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如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關於如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幾點思考

要實現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如果說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那麼鄉風文明就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如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有幾點思考。

一、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村社會環境大變,鄰里關係淡薄。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人員的外出流動,農村和農民傳統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留守老人增多,老無所養常發;二是因家庭暴力、婚外情等原因發生的婚變頻發;三是很多家庭爲謀生計,把孩子留在家中,留守兒童增多;四是由於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加之農民外出打工等,失去了互幫互助的基礎,造成鄰里關係不斷疏遠;五是由於受各種環境影響,村民一切“向錢看”,造成鄰里關係緊張,村民斤斤計較,社會矛盾突出。總之,農村以前那種“夜不閉戶”,親如一家的優良傳統一去不復返了,而互相攀比、互相爭鬥的現象卻逐漸顯現。

(二)基層文化生活豐富、但缺乏優秀的“精神食糧”。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受網絡、高清電視等新技術不斷普及的影響,農村廣大農民普遍在家看電視、玩手機,但由於所能接收的信息太多、太雜,村民無法正確選擇優秀的文化產品,致使很多精製濫造甚至是有毒有害的信息被村民吸收了,對社會文明建設極爲不利。還有許多農民把“小賭貽情”作爲農閒之餘精神滿足的主要消遣,賭博成爲了當前農村主要的文化活動,所以說當前農村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品位不高。

(三)大操大辦奢侈之風擡頭,移風易谷任重而道遠。農村“紅白理事會”成爲擺設,部分富裕後的農民在婚喪嫁娶中,講排場、比闊氣,而且一波更比一波高,造成“人情、份子”錢越來越高,成爲了農民一項沉重的負擔;另外,農村婚姻彩禮問題,“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等彩禮要求,對於生活還不富裕的農民成爲了一項巨大負債,許多家庭爲了結婚揹負了一身債;部分條件較差的家庭因付不起彩禮等原因成爲了“老光棍”,成了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還有許多農民不信科學信鬼神,有病不到醫院,而去到寺廟,找神婆,進耶穌教堂,顯示出農民的愚昧性仍然很足。

(四)社會誠信問題突出,信仰缺失。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許多農民認爲“知識無用論”,一切向“錢”看,加上當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不規範,以至地方政府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及其他公益事業時,面對用地問題困難重重,影響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展。面對重大工程項目拆遷安置等工作上也會受到很大阻力,許多農民爲了錢,“鬧、賴、訪”等問題頻發,尤其是不斷的無理上訪,給農村穩定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有些農民爲了錢,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經常發生的碰瓷、吸毒、詐騙等事件,反映出當前社會誠信存在較大問題。

二、鄉風文明建設的思路

(一)以黨建爲統領,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一方面黨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發揮示範效應; 另一方面,黨組織要發揮統領作用,制定方案,明確分工,搞好協調,督促落實,指導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羣團組織依法按章程開展活動,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形成黨委統領、羣團和村民參與、共建共享的鄉風文明建設格局,最終實現鄉村振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用先進文化思想佔領農村陣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村基層深入人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選擇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經常性活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內容與形式必須改革創新、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應通過經常性活動將更多羣衆吸引到鄉風文明建設中來,讓他們積極參與,自覺養成良好習慣。以倡導文明風尚爲核心,深入開展羣衆性道德實踐活動,弘揚好人文化和道德模範,加快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深入開展道德模範、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好鄰居、好婆媳、等推薦評選活動,以身邊典型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厚養薄葬,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移風易俗。強化鄉賢作用,用鄉賢們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垂範鄉里,培育文明鄉風,推動農村和諧穩定。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造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環境代表了一個地方的“顏值”,體現了一個地方的精神風貌,直接顯示了一個地方的鄉風。可通過開展環境整治和保潔活動展示了號召愛環境、講衛生的文明鄉風。以豐富農民生活爲目的,積極開展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大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大優秀民俗文化和鄉土文化的發掘整理,讓民俗文化成爲宣傳展示鄉村特色的窗口。有條件的村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建設(村)史館,保留鄉村記憶。

(四)充分挖掘本土傳統鄉風文化,做好傳承和弘揚工作。優秀傳統鄉風是當地羣衆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根基深厚,羣衆易於接受,容易見到實效。農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勤勞上進、耕作爲本,鄰里團結、與人爲善,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等家訓家風,經過歷代傳承與弘揚,對人民的生產生活、思想觀念、道德行爲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是我們建設文明鄉風的寶貴資源。我們將這些資源用於鄉風建設,羣衆樂於接受,可以收到了顯著成效。應將其優良部分融入鄉規民約、行爲規範、村民守則之中,轉化爲村民的自覺行動。

(五)建設鄉風文明必須持之以恆,從細節抓起。鄉風文明無法速成,必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耐心。這項工作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須不棄微末、不捨細節,從小事抓起,從小孩抓起,從細節做起,持之以恆,接續努力,潛移默化、久久爲功,從小事着手培育文明鄉風。要注重借鑑學習的原則,在鄉風文明建設進程中,要注重向外學習先進地區的建設經驗,同時也避免走彎路。通過學習借鑑,再對照自身區域情況、社會人文情況,總結出適合自身建設發展鄉風文明的路子。通過交流、學習,地區之間形成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機制,同時也有監督工作開展、發現不足的“照鏡子”機制。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匯聚政府、社會組織、村民自身等多方的力量。鄉風文明建設既要傳承發源於鄉土、潛藏於鄉土的優秀傳統文化、富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優秀的家風村風等,還要實現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讓鄉村居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升生產生活質量,體會到獲得感和幸福感。

標籤:鄉風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