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養老難調研報告多篇

養老難調研報告多篇

養老難調研報告篇1

一、基本情況

望湖社區隸屬於望湖街道,成立於20xx年10月,是以省直機關住宅爲主的純居民類的新興社區,轄區約1平方公里,含6個生活小區和2所中國小校,91幢樓房,現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29人。自20xx年9月11日開放“居家養老食堂”以來,現已辦理食堂飯卡的有298人。

食堂爲社區自辦,位於社區二樓的活動中心。社區一次性投入8萬元,爲食堂配備了竈臺、冰箱、消毒櫃、不鏽鋼竈具、桌椅等設施,食堂操作間面積約15平方米,餐廳面積約45平方米,可容納40來人同時就餐。社區聘用2名工作人員,每月工資1700元。食堂只供應中餐,有三種價格共選擇,一葷一素一炒一湯8元,一葷兩素兩炒一湯10元,兩葷一素兩炒一湯12元。自開放以來,每天約有30-40人就餐,最多時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學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通過走訪座談,調研組認爲社區食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爲民服務。社區興辦食堂,在合肥地區也不多見。望湖社區雖然承擔着食品安全、輿論評判、羣衆認可度及資金補貼壓力等風險,但仍立足爲民服務,把辦食堂視作便民利民的突破點、結合點,作爲爲民服務的疊加載體,積極籌辦了社區食堂。

2、公益屬性。社區把食堂定位爲非盈利的公益性質,初衷是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問題,兼顧其他羣衆,落腳點是方便於民、讓利於民,所以取名爲“居家養老食堂”。食堂在經營中,雖然葷素炒湯齊全,價格低廉,場所免費,但由於我國老年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不願過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顧較少,大多爲中青年及學生。食堂運行8個月來,由於飯菜售價便宜,多數月份爲微虧經營(平均月虧約550元左右)。

3、管理精細。社區從設備的配製,到員工的聘用,都進行了精細的考量,不願多閒置一項資源;從食材的訂購,到就餐的人數,每天都有專人精確統計,不願多浪費一分錢;從飯菜湯的調配,到食品安全、場所的使用都明確專人管理,並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及時加以整改。由於管理精細、價位低廉、環境整潔,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

4、盤活資源。望湖社區活動中心配套有閱覽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閉的活動場,都是由健身骨幹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費開放。這些場所可一場多用,能容納百多人同時就餐。這既可讓喜愛運動的人就餐後連續活動,也可讓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輕人和學生飯後自我選擇運動項目、休閒娛樂。使食堂與活動場館互爲補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調研組認爲,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區已不僅是個住所的概念,人們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區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構建成一個包容和諧的“大家庭”。社區食堂的誕生,作爲創新服務的載體,已贏得了居民的歡迎。如何將社區食堂作爲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探索,保證食堂能長期正常運營,還需要作深入探討。

第一,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可把望湖社區食堂作爲全區爲民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類型、一個品牌加以總結宣傳,以堅定社區的信念和決心,擴大社會的影響面,把這顆明珠打造更鮮更亮。二是在經費上給予獎補。社區食堂功能定位爲公益性質,一直在微虧經營,對無固定資產、缺少資金來源的望湖社區,應給予以獎代補(每年約上萬元);對長期在食堂就餐或訂餐的老弱病殘人員可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對有條件有積極性的社區,願意辦的,政府應予鼓勵。

第二,從社區層面來說:一是適時調整服務對象。現階段小區入住率不高(只佔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會開放。但隨着省行政辦公中心的啓用、高鐵站投入運營等,小區人口將會有大幅攀升,僅憑社區食堂現有的容量是很難滿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應迴歸到居家養老服務上,以解決小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重點是保證高齡、獨居、孤寡老人和病殘人員等特殊羣體的就餐問題。二是測算經營成本。如果食堂長期虧本經營,社區沒有較好的財力支撐,將很難爲繼。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況下,食堂可考慮改變純公益性服務,實行保本或微利經營,實現自負盈虧的良性運作。三是注重學習外地經驗,嘗試多種經營模式,增加服務內容(如開啓早餐等),實行多元化運營。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據瞭解,小區還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區辦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區食堂的知曉率和社會影響面。五是要以“居家養老食堂”爲項目由頭,善於策劃包裝,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獎補。

第三,從食堂層面來說:一是要保證食品安全。要進一步規範管理,嚴把食材質量關、餐具消毒關和場所潔淨關等,真正讓社區食堂成爲放心食堂。二是要提升服務質量。要注意瞭解不同人羣的口味要求,不斷調整葷素菜花樣、粗細食搭配,做到營養均衡、數量滿足、價格合理,真正把社區食堂辦成居民滿意食堂。三是要擴大服務範圍。重點要了解掌握小區老年人羣的結構、狀況、需求。調理好膳食結構,逐步探索對有需求的高齡、孤寡、獨居、病殘人員提供訂餐、送餐等服務,以精細化的就餐照料,不斷提高社區食堂的滿意度、知名度。

養老難調研報告篇2

老年人口問題在我國早已存在,既表現爲老年人的生存與發展,如物質保障、醫療服務、住房等問題;還表現爲因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心理等社會生活的變化等等。這其中,僅僅滿足老年人在年老時的供養問題就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面對中國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農村的現實國情,顯然,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是我國養老問題中的重中之重。爲了更深入具體地瞭解當前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現狀,以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城關鎮保障村的xxx位老人進行調查。結合調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膚淺認識,當前中國農村養老仍是以家庭養老爲主。

一、家庭養老還存在強勁的生命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支持能力。然而,家庭養老告別是子女養老對中國農村老人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並起着社會養老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城鄉,家庭仍然是一個基本的生活單位,是老年人最後的大本營。而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家庭養老的作用也就越大。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條件下。家庭養老起到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養老的基礎遭到破壞,幾千萬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將失去保障。

(一)家庭養老方式符合當前我國的現實國情。當前我國人口衆多,人口老齡化趨勢快、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地區差異較大。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爲落後,農民支付能力相當有限,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尚處於溫飽階段,只有小部分達到小康水平,少數農村仍處於貧困狀態。不僅地區間存在差異,而且在同一地區中的不同鄉鎮、同一鄉鎮中的不同村莊、甚至在同一村莊中的不同家庭之間,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有較大懸殊。在這種情況,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統一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來解決農村老年人口養老問題,顯然是不合實際的,因爲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須與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因而當前我們仍有必要依賴家庭養老方式來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也明確指出,我國老年人養主要領先依靠家庭,從而使家庭養老模式法律化,增強了家庭養老模式的生命力。

(二)家庭養老方式的文化根基深奪厚悠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養老向來是中華民族恪守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作爲一種文化在我國經歷史歲月,從農業經濟開始至今,大約有三四千年之久,支撐家庭養老功能是傳統倫理“孝”的價值取向,孝是“天經地義”的行爲的最高準則,自然也是家庭成員關係的重要行爲準則。傳統的中國家庭作爲一個福利單位,表現在養老機制作用上是天然的養老組織,併成爲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老年人生活在家庭中,不但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且日常還能得到應有的照料,並享有子女滿堂的天倫之樂,精神上得到寄託。所以家庭養老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就算將來我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完善,家庭養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三)家庭養老的實際保障效果不會有很大的削弱。首先,獨生子女政策對家庭養老不會有很大影響。一些學者認爲,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子女減少而可能影響老年人的養老質量。但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林戈等人對中國老年人養老總體的研究,認爲中國老年夫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同時需要子女日常生活護理的,因而所謂的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並不一定對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構成重大威脅。而且,通過調查發現,單子女的老人生活還要好於多子婦女的老人,因爲這時了女無法推卸自己的養老責。其次,農村外流人口增多也不會對家庭養老產生較大影響。一些研究認爲農村中大量壯年外出打工,使老年人無法得到日常照料。而據調查看來,家庭養老主要由女性承擔,且多國40至59歲以下的中年女性纔會碰到老人生活無法自理需要經常性照料的情況。而在農村流動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20歲至40歲以下這一年齡段最爲活躍。40至59這一年齡段的婦女多在家中照料甥孫和老人。確有一些家庭中只有一對中青年夫婦且雙雙外出打工的,他們也會將年邁體弱的老人託付給親友或請人上門照顧。最後,就家庭養老的保障水平而言,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雖只能起到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作用,但這與我國大多數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且隨着農民負擔的減輕,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家庭養老的保障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二、對當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設想

鑑於以上種種分析,考慮到當前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及人口狀況的差異性,認爲應建立一種有分別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過渡方案。具體來說,針對現階段不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老年人口以及將來仍不能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未來老年人口”,仍以家庭養老模式爲主來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在此過程中輔以一些行政性的傾斜激勵措施來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繼續鞏固和落實家庭養老的整體功能;與此同時,要不斷促進傳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變革與發展,在較富裕的農村、較富裕的家庭,當家庭養老功能出現弱化時,社會養老應及時補充,尤其是針對農村“未來老人”——農村青年一代,要加大社會養老保險的力度,全面加以推廣,以切實解決他們的未來養老問題。

三、具體措施

應該說,這一基本設想是與我國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同時也符合了當前廣大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意願。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通過思想工作與法律手段並重的社會干預,使家庭養老得到落實。一是持之以恆地搞好尊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的宣傳。重點是做好中、青年人的思想教育,並堅持“從娃娃抓起”,把尊老、愛老、養老教育滲透到中國小生思想中去,消除少數家庭出現的嚴重“寵幼棄老”現象,構築起家庭養老的優良社會環境和正確的思想基礎。二是強化法制建設,走依法保障的路子。切實貫徹落實好《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以此法教育老年人來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規範約束家庭和社會成員自覺維護老年人權益,保持家庭內的代際和諧,建立有利於家庭養老的社會環境,同時大力推行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的活動,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三是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機制進行改革。就調查的xxx位有子女的老年人中,其中xxx位老年人都 是由兒子贍養的,只有3位沒有兒子僅有女兒的老年人,是通過招上門女婿的方式來養老。很顯然,在農村家庭養老機制中是以兒子爲主體的。這種機制是由歷史傳統自然形成的,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今天,後代中無男孩的家庭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這種機制就必須得以改革。

(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養老的政策措施。家庭養老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國家也應在此問題上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從家庭養老在農村養老中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家庭村合作醫療事業中存在的經費、人員、設施等方面的問題養老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對農村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中最大的問題——經濟供養問題。二是對照料老人確有困難的家庭予以經濟援助。要儘量減輕困難家庭的養老負擔。使這些家庭的老年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時向照料和護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事業。解決當前農,解決農村老年人“病有所醫”的問題。

(三)強調社會的作用,擴大社會對家庭養老的支持。一是要發揮鄉村老齡組織的作用,增強老齡組織的功能。強化和規範老年供養體系建設,就是要規範家庭和社會中非老人成員的行爲,從而確保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因此,建立健全老齡組織機構,強化老齡機構的組織領導功能,是老年供養體系建設中起關鍵作用的環節。目前,農村的老齡機構從表面看,鄉、村級機構健全。然而實質上則處於一種“人員無編制,活動無經費,開展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中,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組織開展老年活動方面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此,必須重視鄉級老齡組織機構建設和其支柱作用的發揮。二是要加強老年人羣體的力量,發揚自助、互動的精神,提倡低齡、健康的老人幫助年邁、體弱的老人;增強老年人在經濟上的自立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減少對社會和家庭的養老需求。三是發展老年公益設施。充分發揮各村老年協會、老年活動場所的作用,解決老年人“老有所樂”的問題,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四)加強參與社會養老保險宣傳,逐步擴大社會化供養比例。從長遠看,在經濟方面,隨着國家、特別是農村經濟實力的提高,養老的責任逐漸從家庭向社會轉移,家庭養老終將讓位於社會養老,這是誰都無法逆轉的趨勢。因而,在過渡時期 我們不僅要提倡家庭養老,還要推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在“未來老人”羣體中發揮主要作用。在的調查中,許多中青年人未投保除了經濟條件不允許、害怕政策有變或沒有聽說過有社會養老保險這回事外,更集中的是表現爲投保意識淡薄,出現年輕時無所謂,中年後又因一次性投保數額大而不得不放棄的現象。所以,在農村要大力加強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思想教育,把年輕一代的供養方式逐步引導到社會養老保險的軌道上來,立足“早”字,積少成多,築起龐大堅固的社會保障“大壩”。

(五)以社會養老保險爲主幹,逐步構築起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應具備五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體系。當前比較現實可行的是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的作用。可參照大連市的做法,創辦“居家養老院”,組織一些閒暇在家的中青年婦女,爲村中無子女、子女不在家、生活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養老福利服務,實行低收費政策,集體或國家應予以適當的補貼。三是老年醫療保障服務體系。xxxx年xx月,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出臺了《關於農村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若干意見》,確定到xxxx年,各級政府增加的衛生投入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縣級財政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情況安排資金,對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衽醫療救助,中央財政也將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此給予適當支持,此項規定說明,國家對農民社保問題已日益重視起來。據調查,仙居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已於xxxx年xx月全面鋪開,共有xx個鄉鎮(街道)的xx萬人參保,參保率xx%。四是老年社會救助體系。對農村孤寡老人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的“五保”供養制度,提高供養水平。但調查中發現2位孤寡老人均沒被納入“五保”供養體系,甚至全鄉都沒有一位老人被納入該體系,他們的生活狀況相當令人擔憂。此外,還應對臥病下起或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特困家庭中的老人、子女間有嚴重養老糾紛的老人,他們都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羣體,必須由國家或集體,必須由國家或集體予以特別關照,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安度晚年。五是老年生活體系。主要是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以鄉村爲單位,建立老年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活動場所。由於我國農村老年人數從多,地域頒佈廣,收入差別大,建立上述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也應體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點。

養老難調研報告篇3

?關於農村養老問題的分析與思考的調查報告》 前言:社會實踐的參加者:一幫大學同學。實踐的主題:通過調查與分析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情況而讓我們村裏的子女以及幹部懂得如何最優化最合理地處理這些問題,以讓老年人快樂幸福地安享晚年。時間:xxx年1月27—1月31日。地點:我所居住的那個村子。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一) 活動目的: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農村養老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優缺點,從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議。

(二) 活動準備:由於我所在的農村地區人口比較多,所以我和一幫同學首先選取一個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爲重點調查目標。我們須向村委會那裏得知目前我們這個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數;其次,我們瞭解了總體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狀態;之後打聽到村幹部在致力於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所做的貢獻。

(三) 活動形式:

1.選取重點目標實地走訪;

2.詢問村幹部實際農村養老實際情況;

3.查閱相關資料。

(四) 活動過程:

1.從資料中瞭解相關情況。我們首先在實踐活動的第一天上網先搜索到了一些關於我國農村養老的普遍狀況和一些數據以及存在的問題。接着,我們便來到了我所在的村委會向他們瞭解農村養老情況,同時查閱了很多資料,瞭解到了農村裏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況。

2.實地瞭解情況。接下來的幾天,我和一幫同學就一個個地到農村裏有老年人居住的家裏,仔細詢問他們當前的生活情況,兒女的贍養狀況,村裏的幹部爲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目前對生活的態度。

3.記錄數據。我們把一些數據記錄下來,之後再討論農村養老中存在的優缺點,最後我們彙總出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向當地的村委會提出。

二、調查資料

實踐活動中的調查資料分爲三部分。

(一)上網搜索到的資料。通過網絡資源,我們瞭解到如今政府在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出,到前年年已經在全國10%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再到今天開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開始逐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影響逐步擴大。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目前我國農村8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8000多萬,佔農業人口的10%以上,按照國際社會通行的標準,我國農村已成爲老齡化社會。而村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養老負擔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從村委會那裏得來的資料。我們瞭解到了目前我們村裏的老人大約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佔到了80%,“獨守”老人現象普遍存在。調查發現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於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我們村裏的只要是農村戶口的人都會享有醫療保險的福利,可惜的是,資金上報比例還是很少。

(三)實地走訪所取得的資料。我們走訪了很多位老人,還專門爲那些“獨守”老人幹了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們發現有些老人還在以種地維持生計,有些老人則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爲種種原因,只能靠村裏的資助生活。同時他們的生活態度會有些消極,他們不願意麻煩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爲了不讓兒女擔心,隱瞞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調查結果

(一)農村逐步呈現老齡化,農村養老問題不容小覷。由於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安於靠種地維持生活,所以他們選擇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農村。加之如今的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改善,尤其是新型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後,很多老人的看病難得問題得以解決,因此農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斷上漲,農村老齡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隨之而來的農村養老問題也接踵而來。

(二)政府、子女在農村養老問題中的表現

1.執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了以養老保險爲主,醫療保險爲輔的制度,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村幹部在資金保障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2.實行農村社會救濟。通過網上資料,我瞭解到很多經濟發達省市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已經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當然我們省也不例外。我們村裏的貧困老人都會獲得村裏的幫助,每個月也都會有幾十元的保障。雖然這些錢遠遠不夠他們的消費,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後的路任重而道遠。

3.雖然金錢可以給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們的活動更應被關心。調查走訪中發現一般子女都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給父母錢財讓他們安享晚年,但還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堅持在田間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大多數的老年人生活簡樸,開銷甚少。閒暇時由於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電視,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且村裏對這方面也不是很重視,基本上沒有開展過什麼集體活動。所以,不僅是村裏的幹部,還有他們的子女,不能簡單地認爲物質上的滿足就可以讓老年人過的很好,其實不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經常回來看看他們。

四、經驗體會

(一)我們在選擇做調查實踐活動時,需要將我們的視野擴大,從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事情開始考慮,即取材有針對性,要有意義,同時需要從多個角度辯證的看待,從由表及裏的思維着手,在這個主題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農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質是什麼,更體會到了他們能力領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說明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次活動我和我的一幫同學們就做足了準備,我們不僅在網上找到了相關的資料,更是針對我們村的情況,找到了我們村裏的關於農村養老問題的資料。

(三)我覺得任何一個政策的實施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都會存在種種問題,因此要加強從上級到下級的執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處帶給農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與合理,缺乏有力地監督保證。相關的《社會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臺,可見這項機制仍未被列爲法律條例,所以給執行帶來了困難,因此導致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足,對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覆蓋範圍小,但這是民生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擴大農村養老保險範圍。據瞭解,大多數老年人對養老保險的瞭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蔘保,就算是這樣,因爲繳費農民可以自由選擇,不少人選擇每月最低檔,這樣繳費10年後的農民每月也只領到很少一部分的錢,所以對於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幫助不是很大,並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農村養老資金運行低效,農民信心下降。如今的體制下,有誰能確保證國家財政撥下來的資金絲毫不偏差地到達農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沒有人能擔保吧!因爲我們深知在資金運行過程中,一些資金挪用貪污的現象偶爾會存在,這值得我們嚴肅審視與處理,政府人員必須要抱着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

六、問題與建議

(一)通過立法途徑的形式約束和強制執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農村社會養老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應該通過社會多方的努力不斷減小。

(二)在給農村老人帶來保障機制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會變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僅政府要給老人們應有的關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子女要時刻記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希望國家大力扶持並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就以我們村爲例,我們的幹部們首先要大力向村民們宣傳農村養老保險的益處,其次希望他們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發養老金的同時可以主動到那些老年人的家裏與他們聊聊天。平時可以想方設法得組織一些娛樂活動來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學們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幹部們真正地明白我們的

用意,實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爲人民着想。全社會全部行動起來,農村養老問題纔會得以解決。

養老難調研報告篇4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全區參加“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的農牧民人數約有85萬人,還不到全區農牧業人口的7%,而90%以上農村牧區人口的老年保障,幾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隨着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牧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弱化,農村老年人賴以養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戰

一是農村牧區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底,農村牧區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重爲6.2%,預計到20xx年前後,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現在高出2—6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牧區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牧區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據抽樣調查統計20xx年農村牧區家庭戶均人口下降爲3、72人。家庭小型化使農村牧區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一方面表現爲經濟供養,另一方面是與父母分開居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獨自生活。

三是土地養老功能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牧民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這不利於農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權的置換爲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於土地比較收益不斷降低,土地在農牧民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農牧民難於完全依賴土地實現養老保障。

四是農村牧區勞動力流動的增強,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弱化了家庭的內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的傳統觀念。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滯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單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方案中確定的繳費原則是:“堅持資金以個人繳納爲主,集體補助爲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根本無法兌現集體補助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絕大多數普通農牧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和鼓勵性儲蓄。既未體現“社會保險”,也未體現“社會共濟”,名不符實的“養老保險”使農牧民難以接受和認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門實施的《基本方案》考慮到農村牧區發展條件的差異,規定了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個檔次繳費。但是由於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難,再加上農牧民對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檔次。這樣低標準、短週期的資金週轉難以達到養老保障作用。

三是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從目前已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地區的情況看,農村社會保險機構只在縣級以上才設立,鄉鎮還沒有健全機構,行政村也沒有設立代辦員,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技術落後,管理混亂,還出現了個別違規操作的挪用和擠佔行爲。

四是經費短缺,工作開展困難。根據《基本方案》規定允許從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費來彌補業務經費的不足,很多經辦部門就是依靠這筆費用來維持日常的業務工作。而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同級財政從未劃撥過農保工作的專項經費,致使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

另外,隨着我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牧區大量集體土地被徵用,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失地農牧民和進城務工農牧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農牧民,由於徵地的安置補償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障缺位,其中相當多的人成爲“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員,直接影響了被徵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失地農牧民問題已經成爲一個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於更多地關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區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的政策建議

1、提高對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這主要指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決不能將養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戶自己的事情。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家庭養老勢單力薄,難以爲繼。我們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持足夠清醒的認識。多年來將老年社會保障視爲城鎮居民的專利,這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原則,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思路相背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潛在危機,萬萬不可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2、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機制。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傳統大家庭和以家庭爲單位的小生產相聯繫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種方式。雖然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家庭養老受到嚴峻挑戰,社會養老成爲現代必不可少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並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還是一種很重要和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這是由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目前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養老方面,而且,中國人傳統的親情養老,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也無法取代。因此,家庭養老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被社會養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們應積極培養、發展和完善它。要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協議書,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組織對強化家庭養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執法力度,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嚴格執法等等。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農牧民遊離於社會的保障網外,他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非農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牧民也同樣面臨市場風險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風險,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鄉屬性分層社會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文僅就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養老難調研報告篇5

前言:社會實踐的參加者:一幫大學同學。實踐的主題:通過調查與分析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情況而讓我們村裏的子女以及幹部懂得如何最優化最合理地處理這些問題,以讓老年人快樂幸福地安享晚年。時間: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點:我所居住的那個村子。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一)活動目的: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農村養老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優缺點,從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議。

(二)活動準備:由於我所在的農村地區人口比較多,所以我和一幫同學首先選取一個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爲重點調查目標。我們須向村委會那裏得知目前我們這個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數;其次,我們瞭解了總體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狀態;之後打聽到村幹部在致力於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所做的貢獻。

(三)活動形式:

1.選取重點目標實地走訪;

2.詢問村幹部實際農村養老實際情況;

3.查閱相關資料。

(四)活動過程:

1.從資料中瞭解相關情況。我們首先在實踐活動的第一天上網先搜索到了一些關於我國農村養老的普遍狀況和一些數據以及存在的問題。接着,我們便來到了我所在的村委會向他們瞭解農村養老情況,同時查閱了很多資料,瞭解到了農村裏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況。

2.實地瞭解情況。接下來的幾天,我和一幫同學就一個個地到農村裏有老年人居住的家裏,仔細詢問他們當前的生活情況,兒女的贍養狀況,村裏的幹部爲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目前對生活的態度。

3.記錄數據。我們把一些數據記錄下來,之後再總結討論農村養老中存在的優缺點,最後我們彙總出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向當地的村委會提出。

二、調查資料

實踐活動中的調查資料分爲三部分。

(一)上網搜索到的資料。通過網絡資源,我們瞭解到如今政府在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經在全國10%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再到20xx年開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開始逐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影響逐步擴大。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目前我國農村8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8000多萬,佔農業人口的10%以上,按照國際社會通行的標準,我國農村已成爲老齡化社會。而村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養老負擔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從村委會那裏得來的資料。我們瞭解到了目前我們村裏的老人大約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佔到了80%,“空巢”老人現象普遍存在。調查發現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於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我們村裏的只要是農村戶口的人都會享有醫療保險的福利,可惜的是,資金上報比例還是很少。

(三)實地走訪所取得的資料。我們走訪了很多位老人,還專門爲那些“空巢”老人幹了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們發現有些老人還在以種地維持生計,有些老人則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爲種種原因,只能靠村裏的資助生活。同時他們的生活態度會有些消極,他們不願意麻煩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爲了不讓兒女擔心,隱瞞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調查結果

(一)農村逐步呈現老齡化,農村養老問題不容小覷。由於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安於靠種地維持生活,所以他們選擇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農村。加之如今的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改善,尤其是新型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後,很多老人的看病難得問題得以解決,因此農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斷上漲,農村老齡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隨之而來的農村養老問題也接踵而來。

(二)政府、子女在農村養老問題中的表現

1.執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了以養老保險爲主,醫療保險爲輔的制度,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村幹部在資金保障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2.實行農村社會救濟。通過網上資料,我瞭解到很多經濟發達省市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已經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當然我們省也不例外。我們村裏的貧困老人都會獲得村裏的幫助,每個月也都會有幾十元的保障。雖然這些錢遠遠不夠他們的消費,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後的路任重而道遠。

3.雖然金錢可以給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們的精神活動更應被關心。調查走訪中發現一般子女都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給父母錢財讓他們安享晚年,但還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堅持在田間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大多數的老年人生活簡樸,開銷甚少。閒暇時由於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電視,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且村裏對這方面也不是很重視,基本上沒有開展過什麼集體活動。所以,不僅是村裏的幹部,還有他們的子女,不能簡單地認爲物質上的滿足就可以讓老年人過的很好,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經常回來看看他們。

四、經驗體會

(一)我們在選擇做調查實踐活動時,需要將我們的視野擴大,從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事情開始考慮,即取材有針對性,要有意義,同時需要從多個角度辯證的看待,從由表及裏的思維着手,在這個主題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農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質是什麼,更體會到了他們精神領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說明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次活動我和我的一幫同學們就做足了準備,我們不僅在網上找到了相關的資料,更是針對我們村的情況,找到了我們村裏的關於農村養老問題的資料。

(三)我覺得任何一個政策的實施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都會存在種種問題,因此要加強從上級到下級的執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處帶給農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與合理,缺乏有力地監督保證。相關的《社會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臺,可見這項機制仍未被列爲法律條例,所以給執行帶來了困難,因此導致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足,對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覆蓋範圍小,但這是民生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擴大農村養老保險範圍。據瞭解,大多數老年人對養老保險的瞭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蔘保,就算是這樣,因爲繳費農民可以自由選擇,不少人選擇每月最低檔,這樣繳費10年後的農民每月也只領到很少一部分的錢,所以對於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幫助不是很大,並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農村養老資金運行低效,農民信心下降。如今的體制下,有誰能確保證國家財政撥下來的資金絲毫不偏差地到達農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沒有人能擔保吧!因爲我們深知在資金運行過程中,一些資金挪用貪污的現象偶爾會存在,這值得我們嚴肅審視與處理,政府人員必須要抱着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

六、問題與建議

(一)通過立法途徑的形式約束和強制執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農村社會養老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應該通過社會多方的努力不斷減小。

(二)在給農村老人帶來保障機制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會變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僅政府要給老人們應有的關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子女要時刻記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希望國家大力扶持並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就以我們村爲例,我們的幹部們首先要大力向村民們宣傳農村養老保險的益處,其次希望他們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發養老金的同時可以主動到那些老年人的家裏與他們聊聊天。平時可以想方設法得組織一些娛樂活動來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學們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幹部們真正地明白我們的用意,實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爲人民着想。全社會全部行動起來,農村養老問題纔會得以解決。