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鄉旅遊調研報告多篇

鄉旅遊調研報告多篇

鄉旅遊調研報告篇1

一、調研的準備

爲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係,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爲組長的旅遊調研工作小組,爲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研組建後,分頭查閱有關旅遊的文獻資料,爭取在實地調研之前對我鄉旅遊有一定的瞭解。

二、調研的行程

20xx年9月17日我們調研組3人一行來在石泉等村進行爲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四天我們的行走線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寶塘坡田------上流飛檐臺、節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個村一天。

三、調研方法

在調研時我們充分運用各種調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資料之間相得益彰,保證我們可以點面結合的獲得一手資料,從而保證相關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體運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資料法:每到一村,我們都與該村的村幹部進行座談,瞭解該村的概況,並從村幹部那裏收集旅遊業基本情況,及該村旅遊發展情況介紹等相關的二手資料。

2、問卷調查法:在對旅遊工作進行探索性調查後,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利用鄉政協旅遊工作調查問卷,組織部分公司、社會知名人士等30餘名人召開座談會,完成調查問卷。

四、調研範圍

此次調研範圍爲馬橋鄉的鄉村旅遊發展情況。

調研的初步結論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我們共完成問卷30餘份。通過所收集的信息,可以獲得如下結論:

(1)通過調查我們得知發展鄉村旅遊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1、有利於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多的問題。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儘快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是解決農村問題,建設農村地區全面小康社會最爲重要的舉措。從此次調查來看,鄉村旅遊景區的從業人員來自於景區周邊村鎮。可見發展鄉村旅遊一方面可以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另一方面,由於鄉村旅遊業就業崗位層多面廣,所需技術相對難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訓就可上崗工作,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轉化;再者,一旦鄉村旅遊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爲當地的重要產業後,可以實行當地勞動力的長期甚至永久轉化,進而加大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2、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馬橋鄉主要是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鄉鎮,農業結構正在調整當中,第三產業比例較小,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而經過這幾年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同時,鄉村旅遊的發展也引起區域農業產品的特色化,如我鄉的花豆、生薑去年吸引來了上千遊人。

3、有利於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馬橋鄉發展鄉村旅遊已經初見成效,特別是它將農業與旅遊業很好結合起來,實現雙業增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我鄉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來自於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到景區銷售所得的收入。可見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大大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

4、有利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發展鄉村旅遊時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鄉村旅遊不僅以農業生產方式、多種參與活動和民俗文化等吸引遊客,而且以優美的環境給遊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樹種草,美化環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據馬橋鄉鄉村旅遊景區村民反映發展鄉村旅遊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是路變好了,村鎮整潔了,水乾淨了,綠化好了。可見發展鄉村旅遊,切實能改善農村髒、亂、差的環境面貌。同時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

5、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化的發展是以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爲標誌的經濟。環境發展是手段,社會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發展鄉村旅遊,雖然涉及多方利益關係,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齊下的方法,不僅不會觸及既得羣體的利益,反而會增加各方利益,從而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2)發展鄉村旅遊存在的問題:

1、鄉村旅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儘管鄉村旅遊業伴隨着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髮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爲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強有力的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景區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馬橋鄉旅遊資源豐富,有些質量等級也比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並不高。

3、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要待進一步完善。從調查看,特別是一些自駕車的遊客對入景區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務設施還是不很滿意的。

4、鄉村旅遊的政策尚未配套。從調查來看,半數以上旅遊目的地居民有投資旅遊業的慾望,但很多因爲缺少資金而放棄。可見在全區未形成鼓勵發展鄉村旅遊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等。

5、鄉村旅遊的管理人才缺乏。整個長清從事旅遊業的人才知識結構層次比較低,人員從業素質也不高。從導遊來看,僅僅幾人獲得國家導遊資格,同時缺乏有序的管理。

6、鄉村旅遊的商品開發不夠。缺乏商品意識。全鄉旅遊景點除花豆、生薑外幾乎沒有開發自己的旅遊紀念品,在各旅遊景區所銷售的產品大多爲農戶自發組織買賣,而且大多爲初加工農產品,產品附值不高。

(3)發展鄉村旅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1、科學編制規劃。在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遊資源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用規劃指導鄉村旅遊建設。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張揚個性,確保鄉村旅遊原有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規劃的編制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和當地羣衆的意見。強化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維護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使規劃的指導作用和規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設施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是旅遊吸引旅遊者的重要保證。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夯實發展基礎。以滿足遊客需求爲導向,以提升服務能力爲目標,結合發展需要,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加快建設餐飲、住宿、停車場等旅遊服務設施,提高遊客接待能力,爲遊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服務,提升鄉村旅遊景區(點)服務質量和水平。

3、重視保護利用。鄉村旅遊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繼承和保護好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要按照保護爲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係,避免過度開發對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環境造成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經濟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依法管理,建立保護與開發的良好機制。

4、積極籌集資金。發展馬橋鄉村旅遊,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農戶要想投資旅遊業也需要資金,因此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發展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爲發展鄉村旅遊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改變由政府包攬的做法,樹立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理念,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消除發展鄉村旅遊的體制障礙,構建以政府爲導向,企業爲主體,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遊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在這方面馬橋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馬橋鄉在開發金寶塘坡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當中,引入民間資本投入整合水庫水庫出險加固工程資金,利用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爲景區打造良好的景區外圍環境,從而激勵投資開發商對景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要放寬市場準人,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以緩解鄉村旅遊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進經濟實力強、發展前景廣的企業到旅遊村鎮興辦產業,實現產業聚集,增強鄉村旅遊的活力。

5、加強包裝宣傳。馬橋鄉景區很多是有高質量的,但很多卻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裝宣傳。因此,加強包裝宣傳十分重要。精心策劃能反映和提升鄉村旅遊景區(點)知名度的主題形象。創新旅遊宣傳促銷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積極舉辦或參加各種形式的旅遊推薦會、說明會、展覽會等活動,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整體形象宣傳和聯合促銷,營造健康濃郁的特色旅遊氛圍,拓展省內外旅遊客源市場,吸引和招攬海內外的遊客。加強新聞媒體對鄉村旅遊開發建設的宣傳報道。鼓勵新聞媒體配合鄉村旅遊的建設進行系列宣傳,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和欄目。

結語

經過我們系統調查掌握的資料顯示,馬橋鄉的鄉村旅遊有其成功的可借鑑之處。鄉村旅遊是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解決 三農問題,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積極探索。

馬橋鄉鄉村旅遊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鄉村旅遊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隨着都市生活的快節奏給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廣大農村則山清,水秀,天藍,空氣清新對廣大的城市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即可以釋放壓力,盡情放鬆,有能來到天然氧吧,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們合理引導、積極支持、規範管理,鄉村旅遊必將呈現燎原之勢,蓬勃地發展起來。

鄉旅遊調研報告篇2

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xx年9月底我縣旅遊總人數爲9.16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8人,一日遊4.82萬人,佔總人數的52%。旅遊總收入達2138萬元。這些遊客多數是前來參加節慶、會議、商務和探親訪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觀光旅遊者並不多。

由於我縣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業起步晚,且發展緩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主要表現爲:

(一)規劃不完善,實施缺乏恆性。雖然在20xx年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但是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結合,沒有與全局的發展有效對接,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發展措施空泛,建設資金難於籌措,導致規劃難於實施。如忙海水庫、勐汞觀音洞等景區景點未制定詳細規劃,影響了深度開發。

(二)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由於長期以來文化旅遊投資主體單一,多依賴各級財政投入,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機制,在具體運作中土地、稅收、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難以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由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缺乏對文化旅遊資源進行統一挖掘、整理、研究、開發的專門機構,形成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三張皮現象。景點開發除靠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外,自身缺乏能力進行景點改造和服務功能的完善,缺乏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五)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縣文化產業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六)宣傳促銷經費不足,宣傳工作得不到深層次開展。由於我縣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各級給予發展旅遊業的資金不足,沒有專項資金對旅遊景區(點)投入開發,致使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深層次開發利用。爲此出現旅遊收入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和產品的包裝、打造、宣傳、炒作、營銷方面,文化底蘊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娛樂性、競技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文化旅遊項目不多,民族建築、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節慶在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中融入不深,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在宣傳促銷方面,沒有系統的宣傳促銷計劃,缺乏足夠的宣傳促銷經費和健全、長久、高效、新穎、密集的宣傳機制,未能把全縣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縣文化旅遊業整體知名度不高,輻射範圍狹窄。

二、重點開發的旅遊線路

旅遊開發的重點是以開發預期的效益爲基準,根據景區資源特色與開發價值,交通區位與景區開發建設依託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確定。從景區價值看,大雪山、aa級忙海湖景區、萬畝芒果園、仙根、觀音洞等景區(點)各有特點,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1、大雪山觀光、探險與科考旅遊地

開發條件:大雪山探險考古區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爲核心,包括周圍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麗的山區水資源。大雪山距縣城德黨約170公里,距市府臨滄90公里,景區內有成片的常綠闊葉林、奼紫嫣紅的杜鵑花海、氣勢壯觀的瀑布、險峻造型的地貌景觀,冬春季銀裝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氣候等,共有高科研價值的珍稀動物466種,植物1639種,其中有豚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綠色孔雀等爲代表的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云南紅豆杉、長蕊木蘭、桫欏、千果欖仁、水青樹等爲代表的1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是觀光、探險、考察的旅遊勝地。

開放方向:在嚴格保護大自然和當地少數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以探險、科考、觀光休閒爲主的旅遊。

2、永德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觀光旅(含仙根景區)遊區

按生態旅遊、商貿城鎮的要求,充分發揮永康自然、地理、區位諸多優勢,在對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的開發中,結合對仙根景區的開發,建設營造萬畝芒果園生態觀光旅遊地,突出亞熱帶風情。隨着景區的進一步開發,逐步將萬畝芒果園生態旅遊、仙根景區、班卡樹包塔、石洞寺等景點連接成一條旅遊專線。

4、忙海湖、勐汞觀音洞休閒度假區

以勐汞觀音洞爲中心,將忙海水庫、觀音洞、溫泉連成一線,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風情、溫泉康體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藝精品等綜合一體發展目標的旅遊景區。

5、棠梨山森林公園。

棠梨山屬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7333公頃,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積原始狀態的`亞熱帶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等生態系統。動植物類型繁多,植被豐富,可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團隊和馴化繁育野生動物等活動。目前,已有電視轉播塔,人行便道暢通,是旅遊、科考、居家休閒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的提出主要是解決縣城居民日常休閒娛樂的一個場所,可結合松山公園的開發,在棠梨山鋪設遊路、建休閒亭等,適當時候引進一家二星級賓館,集住宿、娛樂、餐飲爲一體,填補縣城無休閒娛樂場所的空白。

三、要採取的措施

文化旅遊產業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增長速度快等優勢,在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內一些地區掀起了新一輪文化旅遊發展高潮,爲進一步促進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我們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一)統一思想,堅定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信心不動搖。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發展的過程。高度認識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就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爲產品,旅遊市場就是推動文化產業建設的寬廣平臺,抓住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旅遊經濟強省戰略的實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正視差距,堅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奮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明確思路,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正確認識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認識文化也是生產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主要由政府來投資、管理,重點是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爲發展文化產業提供前提和基礎;經營性文化產業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滿足人民羣衆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財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較爲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對文化旅遊產業要加大政府的引導性投入。要根據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的實際情況,增加文化旅遊產業專項經費,用於規劃編制、項目包裝、宣傳促銷等。

(六)立足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

要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羣衆參與的發展模式,做好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的篩選、論證、儲備和規劃包裝,強化招商意識、健全招商機制、落實招商責任、培植招商主體,按照市場規律多輪驅動,大膽進行資本運作,放大資本乘數效應,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

一是深入整合現有的文化旅遊資源,盤活各文化單位和旅遊景點的土地、品牌等潛在優勢資源,做大、做活、做優、做強存量部分;

二是以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有實力、講信譽的民營企業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是強化政府引導作用,用好縣政府的錢,集中財力實施重點突破,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格局。

(七)務實創新,穩妥推進體制改革。

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府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

二是要分類指導,推進國有文化企xx單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企業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三是要積極推進旅遊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改革,以優勢資源引資金、以優勢產權引資金、以優勢項目引資金,將景區景點的經營權依法有償出讓給國內外企業、組織或個人,按照統一規劃進行旅遊開發、建設和經營。

(八)營造環境,培養和引進一批人才。人才資源是文化旅遊資源中最活躍的核心因素,文化旅遊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決定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質量。要想方設法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經紀人、企業家來永德創業,通過培養和引進建設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複合型文化旅遊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藝術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基本功紮實、德藝雙馨的藝術表演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

(九)加大外宣,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

一是要創新文化旅遊宣傳促銷機制,找準宣傳載體。立足縣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點,打造文化藝術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選、永德民間故事集、宣傳畫冊、景點專題宣傳片等,進一步物化宣傳工作。

二是創新文化旅遊節會組織方式。充分發揮節會的宣傳促銷作用,突出特色,重點舉辦好以 桑沼哩節、芒果節勐汞觀音洞廟會等爲代表的文化旅遊節會,不斷創造新的熱點和亮點,聚集人氣。

四、效益分析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生態和社會效益兼備,經濟效益良好。

一是以農業爲主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二是培育後續財源增長點;

三是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起明顯的拉動作用;四是增加社會積累,把資源開發引入良性軌道;

五是爲當地富餘勞力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六是滿足城鄉居民的旅遊慾望,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鄉旅遊調研報告篇3

__省__市以旅遊立市、以旅遊興市,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地區。總體來說,近些年來,__市旅遊業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稅收規模不斷擴大。但與其他城市相比,__市仍屬於欠發達地區,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__市在稅收方面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地方稅源結構不合理問題十分突出。長期以來,__市經濟過於依賴旅遊產業,地方稅收主要來源於旅遊,地方稅源結構呈現單一性和脆弱性,受國際國內經濟和社會形勢影響較爲明顯。作爲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工業,是該市經濟發展的短板。產業結構的失衡狀態決定了該市稅源結構的不盡合理。20__年__市實現地稅各項收入5.73億元,其中營業稅和所得稅佔76.8%,其他各稅佔23.2%,形成了以營業稅、所得稅爲主,其他稅種參差不齊的格局。此外,__市旅遊經濟的發展與稅收的增長一直處於“大旅遊小稅收”的狀態。以20__年爲例,該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67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3.49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3.3億元,分別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長21.5%、35.98%、13.9%。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的增長大大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根據測算,每100元旅遊收入應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稅收,而__市每100元旅遊收入實際只提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供3元~4元的地方稅收。20__年該市旅遊業實現的地方稅收僅佔財政收入的2.8%,旅遊稅收的貢獻率偏低。

地方宏觀稅負偏低。20__年__市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與較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__省長沙市20__年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4.62%;與其他旅遊城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如安徽省黃山市20__年地方稅收宏觀稅負爲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區域、產業優惠政策不多。現行稅制沒有體現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稅收優惠政策沒有更好地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沒有給予欠發達地區傾斜政策。環境保護稅收政策不力。生態環境是__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目前,就地稅部門徵收管理的稅種而言,對促進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發揮作用的稅種主要是: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車船稅。由於這些都是“小稅種”,各級稅務部門容易產生“抓大放小”的觀念,忽視對它們的管理。目前稅制中,還沒有一個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專門稅種,限制了稅收的調控力度。

稅費比例不協調。20__年__市稅收佔財政總收入的比例爲73.4%,低於__省平均比例8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比例15個百分點。這說明__市非稅收入比例偏大,稅費比例不協調。

爲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優化地方稅源結構。發展新型工業化是__市從旅遊產業大市向旅遊經濟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在快速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該市抗禦風險的能力才能增強,地方稅收才能可持續增長。爲此,應建立面向旅遊市場的、富有生態環保理念的新型工業體系;積極發展新型旅遊工業,力促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生產形成產業集羣。同時,優化地方稅源結構。要從單一的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和商務會展旅遊轉變,通過增加政府投資、鼓勵民間投資和積極引進國外投資等途徑,壯大地方稅源。加強旅遊景區景點、交通、能源、通信、酒店、餐飲、市政和城市基礎產業建設,爲旅遊發展開闢廣闊的空間,穩定房產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基礎性稅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生產和使用節能降耗產品等。建立資源環境保護的主體稅種,大力籌措資源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主要通過稅目、稅率的調整和彌補虧損等配套措施,加大環境資源保護的力度,積極爲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專項資金。

加快費改稅進程。鞏固和維護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導地位,通過開徵新稅種和稅費歸併等方式,實現收費改革與完善稅制同步推進。

鄉旅遊調研報告篇4

類型豐富、層出不窮的鄉村旅遊逐漸成爲北京人旅遊的主體,傳統意義上“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的鄉村旅遊已不能滿足遊客對鄉村旅遊品牌多樣性、內容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的要求。北京鄉村旅遊已形成了新產品體系,包括景觀類旅遊產品、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以及節慶類旅遊產品。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個區縣的344個村開展鄉村旅遊接待工作,其中市級民俗旅遊村167個,佔現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遊戶已發展到2萬餘戶,從事民俗旅遊接待服務的人員約6萬餘人。擁有各類觀光農業示範園354個,其中絕大部分是以採摘、垂釣、養殖爲主。有的民俗旅遊村依託大型旅遊景區,形成了“觀在景區,吃住在民俗村”的發展模式;也有的民俗村依靠內在的旅遊要素,讓遊客與當地人或表演者共同遊戲、生活或勞作,諸如歌舞看戲、種花養魚、採摘果實、種植蔬菜、學做菜餚及其他家庭工藝等,讓遊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瞭解各種實用科技知識;有的還利用歷史事件遺蹟發展“紅色旅遊”,組織遊客觀覽具有地方特色的舊民居與古建築等。

在北京的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和延慶等山區及西北六環外側的平原區和淺山區分佈着一批度假村,它們充分發揮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綠地廣闊、交通方便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產品。有的採用前村後園,以園養村,以村促園的經營模式;有的以溫泉爲依託,建成溫泉療養地、戲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過溫泉浴達到醫療、保健效果;也有的以景點爲依託,遊客白天觀景,晚上在度假村休息、娛樂;還有的以高爾夫球場、滑雪場、足球場、羽網球館等體育設施及森林爲依託,吸引市民前往度假觀光。

鄉村游出現8種新業態

北京市旅遊局根據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總結推出了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8種全新鄉村旅遊業態。北京市旅遊局安金明副局長指出:“這8種產品的推出,必將改變京郊鄉村旅遊產品單一、特色不突出的狀況,有利於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換代。”爲規範這8種新業態的發展,北京市旅遊局還牽頭制定了《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具有休閒、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鄉村酒店,是將農業、生態、田園等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結合,爲遊客提供鄉村休閒體驗。昌平區鄉村酒店分爲溫泉康復療養型、特色餐飲型、體驗農事型、餐飲會議型、採摘休閒型、田園風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風格建築型等。朝陽區重點打造的國際驛站,以家庭(戶)爲基本旅遊接待單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它所接待的羣體以國際遊客爲主,外國遊客居住國際驛站,可親身體驗當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過程,參與中國傳統或當地傳統節日及其它特色活動,參與人們日常休閒及娛樂活動,也能觀賞獨具中國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據介紹,大興區新型的採摘籬園、密雲天然的生態漁村都值得一遊。此外,北京發展較好的休閒農莊有通州區禾陽休閒農莊、通州區天地和莊園、昌平區中科捷奧休閒農莊、延慶縣怡情園休閒農莊等。而房山區重點打造的養生山吧,依託山地資源,以綠色健康、修身養生爲經營理念,將綠色、養生理念融入鄉村旅遊之中,也引起了許多市民的興趣。

建立有效機制推動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任何市場永恆的主題。旅遊者的需求是不斷更新的,北京市旅遊局因此倡導建立以市場爲主導的鄉村旅遊產品創新機制。積極收集旅遊者的旅遊需求信息和旅遊市場變化動態,主動地革新現有鄉村旅遊產品體系的內容、檔次、類型,並且積極推動鄉村旅遊的升級換代。這也是北京市鄉村旅遊產業一直在全國保持先進水平的成功祕訣。

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與差異化不斷推動產品創新;市旅遊局還以科學的規劃引導旅遊產品創新的方向;市農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政府部門則以投資爲鄉村旅遊產品創新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國際投資、市民投資與居民互助合作社爲產品創新提供了資金保障。北京市旅遊局與標準局不斷對新產品業態建立標準,也保障了創新產品的健康成長。

鄉旅遊調研報告篇5

**旗旗委、政府舉全旗之力推動旅遊業發展,貫徹落實全區旅遊發展大會精神,着眼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實施“旅遊+”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樂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旅遊並重、旅遊傳統業態和新興業態齊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進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遊景區15個,牧人之家旅遊點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遊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旗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4億元。

一、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發展四季旅遊

圍繞“壯美**、亮麗風景線”品牌,以“多彩草原、樂在**”爲載體,舉辦“國際萬人草原馬拉松比賽”、“國際草原山地車挑戰賽”、“國際越野滑雪精英賽”及“全國中國式摔跤冠軍賽”等國際國內賽事節慶活動。我們舉全旗之力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冰雪那達慕暨第七屆蒙古族冬季服裝服飾藝術節”,進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經驗和巨大影響力,持續打造冰雪旅遊活動,把“冷資源”變“熱經濟”。抓住中國馬業協會命名我旗爲“中國馬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機遇,依託獨有的白馬文化,個人簡歷進一步發展馬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中國十大黃金賽道,舉辦中華民族大賽馬。以最美鄉村爲品牌,以遊牧草原文化爲基礎,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針對拓展出的“商(商務旅遊)、養(養生旅遊)、學(研學旅遊)、閒(休閒度假)、情(情感旅遊)、奇(探奇旅遊)”等更多的旅遊發展要素,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創作推出《**婚禮》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實施“旅遊+”思路,不斷加出新產品新業態,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增加旅遊收入。力爭20xx年旅遊人數突破100萬人次。

二、以自治區旅遊年爲契機,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結合我旗實際,進一步完善各項旅遊基礎設施,促進景區景點提檔升級。

(一)堅持保護爲先,合理開發,加快旅遊業提質升級。要以烏蘭五臺、**城兩大4a級核心景區爲龍頭,進一步加大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對現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網絡化升級,鼓勵牧民結合畜牧業創辦牧區生活體驗點。大力推進旅遊交通、旅遊廁所、遊客服務中心、自駕遊營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年內新建改建旅遊廁所14座,新建擴建旅遊公路123公里。大力開發療養康復、特色醫療等健康旅遊產品,年內以阿吉太養生園爲平臺,打造蒙醫藥健康旅遊基地。構建“一心、兩線、五條、六區”旅遊格局(“一心”即巴拉嘎爾高勒鎮爲中心、“兩線”即國道207線和國道306線、“五條”即草原風光民俗風情之旅、旅遊特色名鎮之旅、中國最美鄉村之旅、**白馬文化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等五條精品旅遊線路、“六區”即烏蘭五臺景區、**城景區、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區、遊牧部落景區、哈布其蓋景區、蘇力德文化產業園區),集中旅遊資源優勢,以**城景區爲核心,以“99公里”草原遊牧文化景觀帶爲基礎,打造草原5a級旅遊景區,推動全旗景區深層次建設。

(二)大力開發特色旅遊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託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民族服裝服飾、民族手工藝品、奶食品、牛羊肉製品等一批地標性商品生產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資源,開發文化旅遊創意產品和旅遊紀念品。推動我旗優秀旅遊商品入選“**首選旅遊商品”名錄和“**博樂歌”。

(三)積極構建智hui旅遊遊服務體系。加強旅遊政務平臺建設,推動旅遊與網絡融合發展。結合我旗大數據運用中心建設,加強旅遊景區及主要旅遊區域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熱門思想彙報積極構建智hui旅遊遊服務體系。傳統旅遊發展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整合豐富的線下資源和線下服務能力強,所以充分發揮旅遊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圍繞“吃、住、行、娛、購、遊”旅遊發展就大要素,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開發和設計出符合旅遊消費市場的多種產品供旅遊者選擇。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打破傳統旅遊業的產品單一,顧客重複消費率低及覆蓋用戶有限,獲取用戶成本高的顧慮。加強各景區信號覆蓋率,推動景區、餐飲點、購物場所、娛樂場所消費支付電子化,提高在線旅遊收入的比重。

三、堅持規劃先行,科學開發旅遊資源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經對我旗六大景區和鄉村旅遊進行整體詳細規劃,包括旅遊線路、旅遊景點、客源市場、營銷策略等。尤其是在旅遊線路的設計上,注重與京津冀等一線城市和周邊地區旅遊線路的對接,形成網絡優勢,擴張旅遊市場。

四、實施旅遊精準扶貧

把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結合起來,加強規劃引導,年內以巴彥寶力格嘎查和巴彥額日和圖嘎查爲試點,採取由旅遊企業代繳醫療保險、合作經營牧區生活體驗點和代售牧民畜產品等形式,工作總結改善當地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遊產業合作等方式,實現鄉村旅遊帶動脫貧任務。

五、加大旅遊推介力度,不斷強化區域旅遊合作

20xx年,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加強線上線下宣傳服務力度,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微博、微電影及app等新媒介擴大宣傳影響。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產業方面的合作,在赤峯市和東三省等地舉辦旅遊推介會,與赤峯市旅遊協會、瀋陽市旅遊商會簽訂旅遊合作協議,並得到赤峯玉龍機場和瀋陽鐵路局大力支持,開通了華東五市旅遊包機及瀋陽市到白音華東站旅遊專列,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及東北地區旅遊客源市場。通過資源互補、客源互送等方式,爲廣大遊客提供更優秀的旅遊產品,增加遊客數量。

六、有效規範旅遊市場管理

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力度,規範旅遊市場經營秩序。嚴格按照《**自治區鄉村旅遊接待戶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評定“牧人之家”旅遊點等級,並出臺星級“牧人之家”旅遊點獎勵政策,促進當地牧民羣衆增收,激發牧民轉產創業熱情。加快綜合執法改革任務,建立健全旅遊綜合執法隊伍,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景區,按照《**旗“牧人之家”旅遊點管理暫行辦法》及《**旗規範牧區旅遊點建設審批暫行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規範新建旅遊點審批程序,依法懲處違規旅遊點建設行爲,並提高旅遊市場監管和投訴處理效率,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遊客合法權益。

七、存在問題

深入我旗幾個重點景區和部分“牧人之家”旅遊點進行摸底調查,發現我旗文化旅遊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旅遊產品結構單一、雷同,觀光產品多,參與體驗產品少;旅遊季節性明顯,能夠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的產品相對不足,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導致旅遊購物、文娛消費佔旅遊總收入的比重較低。

(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道路狹窄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景區、“牧人之家”旅遊點的住宿、餐飲、娛樂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遊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尚不能滿足旅遊業發展的整體需要,旅遊質量與服務水平亟待提升。

(四)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部分“牧人之家”旅遊點開發缺少規劃,盲目性、隨意性開發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八、對下一步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科學編制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樹立全旗旅遊規劃“一盤棋”理念,聘請資深專業團隊抓緊修編全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賦予規劃絕對的權威性,堅決執行好總體規劃,確保旅遊開發一切行爲遵循規劃,以規劃總攬旅遊開發一切行爲,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防止旅遊產品千篇一律。

(二)繼續傳承和發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措施,立足我旗獨特的區域優勢,注重草原民俗與自然風光、生態文化建設相結合,切實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爲我旗的富民產業來打造好、發展好。

(三)繼續抓好重點景區項目建設,推動文化旅遊企業資源整合,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旅遊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加強文化旅遊商品開發,同時,加大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接待能力和服務檔次,心得體會突出“多彩草原、樂在**”這一主題,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圍繞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需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主幹線至旅遊景區旅遊公路和重要旅遊景區連接線建設,切實提高我旗旅遊通達能力。

(五)切實加強旅遊環境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旅遊市場聯合執法、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和旅遊市場物價指導調節機制,推動形成旅遊市場規範管理、遊客文明出遊的良好局面,進一步提升我旗旅遊形象。嚴格對“牧人之家”旅遊點的審批和監管,規範旅遊點名稱,限制數量、提高質量,在發展特色旅遊業的同時,真正做到促進牧民增收。

(六)注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強化旅遊業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增強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遊服務質量,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七)進一步整合全旗宣傳資源,建立政府主導與企業參與相結合、品牌形象宣傳與產品線路推介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宣傳營銷機制,利用好網站、微信、微博、微視等新媒體,構建全方位、多平臺、立體化的宣傳推介格局,力爭用最少的投資,實現最大的宣傳強度和最好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