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發展旅遊產業 助力綠色發展調研報告

發展旅遊產業   助力綠色發展

發展旅遊產業   助力綠色發展調研報告

xxx黨委副書記、鄉長   烏蘭

根據縣委關於開展課題調研研討活動的統一安排,我就圍繞生態保護與旅遊業發展課題進行調研,在通過實地察看、座談交流、走訪調研、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x是以純畜牧業爲主體經濟的邊遠鄉,位於祁連山西端黨河南山北,東南與青海省天峻縣接壤,西與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爲鄰,處於黨河生態涵養區源頭。全鄉總面積1261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4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5℃,年無霜期僅58天。轄區內有五個牧業村,共226戶、614人。截止2018年底,xxx牧業增加值達到216萬元,同比增長5.5%。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萬元,同比增長7.5%。

二、生態旅遊發展思路

根據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要求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要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甘肅時強調,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優勢,統籌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完善旅遊設施和基礎服務,放大文化旅遊業綜合效應,結合縣委、縣政府“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定位,緊緊圍繞xxx打造“民俗風情旅遊鄉、環境優美生態鄉、平安和諧示範鄉”的發展思路,突出“生態旅遊、民族風情、文化風韻”三大特色,集中抓好“基礎提升、功能完善、水系佈局、美化亮化、精細化管理”五大工程,全力打造“一箇中心、兩條旅遊帶、三大基地”,塑造“文明整潔、精緻靚麗”的雪山蒙古族風情小鎮。

三、旅遊資源分佈及評價

(一)旅遊資源空間分佈特徵。xxx旅遊資源呈現“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間分佈特徵,旅遊資源分佈主要以野生動植物、冰川、河流、溼地、雪山、峽谷等邊疆自然風光爲主,境內有雪豹、藏野驢、野犛牛、白脣鹿、金雕、白肩雕、黑頸鶴等野生動物,雪蓮、黃茋、甘草等野生植物271種,多樣的生態資源爲發展生態旅遊提供了良好基礎。

(二)旅遊資源分類與分級評價。境內傳統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保存完整,擁有獨具風情的民族歌舞和節慶活動,傳統的蒙古族服飾、飲食文化以及久負盛名的搏克、射箭、賽馬(賽駝)等傳統體育運動資源,爲發展生態旅遊增添了新活力。

(三)旅遊資源總體評價。xxx旅遊資源數量多、類型豐富、組合度好,與敦煌旅遊資源能夠很好的形成互補,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1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的肅德公路、肅鹽公路改造升級、鹽石公路等項目,使我鄉與青海、酒泉、敦煌等中心城市的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這既有利於縮短與省內主要客源市場的時間和距離,降低旅遊成本,更爲我鄉形成大客源市場創造了條件。

2.民族氛圍濃郁。牧民定居點建設初具雛形,轄區內建築物、路燈、中心雕塑等基礎設施都融入了蒙古族元素,蒙古族文化氛圍濃厚,形成了獨具特色、風格迥異、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成爲吸引遊客最大、最有效的載體。

3.原生態資源組合度高。原生態自然旅遊資源數量衆多,擁有峽谷、冰川、雪山、戈壁和草原,野生動植物等,類型十分豐富。

4.氣候優勢明顯。xxx豐富多樣的生態戈壁、冰川、草原、溼地等,構成了河西走廊的原生態高地,夏季氣候涼爽舒適,氣溫一般要比周邊縣鄉低4-8度左右,休閒避暑的條件十分優越。

四、生態旅遊業發展現狀

一是立足資源優勢,制定發展思路。以縣委、縣政府“生態立縣、旅遊興縣、工業強縣”戰略定位,緊緊圍繞打造“民俗風情旅遊鄉”的發展思路,以生態環境保護最佳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滿足消費需求最大化爲目標,突出“生態旅遊、民族風情、文化風韻”三大特色,初步形成了以“一箇中心(遊客集散中心)、兩條旅遊帶(溼地觀光旅遊帶、民俗休閒體驗帶)、三大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生態科普基地、自駕遊攝影基地)”建設爲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思路,着力塑造“文明整潔、精緻靚麗”的雪山蒙古族風情小鎮。

二是抓實項目建設,助推鄉村旅遊。先後建成“巴彥溫德爾”敖包、xxx蒙古族祝讚詞傳習所、觀景臺、羣衆文化體育廣場、轉經亭、鄉村舞臺、蒙元文化牆等文化旅遊設施項目,並積極打造xxx自駕遊大本營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攝影基地。在鄉綜合服務中心建成xxx露營基地,依託傳統那達慕推介宣傳祝讚詞、蒙古族長調、服飾、賽馬摔跤等民間非遺文化及賽事,大力促進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助推三產旅遊業向縱深發展。

三是弘揚民俗文化,提升旅遊品質。在對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基礎上,充分利用省市縣文化旅遊推介活動,採取項目招商、新媒體宣傳等形式,廣泛宣傳旅遊形象,推介旅遊產品。成功舉辦了xxx文化旅遊節暨第五屆“綠水青山相約魅力xxx·草原歡騰獻禮祖國70華誕”那達慕、祁連山國家公園xxx文化旅遊節啓動儀式暨‘魅力xxx·歡聚那達慕’活動、協辦“2018心靈之旅·探祕xxx主題徒步活動”、“2018心靈之旅·探祕xxx攝影活動”等活動,配合製作以巴彥鬆恩、蒙古族婚禮、剪胎髮、祭敖包、祭火等爲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祝讚詞》專題活動,通過互聯網、電視、報刊、微信、直播網站等平臺多層次、全方位宣傳推廣魅力xxx,不斷提高xxx的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存在的問題

從實地調研來看,xxx旅遊業發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約因素和短板,這也是造成當前我鄉旅遊經營陷於瓶頸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是旅遊資源整合不夠,核心景區未能形成。景區間整合捆綁力度不夠、結合度差,尚未形成獨特的旅遊環線,與周邊地區未形成合作共贏的開發格局。

是相關從業人員缺失,旅遊發展動力不足。旅遊文化人才緊缺,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旅遊策劃、營銷、管理專業人才缺乏,非物質文化傳承後繼無人,這些因素成爲限制xxx旅遊發展的瓶頸。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服務體系尚未成形。目前我鄉基礎設施建設還較爲薄弱,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體系不健全,沿路缺少標識指路牌,嚴重製約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是沒有整體旅遊規劃,無法形成連片景區。我鄉目前有不少潛力景點,但因沒有整體旅遊規劃,部分景點沒有合理開發和歸納梳理,其歷史背景、文化故事還有待深入挖掘和系統開發。

五是牧民思想觀念陳舊,旅遊參與性不高。牧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習慣於多年來形成的蒙古族傳統遊牧生活模式,在開發民族餐飲、民族演藝和蒙元文化等方面意識不強。

六是開發與保護相互制約。xxx95%面積都處於xx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合理開發旅遊產業存在較大限制,保護與開發矛盾十分突出。

六、今後生態旅遊發展措施

結合以上調研結果,我認爲,要推動xxx生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必須立足當前實際,還應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民族風情,打造“一個”中心。緊緊圍繞“民俗風情旅遊鄉”建設目標,堅持“彰顯民族特色、突出宜業宜居”建設理念,在鄉政府駐地精心打造以雪山蒙古族風情小鎮爲特色的“遊客集散中心”。統籌規劃建設包含餐飲區、住宿區、休閒區、體驗區、購物區爲一體的生態旅遊體驗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加快旅遊多元化建設,重點謀劃加油站、賓館、郵政、電信、金融、超市等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繼續完善綜合服務中心功能,紮實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建設,形成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公共服務區,努力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美而特,並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生態草原新鄉鎮。

(二)突出生態旅遊,打造“兩條”旅遊帶。緊緊圍繞“環境優美生態鄉”建設目標,謀劃建設以險要奇美冰川、珍稀鳥類資源、平草湖溼地、爲載體的鄉政府駐地以北轄區(烏蘭布勒格村、雕爾力吉村)的“溼地生態觀光旅遊帶”;以沙漠探險、野生動植物觀光、納仁郭勒村特色村寨民俗風情體驗爲載體的鄉政府駐地以南轄區(納仁郭勒村、奎騰郭勒村、阿爾格勒泰村)的“原生態民俗體驗帶”。繼續完善服務功能,新建通訊基站10座,實現通訊信號全覆蓋;申報光伏項目,對每戶牧民住所架設一盞太陽能路燈;以生態環境保護爲重點,結合男兒三技體驗、民族服飾、綠色食品生產等項目,逐步形成“一村一特”的發展格局。

(三)突出文化風韻,打造“三大”基地推進紅色教育和生態文化宣傳協同發展。依託xxx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大力宣揚中國工農紅西路軍精神,充分利用豐富的、獨特的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圍繞利用xxx獨特的自然地理風光、展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以自然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爲目的生態文化宣傳活動,打造“生態科普基地”;利用溼地、山川、河流、山丘、荒漠等特殊地形地貌,合理開發獨具特色的旅遊越野線路,定期舉行越野比賽。規劃設計一條將所有景點連成一片的自駕遊線路,融合歌舞表演、攝影、篝火晚會、自助燒烤、民族美食品嚐等活動,在遊客集散中心打造“自駕遊攝影基地”

(四)突出宣傳營銷,樹立品牌效應。依託敦煌旅遊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響民族風情遊、紅色聖地遊、生態山水遊的旅遊品牌,形成以青海哈拉湖、xxx政府駐地、肅北縣城、黨河峽谷、五個廟石窟、敦煌莫高窟爲重點旅遊線路藉助“互聯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兩微一端,依託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民族文化、綠色健康、草原風味、民俗體驗、迴歸自然等爲特色對外營銷。在對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基礎上,充分利用市縣旅遊推薦活動,通過舉辦旅遊藝術節、攝影比賽、文化交流等宣傳推廣,強化品牌促銷,打響xxx生態旅遊品牌。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旅遊產業開發,吸納民間資本投資興建旅遊景點、特色飯店和休閒度假村,開發和引進民族特色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使其成爲xxx旅遊的名片。   

(五)突出旅遊形象,增強招商實效。用文化旅遊的影響力提升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以招商引資力促經濟社會發展。在不斷提升我鄉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同時,我們將積極營造優質高效的招商服務環境,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形成招商引資的綠色通道,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激活外來投資企業增資投入和發展生態旅遊項目。通過文化旅遊的發展帶動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六)突出生態環保,做到綠色發展。採取有效措施,優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依靠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齊抓並舉,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爲,積極協調做好xx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源、黨河河道治理、草原生態治理保護工作,推動我鄉旅遊業綠色發展。

總之,xxx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優勢,只要發揮好優勢資源,打造好旅遊品牌,利用好地方資源,將對經濟發展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