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學生自主創業調查報告 篇一

一、調研背景

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市場經濟發展的下的當代大學生對自主創業也有了相當程度的瞭解,大部分的調查對象認同自主創業,認爲其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渴望這能憑藉自己創業一展身手,但能其付諸實踐的卻屬於少數。大學生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就業成爲我國三大就業問題。目前,我國的結構性事業問題難以解決,應積極採取措施,吸取國外經驗,鼓勵大學生創業。

在這樣的嚴峻的背景下,長春大學光華學院的學生在學校範圍內開展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的調查。

二、調研內容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畢業後的打算、就業意願等調查以及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的調查,來分析現在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有哪些,從而進一步幫助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和學習。

(二)調查方式和方法

1、調查方式

調查方法是以問卷的方式展開,將在整個長春大學光華學院的A、B兩個校區內的寢室、食堂、操場、教室等地進行隨機調查。

將取得的調查結果採取分層抽樣法,先將大學生按照性別分爲兩類,分析男女比例。再按年級劃分爲四類,抽取樣本。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長春大學光華學院內的在校大學生,由於數量較多範圍廣,從而採取非全面的調研。

(三)調查具體內容

1、調查大學生創業受性別影響的程度;

2、調查大學生創業意願的比率;

3、調查大學生創業受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調查結果整理

(一)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市場調查採取了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爲保證回收問卷滿足90份這一樣本容量,採取人員全程陪同,認真填寫的原則。最終,達到90份有效問卷。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受訪問男女比例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約48.8%爲女生,約51.1%爲男生。男女比例較爲平均。

2、受訪問年級分佈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大一有30位學生,大二47位,大三11位,大四2位。由於調查時間原因多數大四人員以退校,所以除大四人員以外,年級分佈較爲合理。

(三)具體情況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對創業的意願還是很強的,男生的自主創業的意願相對與女生要強烈一點,女生更傾向於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選擇創業地點時也往往會選擇離自己家庭較近的地區。而男生在創業問題上更大膽,更有主見性。現在校學生中正在創業的學生幾乎沒有,說明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在完成學業之後進行創業計劃,畢竟對現如今的我們來說,要面對的困難還有很多。

大一中選擇找合適的工作人數所佔比重較高,但自己創業的人數有23%,而出國留學則相對較少。由於,大一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少,故存在着一定的理想主義;大二學生中,找工作的比重明顯比大一高,自己創業的比重只有12.8%;而大三學生中,對未來有了一定的現實認識,故而找工作的比例很高,想要一份安穩的工作。

在表2中,我們看到在大學生創業方向中,有10%的大學生選擇對當今熱門專業進行創業;有20%的大學生選擇與自己專業相結合的進行創業;有70%的大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創業。而相對於對啓動資金較少和開發風險較小的方面沒有選擇,可能是因爲大學生對創業的激情還很大,對現實社會的認識還很小,故而沒有想到資金等方面的問題。

在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在選擇感興趣的行業時,76%的人選擇了小型餐飲行業,12%的人選擇了商品零售業,極少數的人選擇了文化體育和娛樂產業。從中可以看出,人們更偏向於市場上的服務行業,在我們調查的衆多人羣中,管理學院佔了絕大多數比例,因此,普遍大家都選擇與自己專業有一定關係的行業。

在調查中也發現,96%的人認爲社會狀態和政治情況對創業有影響,而在創業中對其影響最大的困難中缺乏創業資金是被他們視爲了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是富二代,有父母的資金援助,他們想要創業更多的得靠自己,而資金往往也是創業的基底,也是最不能輕易得到的東西。所以,也有部分人希望在大學生創業途中得到資金的保障。缺少管理經驗也被大部分人視作了最大困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寧願讓職位空缺,也不願意聘請那些沒有必要技能、經驗的大學生。因此,這不僅是光華學院學生所感受到的壓力,也可能正是所有大學生所要面臨的困難。

在調查中我們也得知,87%的大學生希望在創業環境、社會的關注程度和政策支持上得到保障,這也與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極大的關係。

83%的調查者認爲,在競爭相對激烈的創業環境下,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是他們的優勢,學習能力強也是大學生所具備的競爭優勢。

資金仍是大家所要面對和承受的重要問題,其次是市場環境,隨着近幾年經濟的穩步發展,市場越來越廣闊,人們不再單一地將目光放在國內市場,開始有計劃地開拓國外市場,對此,佔領商機十分必要。人脈關係也是影響創業最重要的客觀因素的三項中的一項,人們常說,人脈關係就像一張大網,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走向成功的階梯,所以,平時我們就要注重與周圍人的關係,也可以說,不知不覺我們就在爲今後作鋪墊。

80%的大學生選擇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開展創業,東部有良好的創業條件,有豐富的資源和多元化的市場,對於普通大學生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13%的學生選擇離自己家庭較近的地區,有熟悉的環境和已經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都可以成爲創業的墊腳石。

四、調查的侷限性

(一)調查方法的不完善

此次調查沒有完全按照調查方式的設想,爲了更好的獲取第一手資料小組六人在食堂、操場、班級以及寢室分別進行調查。調查方法不夠科學,有些盲目。

(二)調查結果的不精確

本次關於大學生創業環境的調查中,回收的問卷全部靠手工統計、整理。因此,在統計、整理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誤差,而小茶本身樣本容量不大,因此這些誤差可能會使調查的結果出現一些偏差。

(三)調查結論的片面性

整篇調查報告爲本組人員的整理,其中涉及到的數據以及本小組人員能力都存在侷限性。所以,調查結論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同時,整個調查問卷僅限於長春大學光華學院小範圍內的發放,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學生。

五、調查結論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作爲當今社會就業難的情況下的很多大學生選擇,而社會經驗不足的我們對於創業過程會遇到重重的困難,其中,主要的問題集中在資金,選擇項目,社會情況等因素。

在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大學生創業所受到的影的問題來展開的,從得到的各種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的意願雖然強,但概念很模糊,很多想法對於真正的創業是不可行的,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沒有聯繫到實際,男女的想法也有很大程度不同,但是,大學生的思想新潮,有活力,有積極的態度,對於創業是寶貴的,綜上所述,是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的主要情況。大學生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很好的。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想法,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六、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可能面臨的困難

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很多困難,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的因素諸多,依照氣重要性排列:個人能力、基於、市場環境、創業夥伴、政府的政策、家庭因素。可見個人因素和機遇主導着大學生創業是否成功,個人因素即是大學生所具備的創業素質。個人因素中的創業性思維和經濟、管理素質決定這大學生創業中對機遇的把握,大學生的個人因素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創業的成與敗。

大學生在創業中面臨的首要障礙是經驗不足、缺乏社會關係和資金不足。因此,大學生希望在大學的學習、工作中提高自己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技巧,填補在創業中的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係的缺陷。現實中大學生創業除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係外主要是資金問題,由於銀行貸款的利息高和自己的積累有限,所以照成大學生在籌集資金面臨困難,從而讓自己的創業夢想與努力摧殘在無資金支配的淤泥中。

(二)建議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跟創業方面有關的活動,例如“創業規劃打賽”通過參賽,鍛鍊個人綜合能力,大大提高自主創業的信心,堅定決心,充分了解創業知識,爲走上創業之路做好準備,在活動中加以訓練。

2、作爲學生,對於創業應化被動爲主動,應積極參加到社會實踐中去。可以利用課餘時間或週末到校外做兼職,利用寒暑假到企業或工廠打工。這樣可以在社會充分得到鍛鍊,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

3、學校是最好的資源,大學生應珍惜學校學習的機會,努力學習並且掌握專業知識,多閱讀各種有關書籍,瞭解有關商業法律,儘可能的完善自己這事將來創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4、瞭解社會,深入社會實踐的同時關注所優惠給大學生的畢業政策

5、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合理的人生規劃

6、尋找適合的團隊,對創業的成功有更好的幫助。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模板 篇二

改革開放以來,爲了擺脫貧困、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下,我鎮廣大農村青年逐步轉變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紛紛走出山門。開始自發的或通過各種勞務方式向經濟發達的地區流動。但是自20**年以後,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外出務工青年提前返鄉趨勢愈加明顯。爲切實掌握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狀況,妥善就地安置這些接受過外面世界洗禮的農村勞動力。北平鎮團委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相結合,深刻研究,科學對待,初步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主要返鄉原因

這次我們從我鎮十五個行政村中選取了三個對外輸出勞動力人數且返鄉青年較多的三個行政村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衆多務工青年的返鄉原因是由於:一企業遭遇困難。不少外向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訂單不足、生產不飽和、出口受阻,企業出現半停產、停產、關閉、破產等情況,導致部分外出務工青年工作不穩定或歇崗、失業,從而選擇返鄉。二務工成本增加。當地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業工資福利待遇並未相應提高甚至出現下降,部分外出務工青年自動辭工返鄉。三農村新政影響。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糧食收購、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產生了積極影響。四部分有技術、有資金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感到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選擇回鄉創業,實現自我價值。五其他原因。由於天氣變冷、過年正常回家或者是個人及家庭原因返鄉。

二、分析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返鄉發展態勢

結合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多爲國中學歷,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從事勞動強度大,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局勢下,他們成爲了企業被迫裁減的首選人羣。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態勢將呈現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不穩定狀況日益顯現,可能出現返鄉高潮。雖然大規模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現象尚未出現,但返鄉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主要是歇崗、失業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選擇回鄉,大部分仍滯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內地一、二線城市,繼續尋找就業機會,其就業狀況不穩定。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務工收入下降,工資拖欠問題日趨嚴重。由於企業出口產品訂單減少、開工不足或停產放假,工資水平較高的沿海企業普遍減薪,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現了工資被嚴重拖欠的問題。

三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形勢變化,就近轉移就業比重增加。隨着金融危機影響的持續和擴大,沿海企業用工需求將大幅減少,但隨着中西部開發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沿海地區產業向內地轉移的力度不斷加大,內地和沿海務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加之就近就業可兼顧家庭,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將回到工源地再就業、創業。

三、我市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制約農民收入增加。我鎮的非農業人口比重較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人均勞務收入在農村收入中佔相當大的比重。勞務收入成爲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和就業不穩定,直接導致工資性收入明顯下降。

(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當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超強度勞動、被剋扣或拖欠工資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失業返鄉的背景下,極易誘發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與用工單位間的利益衝突。新生代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已基本適XX市生活,沒有務農經歷,缺乏農業生產知識,返鄉後極易成爲社會穩定隱患。

(三)增加公共服務壓力。目前,我鎮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隨返子女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學,將給農村義務教育帶來新的壓力。部分職業病患者、傷殘病人返回原籍可能產生新的農村貧困戶,給醫療、救濟帶來極大壓力。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後,可能因土地承包權益、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參加農村醫保、住房建設、回鄉創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諸多利益訴求,給政府公共服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政治態度和價值取向

(一)對國家的改革發展及自己未來有信心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改革開放不僅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同時隨着各級黨政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工作的力度,他們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過客,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裏話有人聽了,遇到困難有人幫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業環境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政治權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對改革的成果表示滿意。國家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他們對國家的發展、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二)求知慾望增強,主動學習技能謀發展

調查結果表明,先被裁員的員工多數是因爲沒有一技之長,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員,對公司的長遠發展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返鄉外出務工青年普遍表示,爲了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會兩招、學三招,才能爲以後的就業增加競爭砝碼、爲工作的穩定提供技術保障。調查顯示,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進入了技能培訓班,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拜師,學習縫紉、廚師、車工等各種專業技能,打算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對勞動分配製度提出疑問

在入戶調查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中,有的`說爲什麼現在直接生產產品,創造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人不如非直接創造價值和財富的人收入多?爲什麼他們與文藝、體育明顯收入差距這麼大?社會分配究竟以什麼爲尺度?有的說,現在的分配形式還是以按勞分配爲主、兼顧公平這一原則,但爲什麼整天勞動,甚至加班加點還收入不高,有時還開不出工資,造成這種狀況是他們的責任,還是政策上的問題?

(四)存在“悲觀失望、焦慮鬱悶”的不良情緒

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特別是年齡接近35歲的,大多打算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照顧家人,等金融危機過後再外出務工。其中有技術的也打算利用新農村建設之機,利用自己所學技術,就近找一些臨時性、季節性工作,賺錢照顧家庭兩不誤。個別有資金的農村青年還計劃利用國家農機補體的機會,購買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打算在農忙季節,進行機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賺大錢。有部分返鄉務工者沒有很快走出下崗失業的陰影,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擔憂,成天無所事事,情緒低落。隨着在家“賦閒”時間的增長,產生了悲觀失望、焦慮鬱悶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五、主要應對措施

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任務,是我鎮黨委政府、團委高度重視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鎮團委本着穩妥推進,聯繫其他相關部門從着力解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問題入手的原則,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並向上級部門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信息上報工作,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動態。實行週報制,由縣、鄉鎮、村社三級指定專人對返鄉農民工的信息進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務工人才檔案,及時瞭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基本情況、年齡構成及勞動技能等情況並瞭解和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思想動態,綜合分析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發展趨勢。

二是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引導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轉崗從業。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瞄準市場需求和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需要,邀請專家分批次、分種類、分層次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了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實用技能水平,掌握實現再就業的足夠本領,實現轉崗從業。

三是爭取政策資金支撐,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加強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工委、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創業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關於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的意見》,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創業服務等方面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加強與縣工委、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的聯繫,開展“小額信貸助創行動”,降低貸款利率,擴大貸款規模,放寬抵押條件,爲農村青年創業開闢“綠色金融通道”,解決農村青年創業資金難問題。

四是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輕鬆就業。利用團縣委網站、各鎮的勞動保障所等資源,及時發佈相關政策及用工信息;聯合縣人社局等共同舉辦專場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專場招聘會,對企業和求職者開展免費職介;加強與外地關工委、共青團組織的聯繫,及時掌握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型企業集團的掌握用工需求,並與其簽訂勞務輸出協議,有組織地輸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篇三

浙江是一塊創業的熱土,民營經濟興旺發達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國教育行業的前列,高校衆多,但由於崗位差異,每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創業也逐漸成爲衆多大學生的第一選擇。xx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爲創業者。”

爲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閱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爲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附錄1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衆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爲此,會議決定將XX年作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

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爲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爲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爲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爲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爲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爲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關於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 篇四

一、問題提出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和李克強總理提出“大衆創新、萬衆創業”口號的背景下,如何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業勝任力成爲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以及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回饋。最後根據大學生具體要求提出相關建議,來切實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提高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更好的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

二、調研過程及結果分析

(一)調查情況介紹

此次數據調查採用的是問卷填寫的形式,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總共發佈問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問卷爲189份。此次問卷的主要調查對象爲大三、大四的大學生,專業類別側重於文科、工科、理科、以及醫藥類。

(二)調研數據分析

1.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看法根據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概念的認識分爲三種:

一、開創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比如開店;現在許多文科類的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大學期間進行網店創業包括淘寶店、微商等。

二、開發一項創新項目;這一方面理工生較多,理工生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項目的研發。

三、開辦一個公司或企業;大學生創業現象越發普及,大學生也逐漸成爲了全社會創業的主力軍,在我校就有許多大學生開辦公司,其中也獲得了一定的程度的'成功。隨着創新創業的潮流盛行開來,許多大學生跨入自主創業的隊伍中。在大學生創業羣體,專業類別的不同,創業主體也有一些差別。文科、理科和工科類的學生較有創業想法,而藝術和醫藥類的學生有創業想法的較少。

3.大學生創新創業阻力的分析

在調查數據裏70%的大學生都是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爲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社會都有着積極地影響;也有大學生認爲大學生自主創業風險大,創業勝任力不足,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這也是大學生不足之處,更是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必要。數據看出,大學生的創業的阻力因素主要爲經濟能力狀況、社會實踐經驗以及專業性知識。有創業想法的同學,考慮到最大的因素是經濟問題;而在迷茫中的大學生則是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沒有創業想法的同學,比前兩者更在意的害怕失敗,因此對創業沒什麼想法。在調查中,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同學,立馬執行的人很少,僅有23.81%;有48.68%的人猶豫不決,認爲自己的想法存在着缺陷,對自身不夠自信;也有人不敢去,畢竟現實和想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達到了26.98%。因此大學生真正創業的很少,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創業勝任力不足。

4.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勝任力的關係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致力於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勝任力,從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本次數據分析爲高年級、低年級的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與勝任力關係。根據上表數據中得出,大三、大四的學生在創業勝任力“有一定的提升”方面,明顯高於大一、大二低年級的學生;而在“基本沒有提升”一項,大三、大四也低於低年級。同時在數據上也可以看出,高年級有一半的人數,創業勝任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勝任力有很大提升的人數較少,不關心創業勝任力的同學也有不少。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查得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充滿着濃厚的興趣,也非常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整體上,大學生對自身的創業勝任力倍感不足,認爲自身的創業勝任存在着缺陷,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單一,創新課程配置不合理,社會實踐機會較少,自身的創業勝任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業勝任力

1.高校維度

高校要積極落實與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首先要優化創新教育課程,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其次實行項目管理,針對於創新創業意識強烈的學生進行創新管理。最後學校要多開展豐富的課外拓展和創業實踐活動,實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成立創業俱樂部,以俱樂部的方式,搭建大學生創意交流合作的平臺。配備專業的師資團隊,加大對俱樂部的指導與服務。

2.大學生自身維度

大學生應當加強自身的創業學習,加大書籍的閱讀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參加創業類的課程學習、培訓以及創業大賽,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時也應該多利用課餘時間,結合課堂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拓展自己的視野,進行市場分析,挖掘商品市場,培養自身的市場意識。

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篇五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說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 “2008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說。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爲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爲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爲根本性的原因在於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儘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爲31.6%,到國有企業爲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爲26.2%,其他就業爲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佔60%,但是,由於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複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於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幹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於“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佈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爲是因爲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爲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爲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進行規劃並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後,隨着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冗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於經營不善也在面臨着破產倒閉。面臨着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着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爲“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於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藉口。

2、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爲32.3%,緊隨其後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爲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爲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願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於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乾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 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3) 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爲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築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僞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爲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爲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佈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爲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於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於一年級的新生,應該着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儘快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瞭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儘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鬥的良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應着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瞭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爲。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並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於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於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志宇.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初探[D].2003.12

2 餘霞.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12

3 劉常雲.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研究[J].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8

4 王承緒,徐輝.中英高等教育學校討論會論文集[C].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3.2

5 田麗娟.試析人才市場中的結構性失業[J].唐都學刊.2001.5

有關大學生的調查報告 篇六

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不僅使“食品安全”成爲家喻戶曉的一個社會熱點詞彙,人人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極大提升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食品安全的防範意識。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今的中國小生對食品安全是怎樣的一個認識呢?

縣食安委結合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的開展,組織監管工作人員展開了一次中學生食品安全知識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掌握他們對食品安全的認知程度和影響因素,獲取學校相關教育情況,爲開展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和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依據,也藉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20xx年6月,我縣有關監管工作人員對七裏營鎮中學100名高二學生進行了食品安全知識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問卷100份。

根據統計問卷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情況:

(一)與家人、同學或是朋友經常談論有關食品安全問題佔21%,由於頻發食品安全事件纔開始談論的佔32%,只是偶爾會聊上幾句的佔45%;從課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佔6%,由網絡電視廣播瞭解到佔67%,閱讀報刊雜誌佔22%;對食品安全的專用名詞如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的瞭解佔19%,HACCP(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佔4%;認爲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識很高的佔6%,一般佔75%,比較差佔%。

情況分析:中學生當中關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範意識不強,對食品安全相關專用名詞81%的人不知道,他們所瞭解的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大部分來自網絡電視廣播,說明對中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匱乏。目前學生對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識主要來源於網絡、電視和家長,通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

(二)該校高中部學生全部住校,仍有22%的學生選擇在校外小餐館或流動攤點吃飯,其中81%的覺得比食堂味道好,品種多,37%的是因爲學校食堂不衛生。

情況分析:學生絕大部分認爲學校食堂飯菜不好吃,卻很少有關注食品是否衛生、安全,說明消費安全意識不強。

(三)購買食品看廠家、品牌、產地的佔57%,看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佔92%;只有%的從來沒有買到過不安全的食品,7%的經常買到,79%的有過但很少;買到不安全的食品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佔3.5%,自認倒黴佔55.8%。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購買食品有基本常識,但買到不安全食品卻很少有人知道向相關部門舉報,大部分選擇自認倒黴,不知道維權,說明相關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四)大部分學生擔心地溝油等非食用油流入餐桌、食品加工不清潔、食品中違規使用添加劑,少部分擔心散裝食品衛生及轉基因食品;大部分認爲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較嚴重,呈惡化趨勢,需加強治理,認爲搞好食品安全靠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消費者需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識、對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嚴加懲罰各佔三分之一。

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散裝食品的質量比較疏忽,對轉基因食品不是太清楚,說明對散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81%的學生不知道QS是什麼,更不知道國家有對散裝速凍食品等十類食品必須加帖QS標誌的要求。對搞好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還是依靠政府監管,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不強。

二、措施與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統計結果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教育從娃娃抓起”,食品安全是關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不僅成年人要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孩子們更要從國小習掌握一些食品安全基本知識。建議一方面在學校利用黑板報、校園廣播、趣味文體活動等形式宣傳食品相關法律法規、衛生知識、消費常識;另一方面,開設食品安全課堂,作爲學生的必修課,系統學習食品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到餐飲服務各環節簡單的食品安全知識及法律法規;再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定期走上課堂,開展消費維權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維權意識,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遇到不安全食品向相關部門舉報,發現價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費者協會舉報。

(二)加大檢查力度。相對來講學生消費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相關職能部門要盡職盡責,加強日常監管。一是對學校食堂及學校周邊的餐飲服務單位嚴格監管。從從業人員健康、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環境衛生、食品進貨檢驗和索票索證制度及執行情況、原料儲存、餐具清潔等各項內容進行重點檢查,嚴格監管。二是對校園裏面及周邊超市、小攤販嚴格監管。相關職能部門相互溝通配合,不斷整治規範學校周邊的食品攤販的經營,開展聯合執法,對學校周邊的食品商店、超市、餐飲店進行專項整治,對銷售假冒僞劣、過期變質的食品經營者依法進行查處,取締學校周邊的流動攤販,淨化校園及周邊消費環境,以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三)強化輿論導向。對於孩子們來說媒體宣傳很關鍵,他們瞭解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從電視或網絡上,購買零食看廣告的多,所以大多數學生認爲目前應該採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建議媒體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力度,大量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學生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報道,激發他們參與食品安全宣傳的熱情。

社會廣泛關注,各部門加強監督宣傳,全力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篇七

根據我小組成員的三次實踐活動與問卷調查,可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特徵:

通過以上的採訪實錄分析,可發現對本主題看法中出現如下特點:

1、不同年齡段的人,不同現狀和背景的人對大學生擇業和創業持有不同的觀點,大致呈現出中老年人偏現實,悲觀,年輕上班族較冷靜、客觀,而在校大學生偏激動、樂觀的趨勢。

2、普遍認爲,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大學生所具備的文憑,文化程度對其事業的發展已不再是最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因素爲人際關係。個人的真實能力。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可發現如下特點:

1、大學生普遍情緒較樂觀,雖然認爲有壓力,但大部分人對將來就業,創業形勢看好。

2、大學生在樂觀中有穩健,重視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3、目標並不十分明確,或許目標過高。在對將來的事業的思考上,顯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未有過十分深入的思考,而是仍抱着一種模糊的意識。

二、影響上述特徵的因素:

經討論,我小組認爲,在問卷調查和實訪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五大特徵,有如下的因素:

1、隨着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人際社會關係調整迅速,人們之間的交往形式改變,人們對人際關係的認識趨於多樣化。

2、隨着職場關係、家庭背景對人際、事業影響的加深,導致這一因素在某些人眼中的地位進而愈加重要。

3、工商業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個人的真實能力取代了文憑成爲了普遍認同的職場因素。

4、大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及其成長環境,使其樂觀情緒超過了悲觀情緒。

5、但由於父母和家庭的影響,大學生的獨立主觀能動性已不如從前,因而對未來的事業具有不明確、不清晰的特點,並未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的特徵及影響因素,經過小組交換意見,我們提出:

1、繼續加強對人才真實能力水平的認同及重視程度,淡化和摒棄對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的依賴心理,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從而做到位得其人,人得其位,爲大學生公平就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家長適當放鬆對大學生等學生羣體的管制,只從大體上引導他們的發展,而給他們以足夠的獨立性,從而讓其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清楚個人的發展方向。

3、作爲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同時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在文化學習、實踐學習兩方面提升自己,爲將來的工作作好準備。

關於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

一、你認爲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那種條件?( )

A、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

B、有廣大的人脈關係和資本積累18

C、有良好的家庭背景4

D、其他二、你覺得大學生在畢業後下列哪種工作形式更符合你?()

A、先擇業後創業,先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爲以後創業做準備18

B、擇業,找份固定穩當的工作慢慢積累12

C、創業,尋找市場突破口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9

D、不斷在兩種方式中嘗試直至自己滿意5

三、你認爲當代大學生選擇就業的標準是什麼?()

A、實現個人夢想、理想與人生價值22

B、收入與社會地位高10

C、工8

D、其四

A、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部建設,去偏遠地區發展9

B、繼續找工作,等待機遇18

C、留校讀研14

D、到國外繼續深造4

五、作爲當代大學生,你會選擇哪種行業進行擇業或創業(可多選)?()

A、金融類 23 B、服務類(包括餐飲銷售)15

C、教育類 14 D、研究開創類 9

E、IT行業類 4

F、其他行業六、如何在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之間取捨?() A、以社會爲主3

B、以個人爲主4

C、以社會爲主,個人爲輔23

D、以個人爲主,社會爲輔13

七、你認爲大學生擇業時最苦惱的是什麼?() A、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7 B、選擇機會部均等10 C、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 17 D、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1

八、你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看法?()

A、躊躇滿志6

B、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22

C、很有壓力,感到焦慮3

D、秉着“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態11

Ps:黃色數字爲被調查者選擇人數

關於大學生調研報告 篇八

在制一課爲期一個月的實習馬上就要結束啦,不知是喜是愁,在匆匆的一個月時間裏面,雖然收穫頗豐,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新的挑戰。但不管怎麼樣,我信心十足。

以下是我車間的實習流程:

一、實習說明

(1)實習時間:20xx年4月23日至20xx年6月1日

(2)實習地點:信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制一課)

(3)實習性質:社會實踐

二、實習單位

廈門信源科技環保有限公司

三、實習環境

實習期間我在實習工廠的制一課主要從事於在生產第一線生產並簡單加工產品。我被安排在制一課的AC班,AC班有班長、配料員、理貨員、技術員、還有十多名作業員組成。

四、實習過程

(1)瞭解工作及生產流程起初,剛進入車間的時候,車間裏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幕讓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第一天進入車間開始工作時,所在班的班長、技術員給我安排工作任務,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簡單的熔接,我按照技術員教我的方法,運用操作機臺開始慢慢熟練,在操作機臺的同時注意操作流程及有關注意事項等。實習的第一天,我就在這初次的工作崗位上操作機臺,體驗首次在社會上工作的感覺。在工作的同時慢慢熟悉車間的工作環境。

作爲初次到社會上去工作的學生來說,對社會的瞭解以及對工作單位各方面情況的瞭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開始我對車間裏的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工作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都不是很瞭解,但每天技術員都會給我講解,通過他的幫助,我對車間的情況及開機生產產品、加工產品等有了一定的瞭解。

對車間裏的環境有所瞭解熟悉後,開始有些緊張的心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工作期間每天按時到廠上班,每天提前到廠看排班表明確工作任務後,則要做一下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於是我便到我們班的物料存放區取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關物料及用具。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點等待開早會強調工作中的有關事項,然後做早操。8點必須已開始生產,在流水線進行正常作業,我運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將機器生產出的產品測試好。另外在工作中,機器生產出的產品有時會出現異常(比如:熔接不良,劃痕,缺料等)。出現上述情況時,要及時告知班長或技術員,通過對機器的調節讓生產出的產品恢復正常,符合檢驗的要求。

(2)瞭解產品及測量用具 產品如:

量具的使用

遊標卡尺,是一種以毫米爲單位測量長度、內外徑的儀器。遊標卡尺常用的分辨率爲0.01mm,允許誤差爲±0.03mm/150mm。也有分辨率爲0.005mm的高精度數顯卡尺,允許誤差爲±0.015mm/150mm。還有分辨率爲0.001mm的多用途數顯千分卡尺,允許誤差爲±0005mm/50mm。數顯遊標卡尺讀數直觀清晰、測量效率高。

五、實習工作總結和收穫

實習期間,我對實習工廠的整個操作流程有了一個較完整的瞭解和熟悉。雖然實習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沒有很大的關係,但實習中,我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了很多學校以外的知識,甚至在學校難以學到的東西。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讓我體會到從工作中再拾起書本的困難性。每天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憊,很難有精力能再靜下心來看書。這更讓人珍惜在學校的時光。

此次實習,我體驗到了社會工作的艱苦性,通過實習,讓我在社會中磨練了下自己,也鍛鍊了下意志力,訓練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技能。積累了社會工作的簡單經驗,爲以後工作也打下了一點基礎。

大學生就業創業調研報告 篇九

一個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反映的是當下國家的社會觀、價值觀及社會現實、隨着經濟、科技、文化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就業觀已經遠去,爲深入瞭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星光閃閃實踐隊自7月20日起,對大學生就業觀開展調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此次調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近就便靈活開展、

一、調研背景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畢業生,,就業難無疑就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頭等問題、特別是20xx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地對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爲此我們實踐組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統計數據的形式來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情況,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我們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貢獻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活動中每位隊員都積極顯言顯策,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爲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時刻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發展,並嘗試用我們所學去解決問題、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周邊在校或已畢業大學生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的看法,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着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4%,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着重調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關注程度及在就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職高專9.38%,無高中畢業)、

3、具體看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調查者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意向、

5、求穩心態加劇,大學生對國企和機關單位熱衷度提高,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熱衷於大企業,不願意去小企業冒險、

6、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薪資福利”這一因素占主導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緊隨其後、有90.63%的被調查者認爲找工作薪資應該放在第一位,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

7、一線城市依然對畢業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畢業生選擇去一線城市、

8、68.75%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間(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佔28.13%)、

9、75%的被調查者認爲溝通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競業優勢、

10、18.75%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1、7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2、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的僅有28.13%,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經濟發達城市、

13、校方安排就業往往不被接受,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想通過校方就業,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選擇靠自己就業、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爲企業文化會影響自身的就業選擇,這也爲企業的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15、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願意從事體力工作,當代青年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景氣,對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隨着企業的復工復產,招聘需求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規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願意選擇體力類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3、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現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業和IT互聯網行業外開出高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爲“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5、由於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錯誤觀念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在人爲的製造就業困難、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質不高影響青年創業和就業、在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年中一定職業技能特長的屬極少數所謂的技術大多數是一些較爲普通的木工、砌磚等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高的人、在失業和待業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不強、就業信息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等現象制約和影響着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

7、觀念陳舊落後影響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查表明在農村,一些青年由於戀鄉不願離開本土,有些家長對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爲從事餐飲、賓館、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有損形象,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失業職工、待業青年受到計劃經濟就業觀念的影響,在就業、創業問題上存在依靠政府、企業的依賴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對臨時性、階段性、彈性就業不認可一些青年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揀瘦從而在就業過程中喪失良機、同時還存在創業意識不強,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問題、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我們實踐組對問卷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就反應的一些現象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我們每位隊員積極發言,貢獻智慧,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對大學生而言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因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過剩,但是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所以導致就業不平衡、如果大學生能轉變就業觀念,從事技術方面而非“坐辦公室”會大大提高就業率、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相關的組織管理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會爲找工作提高競爭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發展,就是不僅僅只侷限於某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對高校而言要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師資水平、辦學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避免熱門專業在同一學校的重複設置、改革教學體制,在教學安排中引入學生評分機制和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服務社會爲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校要將就業工作作爲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依據,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另外一個是構建以校園爲主體的就業市場、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實現地方與高校的協作發展,共建雙贏、

3、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並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爲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於支持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爲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爲、

4、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爲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製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形勢,我們團隊進行了此次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旨在關注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就業形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正真體現了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我們在積極參與實踐的同時,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並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

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穫瞭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提出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