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鄉鎮扶貧的調查報告多篇

鄉鎮扶貧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評價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爲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爲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22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後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餘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五)以社會扶貧爲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爲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餘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爲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幹羣、黨羣關係,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爲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二、相關建議

爲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爲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爲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羣衆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爲實現開發式扶貧的着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羣衆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五)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打好遠安不列入整體對外開放縣和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認真總結資金捆綁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項目建設。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調動方方面面的扶貧幫扶積極性。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營造良好的對上爭取環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地貢獻。

【第2篇】扶貧攻堅行動的調查報告

爲助推全縣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政協理縣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會同相關部門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個鄉鎮11個重點村,走訪鄉鎮、村組幹部羣衆餘次,就全縣加快農村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實施情況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爲攻堅行動提供組織保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爲本,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把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作爲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長蔡清禮爲組長,縣委常委、副縣長萬成軍任副組長,發改委、三辦、交通、農水、畜牧獸醫、國土等部門爲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監督落實,工程驗收等工作。各鄉鎮、村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落實牽頭責任人,村組聯繫人,將任務分解到村組、到人頭,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實行部門業主負責制,明確各部門是責任主體,牽頭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是組織落實的工作主體,村兩委會是具體實施主體,村民是受益主體。落實了縣級領導和部門聯繫重點村的責任制。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經常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開展指導、督察工作,協調處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強力宣傳,統一認識,爲攻堅行動提供思想保證。大力宣傳動員羣衆積極參與,採取召開幹部動員會、現場會、村民大會、戶主會、村民座談會,組織村組幹部和農戶代表到先進地參觀學習和典型示範等形式,統一廣大幹部羣衆的思想認識,組織動員廣大羣衆積極投入到加快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中。

(三)制定方案,統一標準,爲項目實施提供政策保證。將新農村建設、災後重建、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扶貧開發、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整合項目,整合資金,結合縣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縣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項目實施範圍、建設內容、建設方式、建設時間和補助標準。各鄉鎮、村也相應制定出實施方案,將方案細化到村、到組、到戶。

(四)心繫羣衆,服務於民,爲項目實施提供後勤保證。狠抓組織協調,形成了各相關部門工作任務和職能明確、統一協調的聯繫制度,各鄉鎮明確分解目標責任,加大部門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村、村與組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做到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積極做好羣衆工作,積極開展項目實施的指導服務和督促檢查工作,推進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

(五)嚴格程序,強化監管,爲項目實施提供資金保證。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管理機制,實行專人、專帳、專戶和縣級財政支付覈算。規範項目的報批程序,嚴格項目工程的立項、設計、工程建設監管、預決算管理、竣工驗收管理。明確了項目工程獎懲實施辦法和考評方法。

三、基本經驗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前提。縣委、縣政府及時作出加快農村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重要決策,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羣衆的關懷,也是農民羣衆的熱切期盼。

(二)大力宣傳發動農民羣衆積極參與是關鍵。從項目實施以來的實踐看,凡是思想發動好的,工作推進就快,建設質量就高,村容民風轉變就明顯。反之,工作就被動,建設進展就緩慢,建設質量就差。

(三)主動作爲,形成合力是保證。各部門、各鄉鎮黨委、政府、駐村工作組、下派幹部、各村兩委會和黨員幹部協同作戰,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高效推進建設進度。

(四)積極做好項目的規劃實施是核心。通過項目建設,讓農民羣衆儘快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徹底改變農村面貌,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調動農民加快發展的積極性。

四、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個別村思想認識不到位,只強調客觀制約因素而不注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宣傳發動和組織協調不夠,責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動遲緩,進度緩慢。

(二)有的農戶主體意識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願自身投入,就政府補貼而僅錢吃麪,所建項目顯得小氣,不僅影響建設質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響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項目建設規劃不夠科學,有的不按規劃和建設標準要求實施。如甘堡鄉爾布村規劃所有農戶的圈舍建在雜谷腦河邊,不僅影響整村美觀,還會對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術指導服務和質量監管不到位,有的建設項目存在質量問題。鄉村道路的路基保坎、護坡牆、涵洞、涵管、排水溝等不完善,路面基礎輾壓不夠,應按規範要求建設施工;坡度較大的村內道路和戶間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慮不周;有的風貌改造用料易風化退色,保持時間不長。

(五)村活動室建設進度緩慢,村活動室建設項目招投標早已結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單位遲遲不進場。對此,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協調,督促中標單位早日進場,否則按招投標管理辦法作自動棄標處理。

(六)風貌改造、村道、戶間路等委託代建的施工單位墊資困難,建議按工程撥付款辦法分期撥付。

(七)一些農戶的四改難以達到實施方案確定的標準。大多農戶已通過農房重建結合了四改項目,因佔地面積和實際需要等原因,有的農戶所建面積不能達到規定標準,如廁所大多農戶不能達到不低於8平方米的標準要求,總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費,增加農戶負擔。應當因地、因戶制宜而不作強求。

(八)鄉村道路建設與農產品運銷存在矛盾。夾壁鄉猛古村的道路計劃在近期開工建設,而該村的大白菜運銷10月初才能結束,道路建設與蔬菜調運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響道路質量。

(九)一些異地重建的分散戶的通水、通電還未納入統一規劃,自行架線不僅不規範影響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五、對下階段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建議

(一)加強引導,進一步發揮農民羣衆的主體作用。農民羣衆既是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的受益主體,也是重要的實施主體,要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羣衆主體的關係,要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創新宣傳方式,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發揚寧可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在項目建設中,要統一規劃,明確界定政府組織實施和羣衆自主實施的項目,全力推進政府實施項目,更好地發揮其引領和示範作用,通過項目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培植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讓農民從項目建設中感受到黨和政府、各級幹部對羣衆的關心、愛護和真心實意助民謀發展的熱情以及實施項目帶來的實惠,更加密切幹羣關係,增強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級幹部要把項目建設作爲實踐科學發展觀,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有效載體。

(二)做好四個結合,提升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水平。一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災後重建有機結合起來。要利用災後重建機遇,紮實抓好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解決羣衆關心期盼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到災後重建項目與綜合扶貧攻堅項目同步實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災區新變化、新氣象。二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爲改善我省發展環境、提高人民羣衆生活質量的一項重大部署。通過村莊建設,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硬化、亮化、美化、綠化的新村莊,改變農村髒、亂、差狀況,提升農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變農民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發展特色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升村莊建設品位和佈局水平,使全縣村莊建設真正做到因山就勢、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佈局合理、彰顯特色,爲發展鄉村旅遊打下良好基礎。要充分彰顯民族和地域特色,進一步明確村莊風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有機溶入現代元素,做到畫龍點睛,同時要尊重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不得畫蛇添足。要通過村莊建設,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將濃郁的藏羌民俗風情更好地融入到村莊建設中,着力展示我縣藏羌文化的獨特魅力。四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實施科技扶貧、移民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衛生扶貧、法制扶貧,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守法意識。

(三)強化指導管理,提高項目建設質量。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成效,應當克服短期行爲,發揮項目長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務求實效,以規劃指導建設,以規劃規範管理。二是要加強項目工程施工的指導服務。嚴格技術標準要求,嚴格質量監管,制定切實可行的驗收辦法,保證項目工程建設質量,確保幹一項成一項,達到能使羣衆長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強制度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種資金管理制度,並落實到位,確保各種項目資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創新機制,探索建立項目設施管護的長效機制。堅決克服重建輕管的傾向,深化思想認識,形成全體羣衆重視管護、參與管護的局面,要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產權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償使用機制,確保已建項目設施發揮預期效益。

(四)強化組織協調,有序推進項目建設進度。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要求高,爲此要高度重視,加快推進。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明確目標任務,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作爲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真心實意爲民辦事,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舉辦非常之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制定強有力的措施,落實責任,突出重點,通過典型示範,分類指導,強力推進建設進程。三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在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對一些農戶自建項目要尊重農民意願,在不影響整體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費、不誤農時。各部門、鄉鎮、村不能爲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在強調主觀努力的同時,要想方設法協調解決客觀制約因素。

【第3篇】呼和浩特市統計局社會扶貧對象需求變化的調查報告

一、我局幫助扶貧對象實現需求的主要作法

(一)重點幫扶

往年我局的社會扶貧工作主要採取對特定對象進行重點幫扶,扶貧模式圍繞保障特殊人羣基本生活開展。每年基本上按照5000左右的標準,對扶貧點老黨員、五保戶、特困戶進行重點幫扶,幫扶的形式以發放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救濟款爲主,每年分別在七一期間和春節前後對上述人員進行慰問,以保障節日期間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過專項資金和單位內部職工捐款援助個別家庭困難的大學生,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實現他們的美麗大學夢;對於辦公條件落後的扶貧點,採取捐贈計算機、打印機、數碼照相機等辦公設備,用於其改善辦公條件,提高辦公效率。

(二)專項扶貧

二、近年來社會扶貧對象呈現出的需求變化

三、扶貧對象需求變化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 生活質量提高。

隨着全市社會扶貧工作力度的加大,廣大扶貧對象受益於各項惠農措施和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日漸健全、醫療保險體系實現基本覆蓋,養老就醫得到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性收入得到穩步增長,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這是扶貧對象需求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思想認識提高。

隨着扶貧對象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於當前扶貧形勢、扶貧政策也有了全面理解和認識,對於各種扶貧措施都能用長遠的發展眼光去正確對待,接收慰問品、救濟款這些即得利益只能緩解一時,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基礎設施扶貧項目長遠利益才能受益終身。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也是扶貧對象需求變化的原因之一。

四、如何滿足扶貧對象需求變化的幾點建議

(一)繼續推進機電井配套項目建設

未來三年要將繼續推進機電井配套項目實施作爲扶貧工作重點,加大對該項目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建議我局要通過壓縮辦公經費和其它可用經費,提取40000-50000元用於該項目建設,並按照每年不低於10000元進行轉移支付,其它資金缺口我局應積極與當地財政、扶貧、水利等部門溝通聯繫,爭取項目扶持資金和財政專項資金,如資金仍不滿足項目建設需要,剩餘資金建議由潘山溝村委會自籌自集。總的原則是通過各方努力、共同協作,爭取在四年當中將機電井配套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讓扶貧對象從中得到真正實惠。

(二)落實提升扶貧點辦公條件任務

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我局應對口向潘山溝援助相關辦公設備,同時提供相關技術服務,落實提升扶貧點辦公條件的任務。建議捐贈聯想品牌計算機1臺,hp打印機1臺以及相關配套設備和各類打印紙張,援助標準按照10000元左右進行控制。與此同時,局社會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抽調計算機專業人員組成培訓小組,對村委會工作人員進行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培訓,確保培訓對象能夠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一般性故障排除。通過設備和技術支持,有效改變當前扶貧點目前現代辦公條件落後的局面。

(三)利用統計工作優勢,幫助農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局黨組要調動有關專業科室、專業人員幫助扶貧對象科學規劃培育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開展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特色農牧業合作經濟,建立綠色發展機制。要充分利用統計信息優勢,協助當地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輸出。強化農村產業升級調整、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技術引導,加強各種致富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戶掌握脫貧致富技能,培養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四)幫助貧困村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

協助當地黨委、政府搞好兩委(村支部委員會、村委會)建設,幫助村支部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類村務公開信息制度、黨務工作制度、黨建目標等,規範和提高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水平。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廣大黨員羣衆中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快信息傳遞,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克服怨天尤人、消極悲觀、等靠依賴等思想情緒,堅定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決心。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使潘山溝村支部(目前自治區定義爲三類,爲不合格黨支部)建設有較大突破和提升,並向先進黨支部行列邁進。

(五)做好貧困戶的走訪慰問工作

【第4篇】關於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調查報告

爲助推全縣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政協理縣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會同相關部門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個鄉鎮11個重點村,走訪鄉鎮、村組幹部羣衆餘次,就全縣加快農村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實施情況

有的村行動遲緩,到實地察看時尚無多少看點。一些非重點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動員,狠抓落實,各種項目正在積極建設施工中,大多能在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有一些制約建設進度的客觀因素,需要想方設法加以解決。一是一些農房重建掃尾工程尚未結束,磚混現澆結構的房屋還未脫木,還不能粉刷牆面,影響風貌改造進度,甘堡鄉爾布村97戶整體搬遷異地重建,由於支木、關板等建築材料缺乏,加之停電現象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頂,不僅影響農房重建進度,也影響了村莊建設的一些項目實施;二是用於項目施工的砂石特別是用於裝飾的細砂等材料緊缺且價高,運費也高;三是採摘花椒造成勞動力緊張,我縣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採摘時間長,如木卡鄉三寨村需40天左右,農民早出晚歸,白天大多家中無人,一些項目工程施工難以開展;四是鄉村道路建設封備施工,相關材料無法運進村。蒲溪鄉休溪村自6月27日開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鄉沙吉村因歐蘇橋建設也影響了農房重建和村莊建設進度。另外,技術工匠不足、停電現象較多等也影響建設進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爲攻堅行動提供組織保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爲本,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把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作爲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長蔡清禮爲組長,縣委常委、副縣長萬成軍任副組長,發改委、三辦、交通、農水、畜牧獸醫、國土等部門爲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監督落實,工程驗收等工作。各鄉鎮、村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落實牽頭責任人,村組聯繫人,將任務分解到村組、到人頭,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實行部門業主負責制,明確各部門是責任主體,牽頭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是組織落實的工作主體,村兩委會是具體實施主體,村民是受益主體。落實了縣級領導和部門聯繫重點村的責任制。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經常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開展指導、督察工作,協調處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強力宣傳,統一認識,爲攻堅行動提供思想保證。大力宣傳動員羣衆積極參與,採取召開幹部動員會、現場會、村民大會、戶主會、村民座談會,組織村組幹部和農戶代表到先進地參觀學習和典型示範等形式,統一廣大幹部羣衆的思想認識,組織動員廣大羣衆積極投入到加快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中。

(三)制定方案,統一標準,爲項目實施提供政策保證。將新農村建設、災後重建、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扶貧開發、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整合項目,整合資金,結合縣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縣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項目實施範圍、建設內容、建設方式、建設時間和補助標準。各鄉鎮、村也相應制定出實施方案,將方案細化到村、到組、到戶。

(四)心繫羣衆,服務於民,爲項目實施提供後勤保證。狠抓組織協調,形成了各相關部門工作任務和職能明確、統一協調的聯繫制度,各鄉鎮明確分解目標責任,加大部門與鄉鎮、鄉鎮與村、村與村、村與組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做到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積極做好羣衆工作,積極開展項目實施的指導服務和督促檢查工作,推進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

(五)嚴格程序,強化監管,爲項目實施提供資金保證。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管理機制,實行專人、專帳、專戶和縣級財政支付覈算。規範項目的報批程序,嚴格項目工程的立項、設計、工程建設監

管、預決算管理、竣工驗收管理。明確了項目工程獎懲實施辦法和考評方法。

三、基本經驗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前提。縣委、縣政府及時作出加快農村災後重建,全面實施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重要決策,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羣衆的關懷,也是農民羣衆的熱切期盼。

(二)大力宣傳發動農民羣衆積極參與是關鍵。從項目實施以來的實踐看,凡是思想發動好的,工作推進就快,建設質量就高,村容民風轉變就明顯。反之,工作就被動,建設進展就緩慢,建設質量就差。

(三)主動作爲,形成合力是保證。各部門、各鄉鎮黨委、政府、駐村工作組、下派幹部、各村兩委會和黨員幹部協同作戰,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高效推進建設進度。

(四)積極做好項目的規劃實施是核心。通過項目建設,讓農民羣衆儘快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徹底改變農村面貌,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調動農民加快發展的積極性。

四、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個別村思想認識不到位,只強調客觀制約因素而不注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宣傳發動和組織協調不夠,責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動遲緩,進度緩慢。

(二)有的農戶主體意識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願自身投入,就政府補貼而僅錢吃麪,所建項目顯得小氣,不僅影響建設質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響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項目建設規劃不夠科學,有的不按規劃和建設標準要求實施。如甘堡鄉爾布村規劃所有農戶的圈舍建在雜谷腦河邊,不僅影響整村美觀,還會對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術指導服務和質量監管不到位,有的建設項目存在質量問題。鄉村道路的路基保坎、護坡牆、涵洞、涵管、排水溝等不完善,路面基礎輾壓不夠,應按規範要求建設施工;坡度較大的村內道路和戶間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慮不周;有的風貌改造用料易風化退色,保持時間不長。

(五)村活動室建設進度緩慢,村活動室建設項目招投標早已結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單位遲遲不進場。對此,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協調,督促中標單位早日進場,否則按招投標管理辦法作自動棄標處理。

(六)風貌改造、村道、戶間路等委託代建的施工單位墊資困難,建議按工程撥付款辦法分期撥付。

(七)一些農戶的四改難以達到實施方案確定的標準。大多農戶已通過農房重建結合了四改項目,因佔地面積和實際需要等原因,有的農戶所建面積不能達到規定標準,如廁所大多農戶不能達到不低於8平方米的標準要求,總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費,增加農戶負擔。應當因地、因戶制宜而不作強求。

(八)鄉村道路建設與農產品運銷存在矛盾。夾壁鄉猛古村的道路計劃在近期開工建設,而該村的大白菜運銷10月初才能結束,道路建設與蔬菜調運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響道路質量。

(九)一些異地重建的分散戶的通水、通電還未納入統一規劃,自行架線不僅不規範影響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五、對下階段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建議

(一)加強引導,進一步發揮農民羣衆的主體作用。農民羣衆既是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的受益主體,也是重要的實施主體,要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羣衆主體的關係,要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創新宣傳方式,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發揚寧可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在項目建設中,要統一規劃,明確界定政府組織實施和羣衆自主實施的項目,全力推進政府實施項目,更好地發揮其引領和示範作用,通過項目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培植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讓農民從項目建設中感受到黨和政府、各級幹部對羣衆的關心、愛護和真心實意助民謀發展的熱情以及實施項目帶來的實惠,更加密切幹羣關係,增強黨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級幹部要把項目建設作爲實踐科學發展觀,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有效載體。

(二)做好四個結合,提升綜合扶貧攻堅行動水平。一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災後重建有機結合起來。要利用災後重建機遇,紮實抓好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解決羣衆關心期盼的實際問題,切實做到災後重建項目與綜合扶貧攻堅項目同步實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災區新變化、新氣象。二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爲改善我省發展環境、提高人民羣衆生活質量的一項重大部署。通過村莊建設,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硬化、亮化、美化、綠化的新村莊,改變農村髒、亂、差狀況,提升農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變農民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發展特色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升村莊建設品位和佈局水平,使全縣村莊建設真正做到因山就勢、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佈局合理、彰顯特色,爲發展鄉村旅遊打下良好基礎。要充分彰顯民族和地域特色,進一步明確村莊風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有機溶入現代元素,做到畫龍點睛,同時要尊重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風民俗,不得畫蛇添足。要通過村莊建設,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將濃郁的藏羌民俗風情更好地融入到村莊建設中,着力展示我縣藏羌文化的獨特魅力。四是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實施科技扶貧、移民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衛生扶貧、法制扶貧,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守法意識。

(三)強化指導管理,提高項目建設質量。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綜合扶貧攻堅行動的成效,應當克服短期行爲,發揮項目長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務求實效,以規劃指導建設,以規劃規範管理。二是要加強項目工程施工的指導服務。嚴格技術標準要求,嚴格質量監管,制定切實可行的驗收辦法,保證項目工程建設質量,確保幹一項成一項,達到能使羣衆長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強制度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種資金管理制度,並落實到位,確保各種項目資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創新機制,探索建立項目設施管護的長效機制。堅決克服重建輕管的傾向,深化思想認識,形成全體羣衆重視管護、參與管護的局面,要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產權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償使用機制,確保已建項目設施發揮預期效益。

(四)強化組織協調,有序推進項目建設進度。農村災後重建暨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要求高,爲此要高度重視,加快推進。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明確目標任務,把綜合扶貧攻堅行動作爲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真心實意爲民辦事,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舉辦非常之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制定強有力的措施,落實責任,突出重點,通過典型示範,分類指導,強力推進建設進程。三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在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對一些農戶自建項目要尊重農民意願,在不影響整體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費、不誤農時。各部門、鄉鎮、村不能爲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在強調主觀努力的同時,要想方設法協調解決客觀制約因素。

【第5篇】縣農牧民扶貧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範文

一、概述

xx是一個以蒙古族爲主體、漢族居多數的牧業縣。全縣共轄8個蘇木鎮;161個嘎查(村),其中以牧爲主的嘎查90個、以農爲主的村71個;568個村民組(獨貴龍);總人口17.85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12.76萬人。2022年6月末,全縣牲畜總頭數198萬頭(只),但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溫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個羊單位。

xx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過多年的扶持與發展,全縣的貧困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受自然災害、地理環境、人口素質、農牧業基礎設施狀況等影響,貧困面還比較大,貧困程度還比較深,到2022年底仍有42個貧困嘎查村,佔全縣嘎查村總數的26%,未解決溫飽人口1.68萬人,低收入人口2.11萬人,分別佔農牧業總人口的13.2%和16.5%,無灌溉飼料地或人均不足1畝水澆地2.7萬人,佔農牧業總人口的21%,特別是牧區無畜少畜戶(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人口2.2萬人,佔農牧業總人口的17.2%.。

二、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

(一)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區貧困戶中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種情況:一是因病致貧,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幾人患了一種需長期醫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費不少醫藥費而貧困,約佔貧困戶的50%;二是因災致貧返貧,主要是長期的自然災害使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生產性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而致貧,約佔貧困戶的25%;三是因學返貧,主要是學雜費逐年增高,一個學生從國小讀完大學就得需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不僅大學的學費居高不下,就中國小的雜費也讓一些農牧戶難以承受,特別是近年學校大量合併,多數自然村都沒有國小,許多國小生和學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長陪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開支都很大,一個國小生一年也需要幾千元的費用。約佔貧困戶的10%;四是因殘致貧,有些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致殘或是殘疾人,因不能從事正常的勞動,更不能去謀取發家致富的非常複雜的事情而致貧,約佔貧困戶的5%;五是懶惰致貧,一家人不好好種地養畜,更不會去勤勞致富,一年到頭等救濟而貧困。約佔貧困戶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貧返貧,如孤寡、借貸等原因致貧返貧,約佔貧困戶的5%。

(二)影響和制約貧困農牧民脫貧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問題

1、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

右縣自古以來就有“旱巴林”之稱,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積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十分頻繁。1995年秋,全縣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1.9萬畝,返貧人口達1.02萬人;1998年7月全縣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1.61億元,返貧人口達3.07萬人;2003年8月16日遭受6.3級地震,持續時間30多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250萬元,返貧1.87萬人;2022年春旱十分嚴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22年更是多災之年,不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連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個蘇木鎮又遭受嚴重的雪災和霜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48.5萬元,11月3日又發生了4.2級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1.4萬元,預計總返貧人口2萬人左右。同時,全縣有近5萬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結核病、高氟水等地區,致病患者多達1.3萬人,因病致貧現象較多。

2、農牧業基礎建設薄弱、生產單一,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

右縣目前有耕地面積62.25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爲15.55萬畝,人均1.21畝,主要集中在東南部西拉沐淪河北岸的衝擊平原,這一地區履蓋1個蘇木、2個鎮1萬多人。近年來,全縣的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以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爲主,但應對連年頻發的旱災、洪災、雹災、早霜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不強,這些不僅制約了農牧民增產增收,並易因此而致貧、返貧。截止2022年底,全縣仍有三分之一的貧困獨貴龍仍是以養牧爲主,其他收入基本沒有,生產生活都靠賣畜,至今尚有無畜戶或少畜戶(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5400多戶。

3、農牧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程度差。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調節的比重日益增大,對於一家一戶以分散經營方式爲主而文化素質偏低的農牧民來講很難對諸多的市場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同一品種的農畜產品在某一階段的供給大量增加,而國內需求增輻不大,產品不能大量出口時,農牧民收入就會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用於農牧業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大量涌現,要求農牧民加強這方面技術的學習,並將其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絕大部分農牧民則無所適從,很難把先進適用且市場需求空間較大的新品種和技術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

另外,一些貧困地區農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幹勁。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佔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但多數地區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據統計,全縣18.5%的養畜大戶飼養着全縣70%的牲畜,如崗根蘇木張勇一家4口人,飼養700多隻羊,人均175個羊單位。而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溫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個羊單位,還有一部分無畜戶。

5、勞務經濟發展緩慢,富餘勞動力比較多。

勞務經濟發展緩慢,隨着農牧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原來大量的手工勞作被機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農牧民從以往的生產勞動中擺脫出來,形成大量勞動力資源閒置。目前,全縣有閒置勞動力達3.5萬人之多,但由於受傳統觀念和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勞務輸出量不大,仍有相當一部分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飼又使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重新返回牧業生產中,勞務輸出難度大。每年組織輸出人數在1萬人左右。

6、牧區生產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穩定。

一是牲畜這種生產資料的生命性決定了牧區具有人畜雙重消費的特點,特別是一遇災年,需要購買大量飼草料,出現成本大於銷售的現象。同時,禁牧舍飼也加大了牲畜飼養的成本。二是由於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醫療、交通、水電、食品等方面消費較高,年人均達1264元,佔純收入的52%。三是與農區建設相比,國家對草原建設投入較少,畜牧業基礎建設欠帳較多,需要建設投入較大,牧民自己無力承擔。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先決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四是扶持牧戶所需投入較大,如每戶建一處草庫倫(6000元),扶持10個羊單位母畜(3000元),每戶需投入9000元。據統計,全縣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戶有17285戶,約需投入1.5億元。五是右縣屬高寒低溫區,且持續時間長,取暖時間長達6個月,牧民維持基本生存狀態所需開支較大。

7、公共設施落後,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全縣每百平方公里有鄉鎮0.078個,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級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醫療機構(含醫療點)0.25個,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國小1.04個。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電話。儘管各嘎查村已經通電、通路,但村路質量還有待於提高,電網質量和電價仍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同時,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區,全縣病區人口達4萬多人,佔農牧民人口總數的34.6%。

8、扶貧開發資金投入不足。2002-2022年,每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 的嘎查村3年投入資金20萬元,項目只能覆蓋1-2個獨貴龍組,發展灌溉飼料200—400多畝地。如2022年財政扶貧資金項目中直接到村到戶資金額爲213萬元。項目覆蓋人口3萬人。人均只有71元,遠遠不能達到解決溫飽問題的要求。這樣只能解決極少一部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另外,由於牧區農牧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較遠,項目建設成本相對其它農區就高一些,費用大一些。

三、牧區扶貧開發中值得借鑑的一些做法

在扶貧開發工作中,主要堅持開發式扶貧和到村、到戶原則,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實現低收人口穩定增收爲目標,主要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世行貸款扶貧,產業化扶貧,移民擴鎮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爲儘快改變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創造了基本條件。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值得在今後工作中借鑑和繼續應用。

1、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資金投入分散,扶貧成效不明顯的問題。從2022年起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本着“渠道不變、投向不亂、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項扶貧資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對重點嘎查村項目實施的投入力度。

2、產業化扶貧項目從調整產業結構出發,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一是通過扶持培育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增強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農牧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贏關係,最大限度地降低貧困農牧民進入市場的風險。二是圍繞主導產業的發展加大了對種養殖基地的建設,重點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貧專業村、專業小區,通過產業化建設,使小區(專業村)的貧困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

3、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是加快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實現“減少農牧民,富裕農牧民”,的新的戰備性扶貧措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定單培訓”方式通過各培訓機構對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難、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真正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從而達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4、科技扶貧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特別是項目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都離不開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作爲支持和保證,離不開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5、社會扶貧對扶貧開發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一項社會性工作,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個項目能完成的任務,必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讓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來。在這項工作中,市直、縣直各扶貧聯繫單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進一步探討解困辦法和扶貧的新途徑

扶貧開發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擺在了各級扶貧部門工作者面前,進一步研究探討貧困地區的解困辦法和扶貧的新途徑是一項新的課題,根據多年的扶貧工作經驗,鑑於以上牧區貧困戶存在的不同致貧返貧的因素及存在問題,採取不同類型扶貧方式十分必要。貧困原因不同,貧困程度不同,其脫貧的難度也各不相同。對某種原因暫時致貧返貧的,如因小孩上學,或蓋房娶媳婦而致貧的家庭,當兒女走上工作崗位或兒媳婦娶進門後,此類家庭通過自己艱苦創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脫貧。如果在扶貧工作中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這類家庭脫貧速度會更快。但是,對天災、人禍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就不同了。特別是一些家裏有長年臥病在牀需醫治的病人,因自身無力也無法從事或找到一個什麼職業,那麼,脫貧的難度就會相當大。

所以,如果不從這些具體方面來研究問題,只是簡單沿襲過去的結對掛扶、給錢給物、扶持致富項目等扶貧工作的思路、辦法,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根據當前貧困戶結構對症下藥,重新調整扶貧工作思路。應當全方位、全覆蓋的建立、健全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和政策。以下幾種方式僅供探討。

1、對通過扶持能夠在一定時限內脫貧的貧困戶,應當繼續採取“扶”的政策和辦法。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我們也積累了許多好的做法與寶貴經驗,仍然可以在這類貧困戶扶貧中繼續運用。

2、對因病、因殘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戶,脫貧對他們來說極其困難,爲此,應當對他們實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醫保,二是養老保險。由政府出錢,爲這些貧困戶建立專門的醫療養老保險,確保他們以後過上基本無憂的生活。

3、對特殊無正常收入來源的貧困戶來講,應當以政府爲主“養”起來。儘管當前已在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並未全部覆蓋到位、標準較低的情況下,並沒有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因此,要根據這個地區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滿足正常生活需要測算適當的比例給予生活保障。至少幫助他們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風漏雨。另外,再輔之實行社會救助、結對幫困等辦法,從而真正讓這少部分人擺脫貧困。

4、對於農村牧區懶漢型的貧困戶只是極少數的,但確實存在,每個村都會有。對這種貧困戶,不能像平常那樣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則,越扶越懶。要採取“逼”的辦法,根據不同對象,由鄉、村兩級負責,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並幫助教育他們自食其力,自己找飯吃。對經過幫助仍懶惰不幹的貧困戶,不再列入幫扶範圍。

5、對於機關部門聯繫幫扶貧困戶這項工作,今後只幫能脫貧的貧困戶,同時,每個部門都拿出一些資金進入“保、養”基金專戶統籌,按照新的“保、養”制度使用。同時,應當發動企業、單位以及富裕起來的農民,像“希望工程”那樣,自願參加,自找對象,結對幫扶。從而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參與的新型運作機制。

以上幾種方式方法只是對今後扶貧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種思考,但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關鍵是效果,關鍵在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縣、鄉(蘇木)兩級政府爲主,社會爲輔的扶貧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應的運行機制。

【第6篇】關於司法局掛點扶貧的調查報告

最近,縣委縣政府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制定了《關於密切聯繫村民以良好作風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的意見》,《意見》中對全縣108個扶貧村安排了掛點縣領導和掛點單位,縣司法局被確定爲掛點鄉村。接到掛點任務安排後,司法局立即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深入實地進行調查,走村入戶,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現狀進行了全面瞭解和掌握。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抓緊抓牢,把扶貧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紮實開展好各項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主任科員同志爲組長的扶貧工作組,具體負責扶貧村的扶貧事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二是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狀況進行了細緻摸底;三是積極落實後盾扶貧工作責任,該局主要領導多次帶領相關人員到扶貧村瞭解情況、開展調查、聽取村委會工作彙報,並與當地黨委、政府開展交流座談,針對該村的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扶貧工作組成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就加強村級基礎設施、生產生活環境、農業產業發展等建設,立足村情,詳細詢問,摸清根源,獻言獻策。

2、深入調查,理清思路。村由10個自然村組成,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緩慢。爲切實做好幫扶,改變該村貧困落後的面貌,工作組進駐該村後,立即投入工作,廣泛深入村民,認真傾聽民聲,全面開展扶貧工作。今年來,共召開了座談會議5次、走村入戶訪問村民100多戶、與村黨員幹部和村民深入談心,摸清了村的村情、民情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3、盡心服務,幫扶解困。結合該村實際,駐村工作組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爲村民辦好事實事。一是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放技術資料200餘份,贈送科技書籍300冊,幫助村民解決在生豬養殖、玫瑰香柑種植等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積極開展走訪慰問。籌集資金2000元,大米10袋,食用油10桶,對特困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慰問。

通過近半年的幫扶,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人居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逐步增加,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三、存在的問題

結合當前村扶貧工作特點,該村自身存在社會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薄弱、觀念陳舊、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生產生活條件差、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司法局扶貧工作組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四、工作建議

通過實地調查,傾聽貧困戶的呼聲,讓我們看到了村扶貧工作的希望和潛在的動力。

1、深入宣傳動員。深入村中每戶,宣傳扶貧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和村民一起攜起手來,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印製扶貧工作手冊發放到每戶村民手中,做到扶貧工作入腦、入心。

2、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當前的新農村建設,爭取資金對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特別是農田水利、道路修整、村民娛樂場所建設等關係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3、扶植傳統優勢產業。因爲村一直以來都是發展傳統糧食種植等產業,少部分散戶養殖牲畜,沒有形成規模。再加上全村本來共有勞動力870人,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就達425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蕪。因此,結合當前農田水利建設,提升當前傳統種植產業的規模,鼓勵村民種植井岡蜜柚、葡萄等高產產業,提高特色養殖的補助標準,統一形成規模,做強做大,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4、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由於全村大部分的青壯年都是外出打工,大部分村民沒有專業的職業技能,務工的工作都是靠用苦力,沒有職業技能。因此,邀請縣職教中心或專業技能專家到村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的職業技能,並鼓勵村民就近就業,協助村民到井開區、縣園區或鎮裏的企業工作,也有利於減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數量,進一步促進村裏的和諧穩定。

5、提供扶貧工作保障。通過向省市縣相關部門走訪,尋求項目向村傾斜,爲該村的扶貧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保障。結合新農合、醫保、低保相關政策,鼓勵村民參與新農合、醫保、低保,爲村民的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