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和民族宗教工作調研報告

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和民族宗教工作調研報告

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和民族宗教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2017年度工作安排,爲進一步加強港澳臺僑外事和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思路,謀劃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工作取得更好進展, 11月下旬,市政協副主席帶領部分常委、委員赴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嘉祥縣就港澳臺僑外事和民族宗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並與市委臺辦、市僑聯、市外辦、市民宗局、市級宗教團體等部門和組織開展了深入座談。現將主要情況彙報如下:

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自2016年正式啓動以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分爲中部綜合配套服務區,即中央商務區、南部商貿物流區、北部產業發展區等區劃。中央商務區是重點突破的核心區,總規劃面積30畝,築面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實行產城一體發展,主要佈局工業產業項目及生活居住、商務辦公等服務設施,承擔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公共管理等職能。集中佈局創業大廈、鄰里中心、中科院中學等10餘個重點項目。按照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委託美國LLA、德國羅昂等國際知名公司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水系景觀、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公共服務平臺等單體規劃。參與中央商務區大會戰的中建六局、中建八局、中鐵三局、西部控股等企業、投融資公司等10餘家,累計投入已達15億元以上。截止目前,中央商務區已形成了建設體量。

經開區成立時間較晚,基礎性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爲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有效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和融資難的瓶頸,2017年經開區專門成立了祥城投資公司,採取PPP模式與社會資本合作組建合資公司,負責融通資金,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意見和建議:

二、嘉祥縣

今年3月,嘉祥縣成功申報曾廟設立爲“山東省海峽兩岸交流示範點”。自2011年開始,嘉祥縣已成功舉辦五屆海峽兩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禮孝文化論壇(研討會)。邀請海峽兩岸曾子思想研究專家學者、曾氏宗親代表及臺灣客商臺胞來嘉祥參會,加強了海峽兩岸的交流、溝通,拓展了兩岸經貿往來渠道,提高了“曾子故里•嘉祥”在海峽兩岸的知名度,該項目也年年被國臺辦列爲“海峽兩岸重點交流項目”,被山東省臺辦評爲“山東省優秀對臺交流項目”。目前,嘉祥縣正全力推進宗教文化旅遊項目—青山景區。由該項目總投資6.12億元。規劃佔地面積361.9公頃,將青山景區打造成以宗教文化旅遊爲核心,禪宗康養爲特色,融合自然觀光、民俗文化爲一體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今年該項目計劃投資2.12億元,主要建設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景區北大門、環山道路等基礎設施,建成後可實現焦滿線—青山景區—法雲寺—東方左岸假日小鎮—德信莊園旅遊專線,爲遊客提供多方位的旅遊體驗。

意見和建議:目前,嘉祥籍臺胞240戶,500多人。現有臺資臺屬企業5家,涉及精密元件加工、手套加工、汽車經營、農業等領域。嘉祥縣存在港澳臺僑和外資企業較少的問題,過分依賴手套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積極引進港澳臺資和外資,突破傳統加工、勞動密集型企業,向高新技術轉型升級;目前重點開展的青山景區建設,其中法雲寺作爲宗教文化載體,具有突出作用。建議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宗教場所建設經營有關規定進行建設,如果有露天佛教造像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嚴格審批。

三、市委臺辦

2017年市委臺辦一是在濟寧、濟寧高新區、梁山、曲阜、鄒城等地成功舉辦了“臺灣青少年孔孟文化行”活動。二是協助省臺辦開展了“相約齊魯情繫中華”—2017魯臺青年交流季活動,使臺灣青少年對儒家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通過親身參與和自身體驗形成了對於中華文化真切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協助做好了中華傳統文化與兩岸社會發展研討會和兩岸春季祭孔活動。同時,還紮實開展了“送法律、進臺企”活動。

意見和建議: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結合濟寧實際,擴大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惠互利,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建議明年開展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赴臺行活動,組織我市具有影響力的“儒家文化”、“運河文化”等非遺項目赴臺展示交流,提高臺灣民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認同,宣傳推介濟寧,增進兩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事業。

四、市僑聯

2017年市僑聯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 “送溫暖、獻愛心、爲僑服務”活動。走訪慰問僑界羣衆70多戶,幫助解決問題30多件;組織部分僑資企業參加“春風送崗”企業招聘活動,招聘僑界人員19人。自2016年以來,市僑聯持續開展了僑界“精準扶貧”工程,對17戶相對困難的歸僑僑眷和2戶納入全市精準扶貧範圍的歸僑僑眷,進行了普遍走訪慰問和集中救助活動,共救助17人,發放救助金17000元。

今年,還組織開展了“關愛僑胞,服務僑企,法律伴我行”僑法宣傳活動。舉辦“僑聚齊魯•走近濟寧”活動,共接待僑商僑團11批次。相繼開展了“僑聚濟寧•儒學尋根”濟寧-皮克林市首屆中加友好城市夏令營走進宣阜巷非遺項目體驗活動,“儒學經典100句”推廣活動。 

意見和建議:相比我省沿海地市,我市僑的資源相對匱乏,僑資企業還偏薄弱,華人華僑、僑胞僑屬也相對較少。但是,我市作爲孔孟之鄉,文化聖地,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優勢,傳統儒家思想對海外華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議針對海外華人和僑眷從文化尋根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做好涉僑工作。建議由市政協、市人大牽頭,每年組織開展五僑聯誼會議(市政協、市人大、市委統戰部、市僑聯、市外辦),互通有無,協調聯動,構建涉僑工作新格局,共同做好涉僑方面的工作。

五、市外辦

截至目前,我市共審覈審批因公出訪團組84批178人次,辦理護照簽證71批160人次,壓縮不合理出訪人員17批29人次。積極支持服務經濟建設類團組“走出去”,共派出經貿團組30批88人次,佔所有出訪團組的42%和所有人員的55%,出訪團組與海外公司、科研機構洽談簽訂合同及合作意向33項,合作金額52億美元。文化出訪團組在奧地利、巴西、巴基斯坦等5國開展儒家文化互動交流活動,3所駐濟高校與海外大學洽談中外合作辦學。制定《濟寧市因公護照收繳管理制度》,護照收繳率一直保持在100%。香港山東周期間,舉辦2017濟寧(香港)合作項目對接會,介紹濟寧有關情況,推介產業合作項目,共11個項目成功簽約。孔子文化節期間,香港友好人士代表團來我市參加孔子文化節。今年以來共辦理對外邀請178批258人次。在汶上縣和市文化廣場舉辦2次預防性領事保護知識宣傳,現場發放《領事保護知識手冊》、《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等海外公共安全宣傳冊1000餘份,解答現場諮詢50餘人次。先後妥善成功處理6起涉外領事保護事件。發揮孔孟之鄉文化資源優勢,高質量做好外僑接待、禮賓禮儀、各語種翻譯等工作,今年以來接待外賓僑領50批1020餘人次,其中副部級以上團組6批,210人次,向外賓展示了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了蓬勃發展的濟寧形象。孔子文化節期間,邀請海外僑領中華文化研修之旅等多個代表團到訪濟寧,取得旅遊、經貿、文化合作等多項豐碩成果。

意見和建議:全市外僑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整體上分析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發揮外事平臺作用圍繞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不夠強,拓展對外交往渠道、發揮文化外事講好濟寧故事的力度不夠大,下步要加強外事僑務工作的統籌規劃,承擔好推動儒家文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責任使命。一是建議匯聚五僑力量,凝聚各方面僑的資源,定期開展“相聚聖地,協商發展”活動,邀請海外華人、華僑尤其是青少年,來我市開展文化夏令營、尋根之旅、儒學經典遊等活動,邀請港澳臺僑、外資外企來我市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這樣,既能吸引更多港澳臺僑資源促進濟寧發展,也可以向世界宣傳濟寧、推介濟寧。二是建議要切實維護好我市現有的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優化好他們的發展環境,讓他們更好發展、做大做強,爲濟寧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六、民族宗教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42個少數民族6.87萬人,佔總人口的8.7‰。其中,回族5.75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7%。現有少數民族萬人以上縣(市、區)1個,民族工作重點鄉鎮(街道)18個,少數民族村居、社區66個。天、基、伊、佛、道五教俱全,依法登記宗教活動場所545處,其中天主教34處、基督教442處、伊斯蘭教27處、佛教33處、道教9處。全市宗教教職人員166人。

主要經驗:一是着力加強愛國宗教團體和教職人員隊伍建設。重點加強了對中青年教職人員的培訓,舉辦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訓班16次,直接受訓人員700餘人。自2017年起,市財政每年將爲每個市級宗教團體補助辦公經費3萬元,用於宗教團體活動開展和日常運轉。對低收入宗教教職人員,在省財政按月補貼300元的基礎上,市財政再給予補貼200元,有效緩解了低收入教職人員的生活困難。三是着力加強少數民族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聯合市委統戰部,舉辦了爲期3天的全市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培訓班;二是以“國法與教規的關係”爲主題,舉辦了第六個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在任城區舉辦了集中宣傳活動,展出版面宣傳欄20餘塊,發放政策法規彙編500餘冊,接受諮詢300餘人次。教規關係的認識。認真梳理現有的8項行政權力,編制了“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順利完成宗教基礎信息數據核改和網上賦碼工作,共核改宗教基礎信息1122條。依託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濟寧市少數民族維權法律援助工作站”,累計開展法律援助50餘起,接受法律諮詢600餘人次。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清真寺、進鄉鎮、進社區的“六進”活動,部署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宣傳創建活動。組織舉辦了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事蹟報告會。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爲主題,開展了第17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以“慈愛人間五教同行”爲主題,連續四年開展“宗教慈善周”活動。共募集善款120萬餘元,救助羣衆達1500餘人次,大大激發了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活動的積極性。三是積極引導信教羣衆愛國愛教。指導各宗教團體、活動場所先後舉辦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或宣講6期,2000餘名教職人員和信教羣衆參加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主體簽名活動。

市佛教協會、市伊斯蘭教協會、市基督教兩會、市天主教會、市道教協會在座談中均提表示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擁護黨的領導,尤其要學習貫徹落實好新的《宗教事務條例》,做好民族宗教各項工作與社會主義新時代精神的結合文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意見和建議:我市五大宗教俱全,少數民族人數衆多,是全省重點民族宗教市。同時,我市宗教場所衆多,尤其是佛教文化資源豐富,汶上寶相寺,嘉祥法雲寺、兗州興隆文化園等佛教文化場所衆多,宜整合衆多佛教資源,由旅遊、文物、文化等部門聯合考察論證,推出濟寧市佛教經典旅遊專線,既能促進我市的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還能有利於宗教場所的維護和利用。同時,任城區內集中有伊斯蘭東大寺、黃家街基督教堂、戴莊天主教堂、鐵塔寺等宗教文化資源,也適宜整合資源,以運河文化、宗教文化的角度加以統籌規劃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