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多篇)政協系統調研報告

(多篇)政協系統調研報告

目錄

1.關於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協同調研報告 2

2.關於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15

3.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23

4.關於全區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調研報告 31

5.關於xx新區xx片區重大項目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40

關於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協同調研報告

按照省政協開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協同調研的要求,xx市政協與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行動、共同調研,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每年召開一次現場會議,對鄉村建設、鄉村發展、鄉村治理等進行安排部署。xxxx年,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現場會議在xx市召開。xxxx年,全國農村改廁工作推進現場會、全省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中部片區現場會議在xx召開。xx年,xx市委農委出臺《xx市鄉村振興精品片區和全域美麗鄉村評估辦法(試行)》,全市各類在建片區達到xx個,片區建設標誌着xx市鄉村建設邁入了產業連片發展、環境連片整治、風貌連片建設、樣板連片打造的新階段。

xx市共有xxxx個行政村,xx年第一產業增加值xxx.x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爲x.x:xx.x:xx.x;農民收入連續xx年實現快速增長,xx年爲xxxxx元,增長x.x%,快於GDP增速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爲,比上年收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xxxx年爲:x)。總體看,經過近年來全市上下的不斷努力,xx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顯著改善了農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村容村貌逐年改觀,農民組織生產更加便捷,致富途徑更加多樣。二是顯著改進了農村社會風尚,好環境引領好風氣,新農村打造了新農民,鄉風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三是顯著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使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成果融爲一體、相互促進。四是顯著增強了羣衆加快發展的信心,相鄰村爭先恐後、你追我趕建設和美農村,對未來幸福生活充滿期望。

二、主要做法

(一)以標準化理念爲統領,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思路舉措創新。一是在思路理念上,注重標準化建設的統籌性、層次性和可持續性。堅持用系統思維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標準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做到了“六個更加註重”:更加註重組織推動,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爲黨委、政府統籌農村工作的總抓手,作爲補短板、惠民生的重要着力點;更加註重理念更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以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產業之美來支撐鄉村之美;更加註重規劃先行,強化系統規劃設計,牢牢把握“無規劃不建設,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實行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村莊布點、城鎮建設“多規合一”;更加註重分類指導,彰顯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實現鄉土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有機融合;更加註重產業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更加註重創新社會治理,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尚,推進“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共同發展。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堅持示範帶動。從xxxx年開始,每年選擇xx個左右的村開展省級示範村創建活動,累計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xxx個,在建的xx個片區覆蓋xx個鎮(街道)、xxx個村(社區)、xx.x萬人,分別佔全市總數的xx%、xx%、xx.x%。各區縣同步開展示範片區建設,目前各區縣謀劃創建片區xx個左右。三是在典型選樹上,打造鄉村振興四種模式。重點推廣以xx四種模式,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

(二)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爲基礎,聚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開展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速向農村延伸,顯著改善了農村面貌和農民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一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面推進垃圾、污水、廁所整治三個“規定動作”,自選殘垣斷壁整治、弱電下地兩個“試點動作”,選取xx個鎮xxx個村先行突破。全市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實現全覆蓋,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村佔xx%,改造農村旱廁xx萬戶,實現應改盡改、應管儘管。xx區被評爲xx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二是開展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認真落實全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建立省市兩級項目庫,謀劃項目xx個,總投資xxx億元。xx年改建農村公路xxx.x公里,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xx%,建設數字小鎮xx個、數字村居xx個,全市城區、鎮域、重點園區xG網絡全覆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全省第一。三是優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新建xx處農村幼兒園,健全鎮村幼兒園“五個一體化”管理模式,促進農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增建xx家中心村衛生室,推行鄉村醫生“縣招鎮管村用”,創建xxx個“名醫基層工作站”。農村低保標準增幅達xx%,爲xx萬名困難羣衆發放各類救助金億元,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建成長者助餐服務設施xxx處,配套理髮、洗浴、醫療等功能,每月爲xx萬人次老年人送上“舌尖上的溫暖”,長者食堂建設經驗被中央農辦《農村要情》推廣。

(三)以鄉村治理爲保障,厚實和美鄉村建設力量。一是抓“關鍵力量”,建強和美鄉村骨幹隊伍。深化落實抓鎮促村責任制,市級約談“二星級”鎮街黨委書記xx人,動態調整村黨組織書記xx人。構建覆蓋“選、育、管、退”專業化、全週期管理體系,選樹xxx名“擔當作爲好支書”,每人每年獎勵x萬元。創新教育培訓方式,開展“強基固壘創優爭先”示範培訓,帶動區縣全覆蓋培訓村黨組織書記xxxx餘人次。二是抓“重點攻堅”,補齊和美鄉村短板弱項。開展後進村“雙清攻堅”,依託“雙百幫帶”,組織xxx家強企強村幫帶xxx個窮村弱村,推動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動態清零、集體年收入不足xx萬元村穩定清零。制定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xx條措施”,成立支部領辦合作社孵化中心,推動集體年收入xx萬元以上村突破xx%。開展村改社區集中攻堅,聚焦xx項關鍵指標,定點包促、動態管控,xx個攻堅對象已完成,全程平穩有序。三是抓“鄉村善治”,打造黨建引領“xx品牌”。在行政村單元,創新推行“一網三聯”鄉村治理模式,村級覆蓋率達到xx%。通過幹部聯村組、黨員聯農戶、積分聯獎懲,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黨員先鋒模範意識、羣衆內生動力均顯著增強,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黨建研究》等刊發報道,省領導xx批示。突破就村抓村,持續深化“聯村黨建”機制,xx市成立聯村黨組織xxx個、覆蓋xxx個村,帶動聯建村集體年增收xxxx餘萬元,助力xxx個村先“化學反應”再“物理整合”,轉化軟弱渙散村黨組織xxx個,組織聯建疊加效應不斷放大。

(四)以農業三產融合爲支撐,推動和美鄉村創造美麗經濟。強化農業產業基礎支撐,挖掘農業生態涵養、休閒體驗和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引導羣衆樹立經營村莊理念,有效激發了農村發展新動能,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經濟支撐、物質基礎。一是壓實責任穩糧抓糧。始終將穩定糧食產能,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作爲重大政治責任,堅持不懈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生產連續多年實現面積、總產“只增不減”,xx縣小麥單產連續xx年位居全省第一。抓好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蔬菜種植面積xx.x萬畝,總產量達xxx萬噸;水果種植面積xx.x萬畝,總產量達xxx.x萬噸。農業農村部領導xx先後來xx市調研糧食生產,給予充分肯定。二是培強產業做強品牌。突出延鏈強鏈補鏈,做強糧牧果蔬四大主導產業,做精富硒農產品等特色產業,xx蘋果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xx獼猴桃、高青黑牛、沂源金黃金桃等入選全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市培育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xx個。三是建好平臺育好主體。搭建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平臺,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x個、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xx個,臨淄蔬菜、高青肉牛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強化龍頭帶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xxx家、產業化聯合體xx個,特色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加工增值。四是數字賦能沿鏈聚合。建設全國數字農業農村改革試驗區,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xx年全市新建xx等重大項目xx個,建成數字農業典型應用場景xx個,培育壯大糧食、蔬菜、黑牛奶牛、蘋果等x條數字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了xx等一批數字農業典型。

(五)以深化改革爲動力,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建立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首創“公共資源+農業”模式,建成市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x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機構xx個、鎮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xx個,累計完成各類農村產權交易項目xxx宗,交易金額萬元,初步形成一批試點成果。二是鞏固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慎指導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轉讓退出集體經濟股權,指導xx區實施進城落戶農民集體經濟股權任務。三是積極探索開展宅基地、承包地、集體經濟股權等各類試點工作。開展閒置宅基地盤活利用,探索自願有償退出模式,xx區《建設養生庭院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入選全省典型案例。做好農民自願有償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指導服務,規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行爲,指導xx區、xx區做好年度退出承包經營權任務。加強農村集體經濟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建設,xx年xx區完成農村集體股權質押貸款x筆、餘額xx萬元。四是守好農村安全穩定這條底線。開展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整治農村治安突出問題,開展“無訟村居”創建,深化“八小工程”建設,選樹xx市基層治理樣板鎮街xx個、村居xxx個,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xx市所有區縣全部創建成爲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六)以“鄉村文明行動”爲引領,倡導和美鄉村新風尚。一是推進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文明實踐·四季陪伴”項目,建成文明實踐站xxxx家,“五有”覆蓋率達%。年度發佈志願服務項目x.x萬個,參與志願服務人數達xx萬人次。常態化弘揚凡人善舉,叫響“厚道齊地美德xx”城市品牌。全國文明村鎮達xx個、省級文明村鎮達xxx個,市級以上文明村鎮達xxx個,縣級文明達標村覆蓋率達%。二是開展鄉村美學教育活動。開辦鄉村美學講堂xxxx場,推選市級“美在家庭”示範村xx個、“美學小巷”xxx條,發佈xx年最美家庭xxx戶、十佳“好婆婆、好媳婦”各xx名、最美家庭教育志願者xxx名,創建“美在家庭”標兵戶xx萬戶,建成“美家超市”xxxx家。經驗做法被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批示閱研。三是實施文明鄉風培育工程。開展“反對浪費、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行動,重點解決紅白事大操大辦等問題。推廣文明實踐新婚禮,開展移風易俗培訓xx場次,全市紅白理事會骨幹成員培訓率達xxx%。x個案例入選全省“百佳紅白理事會典型案例”。四是豐富羣衆文化生活。建設“x+N”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xxx處、農家書屋示範點xx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xxx場,“一村一年一場戲”下鄉演出xxxx場次,農村電影放映x.x萬場次,廣大農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七)以統籌整合的方法,增強組織推動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黨管農村原則,做到重中之重不動搖。一是凝聚合力強力推進。xx市委印發《鄉村建設行動方案》,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市對區縣考覈。嚴格落實“三個一”工作機制,一個項目一個創建方案、一名縣級領導掛包、一個專班推進,市縣聯動一線督戰,落實不力的由市裏提級約談、掛牌督辦。二是構建長效投入機制。強化用地保障,xx年預支鄉村振興項目用地指標xxx.x畝。強化資金投入,xx市統籌整合各級涉農資金億元,撬動工商資本投資xxx多億元。三是注重社會資源利用。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村莊建設投入,鼓勵工商資本通過產業轉移、項目開發等形式參與鄉村建設,鼓勵農村居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形成了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四是“抓兩頭帶中間”促進整體推進。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示範村樹好標杆,中間村迎頭趕上,薄弱村跨越發展,形成遞進創建、梯次推進的工作局面。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隨着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和農民羣衆的新期盼,特別是從鄉村全面振興、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來看,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來審示,對比先進地市,xx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環節。

(一)建設資金不充裕。基層幹部普遍反映,鄉村建設的頭號難題是缺資金。據測算,把一個後進村打造成中等以上村需要投入xxx萬元左右,即使是由普通村提升爲中等村,也需要投入xxx萬元以上。對全市xxxx個行政村來說,每年只有xx多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名額,資金需求量大,短時間難以實現全覆蓋。從基層情況看,多數區縣財力緊張,資金撥付進度慢,配套資金難以保障,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美麗農村建設。

(二)村莊建設規劃不健全。有的無規劃,有的規劃陳舊,有的規劃水平低。有的規劃特色不突出,在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上體現不明顯,缺乏“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精品之作,許多村莊樣子差不多。

(三)產業支撐比較弱。達到“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都是經濟強村,不少村缺少特色優勢產業支撐。有些村雖然靠上級支持改善了生活環境條件,但因爲沒有新的產業支撐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影響了村莊基礎設施的後續管理維護。比如,一些村莊安裝太陽能路燈,x-x年就要更換一次換蓄電池,一塊電池約一千元,對集體收入少的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只有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強村富民。

(四)組織發動羣衆不夠。農民羣衆是鄉村建設的主體,也是直接受益者。農村羣衆主動參與程度不高,鄉村建設缺乏內生動力,對建成後的設施不愛惜,維護管理缺乏責任心。問卷調查發現,參與鄉村建設,羣衆願意出工的佔xx%左右。有的羣衆認爲,美麗鄉村建設是政府的事,房屋是自己的事,想怎麼建就怎麼建;有的口頭上支持,一涉及到個人利益就變調了。

(五)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有短板。基礎教育方面,幼兒園大部分是民辦,教學水平普遍偏低。醫保報銷比例偏低,農民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從“根”上得到解決。農村養老方面,存在個別子女贍養老人不積極的問題。鄉風文明建設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薄弱環節,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現象仍然存在。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引起“農民老齡化、農戶兼業化、農村空心化”。村裏黨員老齡化嚴重,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足,“三個黨員六個牙”。

四、工作建議及打算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從工作指導、思路舉措、組織推動等方面加強改革創新,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爲統領,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爲前提,以鄉村治理爲保障,以統籌整合爲根本方法,以美麗鄉村支撐好客xx,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第一,以鄉村建設推動環境和美。一是建設好各類示範片區。以省、市、縣各類片區爲示範帶動,形成梯次創建格局。從xx年開始,市財政拿出專門資金開展精品片區和全域美麗鄉村創建,堅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注重挖掘和保護鄉村資源稟賦、文化民俗,與全域公園城市建設相結合,合理進行佈局,統籌用好市場化資源和手段,統籌推進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精品片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好、運維好、有特色、有實效。二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重點抓好農村衛生廁所管護、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深入開展“美在家庭”創建,着重解決好庭院、廁所、居室、廚房“髒亂差”問題,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家庭美推動村莊美、鄉村美。三是完善鄉村公共服務供給。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實施好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加快推進鄉村道路、電力、煤改電、煤改氣、5G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普惠性公共服務,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抓住全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機遇,穩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施xx河等河道清淤和河道治理,建設美麗幸福河湖。積極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確保廢舊農膜綜合回收率達到xx%以上,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xx%以上、xx%以上。

第二,以鄉風文明推進人文和潤。鄉村振興,既要塑型又要鑄魂。一要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載體。xx市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基本實現全覆蓋。要按照“五有、四用、三到位、兩同步、一平臺”要求,圍繞爲老、爲小、爲困難羣體、爲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羣體、爲社會公共需要“五爲”志願服務,持續實施文明實踐與文明創建“結對牽手”項目,切實爲基層解決問題、爲羣衆辦實事。二要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入挖掘xx市豐富的革命歷史和文化資源,深化齊文化研究,加強農耕文明保護傳承,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爲規範。持續開展文化惠民,建好、評好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樣板村,進一步提升羣衆文化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三要推動農村移風易俗。積極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大力選樹農村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第三,以鄉村善治推進治理和諧。各級領導對xx市探索“黨建+網格+信用+數字”基層治理機制給予充分肯定,要嚴格規範運行,把這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xx品牌”打響。要積極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實行村民委員會職責任務清單管理,紮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運用“清單制”“積分制”“信用+”等鄉村善治經驗,有效化解鄉村治理難點和堵點。要創新鄉村治理抓手載體,發揮村規民約作用,讓人民羣衆自己說事、議事、辦事。要着力加強法治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和法律進行鄉村活動,營造辦事依法、有事找法、解決靠法的社會氛圍。

第四,以組織提升促進鄉村和順。進一步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開展村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進一步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要大力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頭雁領航”工程,加強村幹部履職能力培訓。要堅持開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加強村幹部特別是“一肩挑”幹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常態化開展農村掃黑除惡鬥爭,對侵蝕基層政權、欺壓坑害羣衆的村霸黑惡勢力露頭就打,着力改善農村政治生態,築牢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要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提質擴面增效,重點培育現代農業新型服務業、休閒旅遊爲帶動的美麗經濟和鄉愁商業化,力爭村集體經濟xx萬元以下村實現清零。鞏固擴大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關於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區政協xx年工作要點的安排,區政協教科衛體委組成專題調研組,採取現場走訪、實地查看、查閱資料、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我區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工作,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持續提升全區應對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區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了應對重大疫情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一)應急指揮體系基本形成。成立了以區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爲成員的xx區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建立完善了工作規則、細則和應急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日常聯席會議制度,部門聯動、信息溝通、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合力全面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快速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設立xx個工作組,成立“x個專班”,不到xx天就在全市率先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三清零”。

(二)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初步建立。健全了工作聯動機制,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切實構築責任明晰、齊抓共管、同向發力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格局;健全了政策保障機制,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政策、財力、人力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健全了公共衛生責任機制,堅決防止出現責任“盲區”、盡責“死角”和履責“空地”;健全了督查考覈機制,把推動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職責履行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實績考覈和幹部選拔任用考覈的重要內容。

(三)應急救援能力得到提升。做強區級醫院應急能力,按照“縣、鄉、村三級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全面升級區級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着力完善健康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健康服務質量和能力。加強專業應急能力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區疾控中心改擴建,將新建生物實驗室、應急物資儲備庫等硬件設施,並着力推進該中心創建二級甲等疾控中心;新建成符合國家標準隔離傳染病醫院x個,擁有傳染病牀位xxx張;按行業標準建成x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強基層醫療衛生應急能力,持續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覆蓋建立基層醫療服務站點xx個。規劃建設x個區級醫衛次中心,全區所有行政村均有達標村衛生室。

(四)衛生應急隊伍逐步完備。突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人才瓶頸,簡化人才引進程序,暢通人才引進渠道,深入實施“xx江英才工程”和“人才興區”戰略,xx年全區共考覈(聘)衛生事業人員xx名,xx年計劃公開招聘衛生事業編制xx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共衛生應急人才緊缺的現狀。選派了xx名醫療技術骨幹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等措施,有效提升基層衛生應急服務技能和服務質量,定期選派專業骨幹參加上級組織的衛生應急實戰演練,提高應急現場處置能力,逐步形成強有力的專業隊伍。

(五)應急信息報送制度有效建立。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及全區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持續規範突發事件的報告程序,做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網絡直報率事件處置率、事件評估報告率均達到xxx%。規範設置發熱門診,規範開展預檢分診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制度,有效開展疾病監測工作,充分發揮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預防傳染病疫情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區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均爲臨時設立,沒有現代化、信息化應急指揮平臺,部溝通協助不夠高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重大疫情事件時,難以形成反應及時、信息透明共享、統一部署、職責分工明確的共同應對機制。二方面,處置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事件的實戰經驗不足,部分單位的應急預案多是停留在書面上,實操性不強,統籌協調能力不足。三方面,應對公共衛生重大疫情突發事件的宣傳教育不夠深入,社會力量參與愛國衛生管理的規模較小、主動性不夠,人民羣衆缺乏有效防範的知識和技能。

(二)經費保障不到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一類公益事業單位,應按照一類公益事業單位金額預算人員及辦公經費,但自xxxx年起,每年僅補助xxxx萬元,遠遠未達到公共衛生工作要求。而區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爲二等公益事業單位,按規定應納入差額預算執行,但近xx年末,地方財政未有投入。

(三)衛生應急基礎薄弱。區疾控中心沒有獨立的實驗用房,未建有應急儲備庫、冷庫;區人民醫院無傳染科和負壓病房;區中醫醫院無法設置發熱門診和建設核酸檢測實驗。基層醫療機構設備嚴重老化、常用藥品缺貨,基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重大疫情事件能力欠缺。

(四)綜合防控能力不足。未建成一個高效、快速的應急醫療衛生物資保障體系,基本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能力不足,應急醫療防疫物資儲備規模較小,儲備形式較爲單一,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五)衛生應急專業人才缺乏。一方面,區疾控中心原則上按照各市(州)常住人口x.x人/萬人的比例覈定,按此標準計算,我區應設編xx人,但我區疾控中心僅有編制xx個,且隨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逐年增加,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以及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控需要,人員不足問題特別嚴重。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應按x.x—x.x人/萬人設編制,應xxx—xxx個編制,實際只有xxx個編制。二方面,部分緊缺專業人才缺乏,難以滿足公共衛生應急工作的需求。例如衛生檢驗、公共衛生、衛生檢驗與檢疫、醫學檢驗、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人才較爲缺乏,而且基層單位人才引進難留,基層衛生單位即使引進部分人才,也容易流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衛生應急人才隊伍的建設發展。

三、建議和意見

(一)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健全體制機制和提升能力的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建立完善組織管理機制,切實抓好組織落實。壓緊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建立督導、考覈以及履職盡責監督問責機制。二是要加強統籌協調。要建立健全突發重大疫情衛生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整合現有信息業務資源和管理系統資源,建設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平臺,修訂完善全區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技術指南,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真正使公共衛生重大疫情應急管理高效運轉、務實管用。三是要強化宣傳引導。健全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工作機制、突發衛生事件輿情應對處置機制,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研判、預警報告和引導處置,積極防範化解輿情風險。

(二)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衛生事業的經費保障。一是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堅持政府保障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原則,將公共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健全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穩定的投入補償機制。建立完善公共衛生經費應急保障機制,預算落實重大疫情防控所需經費以及因疫情防控給予醫療機構的臨時運營補助等投入政策。二是要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保障。建議區政府足額預算安排基層醫療單位的工資、津貼、績效、年終目標獎以及各種保險,臨聘人員每人每年預算一定的經費,其他專項經費(公衛、基藥補助)做到專款專用,醫療收入作爲基層單位的發展經費;根據工作需要,足額安排基層醫療單位基本建設、設備購置更新,以及突發公共衛生重大疫情事件處置等經費。

(三)多措並舉,進一步抓好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一要按照“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的工作思路,做好“健康xxxxxx”、xx區“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兩大規劃”。二要深化醫院品牌創建,推進區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工作;圍繞將區中醫醫院打造成xx新區內以中醫爲龍頭的綜合性醫院和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發展定位,全力推進區中醫醫院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區疾控中心創建二級甲等疾控中心;加快推進區婦幼保健新院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等級達標建設,逐步創建成爲三級甲等專科婦幼保健院。三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持續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創等升級,建強建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陣地,配齊配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設備;推進xx社區衛生服務中心,xx中心衛生院x個區級醫衛次中心建設;加強網底建設,充分發揮村級衛生室公共服務功能,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四)預防爲重,進一步抓好重大疫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一要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自主原則,打造集醫療防治、技術儲備、物資儲備於一體的物資保障體系,引導單位和家庭常態化儲備適量應急物資。二要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建立疫情防控快速反應系統,完善聯防聯控工作制度,逐步形成強有力的專業隊伍,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處置有措施、醫治有陣地。三要鞏固羣防羣控機制,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推動健康xx建設,培育公共衛生領域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推動專業防控與羣衆參與有機結合。四要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要求,完善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等監測哨點佈局,加強對新發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監測。五要推進公共設施平戰結合改造,提高大型體育場、會展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標準,在相關設施新建或改建過程中充分考慮應急需求,具備快速轉化爲救治和隔離場所的條件。

(五)突破制約,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一要加大人才引進。突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人才瓶頸,簡化人才引進程序,暢通人才引進渠道,深入實施“xx江英才工程”和“人才興區”戰略,加快高層次衛生人才招引,着力充實緊缺型醫療衛生人才,積極落實人才引進、培育、激勵、服務等保障措施,確保人才“引的來、留得住、幹得好”。二是加強人才培訓、培養。加強重大疫情防治人員、急診急救、中醫藥等相關人員能力培訓,持續定期選派專業骨幹參加上級組織的衛生應急實戰演練,提高應急現場處置能力,逐步形成強有力的專業隊伍。三要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建立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和維護良好醫療秩序的長效機制,積極化解醫療糾紛,嚴厲打擊侵害醫務工作者的行爲,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農村公路發展作爲交通惠民、讓農民羣衆共享交通改革發展成果的實際舉措,採取政府主導、行業主抓、齊抓共管的模式,探索建立交通建設發展的長效機制,着力構建全區“交通互聯網”,營造xx“大交通、大聯網、大發展”格局,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基本實現了“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發展目標,全區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爲打造鄉村振興xx樣板,創樹了xx“新農村幸福路”優質品牌。

一、建設現狀

截至目前,全區公路通車裏程達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國道公里,省道公里,縣道公里,鄉道公里,村道公里,農村公路佔比xx.x%;“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基本達到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管理工作基本達到了機構設置健全、執法水平文明、路域環境整潔、雙超工作有控制;養護工作基本達到了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機制完善、資金基本落實到位、質量顯著提升;運營工作基本達到了場站建設優、客運發展優、物品流通優、綜合服務優,全區實現了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均衡發展交通綜合運輸網絡。

二、建設成效

(一)路網結構更加完善、有效發揮建設交通樞紐的支撐作用。自xxxx年起,xx區堅持提檔升級,全面提升農村公路發展速度、網絡規模和管理服務水平,提升改造“窄路基路面”“暢返不暢”“油返砂”路段,逐步消除路網中“斷頭路”“瓶頸路”,完成xx等縣道改造,建設xx路等重要通鄉公路。“十三五”以來,全區已建成縣鄉村道共計公里,其中縣道公里,鄉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xxx%實現通客車,農村公交化改造率達到xxx%。

(二)全力實施交通扶貧、有效發揮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作用。xx年全區累計通村公路總里程xxxx公里,完成xx改建等工程,新建農村通村聯網路xxx公里,社道路xxx公里,入戶路xx公里,公路橋xx座,新建產業道路xxx公里,“農村公路+”給農村公路賦予了更多價值和意義,受到了農民羣衆的廣泛歡迎和稱讚。

(三)夯實建養一體質量、有效發揮推進基層治理的基礎作用。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制定出臺《xx區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xx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xx區鄉村三級公路路產路權保護管理辦法》等文件,做到區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三級路產路權管理體系。二是路產路權保護到位,在現有鄉道、村道設置限高限寬設施,及時查處公路建築控制區內新建建築物和地面構築物,超限運輸車輛和公路建築控制區管理規範。三是有序推進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四是農村公路應急保障體系健全,應急管理責任明確,新建一個機械化養護和應急保通中心,確保應急保障工作落地落實。五是加快織牢農村公路安保工程防護網,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警示和指路標誌標牌得到進一步完善。六是積極推行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全區所有鄉鎮、建制村在醒目位置均設置有愛路護路公約宣傳牌,讓愛路護路的優良傳統在xx區蔚然成風。

(四)提升運營一體服務、有效發揮配套農村改革的保障作用。我區陸續出臺了《關於農村公路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道路建設指導意見》《關於xxxx—xx年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鄉(村)建設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搭建起農村公路建設政策體系的“四樑八柱”,融合實施“農村公路+生態+產業+文旅”的鄉村振興發展xxx行動,聚焦“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運郵結合”總體思路,提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基本建立起統一的農村客運車輛調度平臺和城鄉客運物流一體化,有效激活農村發展資源,帶動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發展。

三、突出問題

全區“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的要求相比較,依然存在基礎不牢固、養護任務重、資金不足、安全設施少等制約我區“四好農村路”建設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建設方面:一是投資與需求差距大。我區境內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河谷深切,羣衆居住較爲分散,自然災害頻發,屬典型的“車輪子經濟”模式。以公路爲主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單位造價相對較高,例如我區境內的縣道改造項目,總投資需約x.x億元,上級補助資金xxxx萬元,需區級自籌萬元,上級計劃和補助投資不足,建設資金嚴重短缺,融資貸款難度較大,不能滿足發展需要。路面寬度爲x.x米的通村公路完善提質項目已經無法滿足農村產業發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隱患和各類矛盾日益凸顯。二是計劃與需要差距大。按照規劃,“十三五”收官前,我區鄉鄉通、村村通工程都已全面完成,交通面貌進一步“日月換青天”。但作爲村組公路和省道、高速公路連接的縣鄉公路目前暫無相應的投入和規劃,全區縣鄉村道總里程公里,十三五期間上級下達計劃實施的里程僅有xxx公里,僅佔總里程的xx%;三是徵地搬遷工作困難,前期工作推進較慢。公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涉及發改、國土、環保、林業等部門,各部門之間沒有統一的協調工作機制,審批程序繁雜,當涉及到徵地搬遷的問題時,部分羣衆對徵地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徵地搬遷工作舉步維艱,前期工作推進緩慢。

(二)管理方面:雖然成立鄉鎮交通管理站,但管理人員基本爲兼職人員,養護人員缺乏,無法形成長效管護機制。農村公路線長面廣,現有的路政巡查人員和經費投入與農村公路執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頻度不夠。治超“省道治理硬,縣鄉村道治理軟”現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載車輛通行,造成許多農村公路損毀嚴重,如xx等鄉鎮,由於鄉鎮建制調整,原有通鄉路面已無法正常通車。未經許可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和超範圍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爲時有發生,各鄉鎮配備的鄉村小黃車運營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機制。羣衆缺乏自覺性,公路邊亂堆亂放、打場曬糧等侵佔公路現象時有發生。

(三)養護方面:全區農村公路線長、點多、面廣,養護任務重,但“縣道縣養、鄉道鎮養、村道村養”的三級養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縣道、鄉道劃撥的養護資金不足,且資金的使用情況無監督。當前執行的劃撥公路養護補助標準已經過時,嚴重影響公路的養護成效。少數鄉鎮責任心不強,管護落實不到位。村道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不明確,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缺位”現象仍普遍存在。應急資金缺乏,農村公路搶險搶修力不從心。沒建立穩定增長機制,難以保障資金投入,養護水平不高。如,按交通部有關規定,每個鎮必須設置至少一個公路養護站,配備x-x名管理人員,公路養護站每管養xxx公里至少配備x名專業技術人員,目前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

(四)運營方面:我區多山區,農村公路坡度大、彎道多,而且路面較窄,雖已實現村通客車率xxx%,但行駛路線條件不佳、安保設施不能完全滿足行駛安全要求。隨着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和子女進城就讀,以及農村私家車的增加,農村客運市場逐漸萎縮,很多客運班車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經停運。農村客運班車主要是在縣鄉主道上運營,離縣鄉主道較遠的村民需步行較長距離才能到達候車點。農村物流業發展緩慢,整體水平有待提升。

四、對策建議

“四好農村路”建設,需進一步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通過轉變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推進我區“四好農村路”建設進一步提檔升級,爲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強化規劃,注重示範,進一步高標準建設好農村公路。加強黨委、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明確管理職責,科學優化路網規劃、依法實施,完善建管機制,使“四好農村路”建設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羣衆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適應。強化財政保障,建議區本級財政部門加大在農村公路投資中的比例,緩解部分公路建設壓力負債實施壓力;建議上級部門適當提高每年農村公路建設指標,加快農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推薦繼續採用“建養一體化”的建設模式,突出示範效應,確保儘快形成“四好農村路”的大環境,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是強化管理、注重執法,進一步高水平管理好農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總要求,明確農村公路管理主體,逐步完善區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議事機制。加大各級政府增加公路管理配套資金投入,配足人員和車輛,各鄉鎮成立專職的巡查隊伍,嚴格執法檢查,加強巡查檢查力度,加大巡路頻率,清除各種路障,打擊超限超載,維護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加強路政執法力度。加強路域整治,每年組織開展一次鄉村公路環境整治活動,徹底清理亂堆亂放現象,消除隱患。提升管理水平,加強沿線羣衆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愛路護路意識的教育培養。

三是完善體系,注重長效,進一步高規格養護好農村公路。健全養護機制,分級分段明確養護主體,層層落實主體責任。根據養護總里程,按xxx公里配備x名路政人員,調配編制充實管養人員;做好路產路權執法,營造形成“四好農村路”的“建管養運”並重的良好局面。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逐年適當提高公路養護補助標準。創新養護模式,對日常保潔、綠化等非專業項目,鼓勵通過分段承包、定額包乾等辦法,吸收沿線羣衆參與。加大農村公路應急資金的投入,確保水毀、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時的修復。注重養護成效,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公路養護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與保險部門的溝通協調,爲公路養護人員購買意外保險。

四是創新機制,注重惠民,進一步高質量運營好公路。創新農村客運服務,建立客運班線通行條件聯合審覈機制,因地制宜,在村通班車全覆蓋的基礎上,優化行駛路線、整合資源。加快完善全區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結合偏遠山村留守老人居多,出行難的實際,落實公交惠民政策,加大對農村客運班車的補助力度,同時相關稅費予以減免,降低運輸成本。針對開通旅遊專線進行傾斜補助,帶動我區旅遊相關產業發展。完善城鄉物流網絡,積極謀劃,規範管理,提升農村物流業水平。

五是強化助力,注重創新,進一步高效益打造新模式。融合實施鄉村振興發展xxx行動,高效打造“四好農村路+特色產業+鄉村旅遊+體育休閒+紅色經濟+田園綜合體“模式,將自然生態、產業發展、傳統文化等元素融入農村公路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關於全區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調研報告

爲貫徹xxx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和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會議精神,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着力推進我區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按照區政協xx年工作要點和計劃安排,區政協組織區級相關部門、部分政協委員和專家組成調研組,通過深入鄉鎮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歷時兩個月對我區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我區農村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養業和農村生活源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和農作物秸稈等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飼養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產養殖投肥、用藥等對水體的污染;四是農村生活垃圾、生活廢水直排的污染。由於農村面源污染具有位置分散、排放隱蔽、排污隨機的特點,導致不易監測、不被重視、治理成本高,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科學綠色生態發展,把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作爲農業生態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面源治理在保護農業生態中的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堅持重點突破,推進面源污染專項治理。一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定,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源頭監管,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全面落實規模養殖企業(戶)畜禽糞污治理主體責任。二是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全區xxx個行政村污水治理現狀進行摸排,摸清鄉村條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排放去向及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狀況等基本情況。三是推進小流域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行動,深挖問題根源,多輪次開展小流域沿線污染問題排查,形成小流域水污染問題彙總清單,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臺賬,逐條落實整改方案,對標問題抓整改。

(二)堅持項目推動,確保面源污染有效治理。一是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建成農村聚居點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xx套,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xxx套,新建管網xx公里。二是實施月亮湖水生態修復項目,計劃總投資萬元,目前該項目已收到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持xxxx萬元,本級財政資金已投入xxx萬元。三是實施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技改)鄉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xx個,建成xx二道碼頭移動式規範污水處理設施和物流園提標升級污水處理設施。

(三)堅持多方聯動,加強面源污染源頭管控。一是開展“散亂污”企業專項集中整治行動。現有散亂污企業xxx家,整改規範xxx家,關停取締xxx家,正在整改xxx家。二是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檢查行動。重點對我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排查,對我區水庫進行隨機抽查。三是開展污水處理廠(站)專項檢查行動,農業農村局會同建設局組成督查組,對全區污水處理廠(站)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

(四)堅持標本兼治,突破面源污染治理瓶頸。一是以現代農業循環示範區建設爲主平臺,依託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範項目,結合糧經輪作等農作制度創新,加快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的試點和推廣應用。二是以推廣綠色防控、化學農藥替代技術、統防統治和精準科學用藥爲主要措施,有效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化進程。三是按照“誰銷售誰回收、誰購買誰回收”的原則開展相關工作,加大服務力度,做到農藥包裝廢棄物應收盡收。

(五)堅持監督檢查,鞏固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一是推動環境問題整治“分工制+分線制+分塊制”,督促各鄉鎮(街道)履行屬地職責,至少每月開展不少於x次的現場檢查,形成高位推進的強勁態勢。二是嚴格落實“黃牌制+紅牌制+撤牌制”,對即將到期的整改任務,提前x個月進行黃牌警示;對進度滯後、推進不力的實行紅牌督辦;對造成後果、造成影響的撤銷掛牌移送問責。三是實行“紅黑榜”通報工作機制,每月xx號前對上月“紅黑榜”及得分情況進行全區通報,並作爲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目標考覈項目加扣分依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業生態建設已得到長足進步,但在全面提升農業生態水平,推動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特別是在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種植業化學品投入量大,有效利用率低。一是常年化肥施用總量大,利用率較低,大部分通過揮發、硝化和反硝化、地表徑流帶走和下滲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部分土壤重金屬含量上升,農產品硝酸鹽含量超標,設施栽培田塊土壤次生鹽漬化,地下水污染和江河水體富營養化。二是常年使用化學農藥有xx%~xx%殘留在土壤、水體及空氣中,生物多樣性及農田生態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農田有害生物產生愈強的抗藥性,進一步導致農藥使用量的增加。三是常年使用的地膜僅部分回收,微膜基本不回收留在土中,全區年均廢棄農膜xxx噸,殘留量殘膜率高,殘膜分解緩慢,分解物污染降低了土壤通透性,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

(二)農作物秸稈量大,轉化利用不充分。秸稈的處置方式除作爲飼料及農村生活能源外,仍有很大一部分被隨意拋棄或就地焚燒,長期棄置亂堆亂放在野外,經日曬、雨淋、漚泡引起腐爛,污染水體;野外田間直接焚燒現象普遍,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甚至引發山火。

(三)畜禽養殖業污染源增加,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全區現有各類畜禽養殖企業共xxx家、加上畜禽養殖散戶,豬、牛、羊、禽產生糞尿年產量達xxx.x萬噸。多數中小養殖場和養殖大戶沒有無害化配套處理設施或設施處理能力不達標,部分畜禽糞尿直接排入附近的稻田、水塘、溪河,嚴重時養殖場附近惡臭難聞。一些養殖項目盲目上馬,沒有進行必要的環評,多數養殖場距居民住房或水源地不足xxx米,給生活環境特別是水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和危害。

(四)水產養殖業投餌量高,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偏高。我區水產養殖方式主要以池塘養殖、水庫養殖爲主,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在水體中分解污染水體,養殖廢水自流排放量大,循環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一些水產養殖戶受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養殖知識的不足,利用各種廢棄料和畜禽糞便作水產飼料,濫用藥物,造成水產品的藥物殘留和對水體富營養化污染,加之直接排放於農田或溪河,造成周邊土壤、水體污染。

(五)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直排焚燒,生活污染源日趨嚴重。全區xxx個行政村農村居民基本無糞污無害化處理利用設施,農村居民年產生活垃圾萬噸、污水近xxx萬噸,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直接排放和焚燒爲主。過去農村居民居住分散,直接排放對環境影響不大,近年來隨着新村聚居點的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建設滯後,加之清運處理不及時,隨便亂丟亂排的習慣未改,形成當前農村新的生活污染源。已建成的xx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部分存在污水管網破損、污水接入量低、雨污分流不徹底、運行管理不規範,部分鄉鎮(街道)污水處理設施設計不科學,建設質量不高,管網不配套、常態化運轉處理率偏低。

三、治理工作建議

根據我區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培訓班、講座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意義,逐步改變農民傳統生產方式和生活陋習;二是提升環保意識。普及有關法律法規、治理知識和防治技術,鼓勵公衆參與和監督,努力增強廣大幹部羣衆,特別是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自覺參與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三是營造環保氛圍。引導全民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使保護環境成爲廣大基層幹部羣衆的自覺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二)理順職能、強化治理監管隊伍建設。一是完善治理工作推進機制。強化農村環保管理職能和監測職責,組建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專職的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農技推廣體系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監管隊伍建設。二是落實基層組織環保職責。明確區、鄉鎮(街道)承擔監督指導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機構和人員,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監管執法培訓,提升基層監管執法能力,推動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三是強化職能部門協同聯動。區級有關部門根據相關規定,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密切協作配合,加強信息共享、定期會商、督導評估,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保障財力,加大治理資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環境保護經費財政預算,充分利用政策性扶持資金、國債項目資金,多渠道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專項貸款,用於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技術開發與推廣。二是優化政策措施。完善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設施優惠政策,鼓勵各類企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有機肥產品生產銷售、化肥農藥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等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對開展畜禽糞肥運輸、施用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按規定予以支持。優先將畜禽、水產養殖、秸稈農膜等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裝備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三是發揮市場作用。擴大招商引資,利用好外部資金,多方吸納社會閒散資金,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作用,加強專業技術管理,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市場化,促進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形成“政府—市場—農戶”多元共管共治體系。

(四)系統推進、強化治理技術推廣應用。一是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要提倡生物、物理等農業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用量,改進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要推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腐熟還田、過腹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通過提高地力減少化肥用量;要結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加強管理,減輕農業面源污染。二是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嚴格畜禽養殖准入制度,加強環評,推行生態養殖模式,對畜禽糞便實行綜合利用或進行無害化處理。養殖規模應依據環境承受能力確定,嚴守禁養區、限養區和非限養區紅線,對新建、改建養殖設施實施“三同時”和排污許可制度。三是加強無害化處理污染物力度。在農村積極推行“廁所革命”和“一池三改”,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建設必要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因地制宜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做到達標排放。四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加強城鎮和農村人畜飲用水源地規劃建設,制定嚴格的保護措施,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切實保障農村人畜飲水安全。五是美化農村居住環境。按照佈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整潔、村貌美觀的原則,開展美麗新村建設,農戶基本能利用沼氣、天然氣和太陽能等潔淨能源。加強農田林網建設,綠化村莊,提高林木覆蓋率和生態效益。

(五)試點示範,優化治理工作發展規劃。一是開展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示範,規劃建設一批以污染防治、調查監測、績效評估等爲主要內容的試點示範工程。在試點示範地區優化農業生產空間佈局,開展系統設計、分類治理,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通過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擴大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種養規模,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將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優化治理目標,將其作爲我區鄉村振興“xxx”行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積極助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實效。三是統籌城鄉發展空間,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合理設置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比例,構築區域“三區三線”空間格局。要優化鄉村發展佈局,堅持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均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合理有序構造優勢明顯、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功能齊備、居住適宜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價值突出的生態空間。

關於xx新區xx片區重大項目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爲了加快推進xx新區xx片區重大項目建設,奮力把xx新區xx片區打造成xx新區中央活力區,根據區政協xx年度工作安排,近期,由文化文史學習委、經濟委組織相關部門及政協委員,對xx新區xx片區重大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截止x月底,全區xx個重點項目除市重點項目xx國際會展中心欠進度外,其餘xx個市重點和xx個區重點均達進度,x個省重點項目超過進度。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進情況

xx新區是國家戰略的承載地、省級戰略的實施地、區域戰略的交匯地,規劃面積xxx平方公里,其中xxxxx.x平方公里。新區批覆成立以來,xx片區立足“一城三區一帶”空間佈局,堅持主戰場、新高地、中央活力區“三大定位”不動搖,聚焦“xxx”行動方案,聚力“一區四城三產業”,舉全區之力,大抓具有支撐性、引領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確保xx新區xx片區建設高點起步、高位開局。

(一)堅持規劃高標準,統籌產業佈局。一是繼續完善xx片區總體規劃。圍繞xx新區“一城三區一帶”空間佈局,着力建設xx,打造xx森林公園,培育現代金融、電子信息和現代物流三大千億產業,發展絲紡服裝、汽車汽配和裝備製造三大百億產業,主動對接協調規劃編制單位,基本完成片區總規。二是繼續完善新城空間規劃。已編制完成xx新城、會展新城、xx新城、電子新城的控制性詳規和城市設計。三是繼續完善建設時序規劃。明確以x年爲一個週期,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優化基礎配套,分期分步有序推進新區建設。

(二)堅持項目高質量,統籌工程建設。一是提前謀劃儲備項目。在新區批覆之前,謀劃xx新區xx片區“十四五”期間儲備項目xxx個,總投資xxxx億元;謀劃綜合保稅區、xx等重特大項目xx個,總投資xxx億元。二是申報項目爭引投資。已申請進入國、省專項規劃、儲備庫項目xxx個,爭引總投資xxx億元。xx市xx區健身步道建設、xx新區污水處理廠(xx)建設工程、xx職教中心第二期建設等xx個項目已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儲備庫,爭引總投資xx億元。三是集中開建重點工程。已開展省市集中開工活動x次,集中開工了電子元件生產線建設、xx電子片式電容器、香港電阻二期等xx個項目,總投資xxx.x億元。四是大力推進建設項目。xx年實施項目xx個,總投資xxx億元,年度計劃投資xxx億元,x—x月累積完成投資約xxx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xx.x%。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園、xx現代物流中心、中法農業科技園等x個省重點項目,x—x月累積完成投資xx.x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xx.x%;xx大道、xx大酒店、xxx校區等xx個市重點項目,x—x月累積完成投資xx.x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xx.x%。

(三)堅持開放高水平,統籌項目推進。一是建設開放平臺。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營,實現中歐班列首發,xx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建成投用,xx現代物流園、xx國際會展中心、xx等平臺建設正加速推進。二是拓展招商機制。借力現有“x+x+xx”(x個招商中心+x個招商分中心+xx個招商組)招商力量,依託北京、上海等x個區域常駐招商點,全力開展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成功舉辦集中籤約推介活動x次,累計洽談項目xx個,累計簽約項目xx個、總投資xxx.x億元,累計開工項目xx個、總投資xxx.x億元。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建立xx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創新並聯審批平臺,推行項目建設報建、企業辦證、經營實體納稅、諮詢服務等“一窗受理、一站辦結”服務;健全要素保障機制,統籌抓好資金、土地、員工、水、電、氣等要素保障,爲新區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

二、主要問題

(一)統籌規劃不到位。xx新區xx片區自xx年x月批覆成立以來,空間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至今未出臺,致使整個片區項目謀劃缺乏全局性。一是謀劃質量不高。對中央預算內資金投向政策研究不夠,個別謀劃項目與新區產業規劃有偏差,支撐不足,如:xx等項目難以啓動。二是項目儲備不均。謀劃儲備的項目更多偏向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產業,項目儲備庫更新調整慢,新基建、新產業儲備項目少。三是前期研究不深。xx等部分項目前期工作,適應國家政策不足,導致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佔用基本農田、建設內容與所需土地性質不符等問題。

(二)要素保障不到位。一些重大項目在推進過程中,要素保障未及時跟進,影響了施工進度,阻礙了xx新區的有序發展。例如市上督辦的xx大道項目:一是土地指標未能儲備。按照市委的目標要求,根據區委政府的統一部署,xx全長xx公里,涉及xx、xx三個辦事處約xxxx畝土地,但至今土地未徵用、人員未安置。二是項目資金未能到位。xx拆遷安置項目等,由於資金嚴重不足,致使工程建設時斷時續,嚴重影響施工進度並多次受市、區通報批評。三是拆遷還房未及早落實。xx新區涉及的辦事處拆遷,有的已拆xx餘年而未安排落實還房建設,特別是去年啓動的xx新區xx大道全長約xx公里,寬xxx米,涉及xx三個辦事處約xxxx畝的土地。截止xx年x月,拆遷房屋xxx戶約xx萬平米,還房xxx套約x.x萬平米。由於土地未統徵、人員未安置,所以道路佔用土地租金政府每年支付約xxx萬元,房屋過渡費約xxx萬元,極大地增加了財政負擔。

(三)職責分工不清晰。xx新區規劃面積有xxx平方公里,其中xx片區xxx.x平方公里,區政府在xx年人代會上又提出了城市發展“xxx”行動,隨之成立了各六大新城指揮部,在項目實施中又涉及區上的建設局、管委會等多個職能部門。由於實施主體較多,存在權責不明、實施邊界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

三、幾點建議

(一)根據產業發展定位,科學謀劃項目。必須立足xx新區xx片區(含功能區)的新區功能、產業定位,明確項目支撐範圍,重點圍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統籌規劃、超前謀劃一批具有前瞻性、效益性的重大項目,重點圍繞專項債、中央預算投資等專項,加強與省市部門的經常性協調對接工作,確保爭引項目不斷檔、不誤時效,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省投資總體規劃,促進新區建設高點起步、高位開局。

(二)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強化要素保障。明確xx新區xx片區項目實施的主體,明確各單位在項目實施中的責任,建立領導聯席會議制度,適時研究協調要素保障工作。區政府相關部門必須按照項目建設總體要求,積極主動對接規劃編制單位及省、市相關部門調整基本農田、爭取建設用地指標;積極爭取市級財政加大xx新區建設資金投入,建立新區建設發展基金、產業引導基金,在定額補助、債券額度、項目爭引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促進新區建設要素得到切實保障,不斷彌補投資建設短板。

(三)根據項目建設規劃,加快建設進度。必須進一步完善xx新區xx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服務水平和統籌協調能力,會同相關部門加快項目規劃、審批、報批速度;各項目責任單位要緊盯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全力以赴做好項目開工前期準備工作,對今年擬實施的重大項目,逐一明確工作、責任、項目“三張清單”,列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全力搶佔工時、搶抓進度,確保重點建設項目儘快落地、落地項目儘快開工、開工項目儘快竣工,促進新區建設高效推進,不斷展示中央活力區建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