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宜春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和宜陽新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工作要求,本調研組就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相關問題開展調研。通過徵集市大數據局、市工信局、宜陽新區招商局、經濟發展局等市直和新區相關部門,以及園區企業關於發展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並組織調研組座談會討論和研究解決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探索不夠、效果不明顯的相關問題。現將調研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背景及現狀

2017年8月,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提出“把宜春建設成爲‘省內領先、全國知名’大數據產業強市”,並將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建設、管理和運營的重任交給宜陽新區。此外,宜陽新區中心城市建設職能基本完成,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發展智慧經濟產業是推進全區高質量跨越發展的最優路徑。爲此,新區管委會舉全區之力完善基礎、配套政策、加速推進。兩年來,新區高規格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高起點、高要求、高質量推進招商引資,強素質、塑形象、優環境提升化企業服務,多措並舉穩步推進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在全區上下的艱苦奮鬥和努力拼搏下取得了喜人成績。

(一)突出產業規劃

圍繞“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發展目標,邀請中國信通院的專家團隊高層次、高起點規劃編制了《宜春市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規劃》,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科院人工智能首席教授張文生、中科院季統凱博士等10餘名專家擔任智慧小鎮發展顧問,爲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制定了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了2020年底,計劃年引進培育30-50家大數據企業,帶動就業超過5000人,年營業收入突破60億元。到2025年底,大數據企業累計100-200家,引進培育2家以上十億骨幹企業,帶動就業超過2萬人,年營業收入突破300 億元。到2030年底,引進培育2家以上百億骨幹企業,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年營業收入突破800 億元。

(二)突出平臺建設

1、產業承載平臺

以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爲核心承載平臺,大力推進“兩中心兩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規劃用地2萬餘畝,分三期實施:第一期1350畝,聚焦智慧城市和產業轉型,重點建設“兩中心、兩基地”即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孵化基地、雙創基地。其中贛西雲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12.7億元,佔地面積約74畝,建築面積4.82萬平方米,按照國際最權威機房認證體系T3等級,將安裝4000個8千瓦的高密度機櫃,特點是密度最高、等級最高、顏值最高,是華東區域最大的雲數據中心,一期1000個機櫃將於10月底投入使用。呼叫中心、孵化基地、雙創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4.36億元,佔地面積約280畝,建築面積44.6萬平方米,今年10月底可投入使用14萬平方米。第二期5360畝,位於高鐵站西南側,聚焦產業創新,將重點建設產業創新基地、產業實訓基地、知識產權中心及落地智能製造基地,目前土地已完成徵遷工作。第三期1.6萬餘畝,位於一期東側,聚焦應用研發,將重點建設應用研發基地和檢測認證中心,落地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行業。

2、產業運營平臺

爲推進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和建設、管理、運營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成立了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建設指揮部和領導小組,設立了大數據運營公司負責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建設、管理、運營和推進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目前,大數據運營公司擁有員工30多人、5個職能部門,承擔起了大數據產業園區的項目建設、後勤保障、企業服務、招商引資、資本運作、資源整合等重任,完成了大數據產業園臨時辦公區、雲數據中心、“一中心兩基地”、大塘變電站、智慧黨建中心、呼叫中心示範基地、藍海彤翔渲染雲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爲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突出產業配套

1、產業政策配套

爲推動產業發展,宜春市出臺了《宜春市關於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宜春市引進培養創新創業高層人才“雙百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市大數據管理局出臺了《宜春市 “企業上雲”雲資源服務獎補實施辦法(試行)》。在此基礎上,宜陽新區細化出臺了《宜春市宜陽新區關於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從數據產業、數娛產業、總部經濟、外包服務、企業培育等11個板塊爲企業提供落地扶持,入駐企業可享受稅收獎勵、生產設備購置補助、企業上市獎勵、總部經濟開辦獎勵、著作權獎勵、營收上臺階獎勵、高管個稅減免等多維度的政策支持。

2、產業服務配套

根據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特點,在配套服務方面,採取“4+2”的配套體系,即4個平臺、2箇中心。

四個平臺:一是創新平臺,大數據產業園獲得了省級、市級衆創空間授牌,目前申請的“江西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與產業融合創新)”正在審批中,同時與網易合作建立了聯合創新中心,爲企業提供孵化基地;二是金融平臺,設立了30億元的大數據發展基金,將建設10萬平方米的金融中心,用於落地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行業,爲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三是人才平臺,大數據產業園和宜春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爲入園企業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了專門的服務團隊,並建立了網上企業服務超市,可以爲入駐企業提供從工商註冊、納稅申報、代理記賬、法務諮詢等一條龍、一站式服務。

兩個中心:一是居住中心,已配有390套人才公寓,並將在小鎮一期再建人才公寓,爲企業人才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商業中心,在園區內將建星級餐飲、休閒廣場、綠地、電影院、健身房、咖啡廳、酒吧、24小時便利店等生活、休閒、娛樂設施,搭建“產、學、活、樂”全生態,滿足企業人才高品質生活需求。

(四)突出產業招商

圍繞能夠品牌效益的智慧經濟、能夠帶來海量數據的數據經濟、能夠帶來經濟總量的環保經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總部經濟四個方面開展招商引資,以數字娛樂、人工智能、VR/AR產業爲發力點,逐步導入智慧城市、產業融合、呼叫服務、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大數據關聯產業。用一年多的時間,簽約各類項目95個,48家企業註冊運營。

今年上半年,搶抓“招大引強‘百日千億’攻堅戰”的契機,先後外出招商23次,對接項目76個,簽約項目41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其中億一集團兒童動漫城項目投資金額40億元,今年4月已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5月正式投產運營。截至目前,2019年新簽約孵化項目35個,註冊率達75%。並且,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借11月份開園契機,將集中包裝和簽約近200個線上線下企業,全面激活產業園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優勢。

(五)突出產業融合

以大數據應用與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爲引擎,緊抓公共服務數字化、本地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這三條主線,宜陽新區加強與宜春市其他各縣市區的聯動,實行1+N產業空間佈局和“131”工程。以公共服務數字化爲突破點,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政務大數據、民生服務大數據與城市治理大數據應用。將公共服務數字化工作作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突破口,由政府牽頭引導,加強縣市區聯動,提升宜春各縣市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水平,匯聚公共服務領域數據資源,開展公共服務領域創新應用。以本地產業數字化爲需求側切入點,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大數據應用兩線齊進。從產業發展需求側切入,切實推進鋰電新能源、中醫藥、傳統制造業、綠色農業、文化旅遊業等本地支柱產業大數據應用,推進無車承運物流、安全生產服務等本地特色產業大數據應用,以產業數字化示範應用項目提升本地企業創新能力,並吸引大數據企業匯聚宜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宜春實體經濟的融合。

二、智慧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爲推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跨越發展,宜陽新區全力建設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突出智慧經濟產業發展頂層設計,高效推進智慧經濟產業招商引資及產業培育,雖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但是目前智慧經濟產業發展仍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十分凸出。

(一)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探索不夠

宜陽新區圍繞智慧城市、遊戲娛樂、產業融合、呼叫服務、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大數據關聯產業大力開展招商推介工作,建設了“兩中心兩基地”等一批大數據基礎性設施項目,引進了華爲、網易必創、藍海彤翔、華洋、靈貓有數、康燦科技、太城、影呼、中華網庫等一批大數據企業,有序推進智慧經濟產業發展。但是,目前智慧經濟產業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生態發展不平衡,產業領域發展探索不夠充分。尤其表現在產業招商僅限於大數據的存儲、應用等領域,大數據的挖掘、分析、交易等領域缺失;產業培育重點關注大數據關聯產業的企業引進,有潛力、有需求的本地大數據產業孵化滯後;產業發展專注解決智慧城市、智慧應用等問題,忽視了未來消費級大數據產業規劃和建設。

(二)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效果不明顯

智慧經濟產業發展效果不明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實體經濟融合效果不明顯。智慧經濟產業要縱深發展,需要與全市縣域實體經濟深度結合,需要各縣市區及工業園區的深度參與。當前,宜陽新區全力打造智慧經濟產業發展,但與各縣市區聯動不強,縣市區政府、工業園區重視不夠、參與較少,未能有效推進大數據平臺打造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二是智慧經濟產業品牌影響力不明顯。當前,全國各地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百花齊放,省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宜陽新區發展智慧經濟產業起步晚、基礎差,目前尚未成功打造省內外知名的產業品牌。三是智慧經濟產業經濟效益不明顯。截止目前,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沒有一家營業額過億或納稅超千萬的大型企業,大數據產業園區所有入駐企業2018年納稅總額不超百萬,經濟效益回報速度較慢。

(三)智慧經濟產業專業人才短缺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要素。宜陽新區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獎補政策,但是由於地緣、薪資、政策配套等因素,外部高端人才引進缺乏足夠吸引力。目前,大數據公司及園區其他企業現有的人員皆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尤其是技術類人員缺口較大,有相關企業因專業人才招聘不到位而難以開展業務。若無長期人才培養和輸出機制,大數據產業園將長期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嚴重製約智慧經濟產業發展。

(四)智慧經濟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差

當前,智慧經濟產業特色小鎮正處於投資建設期,雲數據中心、雙創基地、孵化基地、呼叫中心、金融中心等產業承載平臺尚未投入使用,發展資金投入較少、政策力度小、融資能力弱,且大數據產業園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智慧經濟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差、市場核心競爭力較弱。

三、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宜陽新區和智慧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爲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宜陽新區智慧經濟產業,今後宜陽新區應重點抓好以下關鍵措施的落實。

(一)圍繞“產業發展”,打造多元化產業鏈

發展智慧經濟產業,需充分挖掘市場需求,完善智慧經濟產業鏈,應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數據爲王”戰略。利用雲數據中心、“一中心兩基地”資源優勢,圍繞數據存儲、智慧應用等關聯產業板塊,開拓企業“兩化”、企業上雲、智慧應用運維等業務,打造好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管理大數據中心和呼叫中心,快速匯聚海量數據。二是堅持做好“數據加工廠”,做好數據的挖掘、分析,形成旅遊服務、電商服務、數字文娛等消費級的大數據,搶佔有效數據交易市場。三是堅持做好數據應用,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做好軟件項目開發、技術服務等產業。四是堅持發展重點智慧產業,圍繞遊戲動漫、影視娛樂等關聯業務板塊,大力推進雲渲染、遊戲開發、遊戲運行、電競賽事等產業發展。

(二)圍繞“產業融合”,打造統一平臺

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與企業、各縣市區聯動,全市一盤棋打造統一大數據平臺,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大數據資源,推動大數據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大數據與本地優勢資源融合發展。建議圍繞宜春鋰電、醫藥、旅遊、文化等優勢資源,宜陽新應區大力推進“大數據+N”的的發展戰略,打造鋰電新能源、中醫藥健康、新旅遊等大數據平臺,促進智慧經濟產業成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二是大數據與各縣市區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建議圍繞宜春鋰電、中醫藥、煙花爆竹、運輸、陶瓷、旅遊等傳統優勢產業,全面進行數字化、信息化改造,同時入駐宜陽新區智慧小鎮“雙創基地”辦公,宜陽新區負責提供雲服務、大數據研發技術支持等,加強縣市聯動,形成全市一盤棋的發展態勢。

三是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應用融合發展建議由宜陽新區率先啓動城管、供水、供電、交通等智慧城市應用的“兩化改造”,爲智慧城市應用服務企業提供軟件項目研發、技術支持,同時集中展示、集中推廣智慧應用,全面提升中心城區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提高社會參與度和影響力,培育全市智慧城市應用的良好生態和發展基礎。

(三)圍繞“產業品牌”,打造區域特色

宜陽新區應結合本土實際和特點,走差異化發展路徑,着力打造具有宜春特色的智慧經濟產業品牌。

一是大力創建新品牌。建議:做實、做強已有的“江西省鋰電大數據中心平臺”“中國VR電競產業共建基地”“江西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與產業融合創新)”,打造成行業標杆和示範;圍繞VR產業發展、數字經濟、大健康、人才培養等方面先試行,爭創“江西省VR產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江西省傳統產業數字化創新示範區”、“江西大健康大數據應用創新示範區”、 “全省大數據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等特色品牌名片。

二是重點打造數娛產業品牌。建議:在機構、資金、產業孵化等方面完善配套,比如:成立數娛產業發展辦公室,財政設立數娛產業專項扶持資金,聯合市級1+5平臺公司成立數娛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整合資金優質吸引優質數娛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數娛產業發展示範基地,促進數娛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將數娛產業打造成爲宜春大數據產業的品牌。

三是着力創建宜春特色產業品牌。建議:整合鋰電、中醫藥等優勢資源,搭建大數據發展平臺,加強產業數據分析、統計、應用,以大數據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打造宜春特色的智慧產業品牌。

四是打造大數據行業品牌。建議:一方面爭取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支持,建議發起成立全國性的數娛產業、鋰電大數據產業、中醫藥大數據產業、農業區塊鏈應用產業聯盟、數娛產業協會等,實現行業內信息共享、資源互推、互惠互利,在大數據產業行業內形成品牌影響力。一方面定期舉辦大數據產業高峯論壇,把高峯論壇打造成像月亮文化旅遊節一樣的宜春特色品牌,使之成爲市民的節日、企業的盛會、招商的平臺,提升宜春大數據產業的知名度、品牌度、美譽度。

五是打造大數據產業標準。圍繞鋰電、中醫藥等優勢資源,引進鋰電、中醫藥、大健康等科研機構、檢測中心、認證中心,匯聚同類大型大數據企業,打造全國認可的鋰電、中醫藥、大健康康養大數據統一標準。

(四)圍繞“產業效益”,打造龍頭企業

一是加快發展總部經濟。目前,大數據產業園區入駐企業多爲分公司、合資子公司等,獨自研發、獨自生產、獨自經營的總部公司較少。建議宜陽新區加快推進總部經濟建設,加大總部經濟發展扶持政策力度,打造一批納稅千萬以上的規模性大數據關聯企業,形成大數據產業虹吸效益,吸引產業鏈內的企業快速匯聚,提升大數據產業園的創收能力,帶動智慧經濟產業全面快速發展。

二是優化招商選資。目前大數據產業入駐企業普遍營業額不搞、納稅較少,不能平衡產業的運營成本,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建議招商引資模式應向招商選資模式轉變,做好入駐企業的前期盡調和市場反饋情況摸底工作,加強科學研判和決策,選擇品牌知名度高、市場效益好的優質企業入駐園區,做大做強園區的營收和稅收能力。

(五)圍繞“人才培養”,打造政策窪地

大數據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要素。針對大數據產業園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建議:

一是有針對性的引進高端人才。針對數娛產業、鋰電大數據、中醫藥大數據等細分行業領域,出臺專門的人才引進政策。在引進高端人才、產業研究院、標準實驗室等方面給予最優最具吸引力的專項政策。

二是重點培養本土人才。以宜春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爲重點,各縣市(區)中職院校爲基礎,提供特色的教育扶持政策,用三五年時間重點培養一批大數據相關專業人才。

三是加快培訓實操人才。發揮好宜陽新區週末學院、大數據沙龍平臺,加強一般幹部的強化學習;組織新區領導幹部及園區企業高管,到華爲大學、西湖大學等學校進行系統培訓,強化管理和運營。以園區企業爲依託,建設大數據實訓示範基地,加快培育可實用的專業人才。

(六)圍繞“產品平臺”,打造發展平臺

一是加快宜陽新區智慧小鎮建設,強化產業平臺承載能力。在智慧小鎮前期投入大,資金籌集難的情況下,建議:給予智慧小鎮特殊的土地、稅收政策,5年內所有土地款、稅收全部返還;將智慧小鎮三期的15000畝規劃用地全部劃給宜陽新區,作爲智慧小鎮的開發配套,用於平衡小鎮一期、二期的建設投入。

是做大做強大數據公司平臺。將大數據公司調整爲市國資委出資的市級平臺公司,在籌融資上享受市級1+5平臺體系的政策。整合有效優質資產注入公司,在智慧城市的建設、應用、推廣及運維管理上,給予傾斜,儘可能讓大數據公司深度參與,做強公司營收能力,力爭在三年內將公司平臺打造爲AA評級的平臺,五年內升級爲AA+平臺。

標籤:調研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