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多篇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多篇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1

近年來,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圍繞建設“大美新”臨沂,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及商貿批發傳統優勢,全力打造物流中心城市,着力推進臨沂商城國際化,物流業及相關行業發展較快,物流總額逐步提高,基本確立了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地位。先後被授予“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等榮譽稱號。2013年,習近平主席視察山東到臨沂金蘭物流基地實地察看,對臨沂商貿物流發展給予肯定,高度評價臨沂商貿物流“事業大有可爲”。

一、物流業發展現狀

物流業作爲融合交通運輸、倉儲、貨運代理、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複合型產業,是繼降低資源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後的第三利潤源,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進產業增值、優化資源配置等功能,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國民經濟競爭力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持續推進,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向深入的新時期,物流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也亟待走向縱深。

臨沂物流業的發展與臨沂商貿市場的繁榮息息相關。30多年來,伴隨着商貿市場的繁榮發展,臨沂物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變大爲強的發展過程,已經發展爲包括農產品物流、製造業物流在內的相對完善的物流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物流發展之路。從產業生態學角度講,物流產業與商貿產業具有緊密的伴生關係。凡屬商貿發達之地,必是倉儲、運輸等物流產業興盛之地;而交通樞紐、物流發達之城,商貿產業也必然繁榮。因此,物流又成爲拉動臨沂商貿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一)商貿物流共繁榮。臨沂商城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集羣和省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區,現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134處,佔地面積1360萬平方米,經營業戶近6萬戶。商貿業的持續繁榮在促進本地貨源物流發展的同時也是外地流入過境的優先中轉之地,近年來物流業穩步高速增長,重要物流發展指標位均居全省前列。商貿業與物流業互相帶動,共同發展繁榮,夯實了中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兩個重要基礎地位。

(二)物流業市場主體集聚。全市物流企業2700多家,國家2a級以上物流企業26家,物流園區29個,營運貨車15.6萬輛,物流行業從業人員33.5萬人;其中臨沂商城擁有大型物流園區22處,各類物流企業2094家,佔臨沂物流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三。臨沂商城有貨運配載1200多家,信息配載500多家,物流公司46家,從業人員2.2萬人,貨運車輛1.8萬輛,大部分是服務於商城貿易的幹線物流企業,體現了全市公路物流的核心競爭力。

(三)物流運輸網絡覆蓋全。公路方面,目前全市擁有公路物流配載線路2000多條,物流運輸網絡幾乎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貨運車輛日發車1.1萬輛次,貨物發送量20萬餘噸,貨物週轉快,基本實現當日收貨、當日配貨、當日發貨,600公里以內的貨物當日送達,1500公里以內隔日送達,1500公里之外2-3日到達。據統計,臨沂物流貨物配送起步價比省內其它城市低20%-30%,物流優勢能夠覆蓋到周邊500公里左右。短途運輸方面,充分利用物流網點密集、覆蓋面廣的優勢,在最短時間內將零散的貨物聚集起來,發送到鐵路貨運站、港口或機場,統一向外發送,如沂南縣的石英砂、沂水縣的礦石資源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聯運,大幅度提高了物流效率。

鐵路方面,鐵路物流中心重點依託鐵路,發展鐵路服務區和物流倉儲區,打造綜合配套服務區,實現物流功能最大化。近年來,經中國鐵路總公司批准,全市規劃了多條專門的快速貨運班列,充分利用其運量大、效率高的特點,彌補公路運輸的短板,爲物流的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其中“臨沂—廣州”、“臨滿歐”、“臨沂—烏魯木齊”、“臨沂-成都”等專線的相繼開通,加快了全市物流業的發展。在每車運價下調49%的基礎上,市政府還每車補助1000元,貨物年發送量達到40萬噸,新增就業崗位600個,目前已開通專列運轉良好。

航空方面,臨沂機場是省政府規劃的幹線機場之一,現已初步開闢了通往全國的19條航線,全天候服務,利於發展航空快運物流。2014年打通了臨沂商城的國際航空物流通道後,與順豐速遞、圓通速遞、上海州洲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順豐、圓通將在周邊建設航空物流分撥中心和臨沂區域管理總部。新開通了“臨沂-韓國”首條國際航線,進一步加速推動經濟發展的國際化進程。

港口方面,臨港經濟開發區距嵐山港不足10公里,日照港50公里,連雲港80公里,青島港150公里,區域位置優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大規模、全功能、高科技、環保節能、高效益”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未來將發展成爲魯南地區最大的臨港物流貿易區、倉儲區和工業加工基地,將打造成爲整個魯南經濟帶的臨海橋頭堡。臨沂港的開通運營,充分發揮了進出口貨物集聚、國際物流信息樞紐、查驗通關和國際物流服務中心的功能,實現報關、報檢、船務、貨代、拼箱、檢查等一站式服務,今後將成爲魯南蘇北地區重要商品進出口通道。

(四)基礎交通設施網絡逐步完善。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海陸空一體化立體大物流格局基本形成。境內以5條高速公路、8條國道和11條省道幹線爲主,形成了便捷的公路網絡,京滬高速是其中的主要通道。市域5條鐵路線路形成“兩縱三橫”主骨架,魯南鐵路物流園等園區將成爲鐵路物流發展的重要載體。臨沂機場開闢了通往全國22個城市26條航線,以及至韓國、泰國的國際航線。本市東靠青島港、日照港和連雲港港,通過臨沂港建設,實現了集裝箱公海聯運,可直達東南亞、俄羅斯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

(五)物流國際化現代化步伐加快。臨沂先後獲批旅遊購物商品出口模式、工程物資市場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臨沂港和臨沂綜合保稅區高效運行,實現了“屬地驗放、口岸直通”的一站式通關,同時實現保稅加工、保稅倉儲、保稅物流、口岸作業和綜合服務等一體式發展,成爲魯南蘇北地區重要的商品進出口節點。航空口岸獲准臨時開放,“臨新歐”“臨滿歐”等國際貨運班列陸續開通,加快海外臨沂商城、海外倉、邊境倉佈局步伐,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匈牙利)被認定爲全國首個國家級境外商貿物流型經貿合作區。

(六)物流政策環境持續改善。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服務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臨沂市物流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臨沂市智慧物流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啓動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將物流業發展作爲重要內容納入“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確立了物流經濟發展的引擎地位。連續3年設立1億元臨沂商城發展專項資金,明確了5億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基金。落實土地、金融和稅收扶持政策,對物流倉儲用地按照工礦倉儲用地中的倉儲用地基準地價記性評估,加大對物流企業銀行授信等融資支持力度,落實“營改增”過渡期間的財政補助政策,形成了物流發展的政策高地。

(七)物流標準化試點成效明顯。2016年成功獲批全國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成爲首批5個全國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城市之一。今年以來,全市23家試點企業累計投資2億元,共新增標準托盤14.6萬片、標準週轉箱9.2萬個,改造、新建標準倉儲等基礎設施13.5萬平方米,購置標準運輸車輛、叉車152臺。初步形成了農產品上行一貫化、第三方物流主導、商超龍頭企業帶動、臨沂商城龍頭企業引領、智慧雲平臺管理和托盤租賃服務等六種服務模式。

(八)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建設和智慧物流示範城市建設提升了本市物流效率。圍繞完善物流基礎設施、配套物流設施設備、搭建信息平臺三項工程,探索形成了農產品上行一貫化、臨沂商城龍頭企業引領、第三方物流主導、智慧雲平臺管理等新模式。涌現出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爲主的立晨物流、華派克物流等企業;以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爲主的榮慶物流、九州物流、臨沂醫藥物流、魯疆物流等企業。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第四方物流的起步,部分物流企業開始利用各種信息平臺,聚集、篩選和梳理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通過信息整合提供信息服務和最優配送方案,尋求更深度的升級和發展。提供物流信息服務企業以臨沂快達物流信息平臺、金蘭物流“魯南交通物流信息平臺”、安信物流等企業爲代表;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爲主的企業以中郵物流、中遠物流、臨沂交運集團等爲代表。物流信息化平臺以臨沂慧商物流有限公司爲代表,平臺利用商城物流大數據實時追蹤物流信息、物流代收款,分析臨沂商品流出情況。

二、物流業發展特點

(一)物流規模不斷擴大,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近年來,全市物流業依託發達的商貿業,物流業發展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12年-2017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增長7.8%,高於gdp年均增幅0.2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3萬億,同比增長7.2%,總量僅次於青島,居全省第二位。

(二)工業品物流需求平穩,新動能集聚加速。上半年,全市工業品實現物流總額5555.9億元,增長10.4%。從結構看,高新及高端產業增長較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071.1億元、增長23.1%,其中醫藥健康、新材料和先進裝備行業產值分別增長23.6%、22.9%和27.7%;裝備製造業產值1010.5億元、增長20%,高技術製造業產值327.4億元、增長22.8%,其中汽車製造業產值106.5億元、增長75.6%,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2個百分點。工業品物流需求向中高端升級和轉型發展的產品增勢較好。

(三)國際物流需求下降,重點進口商品下滑。上半年全市進口貨物實現物流總額76億元,受國內外原材料價格倒掛、企業銀行授信不足、資金週轉困難等影響,重點進口商品和骨幹企業進口減少,大豆同比減少24.3億元,成爲導致進口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四)發揮配送方便快捷優勢,骨幹企業快速成長。臨沂憑藉物流週轉快、運費低、輻射廣三個顯著特點,吸引了大量外地貨源涌入本地市場轉運。上半年,全市外地貨物流入總額6041億元,佔全市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達到45.3%。以立晨、榮慶物流爲代表的大型物流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不斷提高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

(五)民生物流保持高速增長,消費需求升級加快。上半年,與民生相關的單位居民物品物流總額628.5億元。以服務電商爲主的快遞業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4億件,同比增長93.6%,增幅分別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49.1和66.1個百分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87億元,同比增長92%,增幅分別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55.4和66.2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2.6億元,增長8.8%。消費升級類商品穩步增長,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和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4.6%、7%和4.1%,分別快於1-5月0.6、0.4和0.7個百分點。

三、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企業信息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除少數龍頭企業外,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貨物追蹤系統、倉庫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等物流服務信息系統;全球地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等物流業相關信息技術的應用還不成熟。由於規模小,資金和技術能力有限,都沒有構建物流服務信息系統,仍然處於傳統的物流運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物聯網發展的形勢,企業轉型升級面臨大的挑戰。此外,多數企業對發展智能物流重視程度不夠,電子數據交換(edi)、二維條形碼與射頻識別(rfid)、電子訂貨系統(eos)、供應鏈管理(sc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基礎地理信息系統(gis)等信息技術尚未得到普及和利用,也影響了物流企業服務質量和運作效率的提高。

二是物流信息化平臺有待進一步整合。目前,臨沂市已開發運行的物流信息平臺不統一,較爲分散。一方面部分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相對單一,另一方面信息服務平臺之間互不連通,缺乏有效互動,“信息孤島”問題普遍存在,尚未形成一個開放式、綜合性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物流信息資源尚未高效整合。物流信息化投資率低不僅將影響企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與之關聯的物流運作、產業供應鏈一體化都將受到制約。

三是運輸方式發展不均,銜接不暢。臨沂物流業發展主要依託公路,航空與鐵路物流能力存在不足,公鐵聯運在大宗物資運輸方面的成本優勢難以發揮,多種運輸方式轉換銜接不暢,沒有形成較爲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樞紐和節點城市多式聯運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能夠提供“一票到底”服務的多式聯運企業,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

四是專業化和精細化服務水平不高。近年來,全市各類物流企業成長較快,但發展很不均衡,市場競爭能力相對較弱,大部分物流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還沒全面展開。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一般性的運輸、倉儲服務,難以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要求。

五是物流人才與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目前,雖然從事與物流行業相關的人員數量大,但是在崗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據調查,全市具有助理物流師以上資質的專業人員不足50人,物流企業管理人員短缺,大部分商貿物流企業、園區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水平、管理經驗不足,開拓精神、做大做強意識不強,憑經驗管理,靠老客戶勉強維持運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

四、促進物流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勵創新發展新業態。加快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城市建設,完善和優化現有物流信息平臺在貨源信息、車貨匹配、運力優化、貨物跟蹤、支付結算等方面的功能。擴大與外地先進物流信息平臺的合作,引入貨源信息豐富的物流信息平臺和功能各異的物流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物流企業不斷加大信息化投入,使用物流管理軟件、藍牙開票機等現代信息管理系統和先進信息技術裝備,規範業務流程,實現貨物全程可視化和企業誠信化建設。鼓勵物流龍頭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加大信息化投入,以信息化規範業務流程,實現作業全流程監控。推動裝備製造、高端木業、建材等主要製造企業物流業務外包,以“互聯網+”爲技術支撐發展物流與金融、物流與商貿、物流與互聯網、共享配送等物流新業態。

(二)加強物流信息資源整合,開展大數據示範應用。以建設智慧臨沂商城、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城市爲契機,建立全市統一的集物流信息發佈、數據交換、全程跟蹤等功能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打破信息孤島瓶頸,加強全市物流企業數據資源的統籌整合、集中統一管理,實現物流企業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交易與共享,促進物流信息化系統、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和物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加強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實現物流業轉型升級中的應用,推動物流信息和公共服務信息的有效銜接,積極開展大數據在物流業領域的示範應用研究,運用大數據提高物流運輸效率、制定合理配送路線、合理規劃商品倉庫選址,不斷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業工作效率。

(三)落實立體大交通發展戰略,打造高效連接海內外的公路、鐵路、航空、港口一體化發展的立體交通網絡。發揮公路物流優勢,打造“公路+”的多式聯運體系,統籌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國省道和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標準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快速轉運裝備,實現裝卸設備和轉運設備的無縫對接。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智能轉運系統,提高多式聯運換裝轉運的自動化作業水平。完善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功能,加快推進多式聯運信息採集交換、貨物狀態監控、作業自動化等領域技術創新與廣泛應用。根據本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貨物需求特點,推動建立多式聯運運營組織一體化解決方案,採用“無車承運人”模式,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採用“一單制”的全程無縫運輸服務。加強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運輸的貨物交接、合同運單、信息共享、責任劃分、保險理賠等方面的制度對接和規範統一,提高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標準規範銜接水平。

(四)建設高標準示範物流園區,着力推進物流社會化和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總體規劃、指導、調控作用,按照資源整合、科學佈局、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思路高標準建設示範物流園區。從市場需求和園區區域經濟條件等方面,統籌規劃新建、整合提升已有產業集羣周邊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發揮企業在園區建設、行業發展、發展創新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加大政務服務、供應鏈設計、管理諮詢、金融、保險等商務服務功能,提升園區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發展具有供應鏈設計、諮詢管理能力的專業化第四方物流企業,培育扶持立晨、華派克、榮慶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引導傳統物流向供應鏈管理、第四方物流等高端方向發展。提升物流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

(五)加大人才培養。發揮臨沂大學、臨沂交通技師學院、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等高等院校智力作用,根據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培養多種類型、各個層次的物流專業人才。加大物流引智力度,制定適應本市國際物流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發展規劃,特別是通曉國際慣例與規則,掌握物流、金融、貿易、信息知識的供應鏈複合型人才,實施高端緊缺人才引進計劃,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加強與海外網點國家的人才交流合作。物流企業應積極鼓勵員工學習物流專業相關知識及國內外先進的物流理論和經驗,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和物流專業知識的培訓,提供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2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爲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將“生態美”作爲建設西部強省的重要目標,市委、市政府將循環發展作爲建設美好安康的主題,xx在生態資源方面,擁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如何搶抓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立足獨特的生態稟賦,將生態資源有效轉化爲縣域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徹地認識縣情

在省市加快發展、周邊縣區競相發展的大勢中,xx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全市處於什麼位置,與省市兄弟縣區、周邊毗鄰縣區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xx加速發展應該首先研究的問題。從省市發展大勢看,以xx年爲基數,全省gdp445.8億、財政總收入2800.億元、人均gdp爲38557元、人均財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億、財政總收入5.8億元、人均gdp爲700元、人均財政收入762元;xxgdp2億、財政總收入爲0.822億元、人均gdp爲20000元、人均財政收入370元。數據表明,我縣與全省、全市的發展有着明顯的差距,而且差距趨勢越來越大,已基本處於掉隊的邊緣。從周邊縣區的發展態勢看,我縣與重慶、湖北毗鄰縣以及本省其他縣區也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可以說,落後是我們當前最大的縣情。但落後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僅能表明我縣在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的位次,並是不是我縣的特色和特點。面對差距,要在發展中跟進全省、全市步伐,要在縣域經濟發展競爭中實現趕超,就必須認清自身的優勢。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6%在全省、周邊縣區最高;人少地廣、資源豐富,人均佔有的資源也最爲豐富,淡水資源、森林資源、生態資源等都很豐富;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良,生態、氣候條件最適宜人居住、養生等等,可以說全縣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風、氣候等都是財富,是xx今後趕超、跨越的巨大潛能和支撐,這些優勢都是其他縣區無法比擬、無法複製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縣的優勢並將其轉化爲財富,通過合理的方法和途徑,讓全縣人民都參與到財富的分配中來,在富民的同時實現縣強目標,使xx的經濟社會水平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二、要更加敏銳地把握髮展機遇

從發展現狀和自身具備的優勢看,我縣的落後,是資源富集的暫時落後,面對擁有豐富資源的落後現狀、面對加快發展的大好形勢,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從而實現跨越、趕超目標,必須要善於把握機遇、抓住機遇。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上看,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我縣尚處於“四化”建設的起步階段,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可以少走彎路,在趕超發展的過程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縣全域在國家主體功能區劃是屬於生態功能區,加上我們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必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先機。從中省市的政策機遇上看,中央扶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而且作出了促進秦巴連片特困山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戰略決策,有利於我們更多地得到國家項目和資金扶持;省上明確了陝南循環發展和移民搬遷的戰略部署,有利於xx得到更多的發展傾斜;市上提出了建設美好安康的構架,有利於我縣在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促進發展上得到更多支持。從我縣自身創造的機遇看,縣上確立了以“三項建設”爲主線,以突出工作重點、彰顯縣域特色爲工作主題,以項目建設爲載體,以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爲動力,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推動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推動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宏偉目標。加之xx人民歷經貧困而產生的渴望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渴求幹大事創大業的雄心壯志,爲我縣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必須敏銳地洞察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推動縣域經濟加速發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點

縣域經濟發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體協調推進的基礎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點、重點抓。就我縣而言,重點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突出在生態資源開發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產上,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爲目標,突出園區承載、企業引領、龍頭帶動,促進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加快現代特色生態農業園區和家庭農場建設,推動特色主導產業做大規模,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以綠化苗木、經濟林果、林下種養、林產品加工和以森林資源、水資源爲依託的山林經濟和涉水生態循環產業,充分發揮山林“綠色加工廠”作用,圍繞生態這篇文章,做精以生態爲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在二產上,要大力發展循環工業。堅持以循環發展爲方向,妥善處理好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的關,逐步限制、淘汰以資源開發爲主的工業企業,積極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產業和醫藥等以特色生態產品開發利用和加工製造爲主的工業企業。要謀劃經濟增長點轉型的問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依託一產在林產品加工、森林經濟、綠色食品加工業上下功夫,堅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動作”,推動形成完備的產業鏈條,提高山林經濟和涉水產品附加值,實現一產、二產的互動共生髮展的良性循環。

(三)在三產方面,要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縣”戰略。要積極爭取儘快啓動平鎮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頸的基礎上,大力包裝推介旅遊開發項目,通過招商引資,逐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造條件與嵐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邊景區聚合連接形成大旅遊區,推進境外產品本地化、本地產品區域化,增強景區互動性關聯度;要立足生態稟賦,深度挖掘旅遊優勢資源,依託秦巴百里畫廊景點,加快推進飛渡峽黃安壩、三道門森林公園、林麝生態養殖觀光園等重點景區建設,着力改善旅遊設施條件,提升旅遊發展水平。

(四)在城鎮一體化建設方面,要以生態立縣戰略爲指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要紮實推進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建設,以城鎮品位提升爲目標,加快城區綠化、亮化、美化提級改造。圍繞建設“生態特色宜居縣城”,務實推進“四城同創”活動,(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及全省綠化模範縣等創建活動),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集鎮社區的綜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逐步實現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長遠目標。

四、要更加科學地推動經濟發展

在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方向和重點地基礎上,要推動縣域經濟科學、持續發展,還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準確的路徑。

(一)要科學統籌謀劃。xx最值得稱道和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必須緊緊圍繞生態這個主題,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規劃、謀劃,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規劃,制定出縣域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建立完善有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圍繞這個體系務實加以推進,確保經濟發展的科學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項目是發展的載體,招商上發展的動力支撐,實現跨越趕超目標,最終要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沒有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作支撐,沒有招商引資工作的強力推進,一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完善項目規劃體系,按照全域規劃的理念,加快建立覆蓋縣域經濟發展各個領域的專項規劃,構建科學系統的經濟發展項目支撐體系,用規劃定項目、爭投資、謀發展,增強項目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提高項目建設綜合效益。同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爲擴大投資的重要抓手,優化投資環境,讓更多的項目、更大的投資落戶xx,通過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要大力實施全民創業。縣強必須民富,民不富則縣不強。要強化市主體的培育,激活各類市場要素,引導支持城鄉居民在各自的領域大膽創業。要加大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引導個體業主在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內創業、轉業,加快完成全體經濟向民營企業轉型、產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型。同時,編制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計劃,感召務工人員返鄉,實現引資、引企、引人、引智並舉,帶動全縣全民創業總量的提升,以民富實現縣強,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3

一、東部沿海產業轉移趨勢越來越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不斷創造經濟奇蹟。如以上海爲龍頭、由浙江和江蘇15個城市構成的“長三角”經濟圈以佔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佔全國15—20的經濟總量。近年來,隨着東部沿海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漲,部分傳統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趨勢加快。20xx年上海、廣州兩地工業用地每平方米分別爲782元、556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隨着東部沿海積極承接國際高端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傳統產業轉移的動力也不斷增強。

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爲重慶加快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彌補我市建設資金不足。在爭取國債資金難度日漸加大的背景下,吸引東部企業投資正成爲解決我市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僅福建、廣東兩省知名企業投資我市的重大項目就有11個,合同金額160多億元。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助推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東部沿海投資我市的不少企業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較強,有利於加快我市產業升級。如格力空調重慶生產基地等製造業項目相繼實施,帶動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優化工業佈局,提高我市產業積聚能力。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爲我市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山東如意、浙江奧康、雅戈爾等一大批紡織、服裝、皮鞋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相繼落地重慶,吸納了大量勞動力。據有關部門測算,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在萬州的投資項目建成後,可解決6000人就業。

三、影響重慶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重慶地處西部內陸,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例如,以上海口岸爲目的地,重慶每標準集裝箱的水運成本爲3700元,比武漢高23;公路爲11240元,高105;鐵路爲5622元。

二是配套能力不強。除了相對發達的汽車摩托車配件產業外,其餘產業產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從沿海購進;各開發區(園區)項目之間在原材料、產品的協作關聯度不高;各區縣產業同構化現象較明顯,產業特色不鮮明;物流、生產性金融業不夠發達;市場中介發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較爲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員佔職工總人數的比重爲2.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高級職稱人才佔比5.2,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只佔23;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只佔1.7。

四、對策建議

(一)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合理佈局各種交通樞紐、站場,注重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加強與跨區域交通的銜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臺。引導企業選擇合理運輸途徑和運輸方式,降低運輸費用。強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覈算,合理確定收費標準,試行高速公路收費聽證制度。改革目前按車型收費制度,積極探索“年票制”和“計重收費”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收費方式,實現“少載少繳、多載多繳、空車受惠、超限受罰”。

(二)提高產業協作配套能力

圍繞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中小企業,形成核心企業、配套企業、生產性服務企業緊密結合的產業集羣和產業鏈,提高產業積聚能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門化發展,提升商貿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加快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生產性金融服務業和中介服務業。

(三)面向企業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職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大軍。調整普通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面向企業培訓實用型人才。建立統一的人才市場體系,清除人才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促進各類人才合理流動。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4

爲學習山東省臨沂市商貿物流業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模式,更好地規劃、推動我市商貿物流業的發展,9月20日-22日,市委、市政府組織專班對臨沂市商貿物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考察時間雖短,但是收穫極大,我們不僅折服於臨沂市商貿物流業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檔次之高,更使我們對物流業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深切感受到了臨沂商貿物流業發展的新思維、大手筆、高規格,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增強了我們規劃好、發展好麻城商貿物流業的信心和決心。

一、臨沂市概況及商貿物流業發展現狀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現轄9縣3區和3個開發區,157個鄉鎮、街道,1072.5萬人,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平原、山丘、丘陵各佔三分之一,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市。京滬高速和日東高速在境內通過,交通便捷,發展空間廣闊。

近幾年來,臨沂市着力打造經濟大市、商貿強市、文化名市和宜居城市,全面實施新型工業強市,城鎮化主導,商文旅引領,東接南融四大戰略,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發展。2010年該市實現生產總值2400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4.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5.5億元,年均增長18.7%,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408億元,年均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7.2%億元,年均增長19.4%。今年上半年該市實現生產總值1352.4億元,同比增長11.4%,1-8月份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0.1億元,同比增長30.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93億元,同比增長2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6.9億元,同比增長17.5%。該市先後成功創建了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中國城市建設範例城市、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城、中國地熱城、中國市場名城、中國物流之都、全國現代物流示範城市等稱號。2009年,被國家統計局評爲新中國成立60週年60個“中國城市發展代表”城市之一。在2011年中科院發佈的294個城市幸福感調查中,臨沂市居民幸福感排第二名。

臨沂市從擺地攤開始搞商業,經歷了“地攤式農貿”——“大棚底商貿”——“專業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城”——“現代物流城”的巨大變革,從市場初創到擴展,從商城崛起到全面提升,30年發展的堅實步履奠定了華東商埠的重要地位。臨沂市區現有各類專業商品市場97處,其中,臨沂商城擁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區93處,總營業面積800餘萬平方米,經營攤位5萬餘個,日上市商品3萬多個品牌系列,每天發車6000多個班次。

(一)商貿物流名聲響亮。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打造“物流之都、商城臨沂”的目標,致力於形成“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格局,努力鑄造出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天下物流、中國臨沂,中國臨沂、物流天下”的品牌,在整合提升傳統的批發市場和加快建設、培植一大批現代商貿物流企業上下功夫,臨沂商貿物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0年商品交易成交額達720億元,在全國批發市場名列第二。今年上半年成交額突破420億元,市場綜合效益居中國同類市場前列,是中國最大的商貿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已擁有完備而龐大的商貿配送市場和物流配載體系。在臨沂,“物流之都,中國臨沂”的宣傳語隨處可見,並通過央視傳媒有效地提高了該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商貿物流業輻射範圍廣泛。該市已形成穩定可靠的流通網絡,批發市場每天發貨量大,無需等待配貨,週轉快,價格低,省內當天可到貨,外省三天送達。如:一批貨直接從廣州發至濟南,需支付費用3300元,而從廣州首先發貨到臨沂,再由臨沂發往濟南,則需支付費用2400元,比直達節約成本30%,從而實現低價格的高效物流。目前,僅在臨沂商城內從事貨運配載的業戶就有2000多家,物流企業和個體從業人員20多萬人,專業貨運配載站場13處,營運車輛2.1萬臺,物流配送區域實現了國內全覆蓋,商城物流貨運量6800萬噸,貨運週轉量50.3億噸公里,資金流量近500億。商貿市場交易輻射全國並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買全國,賣全國”的商貿物流集散地和中轉站,具有很強的市場包容性,經營戶30萬人中,僅浙商就達7萬人。

(三)商貿物流業業態齊全。該市除傳統的現貨交易外,還通過商貿促物流,以物流反哺商貿,內貿促外貿,以外貿拉動內貿等舉措,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會展經濟、期貨市場、國際貿易和全球物流等新型業態。臨沂適應全球信息化發展形勢,較好地實現了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有機結合,把以人流、物流、資金流爲主體的批發市場逐步改造爲以信息流爲主體的交易市場。目前,已有5萬家企業加入“中國臨沂商城”網絡平臺,平臺產品總數達到18萬個,日點擊率10萬人次以上、發佈商品供求信息5萬條,推動了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城市物流向農村物流、國內物流向現代物流拓展。

(四)商貿物流業拉動力強大。臨沂市以商貿物流業爲引擎,提出了引商興工,以工促商戰略,在批發城西部和北部規劃了兩大工業園區,引導經營大戶圍繞批發市場經營產品組織在本地加工生產,實現產銷一體化。通過商貿物流業發展,帶動了人員吃住的餐飲業和旅店業,人員住房的房地產業,人員出行的車市場,上學就醫的文教衛生事業和城市建設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在經濟效益上,有130餘萬人圍繞臨沂商城開展二、三產業,商城對全市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達30%左右,市場綜合效益居全國同類市場前列。

二、臨沂商貿物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1、突出政府主導,優惠政策推進發展。爲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臨沂市委、市政府把“商貿活市、以市興市”作爲重要發展戰略,努力把臨沂建設成爲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爲此,臨沂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培育發展外向型市場的意見》、《關於鼓勵市場經營大戶興辦加工業的意見》、《關於依託臨沂商城加快地產品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文件,在財政、土地、規劃、建設、交通、公安、工商、稅務、商務和金融等方面大力扶持商貿物流業發展。在財政支持方面,市級財政設立物流業發展引導資金,數額爲上年度全市生產總值的萬分之零點五以上,在國家預算投資、國債投資、國債轉貸、國債貼息資金中,優先支持發展潛力大的現代物流項目,在技改貼息項目申報中,適當對現代物流項目進行傾斜;在稅收優惠方面,新辦物流企業,符合國家規定的按新辦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免收一年的政策辦理,各種行政性收費按30%收取;在土地政策上,按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優先對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用地進行規劃預留,物流園區建設需要佔用耕地的,優先安排用地計劃,解決耕地佔補平衡指標,土地出讓金按工業用地或交通項目用地標準執行;在交通方面,對進出市場的運輸車輛可以辦理“物流配載專用通行證”,設立“綠色通道”,對因路況不熟違反交通規則的車輛司乘人員,以教育爲主,不搞以罰代管,爲市場貨物的進出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在人才方面,對引進的物流高級人才,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2008年金融危機時,爲幫助經營戶應對困難,該市出臺減免政策,降低商戶租賃費用,或者延期支付租金。

2、突出規劃引領,科學定位推進發展。臨沂市根據各類專業市場原先沒有整體規劃所帶來的重複交叉建設、規模檔次參差不齊、空間佈局不盡合理、升級改造週期短等弊端,圍繞打造區域性的商貿物流基地這個發展定位的要求,對發展專業市場的總體建設規劃進行了不斷完善。2005年臨沂市頒佈了《中國臨沂商貿城總體規劃》,依據總體規劃,將分佈在原市區內的90多處專業批發市場進行了整合提升改造,搬遷改造提升市場20餘處,整合升級改造市場60餘處。制訂並實施《臨沂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在臨沂市規劃建設三大物流園區:

一是市區西部物流園區。以鐵路貨運站、京滬高速、貨物快運總站、批發市場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爲依託,以板材產業基地和大型商貿物流企業爲龍頭,建設以區域性的採購交易中心和物流集散基地爲特色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二是市區東部物流園區。以鐵路貨運場站、國道省道幹線、臨沂機場和經濟開發區爲依託,以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和臨工機械等大型出口加工企業爲龍頭,重點發展爲工業企業服務的生產物流、採購物流和營銷物流業務,建設陸空聯運、陸海聯運、集裝箱增值服務等具備外向型經濟特色的加工集散型綜合物流園區。

三是莒南臨港物流園區。以莒南縣坪上、團林鎮爲中心,以兗石鐵路、省道幹線、日照港、嵐山港爲依託,重點規劃建設以外向型爲主的綜合物流園區。各園區明確分工各專業市場建設,防止重複投資建市場和專業市場相互間的惡性競爭。

3、突出市場主體,多元投資推進發展。該市在發展商貿物流業的過程中,堅持內外結合,將培植壯大本地企業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呈現出國有、集體與個體、私營、股份制及外商投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在發展初期,臨沂市商貿物流業主要是根據社區村原歷史上形成的市場條件,或新規劃建設的市場所在社區,以社區(村)土地等資源作爲投資主體建設市場,社區書記、主任擔任市場董事長、總經理,負責市場的經營管理工作。爲提升市場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整體競爭實力,臨沂市積極指導各市場主辦村組建市場分公司,實行獨立覈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最後整合形成了蘭田集團、華豐集團、華苑集團、華強集團等四家公司,並於2007年成立了由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投資的“臨沂商城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逐步將臨沂商城蘭田集團、華豐集團、華苑集團、華強集團等四家公司整合爲一個總公司,推進企業整體上市。

臨沂商城管委會對各社區專業市場進行管理,蘭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兼任商城管委會黨委書記,有效確保了市場投資建設與經營管理高效順暢。與此同時,十分注重引進客商與貨源,引進資金與經驗,形成了臨沂商城“招商——興市——再提升”的良性循環。2002年以來,先後有多家客商進駐。澳大利亞金龍基集團斥資62億元在臨沂西北部建設澳龍國際物流城。中僑商貿城、香江物流園等一批現代物流項目紛紛落戶臨沂。魯信集團投資100億元在沂河東岸動工興建大型國際物流項目。今年,臨沂市又引進了總投資約120億元的西部新城(義堂)、投資38億元的華前城市廣場(綜合體)、投資10億元的榮慶物流、投資7億元的華派克物流等11個項目。截至目前,臨沂已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係,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臨沂投資興業,全市有2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僅浙商以商引商的各類項目投資總額就超過了100億元。

4、突出管理創新,優質服務推進發展。臨沂市專門成立流通業發展局,納入政府直屬序列。2006年成立了現代物流協會,由各相關組織和單位與各種工商物流企業自願組成,參與發展規劃的調研與制定,展開多方面諮詢、協調服務,引導企業轉變物流管理方式,樹立現代物流新理念,整合社會物流資源,規範物流行業行爲,爲加速該市物流產業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河東區爲促進全市服務業、物流業快速發展,成立了河東區服務業(物流)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設立了區服務業(物流)發展辦公室,爲副科級單位,編制爲3人,專司抓好全市物流、服務業發展職能。

在管理上,該市市場最高只建4層,一般的建2到3層,全部用於經營生意,一樓爲門店,進行商品展示和業務洽談,二三四樓爲倉庫,市場整齊劃一,交通通透,一律不搞商住樓和寫字樓開發,不準在市場商鋪門店住人和辦公,晚上6點門店一律停水停電,由保安對市場實行封閉安保管理。

在門店產權上,一律不準炒賣商鋪,市場商鋪門店只出售30%,其餘70%門店產權爲商城所有,只用於出租。爲避免炒賣門店,該市在出售門店和租賃門店時,嚴格審覈進市場經營戶的資質、能力,要求經營戶要有市場資源、商品資源、品牌資源等,並是真正做生意,而不是炒門店。在服務上,該市完善誠信經營體制,規範誠信經營行爲,開展“誠信文明平安市場”創建活動,杜絕假冒僞劣,打造長遠品牌。同時工商、稅務、交通等職能部門,在市場設立站點辦公,爲經營戶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三、臨沂商貿物流業發展給我們的啓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比臨沂發展商貿物流業,我市在現代物流發展理念、發展規劃、政策支持、發展環境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必須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解放思想,牢固樹立大物流理念。物流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社會化分工合作中佔得了先機;就意味着投資環境的優化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就意味着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優化經濟結構、增強區域競爭能力。物流產業是基礎、技術、制度和文化四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基礎是條件,技術是關鍵,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根本。其中物流文化是物流產業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向,是支撐物流產業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麻城擁有極好的區位優勢、空間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物流業發展的條件得天獨厚。

近年來,麻城物流業得到了一定發展,已出現了興業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庫等配送、倉儲類物流企業,但是這與麻城所具備的優勢不相匹配,麻城物流業發展空間仍然廣闊。當前,最重要就是要有物流業發展的文化,簡單地說就是對物流業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象臨沂市一樣,牢固樹立“大通道、大物流、大市場、大產業”的理念,做到因勢利導,全力發展物流產業。當前,我國正面臨着物流需求擴張、物流結構分化和服務業政策環境優化等三大因素,物流業進入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以消費爲例,預計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將達到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消費的大幅增加,勢必帶動物流需求的大幅擴張。要加大對各級幹部培訓,通過舉辦論壇、專家諮詢、報告會、掛職鍛鍊、外出考察等形式,提高各級幹部對現代物流發展的認識,營造現代物流發展的社會氛圍和思想環境,消除現代物流發展的思想障礙,堅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二)明確思路,科學制定物流業發展規劃。

規劃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靈魂。我市應結合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分佈的具體情況,制定《中國麻城商貿物流總體規劃》,規劃應着重對物流發展的目標、思路、步驟、重點、業態、方式等給予科學地明確。

在發展的目標上:確定並圍繞“南有義烏,北有臨沂,中有麻城”,引進知名物流企業,扶持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具有現代化設施設備和服務能力的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構建合理的能輻射一定區域的現代物流體系。構築以綜合交通體系爲主的物流運輸平臺、網絡技術爲先導的物流信息平臺、規模倉儲和智能化管理爲主的物流儲存配送平臺,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經濟合理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提高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逐步向大市場、大倉儲、大流通、大信息、大配送爲特徵的現代大物流方向邁進,使麻城成爲中部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發展思路上: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物流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規範市場、配套環境”的發展方針,以市場爲導向、企業爲主體、改革開放爲動力、先進技術爲支撐、優質服務爲宗旨,從培育物流市場爲切入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以現代物流理念爲指導,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大物流組織形式的創新力度,整合現有物流資源,使物流業成爲麻城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爲推進“三化同步”進程、帶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支柱。

在發展的步驟上:一年打基礎,三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變化,十年初步形成現代物流格局。

在發展的空間上:老城區應該立足於傳統商業,建設大賣場、大商場,形成大市場發展格局;新城區應該立足於倉儲、配送以及大型專業市場建設,形成大物流發展格局。

在發展的重點上:在現有市場存量基礎上,支持專業化、規模化的市場,打造特色物流羣落或物流園。即圍繞中部石材集散中心建設,形成石材物流園;圍繞大別山農機農資大市場建設,形成農機農資物流園;圍繞麻城商貿物流園建設,形成汽摩配物流園;圍繞興業公司發展,建設華中地區廢鋼鐵配送中心;圍繞中央儲備糧庫發展,建設糧食配送中心。還可以探索利用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積極爭取湖北能源、湖北煤炭等公司投資,爭取建立武漢城市圈超大型煤炭儲備基地,形成近期年運營煤炭1000多萬噸,遠期目標5000萬噸的規模,徹底解決武漢城市圈用煤問題。現階段主要是要突出石材物流園建設,力求以此爲物流產業的突破口。

在發展的業態上:一是圍繞信息流,突破性發展以b2b(商家對商家)和b2c(商家對客戶)爲主力軍的電子商務。近五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以年均8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2010年實現4980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網上購物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爲40.6%。武漢市去年入圍中國網店賣家十大城市,網店達3萬餘家,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我國的網絡購物規模大,增長迅速,潛力巨大。在我國廣大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尚未真正起步,商貿物流還處在現貨交易加傳統物流的階段,我市應當抓住機會,通過自身挖潛和外部引進等方式,大力發展以b2b和b2c爲主的電子商務,實現商貿物流業的跨越式發展,努力打造“中國網店之都”,實現商貿物流業的異軍突起。一方面我們要大力引導企業建立或藉助已成熟的b2b平臺,開拓網上貿易市場,同時積極發展b2c模式,鼓勵企業開辦自己的網店,實現企業與客戶的直接交易;另一方面,武漢今年6月已向淘寶皇冠網店“我的百分之一”開出430萬的鉅額稅單,不少信譽等級高的網店紛紛產生外逃的想法,我們可以藉此機遇,利用麻城便捷的交通,輔以優惠的政策,吸引有實力的淘寶賣家落戶我市。二是要圍繞人流,大力發展商業貿易、休閒娛樂、旅遊度假等產業,使麻城成爲大別山地區的商業銷售中心、武漢城市圈休閒度假中心。三是要圍繞資金流,大力引進各種金融機構,建立銀企溝通合作機制,提供更便捷、更優惠的金融服務措施,解決物流產業發展中融資難問題。

在發展的方式上:要堅持兩手抓。一是着力抓現有企業培大培強。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本質區別在於它是作業一體化、管理信息化、體系綜合化、資源社會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整合資源,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通過培養我市物流企業不斷做強做大,形成較大的規模效應和較強輻射作用。臨沂河東區堅持扶持培植東立物流、德正達物流、盛業配送中心等企業,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的模式,就是物流業發展的典範。我市可立足現有的物流企業中選擇2-3家予以重點培育,採取整合聯合、政策優惠、提升經營水平等方式,培育企業能人,催生企業龍頭,進一步形成規模大、專業性強的一批物流企業,做到既有效利用我市現有的物流資源,又以點帶面帶動我市物流產業的發展。二是抓招商引資。

臨沂市物流業在重點培養、扶持本地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更注重引進國內外大的流通集團、大的資金,儘快形成規模效應。在招商引資中將引進大型物流企業與工業項目實施同等鼓勵政策,着力在招引物流園區建設業主、現代大型物流企業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

(三)制度保障,完善物流業發展配套政策。

制度保障是政府在政策、標準設置等方面支持和保障物流發展,包括企業的准入制度、銀行貨幣、信貸資金、稅收(關稅)、過橋過路費、倉儲費用等。從臨沂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在創業初期,主要是靠非市場化的行政性傾斜政策來配置資源的,主要是靠政府的經濟制度創新來集聚資源的。只有通過制定出臺鼓勵支持物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在政策導向上實行扶優扶強,合理降低優勢項目的經營成本,才能在價值取向上實現政府和投資者互利雙贏的良性發展。同時,必須嚴格物流項目和企業准入。麻城市應研究出臺《關於促進麻城市現代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市場準入、稅收優惠、招商引資、規劃減免、財政金融價格、土地供應、交通運輸、信息化體系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進行全面的規範,爲物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從而促進麻城市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

(四)加強領導,爲物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物流包括包裝、倉儲、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分撥、信息處理等七要素。七要素只有得到有機協調和發展才能真正促使物流的健康有序發展。要做到有機協調和發展,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市委、市政府要成立促進商貿物流發展領導小組,完善物流工作體制和機構。首先應明確物流領導小組具體議事決策職能,並明確發改局、商務局、經濟局、財政局、統計局、交通局、農業局、供銷社等相關部門以及辦事處、開發區在發展物流業應承擔的具體職責。其次應落實專門機構和人員。

現代物流涉及的行業、部門衆多,這就要求加強部門、行業之間的協調機制,要有高效的物流管理體制,因此應有專門機構和人員具體抓物流產業工作,承擔具體事務,保障物流產業的發展。加大物流工作督查考覈,堅決落實各項物流發展的配套政策,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發展環境。要加大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物流人才,以人才托起物流高地。要注重打造物流品牌,提升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出類似“中國臨沂、物流之都”的品牌,促進我市物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5

市委組織部牽頭,從市人大、市委黨校、市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中小企業局等單位抽調15名同志組成三個調研組,由市委組織部三名縣級領導幹部帶隊,深入六個縣市區,對全市村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調研採取聽取縣市區委彙報,召開由鄉鎮黨委書記,縣市區人大、農業、民政、財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村級經濟組織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進村與村幹部、黨員羣衆代表、致富能手等個別座談、發放調查統計表等形式進行。共調查24個鄉鎮、97個村(其中經濟強村35個,中間狀態村18個,經濟薄弱村44個),召開座談會30個,座談黨員幹部羣衆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級經濟發展現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2015年村級經濟總收入共304.3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除農業稅附加和公益金)3.6億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的125個,佔3.41%;50—100萬元的142個,佔3.88%;10—50萬元的433個,佔11.83%;5—10萬元的421個,佔11.5%;3—5萬元的522個,佔14.26%;3萬元以下的1148個,佔31.4%;經濟空殼村813個,佔22.2%。

總的看,我市村級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各級對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級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積極適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把加快村級經濟發展作爲增強村級服務功能,保證基層組織運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議程,緊緊抓在手上。各縣市區專門組織調研,分析現狀,研究措施,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文件,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領導責任,強化督促調度,推動了村級經濟健康發展。岱嶽區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實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幫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發展;肥城市落實大班子領導幹部聯、鄉鎮領導幹部包、市直部門幫、經濟強村或強企業帶的幫扶制度;寧陽縣把村級經濟發展情況作爲考覈鄉村班子的硬指標,嚴格獎懲,調動了鄉村發展村級經濟的積極性。各鄉鎮也都通過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等形式,教育引導他們解放思想,增強發展慾望,還通過制定扶持政策,落實年度目標責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級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村級經濟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寬。各級廣泛引入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資產經營、資本運營轉變,以農爲主向多業並舉、一二三產業並重發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發展格局。2015年,全市村級集體收入構成中,集體經營或承包企業收入2.2111億元,佔44.28%,果園、魚塘、“四荒”和機動地承包收入0.9095億元,佔18.21%,有償服務收入3810萬元 ,佔7.63%,盤活閒置資產收入2152.38萬元,佔4.31%,化解、清欠債務收入1175.52 萬元,佔2.35%,其他收入12517萬元,佔25.07%。村級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日益多樣化,呈現出收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的趨勢。三是村級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地由於受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區位優勢、班子狀況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村與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2015年,除農業稅附加外,全市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僅佔三分之一,而3萬元以下的村佔到53.6%。經濟強村幹部精神狀態好,發展氛圍濃,發展環境好,路子越走越寬,發展後勁十足。這些村,羣衆生活富裕,社會穩定,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快。而村級經濟薄弱村基礎差、底子薄,缺資金、缺人才,村幹部待遇無着落,積極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靈,發展難起步,增收無門路。這些村,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公益事業難興辦,正常運轉難保證,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

二、主要做法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各級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1、拓寬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調查發現,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選準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不斷拓展增加村級經濟收入的有效途徑。一是靠企業。對原有村辦企業,不斷加強管理,挖潛增效,並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村級經濟增長。新泰市小協鎮小協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讓位子”的口號,直接經營的8處企業,今年可上交村利潤700多萬元,5處改制企業可爲村裏增加收入300多萬元。有的村,依託區位優勢,大力招商引資,興辦企業,通過爲外來投資者提供各類服務增加收入,有的還以租賃土地、以土地參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級收入。肥城市老城鎮楊莊村以260畝土地折價入股,與楊莊煤礦合作新上了廢紙脫墨漿項目,村集體每年分紅100多萬元。有的村,選準項目,利用公共積累新上企業,增加村級收入。新泰市東都鎮南鮑村依靠原有集體積累,先後建成了電線廠等10餘家企業,2015年集體增收416萬元。目前,全市有383個村靠發展企業實現了強村富民。二是靠服務。一些村在推進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積極圍繞農戶需求,通過成立致富協會、行業協會等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建立批發市場等形式,爲羣衆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償服務,以服務促經營,以經營養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寧陽縣東疏鎮鄭莊村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村裏建起了養殖小區,爲養殖戶集中提供場地、技術、防疫、銷售等服務,年增集體收入30多萬元。肥城市邊院鎮濟河堂村積極發展有機蔬菜1400多畝,通過有償服務年增加村級收入40多萬元。目前,全市農村共建立了63個批發市場、186個農村經濟合作社,237個致富協會。一些村發揮勞動力比較富足的優勢,積極與一些有資質、有信譽的勞務中介組織聯合,組織跨省、跨國勞務輸出,收取服務費,增加村級收入。全市依靠有償服務增收的村共有207個。三是靠資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拍賣、承包、入股等方式,穩定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範家莊村針對村裏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引進泰山茶苑、茶廠等項目,每年集體增收10多萬元。肥城市孫伯鎮莊頭村在路邊、溝邊種植速生楊8萬多株,實行村集體統栽統管,收益分成,村集體每年增收100多萬元。東平縣彭集鎮後亭村公開拍賣河砂資源開採權,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有的村充分揮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慄行村、沙嶺村,岱嶽區下港鄉木營村、肥城市儀陽鄉劉臺村、東平縣樑林村等山區村,積極開發旅遊資源,集體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全市依靠資源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1290個。四是靠資產。一些村以明晰產權、規範管理爲重點,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實現水庫、機井等農業設施和閒置房屋、農業機械等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優化組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村級收入。岱嶽區馬莊鎮坊子村對閒置的原麻紡廠院進行了公開拍賣,村集體收入10多萬元;寧陽縣堽城鎮東臺村利用閒置的學校院落,引進浙江一織布廠,村裏以電力設施、廠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萬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農村閒置資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資產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354個。五是靠爭取。充分利用上級在山區開發、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開發、“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及物資支持。東平縣大羊鄉南留屯村,依託村內小流域治理項目,對上爭取無償扶持資金300多萬元,把2015多畝山嶺薄地整治成了優質果園,並承包到戶,年增加村級收入40萬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對債權、債務進行集中清查、清理。對債權,積極清收,特別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統”尾欠數額較大的村,通過清欠增收輻度比較大。同時,對債務採取清欠還債、降息減債、以物抵債、債轉股、依法覈銷等形式,妥善處理解決,減輕村集體負擔。2015年,全市村級清欠收入達1175.52萬元,償還債務6461.23萬元。

2、優化環境,強化幫扶。調查發現,各地都把優化環境、加大扶持力度作爲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實行領導幹部和部門包村,有力地增強了村級經濟發展活力,拓展了發展的空間。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了稅收返還政策,將各村年度工商稅收(包括招商引資進入縣、鎮工業園的項目)新增地方財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還給村集體,調動了村級發展民營經濟、增加集體收入的積極性。岱嶽區馬莊鎮老宮村引進了東馬石膏粉有限公司,預計年實現利稅1000萬元,村集體僅靠地方稅收返還一項每年就可增收20多萬元。同時,各級還堅持實行包村工作制度,從縣市區直機關抽調精幹力量常年駐村,充分發揮各部門在資金、技術、信息、物資等方面的優勢,爲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兩年來,縣市區共安排工作組315個,抽調縣鄉機關幹部1253名,提供幫扶資金2028萬元,實施打井、調水、修路、山區開發等重點工程項目431個,引進和幫助新上項目76個,爲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有的縣市區按照“地域相近、條件相似、便於工作”的原則,選擇部分經濟強村或強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成幫扶對子,教方法、幫資金,帶動和促進發展集體經濟。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鄉鎮還積極爲村級發展提供資金扶持。泰山區針對部分村難以運轉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線、體現政績、優勞優酬”的原則,由區財政列支100萬元,支付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肥城市石橫鎮對6個集體經濟“空殼”村,每年都從鎮財政分別拔付5萬元,以解除村幹部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幹事創業、加快發展上來。

3、加強管理,增收節支並舉。各級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開源節流並舉,加減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計增加村級收入,一方面厲行節約,管好用好每分錢。一是減少幹部職數。落實了村幹部“四定”(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定報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兩委”幹部交叉兼職,使享受固定補貼和誤工補貼的人數儘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範圍之內,減輕村集體負擔。今年,岱嶽區明確提出取消編外人員,計劃生育專職幹部、計生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等全部由在編村幹部兼任,大大減少了村幹部人數。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村“兩委”幹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幹部總數比2015年減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普遍實行了農村財務由鄉鎮代理記帳、代管資金,大部分村取消了會計、現金出納,設立一名報帳員,既加強了監督,又有效地減輕了村級的支出壓力。三是規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各級嚴格執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定,對村級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理財等工作程序和內容進一步作了規範,並堅持定期檢查督導,實現了村級財務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現金管理、開支審批、村幹部任期審計、離任審計等制度,還設立了農村財務網絡監控中心,與鄉鎮“雙代管”服務中心微機聯網,進行遠程監控,實現了農村財務的會計電算化、監督網絡化、運作規範化。

4、更新觀念,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幹部。調查發現,各級充分認識到,用好一個人就能激活一個班子,找到一條路子,帶富一個村,特別是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幹部已成爲各級的共識。去年以來,各級都結合實施“遞進培養工程”,大膽選用政治素質好、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羣衆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擔任村幹部,有的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爲村級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去年以來,全市共調整經濟薄弱村班子598個,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實進村黨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擔任了黨支部書記。他們上任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種渠道增加羣衆和集體收入,使這些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平縣提出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雙強”(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標準,改善農村幹部結構,提高幹部隊伍素質。肥城市王瓜店鎮蔣莊村,原來的村幹部觀念陳舊,發展經濟沒能力、無路子,集體經濟空殼。2015年,個體大戶孟凡勝回村任黨支部書記後,提出了“經營農村”的思路,僅春季植樹公開拍賣樹點,村集體就增加收入20多萬元。爲切實提高農村幹部致富能力,各級認真落實農村黨員幹部科技知識培訓五年規劃,大力實施“十百萬”工程,加大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科技知識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雙帶”能力。去年以來,我市共培訓農村黨員幹部31430名,建立縣級科技知識培訓示範基地37個,鄉鎮示範服務基地128個,培養建設科技致富示範村321個,黨員科技致富帶頭戶15908個。

三、存在問題

我市村級經濟發展雖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創出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問題尤爲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幹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幹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爲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項目,貪大求洋。有的村幹部認爲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爲只要羣衆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地處山區,是有名的花卉苗木專業村,村裏無償提供技術、信息、銷售等各項服務,羣衆收入雖然比較高,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裏辦公用房只有兩間1965年蓋的土坯房,村幹部也十幾年未發工資。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羣衆在村裏的幫助下,通過特種動物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戶年收入達17萬元,但村裏不收服務費,集體無收入,運轉非常困難。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幹部安於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於原先辦企業、上項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幹。有的村幹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萊鎮胡家泉村的兩名村幹部,都是致富能手,家裏有波爾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等項目,年收入比較高,但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於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怨天憂人。調研發現,有的村雖有近千畝土地,但一年到頭只能收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沒有任何增加集體收入的門路,村幹部畏難發愁,只等上級扶持,全村坐等受窮。有的村雖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經營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價拍賣,影響了村裏的穩定持續發展。

2、村級債務負擔沉重。截止2015年底,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中,有債務負擔的2528個,佔69.07%;村級負債總額達11.76億元,平均每個村32.13萬元,有的村竟高達5800萬元。負債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設、通水通電、修建學校等公益事業形成的,又有盲目發展村辦企業和盲目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造成的,也有爲完成上級任務,貸款墊付“三提五統”、農業稅等形成的,還有一些村在近兩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形成了新的債務。債務中既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也有羣衆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滾越大,連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幾萬元累加到幾十萬元,根本無力償還。特別是一些村,因欠羣衆高額借款,潛伏着很大的不穩定因素。沉重的債務負擔,使這些村疲於應付,甚至有的村幹部經常被司法機關傳喚、拘留,根本沒有精力謀發展、搞建設。東平縣接山鄉林馬莊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電、新建學校等已累計欠外債284萬元,積重難返,越陷越深,發展難度非常大。

3、村級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多。一是自然條件差。有的村地處山區、庫區,土地貧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條件差,治水、修路、通電成本高,發展沒優勢,這樣的村全市達315個。有些山區村,雖然林果等農副產品產量較高,但受交通條件制約,產品運不出、銷不了,增產不增收。東平縣老湖鎮有22個村屬庫區移民村,村裏沒有一寸土地,原先集體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後,這些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公益金不在轉移支付範圍,下一步得不到轉移支付資金,村裏運轉困難,村幹部待遇也落實不了,情緒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農村稅費改革雖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也使村級收入銳減,原先村級組織運轉還能由“三提”來解決,現在只能靠較少的農業稅附加,如果村裏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運轉難以保證。特別是下一步農業稅全部取消後,運轉將更加困難。而現在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來優化村級發展環境,拓展村級發展空間,促進村級增收。如土地政策,越來越嚴格,村裏即使引來了項目也難以落地;稅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裏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議”規定過死,每人每年必須限制在15元以內,一些公益事業根本無法興辦,等等。三是人才、資金、信息匱乏。調研發現,我市農村許多有頭腦、有技術、有本事、有門路的年輕人不願在村裏幹事,一些大中專畢業生儘管就業困難,也不願留在村裏,一些高中畢業生也千方百計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級經濟發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發展資金方面,由於金融機構對村級貸款控制過嚴,使村裏很難得到必需的資金;上級的一些幫扶資金過於分散,對一個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不能集中財力解決發展問題。一些村對外接觸少,走不出去,請不進來,信息渠道不暢,加上羣衆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關心,很少提出發展村級經濟的好建議,即使村裏想發展也缺門路、無項目。

4、非生產性支出大。調研發現,目前村級事權過多,支出項目多,資金缺口大。2015年,全市村級運轉支出總額5.31億元,運轉資金缺口219.5萬元。特別是一些非生產性開支比較大,突出表現在幹部工資、計劃生育和報刊徵訂上,基層反映比較強烈。目前拿工資、吃補貼的村幹部職數還比較多,工資支出比較大。2015年,全市村級幹部報酬總額8971萬元,平均每村2.5萬元,村幹部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的村達2133個,佔58.3%,有64個村只能靠貸款來發工資。計劃生育要求配備“三大員”(藥管員、統計員、宣傳員)、計生主任、協會會長、育齡婦女小組長和查訪員(每個村民小組各一名),人員比較多,有的不允許兼職,必須專職配備,絕大多數村超過“兩委”幹部數,有的竟多達19人。並且計生幹部的待遇標準比較高,還必須優先保證。基層普遍反映,計劃生育工作檢查過於頻繁,重過程、重形式,培訓、考試、宣傳資料、檔案、板面要求高,費用大,一般村用於計劃生育的開支每年都在2萬元以上,有的村高達15萬元。報刊徵訂工作,儘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過800元,小村不得超過500元,但是有的部門、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攤派報刊仍比較多,有的村徵訂報刊種類多達25種,個別報刊份數太多、定價過高,而且必須完成。據統計,2015年,全市徵訂報刊雜誌的費用達到1277萬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達6萬元。肥城市孫伯鎮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資支出2萬多元,計劃生育經費2萬多元,報刊徵訂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體收入只有2.8萬元。類似這樣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體收入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爲了應付這些支出,甚至採取借貸舉債的辦法,致使村級債務負擔又“雪上加霜”。

四、對策建議

1、扶貧攻堅,率先突破經濟薄弱村。對經濟薄弱村特別是“空殼村”,採取縣鄉領導幹部包村、市縣直部門對口幫扶、強村或強企業帶動等辦法。

2、大力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化“遞進培養工程”,解決好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結合今年村級班子換屆,廣開視野,擴大民主,大力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和管理經驗、樂於奉獻、腳踏實地爲羣衆謀利益的優秀人才進班子,特別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進一步覈定幹部職數,從嚴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職,包括計劃生育幹部、生產組長、工勤人員等,能兼的一律兼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村裏吃補貼的人數。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實用技術和政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帶動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成功經驗,採取工資統籌、辦理養老保險等措施,保證村幹部待遇落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落實目標責任、民主評議、考覈獎懲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健全以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組織運行機制,理順“兩委”關係,保證村級組織協調高效運轉。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市財政、農業、土地、工商、稅務、金融、計生、政法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業務職能,提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齊幫共扶的強大合力。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級事權,嚴禁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取消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得強迫村裏出資興辦各種基礎設施項目。嚴格執行中央訂閱報刊的政策規定,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除黨報黨刊以外的其他報刊攤派。總結縣鄉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能掛帳的掛帳,能停息的停息,能覈銷的核銷。同時,要求鄉村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嚴防增加新的債務負擔。

4、提高民主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規範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制定細緻的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規範決策程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加大審計力度,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對公開時間、程序、內容、形式等進行規範,加強羣衆監督。進一步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杜絕“跑冒滴漏”,並通過多種方式改革產權制度,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5、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市委制定關於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理清發展路子,落實領導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基層政權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關注基層、理解基層、支持基層,積極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認真落實市級領導幹部聯繫困難鄉鎮,縣鄉領導幹部聯繫貧困後進村和市、縣直部門包村制度,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點子、找路子、搞服務、引項目,協調資金,優化環境。把村級經濟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作爲考覈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實績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加大村級特別是負債嚴重、運轉困難村的轉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貧資金,破解發展難題。總結岱嶽區實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經驗,召開現場會議進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總結各級發展村級經濟的先進經驗,樹立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關於經濟速發展的調研報告篇6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文件精神,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對民營經濟的服務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市民營經濟呈現出規模擴大、質量提高、作用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已經成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1、民營經濟份量持續加大

20xx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11. 8億元,同比增長19.6%,佔全市gdp的比重爲52.4%,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依次爲37.5億元、107.1億元和67.2億元,三次產業中民營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由上年同期的37.6%、57.6%和49.3%調整爲今年的41.3%、59.6%和50.4%。從經濟類型看,個體私營經濟是全市民營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208.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51.5%,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

2、民營經濟貢獻率穩步提升

20xx年,民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增速達19.6%,高於gdp增速4.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9.2%,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3.3%。瀘州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貢獻,民營經濟已成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爲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1%。分產業看,民營第二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7%。

3、民營經濟稅收所佔比重擴大

20xx年,私營經濟稅收收入達5.6億元,同比增加2.1億元,增長60.6%,增幅高於全部稅收27.1個百分點,佔全部稅收比重達11.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個體經濟稅收收入達3.0億元,同比增加1.3億元,增長4.4%,佔全部稅收比重達6.4%。民營經濟稅收已成爲瀘州財政重要的、穩定的和最具增長潛力的收入來源。

4、民營企業總量規模快速擴大

20xx年,全市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合計戶數爲8.1萬戶,佔全部企業總戶數的90.7%。其中,私營企業8332戶,同比增長7.9%,個體經營戶7.2萬戶,同比下降3.6%。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合計註冊資本金總量達111.4億元,同比增長21.3%,佔全部企業註冊資本的40.5%。其中,私營企業註冊資本達97.3億元,同比增長31.0%。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116.7萬元。

5、民營經濟成爲拓展就業的重要渠道

民營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有力促進農村部分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20xx年,全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21.2萬人,新增0.7萬人,增長3.2%。

6、民間投資增勢強勁

20xx年,民間投資快速增長,完成投資88.0億元,比上年增長55.4%,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由上年46.6%上升到56.5%,上升了9.9個百分點。

7、民營工業表現突出

20xx年,民營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爲44.1%,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爲65.9%,已成爲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161.4億元工業增加值中,民營工業完成了94.1億元,佔58.3%,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工業增加值90.3億元,佔比58.4%,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

8、民營商業佔據消費品市場主導地位

20xx年,民營商業蓬勃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03.4億元,同比增長18.9%,佔全社會批發零售業的69.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民營批發和零售業完成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12.9%,佔全社會批發零售業的72.2%。

二、我市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儘管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較快,但發展中也還存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制約着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

1、民營企業素質不高,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體表現在:一是私營個體企業業主大多學歷不高,許多經營者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決策能力,追求目標短期化,沒有幹大事業的`氣魄,影響了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營業主仍採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沒有健全的財務、統計報表制度,也沒有嚴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響了企業信用的建立,也使企業經營起伏波動較大,更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多數企業未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職工整體素質不高,也制約了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業主管理水平偏低,開拓創新精神不足。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用人機制陳舊,企業業主偏重經驗而缺少創新,基本是“有管無理、有戰無術、有銷無營”狀況。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目光短淺,滿足於一點點蠅頭小利,不思進取。特別是有一些改制企業,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爲,拚設備、拚消耗,不願投資擴大再生產,不願進行技術改造。還有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法制意識淡薄,甚至生產假冒僞劣產品。私營企業家開拓意識不強,客觀上造成了私營企業競爭力低下,嚴重地影響了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3、民營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儘管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規模正在逐步壯大,但相比較而言規模仍然偏小。20xx年,全市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企業、港澳臺企業戶均註冊資本只有13.8萬元。私營企業的原始積累較小,使用的設備大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淘汰下來的陳舊設備,技術落後,產品單一,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場競爭力差,企業發展能力不強,易於解體,不太穩定。

4、民營企業融資難,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企業融資靠銀行貸款很難,民間借貸風險大,成本高,私營業主大部分精力在組織資金,維持簡單再生產,規模難以擴張,效益無法提高。主要原因是民營企業有效資產不多,符合抵押資產較少,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一些企業的產品市場前景雖然看好,卻苦於資金不足而難以擴大再生產,資金短缺已成爲制約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5、傳統行業比重大,科技型企業少。目前我市民營經濟中優勢產業、行業與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大多數民營企業集中於商業貿易、餐飲娛樂、運輸修理、簡單加工等幾個領域,科技含量較低、市場佔有率低,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而從事產品開發、高新技術、出口創匯的比較少。

6、政策落實困難,經營環境不盡人意。近幾年,我市大力整治投資發展軟環境,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但仍有一些難如人意的地方,機關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仍然在一定範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民營企業用地、戶口申報、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對於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經濟發展仍然受到歧視,民營企業經營的行業限制範圍大,在建設用地、銀行貸款和稅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時,由於體制、觀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難落實到位,使民營企業難以平等地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經營環境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

三、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全市經濟發展一直保持着較高的增長速度,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無論經濟基礎還是發展環境都有了較大進步,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1、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優,發展快,環境差,發展慢,這是經很多地區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一要優化政策環境,儘快清理並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實民營企業本應享有的待遇,在政策上體現公平、公正和一視同仁,爲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二要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強化服務意識,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優質服務。三要優化市場環境,建立一種自強、自律、誠信、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機制,爲遵紀守法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成市場正當有序的競爭。

2、進一步搞好整體規劃,明確發展重點

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爲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戰略,制定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選擇一些重點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率先突破,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以點帶面、從局部到全部,從個體到整體,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勢。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區的“波及效應”和“擴散效應”,推進民營經濟的聚集化過程。要重點發展有傳統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服務業、信息產業、旅遊業和高科技產業。要選擇已成爲龍頭企業和支柱的大型企業、有發展潛力和填補產業空白的中小企業、外向型和科技型企業作爲重點企業進行培植。要重點扶持已列爲重點支持發展目錄的產品、出口創匯產品、高精尖技術產品和本地資源豐富的工業製成品等。

3、進一步加強載體建設,搭建發展平臺

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這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必然選擇。要根據經濟、社會、自然資源等不同條件,科學制定和完善園區的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園區,努力使園區成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儘快形成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企業集羣和特色產業板塊。

4、進一步做好招引工作,拓展項目來源

如果按照早期溫州那樣的發展模式來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話,想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必須實施超常舉措,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藉助外力來加快發展。要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動員優勢企業、骨幹企業參與招商,使其成爲吸引外來投資的主要載體。進一步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完善基礎資料,排出重點項目,增強針對性,提高成功率。針對重點地區開展多層次的招商活動,做足做細做實招商工作,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5、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約瓶頸

對民營企業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儘快壯大起來。在技改補貼方面,把民營企業的技改補貼統一納入財政預算。在建設項目方面,除國防以外的建設項目,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建設。在生產經營用地方面,要讓民營企業參與競標。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對民營企業申請對外經營權、開展進出口業務、招商引資、對外投資,都應大力支持。在人才引進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兼職和承包技術項目,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除享受該企業的待遇外,國家給予其他企業的優惠政策,也應同樣享受。在稅收方面,對民營企業從事國家鼓勵的產業,以及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安排下崗職工就業,要給予稅收減免。

特別是在融資方面,要積極建立擔保機構,設立擔保基金,爲民營企業信貸提供擔保服務。政府部門應在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建立一條渠道,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瞭解,促進合作,突破民營企業的資金制約瓶頸,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後勁。

6、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鼓勵開拓創新

民營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發展,重要的是要加強民營企業家的培訓,提高他們經營管理的素質。在企業的原始積累階段,民營企業重視物質資本包括資金、技術等的積累,而對於人力資源這一軟資本卻投入很少。而今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轉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業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有了人才就能夠實施科技開發,進行開拓創新。民營企業要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繫,藉助其科研力量合作開發項目;要積極購買專利技術,縮短技術開發週期,減少技術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參入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