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鄉鎮紮實推進長效脫貧機制的思考及建議

鄉鎮紮實推進長效脫貧機制的思考及建議

鄉鎮紮實推進長效脫貧機制的思考及建議

爲進一步瞭解精準扶貧情況,努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提高我鎮脫貧成效,根據區委主要領導指示,xx鎮認真組織專題調研組對全鎮精準扶貧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xx鎮全鎮共有**戶**人,其中貧困戶**戶,貧困人口13**人。從致貧原因上看: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154戶519人,因殘致貧84戶314人,因學致貧17戶59人,因災致貧2戶4人,因發展動力不足致貧14戶42人,因缺技術致貧34戶136人,因缺勞動力致貧25戶62人,因缺資金致貧50戶209人。截至2019年初已脫貧274戶1055人,未脫貧106戶290人,其中2019年預脫貧71戶237人,2020年預脫貧35戶53人,貧困發生率爲1.1%。在未脫貧的106戶中,因病致貧41戶,因殘致貧26戶,因缺勞力致貧18戶,因缺技術致貧10戶,因缺資金致貧6戶,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5戶。

xx鎮脫貧攻堅取得預定的成效,主要歸功於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的有力幫扶,廣泛的社會力量支持和貧困戶的自強不息。xx鎮始終堅持把精準識別作爲推進脫貧攻堅的“第一粒釦子”,以“兩不愁、三保障”爲主要衡量指標,通過幹部訪、羣衆評、數據核,嚴格按照“一訪、兩會、三榜、四審”的程序精準把關,確保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始終堅持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築牢鎮、村聯動責任落實體系,形成書記直接抓、部門行業合力扶、扶貧單位傾心幫、駐村幹部和全鎮黨員幹部結對幫的攻堅格局。特別是今年以來,xx鎮黨委、政府圍繞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工作,對全鎮3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進行全面摸排整改,5月10日-12日,鎮黨委、政府就摸排出的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61戶64個問題分村召開整改工作推進會,相關掛點區領導、幫扶單位負責人、幫扶幹部和鎮村幹部參加討論並明確了責任。截至目前,64個問題已整改58,其餘6個正在建設中。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xx鎮堅持將脫貧攻堅作爲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實施“十一大扶貧工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貧困發生率從5.26%下降至1.1%,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認識到扶貧工作離上級要求和羣衆期盼還有不少差距,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1.先天不足,對於脫貧致富力不從心。部分伴有弱智或精神疾病的貧困戶或是喪失勞動力的分散供養五保戶,這部分羣體因智力、體力等方面的原因,沒有自主的勞動創造意識,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收入的來源僅靠政府的救助或親戚朋友或是好心人的關照,屬社會保障兜底類。如xx村張溪勤戶,現年62歲,精神方面存在障礙,日常到處亂走,撿破舊東西,住的一間磚瓦房中凌亂不堪,一直以來日常生活必需品由其兄長代爲購買或村幹部定期送達,因其精神問題又不能送至敬老院集中供養。

2.“等靠要看”,對擺脫貧困置身事外。少數貧困戶,身體健康,但是主動脫貧的意識不強,屬於主觀上缺乏脫貧動力的“精神貧困”,把貧困歸咎於外因,陷入“因窮而懶,因懶而窮”的惡性循環,存在“要窮窮到底,政府來兜底”、“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主動參與脫貧致富的意願不強,有“上熱下冷”、“幹部幹、羣衆看”的“扶貧獨角戲”現象。

3.心灰意懶,對改善生活失去信心。不願勞動,創業意識淡薄,生活熱情低。個別貧困戶精神頹廢,安於貧困現狀,甚至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主動參與勞動,做事怕苦怕累,對追求美好生活失去了動力和信心,甚至對鎮村幹部、幫扶幹部的上門幫扶無動於衷。如xx村鄒忠明戶,家庭人口6人,其妻子精神存在障礙,四個小孩均爲小孩,大的小孩還是啞巴,住在60平方左右的一層平頂房屋中,家中凌亂不堪。爲了幫扶他,鎮村幫助他辦理了4個低保,還提供了一個公益性崗位。鄒忠明仍是不怎麼去打理家庭,努力勞動。

4.固執己見,對生活現狀不思進取。危房改造等扶貧措施在幫扶幹部眼裏可謂是直接的“政策純利”,但在貫徹落實到每家每戶過程中是仍會碰壁,部分貧困戶思想封建頑固,安與貧困,不求改變。比如xx村郭乃良,因病致貧,兩個老人居住在土木結構房屋,鎮村幫助其申報危房改造,但聽說要拆舊房,又決心不搬,怕丟了祖宗基業。(現該戶已進行危房改造)

(二)貧困戶對脫貧攻堅認識片面

一是小富即安現象。部分貧困戶在脫貧致富路上後勁不足,在生活取得一點小改善後又裹足不前,甚至還在普通羣衆中有一種優越感,認爲多花精力去獲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有的還打牌、打麻將、喝喝小酒,開始享樂了。

二是“怕脫貧”現象。有的貧困戶不僅等靠要,還不願脫貧摘帽。爲了不脫貧,一些貧困戶不惜隱瞞扶貧成果。上級來村裏調查脫貧成果時,村民故意不說實話,隱瞞收入,怕一旦脫了貧無法再繼續享受政策。

三是漠不關心現象。一些貧困戶認爲扶貧是政府及幹部的事,有被動扶貧思想,對扶貧工作主動參與度不高,對幫扶措施也只是被動接收。比如近年來,我區將產業扶貧作爲脫貧攻堅的關鍵之策,立足馬家柚產業,大力推行馬家柚特色產業扶貧模式,通過零星種植、認購種植、愛心種植三種模式,既分配樹苗,又給予技術指導,讓貧困戶發展自己的產業,但是一些貧困戶對自己房前屋後幫種的馬家柚條數不清、從不參與種植管理,認爲這是鎮村及幫扶幹部該做的工作。

(三)扶貧產業的發展還不夠充分

一是認識不到位,羣衆思想發動不夠。部分村、組對“一村一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升級、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應有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沒有把發展產業作爲農村產業發展的抓手來抓。羣衆對發展產業扶貧瞭解甚少,自覺參與鄉村產業建設信心不足,缺少產業自我規劃和發展設想,農戶沒有完全融入產業扶貧建設的整體,導致部分村的扶貧產業建設規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

二是主導產業規模小、產業面窄,產業化程度低。綜合來看我鎮“一村一品”的總體發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現爲“散、小、短、雜”。大部分主導產業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產業規模和產品規模小,xx主要兩大合作社騰馬合作社和聖地合作社都是以馬家柚種植爲主,零星種植黃桃等產品,無論是產業基地、發展規模、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等都還遠不適應現階段“一村一品”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品牌化的產業化發展的要求,鎮區內又無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剛起步運作,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是貧困戶勞動力素質不高,組織化水平低。農民缺乏有效勞動技能,文化素質總體不高,部分農民缺乏自我創業、吃苦耐勞精神,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加之缺少農業產業技術服務人才,技術服務跟不上,致使勞動力素質不高。部分村級基層組織中缺少發動羣衆,積聚力量有序發展產業的能人,農民發展產業不是單打獨鬥就是盲目隨從。

(四)脫貧質量不高,返貧隱患仍然存在。

一是部分貧困戶身體素質較差,年老體弱多病居多,文化水平低、普遍缺少技術,缺乏發展思路。貧困戶增收主要靠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貧困羣衆一旦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就會減少家庭收入,已經脫貧的也有可能再度返貧。

二是農業產業脆弱,增收難度大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技術含量不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大;受市場因素影響,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農戶勞動所得不多,挫傷了勞動積極性;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目前形成特色產業的不多,支撐作用不明顯。

三是仍有不少貧困戶或“安”於貧困。部分貧困戶目光短淺,得過且過,幹一天玩兩天,賺的錢花光了要餓肚子了才能迫使他們再次投入勞動或加大勞動效率。

(五)扶貧技能培訓作用還不夠大。

區每年組織的技能培訓可謂密集而廣泛,但多數培訓都是定點定向定時,貧困戶參與率低,培訓缺乏預期效果。如某單位組織家政服務培訓,要求每村至少10人蔘加,但部分村很少有貧困戶參加,且參加一下又離去的很多,往往到培訓結束時在場人員寥寥無幾,造成資源浪費,加上培訓後無相關崗位聘用,培訓失去意義,鎮村幹部每次還得絞盡腦汁完成參訓任務,原本的好事多成怨言。還有一些幫扶幹部只是簡單的任務式走訪,沒有深入“問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