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困難調研報告多篇

困難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電業局困難職工羣體醫療情況調研報告

目前,電業局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總體要求是“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衆得實惠,”最終達到的目的是 “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所以,解決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也是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一九八三年五月三日,××*人民政府內政發〔1982〕154號文《關於改變巴盟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的批覆》中規定,將巴盟地方所屬電業局及其部分直屬單位劃歸自治區統一管理;重新組建了××*電業局,職工總數爲1437人。××*電業局成立後,臨河發電廠醫務室撤銷,人員設備全部併入局機關管理。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爲了執行職工勞動保險醫療制度,經××*電業局工會研究並報局黨委批准,成立了“××*電業局醫務鑑定委員會”,此後,××*電業局爲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確保職工有病就醫,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控制藥費不合理的超支對醫藥費管理制訂了新的辦法,即按職工的工齡分爲五個等級,劃分金額數。爲了維護職工的切身利,提高職工的健康水平,××*電業局工會於一九九八年三月修訂了《××*電業局職工勞動保險醫療管理辦法》,依據 “保證就醫,克服浪費”的原則,規定了“一般疾病點醫療,實行按工齡劃分醫藥費分配檔次的辦法”,即按職工工齡在四年以下到二十年以上分爲五個檔次,分配醫療費爲200元至700元不同數額;職工就醫後,經所在單位工會主席簽字後在行政財務報銷,但不得將年度醫療費分配數發給本人;如有結餘,可轉本人下年度使用。各單位職工醫療費原則上不得突破當年提取福利費的50%,職工住院治療報銷比例不得高於70%(對於特殊病例另有規定)。

根據××*電力公司內電人資〔20xx〕2號文《關於建立職工醫療保險補貼的通知》中規定:“經公司研究決定,凡實行醫療保險制度的地區和單位,從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貼。享受範圍:在冊的全部正式職工;補貼標準爲按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2%進行補貼,”並按月隨本人工資發放。××*電業局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爲了方便在崗職工和離退休職工就近醫療,除加強××*電業局醫務所服務力度外,還與××*老幹局保健所合作,開辦醫務所,作爲電業局職工的醫療定點服務處,充分體現了××*電業局對廣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高度重視。

××*電業局二0xx年底共有職工1890人,其中離退休(養)總數爲925人,佔全局總人數近一半。離退休(養)職工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三感”,即由於生理的變化所產生的自卑感,由於位置的轉換產生的失落感和由於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孤獨感;二是在改革不斷的深度發展階段涉及離退休(養)職工切身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相繼出臺,導致部分一直處在計劃經濟模式下的老同志感到生活上的不適應,思想上的不理解,情緒上的不穩定,心理上的不平衡。就××*電業局離退休(養)職工來說,除離退休幹部按公務員增加工資外,其他退休(養)職工工資一般在1500—2500元左右(包括××*電力公司發放的內部生活補貼),在系統內部是工資最低的;因此,屬於困難職工羣體。

一九九七年××*電力公司實行離退休人員“兩費”(醫療費、活動經費)定額包乾,平均每人每年1400元。××*電業局據此精神,制訂了“兩費”管理辦法。醫療費按退休(養)職工工齡計算,有一年工齡給予35元醫療費二0xx年在原有醫療費管理辦法基礎上作了調整,對6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每年每人增加醫療費350元;離休幹部實報實銷。二0xx年重新修訂《離退休職工醫療費管理辦法》,加強了對住、轉院病人醫療費的管理,加強了對會同醫院住院費的稽查力度,針對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協商解決;對大額的外地住院病人的票據進行覈查,嚴格醫療費的報銷制度,堵塞了醫療費報銷的漏洞,並實行了雙月報銷醫療費的制度,取得了顯著成果,得到了絕大多數離退休(養)職工的支持。但是,也有極個別同志不夠理解,甚至產生牴觸情緒,說出或做出一些不符合黨性的言語和行爲。對此,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的同志作細緻的思想工作,帶着深厚的感情,以兒女之心、晚輩之情提供人性化、親情化服務。

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內政發(1997)74號.《××*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和《××*市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辦法》巴政辦發(20xx)4號等文件精神,二0xx年下半年××*電業局對直屬單位的在崗職工和離退休(養)人員移交地方社會醫療保險做了宣傳和準備,印發了醫保宣傳手冊併發放了醫療本;並於二0xx年十二月份順利地將1890餘 名在崗和離退休(養)人員交給地方醫療保險部門,離退休老幹部由本企業負擔醫療費用,並繼續實行全額報銷,這樣做使全體職工看病就醫管理與國務院制定的管理辦法相接軌,使老有所醫更有社會保障。

據統計,××*電業局困難職工羣體,離退休(養)人員經濟狀況及醫療保險情況如下:有離退休(養)老幹部14人,二0xx年月平均工資3298元,比二0xx年增加574元;生活補貼月人均350元,經濟收入大約3600—3700元;醫療費實報實銷,二0xx年大約人均2萬元;所以說離退休老幹部生活和醫療都有保障.有離退休職工688人,二0xx年月平均工資1206元,比二0xx增加102元;生活補貼月270元,經濟收入大約1400—1500元;醫保每年每人平均1305元.有退養職工223人,二0xx年月平均2200元,比二0xx年增加120元;生活補貼月人均240元,經濟收入大約2400—2500元醫保每人每年1790元;兩項都基於退休職工。從上述數據分析,離退休老幹部經濟收入最高,而且醫療費實報實銷;退養職工經濟收入和醫療保險居中,高於離退休職工,退休職工經濟收入和醫療保險費用最低,略高於社會其他企業,在××*電力系統實屬困難職工羣體。

根據××*電力公司《關於電力系統實行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內電人資(20xx)56號及《關於印發××*電力公司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細則的通知》內人資(20xx)54號精神,爲解決在崗職工和退休(養)職工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後,職工個人醫療費負擔過重,相對縮小新老醫療保險待遇差距,提供電力系統職工和退休(養)人員醫療保健水平,經二0xx年六月十七日××*電業局局務會議研究決定,在全局範圍內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並制訂了《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細則》(試行)。補充醫療保險支付範圍:全局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保險的在冊職工和退休(養)人員,補充醫療保險建立的原則:相對縮小參保前後醫療保險水平的差距,力爭醫療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補充醫療保險,主要用於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後的醫療費用補貼,以減輕職工醫藥費負擔,特別是對特殊困難羣體給予扶困救助:補充醫療保險的資金來源是按工資總額的4%從成本中提取,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基金.補充醫療保險資金的60%作爲門診醫療補貼,20%作爲住院及大病醫療補貼。

補充醫療保險標準如下:在職職工1—10年工齡,每人每月補貼10元:11—20年工齡,每人每月補貼20元;21—30年工齡每人每月補貼60元;31—40年工齡每人每月補貼110元;41年工齡以上每人每月130元。退休人員70歲以下,每人每月補貼130元;71歲以上,每人每月補貼140元。因大病在定點醫療結構住院或轉入外地醫院治療,醫保統籌支付後剩餘部分按90%補貼。具有規定的11種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額爲自付部分3000元;醫療費用超過××*市醫療保險慢性病最高限額自費部分,退休人員按95%報銷。在職職工按90%報銷,通過上述規定報銷比例,說明對“兩高”人員還是制定了優惠政策,達到了扶貧濟困的目的,深受困難職工羣體的擁護。

××*電業局從二0xx年交給地方實行社會醫療保險後,又於二0xx年實行內部補充醫療保險;經過兩年來的實踐表明,職工個人醫療費負擔過重得到了緩解,尤其是退休“兩高”人員的醫療得到;充分的保障,退休“兩高”人員從二0xx年社會統籌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兩項門診醫療補貼已經達到3000餘元,基本滿足了困難職工羣體看病買藥的需求。因大病在定點醫院住院或轉院到外地治療,除醫保統籌支付後剩餘部分又按90%補貼報銷,這樣兩頭報銷後,住院治療除門檻費等自付外,報銷比例已經達到90—95%,個人支付只有一少部分。慢性病退休人員除社會醫保報銷外,剩餘部分又可按95%報銷,最高限額3000元;拿糖尿病患者來說,兩頭報銷達到6000元/年,即使打胰島素治療亦可全部滿足。內部補充醫療保險對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文化大革命中致殘人員、工傷人員和第一胎女職工分娩或人工流產所發生的醫藥費,全額報銷。綜上所述,××*電業局無論是對在職職工,還是對退休困難羣體職工,在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上狠下功夫,切實解決了個人醫藥費負擔過重問題,爲廣大在職職工和離退休職工解決了後顧之憂。

××*電業局在全局範圍內推向社會醫療保險後,又制定了內部補充醫療保險,這樣實行雙重保險後,廣大電力職工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深表歡迎和支持;充分體現了社會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優越性,又彰顯了電力企業“以人爲本”爲職工人性化服務的實踐性,廣大在職職工和離退休職工非常感激,下面就執行過程中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幾建議,供參考。

1、離退休老幹部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勞累了一輩子,沒有他們當年打天下和艱苦創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應該受到我們的尊敬。在醫療保健方面給予全額報銷是理所應當的,無可非議的,絕大多數離退休老幹部堅持黨性原則,永葆革命本色,但個別離退休老同志在醫療報銷方面弄虛作假、冒名頂替,有的把別人不要票的通過大夫開上自己的名字報銷;有的本來沒有買藥,通過熟人開出藥店發票報銷;甚至有人從醫院或藥店買到常用藥後,低價推銷給別人從中漁利。上述做法導致藥費居高不下,××*電業局離退休老幹部每年人均兩萬元,與此不無關係。

2、××*電業局在實行補充醫療保險後,發放了“補充醫療保險卡”,臨河地區的只能在××*電業局衛生所使用,烏前旗和磴口地區只能在同仁藥店使用,這樣就有很大的侷限性。從巴電人字20xx155號《關於印發××*電業局補充醫療保險實施細則的通知》中第五條規定來看,作爲門診醫療補貼,應該到指定醫院就醫,有好多病不光需要吃藥,還需要進一步做檢查確診,只能到藥店買藥,不能到醫院就診,極不方便,應該儘快加以解決。

3、××*電業局決定:每兩年給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做一次身體檢查;這的確是深受歡迎的大好事。但是,作爲退休職工屬於 “兩高”人羣,年齡偏大疾病偏多;這部分困難羣體應該每年給予一次身體檢查,並增加部分體檢項目,如男性作前列腺檢查,女性作乳房檢查;體檢費用就應隨之增加。

4、社會基本統籌醫療保險和××*電業局內部補充醫療保險有關規定中,都沒有將重症高血壓,前列腺嚴重增生肥大,腰椎和頸椎嚴重骨質增生以及腰間盤突出等病症列入11種慢性病之中;而“兩高”困難職工羣體往往又容易出現這些多發病症;今後是否能將上述疾病也列入慢性病的目錄中,值得有關部門進一步斟酌研討。

5、社會基本統籌醫療保險和××*電業局內部補充醫療保險有關規定中,還將個人不慎摔傷造成骨折住院治療兩人不予報銷範圍;“兩高”困難職工羣體,骨質疏鬆、行動遲緩、經常發生不慎摔傷,造成軟組織破壞或骨折。所以,這種病例應不應該給予報銷,值得商榷。

6、重病或大病住院治療,個別醫院爲追求高額利潤,個別醫生爲了增加個人收入,經常出現醫院延長住院時間,醫生多開各種昂貴藥品(包括與此病無關的);這也就造成了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費用增加,極不合理,如何解決值得深思。

7、用社會醫保卡和內部補充醫療卡到藥店刷卡買藥,還出現化妝品、保健品、喝水杯、洗腳盆等非藥類物品也可以劃卡的現象;雖然這些費用是打入個人賬戶的資金,但從深度分析還是不合理的,怎樣嚴格管理嚴格控制值得探討。

總而言之,××*電業局將在崗職工和離退休(養)職工醫療保險工作納入主要議事日程,並率先實行了社會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和企業內部補充醫療保險雙重醫療保險,走在了國務院新出臺的醫療改革方案的前面,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衆得實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已見成效,應繼續發揚光大。

【第2篇】總工會關於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總工會關於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總工會關於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狀況的調研報告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一步密切黨同職工羣衆的聯繫,更好地履行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爲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市總工會成立了由市總領導帶隊的5個調研組,於4月23日至5月10日採用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我市145家困難企業和400名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調研的基本情況:

1、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企業共有145家,其中國有66家,集體38家,外商3家,私營29家,其它9家。

職工總數55003人,其中:下崗職工(待業)總數15942人。困難職工總數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歲以下982人,31--40歲3033人,41--50歲3122人,50歲以上1784人。其中國小文化1338人,中學中專7047人,大專836人。

因下崗致貧4014人,因家庭成員患大病致貧892人,因子女上學致貧446人,因收入低致貧1784人,因天災人禍致貧446人,其它1339人。

困難職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數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醫療救助4728人,享受助學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業優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難職工在國有企業的4143人,集體企業的1368人,私營企業的227人,外資企業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難職工在機械冶金行業的2676人,在建築行業的375人,在紡織行業1248人,在煤炭行業35人,在軍工行業107人,在交通運輸行業的847人,在其它行業的3633人。

2、被調查職工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職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歲的有65人,31--40歲的有167人,41--50歲的123人,51--60歲的45人。

被調查職工中文盲4人,國小23人,國中、高中(中專)320人,大專以上53人。

被調查職工所在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國有204人,集體113人,外商41人,私營31人,其它11人。

被調查職工工作單位所屬行業:機械冶金8人,建築27人,紡織41人,煤炭15人,電力、煤氣23人,商業飲食服務129人,科教文衛體4人,農林牧漁16人,機關團體10人,其它127人。

被調查職工所從事的具體職業:工人有272人,經營管理人員68人,專業技術人員33人,其他27人。

被調查職工目前工作狀況:在崗203人,下崗待業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調查職工中有218名所在單位拖欠工資,企業欠發工資3個月以下42人,4--12個月89人,13--18個月48人,18--24個月39人。企業欠發工資額:20xx元以下106人,20xx--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調查職工本人20xx年(1--4月)月平均貨幣實際收入:無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調查職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沒有變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較大的15名。

被調查職工中有135名職工家庭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65名職工家庭不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費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職工。

從被調查職工中的135名困難職工從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業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崗失業致困,110人因就業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資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學致困,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20xx年8月以來有135名職工享受醫療救助,75名職工享受助學救助,57名職工享受就業或再就業救助,135名職工享受生活救助,15名職工享受其它救助。

被調查職工目前需要就業幫助的116人,需要醫療幫助的132人,需要上學幫助176人,需要小額借(貸)款幫助的107人,需要住房幫助的33人,收入太低需要幫助的156人。

被調查職工再就業需要技能培訓的55人,需要職業介紹95人,需要資金幫助107人,需要企業安排73人,需要落實就業政策的56人,等機會再說的19人。

被調查職工醫療需要參加醫保的112人,需要報銷拖欠的醫療費79人,需要優惠就診的83人,需要出臺困難職工醫療政策97人,需要幫助解決大病醫療105人。

被調查職工住房目前需要資助買現住房的6人,需要資助建房的12人,需要租賃經濟型住房的23人。

被調查職工對20xx年8月以來開展的困難職工幫扶活動的總體評價:認爲很好的有85人,認爲較 好的有205人,認爲無所謂的有22人,認爲走形式的有88人。

被調查職工對我市目前政策幫扶措施滿意的有66人,對小額借(貸)款幫扶措施滿意的有27人,對技術幫扶滿意的有5人,對黨員結對幫扶滿意的有67人,對單位對口幫扶滿意的有45人,對發救濟款、物滿意的有175人,對工會送溫暖幫扶措施滿意的有138人,對困難職工幫扶活動滿意的有95人。

被調查職工認爲當職工生活發生困難和變故時,職工希望找行政單位幫助的53人,希望找黨組織幫助的76人,希望找工會幫助的98人,希望找親戚、朋友幫助的103人,靠自己的45人。

被調查職工當家庭生活遇到重大困難時,單位組織給過幫助的有133人,親戚給過幫助的有232人,鄰居給過幫助的有9人,同事給過幫助的20人。

職工對家庭今後一段時間生活狀況前景看法:生活水平會逐步提高的有53人,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的有275人,生活水平將會繼續下降的有72人。

二、困難企業狀況:

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本次調查的145家企業,處於困難狀況的佔89,如市經貿委系統共有60家企業,其中有30家企業處於停產狀態;有26家企業拖欠職工工資;有16家企業的待崗職工不能拿到生活費;有44家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離退休人員、在冊職工及大病、重病人員醫療費不能按時報銷問題;有38家企業欠交養老保險金,有35家企業欠交失業保險金;有12家企業向職工借款,有18家企業不能退還職工集資款,有22家企業收取職工風險金,有6家企業收取職工股金;有5家企業不能按時足額發放死亡職工家屬撫卹金。

##市第一製藥廠始建於1970年,屬國有中型企業,現有在冊職工688人(在崗2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36人(離休3人)。截止今年3月底,企業共欠交養老保險金1218.9萬元,其中本金360.6萬元,滯納金和利息858.3萬元;企業一直未參加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因企業連年虧損,1998年全面停產。企業職工全部下崗而且享受不到下崗、失業、保險。職工沒有生活來源,生活問題亟待解決。

市清真肉聯廠建於50年代,是回族肉類生產加工企業,全民所有制性質。由於諸多因素影響,該廠1991年處於停產狀態。該廠現有在冊職工245人;離退休人員73人(離休2人);企業停產以來,職工基本生活無保障,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等問題無法解決,該廠職工及離退休人員97年以來連續到市政府集體上訪。經市政府協商,該廠234名職工於20xx年5月享受到失業救濟。截止20xx年底,該廠負債2414.2萬元(其中貸款2058萬元,不含銀行利息2400萬元)。經初步認定,市清真肉聯廠已資不抵債2100多萬元,企業的土地、廠房及設備等資產均抵押給了銀行。截止目前,企業共欠交養老保險金128.2萬元(不含216萬元滯納金);欠交失業保險金11.9萬元(不含13.4萬元滯納金),企業共拖欠停產前職工工資12萬元;欠職工集資款及風險抵押金68萬元;欠職工退休時替企業墊交養老保險金10萬元;拖欠職工生育費、喪葬費、撫卹金等5萬元。

市鞋業集團爲市屬集體企業,現有在冊職工1300人,離退休462人(離休2人)。待崗職工1050人,留守30人,工資已有4個月沒有發放。水、電無力支付。462名離退休人員醫療費難以解決。企業共欠交養老金、失業金153.9萬元(不含55.3萬元滯納金等)。欠職工股金、集資款515萬元。

市第二針織廠現有在冊職工780人,已全部下崗。離退休人員349人(離休4人)。企業總負債571.1萬元(有3532萬元債務已轉移給吉雄(##)藥業公司)。現有土地和廠房被抵押在工商銀行。該企業目前已無資產、無設備、無產品、無市場,企業已經完全喪失組織生產經營的基本條件。由於該企業無力參加醫療保險,退休職工的醫療費報銷問題無法解決。職工生活非常困難。

三、困難職工的狀況及特點

困難職工羣體是我國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各種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本次調查的狀況及發展變化趨勢,我們認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生活上成爲落伍者。困難職工羣體大多是下崗失業人員。他們由於年齡偏大,技術落後,文化較低等原因,普遍存在再就業難的問題。困難職工羣體中的絕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在社會的主導產業中實現再就業。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崗失業人員,沒有穩定工作環境和收入,很容易二次下崗或失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跟在時代發展的後面,被甩在社會發展的邊緣地帶;一部分人跟不上社會步伐,將成爲社會救助的永久對象。

2、職工身份的特徵比較明顯。“困難職工羣體”是一個比較能說明問題的名詞。他們的職工身份比較明顯。他們集中在城鎮,集中在國有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中,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有相同的經歷,相互之間歷史聯繫也多,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支持的者大都是工人,因此這個困難羣體基本上都是職工的身份。

3、失落感比較強。在計劃經濟時期,廣大職工與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一樣,大家吃平均主義大鍋飯,都是國家主人翁,政治經濟地位大體都一樣。現在職工中的一部分人淪爲困難職工,他們的失落感較強,而現在的城鎮生活費用高,鋼性強,彈性小。生活中又增加了原來屬於社會保障而現在需自己負擔的消費項目,如住房、子女上學教育費用,部分醫療和養老費用等。困難職工大多屬於中年人,他們的家庭負擔也重,一旦收入沒有來源,全家都會陷入困境。

4、“遺傳”特徵比較明顯。“龍生龍,鳳生鳳”的貶意諷刺遺傳的打油詩用在這裏不爲過。困難職工羣體往往是上輩窮、下輩亦窮。困難職工因其自身素質較低,其經濟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們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難職工子女的義務教育費用實際上是缺乏保障的。教育階段輟學的基本上是貧困家庭的子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用根本不含子女上學的教育費用,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沒有一技之長,導致出現上輩窮,下輩也窮的“遺傳”現象。

5、個人綜合素質偏低。技術單一,思想觀念陳舊,個人綜合素質偏低是困難職工羣體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們的思想觀念不太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現在企業和勞動力都走向了市場,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在相同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不得不處於困難地位。

四、困難職工羣體形成的原因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下崗失業。失業與貧困是伴生物。本次調查有64以上困難職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下崗。勞動力供大於求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基本國情。我市就業問題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增勞動力逐年增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新技術的運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致使企業減員增效,就業單位相對減少;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缺乏活力,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生產經營困難,停產半停產增多,下崗職工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結構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素質人才少,技術工人短缺,形成大量下崗失業人員,他們的生活境況非常困難。

2、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是困難職工羣體形成的直接原因。而貧富差距又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在資本與勞動關係中,勞動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勞動者在分配中的弱勢地位非常明顯。有不少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壓低、剋扣、拖欠職工工資和減少勞動保護投資的辦法來增加資本的利潤收益。在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關係中,體力勞動者處於不利地位。國家公務員的工資一般都有保障,而且不斷長工資,企業經營者實行年薪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技術入股並可以拿到高薪,而一般工人的收入普遍較低且缺乏保障。在行業分配方面,電業、銀行、通訊等企業職工工資較高,而產業工人工資報酬較低,而且還有良性與惡性循環之說。如:工資的高低決定着交納養老保險金的比例和數量,退休後仍不是一個水平線。

3、社會保障不完善。社會保障不完善是我國困難職工羣體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爲社會保障覆蓋面較窄,社會化水平低。有許多企業都是單位繳納養老統籌金後,政府纔給所在單位的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否則不予發放。這種單位特色的社會保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它不但混淆了政府、社區、單位之間的職能界限,而且苦樂不均,減弱了社會保障分散風險的能力,無法保障最需要保障的困難企業的職工生活。在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還不配套,社會保障實際上成爲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五、解決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羣體問題的建議

1、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解困。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好睏難職工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羣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解決好睏難職工問題,關係到黨與職工羣衆的血肉聯繫,關係到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關係到黨的執政地位,關係到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也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深刻理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使他們早日擺脫貧困。

2、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各級黨委和政府已經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爲首要的發展目標,已經制定了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政府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就要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稅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非正軌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3、調整分配結構。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爲主的原則,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位次擺正,先是按勞分配,然後纔是其他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初次分配要按照工資、成本、稅收、利潤的順序進行,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保險政策的重點要由生活保障向就業保障轉移。一方面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羣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另一方面要對幫助就業的保障進行探索。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

5、深化企業改革。要端正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明確職工羣衆在改革中需要什麼。以國有企業改革爲核心,帶動整個改革的健康發展。只有把企業搞活了,才能發揮其以積極的作用,才能實現徹底的“解困”。

6、完善幫扶制度。幫扶困難職工,解決困難企業的問題黨政要負主要責任,幫助困難職工活動應該是黨和政府的工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充其量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特別是以黨員幹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爲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幫扶困難職工活動,主要在於各級黨委和政府,這是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關鍵。完善和落實好各項社會政策,是解困的根本所在。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按照胡錦濤同志“羣衆利益無小事”的要求,從“三個代表”的高度,率先垂範,在全社會形成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幫助困難職工羣體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7、以社區爲載體實現解困。隨着社會的發展,社區將成爲困難職工解困的主要陣地。各級政府要切實轉換職能,加強對社區的服務指導,要發揮社區的作用,就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儘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於一體,爲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8、黨和政府要支持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的一個載題、平臺,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爲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爲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

【第3篇】關於改善城鎮困難羣體調研報告

隨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當前全社會對民生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就業、上學、求醫等一些重點、難點、熱點的社會民生問題明顯緩解,改善民生的各項措施開始顯現實效。但民生問題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決的,它受到一定經濟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在具體工作中,也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現就陶莊鎮困難羣體的民生情況作以下調研報告。

一、困難羣體基本情況

陶莊鎮困難羣體,主要包括五保戶、低保對象、孤兒、特困殘疾家庭、特困優撫對象、低保邊緣戶、大病醫療救助對象等。其中:前四類人羣已納入定期社會救助範圍。截止今年9月底,我鎮定期社會救助人數達到429人,約佔戶籍人口總數的1.5℅。

(一)困難羣體的成因

從掌握的情況綜合來看,困難羣體成因主要有六種因素:(舉例)一是失業致貧;二是家庭缺乏收入來源致貧;三是大病致貧;四是年老體衰等生理原因致貧;五是重殘致貧;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貧,如婚變、超生、賭博、服刑等。如:改革發展產生一些遺留問題。一是土地徵用建設用地大幅增加,無地農民越來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徵用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徑單一,採取一次性發放安置補助費方式,一些被徵地農民處於“失地、失業、失保”的境地;徵地補償較低,大多數沒有建立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些徵地補償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二是企業改制問題。其中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引發的企業重組、兼併、破產後資產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企業改制中引發的職工利益保護,拖欠工資、工齡買斷引發的矛盾,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

(二)困難羣體的生活狀況

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諸多困難,其心理上仍然承受着巨大壓力。

一是生活難。基本生活低於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過日子,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年齡在40-50歲,“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壓力很大。有些農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領,生活非常艱難。二是就業難。相對於其他羣體,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能力較弱,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存在就業無門問題。三是就醫難。大部分有病無錢醫,特別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現在雖然有農村合作醫療,但報銷比例偏低。合作醫療也必須是先自己拿錢看病,然後進行報銷和救助。四是教育難。主要是子女上學問題,有限的生活費用很難支付起高額的教育費用。五是住房難。

二、困難羣體救助情況

(一)城鄉低保基本實行應保盡保。自1997年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低保制度日趨完善。低保標準經過了多次調整,截止xx年10月底,全鎮共有低保對象298戶394人,月發低保金49110元。從xx年起,增發了物價補貼,今年1-9月按人發放城鎮410元,農村255元。對困難人員開展醫療救助,從xx年開始對低保對象每人每年發放100元的門診醫療券,五保對象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保人員看病難的問題。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幫助因病致貧的家庭度過難關。將所有低保對象納入合作醫療保險,每年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從學校獲得國家助學金,對品學兼優困難家庭子女考取大學、高中的,通過慈善救助資助特困家庭學生30多人。通過開展“和諧愛心手牽手,回報社會獻真情”結對幫扶活動資助56名學生。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慰問及“結隊幫扶”捐助等活動。對其他困難羣衆制定了相應的救助政策。

(二)建立了社會救助機制

把健全和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關心困難羣衆,努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爲基礎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把審覈關,並定期走訪,動態管理。各級均採取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集中審批申報的辦法,建立了社區(村級)民主評議小組,逐步形成了民主評議審批審查機制。 三、困難羣體救助有待研究改進的幾個問題

(一)救助範圍有待進一步界定

現行政策往往只有一個標準,沒有實行階梯式救助的辦法,造成一些邊緣羣體生活困難程度反而大於低保戶,需要引起重視。國家應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擴大低保範圍。

(二)救助資金有待進一步增加

各項社會專項救助標準雖有所增長,但伴隨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物價上漲等原因,也都迫切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標準。

(三)救助層次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實行的社會救助,主要是解決困難羣體的基本生存問題,困難羣衆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難依靠個人力量脫困,社會救助層次較低。

(四)互助平臺有待進一步夯實

羣衆互助平臺建設較爲薄弱,慈善團體社會影響不夠,形式比較單一,工作難以拓展,削弱了社會互助效果。

(五)救助對象有待進一步規範

爲了維護穩定的需要而放寬低保準入政策,如:老上訪戶纏訪戶、突發事件受害者,其中一部分人員嚴格講是不符合政策規定範圍的也都納入了低保,有些困難對象已脫貧,村幹部爲了不得罪羣衆而任其領取低保金,導致社會上議論“該吃低保的吃了,不該吃低保的也吃了”,造成負面影響。

四、改善困難羣體生活狀況的措施

(一)加大臨時救助力度

圍繞社會救助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對現行救助政策邊緣羣體中的特困家庭,加大臨時救助力度。今年1-9月共臨時救助18500元。

(二)拓寬救助資金籌措渠道

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爭取地方財政投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社會救助資金自然增長機制。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拓寬社會救助資金渠道。我們倡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在自身取得收益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三)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轉變工作思路與觀念,在變輸血型救助爲造血型救助方式上積極探索,在救助管理方法上不斷創新,在救助服務上不斷改進,在救助實效上加強跟蹤。

(四)搭建社會互助平臺

發展村、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完善部門結對、領導結隊幫扶機制,政府預算基本經費,確保正常運轉。

(五)規範救助行爲

加大社會救助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共識。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加大核查和動態管理力度,加大公開公示力度,打造社會救助的“陽光工程”。

無論是強民生還是重民生;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還是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還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所有這一切,都是以民生爲本的重大舉措,旨在實現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讓人民過上更加和諧富足的生活。陶莊鎮在這條道路上不段的摸索尋找着一條適合的道路,在爲羣衆尋找解決方式的過程中不停的探索着,勇敢的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第4篇】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研報告

案管理制度,實現了對特困職工的動態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實現了掌握動態指數最新,掌握困難情況最新的目的。

(三)強化指導,搭建平臺,建立就業救助機制。

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脫困解貧的根本,因此工會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集中幫助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重新上崗。4月11日,區工會在撫順街舉辦了爲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援助五項行動,暨崗位援助,就業培訓,創業指導,困難幫扶,維權服務。開展了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個單位提供近1000多個崗位,近85%達成協議。二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舉辦職業培訓班,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三是利用職介拓展再就業。完善職介組織,區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爲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及時、快捷、高效的服務。四是開展“共同約定行動”,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區總於3月3日舉行了“共同約定行動”推進大會,企業代表表態,力求企業不減員、不減薪,簽定了責任狀和約定書,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走訪慰問,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溫暖機制。

積極做好走訪慰問工作,每逢春節、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節五大節日,區工會都要走訪困難職工,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爲有特困證職工送去大米、豆油等慰問品。去年春節,區工會投入10萬元,爲947名特困職工,51名農民工,40名困難勞模送去價值每人20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學,資助寒子,建立就學救助機制。

針對特困職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幫助特困職工子女圓大學夢想,區工會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活動”,通過企業贊助,工會資助,使困難職工子女上學的學費得到了及時的幫助,充分感受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的溫暖。連續3年,我們和聯強,寶宇、大東等公司爲70多名考上大學的特困子女解決學費,有的連續資助到學生畢業。工會與企業老總直接深入到特困職工家,送去助學金。哈報以“我們學費有着落”給予報道。

(六)整合資源,減免藥費,建立醫療救助機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與駐街醫療機構爲貧困家庭辦理就醫卡,爲困難職工就醫提供了有效地幫扶,在求醫問藥予以優惠。區工會與哈市第十醫院、建國藥店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卡。在困難職工中開展了腫瘤、尿毒症、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調查摸底,進行一次性補助。

(七)領導帶頭,結成對子,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

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區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幫扶,起到了表率作用。總工會多次舉行幫扶困難職工捐款活動,到困難職工家中,送政策、送資金、送信息、送項目,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在春節期間,區五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問寒問暖,極大地促進了幫扶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區第二輪“一幫一”工作通過市“一幫一”辦驗收。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區93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幫扶的對子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

在幫扶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爲此項工作可有可無,出現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幫扶手段,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協調不到位。

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不是工會一家的事,需要加強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繫,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爲工會幫扶工作的平臺,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三)宣傳不到位。

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

(四)資金不到位

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幫扶工作後勁不足,形成了幫扶工作的瓶頸。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幫扶工作作爲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週期長,所需資金多等特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需要法規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羣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深刻領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將幫扶工作實效納入幹部考評主要內容,使他們早日擺脫貧困。

(二)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爲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稅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羣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對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難病症)的特困職工,國家和社會要多承擔醫療費。

(四)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

幫扶工作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僅僅單純依靠單方面的力量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建議第三輪“一幫一”活動以黨員幹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爲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子幫扶困難職工。

(五)進一步發揮社區的作用。

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儘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於一體,爲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六)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

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載題、平臺,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爲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爲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

【第5篇】我縣城鎮職工醫保面臨的困難與對策調研報告

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我縣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從====年=月啓動實施以來,在全縣範圍內初步建立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完成了從公費、勞保醫療福利制度到社會保險制度的歷史性轉變。如何進一步完善我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確保廣大參保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已成爲醫療保險事業發展中必須着力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困難羣體的醫療保障需求與醫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困難企業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因其收入來源不穩定,有的甚至已失去勞動能力,抗疾病風險的能力較弱,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羣體。但由於這部分人羣的醫療保險無財政支持,完全靠基金實現自我收支平衡。不降低門檻,最需要保障的羣體進不來;過分降低門檻,無疑又會給醫保基金帶來較高的風險。

(二)醫療保險管理體制順利實施,但“三改並舉”不協調。城鎮職工醫保改革實施已=年,但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卻比較滯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滯後,致使藥品價位虛高。衛生體制改革滯後,醫院人員不能精減,運行成本增加,醫院將增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重複檢查、大型檢查,出現大處方,以藥養醫,藥品結構不合理等等。這些都給參保者造成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從而增加醫保統籌基金支出。據統計,====年參保職工人均住院費用爲====元,人均住院天數爲==天,====年相關數據爲====元和==天,====年爲====元和==天,人均住院天數減少,但人均住院費用卻在增加,舊的體制與新的醫保制度加劇醫患矛盾,並引發醫、患與醫保經辦機構的矛盾。

(三)醫療保險基金收入不能滿足參保人員中大病患者的醫療需求。當前參保人員中一是大病發病率高,二是大病縣外轉診率高,三是臨牀大量運用先進醫療設備,導致大病病人的醫藥費用不斷攀升,相當一部分大病病人突破了既定醫藥費最高支付限額標準。同時,重症慢性病人連年增加,這部分人享受的重病門診補助納入統籌基金支付,但在基本醫療保險啓動之初進行政策構架設計時,並沒有考慮這部分支出,大病病人個人負擔較重,也對醫保統籌基金構成較大威脅。

(四)政府缺少對醫療保險改革成本投入,統籌基金面臨虧損。一是財政配套資金未足額預算到位,導致統籌基金日益萎縮。據統計,自====年至今,財政應爲全額撥款單位人員(含退休職工)配套醫保基金====萬元,實際配套====.==萬元,少配套===.==萬元。二是破產、解散企業以物抵繳離退休人員醫療保險費,資產變現差,加重了統籌基金的支付壓力。近=年,絕大部分破產、解散企業用人均不足====元的不良資產和少量現金一次性清償了退休人員==年人均應繳納=====元的醫保費,共計====萬元,以此解決全縣====名退休人員終生的醫療保險,據初步估算和測算,抵償的這部分資產實際僅能變現===萬元左右,而這部分人員終生需要醫療費,按人均=萬元計算,至少需====萬元以上,將嚴重衝擊我縣醫療保險基金的平衡。

二、對策與思考

(一)突出重點,加大擴面力度。當前要着力做好改制續存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擴面,力爭====年底參保人數達到=.=萬人,到====年力爭參保人數突破=萬人,使所有的城鎮參保職工都能夠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險;在制度框架上,堅持大的原則統一,探索適合不同人羣的保障方式;在工作安排上,充分考慮我縣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人羣特點,分階段、有步驟、有重點的梯次推進;在管理服務上,加快醫保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推動醫保服務的社會化和便民化。

(二)建章立制,完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實施特殊疾病特殊照顧和在個人帳戶計入比例、個人自付比例等方面的照顧政策。逐步實施公務員醫療補助辦法,足額預算全縣財政供養人員的醫療保險費,妥善解決公務員參保後的待遇銜接問題。積極動員企事業單位參加高額補充醫療保險,化解大病醫療問題。對確無能力參保的困難人羣特別是“低保”人員,重點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明確資金解決辦法、救助範圍、救助方式和管理辦法,從制度上解決困難羣體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三)強化管理,防範化解風險。針對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來源受限,增加用人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凡實際最低繳費年限不低於有關規定,退休後就能在不繳費的情況下,終生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針對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不抵支,提高用人單位職工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比例,將原用人單位的繳費率爲職工工資總額=、職工個人=提高到單位繳費=.=、職工個人=;針對參保職工個人負擔醫療費較重,完善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最高支付限額的確定辦法,將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年最高支付限額由目前執行的=====元提高到=====元;針對參保職工門診費標準偏低,提高劃入參保職工個人帳戶的比例。將原==歲以下,個人帳戶按繳費基數計=.=提高到=,==歲以上計=提高到=.=,退休人員按其上年度個人退休費總額的=.=計入提高到=;針對醫療保險費用結算方式存在諸多弊端,改進和完善住院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實行總額與指標“雙控”的結算辦法,同時並輔以單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病種付費方式,避免醫療保險基金的浪費;加強醫保稽覈工作,嚴格繳費覈定,嚴查少報、瞞報、漏報繳費工資問題,做到應收盡收,按時足額到庫。

(四)深化改革,確保穩健運行。加快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和衛生體制改革步伐,使之與醫保制度改革同步。着力在“規範程序、簡化手續、周到服務”上下功夫,重點推進就醫和結算兩個環節的管理規範化,全面落實和細化“三二一”醫療保險管理措施,進一步細化定點服務協議、醫療服務項目管理措施和考覈辦法,健全和完善醫保信息網絡,使之真正發揮日常經辦、協助監管、幫助決策三種基本功能,逐步實現生病住院職工醫藥費用支出網上時實監控。

【第6篇】農村發展困難多就河南蘭考調研報告

前言

由於我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實施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國家發展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東南沿海的經濟迅速的發展起來,因爲發展生產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從固定的集體生產模式中解放出來,所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農民流動,成千上萬的農民離開他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到城市尋找它們新的生活。我們調研的蘭考葡萄架鄉賀村就是有着許多農民外出打工的典型村落。外出打工使一部份農民手中的腰包鼓起來,帶回來城市的思維方式,更有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自己致富而且帶動大家一起致富,但是與城市相比確實有着諸多因素制約農村的發展。

農民的負擔

這裏談到的農民的負擔不僅僅是賦稅上的,還有家庭上的、醫療衛生上的和教育上的。

在賦稅方面,由於國家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確實得到了實惠,我們走訪的幾十戶人家差不多都知道國家的這一個政策,而且覺得自己確實得到了實惠。

在家庭方面,表面上農村和城市一樣,家庭裏有老人、夫、妻、兒女,但仔細想起來又不一樣。城市裏的老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現在退休的一般都有養老保險,生活有保障,但是農村的老人不能勞動,也沒有什麼保險,只有靠着子女供養,一旦子女不孝順或者只有女兒,他們就面臨着養老問題。年輕人在農村每天種着那點地(據我們瞭解賀村平均每人畝地,有的甚至更少),又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小孩子,比較困難。

在醫療方面,近些年來我們城市以及鎮裏都建立起醫療保險體制,而且相對而言手頭的錢比較多,濾布有的甚至公費醫療,因爲現階段的醫療費用偏高,還處於溫飽線上的農民很難有多餘的錢來看病,於是有了小病只是到村裏的衛生所看看,大病沒錢治病就乾脆等死。在賀村,我們就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有一家的嬰兒,可能是腦子裏有病,家裏已經花了兩萬多元錢,但是仍然治不好,所以孩子就躺在家裏,孩子的父親面對着我們沒有說出幾句話來。還有一家爲了給丈夫治病,花掉好多錢,但是天不遂人願,丈夫還是死去了,留下的是一個還在上國小的孩子和一萬多元錢的債務。據村裏人反映,村裏的小診所醫療效果也不好,但是去大醫院費用又太高,所以,有病只好先在村裏先治一下,如果不好就再去醫院。

在教育方面,農村的家庭孩子相對比較多,國家要求孩子是八歲上國小一年級,可是賀村一般的孩子五歲就上學,家長只是簡單的把學校當作託兒所,讓老師幫着他們看孩子,只有家庭貧困,交不起雜費的孩子纔會晚一些上學。對學校來說,雖然是九年義務教育,不收學費,但是學校的孩子要學習就要買複習資料,學校會給孩子打印一些複習題,壓濾機濾布這些錢學校也難以負擔,這些費用就要加到每個家庭身上,這些錢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說就是不小的負擔。

面對着這麼多的負擔,農民的生活維持在溫飽上,正常生活的時候攢一些錢,兒女婚嫁、蓋房子、治病都是支出的大項,所以農民無論是從精力上還是財力上都背上了相對沉重的包袱,想要自己發展起來,比較困難。我們曾經問過好多沒有去打工的人爲什麼不去打工,他們回答家有老母親要照顧,孩子太小需要照顧,諸如此類。

農民的思想意識

賀村有好多外出打工的農民,根據我們統計,有一半多去了廣州,其它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外出打工回鄉的時候必然會對村子裏有影響,有好多都是回來之後又帶着親戚一起出去打工,他們把城市裏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帶回了農村。

我們走訪的幾戶比較富裕的家庭,幾乎都有打工的經歷,有一家經過打工積累了資金,開辦了廢木料加工廠,有一戶因爲在外地打工看到好多高樓拆遷,廢舊的門窗都沒人要,而自己的村裏這些東西還有的一用,於是做起了倒賣廢舊門窗的買賣。從這些人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他們認爲村裏的農民頭腦不開化,現在明顯的就是種地不賺錢,像今年水災可能還賠上本錢,有些農民還是固執的種那點地,而不是自己另謀生路。

雖然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固守着自己的土地,但是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特別積極上進的農民。在賀村,我們採訪了一批准備加入新型農村合作社的農民,在他們的眼睛裏我看到了對富裕的渴求,他們不滿足於現在的生產模式,在河南大學的幫助下,他們讀書明白了許多道理。他們的話讓我想到了許多,我甚至想到了把農業生產搞成股份制模式的想法。

在婚姻生育問題上,一個和我相同年齡的姐姐說:千萬不要早結婚,結婚不好,你不結婚不知道結婚的苦!這句話讓我吃了一驚!我雖然知道結婚後會有好多問題要自己處理,但在一般人的心裏婚姻還是純潔神聖的,怎麼到了農村就這樣了呢?當然,這僅僅是一個人的具體情況,我們只是從一個側面看到了農村家庭的問題。另外,村民一般都會生兩個孩子,即使第一個孩子是男孩,自己還是想再要一個,原因還是孩子多好養老,但孩子多必然家庭負擔又重了起來。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思想意識還是需要更新的,一個家庭有許多孩子要照顧,自己永遠只靠種地生活,揹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是不可能發展的。

農村的發展資金

我們國家已經建立比較健全的金融體制,但是大量的資金只投向城市,很少爲農村提供金融服務。從年開始,全國上千家農村基金會全部關閉;四大國有銀行大規模撤併多家地縣以下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寥寥無幾;農村的郵政儲蓄只吸收儲蓄不發放貸款。因此現在農村剩下的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而且組織制度也很不健全,除商業銀行有較爲規範的組織制度外,農村信用社和農業發展銀行的組織體系都殘缺不全。仔細推敲,無論是城市市民的存款、企事業單位的存款還是農村的農民存款,存到銀行後大部分爲城市的發展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實際上成爲了農村資金的外流通道。

有這樣的困難,在農村,人們一般都是用和親戚好友借來的錢,或者合夥入股的方法來集中資金,但是這樣都不是很正規的方式,一位農民大哥曾經說過,現在沒人相信你借錢辦廠子,因爲以前有人說借錢辦廠子,等借到錢後就逃之夭夭,大家對借錢的都十分謹慎。不僅在城市裏農村也缺乏相應的信貸機制。

有人會認爲不需要資金,那麼農村是不是真的需要資金呢?一個鮮活的例子就在蘭考出現了!蘭考有一家五金加工店,他是一個人支撐這個店面,自己有舊車牀一臺,鑽牀一臺,電焊機三臺,自制的切割機一臺,工業電扇一臺。他對我們說現在他就是沒有資金,要是有資金的話他立刻擴大生產,自己有土地可以擴大廠房,生產的產品也有銷路,據說安徽鳳陽都買他的產品,我們瞭解到,他曾經自己發明了地膜覆蓋機等。這說明了農村還是需要資金的,而且是非常需要!

農村的體制

走訪了許多農戶,我們也走訪了村裏的幹部,我們絲毫不懷疑我們的基層幹部的能力和創造力,他們有自己堅定的信仰,他們是人民羣衆與國家的最直接的溝通者,他們能夠比較充分協調兩者的關係,但是複雜的基層工作使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

農民手上沒錢,所以前些年收稅的時候有這樣的問題:作爲收稅人員確實應該依法徵稅,但是這家人本身根本就沒有錢,收稅人員只好按照抗稅處理,於是造成了幹羣關係緊張。

農村本來就沒有什麼工業,商業也就是幾個個體戶,取消農業稅後,農村的財務問題很突出,一方面鄉村建設需要資金,另一方面收取的資金卻很少,爲了興建賀村國小,修築公路就只好借貸款,現在仍然欠外債萬元,光靠村子的年收入難以填平這麼大的漏洞。

結語

以上述說了都是農村的各個細枝末節,以及由各個細枝末節引發出來的矛盾和自己的觀點,可能對於宏觀的統計以及分析沒有什麼幫助,但是這些是實實在在的真實,是一個真正的村落給我的感受。農村雖然有思想觀念先進的農民,但是還不夠多;農村雖然取消了農業稅,但是農民負擔仍然不輕;雖然國家有相關的政策扶持,但是落實還不夠……面對着諸多制約農村發展的方面,這些問題必須予以解決,農民佔全國人口的大部分,沒有農村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第7篇】對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及對策調研報告範文

中小企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隨着蘇尼特右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中小企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不少困難,尤其是融資難已使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血。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嚴重製約了中小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不僅關係金融機構自身效益的問題,而且還是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關鍵環節。因此,努力排除中小企業融資障礙,是當今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着重分析蘇尼特右旗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障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發展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障礙

(一)來自中小企業自身的障礙。

在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中,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成熟型中小企業,它們的正常信貸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但仍有相當多數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由於其與生俱來缺乏行業規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管理不規範、信息不透明、信用狀況不佳和綜合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主要表現爲:1、管理模式落後,經營管理水平較差;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競爭力較弱。該旗中小企業多數處於發展的初期,企業規模小,缺乏充足的資本積累,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先進生產設備,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勞動力資源來進行一些簡單的、低附加值的加工製作,經營粗放,設備和工藝落後,缺少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產品,發展潛力有限;2、信用意識淡薄,社會公信度欠佳,很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不健全,而中小企業爲了能得到銀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計地隱瞞與己不利的各種信息,導致中小企業在尋求信貸支持時,銀行會因信息不對稱,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及不能準確判斷其信用程度,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增大。

【第8篇】關於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長效機制建設的調研報告

爲認真貫徹胡錦濤關於完善在工會領導下的維權機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建立和完善幫扶困難職工長效機制,更好的協助黨和政府解決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根據全總工保字(2022)11號和豫工勞(2022)3號文件要求,市總工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長效機制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市、縣區兩級總工會共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兩個,其中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立於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總的標準建立,並通過了省總的合格驗收。xx縣總工會建立的是困難職工培訓中心,側重於對困難職工的再就業培訓。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共設立了困難救助、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法律援助、信訪接待、健康諮詢、農民工權益維護等窗口,對困難職工實行“七位一體”的直面式服務,專設了職工熱線電話“12351”,加大對參加工會組織的職工和農民工的幫扶力度。至目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共接待職工12000人次,實施幫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進了漯河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幫扶中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包括職工在內的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因此幫扶困難職工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也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人民羣衆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幫扶中心作爲服務困難職工的窗口、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的陣地、實施送溫暖工程的載體,多年來爲廣大職工羣衆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決了他們的就業難、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生活難、住房難、訴訟難等實際問題,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組織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幫助、扶持困難職工的新舉措,爲困難職工脫貧解困提供了及時、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僅靠工會一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是有一定侷限性的。要快捷地解決每一位求助的困難職工問題,不要說中心,就是舉全會的人力和財力,恐怕也難以滿足職工的需求。因此xx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定位於“拾遺補缺、救急濟難、快捷服務”,拾遺補缺就是既要補政府社會保障的遺和缺,也要補基層單位的遺和缺。解決困難職工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難,幫助他們渡過眼前的難關,上爲黨和政府分憂、下爲困難職工解愁,纔是幫扶中心應該做、也必須做好的工作。

三、幫扶中心工作情況

xx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充分履行維護職能,以建立“五項機制”爲抓手,以解決“六難”問題爲主題,加大對城鎮下崗困難職工的扶貧幫困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1、建立就業救助機制,解決職工就業難問題。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脫困解貧的根本,因此我們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小額借款幫助再就業。我們通過對職工個人和困難羣體進行小額借款扶持,變輸血爲造血,幫助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兩年來,幫扶中心累計借出資金126萬元,累計幫助下崗職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業。我們通過創辦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廣泛開發再就業崗位,吸納下崗職工重新就業。幫扶中心共建立了8個“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集中幫助650人重新上崗。三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幫扶中心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建立職業培訓基地,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僅2022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680人次。四是開展活動促進再就業。幫扶中心共開展大型用工洽談會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崗職工多的困難企業,開展以“送崗位到企業”爲主題的專項用工洽談會,共提供用工崗位2547個,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2、建立就學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

一是每年“六一”期間,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慶六一,幫扶困難職工子女上學活動”,對不滿14週歲的困難職工子女進行救助。2022年共有469名困難學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額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貧助學互助會”,每年對應屆和往屆特困大學生進行救助。截至目前畝,共救助特困大學生81名,救助金額6.01萬元。去年又協調市移動公司捐款5萬元設立了“移動助學金”,爲5名考入重點院校困難職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經濟資助,直至完成學業。三是我們協調市教育局出臺《關於切實解決困難職工子女就學問題的意見》,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困難中國小生,給予學雜費70%的減免。全市對困難中國小生學雜費的減免人數爲1272人,減免金額爲17.09萬元。

3、建立醫療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

一是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優惠醫院”。在市、縣區兩級總工會的協調下,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優惠醫院”12家,爲困難職工提供醫療救助。至目前,共爲6188名困難職工減免醫療費131.7萬元。二是開展義診活動。我們每年舉行一次義診活動,爲困難職工實施醫療幫扶,已形成制度。僅在2022年開展的“健康春風”義診活動中,爲511名困難職工進行了免費身體檢查,義診金額達11萬多。三是協調成立了“特困職工購藥定點優惠藥店”。凡是持有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職工證》的職工,購藥可享受5%的價格優惠。四是困難救助。對於患大病的困難職工,符合要求的,給與相應的現金補貼。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額9.31萬元。五是健康諮詢。在幫扶中心內設立了健康諮詢窗口,加強日常醫療救助。

4、建立幫扶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生活難問題。

一是建立特困職工檔案。特困職工檔案是開展送溫暖活動的基礎。目前幫扶中心按照家庭情況清、困難原因清、思想狀況清、就業要求清、技術特長清的原則,建立了特困職工檔案,加強動態管理,併科學地實行了三級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堅持開展“雙節”送溫暖活動。目前一年一度的雙節送溫暖活動已經形成機制,堅持不懈,成爲具有工會特色的幫扶活動,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和社會各屆的讚揚。2022年雙節期間,我市三級工會組織共籌資289.95萬元,救助特困職工7280人,確保了不讓一名困難職工因家庭困難而發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維權難問題。

一是成立了“職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維護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聘請專職律師常年值班,無償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寬維權渠道,豐富維權內容,與市司法局聯合成立了“農民工權益維護站”,依法維護參加工會組織的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至目前,兩個維權機構共提供法律諮詢1670次,爲 28起勞動爭議案件實施了法律援助。如貴州省小夥子韋勇在我市某私人企業打工時,不慎吸入有毒氣體造成肺部感染,廠方不但不爲其治病,申報工傷,反而將其開除,韋勇無奈之下到幫扶中心求助。在瞭解情況後,我們指派值班律師對它進行法律援助,免費打官司,依法獲得了應有的賠償。

經過兩年的運作,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導有政策,就業有崗位,救濟有資金,信訪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幫扶中心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

在管理體制上,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隸屬於社會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長兼任,幫扶中心工作與保障部工作一併安排進行,並每月定期向黨組彙報一次工作情況。在人員配備上,市總黨組抽調職能部室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機關幹部充實到幫扶中心。目前共有專職工作人員4人,全部大專以上學歷,且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在職能設置上,我們按照“黨政所望、社會所需、職工所求、工會所爲”的原則,設立了再就業介紹、困難救助、技能培訓、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健康諮詢等窗口,建立了“職工法律援助站”和“農民工權益維護站”兩個維權機構,開展“一站式”服務,全方位對困難職工進行幫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們制定了“服務宗旨”、“主要職責”、“禮貌用語”、“困難救助辦法”、“再就業介紹辦法”、“信訪接待辦法”、“法律援助辦法”、“困難職工救助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程序公開、公平、公正,實行透明化服務。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們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辦公。目前幫扶中心有單顯滾動式電子大屏幕、觸摸式電腦各一臺,方正牌17寸純平電腦3臺,激光打字機、傳真機、電話各1部,並開闢了工會自己的網站,與省總、縣區已經聯網。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可以快速爲職工服務、也可以接受領導的監督。在與工會其他部門的關係上,我們認爲,幫扶中心實際上是工會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細化,是在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爲困難職工排憂解難的一個載體,其工作應該在保障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會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門在內的多個部門承擔的,幫扶中心是將工會多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業務上也要接受相關部門的指導。

五、幫扶中心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製度的建立情況。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未與政府有關部門建立溝通協調製度,仍然沒有衝出工會自身運作的“圍城”。之所以未建立這種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觀原因造成:一是上級工會組織未能創造良好的環境,如與有關部委聯合下文建立溝通制度,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二是政府職能部門自以爲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幫扶中心單打獨鬥的局面。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如果能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起溝通協調製度,取得他們的支持,幫扶中心的工作法碼將大大增加,力度將進一步增強,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將會更加有效的得到維護。下一步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協調,儘快建立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製度。

六、幫扶資金籌集、使用、管理情況

雄厚的資金是建立幫扶長效機制的基礎,也是開展幫扶活動的保證。目前漯河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可支配的資金由三部分組成:本級工會20萬,社會捐助82萬,送溫暖資金30萬,共132萬。幫扶中心不是一個法人單位,沒有資金管理權,只有使用權,所有幫扶資金由市總財務部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兩年來,幫扶資金在促進再就業、小額借款、困難救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切實解決了困難職工的燃眉之急、無奈之困。但是幫扶中心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市財政也沒有給與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會導致資金枯竭,制約工會幫扶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會自籌、社會捐助、財政撥付的科學資金籌集機制是當務之急。

七、來訪困難職工的困難原因分析、幫扶情況及效果。

近期,幫扶中心對我市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研,就致貧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爲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

3、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說,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說絕對是負擔不起的。但是爲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4、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5、患大病所致。

衆所周知,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說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療費用對於下崗職工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

對於來訪的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始終堅持“羣衆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傾心竭力地進行幫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如富利達公司職工王愛雲夫婦下崗多年,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加之女兒考上大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幫扶中心給與其2000元小額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兒發放助學金1000元,幫助完成學業;逢年過節,幫扶中心還要對她進行走訪慰問,給與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如今,在王愛雲的努力下,生意紅紅火火,完全脫離了貧困,女兒畢業後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每當她提起工會,總是激動得淚流滿面:要不是工會,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工會的恩情。呂毛是冶金廠特困職工,因無錢買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條小船上居住。雙節期間,幫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錢,幫他度過了一個溫馨的春節;節後,我們又積極與房管局聯繫,協調他享受了財政差額貼補的廉價租房政策。現在呂毛逢人便說:幫扶中心幫了我的大忙,工會真是我們職工的孃家人啊。

兩年來,幫扶中心急爲困難職工所急、想爲困難職工所想、幫爲困難職工所幫,切實解決了與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以實際行動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架起了黨委政府與職工羣衆的綠色聯繫通道。困難職工在感激工會的同時,更是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八、存在問題

1、資金籌集難。資金是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建立工會幫扶長效機制的基石。但是現在幫扶中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持久經濟支撐,沒有穩定的金來源渠道,制約了工會幫扶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2、與社會保障體系缺乏有效溝通和銜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爲工會幫扶工作的平臺,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

3、幫扶力量有限。作爲社會團體,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幫扶的力度不夠,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八、建議

1、最大限度的爭取黨和政府的支持。幫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排憂解難,政府理應支持。當然,要使領導認識上取得一致,工會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傳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要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以來自企業和職工羣衆實際的第一手材料來證明幫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以工作實績不斷取得黨和政府的認可。

2、形成幫扶中心內外協調的工作機制。目前,困難職工問題涉及的人數多、範圍廣、工作領域寬、政策性強、原因複雜、解決起來難度較大,需要動員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齊抓共管。要不斷拓寬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渠道,建立定期聯繫、溝通和共同解決問題的制度,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時幫扶中心與工會各部門之間,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製度,形成合力,共同幫扶困難職工。

3、建立穩定的資金籌措機制。要通過政府撥款、工會經費投入、社會捐助等方式籌集資金。積極爭取政府對幫扶中心的資金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籌集社會資金,努力拓寬資金和物資籌措渠道。工會要加大對幫扶中心的資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經費用於幫扶中心。

4、建立幫扶中心工作長效機制。一要健全制度。幫扶中心要建立信訪接待、職業介紹和培訓、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項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實行規範化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二要配備一支政治和業務素質過硬的幫扶工作隊伍,將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論水平和羣衆工作經驗、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人員,充實到幫扶工作隊伍中來。三要加強對幫扶中心的組織領導,工會主要領導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定期研究幫扶中心工作,對職工羣衆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意見,在人、財、物方面提供必要幫助。

【第9篇】2022發展高成本困難的調研報告

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歷經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卻始終難以摘掉。制約我縣發展的諸多瓶頸,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對我縣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及所處自然及生態條件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分析和總結了我縣發展所面臨的高成本問題。

一、我縣發展中面臨高成本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我縣地處**區,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區。現有土地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全縣人口不足3萬人,人口密度僅爲千分之*。大部分地區爲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這裏與其他地區明顯不同的是,一年當中有十個月爲冬季,氣候寒冷。有兩個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沒有春秋兩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總體上可以概括爲地廣人稀,物產匱乏。

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我縣在發展中存在着生產、生活成本偏高的實際困難。舉例來說,搞基礎建設離不開建築材料,最普通的一塊磚,生產成本爲**角錢,而運到我縣出售售價爲**塊錢,是成本價的**倍。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交通運輸不便。

我縣地域廣闊,縣政府所在地**離區政府所在地**660公里,路途遙遠,唯一的一條通車道路爲沙石路,由於氣候寒冷,凍土期長,夏季積雪融化,出現翻漿,道路泥濘難行。冬天雪阻嚴重,一遇大雪就根本無法通行,就連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運輸都難以保證,一般的物資運到我們這裏,所需運費都比貨物本身的成本價高。可以說,道路不暢的問題是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我縣有**個鄉,**個村,縣鄉之間距離最短的也有100多公里,從我縣到最遠的**鄉距離是**多公里,從鄉到村有些地方也有200多公里。相互之間人員往來,彼此聯繫十分困難,有些地方連沙石路都沒有,有的只是我們稱之爲“自然路”的車轍,有些地方車輛無法通行,人們出行和拉運貨物主要靠騾馬,完全還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自然生活形態。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在我縣可以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正確含義。我縣的情況甚至可以形容爲“要生存、先修路”。說到修路,談何容易,這裏常年缺氧,汽車在我們這裏也患上了“缺氧症”,汽油燃燒不充分,動力不足,在內地平原地區可以使用十年的普通車輛,在我們這裏用不了**年就壞了,大型的築路車輛如挖土機、勾機、壓道機在這裏工作起來就更困難了,修一條普通沙石路的成本高的驚人,以我縣現在的財政收入計算,積累**年纔夠修**公里的普通沙石路。要實現縣鄉村通公里的目標,光靠我縣現有的力量,只能是個遙遠的夢想,根本不可能實現。

現階段我縣年財政收入僅爲**萬元,況且政府的行政成本與其它地區相比也明顯偏高,我們這裏由於輸電線路長,線損過大,電費較高,由於取暖期長,燒煤取暖的費用支出大,車輛由於長期在缺氧的工作環境中運行,維護費用高,這些都是導致我們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對較低的財政收入,與之相對應的又是相對較高的行政成本,支付正常的公務活動和公務人員工資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財政,根本沒有富餘的經費發展文化教育醫療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保障羣衆的基本生產生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增加和擴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區和國家的支持和幫扶。我縣人口少,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外來經商人員稀少,人員不流動,就形不成經貿往來,人流物流的近於停滯狀態,使得我縣發展旅遊業、服務業等第三產就十分困難,發展經濟的基礎十分薄弱。多年較爲封閉的環境,導致人們的思想不解放,幹部開拓進取意識不強。牧民只是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經營意識淡薄,我縣是純牧業縣,主要經濟來源靠畜牧業,基本沒有工業,稅收單一。靠天養畜,牧業發展很緩慢,多年來自然掠奪式的生產經營方式,過度放牧,牲畜超載,已使這片牧場不堪重負,草場沙化退化嚴重,畜牧業發展的根基已經動搖,發展畜牧業已難以爲繼,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面臨嚴峻的挑戰。生態條件的退化導致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每年都會出現雪災、強沙塵暴等各種極端惡劣天氣。且發生的次數和頻率近年來有增加和擴大的趨勢。長期處於缺氧環境加之惡劣的生態條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縣的人口平均壽命只有45歲,其他地區的人也許認爲這一數據令人難以相信,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在這裏人的生存都難以得到保障,發展其他事業就只能是空談。

二、改變這一現狀的思路和建議

嚴酷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改變我縣的現狀,探索一條適合我們這種自然條件惡劣、貧窮落後地區發展的路子,一直是我縣縣委、政府及各族幹部羣衆堅持不懈地追求。窮則思變,不變就沒有出路。近年來,縣委政府爲改變我縣的落後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發展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出路,發展是第一要務,解決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只能靠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纔能有能力發展其他事業,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發展的高成本。

在人與自然的共處中,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錯誤思想已被事實證明,遵循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發展思路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縣的發展思路應該在努力探求發展經濟的路子的同時,考慮整體或部分搬遷,向縣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實現城鎮化。將生態條件極度惡化的地方的人口搬遷出來,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集中,實現圍封轉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復生態,也是一個明智之舉,是一個既可以富民,又可以保護生態的雙贏戰略。當然要讓一些牧民離開這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確實難以接受,但從長遠來看,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會換取長期的發展,就會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色。只有生態條件好轉,才能逐步減少或消除惡劣天氣。發展畜牧業,也要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方式,要大力實施劃區輪牧,以草定畜的集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生態條件好轉、經濟效益提高的良性發展之路。

【第10篇】發展高成本困難的調研報告

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歷經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卻始終難以摘掉。制約我縣發展的諸多瓶頸,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對我縣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及所處自然及生態條件進行了梳理,進一步分析和總結了我縣發展所面臨的高成本問題。

一、我縣發展中面臨高成本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我縣地處_____區,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區。現有土地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全縣人口不足3萬人,人口密度僅爲千分之*。大部分地區爲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這裏與其他地區明顯不同的是,一年當中有十個月爲冬季,氣候寒冷。有兩個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沒有春秋兩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總體上可以概括爲地廣人稀,物產匱乏。

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我縣在發展中存在着生產、生活成本偏高的實際困難。舉例來說,搞基礎建設離不開建築材料,最普通的一塊磚,生產成本爲_____角錢,而運到我縣出售售價爲_____塊錢,是成本價的_____倍。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交通運輸不便。

我縣地域廣闊,縣政府所在地_____離區政府所在地_____660公里,路途遙遠,唯一的一條通車道路爲沙石路,由於氣候寒冷,凍土期長,夏季積雪融化,出現翻漿,道路泥濘難行。冬天雪阻嚴重,一遇大雪就根本無法通行,就連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運輸都難以保證,一般的物資運到我們這裏,所需運費都比貨物本身的成本價高。可以說,道路不暢的問題是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現階段我縣年財政收入僅爲_____萬元,況且政府的行政成本與其它地區相比也明顯偏高,我們這裏由於輸電線路長,線損過大,電費較高,由於取暖期長,燒煤取暖的費用支出大,車輛由於長期在缺氧的工作環境中運行,維護費用高,這些都是導致我們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對較低的財政收入,與之相對應的又是相對較高的行政成本,支付正常的公務活動和公務人員工資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財政,根本沒有富餘的經費發展文化教育醫療等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保障羣衆的基本生產生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增加和擴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_____區和國家的支持和幫扶。我縣人口少,自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外來經商人員稀少,人員不流動,就形不成經貿往來,人流物流的近於停滯狀態,使得我縣發展旅遊業、服務業等第三產就十分困難,發展經濟的基礎十分薄弱。多年較爲封閉的環境,導致人們的思想不解放,幹部開拓進取意識不強。牧民只是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經營意識淡薄,我縣是純牧業縣,主要經濟來源靠畜牧業,基本沒有工業,稅收單一。靠天養畜,牧業發展很緩慢,多年來自然掠奪式的生產經營方式,過度放牧,牲畜超載,已使這片牧場不堪重負,草場沙化退化嚴重,畜牧業發展的根基已經動搖,發展畜牧業已難以爲繼,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面臨嚴峻的挑戰。生態條件的退化導致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每年都會出現雪災、強沙塵暴等各種極端惡劣天氣。且發生的次數和頻率近年來有增加和擴大的趨勢。長期處於缺氧環境加之惡劣的生態條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縣的人口平均壽命只有45歲,其他地區的人也許認爲這一數據令人難以相信,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事實。在這裏人的生存都難以得到保障,發展其他事業就只能是空談。

二、改變這一現狀的思路和建議

嚴酷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改變我縣的現狀,探索一條適合我們這種自然條件惡劣、貧窮落後地區發展的路子,一直是我縣縣委、政府及各族幹部羣衆堅持不懈地追求。窮則思變,不變就沒有出路。近年來,縣委政府爲改變我縣的落後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發展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出路,發展是第一要務,解決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只能靠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纔能有能力發展其他事業,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發展的高成本。

在人與自然的共處中,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錯誤思想已被事實證明,遵循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發展思路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縣的發展思路應該在努力探求發展經濟的路子的同時,考慮整體或部分搬遷,向縣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實現城鎮化。將生態條件極度惡化的地方的人口搬遷出來,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集中,實現圍封轉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復生態,也是一個明智之舉,是一個既可以富民,又可以保護生態的雙贏戰略。當然要讓一些牧民離開這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確實難以接受,但從長遠來看,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會換取長期的發展,就會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色。只有生態條件好轉,才能逐步減少或消除惡劣天氣。發展畜牧業,也要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方式,要大力實施劃區輪牧,以草定畜的集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生態條件好轉、經濟效益提高的良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