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旅遊股調研報告多篇

旅遊股調研報告多篇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1

__省__市以旅遊立市、以旅遊興市,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地區。總體來說,近些年來,__市旅遊業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稅收規模不斷擴大。但與其他城市相比,__市仍屬於欠發達地區,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__市在稅收方面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地方稅源結構不合理問題十分突出。長期以來,__市經濟過於依賴旅遊產業,地方稅收主要來源於旅遊,地方稅源結構呈現單一性和脆弱性,受國際國內經濟和社會形勢影響較爲明顯。作爲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工業,是該市經濟發展的短板。產業結構的失衡狀態決定了該市稅源結構的不盡合理。20__年__市實現地稅各項收入5.73億元,其中營業稅和所得稅佔76.8%,其他各稅佔23.2%,形成了以營業稅、所得稅爲主,其他稅種參差不齊的格局。此外,__市旅遊經濟的發展與稅收的`增長一直處於“大旅遊小稅收”的狀態。以20__年爲例,該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67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3.49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3.3億元,分別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長21.5%、35.98%、13.9%。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的增長大大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根據測算,每100元旅遊收入應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稅收,而__市每100元旅遊收入實際只提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供3元~4元的地方稅收。20__年該市旅遊業實現的地方稅收僅佔財政收入的2.8%,旅遊稅收的貢獻率偏低。

地方宏觀稅負偏低。20__年__市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與較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__省長沙市20__年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4.62%;與其他旅遊城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如安徽省黃山市20__年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區域、產業優惠政策不多。現行稅制沒有體現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稅收優惠政策沒有更好地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沒有給予欠發達地區傾斜政策。環境保護稅收政策不力。生態環境是__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目前,就地稅部門徵收管理的稅種而言,對促進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發揮作用的稅種主要是: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車船稅。由於這些都是“小稅種”,各級稅務部門容易產生“抓大放小”的觀念,忽視對它們的管理。目前稅制中,還沒有一個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專門稅種,限制了稅收的調控力度。

稅費比例不協調。20__年__市稅收佔財政總收入的比例爲73.4%,低於__省平均比例8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比例15個百分點。這說明__市非稅收入比例偏大,稅費比例不協調。

爲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優化地方稅源結構。發展新型工業化是__市從旅遊產業大市向旅遊經濟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在快速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該市抗禦風險的能力才能增強,地方稅收才能可持續增長。爲此,應建立面向旅遊市場的、富有生態環保理念的新型工業體系;積極發展新型旅遊工業,力促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生產形成產業集羣。同時,優化地方稅源結構。要從單一的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和商務會展旅遊轉變,通過增加政府投資、鼓勵民間投資和積極引進國外投資等途徑,壯大地方稅源。加強旅遊景區景點、交通、能源、通信、酒店、餐飲、市政和城市基礎產業建設,爲旅遊發展開闢廣闊的空間,穩定房產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基礎性稅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生產和使用節能降耗產品等。建立資源環境保護的主體稅種,大力籌措資源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主要通過稅目、稅率的調整和彌補虧損等配套措施,加大環境資源保護的力度,積極爲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專項資金。

加快費改稅進程。鞏固和維護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導地位,通過開徵新稅種和稅費歸併等方式,實現收費改革與完善稅制同步推進。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2

爲了更好地發掘、培育和推出我縣有特色和亮點並具發展潛力的項目,根據州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關於開展文化產業特色項目專項調研、規劃及報告的通知》要求,我縣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調研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河西鎮、旅遊局、石門關景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研,形成了《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研究報告》,以供參考。

一、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的優勢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指出:西部旅遊業的發展目標就是生態旅遊,我們可以從九寨溝、香格里拉、張家界等景區對旅客產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態旅遊必將成爲二十一世紀旅遊業的主題,石門關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門關生態狀況決定了必需發展生態旅遊的主題,**全縣195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懸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叢、草坡等佔全縣國土面積的92.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2%,而石門關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較茂密,處於橫斷山半溼潤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複雜多樣,爲衆多特有植物的分佈與分化(變異)中心。生態旅遊最原始的含義是森林旅遊,可見,石門關得天獨厚的生態狀況爲石門關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奠定了優越基礎。第二,石門關處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西坡之中,山勢雄偉,觀光效果較好,是天然的生態植物園,擁有各種植物200多科,2000多屬,近萬種。由於歷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煙稀少,使石門關縱深處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許多地方至今人跡未至,實乃生態旅遊的理想環境。第三,石門關人文景觀豐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蒼山崖畫,始建於明代的福國寺、玉皇閣等。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白族學者李元陽也曾到過這裏,並在《徐霞客遊記》和《遊石門山記》中均有記載。第四,石門關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要衝,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如今,隨着320國道及大漾二級公路相繼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門關距州府大理市僅21公里,僅需30分鐘即可到達。第五**作爲“中國核桃之鄉”,據統計境內核桃樹共有24.86萬畝,248.6萬株,在石門關景區就有0.72萬畝,5.1萬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衆多的核桃資源爲石門關開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

二、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現狀

旅遊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遊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託。縣委、縣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來在石門關共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景區公路、遊路、棧道、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共投資420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旅遊度假村、石門竹園、光明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等一批項目,使石門關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隨着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石門關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石門關旅遊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7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00萬元(截止20xx年),佔全縣gdp的比重達1.05%以上。

三、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石門關景區的硬件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隨着遊客的不斷增加,石門關景區的一些矛盾漸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二是規劃不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與發展不相適應;四是宣傳力度不夠,旅遊區位優勢未能得到發揮,一時難以形成大氣候。

四、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對策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籌措資金投入。在加快實現計劃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發揮政府投資先導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旅遊投入新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籌措:一是以政策換資金;二是以項目換資金;三是以利益換資金。同時,採取多種形式和優惠政策,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旅遊開發資金進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允許集體、個人在石門關景區詳細規劃的總體指導下,獨資投入對某些旅遊景區、景點資源進行開發建設。

2、加強整體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石門關生態旅遊景區應從現在收費站起列入整體規劃,任何建築物應體現古色、古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品味,加快實施與古崖畫連通的便道,選好光明生態園的選址,對生態園的農戶進行必要的指導。加大探險、科考、運動競技等一批項目的建設力度。

3、儘快建立健全旅遊管理體制。加強旅遊局的管理職能,管理好旅遊市場,旅遊資源開發與項目建設、環境衛生、安全保障,加強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從外地引進急需人才,特別要引進懂管理、善經營、有業務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傳力度,使石門關生態旅遊的優勢真正得到發揮。一是加大石門關“雄、險、奇、秀、幽”的自然生態宣傳力度(可製成風光光碟銷售,設計一張自然風光的門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讓人留下餘味);三是開發“核桃茶”文化(編一組適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與外界旅遊隊的聯煙。

旅遊業的發展將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只要按照以生態旅遊爲基礎,以自然生態旅遊和人文生態旅遊爲重點,合理科學地配置石門關生態旅遊的各要素,那麼石門關生態旅遊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進而帶動我縣旅遊業的發展。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3

旅遊業作爲當今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集經濟、社會、生態功能於一身,不僅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硬實力的支柱產業,也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增強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發展旅遊業,具有更爲重要的現實意義。爲此,縣政協於20xx年11月下旬,在馮興錢副主席的率領下,就如何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一)自然資源特色鮮明。xx縣旅遊資源獨特,境內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景區,同時還有石聚堂、燕窠硐、鯨頭等多個縣級風景區。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旅遊景觀。

(二)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資源是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靈魂。xx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如金鄉衛城和蒲壯所城的抗倭文化,五鳳、騰垟的茶文化,礬山的礦石冶煉文化,玉蒼山法雲寺的宗教文化,岱嶺、鳳陽、莒溪等地的畲鄉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劉英等抗日名將活動遺址的紅色文化,還有唐橋宋塔、矴步、牌坊、狀元墳、生態染坊、文物古蹟等歷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獨特、農耕文明體驗豐富多彩,如有太平龍、靈溪宮廟會、冥齋會、唱茶戲、拔五更、擡閣、馬燈舞等民間民俗及捉小海鮮、踏水車、織布、做豆腐、搗年糕、採摘蔬果等農耕文明體驗。

(三)生態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我縣已建成(或已通過生態鎮現場覈查)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以及縣級以上生態村324個。特色農業發展訊速,如靈溪觀美桃湖的農業觀光園、馬站農業園區等農業基地和觀光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蒼南翠龍茶等特色知名農產品聲名遠播;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多張涉農“國字號”金名片。優美的環境和特色農業基地,爲鄉村休閒生態遊、農業觀光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活動載體。

(四)鄉村農家樂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農家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截至到2012年底,農家樂累計總投資規模達4280萬元,接待餐位數7840個,牀位數258個。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遊特色村5個,農家樂旅遊特色點72個,2012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4856萬元,遊客購物收入108萬元,直接從業人員745人。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

雖然我縣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良好,但還存在對開展鄉村旅遊重視不夠,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農家樂佈局不合理,功能單一;對民間民俗、農耕文明、抗倭文化、畲鄉文化等旅遊產品的挖掘和開發不深;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鄉村景點檔次不高、分佈較散、旅遊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欠規範、發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還需強力推進。

二、大力發展我縣鄉村旅遊的幾點建議

發展鄉村旅遊業,有利於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於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山區羣衆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縣的鄉村旅遊還處於發展初期,應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將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培訓教育和市場運作等各項舉措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旅遊上檔次、高效益。

(一)加強部門協作,支持鄉村旅遊發展。

各級鄉鎮政府應加大力度,將發展鄉村旅遊業作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合理開發,加快發展。要發揮鄉鎮政府屬地管理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交通、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工商、宣傳、廣電、教育、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建立鄉鎮、部門協作聯動的管理機制。

(二)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

要根據現有鄉村旅遊資源,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合理佈局鄉村旅遊景點和線路,明確全縣鄉村旅遊的板塊特色、項目重點和發展目標。要引入先進的鄉村旅遊文化理念和創意,結合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房集聚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做好我縣“國字號”涉農品牌資源文章,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漁)業旅遊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發展格局。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鄉鎮和村莊,策劃好之後率先發展,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同時要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農戶加強對鄉村旅遊商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如金鄉同春酒、本地筍乾、席草製品、海鮮產品等開發經營,不斷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增加鄉村旅遊附加值,爲農民帶來實惠。

(三)完善投入機制,拓展融資渠道。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配套基礎設施。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爲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資環境,尤其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應研究出臺對鄉村旅遊提供信貸支持和資金支持的機構和個人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爲鄉村旅遊提供資金支持與信貸服務,以解決鄉村旅遊在發展初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持不足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支持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提供稅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通過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爲鄉村旅遊和“農家樂”提供小額貸款或低息貸款;通過再保險、風險貼息等方式,鼓勵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業保險業務,幫助農戶和相關組織化解經營風險等等。

(四)加強綜合管理,提升整體環境。

一要依據鄉村旅遊特點制定標準,規範管理。要把蒼南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一套便於操作的“鄉村旅遊管理辦法”,用來指導、規範和幫助農家樂經營者。按照現有的“示範”標準和“星級”標準加快經營戶的提檔升級,加強對遊客權益保護,規範農家樂文明友好待客行爲,以確保鄉村旅遊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加強培訓,提升綜合服務素質。要加強鄉村旅遊從業者的業務知識、旅遊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接待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一批鄉村特色景點導遊員,提升遊客對景點的內容感知度,促進對景點的宣傳和推介。

三要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遊能夠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整潔、衛生、和諧、優美的旅遊環境;要做好鄉村景點間的綠道、慢行道的規劃和建設,拓寬遊玩項目,增加遊客的遊玩興趣和滯留時間;要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把鄉村旅遊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統一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鄉村旅遊市場。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遊資源。要綜合利用電視、網絡及平面媒體等各種渠道,全方位的開展宣傳。要創辦鄉村旅遊節目,定期宣傳蒼南鄉村美景,積極開展“蒼南人遊蒼南”、“外地人遊蒼南”活動,進一步拓寬旅遊市場,提高蒼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舉辦節慶活動爲抓手,加大鄉村旅遊營銷力度。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展覽會,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寮端午觀海節和沙灘音樂會、玉蒼山重陽登高節和炎亭海鮮美食節,四季柚、蕃茄、柑橘、五鳳茶葉等農產品採摘節,做到以節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區位優勢,開展精品聯合,努力拓展鄉村旅遊市場。要圍繞”浙閩邊界山海生態遊“的主題,加強區域聯合,營造精品線路,繼續主動與甌南閩東二省六縣(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創精品旅遊線。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4

####草原,是一塊傳統特色突出、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狀況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傳統畜牧業生產爲主。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暢,這裏的環境保留了原生態的質樸,生活在這裏的人民也表現出觀念上的保守,使得這塊美麗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獨有的魅力。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爲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產生活和當地文化的新途徑。爲這裏的人民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旅遊局主辦的第六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上,由前旗旅遊局組織的####蘇木的兩戶牧民自己設計、製作的民族服裝服飾參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賽場。比賽結果,一戶牧民獲得現代服裝組第七名,另外一戶獲得傳統服裝組第八名。首次參賽的牧民之子白音獲得模特表演三等獎。

參賽的`服裝承襲了傳統風格,加入一定的現代元素,完全由####蘇木基層牧民自已設計、自已縫製,在場內外贏得了一致好評。兩位牧民還接受了內蒙古電視臺等媒體的現場採訪。

這次參賽增強了牧民們通過民族服裝服飾的生產參與旅遊的信心,提高了利用當地資源和技藝發展旅遊業,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積極性、主動性,爲我旗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羣衆基礎。通過這次參賽,我們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遊的發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啓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發展草原旅遊業的主體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來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搖籃。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鮮活生動。在日益崇尚生態文明的今天,草原是###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強烈的感召力,吸引着遊人紛至沓來。####草原是###旗發展旅遊業的依託,是衆多旅遊產品產生、發展的背景,是美麗的###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調動廣大牧民投身草原旅遊業的發展,是我旗旅遊業發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遊業要以傳統的民俗風情爲主,立足當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爾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長,博大精深,至今仍對當地羣衆的生產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挖掘科爾沁草原民間文化併發揚光大,是宏揚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的需要。在這方面,####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裏,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濃郁的傳統風格。

如:縫製馬肚帶、衲靴底、縫製民族服裝服飾、編馬絆子、組裝套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現。牧民羣衆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場的秀麗風光,使遊客流連忘返。因此,我們要因勢力導,一定要立足牧區生產生活實際,依託草原傳統習俗,打造當地特色旅遊品牌。

三,加快觀念轉變,加強素質提升,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產業轉型。

####草原處在大興安嶺向科爾沁草原過渡帶上,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這裏林草豐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同時,####草原位於烏蘭浩特這個遊客集散城市和阿爾山這個核心景區之間,是興安盟最重要的旅遊交通線上的關鍵節點。這裏山川縱橫、河流衆多、草原豐美,且有上百種喬灌木雜處其間,地形起伏多變,景觀層次感強,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天然高爾夫球場。

####草原旅遊應該科學規劃,政策引領。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及時引導當地牧民轉換觀念,用市場經濟的眼光看待本地資源優勢,用科學發展的觀點謀求可持續發展,自覺地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使牧民改變過去粗放的經營方式,實現牧民由一產向三產轉移,減輕盲目追求種養數量所帶來的生態壓力,充分發揮草原的生態效益,追求綠色產業迅速擴張,取得生態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遊品牌,讓千家萬戶在旅遊業中受益。

自2008年開始,我們依據這裏的資源稟賦,在####草原規劃了度假牧場、心靈牧場、####自駕遊營地、科爾沁草原驛站等圍繞“科爾沁草原”核心品牌,設計出“一線串珠式”的系列景區景點。經科學規劃,意欲使景區最終成爲生態觀光、民俗體驗、文化展示、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高品位旅遊區。逐步打造連接烏蘭浩特這個集散地和阿爾山核心景區之間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遊區,成爲充分展示科爾沁民俗、文化特徵的特色景區。在品牌支撐下,動員千家萬戶參與旅遊業,讓千家萬戶在旅遊業中受益,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成爲綠色興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動力。

通過這次參賽,我們充分感受到了####草原上廣大牧民積極投身旅遊業的巨大熱情和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科學規劃指導下的、全民參與的####草原旅遊業大發展的局面已經爲時不遠。同時,旅遊業開發要堅持政府主導,民間主體,市場運作原則,切忌不顧規劃的一哄而上。在徵地、環保等方面,政府及時進入,爲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條件。避免出現一些違規的、非法的盲目建設,出現先天不足的景點,給今後管理留下隱患。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5

根據市委政研室的統一安排以及市委常委、副市長韓鬆的批示,由西安市整規辦牽頭對我市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情況進行調研,主要調查研就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打擊製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稅款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爲,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的有關情況。

由於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牽扯部門較多,任務面廣,各自工作又自成體系,難以形成綜合性的調研報告,我們此次以市商貿局、市工商局爲主,主要針對商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問題作了一些調查。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市場體系的現狀,也對當前我市市場體系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結合我市工作的實際和今後的發展目標,提出今後的一些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加強的工作。

由於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原因,整治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問題,建立現代市場體系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任重道遠,尚需進一步努力落實各項措施。

xx期間,我市提出了以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爲主題,以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爲重點,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爲動力,以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爲主線,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爲根本目標,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彰顯古都風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建設學習型和創新型城市,構建和諧西安,向着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目標邁進的指導思想,對如何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結合我市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市場體系的發展實際,我們提出了發展與規範並重,形成政府和社會各方合力的發展思路。通過大力發展商品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市場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市場環境等措施,來促進我市儘快建立統一、公平、開放的現代市場體系。爲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的管理提供參考。

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完善功能、擴大消費爲重點,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拓寬消費層次領域,完善城鄉服務網絡,發展新型營銷業態,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了市場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隨着“十五”計劃的完成和計劃的全面展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全市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規模和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將繼續加快,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將快速升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繫會進一步加強,競爭也將更爲激烈。面對這樣的大背景,爲更好地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關於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商品市場體系,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場體系發展現狀

我市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按照“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發展理念,以“發展大商貿、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爲目標,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型業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我國商品市場快速成長,市場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場體系已基本形成並初具規模。形成了以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爲主體的多層次、多門類的商品市場體系;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市場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商品市場格局和遍佈城鄉的流通網絡和商業網點設施。目前,全市商業網點已達14.59萬個,千人擁有網點數20.3個,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場近50個,其中大型綜合超市26個;零售企業中年銷售過億元的商場有15家;全市擁有各類交易市場514個,____年成交額290億元;全市擁有餐飲業網點3.28萬個,____年批發零售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68.30億元,同比增長12%;全市各類賓館、飯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級以上賓館56家;大型現代化專業展覽館3個,總面積1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連鎖超市、倉儲商場、家居中心、專賣店、專業店、便利店等各種新型業態蓬勃發展。

(二)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3.2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7倍,年均增長12.2%。____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6.4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5.2%,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商貿業拉動全市gdp增長由____年的1.15%提高到____年的1.49%,貢獻率不斷提高。五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絕對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會城市第三位,商貿業已成爲西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三)商品市場的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在近5年時間裏,我市市場體系的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經營業態不斷創新,連鎖經營發展迅速。全市連鎖企業已從____年的45家、850個門店,發展到____年的93家、1298個門店,涉及行業40個,銷售額超過75億元,同比增長33.92%。現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關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和推廣,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批現代化、信息化的商業設施正在建設和應用,商場店鋪設施、條形碼的普及、自動銷售管理系統的應用、倉儲設施和現代物流配送設施建設都取得了較快發展。全市大中型零售企業80%不同程度的採用了計算機管理,70%以上的連鎖企業建立了自動銷售管理系統,世紀金花、民生、國美等重點流通企業在逐步建立完善對外信息交流平臺的基礎上,開展電子商務的有益嘗試,建立了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的網上商品交易系統,順應了信息化社會發展潮流,商品交易的手段進一步豐富。

(四)商品市場的對外開放取得了重要進展。幾年來,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新建大型商貿設施50多個,完成投資40億元,建築規模超過150萬平方米,爲商貿業發展增強了後勁與活力。尤其是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和外埠品牌企業投資我市,國內外一些著名的大型商業集團已紛紛進入我市市場,帶來了先進的業態形式和管理技術,促進了我市市場的競爭。幾年來,共引進外資約1.2億美元,內資約30億元。目前,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百事可樂、易初蓮花等世界500強企業均已在我市投資;外埠的家世界、人人樂、國美、蘇寧等品牌企業已在我市建店,經營規模不斷壯大。

(五)市場的法律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形成。與商品市場的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相適應,我市加快了市場體系建設的法制化進程,在認真貫徹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商品市場登記管理辦法》、《連鎖店經營管理規範》、《零售業態分類規範意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規章的基礎上,又結合我市實際相繼制訂出臺了《西安市商業零售業態規範》、《西安市零售商業分級設置規範》、《西安市商貿業行業發展分類指導目錄》、《西安市開設大型商業網點聽證辦法》、《西安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西安市連鎖業發展規劃》、《西安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西安市餐飲業服務規範》、《西安市農改超、集改超發展規劃》、《關於加快發展會展經濟的意見》、《西安餐飲業行規行約》、《零售業服務規範》、《美容美髮業服務規範》、《西安市商業企業價格公約》等十餘部行業規劃、規定及規範,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市、鼓勵競爭、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律體系框架,促進了市場的規範化發展。

(六)市場監管執法工作進一步位。近幾年我市擔負市場監管的主要職能部門,在經濟戶口管理、行政審批、首辦負責制、企業登記註冊、市場巡查、屬地監管等市場監管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商品准入制度,積極實施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全程監管制度;建立了企業信用數據庫,大力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機制的建立;加快完善行政綜合執法網絡建設,初步構建起了以准入服務、信用監管、消保網絡、快速執法、調度指揮、技術支撐爲重點的市場監管執法體系;各職能部門加強合作,統一指揮,聯合行動,密切配合,在關係社會穩定和人民羣衆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虛假違法廣告、商業賄賂、非法集資、安全生產等專項執法行動中,有效地打擊各類經濟違法行爲,在整治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擊假冒僞劣商品、查處違法經濟案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爲規範市場秩序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市場體系建設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

(一)市場法規建設滯後,交易行爲不規範。一是市場發展所需要的一些法律、法規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例如,至今規範市場運行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壟斷法》尚未出臺,流通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已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配套的實施細則仍然缺乏,使得法律法規出臺後缺乏實施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法律法規的效力。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對公用企業、壟斷行業的法律約束力不足,影響了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的建立。三是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質量檢測制度和必要的檢測設備、手段,市場準入管理不到位,交易行爲不規範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市場中,無論是農產品、工業品還是生產資料,不合格產品、假冒僞劣等問題還較普遍存在,尤其是食品安全形勢還比較嚴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市場主體規模偏小,組織化程度低,經營方式落後。單體分散經營的流通主體所佔比重較高。在全市335516個流通主體中,單體經營的個體商戶在全部流通主體中的比重達到66.3%。以滿足初級交易爲主的傳統經營方式與業態形式大量存在。流通現代化總體水平較低。目前新型業態發展雖快但規模過小,流通領域從設施到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後,流通現代化總體水平較低且進展緩慢。由於長期投入不足,目前我市流通產業的核心技術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6

旅遊業被喻爲無煙的xx產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猛的產業之一。近年來,在我國旅遊文化產業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湘西xx苗族旅遊文化產業來勢很好。據統計,2013年接待遊客24.28萬人次,直接旅遊收入5338萬元,佔全縣旅遊總收入的40%以上,在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湘西xx苗族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給當地帶來了經濟發展,也引發了社會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關注和保護;另一方面,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護不力等原因,也帶來了環境被破壞,文化被誤解、歪曲等負面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凸顯了湘西xx苗族傳統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執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xx苗族文化旅遊的立法步伐,尤顯迫切。本文就此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旅遊開發對xx苗族傳統文化旅遊資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開發過程其實就是保護過程,要在發掘、整理和提煉xx苗族、風俗習慣、歷史掌故、神話傳說,民間藝術,舞蹈戲曲,音樂美術,民間技藝,服飾飲食,接待禮儀等苗族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同時,注重保護。當前,xx旅遊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過程面臨突出的法制問題。

一是商業化趨重,苗族文化“失真”問題;

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態環境開始面臨的破壞。

(一)當前xx苗族文化旅遊資源法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立法方面不到位,甚至缺位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湘西作爲湖南省旅遊大州,雖然依據《xx》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旅遊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和規範性文件,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不容小覷。當前,就xx區苗族文化旅遊立法工作事前調研不夠,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缺乏針對性,未突出地方特色,有的如《xx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尚未出臺,雖有規劃,未有保護條例,法制缺位。有的立法內容過於原則性,缺乏有效規範,實踐中缺乏操作性,爲旅遊資源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同樣立法中重視旅遊文化資源法律保護,對xx區苗族文化旅遊資源缺乏關注。

二是執法方面也面臨缺位與不到位的問題。xx景區管理委員會作爲管理機構一直沒有成立,管理存在缺位。行業協會作爲自律組織也沒有成立,行業管理規定落實不夠,缺乏標準化。

(二)發展xx旅遊文化產業的法律對策。

一是xx苗族文化旅遊資源法律保障應堅持四個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xx苗族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制定景區規劃時加大對資源的法律保障,實現可持續性;堅持預防爲主原則,xx景區獨特的景觀與周圍自然環境渾然一體,一旦破壞,後世修補無濟於事;實際可操性原則,結合xx景區實際制定,本地區實施辦法,與法規政策、法律、《條例》相銜接,解決法律實際過程中的區域差別問題;堅持公衆參與原則,民族文化植根民間,開發與保護必須建立民間主動參與上。

二是加強對xx區旅遊文化資源調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強就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開展資源調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強就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開展立法調研,制定立法規劃,加緊出臺xx非物質文化、xx景區,苗族特色建築等方面的法規,及時有效地保護文化旅遊資源。地方性法規一定要具有區域色彩和苗族特色,在立法中加以規範。

三是通過立法實現xx景區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所有權屬國家、管理權在政府部門,經營權屬開發商和經營商,但是xx苗族文化屬於本地區所有、集體所有的部分產權,建立通過收購或其他方式解決,屬於個人的產權建設採取變通試解決。鑑於過往政出多門,“管理多頭、管理混亂、都在管理、都不管理”的局面,建議在xx景區設置統一權限的管理機構,負責日常事務管理,依據地方實際,採取獨創性的管理模式。

四是通過立法解決xx區村、鎮共享發展收益機制。在立法中明確xx苗族地區對發展方式的選擇權和參與權,尊重民族習慣,保護民族文化,促進xx景區民族文化活動中的村鎮參與,羣衆參與,賦予羣衆在規劃和決策中的發言權和收益權。在立法中明確規定,xx苗族地區村、鎮參與,羣衆參與利益分配機制和補償機制,有利於苗族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五是加強對xx景區旅遊文化資源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規範旅遊文化開發與保護行爲。

旅遊股調研報告篇7

安豐塘因其爲天下第一塘,從而使其聞名暇身,婦孺皆知,圍繞安豐塘的產生,發展又有許多優美、傳奇的故事在人間廣爲流傳,更增添了這座千年古塘的神祕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這裏人傑地靈,物產豐饒,各種水產品養殖、水生作物的種植應運而生。爲了紀念安豐塘的創始者楚國宰相孫叔敖,人們在塘北岸修建了孫公祠(現已被申報爲省aa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記述了安豐塘的地理位置、水源灌區分佈、用水規劃及歷代整修情況,是古今研究安豐塘的珍貴歷史資料,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和鑑賞價值。圍繞安豐塘的傳說和自然資源,人們建造了“八大景點”,分別是“五里迷霧、洪井晚霞、沙澗荷露、老廟木塔、鳳凰觀日出、皁口看夕陽、利澤賞明月、石馬觀古塘”等。徜徉其間,你會覺得這裏綠柳垂堤,花開四季,塘面微波盪漾,清水漣漪,各種養殖水產品嬉戲其間,好不快樂。八大景點相映成趣,讓人流連忘返,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這一切構成了安豐塘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安豐塘旅遊開發的天然優勢。

1、縣委縣政府南工北旅的政策機遇

新橋國際機場的興建以及合淮阜、合六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縣委、縣政府結合本縣實際,審時度勢,提出“南工北旅”發展戰略,首批成立八公山風景管委會和安豐塘旅遊管委會,這爲安豐塘的旅遊開發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掀開了安豐塘旅遊開發新的一頁。“南工北旅”戰略的提出和安豐塘旅遊管委會的成立,將爲安豐塘的開發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及智力保障。

2、安豐塘護堤及相關工程的順利實施

投資1億多元的安豐塘除險加固及配套工程順利實施,提高了安豐塘的防洪防澇標準,新建了多處觀景點,滿足了遊客觀景需要,環塘路硬化、綠化、美化工作正在籌建之中,工程完工可實現晴雨通車,大大改善了交通狀況。

3、安豐塘鎮土地平整工程的開展

繼xx年國投5千餘萬元的土地平整工程完成之後,xx年又投資4千餘萬元資金,用於新一輪的土地平整工作,兩項工程的完工,安豐塘鎮將有80%的耕地得到平整,初步實現“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樹成行”的現代農業景象。土地平整和“村村通”工程的先後完工,使得全鎮的交通狀況大大改善,現已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下一步將實現組組通砂石路。這爲建立現代觀光農業和農家樂休閒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鎮村幹部隊伍

機關效能建設的開展,使得鎮村幹部的形象大大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鎮黨委和村黨總支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大大增強。07年的土地平整項目,難度之大,工作量之大,超乎人的想像,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安豐塘鎮鎮村幹部,硬是把它給完成了,而且無一例信訪案件發生。這樣的一羣幹部隊伍一定能協助投資者開發好安豐塘,管理好安豐塘。

5、有着一羣熱情好客,勤勞樸實的人民羣衆

這裏的人民羣衆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聽黨話,跟黨走,盼安豐塘早日開發的願望十分迫切,定會爲安豐塘的旅遊開發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6、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服務功能日益完善

爲滿足安豐塘旅遊開發的需要,這些年鎮黨委政府加大了小集鎮建設規模和品位,使之於創建旅遊鄉鎮相協調。今年投資10萬元的安豐塘街道亮化工程,已順利完工,方便了人們夜晚出行;小商品琳琅滿目,充分滿足人們的購物需要;旅遊接待舒適,價廉,給人以“家”的溫馨。小城鎮建設可爲每位投資者、觀光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充分滿足人們食、住、行、娛、購的需要。隨着安豐塘旅遊開發的不斷深入,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規劃正在制定之中。

7、便捷的交通條件

安豐塘鎮毗鄰新橋國際機場,十迎路(十字路至迎河)、雙安路(雙橋至安豐塘)、陶建路(陶店至建設)等省級公路縱貫全境,距合阜高速公路入口30公里,距合六葉高速公路六安北入口55公里,加上“村村通”土地平整工程的順利實施,使得該鎮的交通四通八達,極爲快捷方便,實現晴雨天鎮內外交通無阻。

8、開發成本低廉

安豐塘旅遊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投資者只需在景點建設上再錦上添花,這裏可爲投資者提供一流的服務和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

9、豐富的旅遊資源

除環安豐塘景點外,這裏還有馳名中外的席草、荷仁豆及各具特色的水產養殖,投資者可依託現有資源直接開發成旅遊項目,如現代觀光農業、各種休閒垂釣中心、農家樂中心、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等。

一、不利因素:

1、安豐塘管理體制未理順

目前安豐塘水面由安豐塘分局管理,水面養殖由養殖場進行管理、承包,由於利益的關係,兩者之間常產生矛盾。安豐塘旅遊開發需要優質的水面,而爲了養殖的需要,承包水面養殖的經營者又不斷地向塘內拋灑一些物質,嚴重污染了水面,這兩者矛盾常常是不可調和,爲了安豐塘旅遊開發的需要,必須理順管理體制。

2、景點破壞嚴重

安豐塘環塘八大景點,均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破壞嚴重,已找不到昔日的感覺,這需要我們一邊保護,一邊開發,兩者要並舉,開發工作未進行之時,對已有資源的保護顯得尤爲重要,有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制定保護的辦法。

3、投資不足,建設力度不夠,開發意識不強

也許是由於經濟的原因,安豐塘旅遊開發這些年也只是美好的設想,一直未付諸行動,地方財政僅是吃飯型財政,安豐塘自主開發無能爲力,因此等靠要思想嚴重,影響了安豐塘開發的進度。

4、規劃定位不夠

旅遊開發是一項長線投資工作,要求我們必須要先制訂好規劃,然後分年分項實施。安豐塘開發的長遠規劃與近期目標未制定出來,未給安豐塘開發一個準確的定位。

5、人才短缺

鄉村旅遊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其中的關鍵,要處理好藉助“外腦”與培養自身人才的關係。旅遊事業在發展之初,特別是在進行旅遊規劃的時候,非常需要旅遊專業人才的“外腦”,以引導旅遊業走上正軌,對於日常的經營管理人才,可以自己培養,也可以引進,但是一般的服務人員和導遊人員最好是自己培養,這樣有助於增強服務特色,同時還能爲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目前我鎮的旅遊人才既無引進,也無自身培養,突顯人才的短缺,制約了旅遊業的發展。

6、宣傳影響不夠。

目前,安豐塘的旅遊宣傳還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僅僅靠“回頭客”及口碑傳播,影響小,見效慢。

二、思路與對策

透過安豐塘旅遊發展的現狀,不難看出,當前旅遊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思維前瞻,着眼問題,尋找策略,這樣纔能有效進行重組、變化和提升,纔不會使安豐塘旅遊“新瓶裝舊酒”。

1、完善旅遊開發相關規劃,有序開發

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形成的“南工北旅”這一共識,深化“一業帶百業”認識,按照“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發展思路,堅持以“總體規劃,分步開發,突出重點,體現特色,面向市場,合理利用”爲原則,切實加強旅遊規劃工作,並積極創造條件,有序開發,要不僅建設觀光旅遊,時機成熟還要發展成會議旅遊、商務旅遊、休閒度假旅遊等爲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產業。

2、爭取政府資金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目前,安豐塘除險加固工程已基本告一段落,但環塘路面的硬化、綠化、美化直至亮化工作還沒有啓動,希望政府繼續爭取項目資金,做好這一工作,爲安豐塘旅遊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大小城鎮建設步伐,提升旅遊接待品位

目前,我鎮的旅遊接待小而全,不能上檔次、上品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少,無法滿足遊客的多種需求,今後要在提高接待規模和提升檔次、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

4、積極推進景區建設,開發旅遊景點

目前安豐塘旅遊老景點有不同程度破壞,且配套開發的力度不夠,景點不精,新景點開發滯後,推出去的景點特色不明顯,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可遊性、可參與性、可感染性不強,農家樂資源豐富,但開發不夠,加快景點建設刻不容緩。建設需資金,光靠政府投入非常有限,需要多渠道融資,多途徑參與開發:(1)向上爭取項目資金;(2)招商引資。吸引客商前來投資參與安豐塘開發。(3)吸引捐助資金。(4)金融信貸資金。

5、加大旅遊區域協作,制定精品旅遊線路

我縣的旅遊要形成一盤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識,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有,優勢互補的態勢,安豐塘的旅遊開發要與瓦埠湖、八公山森林公園等景區統一規劃、管理,形成規模,打造壽州一日遊,使分散的景點設施統一協調,有機組合,使資源優勢得到集中體現,大小景區共享產業規模效益。

6、加大宣傳推銷力度

目前,很多人都只知道有天下第一塘——安豐塘,但安豐塘的具體位置、特產、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等都不清楚,這需要我們加大宣傳推銷力度,多與記者接觸,多渠道、多途徑宣傳安豐塘,既宣傳景觀,又宣傳政策,可統一編制宣傳材料,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載體和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開展營銷宣傳,吸引更多遊客瞭解安豐塘,走進安豐塘,感受安豐塘。

7、理順體制,建立天然無污染養殖

安豐塘的水面和養殖的管理體制必須理順,不能兩家單位各自從自身利益出發,各自爲政,必須統一管理,服務於旅遊開發的大局。我認爲安豐塘的養殖要遵從自然生物鏈條,減少人爲因素影響,保護好水質,涵養水質,把安豐塘變成一個天然養殖場。

8、加強旅遊管理幹部作風建設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旅遊管理幹部隊伍作風的好壞,關係到一個地方的形象,反映了一個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質,必須加強旅遊管理幹部效能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形象,引導旅遊業向健康方面蓬勃發展。

三、未來3——5年的思考與打算

1、申報創建旅遊鄉鎮

我鎮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旅遊鄉鎮的申報工作,爭取上級旅遊項目專項資金支持。

2、建立安豐塘旅遊專抓隊伍,解決“有人管事、有人辦事”問題

3、因地制宜,做好農家樂項目建設

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做好農家樂有關項目建設,打造品牌,如利用席草、荷仁豆、甲魚、各種水產品等,加工成精美工藝品和美食。

4、繼續加強小城鎮建設,在“食、住、行、遊、購、娛”上做文章

要繼續加強小城鎮規模建設和亮化、美化工作,提升接待檔次和水平,着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系列旅遊產品,特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和紀念產品。

5、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和旅遊環境的治理

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監督其合法經營,避免欺、蒙、拐、騙現象的發生。加大旅遊環境的治理,避免髒亂差現象出現。

我堅信,只要我們堅定發展思路,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堅持促進人與自然、資源、環境的整體和諧,安豐塘一定會成爲壽縣旅遊產業中一顆璀璨明珠。

安豐塘鎮位於壽縣城南30公里,因位於天下第一塘——安豐塘畔而得名。全鎮共有48195人,轄8個村、2個街道居委會,總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萬畝,因地理位置優越,得天獨厚的水利條件,蘊藏了豐饒的農業資源,這裏地勢平坦、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景點星羅棋佈。特色農業有“荷仁豆”、“席草”、“中華甲魚”以及依託安豐塘水面而養殖的銀魚、河蟹、鯽魚、鯉魚、鱖魚、河蜆等名特優水產品,綠色、環保、無污染,暢銷海內外。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提出“南工北旅”發展戰略,安豐塘旅遊迎來發展的春天,掀開了新的一頁。如何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做大做強安豐塘旅遊產業,提高旅遊經濟對鎮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