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業產業調查報告多篇

農業產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業產業化發展調查報告

農業產業化是通過實行區域佈局,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以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使產、加、銷一體化,農民不僅能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享受從田頭到餐桌的利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促進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

上浦鎮地處虞南地區,全鎮約2.3萬農業人口,耕地面積2.23萬畝,山林面積6.73萬畝。近年來,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農業部門的項目,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爲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農民自願爲原則,以農民增收爲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進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上浦鎮農業發展現狀

3、畜牧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產品。目前全鎮擁有5個養禽場,規模5500羽以上,6個養豬場,年出欄7500頭以上。

4、農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有所發展,目前有金達茶廠、玉龍茶業有限公司、綠鼎茶業有限公司、谷賢糧油加工廠等四家農業龍頭企業。有一家專業合作社(九連蔬菜專業合作社)。

5、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過發展加工業,開展勞務輸出,逐步把農民引導到二、三產業上來,改變了農民就業結構,出現部分離土農民。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浦鎮的農業產業化雖然有較大發展,但是由於受諸多因素制約,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基礎建設滯後及家庭承包經營模式的影響,制約了產業規模化的發展。受長期以來家庭爲單位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村莊、農田的基礎設施不能適應大規模產業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加快,上浦鎮村康莊公路都已建造好,但運送蔬菜的大型集裝箱車仍然到不了田頭,運輸成本加大,成爲制約產業化發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的大型骨幹企業缺乏,上浦鎮雖有四家農業龍頭企業,但除了金達茶廠年產值超千萬元以外,其他三家企業規模小、設備差。且農業加工企業與原料生產者關係鬆散,與各類龍頭企業簽約從事市場化生產的農戶少,本地龍頭企業原料以外地採購爲主,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對本地農產品的銷售沒有帶動力。原料生產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護,不能消除農民後顧之憂,生產積極性未充分調動起來。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少且運作機制有待完善。目前許多農產品在銷售上一個突出問題是農戶單打獨鬥,未形成合力,進行集團銷售,而是無序競爭,迫切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類的組織,在農業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等方面開展自我服務,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增加成員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前上浦鎮只有九連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社員基本上是村幹部,在向加工企業購買種子,銷售蔬菜的過程中,提供免費的義務勞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於合作社沒有向社員收取經費,運作缺乏資金來源,如果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的作用,運作機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財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近年來,儘管各級財政不斷增加資金扶持力度,扶持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但實際上扶持重點產業資金制約因素很大。上浦鎮由於產業化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規模小而散,所以極少能享受到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政策,也影響了發展規模。

五是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不足。一直以來,農業生產只重產量不重品質,重實用不重加工、銷售與包裝,加工技術落後、加工水平低,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等,致使農產品基本上以初級產品的狀態進入消費領域,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如九連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頭直接被收購,均屬初級產品,農民獲利少。同時,由於相應的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銷售中介組織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使生產效益難以提高。

六是農民素質有待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較低,部分農民法律意識較弱,在農產品銷售上,有的合作社儘管與農戶簽訂了訂購合同或契約,但在市場價格波動時,部分農戶自律意識、法制意識較差,造成市場行情好時,單方面撕毀合同,自行銷售;市場行情不好時,就找專業合作社,合同違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還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缺乏市場意識、品牌意識、風險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從而制約了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優化。

三、對策與建議

上浦鎮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其實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爲,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農田基礎設施投入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對於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特別重要意義。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機耕道、田間道路、灌溉溝渠、水池等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戶對機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滿足農業產業化對基礎設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而規模經營的一個重要好處,就是能夠爲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創造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規模化就沒有產業化。要利用我市二、三產業比較發達,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較多的有利條件,加速土地的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經營。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機制,使離土的農民轉包、轉讓土地使用權,以便讓農業經營者擴大經營面積。

3、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一頭連着市場,一頭連着農戶和基地,其實力強弱和牽引力的大小,決定着農業產業化的規模和成效。因爲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火車頭,抓好一個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多、對農業生產帶動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也就帶動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鼓勵各龍頭企業通過定單,扶持各簽約村推進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爲農戶提供全程監督、服務,建立風險基金、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返還一定利潤,以及提供良種設備,資助週轉金,進行技術培訓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戶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既可規避現階段一家一戶生產經營存在的資金、技術、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質的不足,又能爲涉農企業發展找到穩定可靠的貨源,壯大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戶和生產基地。

4、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等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以其成員爲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的程度,提高農民在農產品貿易談判中的談判地位,使生產組織和管理,企業收購農產品等環節更加順暢。目前,上浦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有一家,機制還不健全,只能說還處於探索階段,但已顯示出不可低估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通過政府的引導和鼓勵、扶持,規範內部運行機制,使專業合作社不斷髮展完善,真正通過該組織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組織起來,把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起來,讓農民真真正正地參與市場競爭,促使農村規範經營,開展有序競爭,維護農民利益。欣喜的是,2022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即將實施,這部專門規範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必將推動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5、政府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

農業產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政府要採取措施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如設立重點龍頭企業專項資金;對農產品資源開發、加工或流通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對從事農特產品生產經營個體工商戶進行稅收優惠;涉農部門要認真做好項目推優工作,積極向金融部門爭取信貸支持,多渠道幫助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

除政策扶持外,政府還要做好服務工作。如做好信息服務,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預報、發佈國內外市場供求信息,爲農戶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提供科技服務,給農民以技術指導,加強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技術的培訓,提高產品質量;搭建銷售平臺,使農民不用爲產品銷路擔憂等等。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扶持和提供服務,爲產業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6、加強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技人員的素質

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要通過培訓,拓寬農民思路,促使農民更新觀念,爲產業化發展掃清認識障礙。要加大對廣大農民和農技人員的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及新型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加工、營銷技術的培訓,提高其科技素質。要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培訓,切實轉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民羣衆的文化素質、科學種田水平和生產實踐技能,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營人才隊伍,爲農業進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2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切實增加農村居民收入

---天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

縣委、政府: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 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2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

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

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

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2000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

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

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

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

1.2003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2.2022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

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

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

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 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 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

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 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

天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5月25日

【第3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範文

縣委、政府: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xx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

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

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

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xx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

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

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

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

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

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

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

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孝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

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嘗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

【第4篇】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報告

縣政協農業委員會根據工作安排,於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開展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情況

(一)農村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結構日趨合理。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6.87億元,比1997年的4.72億元增長45.55,平均每年遞增7.6。

其中,農業產值38217萬元,林業產值518萬元,畜牧業產值24790萬元,漁業產值4086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37.6、——12、53、55.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農村經濟結構中,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比重持續下降,外出務工收入不斷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變化爲xx年的0.6:0.4。全縣糧食、經作、畜牧、漁業四項產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調整到xx年的16.89:41.34:36.1:5.97。經濟作物產值比值上升了15.44個百分點,糧食產值比重下降了16.11個百分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合理。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導產業成效顯著。xx年,全縣農業土地使用面積49.3萬畝(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42萬畝),用於糧食生產的面積27.9萬畝,佔57,用於多經及生態農業的面積21.4萬畝,佔43。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由1997年的79:21調整爲57:43,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產值比由1997年的40:60調整爲28:7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種植和畜禽養殖已成爲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主導產業,涌現了一批專業村、組。xx年,我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5.38萬畝,總產量21.5萬噸;水果成片種植面積6.92萬畝,總產量5.26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95萬畝;出欄肉兔163萬隻、家禽1073萬隻,水產品養殖面積近2萬畝、產量10200噸。四大主導產業的產值達到3830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8,已大大超過糧油產值。

(三)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至xx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其中市級4家,縣級21家,街道、鎮鄉級27家。固定資產總額18619萬元,產值5692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49948萬元。龍頭企業用地21823畝,從業人員29550人,帶動農戶16767戶,農民從中獲得收入7540多萬元。另外,全縣還有種養殖專業大戶1700多戶,專業市場4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12個,擁有會員1818人,帶動農戶5176戶,服務範圍主要是蔬菜、種子、水果、水產、蓄禽等方面,作用發揮較好的有廣東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獅子太山果協、健龍蓮藕協會等。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爲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效果明顯。xx年,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80856畝,流轉率爲19.24,涉及農戶31690戶,涉及工商戶2361戶。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4.4萬人,佔農村總勞動力的52.1,其中第一產業內部轉移1xx人,佔8.34,使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龍頭企業還使用了大量臨時性、季節性用工,全縣農民從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純收入人均達到160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難。一是各級各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無力度;二是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實施差,發展零散。如十萬畝優質梨種植,成片的規模較大的果園不多;三是部分農民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喜歡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不願調整農業結構;四是由於農民經濟基礎薄弱、信息閉塞、技術缺乏,加之風險大,想調整結構卻不知如何調或者不敢調;五是部分農民信息不靈,盲目跟着別人調,導致農業結構調整低水平重複,同類性農產品大幅度增加。由於對市場行情的變化規律把握不準,調整後見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損失,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六是農產品加工鏈條短、保鮮、包裝、儲運、銷售體系相對落後,農產品增值不大;七是農業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的影響大,又缺乏農業種養業和自然災害保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

(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服務滯後。農民在生產與經營中多數“各自爲政”,走公司+農戶+基地或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生產模式的不多,主要是農業龍頭企業少,規模小,象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這樣有帶動力的少。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少,規範化程度低,其示範帶動作用不夠強,全縣象獅子太山果協和健龍蓮藕協會作用發揮較好的合作組織不多。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業主與農民之間採用訂單農業、按利潤返還、按股分紅方式合作的少,影響了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因此,農業生產難以形成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格局,不利於形成規模優勢、創特色品牌。加之我縣農技服務體系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主要是從事農技服務工作的專業人員太少,全縣農技專業人員僅佔在崗人員的14,加之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指導服務不力,農業結構調整出現了重發展輕管理的現象,

不能提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進程。

(三)農業結構調整項目規模小,檔次低,精品少。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項目,除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三業茶葉公司等項目規模較大之外,普遍規模較小,檔次較低,產品精品少。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嚴重缺乏,無公害農產品少。部分農產品有比較優勢,但推廣擴張差,產業規模無法做大做強。如無公害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縣的推廣較差,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不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有了一定規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響的品牌少,無法實現高效益;梨子發展分散,成片的有規模的不多,目前產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爲止,全縣種植梨子7.4萬畝,年產量1.5萬噸,畝平產量205.5公斤,畝平產值380元。在觀光農業方面就一個荷香苑,但規模小,檔次低。從總體來看,我縣農業結構調整好的項目少、精品少,而且總結利用差,提升推廣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理想。

(四)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落後。由於受傳統農業生產思想的影響,農業生產一般重產量不重質量,重實用不重加工、包裝與銷售。現有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爲主,加工鏈條短,加工技術落後,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致使農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由於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一體化經營以及營銷大戶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夠暢通,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從四大主導產業來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的僅風味源兔加工、光寧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幾個企業,而水果、蔬菜基本無儲藏、保鮮、加工企業。

(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我縣農業生產區內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重要基礎設施,還遠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由於部分農業生產區域內道路不暢,原料、物資、農產品無法運送,農民和投資者想調整結構、擴大規模也無條件,加之用水用電無保障,用電按照營業用電收費等原因,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如蔬菜種植,交通條件較好或緊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比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高。丁家的兒菜每斤要高5分錢,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錢,差距明顯。

(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缺乏資金投入,發展困難。農業生產除業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納社會資金少,投資渠道單一。農業生產貸款難,限制了農業的投資規模,制約了結構調整。政府對農業的資金投入有限,除個別街道辦事處外,鄉鎮政府基本未安排資金投入農業發展。農業業主的資金投入後,無法實現再次抵押融資,不能實行滾動發展。加之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利潤薄,積累少,資金週轉慢,投資回報期長等原因,致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缺口進一步拉大。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制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發揮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作用。二是進一步研究改革農業扶持專項資金、退耕還林資金的使用和撥付辦法,要切實改進扶持農業項目和龍頭企業的方式,在扶持對象上,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項目、龍頭企業,把它們做大做強,發揮其幅射帶動作用。農業扶持資金應主要用於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大效能地發揮農業扶持發展資金的作用。對龍頭企業要實行動態管理,認真統計考覈,做到能進能出。三是加大對農業工作、農業招商引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的評選、表彰、獎勵力度。四是建立農副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減免運輸環節的各種費用,降低農副產品的運輸成本,增強我縣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二)對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進行調整修編。隨着我縣鎮鄉、街道行政區劃和村規模的調整,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應對我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行修改調整。農業發展規劃調整應以培育主導產業、發展區域特色產品、創名牌產品爲重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打造農業產品優勢產業帶或優勢區域。在堅持城郊型經濟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前提下,農村應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因此,在農業用地中,應擴大一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縮小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以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貫徹工作,積極引導農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向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流動,形成土地適度集約經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突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觀光農業。結合我縣農業產業特徵,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優質伏淡季水果、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這四大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精品,發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導產業的檔次。同時,還應培育和發展新的優勢產業和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效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把一、三產業特別是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的路子,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在璧青公路沿線以東,縣域公路主幹道兩旁,以及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培植我縣新的旅遊觀光景點,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走優勢開發、規模發展之路,使龍頭企業成爲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努力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它們在生產、技術、銷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培育新的農業龍頭企業,特別要引進加工型和出口創匯型農業龍頭企業。

(五)做好農業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以及資金籌集工作。在農技服務方面,首先要解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技隊伍不穩的問題,其次是提高農技人員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大力普及農業適用技術、新技術,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上檔升級。在收集和發佈有關農業的信息方面,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通過新聞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廣泛發佈農業生產、銷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預報、發佈國內外市場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產、金融、行情等動態信息,爲農民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在資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門還應積極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小額貸款和更多的信貸支持。採取設立農業風險基金、農業扶持資金等方式,爲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風險性投資提供保障。

(六)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應加大農業生產區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的規劃和實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農業生產區域內的生產環境。要把農業信息化網絡建設和向專業戶延伸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建設資金,及早實施。用信息化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服務。

【第5篇】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爲了準確摸清xx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狀況,便於制訂科學的產業政策,加快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根據縣政府的統一部署,近期我們對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目前全縣產業化經營特點是:優勢特色產業在不斷擴大,新產業在不斷髮展,已建立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涌現了一批帶動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精品名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效益日益顯現,已成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

(一)商品基地初具規模,主導產業逐步壯大。

全縣商品基地面積達139萬畝,其中優質稻基地56萬畝,優質油基地58萬畝,優質棉基地10萬畝,水產精養基地10萬畝,商品蔬菜基地5萬畝。全縣基本形成了優質稻、優質油、優質棉、無公害蔬菜、江漢雞、名優魚、意楊等七大支柱產業。

(二)龍頭企業蓬勃發展,帶動能力逐步增強。

目前全縣發展鄉及鄉以上農產品加工、經銷龍頭企業182家,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xx集團、xx有限公司),縣市級龍頭企業10家,固定資產3.2億元,帶動基地139萬畝,發展訂單農業面積120萬畝,帶動農戶6萬戶,從業人數8萬人,全縣農產品年加工能力糧食達50萬噸、油菜達20萬噸、原棉達1萬噸。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步發展壯大。xx公司是今年9月被批准爲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總資產爲10980萬元,註冊資金爲6000萬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年銷售收入可達1.2億元,帶動農戶4萬戶;xx公司固定資產460萬元,年銷售收入720萬元,上交稅金4萬元,利潤18萬元,帶動養殖戶512戶。

(三)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通過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實施精品名牌戰略,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到目前爲止,全縣已有xx精米、xx香米、xx龍米、xx色拉油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其中xx牌、xx牌精米已被評爲湖北省名牌產品之一,並已先後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而且xx公司已經取得了自由出口權。xx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xx城郊蔬菜基地通過了xx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03年,xx大米、xx香米在深圳、廣州等地銷售供不應求,市場佔有率明顯提高,徹底改寫了當地湖北大米不好吃的“惡名”。

(四)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靠龍頭企業的帶動,基礎是千家萬戶,核心是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相應穩定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企業與農戶在農業部門的協調下,訂單農業發展迅猛。農業部門一方面與科研院校研究品種、加工等,與企業商討品種、價格、外銷,另一方面幫助農戶抓好無公害生產,2003年xx公司與農戶簽訂了優質稻訂單10萬畝,雙低油菜訂單5萬畝,2022年xx米業有限公司免費向農戶贈送中國香稻種子10000斤,並以高於市場價30%的收購價與農戶簽下了訂單。通過發展訂單農業,達到了農企雙贏的效果,穩定了企業與農戶的關係,摸索出了科研院校+企業+農技部門+農戶的經營模式。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速度不快,整體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名牌產品少,與先進地區比較差距還較大,與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和農業大市場資源豐富的實際還不相適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不夠。

我縣產業化龍頭企業正處於成長壯大時期,目前產值能過億元的企業只有xx公司、xx集團、xx糧油有限公司等,其它一些加工企業產值大多在幾百萬元至一、二千萬元之間,龍頭企業的發展與農產品生產大縣的實際還不相適應。也就是說龍頭企業數量少,類型單一;企業塊頭小,規模不大;企業實力弱,帶動力不強;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低,檔次不高;經營分散,競爭力不強。

【第6篇】鄉鎮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全面掌握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我鎮羣衆發展農業產業的路子。最近鎮政府組織鎮村幹部深入村社農戶家中,就我鎮當前農業投入及產出情況做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各類農作物投入與產出的調查情況

這次農作物調查,我們主要對當前羣衆種植面積最大的蘋果、小麥、西瓜、玉米和洋芋等作物進行調查,涉及全鎮19村部分農戶,採取隨即抽樣入戶的辦法進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果:

(一)蘋果業。我們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蘋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羣衆爲主,畝產量從5000市斤到7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606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水費、化肥、套袋、地膜、零工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2120元,最低爲1551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903.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爲1903.4元÷6062.5斤/畝=0.31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2畝果園計算,畝投入資金爲4403.4元,則每斤蘋果成本價格爲4403.4元÷6062.5斤/畝=0.73元,按蘋果市場銷售價1.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低於產出,蘋果成本價低於市場聚格0.47元,每畝蘋果除人工費淨收入爲2849元。

(二)冬小麥。我們仍隨即對抽取的8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小麥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羣衆爲主,畝產量從400市斤到6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452.5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農藥、籽種、化肥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125元,最低爲83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1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爲110元÷452.5斤/畝=0.24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35元,則每斤小麥成本價格爲735元÷425.5斤/畝=1.62元,按小麥市場銷售價0.65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小麥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97元,種植小麥每畝要虧本412.70元。

(三)西瓜類。我們對隨即抽取的4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西瓜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川區農戶爲主,畝產量從4000市斤到6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55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水費及其他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335元,最低爲275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320.5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僅爲320.50元÷5500斤/畝=0.06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年管理3畝西瓜計算,畝投入資金爲1986.5元,則每斤西瓜成本價格爲1986.90元÷5500斤/畝=0.36元,按正常西瓜市場銷售價0.3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西瓜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06元,種植西瓜每畝要虧本330元。

(四)玉米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6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玉米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既有川區的又有山區的,以山區農戶爲主,畝產量從800市斤到15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1017市斤;投入資金主要從地膜、農藥、籽種、化肥幾方面調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220元,最低爲135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174.70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174.70元÷1017斤/畝=0.17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99.7元,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799.7元÷1017斤/畝=0.78元,按玉米市場銷售價0.6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玉米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18元,種植玉米每畝要虧本183元。

(五)洋芋類。我們隨即對抽取的5個農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主要從洋芋畝產量和畝投入資金兩方面進行調查。此次抽取的農戶全爲山區,畝產量從xx市斤到4000市斤不等,平均畝產量爲2600市斤;投入資金主要是化肥,畝投入資金最高爲102元,最低爲60元,平均爲畝投入資金86.4元。按照調查數據推算,在不含人工費的前提下,平均每斤玉米成本價格爲86.4元÷2600斤/畝=0.03元;如果將投入的人工費計算在內的話,按照每個勞動力年外出勞務收入5000元,每個勞動力管理8畝農作物計算,畝投入資金爲711.4元,則每斤洋芋成本價格爲711.4元÷2600斤/畝=0.27元,按洋芋市場銷售價0.20元/斤計算,資金投入高於產出,洋芋成本價高於市場聚格0.07元,種植洋芋每畝要虧本182元。

按照上面調查結果,農作物投入低於產出的只有果品產業,其他農作物計算人工費的話,全部要倒貼資金,因此我們只有依託區域優勢,實施農業反哺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果品這一支柱、富民產業,才能真正使羣衆走向富裕。

二、當前我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狀

奎年來,我鎮充分發揮優勢,塊帶結合,基地示範,大力推進了果品這一支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長。截至目前我鎮果園面積已達1.4萬畝,其中掛果面積達到6000畝,果品年收入3000萬元,人均果品收入1577元,佔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果品產業已真正成爲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在果品這一支柱產業的帶動下,我鎮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

(一)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化格局趨於合理。近年來我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xx年開始到xx年,新植果園面積以每年平均3000畝的速度增加,現在川區8村實現果園化,東山樑細灣、常坪等村社也基本實現果園化,今年依託老山林整村推進,高標準建成xx西山農業示範園區,至目前全鎮果園面積1.4萬畝,套袋4000萬隻。全植已形成以川區爲主、輻射帶動東山,大力培育下西山的果業發展格局

(二)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園,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加快xx河流域萬畝果品優質生產基地建設,已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園5000畝,其中省、市認定無公害果園面積1000畝,我鎮果品的主要向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我們將全面提升果品市場競爭力,使xx蘋果能真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第7篇】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縣農業產業化工作調查報告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天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調查報告縣委、政府: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爲了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參考依據,產業化辦公室對全縣第一季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情況及其它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以進一步探索我縣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徑。

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根據全縣23個鄉(鎮)摸底調查,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上升趨勢,已實現總產值4711.15萬元。其中:

1、種植業產業化情況:

(1)優質茶園建設:完成20xx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已通過驗收,目前正在設計今年1000畝優質茶園建設項目的實施方案。

(2)栽桑養蠶:完成了5000畝老桑園管護工作、1160畝新桑園的嫁接工作,已備齊了1500張養殖春蠶所需的物質和蠶種。

(3)訂單農業:全縣訂單農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縣已實施訂單種植面積6800畝。主要訂單品種有食用玉米、魔芋、芋頭、辣椒等,涉及全縣5個鄉9個村866戶農戶。

(4)無公害產品:①山藥:全縣已完成800餘畝山藥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場鄉。②茶葉:全縣已完成15000畝茶葉的春季管護,並採春茶15000公斤,產值約60萬元。

③西瓜:已完成3000畝西瓜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生產資料及種子的準備工作。④油菜:全縣45000畝油菜長勢良好,防病治蟲工作已落實完畢。

2、畜牧業產業情況:

(1)畜牧業龍頭企業1---3月份情況:①二郎山牧業:發展養羊聯產戶25戶,每戶5只;羊場產純種波爾羊102只,產值102萬元。②四川隆生(天全)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二郎山山地雞1.5萬隻;發展養雞大戶8戶(平均每戶一次飼養1000只以上)。

③帝豪羊業:已向全縣農戶簽定養羊1000只的合同,現已發放170只。

(2)養豬情況:①全縣豬存欄77829頭,銷售33091頭,產值3102.3萬元。②仁義鄉成立了生豬專業合作社,始陽鎮成立了養豬協會,運作都比較規範、正常。

全縣新發展養豬大戶100戶,有效帶動全縣養豬業發展。

(3)養羊情況:全縣羊存欄116437只,銷售34717只,產值79.85萬元。

(4)禽類:全縣禽類存欄75.4萬餘隻,出欄30萬隻,產值860萬元;禽蛋產量280噸,產值240萬元。

(5)新發展人工種草面積5000畝,使全縣人工草場達6.38萬畝。

3、林竹業產業情況:

(1)1---3月份,天全縣林業局對全縣竹資源作了詳細調查,並組織編寫了《天全縣竹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爲我縣竹產業開發提供了可行的依據。天全縣現有竹資源總面積36.8萬畝,成竹面積9.7萬畝,天然竹林面積2萬畝。

從1996年以來新發展竹子面積28.3萬畝。

(2)今年1---3月份全縣竹材產量3000多噸,產值近100萬元;森林蔬菜800噸,產值40萬元。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對20多萬畝楠竹基地進行檢查補栽、管護等工作,正在組建股份制聯合林場,已經擬出了竹資源管理辦法。

4、加工營銷產業情況:

(1)龍頭企業: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挖基和主體工作,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編寫,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購、生產品種、生產量的計劃,銷售紅油鮮筍5噸、清水筍2噸、墨西哥泡椒2噸,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收購野生蕨菜20噸。②天全縣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廠:已收購蕨菜50噸、青菜20噸、山蘆20噸;銷售山蘆30噸、紅油鮮筍20噸、蕨菜和薇菜20噸,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

③天全蜜園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蜂蜜4.5噸,銷售額15萬元,帶動養蜂大戶12戶。④茶葉加工企業5個,其中1---3月份邊茶葉產量6000擔,銷售20xx擔、銷售額23萬元;全縣春茶產量15噸,外銷鮮葉9噸、產值36萬元,縣內加工6噸鮮葉、成品1.5噸,已銷售0.5噸、銷售額13萬元。

5、今年一季度綠色食品產業開發情況:

(1)加強與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責任有限公司的聯繫和服務,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商標的年檢和技術整改工作,新廠已完成了綜合樓、機修車間、庫房、門衛等工程。

(2)完成了1000畝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種、技術培訓。

(3)兩家森林蔬菜加工企業擬出了今年的收購和產品加工計劃。

(4)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結合我縣實際編寫出了天全縣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初稿,提出了我縣綠色食品開發的思路和目標任務。

(5)完成了兩個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編寫和填報。

6、協會和基地:隨着產業的形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迅猛發展, 截止目前,有各類協會33個(種植業協會16個、畜牧業協會16個、加工協會1個),多數運作正常;產業基地52個(優質瓜果蔬菜基地7個、蠶桑基地7個、茶葉基地6個、畜禽基地11個、林竹基地21個)。

(二)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調查情況:全縣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業大戶有251戶,人口1138人(男60

6、女532人)。按收入情況分:年收入在5萬元—10萬元的有221戶,年收入在10萬元--20萬元以上的有24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有6戶。

按主要收入來源分:種植業7戶,養殖業25戶,加工營銷業38戶,開採業23戶,運輸業99戶,其它59戶。

(三)全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情況:1.20xx年:全縣農村居民123881人,純收入30289.58萬元,人均純收入2445.05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24,養殖業收入佔25,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0,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6,運輸業收入佔10,其它收入佔7。

2.20xx年1季度:全縣農村居民119775人,純收入6385.24萬元,人均純收入5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佔12,養殖業收入佔38,林竹業收入佔3,勞務開發收入佔16,加工營銷業收入佔5,礦山開採業收入佔12,運輸業收入佔7,其它收入佔7。

(四)全縣土地和草資源情況:據調查,全縣有耕地102357.3畝,其中:耕田55276.6畝,旱地32357.5畝,自留地13235.2畝,開荒地1488畝;撂荒地102畝。草資源:天然草場14726.5畝,人工草場13986畝,青貯2955噸。

二、存在的問題:1.整體上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不夠,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農民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

2.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不明確,措施不力,對於農業產業化工作似乎只是應付了事。3.產業佈局不夠合理,沒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基地建設分散,除林竹產業外,其它產業規模不大,形不成商品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帶農戶、連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運作不夠規範。5.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農戶和基地的作用還不明顯,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6.缺乏科學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利益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化一體化的經營層次不高,企業與農戶就會經受雙重風險。

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企業與農戶與基地的利益連接,大多數還停留在鬆散的結合上,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法律約束力,企業按市場價收購農戶的產品,不與農戶承擔風險,農戶也沒有參與意願和合作要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一旦市場風吹草動,企業與農戶將會雙雙受損。

三、建議和對策: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浩繁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場行爲和企業行爲,必須要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針對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供領導參考:1.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本質和含義,確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

農業產業化的含義就是以市場爲導向,在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在經濟利益上依據平均利潤率的產業化組織原則實施產加銷一體化,形成生產和流通利益共同體,把農戶和市場聯繫在一起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規模開發和基地建設爲重點,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爲龍頭,以“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專合組織、協會)+農戶”爲基本組織形式,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實行科學地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和農村經濟最終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產業化經營軌道,推進農業和農村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全縣經濟快速發展。

2.建立健全以黨、政一把手直接負責的農業產業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實際,調整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鄉鎮。

縣、鄉鎮黨、政領導每年必須親自抓一個產業或一片基地的建設,真抓實幹,連續抓幾年,抓出成效。這一條可以作爲鄉鎮年終考覈指標的一項內容。

3.採取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縣上提出的“八個一”工作要求,每個鄉都必須至少落實其中的“一鄉一校”,建立起培訓農民的教育基地,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市場風險意識以及市場誠信意識。

4.堅持以市場爲導向,培育主導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市場爲導向,讓市場需求說了算,我們要到市場上去選產品,要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首先搞好市場調查、選好產品。

具體講,茶葉產業化、林竹產業化、畜禽產業化等怎麼搞,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市場需求決定。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要充分估計市場供求的變化。

總之,不能用今天的價格去論證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要動態觀察市場走向。5.大力發展規範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不觸動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財產所有權的前提下,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合作經濟形式。它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重要鏈條。

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利於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是連接龍頭企業和農戶的重要紐帶,是形成“公司(龍頭企業) 基地 專合組織 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關鍵環節(公司 農戶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利益”,沒有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市場、企業與農戶難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就會出現鬆散關係。

處於產業化中間環節的企業與下聯農戶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關係,是一種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緊密關係,是一種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被動的關係,或者是一種非理性的契約關係,這樣經常使企業與農戶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與現實利益對立性發生矛盾,因爲他們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當市場價格高於雙方預約價格時,農戶就會想方設法把產品銷售給市場,企業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顧一切提高收購價格,市場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走勢,給政府造成一種假象,這時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生產上可能出現誤導。

當市場價格低於雙方預約價格時,企業會找很多借口違約、毀約,不遺餘力地從市場收購,在農民向當地政府投訴時,也有可能採取象徵性、苛刻刁難手法,以最低保護價收購很少一點,來應付農民,敷衍政府,少數農戶也會把產品挑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購。這些現象,導致政府要麼號召農民大力發展某種產業,要麼政府與農戶之間矛盾激化,使企業、農戶都受損失,導致產業失敗。

7.搞好基地建設,強化“規模效益”觀。基地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基地建設,可以用16個字概括:“政府引導、利益驅動、品質優先、規模效益”。

過去政府總是要求農民做什麼,不做什麼,這些都是市場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產業政策和優質服務以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企業和農戶會自發地有機結合。

政府通過“以點帶面”的示範引導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使廣大農戶看到可獲得的實際利益。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勞動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沒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8.對外加大宣傳力度。

我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污染小,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宜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浩瀚如海,數也數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不作宣傳,就沒有人知道我們這樣一個山區小縣的兩個綠色食品、九個無公害產品。

我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宣傳煤體(包括網絡)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態天全”這個品牌,依託這個品牌發展產業。天全縣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20xx年5月25日

【第8篇】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的調查報告

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縣立足實際,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現狀

1、農業結構逐步優化,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是積極推進了林業產業化。各鄉鎮搶抓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和嶽紙集團原料基地擴建機遇,按照“穩杉穩雜,擴竹擴鬆”的結構調整思路,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全縣馬尾松和楠竹面積已分別發展到34萬畝和36萬畝。面積達1200畝的連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縣和周邊縣市供應優質林業種苗500萬株。二是着力優化了種植業品質結構和發展了訂單農業。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萬畝,其中訂單面積達1萬畝;優質油茶和油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0萬畝,全部由賢勝油業公司訂單收購;西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禮品瓜訂單達0.5萬畝;蠶桑面積發展到XX畝,蠶繭全部由縣種子公司訂單收購;烤煙生產面積發展到3000畝,全部由縣菸草公司訂單收購。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業生產大戶。以外銷型“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山羊和肉牛生產爲主的畜牧業繼續向大戶方向發展,全縣年飼養牲豬100頭、山羊50頭、肉牛10頭以上的大戶分別達到300、400和30餘戶。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蠶桑、柑桔、花卉苗木、藥材、優質稻、無公害蔬菜、烤煙、茶葉、辣椒等11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農產品生產基地多達110萬畝,其中14.5萬畝優質糧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我縣還成爲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商品羊生產基地縣及全國21個楠竹生產示範縣、湖南省12個楠竹產業化生產基地縣之一。

2、生產技術逐漸成熟,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廣大羣衆積累了不少生產工藝和生產經驗。明末清初,灑溪鄉就有羣衆開始利用楠竹造紙,根雕等工藝水平也令人讚歎不已。上世紀90年代,畜牧技術人員在積累羣衆養羊經驗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林間草地商品羊生產技術研究,形成了本品種選育、吊腳樓式羊舍建築設計、適度規模生產等一整套飼養配套技術,先後獲聯合國(tips)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和國家及省級大獎。與此同時,農產品結構呈多樣化發展趨勢,已形成食用油、茶葉、糧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產品,產品綜合優質率達40%以上,並擁有了一批市場看好的拳頭產品。賢勝油業公司生產的賢勝牌植物油獲XX年湖南省第六屆國際農博會最暢銷產品獎和湖南省第二屆西部農博會金獎,並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論證,產品暢銷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縣園藝場生產的臍橙獲國家農業部檢測中心優質證書,並申請“神臍”牌註冊商標,產品出口俄羅斯等國。

3、運行機制逐步完善,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通過積極探索與本地實際和市場相適應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公司+農戶”、“基地帶農戶”、“市場連農戶”、“科技引農戶”等模式,我縣相繼成立了西瓜、蠶桑、紫株、靈芝、糧油、山羊、臍橙、楠竹、無公害蔬菜等9大專業合作組織,擁有會員4872戶1.57萬人,大大增強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每年可助農增收1.12億元。縣山羊協會參與組織了全縣90%以上的商品羊產銷,交易網點覆蓋湘、黔、桂等省20多個縣市。縣臍橙協會則將交易拓展到中俄邊貿市場,每年可向俄羅斯等國出口120噸以上的優質“神臍”,其在廣東、上海、香港及東北地區的銷售額也日漸擴大。縣西瓜協會、蠶桑專業合作社還被納入國家農業部、財政部的示範組織扶持項目。

4、加工體系逐漸完備,經營效益明顯提高。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共有124個,擁有固定資產總額1.87億元,從業人員5132人。其中,市級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3家,納入湖南省湘西地區開發產業發展重點扶持規劃建設項目的企業有3家,賢勝油業公司還晉升爲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X年,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9億元,佔工業產值的16.1%,比上年增長18%。實現年銷售收入1.78億元,增加值0. 46億元,實現利潤771萬元,上繳稅金1032萬元。

5、市場體系逐步健全,銷售網絡不斷拓展。通過大力開發農產品批發市場,推行訂單農業、會展農業及直供直銷、連鎖配送、網上交易等新型營銷方式,培育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向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各類農副產品市場26個,年產品交易額達10.5億元。其中,馬鞍商品羊交易市場已形成集山羊品改、養殖、加工、流通爲一體的產銷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萬隻,交易額達0.26億元。同時,全縣農作物訂單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主要經濟作物訂單比例在36%以上,養殖業訂單比例達到40%。

二、問題

1、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水平低,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一是多數企業設備簡陋,生產手段落後,產品多以“原字號”出售,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有限資源,而且對縣財政和農民增收的貢獻很小;二是企業與農戶聯繫鬆散,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有機整體,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三是技術和營銷人才嚴重匱乏,科研人員更是寥寥無幾;四是企業佈局分散,產業關聯度不高,生產鏈條較短,缺乏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型名牌企業或企業集團。這種不大不強的局面,既影響了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也滯緩了我縣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進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受到較大制約。我縣農產品品種結構單一,創新技術落後,農產品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業發展需要的優質專用原料。同時,原材料生產分散、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與加工業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加上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作坊式生產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費嚴重,尤其是林產品加工企業“小而散”,相互之間存在掠奪資源甚至“內耗”現象。

3、投入嚴重不足,發展後勁乏力。縣鄉財政相當困難,投入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十分有限。加上農業屬於弱質產業,生產和收益週期較長,金融部門和民間資本很少涉足,許多經營大戶和企業經常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賢勝油業公司正在進行的年產1萬噸植物油生產線擴建工程,因資金缺乏而進展緩慢。據調查,我縣現有的12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平均資產僅150萬元,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產值過3000萬元的只有2家,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約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對農業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明顯不足。

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滯後,農民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目前,全縣僅組建了9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穩定性差,且參與到組織中的農戶只佔總數的5.2%,大多數農民仍遊離於合作組織之外。由於沒有健全的科工貿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以及防疫檢疫、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在內的服務組織,加上已建立的農民專業組織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規範、工作程序、服務範圍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況,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的要求。

5、農業產業化缺乏長遠規劃和合理指導,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一些鄉鎮和部門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忽視整體效益、長遠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重複建設了一些特色、優勢雷同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推廣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加工企業的惡性行業競爭和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並引發了一些工農矛盾。如長城紙業、恆達紙業等企業一度因污染問題而被迫停產。一些地方熱衷上項目,重生產、輕銷售、更輕服務,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銷售市場沒有保證。同時,農產品加工業在宏觀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過多”的現象,更缺乏部門間的必要協調,導致信息不暢,生產、加工、銷售脫節,不僅造成了重複引進與建設,還形成了加工企業優質原料缺乏,而一般性農產品原料卻大量積壓,外銷不暢,內銷不旺,影響了農業持續發展。

三、對策

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區開發機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主線,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爲着眼點,以市場爲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實現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轉變、傳統作坊式加工向現代高新技術轉變、資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轉變,農產品加工業原料生產基地化和農產品及其加工製成品優質化、安全化、產加銷一體化,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第一,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設。繼續做大做強烤煙、蠶桑、“神臍”、辣椒、茶葉、優質瓜果蔬菜、優質稻等七大無公害生產基地。同時借我縣申報“廣木”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之機,大力發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應基地,逐步形成“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提高農業生產的商品化、集約化水平。二是要發展和壯大龍頭企業。堅持“做優、做大、做強”的原則,大力扶持賢勝油業、恆達紙業、金裕竹業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龍頭企業,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之既能帶動基地發展,又能拉長產業鏈條,並在開拓市場、加工增值、打響品牌、技術創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優勢,以輻射和帶動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整體發展。三是要努力發展服務體系。根據基地、農戶的需要,加強技術、信息、流通設施建設,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農民增加收益和分擔風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工貿一體化。進一步發展和壯大運銷服務等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溝通生產與市場的聯繫,降低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風險。

第二,積極培育市場體系,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一是繼續擴大大中城市市場。目前國內農產品銷售主要流向大中城市,我們仍然要把城市作爲農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通過各類農博會、展銷會和推行網上交易,積極擴大我縣無公害的、高附加值的優質農產品在大中城市的市場佔有率。二是積極開拓農村市場。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將更多的的農村人口轉入小城鎮居住,並使商品性消費成爲他們的主要消費趨向,拉動農產品內需。三是大力開拓國外市場。要借我國入世和我縣一些企業品牌打入歐美市場等有利條件,根據國外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變化和質量標準,有針對性地組織生產、加工、包裝、儲運和銷售,不斷開闢、鞏固

【第9篇】鄉農村婦女在農業產業化生產中的調查報告

爲響應縣委、縣婦聯發出的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號召,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全鄉經濟發展,鄉婦聯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發揮婦聯優勢,動員全鄉廣大婦女積極行動起來,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發揮半邊天作用。使婦女成爲了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促進了全鄉農業經濟的發展,我們採取走訪、座談等形式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農業產業化情況鄉地處湖西,轄6個行政村,1.4萬餘人,耕地僅8000畝,農業一直以稻麥兩委作爲主,受種植習慣的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很慢。鄉黨委、政府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花了很大精力,動了不少腦筋,經過深入調研,多方考察,認爲我鄉發展雙孢菇種植切實可行。一是全鄉有豐富的稻麥草資源;二是雙孢菇屬綠色食品,市場需求大,效益高,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決定在全鄉大力發展雙孢菇種植。

(二)農村婦女有關情況農村從業人員5000人,農村婦女勞動力4600人,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婦女是國中以上文化水平,每村平均有3人以上獲得了綠色證書及農民技術員職稱。

(三)婦女從事農業產業化情況在各個婦女組織的積極引導下,我鄉廣大婦女踊躍參與農業產業化生產,將自己一家一戶的小經商納入到大市場中求發展,在全鄉形成的幾大產業中,婦女都發揮着主力軍的作用,有相當一部分婦女成爲聞名一方的致富能手,科技狀元。

二、主要做法

(二)突出科技,強化培訓,輻射帶動。農業產業化的形成關鍵在於科學技術的運用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爲此,我們從根本入手,不能強化培訓,創建一支高素質的產業主力軍,鄉婦聯與鄉農技、科協等部門聯合,先後聘請專家教授到鄉鎮授課,並組成專業技術組到積極地巡迴指導,講解有關養殖、種植等方面的知識,受到羣衆的歡迎。在科技培訓推廣活動中,我們注重培養示範帶頭人,充分發揮她們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面上的工作開展,先後培養了食用菌種植能手江華,養牛高手姜敦花等一批典型。大規模的科技培訓和推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婦女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設

婦女參與農業產業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但是由於封建思想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參與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思想觀念滯後,長期以來束縛婦女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封建意識仍在一定程度上成爲她們幹事的羈絆,面對發展機遇不敢投資,固守小農式發展方式,只求有收入不求高收入缺乏長遠發展意識,有的婦女已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不是繼續經營,而是自動退出。

(二)服務體系發展滯後,技術服務不及時,特別是在新發展的產業中,由於技術服務跟不上,往往造成不應有的損失銷售網絡不健全,市場信息反饋慢,往往出現產品等市場的被動局面。

上述的種種問題,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是極不適應的,都不同程度地制約着婦女對農業產業化的參與程度。我們建議:一要加強對婦女自立意識教育,不要以傳統的農業爲主,年年種、年年收,增產不增收,大力培養婦女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典型,引導激發她們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積極性。二要進行市場觀念的教育,引導女女清晰地瞭解市場,按市場要求確定自己的經營選擇,增強科技意識,提高科技素質,切實搞好產業化經營硬環境,徹底改變農村婦女靠天吃飯的歷史,使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發生質的飛躍,使廣大婦女增強參與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爲實現我鄉經濟大發展建功立業。

【第10篇】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1

農業基礎較好,發展較快。是國家優質專用糧生產基地、小麥良種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糧食生產基地縣(市)和全國小麥高產、穩產、優質、低成本栽培技術的發源地,小麥常年總產量平均在1.8億公斤左右,單產居全國領先水平。全市現有耕地面積80萬畝,其中旱澇保收田45.7萬畝,水利條件較好,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爲全國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試點縣(市)之一。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21世紀萬畝小麥超高產樣板田”、世行貸款加強灌溉農業項目和國家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等項目的相繼實施,爲xx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xx市以科技爲依託,大力調整農業結構,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初步形成了小麥良種和優質小麥、無公害蔬菜、鮮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養殖等五大優勢產業,糧經飼之比達6∶3∶1。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特產銀條、春茄、葡萄等獨具特色,養牛、養豬、養雞遠近聞名,是全省養殖大縣;催生了豫良木業公司、盛隆公司、市種子公司、春秋園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農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扶持引導,創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一是出臺政策。近年來,該市嚴格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緊密結合xx實際,每年都出臺《xx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意見》、《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考覈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的政策措施,從資金投放、授予榮譽等多方面,引導和支持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工作。二是明確責任。該市採取簽訂《目標責任書》等形式,通過實施鄉鎮長農業工程、招商引資等措施,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三是加強督查。該市成立了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和農業局組成的督查小組,逐月加強對各鄉鎮和部門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並適時予以通報,推動工作開展。保證年度農業產業化各項任務按時、圓滿完成。四是嚴格考覈。每年年底,該市都嚴格按照《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考覈獎勵辦法》,對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發展農業產業化情況進行考覈,並以此作爲年底評先的依據。五是兌現獎懲。從20xx年開始,該市每年都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下發《xx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獎勵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由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每年在50萬元左右),對上一年全市農業產業化生產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激勵全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並紮實搞好農業產業化工作。通過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營造了重農、爲農、興農的濃厚氛圍,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調整種養結構,夯實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該市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深挖農業內部潛力,不斷提高農業效益。近年來,該市重點發展了以奶牛、豬、雞爲重點的養殖業,以葡萄爲重點的林果業,以綠化苗木爲主的花卉業,以小麥良種、優質小麥和無公害蔬菜爲主的種植業等優勢產業,形成了支撐xx特色農業的五大主導產業,建成了諸葛高科技示範園等3個農業高效園區和城關銀條、翟鎮小麥良種、邙嶺黃楊、緱氏葡萄、佃莊春茄、李村花卉、首陽山奶牛、邙嶺養豬、楊莊養雞等18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種植養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常年穩定在8萬餘畝,每年繁育小麥良種3500萬公斤,可增加農民收入500萬元;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以上,其中日光溫室大棚、中拱棚達7850多個;xx特產銀條種植面積達8000餘畝,20xx年4月通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疫總局驗收,成爲“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鮮食葡萄種植1.8萬畝,其中緱氏葡萄被商戶譽爲“冰糖葡萄”,緱氏鎮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爲“中國葡萄之鄉”,20xx年11月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鮮食葡萄集散市場;花卉苗木總面積達到2.76萬畝,其中邙嶺被譽爲“中國黃楊之鄉”,黃楊種植面積達1.3萬畝,成爲豫西地區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畜)產品基地達到6個,無公害農產品1個,20xx年又申報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基地8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

(三)創新發展機制,增加農業產業化發展活力。一是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該市瞄準對發展農村經濟有直接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通過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積極擴展其他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目前,該市已形成初具產業化性質的農業生產、加工型企業和中介組織150多個,聯繫農戶8萬多戶,實現年產值15億元。二是探索農業發展新機制。在堅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30年不變的政策基礎上,該市積極探

索農業發展新機制,堅持土地經營權流轉“有償、限期、自願”的原則,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轉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確定下來,從而使部分農民和龍頭企業、種植大戶之間實現共贏,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農戶參與到土地流轉中,爲該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集中連片使用土地發揮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目前,該市李村鎮的花卉、邙嶺鄉的黃楊和牧草、緱氏鎮的葡萄、大口鄉的蔬菜,城關鎮的銀條,每一個品種和產業都有上萬畝的種植面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萬多畝,被適度土地流轉改變的xx農業正形成一個新的農業看點。同時,因土地流轉而進入其他領域就業的農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進一步加快了由農民向非農身份的轉變過程,邁上了最終解決農民問題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發展農民經紀人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目前,該市共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40多個、農民經紀人400餘人。這些專業社和經紀人主要從事經營畜牧產品營銷、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糧棉油等,對該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紐帶和橋樑作用,是聯繫農民羣衆的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嶺、李村的花卉苗木、緱氏葡萄和全市養豬、養雞等產業的發展中,都存在和活動着一大批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民專業經紀人,涌現出了一批帶動作用強、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優秀經紀人。

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調查報告2

促進農業產業化有多種形式,已有的成功經驗表明,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等形式的農業產業化,是農業、農村經濟改革探索的新的有效形式。通過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等形式,首先能夠以產、加、銷一體化爲龍頭,帶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其次是能夠以農產品基地爲龍頭,帶動農業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三是以開放型、多層次的市場爲龍頭,帶動農產品向更廣闊的市場輻射。從而帶動千家萬戶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有效避免分散經營的盲目性、趨同性。

xx區作爲一個工礦區,農業資源總量相對較小。近年來,xx區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並通過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等形式,以怡達集團爲龍頭,做大作強食品加工業,使食品加工業成爲區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帶動了xx區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基地建設和農業標準化,增加了農民收入。

一、xx區農業產業化現狀

xx區是依靠採礦業發展起來的工礦區,全區耕地總面積不足6000畝,農民人均耕地不足3分。“十五”計劃實施以來,xx區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目前已有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14家。其中以怡達食品集團爲龍頭的果品加工企業10家,其它農產品加工企業4家。20xx年新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4個,新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個(怡達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爲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投資額1250萬元,新增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400戶,比20xx年增加10%。農業龍頭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800人,比20xx年增加15.7%。

在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進行果品基地,規模種植小區和規模養殖小區建設。近年來,完成果品基地建設4360畝,建成示範園10處,已建成百畝以上果品基地18處,優質果品示範園13處,並全部實施了水利配套。建成規模種植小區3處,養殖小區4處,肉類總產達1550噸,禽蛋總產達400噸,奶類總產達230噸。

二、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等形式的農業產業化效果明顯

xx區農業產業化按照“強龍頭、壯龍身、帶龍尾”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區域優勢產業果品加工業,並培植了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怡達食品有限公司和一個市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使果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狀大,帶動了周邊農戶的發展,吸納了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龍頭在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鏈條上帶動作用明顯。

採取了“強龍頭”的措施,重點扶持怡達集團這個龍頭,使龍頭做大做強。對於怡達集團的發展,xx區始終站在推動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高度,傾全力予以支持,將其納入全區重點保護企業行列。僅20xx—20xx年,怡達集團就投資20xx多萬元,新建廠房2棟近6000平方米,庫房3棟7000平方米,新上4條水果罐頭和2條肉罐頭生產線,形成了年產水果罐頭1.5萬噸,肉罐頭0.5萬噸的生產能力。20xx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怡達集團又投資4000多萬元,收購了興隆山楂集團和莽源公司兩個總資產超過1.5億元的國有企業,使企業生產能力迅速擴大。20xx年,怡達集團投資20xx萬元,新建兩棟標準車間,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20xx年底,怡達集團果品加工轉化能力達到4萬噸。

怡達集團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一是“企業+基地+農戶”或“企業+農戶”模式。企業以種植基地爲“第一車間”,扶持農戶改善生產條件,從而獲得穩定優質的原料。二是“中介組織+農戶”發展訂單農業,以訂單向農民收購水果產品。三是“服務組織+農戶”或“服務實體+農戶”模式採取外引內聯、確定保護價、聯營開發等形式,扶持農民發展專項生產並逐步發展產、加、銷一體化的經濟實體。四是“基地+農戶”模式,爲農民提供生產技術培訓,組織農戶進行專業化生產。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立足本地實際,引導農民多領域、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發展。20xx年,怡達集團合同帶動農戶4.1萬戶。同時,xx區已建立起一支有500多人的較穩定的經紀人隊伍,設立購銷中介組織20多個,把承德市8縣、150多個鄉鎮、1000多個村及3萬果農連接起來,帶動基地種植果樹3萬畝,年銷售產值2500萬元。帶動果樹種植戶3萬餘戶,戶均增加收入750元,常年收購各類果品近5萬噸,使本地及周邊地區果農年增加收入3000萬元。幾年來,免費向果農提供技術服務10萬多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萬冊,實現了企業效益與農民收入的雙贏。

(二)圍繞怡達集團加快發展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強壯了龍身。

在支持扶持怡達集團的同時,積極發展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截止20xx年底,全區共有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14個,其中10個果品加工企業中,20xx年投資200萬元新建2個,投資300萬元對另外8個進行了改建擴能。其它4個農產品加工企業中,20xx年新建1個,擴能2個。新建的壽王墳酒廠,總投資300萬元,年產白酒300噸,產值1000萬元,使用品牌康熙三十六,精選優質農業原料,採用先進工藝,產品現已打入京津唐等城市市場。擴能的2個是纖維素酶企業,分別是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承德天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xx年,河北津福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投資300萬元,新上一條液體纖維素酶生產線,年產液體纖維素酶300噸,可創產值600萬元;天豐公司投資1776萬元,新建纖維素酶生產線,使纖維素酶產量由原來的'年產300噸擴大到1950噸,並具備年產150噸精酶的生產能力。

(三)以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果品基地建設,帶動了龍尾。

以果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果品基地建設,以果品基地建設促進果品加工業更好地發展,依託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復墾地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加快果品基地建設步伐。20xx年,新建成香白杏基地1000畝、板栗基地500畝、雜果基地500畝。

三、完善公司加基地加農戶形式,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幾點建議

(一)鼓勵龍頭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

目前,xx區的農業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主要是以生產某項產品的基地、農戶羣體,與從事該產品銷售及加工、服務的龍頭企業(公司),相互以合約(合同)形式實行產加銷的一體化生產經營形式,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居多,這種利益聯結形式主要以簽訂產銷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和龍頭企業租賃基地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但隨着龍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應採取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基地農戶分享龍頭企業在加工銷售環節帶來的利潤,將企業鏈條拉長。因此,各級龍頭企業要積極探索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採取合同、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還可以採取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等形式,帶動基地農戶共同致富。同時,通過企業牽頭組建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方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強化與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突破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單純的買賣關係,實現龍頭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的雙贏。

(二)引導龍頭企業加強原料基地建設,積極爲基地、農戶提供配套服務。

近年來,xx區在發展果品加工業中實行的“帶龍尾”的做法,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強龍頭企業的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和加工要求,不斷改進品種,並通過建設區域化、專業化的生產基地,獲得穩定的原料,降低企業的市場經營風險,併成爲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力量。同時,龍頭企業還應通過開展技術培訓、分片指導、以點帶面等多種形式,對基地、農戶進行具體細緻的指導和幫助,讓農民熟練地掌握栽培和管理技術,爲基地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三)支持龍頭企業帶領基地農戶共同開拓市場,引導消費。

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基地、農戶的產品進入市場,必須靠各級龍頭企業的帶動。龍頭企業市場拓展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龍頭企業開拓市場,首先要強化產品質量意識和措施。除了下大力氣推廣“良種良法”,引進和開發優良品種、引導基地和農戶科學種植養殖外,還要特別重視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培育,系統地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境和過程的全程質量控制,實現基地、農戶由數量型農業向質量型農業的跨越。其次要強化營銷策略,爭取更多的“訂單”,實現“兩個轉變”,即從先組織基地和農戶種養後找市場,向簽訂更多的銷售訂單,並按訂單組織基地和農戶生產方向轉變;從單純注重國內市場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重轉變。在向基地、農戶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瞭解新產品,接受新產品,從而達到既開拓農產品市場,又引導消費的目的。

【第11篇】農業產業化進程調查報告

做強龍頭企業 做大優勢產業——加快桃江縣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調查與思考 如何進一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優勢產業,對於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此,縣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縣農業產業化進程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現狀和特點近年來,隨着縣委、縣政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5”工程的逐步實施,立足農業結構調整,狠抓基 建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以開發本地資源爲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髮展,全縣農村經濟來勢較好。

(一)加工企業明顯增多,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全縣目前已發展年產值 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74家,形成了竹木製品、葛食品、肉類食品、茶葉等幾大類農產品加工鏈條,xx年這些企業實現產值8億多元。其中竹木製品加工企業發展迅速,產值 00萬元以上的竹木製品加工企業已達 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業已發展4家,新上了“竹鄉”、“慶發”、“淩氏”三家企業;茶葉加工企業發展緩慢,目前全縣有一定影響的茶葉加工企業有4家,注重品牌建設的新上企業有鸕鶿渡鎮的金山茶廠,另外3家分別爲雪峯山茶廠、天問茶廠和仙聖山茶廠;去年全縣共發展牲豬 9.7萬頭,出欄70.6萬頭,存欄49. 萬頭,分別增長2 %、xx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84.87萬畝,增長24.48%;總產量30.6萬噸,增長27.6%;總產值4.2億元,增長45%;糧食加工企業有品牌影響的有“德輝”米業和修山面業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斷增加,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目前,全縣共有5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註冊了產品商標,並打造出了系列農產品品牌,如“春秋”涼蓆、“探坦”葛食品系列、“竹鄉”葛食品系列、“德輝”米業、“犇騰”牛肉系列、“臘大哥”中豬系列,“鄉里紅”粉絲、“美人窩”茶葉、“桃花江”土雞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犇騰”牛肉系列開發了30多個品種,被國家內貿局授予“中國肉類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涼蓆獲得了xx年湖南省第四屆農博會金獎;羅家坪竹膠板廠的“新花”牌竹膠板被評爲省級名牌;南方國立陽光木業生產的“華春”牌產品獲得了中國環保產品標誌認證。同時,一些企業爲做強品牌,積極與科研機構和院校聯姻,聘請技術人才,加大產品科技含量,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高薪聘請2名教授,年薪達7萬元,與湖南農大、天津營養研究院進行了聯姻,保證了產品質量和生產的穩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營銷網絡比較健全,產品市場前景看好。一方面,我縣農產品具有“桃花江”這一大品牌效應,又適應市場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可挖;另一方面,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外地建立了近300個銷售窗口,建設了一支近600人的專業銷售隊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場網絡,部分農產品加工品佔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有的農產品加工品種還打入了國際市場,如“春秋”牌涼蓆在浙江、長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熱銷,在一般涼蓆僅爲90元的情況下,這一涼蓆銷售價達到每牀xx年還出口到東南亞和韓國等一些國家,今年出口的訂單已佔該廠產量的一半,達7500牀;“牛魔王”建立了企業網站,通過在互聯網上發佈產品信息,收到了阿聯酉等一些阿拉伯國家每月訂購 0噸產品的訂單。

(四)牽引能力逐漸增強,帶動了農民增收。我縣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橋、灰山港、浮邱山等爲主的優質商品糧基地 0萬餘畝,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爲主的葛基地5000畝,優質茶葉基地400多畝,竹資源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縣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這些基地農民結成了利益聯結關係,如“德輝”米業去年與農戶簽訂8000畝優質稻收購合同,其中80%已兌現;金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今年與基地30戶農戶簽訂了300畝葛根收購協議;金山茶廠“美人窩”茶葉建設了 00畝規範化栽培良種茶園;雪峯山茶廠形成了xx年降到2480元;木膠板從xx年的每張 xx年的60多元。 四是科技掣肘,整體水平低下。當前,科技嚴重製約農業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主要表現爲“四低”:

1 、科技普及率低。由於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加上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從根本上影響了農業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科技的推廣應用。

2、產品優質率低。當前,農產品優質產品少、大路貨多,市場競爭力低。有的品種因推廣面大、生產週期長、更新速度慢,已開始退化。

3、加工層次低。由於科技應用水平不高,賣原料、賣初級產品的農副產品銷售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有的產品雖有些加工,但多數爲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夠,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裝水平低。有些農產品即使是一流質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裝,無奈只能獲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二、幾點建議 推進農業產業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議突出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突出產業特色爲原則,按產業分類明確農業產業化的短期、中期發展目標和任務,明確扶持現有龍頭企業發展爲重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

(二)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強產品質量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標準體制建設,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企業產品標準,併力爭通過iso9000系列及相當水平的質量體系認證。

二是加快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過與農業科技示範區、外向型農業開發區相結合,建設安全、優質、出口創匯農產品基地。

三是實行准入制度,從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制定標準,嚴格控制新上同類產品加工企業,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與引進外商投資同等對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財稅政策上扶持。對認定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本地政府權限內給予一定年限的企業所得稅減免,並儘可能給予其他稅費方面的必要減免。二是在貸款政策上扶持。我縣許多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因缺乏資金,無力上項目、擴規模,自身勢力難以增強,也不能讓農戶得到更多的實惠。建議設立農業產業化項目專項貸款,扶持農產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和壯大,由縣財政貼息,企業分期償還。三是在投資政策上支持農產品龍頭企業。利用農業、林業、水利開發資金和商品糧基地、農業綜合開發、“星火計劃”等專項資金向重點龍頭企業或與龍頭企業相關的`農產品基地投放,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同時鼓勵龍頭企業創造條件,利用債券、股票等籌資。四是在外經外貿政策上扶持龍頭企業。加大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將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列入招商引資的項目範圍,擴大利用外資,發展龍頭“三資”企業。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 。對與龍頭企業相關的農產品加工製品的生產技術,給予科研攻關支持和技術推廣服務。六是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軟環境的優化關鍵在治理,對存在的問題,要以鐵的手腕整治,該處理的處理,該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懾作用。同時,建議聘請企業負責人代表爲軟環境監督員,加強對有關部門、鄉鎮軟環境治理工作的監督,由縣優辦組織,每月召集監督員召開一次軟環境評議會。

(四)建立健全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利益機制和經營體制。要以經濟利益爲紐帶,把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緊密聯繫在一起,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按照自願互利、扶持基地、服務農戶的原則,龍頭企業可以通過幫助改善生產基地的生產條件、發放預付定金、貼息貸款、生產扶持金,內銷種苗、飼料,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包銷產品部分利潤返還等多種途徑,扶持原料基地和農戶的生產。另外,通過政府補一點、龍頭企業拿一點、從基地農戶的銷售收入中提一點等籌資渠道,建立風險基金,搞好自我保護,當基地農戶的產品在市場價格下滑時予以補貼,使生產者有利可圖。這樣既可避免農戶生產的劇烈波動,又可有效地防止龍頭企業生產經營的大起大落。同時,利用合同契約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確產加銷各方的權利義務。當市場價格下滑時,龍頭企業應按照保護價收購基地農戶的產品,不應拒絕收購;當市場價格上漲時,基地農戶也應按協議價格向龍頭企業交售農副產品,不應拒售。

(五)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品牌效應。實施品牌戰略,要以宣傳開路、質量取勝。一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建立強有力的科技研發體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與農產品加工工業、農產品加工裝備緊密結合,加強技術改進、科技攻關,致力於多角度、深層次開發生產,提高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強品牌炒作。由縣裏有關部門評定我縣“十大名牌產品”,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戶外廣告等宣傳媒介,積極對外推薦和宣傳。企業要藉助農博會、營銷會等各種宣傳平臺,擴大產品宣傳面,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

【第12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調研調查報告例文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內蒙古自治區供銷合作社對全區供銷合作社系統參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近年來,全區各級供銷合作社堅持爲“三農”服務宗旨,圍繞當地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積極參與和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由過去單一的購銷環節延伸到種養、加工、服務等各個環節,經營的層次和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到2011年末,全系統用於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投資額爲2.6億元,通過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利潤總額3631萬元,上繳國家稅費總額4269萬元。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牧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農牧戶98.1萬戶,佔全區農牧戶總數的27.9%,幫助農民實現收入30.6億元。

一是龍頭企業經濟實力有了明顯提高。各級供銷合作社以社屬企業爲依託,圍繞自治區六大主導產業,依靠當地資源優勢,特色產品,重點在農資、羊絨、羊毛、乳業、糧油、蔬菜、馬鈴薯、烤煙、桑蠶、中藥材等產業,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經營規模,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龍頭企業。全系統現有盟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0個,其中,符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標準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5個;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個;自治區供銷合作社系統重點龍頭企業13個。

二是供銷合作社領辦的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迅速。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牧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全系統通過新建改造基層供銷合作社、發展專業合作社、領辦農畜產品專業協會等多種方式,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幫助農牧民增收。目前,由全區供銷合作社興辦、領辦、參辦、引辦的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已滲透到農畜產品種、養、加各個領域,產、加、銷各個環節。到2011年末,全區供銷合作社系統牽頭興辦各類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5168個,其中:改造新建基層供銷合作社 556個,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750個、村級綜合服務社2748個、各類行業和專業協會1066個、旗縣級以上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48個,覆蓋全部蘇木鄉鎮和40%的嘎查村。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使用“中國供銷合作社”統一標識的有314個,擁有註冊商標的有103個。有近50%的基層社由供銷合作社擁有全部產權,其餘由供銷合作社、農牧民、社會企業共同興辦,農牧民能人大戶參股興辦合作社成爲一大亮點。

三是商品生產基地建設逐步邁上新臺階。各級供銷合作社按照“選好一個項目,建好一套體系,形成一個龍頭,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和要求,因地制宜,建立商品生產基地315個。其中:種植業172個,養殖業143個。全系統商品基地聯結農牧戶數17.53萬戶,銷售收入13.74億元,幫助農牧民實現收入76271萬元。目前1個基地被評爲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3個被評爲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標準化示範項目。

四是爲農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隨着全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髮展,農牧民對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爲更好地滿足這種需求,各級供銷合作社圍繞實施“新網工程” 和農村牧區商貿流通網絡建設,結合實際,整合資源,改造新建村級綜合服務社2896個,建立實驗示範田15391公頃,開展測土配方施肥10.09萬公頃,組織技術、諮詢服務104.8萬人次。2011年,通過全區供銷合作社服務網點直接爲農牧民提供農業生產資料55.1億元,收購農畜產品27.8億元,農村牧區日用消費品經營額29.9億元。

二、參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牧民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各盟市供銷合作社以市場爲導向,選擇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通過創新體制,培育扶持了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社有龍頭企業,成爲當地政府發展農牧業,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抓手。興安盟供銷合作社圍繞綠色、特色、高效農牧業,組建新型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產業化服務新平臺。興安盟農合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以農民土地入股方式組建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108戶,公司現有生產有機農產品基地1萬畝,去年種植紅幹椒3000畝,種植裸仁南瓜3000畝,建標準化豬舍3萬平方米,野豬存欄達3000口。目前已投資達2700萬元,年銷售額達xx多萬元,實現利潤210萬元。2011年8月份全國人大常委、總社理事會副主任周聲濤視察該基地時指出,興安盟供銷合作社組織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組建專業合作社爲全國做出了榜樣,爲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提供了先進典型。

赤峯市通過發揮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組織優勢和網絡優勢,堅持舉綠色牌、走特色路,培育和發展了桑蠶、蔬菜、雜糧豆、畜產品加工等十大類產業化項目和龍頭企業,帶動6萬戶農牧民參與產業化經營。2011年新增桑蠶基地1萬畝,大葉豐產桑總面積達5萬畝,當年收購鮮蠶繭1200噸,新上6條加工生產線,實現產值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發展特色蔬菜基地1.3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生產備案基地8000畝。阿魯科爾沁旗依託龍頭企業開發柞蠶養殖場3.5萬畝,產蠶繭100多萬斤,實現產值650萬元,參與養殖的農民戶均增收15000多元。喀喇沁旗供銷合作社以赤峯銀龍繭絲綢公司、信志達物流公司、昭隆貿易公司爲龍頭,通過發展蔬菜、桑蠶和糧食三大產業,構建起“多腿走路,多輪驅動,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2011年銷售收入2.52億元,實現利潤935萬元。

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韓勿拉供銷合作社蒙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緊緊抓住地區肉牛、肉羊主導產業,建立“企業加基地”、“基地帶農牧戶”的經營方式,不斷建立和完善牛羊規模養殖,訂單回收加工,統一品牌銷售的經濟管理機制,組織開展對農牧民社員肉牛、肉羊產業養殖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加強技術指導,提供產銷信息,實現就地加工、高附加值生產,構建起了“龍頭企業+基地+農牧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逐步發展成爲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固定資產420萬元,從業職工75人,年產值 8000餘萬元,年屠宰加工牛羊30萬頭只的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農牧民社員飼養肉牛、肉羊總量達20萬頭只,商品率達到70%,被列入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年銷售額2200萬元,帶動農戶1萬多戶,累計助農增收168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