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一、我市職業教育工作基本情況

(一)我市職業教育資源基本情況。

目前,在哈中高等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共有227所,其中中職類204所,分別爲職業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農村22所),中專119所,技工學校44所,在哈高職院校23所。從城鄉分佈情況看,城市200所,農村27所。從辦學主體看,屬於政府興辦的47所,行業興辦的146所,企業興辦的27所,社會力量興辦的7所。我市中高等職業技術培養培訓機構設置的專業共有116個,其中中等專業90個;高等專業26個。

(二)我市職業教育工作情況。

幾年來,市政府認真執行《職業教育法》、《省職業教育條例》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相繼出臺了春秋季招生、註冊制、學分制、彈性學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近年來,市本級財政加大了對職業教育資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級共投入職業教育資金27414萬元,xx年市本級專項資金由以前的每年80萬元增加到780萬元,在市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區的職業高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

道里區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職高後,今年又將第十三職高列入改造規劃,擬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道外區第一職高xx年建設一座5000平方米的實驗樓後,今年又進行了新的規劃,並制定了全區職教資源整合方案,擬定下半年組建區域性職教集團;動力區依託第十五職高成立了“藍領學院”;南崗區第二職高去年新建的3萬5千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使用,成爲教學環境一流、教學設置優良的示範性學校;香坊區將郊區學校151中併入該區職教中心,建成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這一切都爲全市職業教育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黨的xx大做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從xx年初開始組織力量,對我市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爲振興我市經濟發展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聽取了各方面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組織有關人員赴瀋陽、大連、長春進行實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職業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對策。今年4月20日,召開了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哈爾濱市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即將出臺。總的看,我市職業教育正面臨大發展的趨勢。

二、我市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不濃。調查表明,有95.2%的人認爲,由於當前社會人們普遍認爲上大學尤其是上名牌大學纔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別是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以及“精英”教育的觀念,導致了社會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從而造成了社會、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輕視。一些單位用人標準的唯學歷傾向以及不嚴格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爲和擔心培訓後技術工人“跳槽”、“雁南飛”、“爲人做嫁衣裳”的顧慮,致使一些企業不願意在培訓技術工人上花錢。另外,主流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乏力,也直接影響了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是職業教育多頭管理、缺乏統籌。當前,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從管理主體看,存在教育部門、勞動部門和其他20多個行業管理部門。從管理層級看,主管職業教育的既有市、縣(縣、市)級部門,也有省級部門。由於多頭管理,難以形成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牟全市一盤棋。職業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閒置,未能發揮最大辦學效益。

三是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後。xx年,《xx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務的地區,教育費附加的20%應當用於職業教育,按此規定,我市尚有較大差距。《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企業應當承擔職業教育經費”有明確規定,按此規定,以xx年爲例,全市企業用於職教的支出經費應該是1,824億元,而實際支出是7900萬元,尚有1個多億的教育經費沒有落實。在調查中,有些單位反映,職業學校學費收入的15%被截留用於地方政府的整體規劃,違背了《省職業技術教育條例》的規定,由於投入不足,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數量不足,條件落後。職業高中大多數沒有象樣的實訓基地。中專、技工學校雖有實訓基地,設施設備也十分陳舊落後,75%的實驗實習設備是企業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設備。

四是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陳舊,專業設置不合理。

一些職業教育機構不能做到學校圍繞市場轉,按需培訓,而是學校有什麼條件就開什麼專業,專業設置重複,辦學模式陳舊,第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比重過高。以xx年爲例,我市中職學校招生1.7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爲1:5;社會培訓機構培訓1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爲1:20;高職院校招生1.3萬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招生比爲1:5.5。近百個專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僅有18個,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有限的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業崗位。這就表明,我市培養的職業技術類人才在數量、類別和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師隊伍素質偏低,“雙師型”教師匱乏。職業教育教師有50%以上都是從原普教崗位上轉移過來的,絕大多數教師缺少專業技術知識。由於近年來職業技術院校不景氣,學校沒有能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加之一些優秀人才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導致職教師資隊伍不能適應實際需要。 六是農村職業教育薄弱。調查顯示,有92%的人士認爲職業教育爲“三農”服務,與農村義務

教育相結合,互相促進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幾點建議

今後幾年是我市職業教育面對哈爾濱老工業基地振興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 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峯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瞭解職業教育併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爲“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切實加強領導,把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我市已經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等工作正在進行中。建議政府趁熱打鐵,繼續加大統籌力度,儘快出臺《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實實在在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的具體問題。應明確職業教育方向,以堅持爲振興我市老工業基地、爲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爲根本,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有搶手出路爲關鍵,以加大統籌力度並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職教資源和基本保障條件問題,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略。真正統籌解決辦什麼學校和怎麼辦的問題,解決職教主管部門和職業學校對社會職業教育需求變化信息不暢問題。

建議市教育行政部門真正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等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預測規劃,特別是要切實發揮市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管作用,責任落實到人,按目標考覈獎懲。應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知識老化問題,充分發揮我市地緣優勢,採取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比例等辦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教“雙師型”師資,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真正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用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應當加大對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和增加教學設備設施,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按職工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對於不按照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

深化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勞動准入制度。各級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勞動者就業或上崗前必須接受職業培訓制度。勞動部門應監督企業用工情況,要求用人企業必須按規定接納職業學校畢業生。農村鄉鎮幹部的選拔和任用必須經過職業學校的培訓,建議政府支持教育和勞動部門試辦一個高素質合格人才的勞務市場,吸引企業招聘專業技術合格人員,以提高社會各行業勞動者的素質。增加在城市舉辦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通的綜合高中的數量,並積極推進城市、農村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鼓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充分調動企業、社會用人單位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探索跨地區、跨國度合作辦學路子。

(三)從實際出發,把加快農村職教發展擺上重要位置。

《xx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確定:“農村和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是今後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從實際情況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大市,另一方面農村人口有500多萬,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農業大市。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爲振興我市老工業基地服務,發展城市職業教育方面,政府已經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政府在抓好城市職業教育同時也要把快速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擺上日程。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每年培訓農村勞動人員20萬人次以上,重點培訓農村鄉(鎮)、村基層幹部,培養具有綠色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業技術骨幹和新農村經紀人、信息員、營銷員。每年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萬人。

在農村中學加大推進“綠色證書”教育,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和技能培養。搞好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縣職業中心學校的聯合與協作,鄉(鎮)政府在現有教育資源基礎上,辦好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爲一體的綜合中學,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一批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以縣鄉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爲幅射點,以村和農戶爲幅射面,以信息網絡服務站爲紐帶,在縣、鄉、村、戶之間構建信息傳播、科技培訓、生產示範、項目推廣的立體交叉網絡體系。

在農村中學從七年級或八年級起就增設職業教育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輟學生返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的相互促進,使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增加爲“三農”服務的生機和活力,加快全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第二篇: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教育相結合,互相促進方面大有文章可作。三、幾點建議今後幾年是我市職業教育面對哈爾濱老工業基地振興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峯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瞭解職業教育併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爲“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二)切實加強領導,把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我市已經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等工作正在進行中。建議政府趁熱打鐵,繼續加大統籌力度,儘快出臺《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實實在在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的具體問題。應明確職業教育方向,以堅持爲振興我市老工業基地、爲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爲根本,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有搶手出路爲關鍵,以加大統籌力度並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職教資源和基本保障條件問題,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略。真正統籌解決辦什麼學校和怎麼辦的問題,解決職教主管部門和職業學校對社會職業教育需求變化信息不暢問題。建議市教育行政部門真正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等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預測規劃,特別是要切實發揮市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管作用,責任落實到人,按目標考覈獎懲。應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知識老化問題,充分發揮我市地緣優勢,採取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比例等辦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教“雙師型”師資,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真正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用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應當加大對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和增加教學設備設施,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按職工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對於不按照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深化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勞動准入制度。各級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勞動者就業或上崗前必須接受職業培訓制度。勞動部門應監督企業用工情況,要求用人企業必須按規定接納職業學校畢業生。農村鄉鎮幹部的選拔和任用必須經過職業學校的培訓,建議政府支持教育和勞動部門試辦一個高素質合格人才的勞務市場,吸引企業招聘專業技術合格人員,以提高社會各行業勞動者的素質。增加在城市舉辦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通的綜合高中的數量,並積極推進城市、農村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鼓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充分調動企業、社會用人單位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探索跨地區、跨國度合作辦學路子。(三)從實際出發,把加快農村職教發展擺上重要位置。《xx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確定:“農村和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是今後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從實際情況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大市,另一方面農村人口有500多萬,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農業大市。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爲振興我市老工業基地服務,發展城市職業教育方面,政府已經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政府在抓好城市職業教育同時也要把快速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擺上日程。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每年培訓農村勞動人員20萬人次以上,重點培訓農村鄉(鎮)、村基層幹部,培養具有綠色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業技術骨幹和新農村經紀人、信息員、營銷員。每年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萬人。在農村中學加大推進“綠色證書”教育,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和技能培養。搞好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縣職業中心學校的聯合與協作,鄉(鎮)政府在現有教育資源基礎上,辦好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爲一體的綜合中學,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一批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以縣鄉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爲幅射點,以村和農戶爲幅射面,以信息網絡服務站爲紐帶,在縣、鄉、村、戶之間構建信息傳播、科技培訓、生產示範、項目推廣的立體交叉網絡體系。在農村中學從七年級或八年級起就增設職業教育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輟學生返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的相互促進,使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增加爲“三農”服務的生機和活力,加快全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1]

第三篇: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職業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4年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尚玉金帶領教科文衛委員會部分成員於6月份對我市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市政府專題工作彙報,研究了市勞動局、市財政局的書面彙報,深入到市區及阿城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召開了有職業技術學院、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市、區、縣(市)及部分企業及職業教育負責人的座談會,發出並收回覆蓋八區十一縣(市)的調查問卷60份,現將調查情況綜合報告如下:一、我市職業教育工作基本情況(一)我市職業教育資源基本情況。目前,在哈中高等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共有227所,其中中職類204所,分別爲職業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農村22所),中專119所,技工學校44所,在哈高職院校23所。從城鄉分佈情況看,城市200所,農村27所。從辦學主體看,屬於政府興辦的47所,行業興辦的146所,企業興辦的27所,社會力量興辦的7所。我市中高等職業技術培養培訓機構設置的專業共有116個,其中中等專業90個;高等專業26個。(二)我市職業教育工作情況。幾年來,市政府認真執行《職業教育法》、《省職業教育條例》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相繼出臺了春秋季招生、註冊制、學分制、彈性學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近年來,市本級財政加大了對職業教育資金投入,2014年—2014年市本級共投入職業教育資金27414萬元,2014年市本級專項資金由以前的每年80萬元增加到780萬元,在市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區的職業高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道里區在2014年新建第十二職高後,今年又將第十三職高列入改造規劃,擬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道外區第一職高2014年建設一座5000平方米的實驗樓後,今年又進行了新的規劃,並制定了全區職教資源整合方案,擬定下半年組建區域性職教集團;動力區依託第十五職高成立了“藍領學院”;南崗區第二職高去年新建的3萬5千平方米的教學樓投入使用,成爲教學環境一流、教學設置優良的示範性學校;香坊區將郊區學校151中併入該區職教中心,建成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這一切都爲全市職業教育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基礎。黨的十六大做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從2014年初開始組織力量,對我市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爲振興我市經濟發展服務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聽取了各方面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組織有關人員赴瀋陽、大連、長春進行實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職業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對策。今年4月20日,召開了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哈爾濱市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即將出臺。總的看,我市職業教育正面臨大發展的趨勢。二、我市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一是重視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不濃。調查表明,有95.2%的人認爲,由於當前社會人們普遍認爲上大學尤其是上名牌大學纔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別是高校擴招引發的“普高熱”以及“精英”教育的觀念,導致了社會人才觀和擇業觀的偏頗,從而造成了社會、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輕視。一些單位用人標準的唯學歷傾向以及不嚴格執行勞動就業准入制度,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爲和擔心培訓後技術工人“跳槽”、“雁南飛”、“爲人做嫁衣裳”的顧慮,致使一些企業不願意在培訓技術工人上花錢。另外,主流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乏力,也直接影響了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二是職業教育多頭管理、缺乏統籌。當前,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從管理主體看,存在教育部門、勞動部門和其他20多個行業管理部門。從管理層級看,主管職業教育的既有市、縣(縣、市)級部門,也有省級部門。由於多頭管理,難以形成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牟全市一盤棋。職業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閒置,未能發揮最大辦學效益。三是職教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後。2014年,《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務的地區,教育費附加的20%應當用於職業教育,按此規定,我市尚有較大差距。《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企業應當承擔職業教育經費”有明確規定,按此規定,以2014年爲例,全市企業用於職教的支出經費應該是1,824億元,而實際支出是7900萬元,尚有1個多億的教育經費沒有落實。在調查中,有些單位反映,職業學校學費收入的15%被截留用於地方政府的整體規劃,違背了《省職業技術教育條例》的規定,由於投入不足,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數量不足,條件落後。職業高中大多數沒有象樣的實訓基地。中專、技工學校雖有實訓基地,設施設備也十分陳舊落後

,75%的實驗實習設備是企業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設備。四是職業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模式陳舊,專業設置不合理。一些職業教育機構不能做到學校圍繞市場轉,按需培訓,而是學校有什麼條件就開什麼專業,專業設置重複,辦學模式陳舊,第三產業的專業設置比重過高。以2014年爲例,我市中職學校招生1.7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爲1:5;社會培訓機構培訓1萬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比爲1:20;高職院校招生1.3萬人,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招生比爲1:5.5。近百個專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僅有18個,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有限的畢業生中,還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業崗位。這就表明,我市培養的職業技術類人才在數量、類別和質量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五是教師隊伍素質偏低,“雙師型”教師匱乏。職業教育教師有50%以上都是從原普教崗位上轉移過來的,絕大多數教師缺少專業技術知識。由於近年來職業技術院校不景氣,學校沒有能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加之一些優秀人才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導致職教師資隊伍不能適應實際需要。六是農村職業教育薄弱。調查顯示,有92%的人士認爲職業教育爲“三農”服務,與農村義務教育相結合,互相促進方面大有文章可作。三、幾點建議今後幾年是我市職業教育面對哈爾濱老工業基地振興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緊迫感。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其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職教就是抓小康,抓職教就是抓素質,抓職教就是抓效益,抓職教就是抓社會穩定。要向社會宣傳我市乃至全國人才市場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實際情況,要宣傳我市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急需職業技術人才的實際情況,宣傳職教畢業生就業有路、致富有方、升學有望、創業成才的典型事蹟,宣傳和表彰發展職業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學高峯特別是在每年會考、大學聯考前的機遇,對社會、家長和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擇業觀的引導,使他們瞭解職業教育併產生興趣,使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光明大道。要通過宣傳,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教育,是推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教育,是促進農村教育更好地爲“三農”服務的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教育。從而使全社會形成一個支持、鼓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二)切實加強領導,把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我市已經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等工作正在進行中。建議政府趁熱打鐵,繼續加大統籌力度,儘快出臺《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實實在在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的具體問題。應明確職業教育方向,以堅持爲振興我市老工業基地、爲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辦學方向爲根本,以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設置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提高教育質量,使畢業生有搶手出路爲關鍵,以加大統籌力度並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職教資源和基本保障條件問題,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略。真正統籌解決辦什麼學校和怎麼辦的問題,解決職教主管部門和職業學校對社會職業教育需求變化信息不暢問題。建議市教育行政部門真正對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等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預測規劃,特別是要切實發揮市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管作用,責任落實到人,按目標考覈獎懲。應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知識老化問題,充分發揮我市地緣優勢,採取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比例等辦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教“雙師型”師資,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逐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真正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的20%用於職業教育的發展,應當加大對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實踐、實訓基地建設和增加教學設備設施,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按職工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對於不按照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深化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勞動准入制度。各級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勞動者就業或上崗前必須接受職業培訓制度。勞動部門應監督企業用工情況,要求用人企業必須按規定接納職業學校畢業生。農村鄉鎮幹部的選拔和任用必須經過職業學校的培訓,建議政府支持教育和勞動部門試辦一個高素質合格人才的勞務市場,吸引企業招聘專業技術合格人員,以提高社會各行業勞動者的素質。增加在城市舉辦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融通的綜合高中的數量,並積極推進城市、農村聯合招生合作辦學,鼓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充分調動企業、社會用人單位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探索跨地區、跨國度合作辦學路子。(三)從實際出發,把加快農村職教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確定:“農村和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是今後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從實際情況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大市,另一方面農村人口有500多萬,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農業大市。我們高興地看到,在爲振興我市

老工業基地服務,發展城市職業教育方面,政府已經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政府在抓好城市職業教育同時也要把快速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擺上日程。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每年培訓農村勞動人員20萬人次以上,重點培訓農村鄉(鎮)、村基層幹部,培養具有綠色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業技術骨幹和新農村經紀人、信息員、營銷員。每年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萬人。在農村中學加大推進“綠色證書”教育,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和技能培養。搞好縣農業技術推广部門、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縣職業中心學校的聯合與協作,鄉(鎮)政府在現有教育資源基礎上,辦好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爲一體的綜合中學,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一批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以縣鄉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爲幅射點,以村和農戶爲幅射面,以信息網絡服務站爲紐帶,在縣、鄉、村、戶之間構建信息傳播、科技培訓、生產示範、項目推廣的立體交叉網絡體系。在農村中學從七年級或八年級起就增設職業教育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輟學生返校,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的相互促進,使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增加爲“三農”服務的生機和活力,加快全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1]

第四篇:關於我市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調查報告

爲搞好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以策應沿江開發、促進姜堰經濟跨越式發展,按照中共姜堰市委常委會議的佈置,在錢擁軍、錢啓翥副主席帶領下,市政協社會事業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和委員,於2014年6月8日至21日,對我市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被調查單位有市教育局、勞動社保局、開發區、總工會、婦聯、工商聯、姜堰鎮,市職業教育中心校、職工學校、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民政局社區服務中心、城中、城東街道辦事處、揚動廠、太平洋精鍛有限公司、泰達紡織有限公司等部門和單位。通過專題彙報、座談和現場視察,對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總體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和培訓已成爲姜堰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1、牢固樹立“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的思想,職業教育作爲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形式,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而這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衆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她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爲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進我職校都是才,出我職校都有用”已成爲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前不久,全國、全省、泰州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姜堰市教育工作會議相繼召開,職業教育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各級政府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今年我市在升入高中階段的計劃中已經按6:4的普職招生比例安排了普高、職中的招生計劃,這一比例相對於泰州市6.2:3.8的普高、職中招生比例更趨合理。

2、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初步整合。基本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基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市職業教育開始起步,先後創辦各類職業技術學校38所,基本上每個行業、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職校。其特點是規模小、專業窄、管理散、學生就業無保障。隨着近年來教育市場的逐步淘汰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不斷佈局調整,現已進入了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辦學階段,基本形成了以市職業教育中心校等8家由教育、勞動保障、工會以及企業舉辦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

⑴姜堰市職業教育中心校

始創於1980年,先後經過三次合併,2014年12月順利通過省級職教中心驗收,是我市規模最大的省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佔地120畝,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總投資3400萬餘元。在校職業高中和職業中專生1500餘名,電大開放教育本、專科學員700餘名。開設了機電、電子、計算機、經濟管理以及綜合五大門類24個專業,其中機電、電工電機、計算機爲骨幹專業。近年來有400多名畢業生考取大學,對口大學聯考升學率居泰州市重點職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

⑵姜堰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前身爲泰縣沈高農業中學。1981年舉辦職業班,1986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爲“泰縣沈高職業技術學校”,1999年7月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爲“姜堰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同年升格爲“江蘇省重點職業技術學校”,同時該校還是省級重點成人教育中心校。校園佔地150多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開設農技、水產、汽修、服裝、建築、財會、公關、機電、電子、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現有全日制大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教學班級26個,成人大專和非學歷班4個,在校生1390多人。近年來,對口大學聯考錄取率保持在99%以上,近三年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辦學以來,已先後向生產一線輸送了4500多名合格員工,並有360多名畢業生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

⑶姜堰市職工業學校

該校創建於1951年,半個世紀以來,成爲我市工礦企業實用型技術人才培訓主陣地。現有本科、大專、中專、職業高中、成人高中等教育。校園面積7.5畝,校內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2014年由於羅塘路和西環路拓寬,學校被拆去三分之二,教學大樓拆去三分之一)。該校堅持辦好成人高中教育,是市內唯一成人高中文憑教育單位,年畢業生70名左右。職業教育全日制職高、中專普通班2014年6個班,在校302人,2014年3個班,在校生100人。按企業需求設置了數控、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機電、內燃機、鑄造等骨幹專業。大專教育現有中文大專班4個,工科大專班3個,學生150人。每年參加成人高中單科學習的有750多人;轉崗位培訓300多人次,培訓下崗職工800多人次;在崗、待崗專業技能培訓近900人,年培訓職工達2860多人次。1999年被省教委評爲省重點職工學校,2014年被評爲省再就業培訓先進單位,同年被評爲全國工會系統示範校。

⑷姜堰市勞動技工學校

該校創建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是我市唯一的培養和造就中級技術人才的技工學校,隸屬於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學校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在校生大專班91人、中專班445人,各類短期班461人。今年1—5月,培訓在職職工897人,核發《職工資格證書》845本,培訓失業人員2796人。該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爲100%。學校師資技能考覈合格率一直名列泰州市各技校前茅,每年都有學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

⑸江蘇匯豐毛紡織工業學校

由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於1998年,系姜堰市教育局與我市大型企業——江蘇匯豐羊絨有限公司合作創辦,是我市職業教育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驗基地。2014年度計劃招收職業中專紡織工藝與設計專業50人、機電技術專業50人。學校辦在匯豐工業園內,可以充分利用匯豐公司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實驗儀器,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這種產學結合的辦學模式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紡織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⑹姜堰市溱潼職業技術學校

創辦於1985年,座落在省級溱湖旅遊風景區。該校主要採取聯合辦學形式,2014年度與省重點高中溱潼中學聯辦綜合高中班2個;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與國家級重點職中江陰市第二職教中心聯辦。該校先後開設了機電一體化、財會電算化、建築與裝璜、汽車與維修等專業的職業高中班和職業中專班,歷年來堅持爲高校輸送合格人才,先後有20多名學生錄取本專科。

⑺姜堰市美術學校

是蘇中地區唯一一所由市政府批准辦學的美術學校,坐落在洪林,學校佔地近40畝。課程及專業設置:文化課爲普通高中課程,專業課爲美術大學聯考教程。培養目標及畢業去向:參加全國普通大學聯考,報考藝術類院或普通高校的藝術專業。

此外,還有市委黨校舉辦的本科、大專班,主要爲黨政機關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提供高等學歷教育;市財政局舉辦的財會人員培訓班,爲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財會人員提供會計崗位資格證書教育培訓;還有專門培養汽車駕駛員,頒發汽車駕駛證照的市駕校以及培養武術類人才的市武術學校,爲國家培養足球、自行車運動類體育人才的市體育學校、雙登集團職教中心等,這些都是不同層次社會力量舉辦的不同類型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

以上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和單位,構造了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網絡,爲提高我市勞動者素質,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

3、職業培訓爲提高在職職工技術素質,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增強待業人員自謀職業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我市職業培訓有兩個主要的基地,一是市勞動社保局下設的就業訓練中心及其所設的職業技術培訓班、專門從事培訓的具體業務工作。今年1—5月份,市勞動社保局培訓在職工897人,核發《職業資格證書》854本,該局注重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如與市經發局、安監局聯合開展電工“三證”的培訓,共培訓55人,與建工局也聯合培訓。目前,該局培訓的工科達到18個;培訓失業人員2796人,其中計算機操作員698人,針織工318人,縫紉工359人,電焊工67人,汽車駕駛員298人,裝配鉗工168人,車工工246人,餐廳服務員87人,印刷排版工155人。

該局在總結前幾年對失業人員培訓經驗的基礎上,爲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着重抓瞭如下幾個環節:一是採取調控措施,組織有效培訓。今年以來,他們對報名人數從、就業難的專業進行了限制,將原有的計算機培訓定點單位減少到兩家,對駕駛員採取先自付學費,就業後再報銷部分學費的辦法,從而有效避免了培訓的盲目性。同時以技工學校爲主體,整合社會培訓資源,大張旗鼓地開闢實用技術培訓點,設立了城南針織培訓點、城中電焊培訓點、城東機械、印刷、紡織培訓點,失業人員隨到隨學,100%安排就業。二是結合勞務輸出,搞好訂單培訓。今年勞動社保局成立了富民勞務派遣公司,根據派遣公司提供的用工信息,從失業職工中招收人員進行突擊培訓,4月份,蘇州宏達集團急招45名針織工,他們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按要求培訓輸出,蘇源賓館48名服務人員,他們上門培訓一個半月,滿足了企業對員工的技術要求。勞務派遣公司在勞務輸出,保證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同時,還爲就業者與用工單位代簽用工合,代繳養老、醫療保險費。這一點,調查組認爲是勞動社保局職業培訓最顯著的特色和優勢。勞動派遣公司的定單式培訓,除了保證失業人員的再就業以外,最明顯的特點在於本地收繳外出務工者的養老保險金,保證了外出務工者晚年歸家後養老金的發放。否則,外出務工者養老保險金繳給務工所在地,退休後,家鄉還要發給其養老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市勞動社保局未雨綢繆,應該肯定。

二是市職工學校也是我市又一個重要的職業培訓基地。他們充分利用本校機電、數控、鑄造、餐飲等專業技能教育見長的優勢,深入工廠企業聯繫,到勞動、人事、組織等有關部門爭取,處處見縫插針,積極主動承辦各類專業技能培訓班。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⑴適時舉辦轉崗培訓班。針對我市企業改制中出現較多下崗職工的狀況,爲實施再就業工程,把市委市政府關於積極開展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的要求落到實處,該校積極主動承擔了下崗、轉崗職工培訓任務。1996年夏,市春光製冷配件廠因紡織行業不景氣,企業轉產閥門,原線管生產線上60名職工無法轉崗,領導犯愁,職工擔憂下崗。該校瞭解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廠商談,爲其舉辦50天轉崗職工閥件技術培培訓班。學校精心組織,首先挑選適應性強的教材,其次是挑選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員;再次是科學教學,重點培訓動手能力。由於方法得當,精心施教,學員學習熱情高漲,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初步掌握了閥門加工技術,回廠後迅速頂上新崗位,確保了企業順利轉產,得到了廠方的好評,市電視臺還爲此作了專題報道。此舉爲我市職業轉崗培訓開了一個好頭。

⑵主動承辦競爭上崗職工培訓班。1998年,江蘇振華泵廠改制,富餘人員較多,其中青工佔多數。企業改制,減員增效,必然有部分職工下崗,廠方爲體現公平公正精神,與學校商定由職工學校爲工廠承辦“競爭上崗職工培訓班”。這期培訓班,確立培養中級工技能的目標,開設機械基礎、機械製圖、車工、鉗子工工藝學、電工基礎,鑄造工藝學、職業道德等七門課程。學校選配了最佳任課老師,加強班級管理,嚴格月考覈制度,實行成績與工資掛鉤等措施。41名學員通過3個月的學習,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回廠競聘,順利上崗。這批培訓人員重新上崗後,工作態度改變了,生產積極性也極大提高。廠方看到了培訓效果,主動按排職工參加培訓,職工得到了培訓的收益,積極要求參加學習。學校探索了辦班路子,大膽挑起了培訓擔子,接着第二期40名,第三期41名競爭上崗培訓班相繼舉行,先後爲該廠培訓122名競爭上崗職工,有力促進了企業改制,使泵廠由改制前的後進狀態一躍而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⑶積極舉辦待崗、在崗培訓班,爲增強待業人員自謀職業能力。職工學校從1996年以來,舉辦了四期廚師、服務員培訓班,學員達200人。他們通過國中級技術技能培訓,大部分人員都走上了新崗位,有25名女同志分別被新星賓館、交通賓館、金鴻賓館錄用。該校還先後舉辦了木工、微機、駕駛員、收銀員、保衛、閘工、農機工、會計、郵遞等21期在崗人員培訓班,學員達800多人次。

對此,從事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同志感觸頗深,體會之一,職業培訓需要和職業教育相融合。只有職業培訓的短訓班,而沒有職業教育的學歷班,職業培訓就會失去源頭支撐。只有長短結合,才能使職業培訓既有財力支持,又有專業力量支持,才能使如職工學校、勞動技校這樣的學校“以長養短”,使職業培訓工作不斷髮展。

體會之二,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也是重要的投資環境。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吸引力現已無更多的空間,靠什麼來吸引外商、外資,這就是當地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能夠滿足外商投資興業的要求。目前,蘇南發達地區吸引外資最亮的亮點就是當地一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我市招商引資工作中這一問題也逐漸顯現。白米捷豐公司目前在白米已用500—600人,現計劃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但在白米已招收不到合格的縫紉操作工,公司遊總不得已準備將該廠搬遷姜堰市開發區。

二、當前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遠不能適應姜堰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

前不久,中共姜堰市委在全市經濟工作座談會議上提出了姜堰市經濟發展最新奮鬥目標:奮鬥五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八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要實現這一目標,姜堰的經濟決不是僅在現在的基礎上量的規模擴張,而更大程度上是質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支撐,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掌握現代生產技能的操作工充實生產一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這一目標,決定了我市今後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中心就是適應姜堰經濟快速發展要求,培育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從目前的實際狀況看,相距甚遠。

1、勞動者素質不能滿足招商引資的需求

根據姜堰市開發區反饋的用工信息,目前開發區內除了市直企業及姜堰鎮的有關企業外,現臺商投資的青茂公司、開廣塑料公司用工比較正常進行,基本上每隔三個月左右就招收一批新工人。科研精細化工公司、中南化纖公司以及白米捷豐帽業公司也要招收技術工人。從招工要求看,臺商投資企業對高中或中專學歷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年人員需求基本上各佔50%左右。菁茂公司生產微型鑽頭,該公司計劃在姜堰擴大投資規模,投資製造生產液晶顯示器的機械設備,急需大批計算機製圖和機電一體化方面的技術操作工,前期他們自己安排工人去吳江培訓學習。開廣公司除招收注塑機操作工以外,該公司生產所需的注塑模具都是從臺灣以及外地購進,但模具維修急缺維修人員,提出要開發區幫助介紹好的模具鉗工,我市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現在該公司請無錫的工程師利用星期天休息時間來公司幫助維護修理。科研精細化工公司招收的新工人也都送到常州武進去培訓化工操作。以上信息表明,開發區內急需的掌握一定技術專長技術工人,目前我市尚無能力培養。

2、勞動力結構不滿足企業技術改造產品換代升級的需要

太平洋精鍛公司是一家擁有340多員工的外資企業,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冷精鍛生產基地,有技術人員100多人,但職工素質構成還遠不能適應生產需要,目前急缺冷精鍛、模具設計加工、熱處理等方面的人才,本地不能提供。到人才市場招不到本科生,招了不少大專生,遠不如自己的一線人員。他們只有通過自培來解決。一是成立職工培訓中心,冷擺碾研究所聘請專職教師和用戶老總來講學,培訓方式主要是電視教學,化了6萬多元購進教學碟片。二是送出去培訓,每批安排8人出國培訓,今年有一期是到日本培訓。該企業職工培訓最大特色是捨得投入。去年和今年的培訓經費都突破了2%的培訓費用指標。

泰達紡織公司是一家資產重組後的私營企業,自己有外貿易公司、自營出口,綜合實力泰州同行業排名二、三名。該公司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目前進口設備已佔30%,以後還將達50%,目前,該企業急缺兩類人才,一是一線進口設備操作工,二是具備機械電氣設備一體化知識的設備維修工,這兩類技術操作工,該公司每年需要充實150人左右,今年可吸納300人,這麼高的需求,我市職校、技校遠不能滿足。

這兩個企業對掌握了新技術技能的一線技工需求,表明了我市的職業教育、培訓學科專業設計與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脫離。

3、職校專業設置、培訓項目結構不合理,不能滿足經濟社會一二三協調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市職校的專業設置、職業培訓的項目大多偏重於加工、製造業,涉及到一產、三產的專業項目很少,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生產現代化的要求。隨着我國加入wto農業生產必須與國際社會接軌,農業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都呼喚大量的掌握農業現代生產知識的實用型人才;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特種養殖業、特種種植業的發展是農業產業增加效益、農民羣衆致富的根本途徑,實現農產品增產增效增收,都有待於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爲農村培養大量的掌握新型實用技術的農村勞動力,這是其一。其二,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村剩餘力必須向非農業產業轉移,也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從我市現有職工教育和培訓基地的專業設置、培訓項目看,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我市農業技術員知識更新培訓都是到省、泰州市去接受,我市自身基本不能培訓農技員知識更新。再從建設業來看,我市號稱“建築之鄉”,建築業也是我市經濟結構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但在全省行業技術競爭中,所獲得的名次僅限於技術含量較低的瓦木工之類,科技含量高一點的工程如焊工則競賽榜上無名。服務業中賓館、餐飲服務人員的技能、素質與星級服務標準相差很遠,這是來我市投資的外商、客商的共同感受;現代家政服務人才也是奇缺。與專業設置、培訓項目不合理相對應的還有職業教育培訓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缺少大量的專業教師,實習指導老師學校基本上無法自己配備。

4、實地基地、實驗設備不能滿足培養職校生、培訓對象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

職業教育和培訓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調培養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一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的工藝裝備,必須高於本地同期工廠企事業單位的工藝裝備水平。但我市職校及培訓機構的現狀又是如何尼?作爲全市規模最大的市職業教育中心校,其實習車間只有區區幾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裝備水平的c6136車牀,數十臺臺虎鉗和幾臺小鑽牀,其餘的機械設備全無,勞動技術的實習工廠裏設備裝備工種齊全一點,但沒有一臺現代意義集機械、電氣、液壓自動控制於一體的設備。全市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沒有一臺組合機牀、加工中心、數控機牀。各校都稱自己擁有幾家實習基地,但這些實習基地都是生產經營單位,到底能安排多少時間來滿足你培訓學員實際操作能力達標的要求?

5、職校畢業生大量流失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市經濟建設中一方面缺少大量的掌握現代操作技能的一線技工和實用人才,一方面職校畢業生卻大量流向蘇南上海等地。市職業中心校每年的畢業生,三分之一被大學聯考對口招生錄用,三分之一流向外地,流在本地就業的僅佔三分之一。市第二職業高中數年來每年都有80%的畢業生到蘇南等地就業,在本地就業的只有20%,市職工學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今年面向市場戴南興達綱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聯辦招收了100多名職高生。這些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是到興化從事不鏽綱產品製造加工。匯豐毛紡織工業學校的畢業生,匯豐公司幾乎沒有留住一個,其原因就是畢業生全部在生產一線工作,每天工作12小時,工作辛苦,且待遇偏低,有限的職業教源爲外地輸送了大量新型實用人才,其主要原因就是到外地就業,收入水平遠遠高於在本地就業。

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存在着上述種種矛盾和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誤區,普遍注重普通教育而忽視職業教育工作;二是政府的宏觀統籌協調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對勞動力市場人才結構沒有預測,職教資源各自爲政,無統一佈局;三是職教系統往往是爲了維持自身的生存在辦學,因而注重經濟效益,而不是爲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培養現代技工和實用人才來辦學,因而造成職業教育學與市場、與企業相脫節;四是職教系統運行機制不夠合理,還在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來運作職業教育;五是對職業培訓普遍認識不足。大部分企業爲了壓低成本不願進行職工培訓;在職職工主動要求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下崗、失業職工就業觀念落後,嫌苦怕累,寧可享受低保在家打麻將,也不願參加再就業培訓。職校生家長思想認識也有誤區,認餐飲服務員是服侍人的,家政服務是替人家做保姆低人一等,甚至將賓館、旅遊專業與三陪掛起號來,因而這些專業難招生;四是各鎮成人教育中心沒有充分發揮農業勞動力培訓主陣地作用;五是本地工資價位低於蘇南地區,造成技校畢業生大量外流。

三、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和發展,爲姜堰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實用人才。

針對我市經濟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發展的實際,提出以下建議,以加快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步伐,推動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1、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努力提高對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思想認識

⑴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在我市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職業教育爲初、高中畢業生和城鄉新增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農村勞動者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和培訓,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要求,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

⑵充分認識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製造業正加速向我國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轉移,這次產業轉移是以新技術帶動的產業重置。目前我省正實施沿江開發戰略,爭取使江蘇沿江地區成爲國際性製造基地,沿江建成國際性的製造業走廊。策應沿江開發,開發我市豐富的人力資源,爲沿江開發輸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實用人才,爲姜堰市“五年翻一番,八年達小康”的奮鬥目標提供高素質勞動力資源支撐和智力支持,應該說是當前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中心。再者按普及高中教育的要求,今後五年內我市國中畢業生進入高峯期,高校擴張招生已趨飽和。按照普高職高大體相當的比例,大量的國中畢業生必將分流至職校接受職業教育。對於這樣的形勢,領導者、職教工作者都必須有充分的思想認識,要搶抓歷史機遇,迎接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春天”。

2、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工作管理體制

⑴姜堰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全市職教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制定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並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建議在適當時機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統籌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職業教育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和學校類型界限,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職業學校佈局。在現有職業教育中心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以及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議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以勞動技校爲基礎,成人教育中心校以市職工學校爲基礎。

⑵市教育局要大力推進和深化職業學校的內部改革

首先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要加強職業學校與企業、行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繫,建立職業學校與勞動力市場密切聯繫的機制。

其次要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要積極開展以骨幹教師爲重點的全員培訓,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要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相關專業單位、提高學歷層次。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要廣泛吸引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專職、兼職教師,要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教師的比例。

第三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職業學校要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要保證足夠的實踐教學時間。泰達紡織公司建議職校可採用“3+3”教學模式,即文化基礎、專業理論課用3個學期、工廠實踐實習用3個學期可以參考。職業學校要加強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還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的實驗實習設備工藝裝備水平。

3、要嚴格實施就業准入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與勞動就業的聯繫。

⑴要大力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嚴格執行就業准入制度。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屬於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控制的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錄用;屬於一般職業(工程),必須從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也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障、人事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加強監督管理,對違反規定,隨意招收未經職業培訓教育和培訓人員就業的要責其糾正並給予處罰。

⑵要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學校畢業生申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以下(含中級)職業技能鑑定時,只進行操作技能考覈。市職教中心校、二職中、勞動技校、市職工學校等開設的主體專業,經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認定,其畢業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可視同職業技能鑑定合格,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經人事局、教育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請參加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並免試部分課目。勞動社保局、人事局或相關部門,可在我市具備條件的職業學校設立職業技能鑑定站或職業資格考試機構。

4、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職業教育和培訓經費投入

⑴城市教育費附加20%用於職業教育的要按時足額撥付給職業學校,職業學校應主要用於實驗實習設備的更新和辦學條件的改善,目前我市這塊資金已基本到位,但非教育系統的職校、技校未享受到城市教育費附加,建議市政府適當安排。建議市財政按省政府要求,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重點用於職業學校課程教材開發、師資培訓和骨幹學校建設。

⑵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我市可按年人均0.5元的定額籌措農村成人教育經費並統籌安排。這塊經費目前我市尚未籌措,建議市政府充分利用省政府出臺的這一新政策,在適當時機通過適當渠道籌措該項經費。計劃、科技、農業、扶貧等部門在安排使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扶貧資金時,要安排一部分用於農村職業學校,成人學校的技術培訓與推廣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⑶企業應依法承擔職業教育和培訓費用。企業要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職業教育和培訓經費,並列入成本開支。市政府統籌其中的0.5部分,用於我市發展本地職業教育;對不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企業,市政府應全額統籌該項提取這一資金的運作,可由市勞動社保局先統一提取,企業再按職工的教育和培訓費用向勞動社保局報銷除政府統籌以外的教育培訓經費。凡舉辦職業學校的企業,市政府不再統籌該項提取。

第五篇:關於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應黨慧

爲進一步促進我縣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年初工作安排,縣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建平的帶領下,於2014年3月份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工作主要是:聽取縣教育局有關情況的彙報;實地考察我縣職業學校;召開座談會。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仙居縣職業中專、仙居縣職業技術學校兩所職業學校,其中職業中專爲省首批示範性職業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2014年8月,橫溪中學、下各中學、白塔中學(高中部)等3所普通高中改辦綜合高中。此外,仙居教師進修學校承擔部分職業教育責任。現有在校生5275人,教職工385人,開設有旅遊服務管理、服裝設計等20多個專業。近年來,縣政府依法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大推進力度,全縣職教事業有了長足發展,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得到提升,社會職業教育分層拓展,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逐步增強,爲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

(一)社會影響面不斷擴大。縣政府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採取各種形式,宣傳《職業教育法》和省、市、縣有關方針政策及我縣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各職業學校通過下鄉到校、進村入戶,就所在職業學校的辦學機制、專業設置、就業典型等向家長進行重點宣傳,增強了職業學校的吸引力,使全社會對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認識。

(二)資金投入不斷增多。針對經費投入不足,辦學基礎仍然薄弱的問題,縣政府把落實優惠政策、加強項目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作爲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加以推進。全面落實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費政策。千方百計包裝項目向上爭取資金。

(三)辦學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職業學校加強內部管理,創新育人模式,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不斷提高,旅遊、機電、保安等專業畢業生深受杭州、寧波等地用人單位的歡迎。全縣各職業學校共培養畢業生3000多人,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其中有484名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深造。同時,積極開展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雙證制培訓和計算機等各類成人培訓,充分發揮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

(四)就業渠道不斷拓展。探索麪向社會、適應市場的辦學模式,堅持以就業爲導向、校企合作的辦學思路,主動與企業簽訂用人協議,建立校企實訓基地,實行“定單”培養。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以推薦就業拉動招生,形成“入口”與“出口”的良性循環。

二、困難和問題

我縣職業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我縣“兩基地一勝地”建設對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普通高中協調發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政府投入不足、發展規劃滯後、師資力量薄弱等困難和問題。

(一)社會認同感尚有差距。與普通高中相比,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與上級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尚未真正確立。部分企業受“廉價勞動力”和“唯低工資”的錯誤價值取向影響,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就業准入制度規定,導致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優勢不能充分體現。多數家長和學生受傳統觀念影響,歧視職業教育的思想普遍存在,認爲“上職校的是差等生”、“低人一等”,千方百計讀普高,上職校往往是無可奈何的最後選擇。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財政投入普通高中教育與投入職業教育的比例懸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業學校的發展。兩所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投入嚴重不足,存在着實訓設施設備陳舊、落後、匱乏的現象,其他普職混辦學校的設備投入更是無從談起,職業學校基本上沒有符合專業條件的實訓設備和基地。

(三)發展規劃急待確定。由於缺乏科學嚴謹的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職業教育佈局零散、規模偏小、水平低下,嚴重製約了服務我縣“兩基地一勝地”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由於發展規劃滯後,影響了專業結構的合理設置和有關項目的包裝及資金來源渠道,導致我縣職業教育無法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

(四)師資隊伍比較薄弱。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普遍存在教師非專業化授課現象。由於師資匱乏,部分學校根據專業設置要求,採取聘請代課教師和兼職教師等方式解決師資問題,外聘教師由於受身份、待遇等因素影響,流動性較大,影響了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另外,外聘教師工資無固定來源,增加了學校經濟負擔。

(五)專業設置缺乏特色。專業設置與我縣產業結構、行業特點對人才多層次的需求還不相適應,存在着按任務辦班、憑現有師資辦班、設置重複、教材單一、知識技能更新緩慢等問題。全縣通過國家級、省級等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人數偏少。由於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在管理上存在差異,普職混辦學校管理難度加大。

三、意見和建議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我縣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推進“兩基地一勝地”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縣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把職業教育作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一)要切實加大學習宣傳力度,營造發展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要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法》和上級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重點宣傳發展職業教育對於我縣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力就業再就業、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和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廣泛宣傳正確的擇業觀和成才觀,樹立“行行出狀元”的社會就業導向,運用各種有效載體,努力提高全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大力營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氛圍。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教育和引導,增強其對本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的主動性和責任感,自覺執行和落實國家關於“先培訓,後就業”的勞動就業准入制度。各職業學校要結合專業優勢和辦學方向,不斷優化學校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要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強化政府組織領導。要建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工作,統籌協調我縣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把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制定職業教育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推進我縣職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針對全縣職業教育資源佈局低、小、散的現狀,要打破行業、部門界限,採用撤併、聯辦、劃轉、擴建、新建等辦法,加快推進第二職教中心建設,集中力量辦好1-2所重點職業學校。

(三)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進一步明確我縣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建立和完善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的職業教育體系。要深入開展市場調研,圍繞我縣“兩基地一勝地”建設和我縣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農村建設等需要,積極開發新專業,培育特色專業,打造精品專業。要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開展校企合作,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開展定單培養、定向培養等辦學模式。要不斷加強學生就業必備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訓練培養,(更多請關注:)鼓勵學生考取各級職業資格證書,提高他們接受社會選擇,參與崗位競爭的條件和能力。同時,職業學校要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職教辦學條件。要按照《職業教育法》的要求,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在經費劃撥時要綜合考慮學校招生規模、專業特色、學校等級、教育質量等因素,逐步形成鼓勵職業教育發展壯大的長效激勵機制。要儘快制定相關政策,着力解決職業學校外聘教師的經費問題,切實減輕職業學校經濟負擔。要加大向上爭取資金的力度,以浙江省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爲載體,積極包裝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要逐步完善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機制,按照“市場導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建設一批專業性和綜合性的實訓基地。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出臺我縣的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與學校共建或獨立舉辦以服務於本企業爲主的職業學校和實訓基地。同時,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更新觀念,開闊視野,積極拓展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發揮職業教育在社區教育和各種非學歷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

學設施的利用率,通過興辦特色專業,打造職業教育品牌,逐步增強辦學實力和造血功能,促進辦學條件改善,增強職業教育的競爭力。

(五)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夯實職業教育基礎。要立足於提升現有職教師資水平,培養一批既有教師資格,又有職業技能的“雙師型”專業教師。要完善教師實踐制度,提高教師實操能力,在加強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發展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或生產服務第一線進行專業實踐。同時,要多渠道多形式聘請部分有豐富實踐技能和一定資歷的兼職教師,促進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的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