效益。

2、以業務創新爲核心,場育郵政金跳色品牌。xx郵政金融要在嚴格成本效益,找準保持傳統業務優勢和拓展新的服務點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有累加效應。有規模效應的業務和有市場的個性化服務。如。增加綠卡支付功能,最大程度方便客戶;整合“185”客戶中心。電話銀行。網點等到資源,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拓寬業務服務功能。降低運營成本;利用自身的“本土優勢”,加強與外資銀行。股份制銀行。證券業的合用;通過代辦方式,以合法手段涉足個人小額貸款。外幣儲蓄。教育儲蓄等目前郵政金融不能辦理的業務。

3、以機制創新爲重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xx郵政呂前應該着手解決金融人才需求問題,加強人才的競爭金、基地,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建立有效的鼓勵人才成長的機制;有重點地面向社會吸路素質人才,增企業創新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高級人才予以高工資、高獎勵、高待遇,並確保兌現。

4、以技術創新爲依託,用科技提升金融品牌。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是銀行業爭奪綜合實力的體現,xx郵政要加快金融業務信息處理系統的建設,在現在有金融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構築高效率的平臺,加大業務應用領域中自主研究開發的力度、提升金融計算機網絡的附加值。增加業務操作系統處理功能。提高處理速度和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資源的最佳作用,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手段來推動郵政金融的發展。

四、多結

xx郵政金融業務,從恢復開辦以來,在十幾年的時間裏,通過全體郵政職工的努力、取得輝煌的成就。爲郵政事業復甦和活躍國家金融市場立下汗馬功能。現在,xx郵政面對加入wto和西部大開展的良機,應結合自身優勢,加強自身的實力,提高郵政金融產品的服務質量,擴大服務範圍,提升郵政金融業務的實力,在強手如林的xx金融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

金融的調查報告篇7

隨着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市場化運作不斷強化,對其縣級機構的佈局不斷收縮和信貸權限不斷上收,國有商業銀行縣級機構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的色彩逐步弱化。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業生產發展支持的重擔落在了農村信用社一家身上。我縣農業生產基礎薄弱,加上農村信用社本身先天和歷史積累存在的問題,造成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不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1、x縣情。x縣地處黃河岸邊,境內交通不便,礦藏貧泛,工業較爲落後,是個傳統的山區農業生產小縣,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農業人口5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5。據統計,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財政收入800萬元。

2、xx縣金融機構格局現狀。隨着金融改革的深入,x縣建行、工行都相繼撤併,農發行降格爲信貸組,目前只有人民銀行x縣支行、農業銀行x縣支行、8家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郵政儲蓄及保險代辦所等金融機構。其中農行和信用社這兩家金融機構從業人員144人;截止20xx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062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5599萬元。其中,農業貸款10990萬元,佔各項貸款總額的70。

二、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情況

總體來看,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中農業貸款額度呈逐年增長態勢。平均增幅10。有的年份增加較快,有的.年份增加較爲緩慢,農業貸款佔各項貸款的比重也呈逐年加大的趨勢。其中農村信用社落農業貸款餘額爲5038萬元,佔到全部農業貸款的46。

三、我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因素

1、農業生產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主要還是靠天吃飯,穩產、高產田較少。20xx年開始x縣連續三年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欠收,農民收入呈極不穩定

2、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我縣處於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範圍內,使農民的耕地更少,近年來,農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而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常有託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爲發生,使農民成爲受害者。

3、農民取得貸款難。一是從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來看,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儲蓄存款,x縣整體經濟發展落後,商業銀行存款組織難度很大。二是從銀行信貸投向和規模分析來看,商業銀行市場化運營行爲加大,追求利潤最大化行爲導致農行放貸比以前更爲爲期不謹慎。公靠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再貸款難以滿足需求,導致民間借貸一度流行。

4、從農民自身信用狀況分析,種種原因導致農民信貸戶信用狀況不佳。據調查,從20xx年,農村信用社大力發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以來,但貸款回收情況很不盡人意,部分農戶確因農作物欠收,養殖戶受市場行情影響,導致無力償還貸款,造成了農村信用環境差,難以取得貸款。

5、社會經濟環境和產業結構的影響。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加大調產力度,逐步實施了退耕還林等工程,大力發展棗、草、羊等主導產業,從20xx年起,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逐步發展起了一些養羊大戶,紅棗大戶和種糧大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農村經濟增長速度遠遠不如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四、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的建議

1、優化經濟環境,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一是優化整體經濟環境。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是農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地方政府應從當地實際出發,切實採取多種優惠措施,堅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觸覺農民增收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支持三農發展。二是積極推進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由政府牽頭,經貿委、計委、銀行等部門配合,建立信貸投入項目庫和制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並以有效信貸投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是應強化政府服務指導的職能。簡化辦事環節,提高服務效率;規範職能部門的收費權限,消除對農民徵收的不合理的稅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環境,加大執法力度,有效解決當前銀行依法維權執行難的問題,確實維護金融債權。

2、改進信貸管理,增加有效信貸投入。

通過改進當前信貸管理過於僵化的模式,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社會信用狀況,合理下放信貸管理權限,提高信貸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在信貸投入上積極扶持三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引申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在支持農民發展棗、草、羊等主導產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信貸政策的制定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慮貧困山區農業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合理制定不同的信貸政策,切實有效地扶持貧困山區三農經濟發展。

3、增強農民自身素質,提高社會信用。

在融資方面貧困地區農民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在與銀行的合作方面,要以誠爲本,恪守信用,俗話說得好好貸好還,再貸不難,要不斷提高自身在銀行的信用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